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盲目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班级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学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

摘 要:学生发展理论把大学生班级管理当作一种综合的发展过程,微时代的网络技术成为大学生班级管理的一种新颖的方式,社会主义大学的“四个服务”的办学方针加上“学生发展”理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链接,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学生发展;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中央层面的会议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的蓝图最终的落地还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班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最后一站,最小的组织单元。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微”,微信、微博的扩张,让新时代成为了一个“微时代”,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是“微时代”的鲜明特点,“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捷性是‘微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征”[1],大学生的班级管理受到环境和技术变革的挑战,本文尝试从“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来全面剖析微时代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推动更好更快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步伐。

一、大学生班级管理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先导

学生发展理论是人的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它是综合性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发展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类型理论、人与环境互动理论和SLI(学生的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大学生的发展,回答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什么、大学生发展是如何引起的、大学环境如何影响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2]。由此可见,学生发展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异曲同工,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先导,就需要思考社会主义大学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什么?这种发展如何引起?大学环境如何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生该向哪个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告诉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而“四个服务”的能力如何发展需要高校具体来回答,本文试图站在班级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回答如何发展的问题。大学生的班级管理围绕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四个服务”方针,就要营造“四个服务”能力发展方向的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向“四个服务”发展能力前进,做新时代的大学生,主动地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把个人发展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相统一,把个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统一,把个人命运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相统一。社会主义大学在“四个服务”方面要下足力气,营造大学生发展“四个服务”能力的环境,高校在管理和教学双重育人的事务中,要向学生讲清楚说明白“为什么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什么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人才,为什么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人才,为什么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人才”。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领会学校在“四个服务”层面的办学精神和人才培养理念,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具体相融合,从而以接地气通天线地方式传达到班级,让所在的班级同学能够深刻理解和自行贯彻“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和主动发展“四个服务”的能力,而具体地落实和贯彻“四个服务”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正是大学环境中的班级环境如何引发大学生的发展,如何引起大学生向“四个服务”的方向发展,微时代就是要从具体的实施手段和组织方式以及工具使用来分析和思考班级管理。总之,微时代是班级管理的时代技术变革的背景,学生发展理论是班级管理的理论先导,“学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微时代班级管理就是要回答如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回答大学生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代的大学生[3]。

二、大学生班级管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四个服务”,而如何确保“四个服务”落地就需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落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内在的逻辑所在。微时代的到来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的不断涌现而出,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活力不足,语言不新,方式手段落后的多种挑战,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好微媒介,以便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班级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班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以班级管理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引领班级同学主动以“四个服务”开展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目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大学生班级管理中要围绕“四个服务”开展常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好,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不移地以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场,始终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视人民群众为亲人,牢牢铭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5]。把“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理念阐述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党的领导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经过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选择,是历史的决定,是人民的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接力,主动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米,只有把大学生的班级管理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才能彻底地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的目标。把“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道理解析完整,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清晰地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建国运动失败了,资产阶段的辛亥革命运动也失败了,只有以无产阶级为主的革命建国运动成功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起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篇章,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在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总设计师的党中央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故事,迈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步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6]。微时代的大学生班级管理要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黄金内容,把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要求输入进当代大学生的脑中心中身中。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学生牢记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只有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搞明白,“四个服务”是一体的,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只有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微时代的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守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历史决断,深刻领会“四个服务”的内容,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开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彻底打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米,引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四个服务”的能力,把大学生人生选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相结合。

三、构建大学生班级管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新机制

大学生班级管理是一种微观活动,得其大者,兼其小。微观活动需要从宏观着眼,前面两部分已经解决了微时代班级管理的理论先导和微时代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部分主要从微观的机制入手,具体阐述和构建一种微时代的班级管理的机制,运用“学生发展”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牛鞭子驾驭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发展”理论带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通过班级管理来践行大学生要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能力,班级管理要营造“四个服务”的思想环境,班级日常管理事务要以“四个服务”为导向,把“四个服务”主动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构建以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学生党员+学生家长的班级管理的核心-外围群体,班主任和辅导员主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針,代表学校教育的一方;班干部和学生党员主要充当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桥梁,推动班级成员的自我教育的开展,代表自我教育的一方,是班级的牛鼻子队伍;学生家长是班级成员自我教育的补充力量,代表家庭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最终都会汇聚到社会教育中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不能摆脱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来避免社会教育中的负面部分,抵御社会带来的不良风气和各种各样的消极影响。当然,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要积极面对社会教育的挑战,更要积极作为以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三位一体加家庭教育的补充。

具体来说,围绕“四个服务”,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的班级管理的指导者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主动传达和理会学校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发挥思想引领者的作用,做好班级管理的“守门员”和“把关者”,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活动,强化班级的日常教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所学内容都比较宏观和高大上,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规划看似比较遥远,实际上非常有关联,这取决于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如何具体操作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如何发挥和调动班干部和党员的积极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班会扩散到班级所有成员和学生家长。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召集班干部和党员学生策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班会活动,确定主题班会的子题目,然后确定班会的具体开展程序和细节,而且利用了微时代的各种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的朋友圈、微电影、抖音等,要求不同的同学注册不同的微平台,把主题班会中的经典语句和台词分享到上述平台,并且点赞数、转发数作为奖励的标准,而且要求采访家长,让家长把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分享给班级成员,同时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全面剖析党中央为什么要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活动,最后活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上的“金句”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体现,从主题班会的策划、执行、完结都是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一个具体的缩影。此次主题班会更是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大熔炉”,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先导,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围绕“四个服务”的具体内容,最终通过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机制串通起来,实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具体鲜活地展示了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

微时代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是大学生班级管理在网络技术日益强大的新话题,运用“学生发展”理论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班级管理,给我们提供了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而“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新机制是微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一种创新,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班会,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围绕“四个服务”的内容,嵌入“学生发展”的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一站,实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引领大学生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能力,推动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蓄力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欧琳宗.“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育的重要平台探索——基于“微平台”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26-129.

[2]彭小孟.学生发展理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理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3.

[3]周洪宇.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J].教育研究,2019,40(03):15-19.

[4]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N].光明日报,2019-02-20(05).

[5]李怡,肖昭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7):26-33+159.

[6]袁曙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J].求是,2014(22):62.

作者:吴桢婧

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如何建设良好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盲目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班级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班级管理 老师

在大学之前的教育我们称之为“圈养式”管理即是以班级为主,每个班配有一个班主任,班级日常事务都由班主任主要负责,班主任这个称谓会时常出现在每个同学的口中,班主任的身影也会经常出现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牵制还不够有自制力的同学们,使得他们通过高考的大门。而在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我们称之为“放羊式”管理即学校和教师任其自由发展,学生自主地学习,一般在有任务或通知需要下达的情况下辅导员或者教师才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管理,他们对于学生个人的行为只要是在符合所谓规定的范围内都不会干涉。这种自由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身心基本成熟,独立意识较强的大学生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弊处,使得惰性在自由的管理下发挥最大的效力,很多学生在没有课时要么睡觉、要么上网、要么游戏、要么逛街,或者去做其他事情,有些学生甚至在有课的时候也会逃课去做其他事情。

一、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缺乏凝聚力。虽然大学生也会按系分班,每个班会配备一个班主任,一个年级会有一个辅导员去负责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只是在有任务或通知下达的情况下才会发挥效用,平常很难见到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身影,甚至有些同学会在毕业时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辅导员是谁。班级同学也只有在上课或有活动时碰面,平常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室,所以很多同学都反映没有归属感,对集体的依赖性也较小,使得班级缺乏凝聚力。

2.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高校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设置了不同级别的奖助学金,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竞争方式,导致形成了不和谐的竞争氛围,大大削弱了对同学的激励效果。比如说奖学金的评定除了学习成绩还有考评成绩,这本是为了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但是考评分的评定未能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反而适得其反。

3.缺乏适时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在很多学校里都是一直沿袭的,不会因为现实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实际操作性较小,所以这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只是个形式而已,导致班级管理很凌乱,即使有班级干部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

二、改善大学生班级管理的建议

大学生班级管理涉及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即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所以建设良好的大学生班级管理,使得班级管理的政策制度有效实施,必须从这两方面做出努力。

1.老师方面。

1.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工作的主体地位,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成长,维护其权益,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

社会在不断进步,新的事物每天也都在增加,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事物相比以前会增加很多,他们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身心逐渐成熟,主观能动性也在不断增强,所以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掘其自身的潜能。学校和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过去那么过度的尊师重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如果老师能叫出学生的姓名,并且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学生会感觉很亲切,对于老师的认同感也会增加,这对于各种工作的开展也是有利的。

1.2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特点,做好实际工作。刚入学时大学生思想不稳定,对新环境不适应,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可以组织相互认识和交流入学感受的座谈会、迎新联欢晚会、舞会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友谊。到毕业学期就应该做好推荐工作,制作各种推荐证明材料;二是给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如有可能。

1.3利用信息化做好思想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QQ、微信、微博,他们平时更愿意花时间在这些平台上和别人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做到比较及时的收集学生当中的信息,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把学生的关注重点从网络游戏、娱乐新闻等休闲类的信息转移到时政热点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何更好地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成长等方面来。

2.学生方面。

2.1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四个或八个人总在一起,她们一起上课、一起出去玩、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这几个人一般是同一个寝室的,这些个寝室是一个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大多喜欢共同规划、共同行动。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这里所说的三位不是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干部,而是班干部、寝室长和普通同学。班干部负责宏观工作即班级内每年都必须要做的一些“大”的事情和一些方向的把握,并与各寝室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寝室长负责寝室学生个人的团结与每个学生的管理。首先根据班级常规设定班干部,包括班长、团支书、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并由每名班干部负责几个寝室,进行寝室的自我管理。寝室之间可以经常做一些联谊活动,增加寝室间的感情。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线是纵向管理,寝室的管理线是横向管理,纵横交错使得学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方便,行动更加统一,这样整个班级的步伐才能更加统一,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同时要加强和锻炼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委会及班干部应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及时理清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同学间的相互关系。班委会建立后,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对班级的各种事务进行大方向上的指导。

2.2建立适时的规范制度,配备有效的监督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经济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管理问题也被刻上了时代的印记,过去用于管理的部分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管理。所以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必要时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适当的修改班级制度。

为了使班级的管理能够得到班级成员的支持,要建立对新型班级管理系统的监督机制。非班委会成员有监督和评议班级干部的权利,定期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考评。这个考评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定,每年年底进行述职报告,全班同学打分,达到公平公正,调动大家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三、結语

大学生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而建设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更需要班级每个成员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并且规章制度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大家不断地去摸索、实践,但是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彭玉丹,朱爱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200.

[3]王笑男.简述“性格色彩学”在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5).

[4]王逸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3):159.

作者简介:王寅秀(1986—)女。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学校办公室文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王寅秀

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摘 要: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事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凑到一个班级,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大学生班级管理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水平。因此,本文就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种素质水平的大学生进入到高校,学校班级是大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对大学生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班级管理就是老师依据确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规则,采用适当的措施,在动态的过程中,带领同学对班级进行组织、协调,旨在营造一个融洽的班级氛围,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1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班级凝聚力欠缺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团结的,同学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在组织班级的集体活动时,大多数成员可以积极的参与进去,但是大部分大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都不强,有的同学甚至在入学一年之后班级的同学都还叫不出名字,日常活动大多以个人或是宿舍为单位,所以直接导致了班级凝聚力的欠缺。如何保证一个班集体有较强的凝聚力,这就要求班集体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纽带,内心都有着统一的目标,有了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班集体自然而然就团结在了一起。

1.2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管理制度首先是学校学生手册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再者就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班干部的帮助下向学生下达的各种班级制度。这些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也是为了规定作为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同时也维护了班级团体和个人的利益。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班干部在履行职责时可能只是应付公事,对许多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另一个极端,过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形成监视,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展。学生也常常忽视班级管理制度的规定,认为只违反一次两次,或者程度不大都是可以被允许的,这对班级管理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很不利。这就要求教育者要规范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和应对不同的情况。

1.3班级竞争氛围不和谐

大学生班级竞争氛围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方面。奖学金设置的目的在于利用大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和谐的竞争氛围便产生了。大部分高校对于奖学金的评定都是按照大学生的期末成绩,而忽略了大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过分注重总评期末成绩,又忽视了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样优秀的会更加优秀,稍微差一点的得不到相应的激励,他们的意志力会被逐渐的消磨,班集体成绩水平的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也会导致每个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上,不能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这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同学的团结。

1.4班级活动参与率低

大学班级活动参与率低可能是因为没能有真正能吸引同学的班级活动,学生们认为班级活动没有意义,自然沒有兴趣来参加。有趣又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在促进班集体内部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习成绩不是评定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更需要重视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前,对大学的集体活动存有很大的期望,若期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学生的过剩的能量就会以别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有可能加剧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

2改善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措施

2.1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以及对待学生应该持有的态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教育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为主要,这是对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是要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具有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生气和活力的人,其次要相信学生都是可以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很好的成绩,并且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品行,再者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在高中以前,学生对老师还是有一种畏惧感,到了大学,学生思维逐渐成熟,教育者要真正做他们的朋友,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他们相处,然而,传统意义上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严格听老师的思维还是没有被打破,所以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

2.2“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班干部联合起来,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三位”中的每一位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体”的班级。系级管理者掌握班级建设的总方向,班级辅导员负责指挥和管理班级工作,学生班干部是联系学生和班级辅导员的纽带,三位缺一不可。因此,要重视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班干部的管理素质,严格班级辅导员和学生班干部的选拔和考核机制,促进“三位一体”机制模式的顺利进行,以此促进班级管理朝着良性发展。

3总结

总之,大学生班级管理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虽然,大学生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顺应新时期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增强针对性,不断适应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与高校班级管理模式转变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4):99-100.

[2]董杰.大学生班级管理的新策略分析与解读[J].年轻人,2019(22):83.

[3]刘葭.如何建设良好的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8):770.

作者:王宁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思路(精选2篇)下一篇:高考工作安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