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与数控加工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适应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根据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评价体系框架,确定了评价主体,制定了评价流程,组织实施评价,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为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体化教学与数控加工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体化教学与数控加工论文 篇1:

试析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我国教学要求有了新变化,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发展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代社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为更好地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我国开始尝试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数控加工专业来说,非常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本文就对数控加工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引言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机器制造课程,它反映的是我国制造业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标准越来越严格,不仅对理论知识非常熟悉,还要有独立操作能力。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解决了数控加工专业的难题,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1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现状

1.1课程结构不合理

数控加工专业更注重实践,可是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的时间往往多于实践课。使得教学不一致,学生学习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有关机床操作的相关知识,但由于操作时间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制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达到教学标准,不仅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还大大限制了学生技能水平的发展。

1.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都是在教室完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并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材的选取是市面上常见的教材,并不适合本校学情。即使在实验室进行课程,也只是参观教师的操作,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实际操作的需求。学校在教师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践课是不同的老师。每位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同,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并不能学以致用。

1.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数控加工专业的期末考核是评价学生好坏的主要途径,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比例很大,这就导致学生只在乎理论课,忽略了实践课。学生的不在乎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长久以往就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4教师素质不高

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只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进行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整体性。教师自身就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怎样去要求学生,所以教学效果就很不理想。

1.5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若學生对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入了解或只是对操作要领简单熟悉,一味的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这便形成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要结合国内外改革经验,不断针对本校学情做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实用化。

2改变教学现状的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

数控加工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课程较多,难度也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完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实验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训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2.2更新教学模式

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了解——实训——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解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加强对专业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讲授,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增加代入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训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步骤,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指挥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将所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实训还可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在数控机床上完成操作、编程完成样品的加工。最后的实践前,教师可安排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者为学生先行讲解,让学生懂得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继而进行实际操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完善评价体系

期末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了解优点与不足之处。但对于数控加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期末考核时将实践考核加入在内。理论知识的考核依旧按照以往的笔试进行,实践内容可设置任务的形式来考核。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利用以往实践经验以及自主探究的各类形式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4提升教师素质

学习一定要有整体性,数控加工专业对于教师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更加严格。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老师。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会以教师为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学习态度方面一定要积极向上。学校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素质,可定期安排培训课程,以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亲身到企业进行实际学习,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5教材编写专业化

市面上对于数控加工专业的教材较多但不一定都符合本学校学情,可使本校内专业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教材的重点以实践技能的专业知识为主,教师根据教材来制定课程,使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脱节,更加方便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3实行一体化教学遵循的原则

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明确操作流程。为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可建立微信群,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教师也可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发送到班级群,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确保实践任务的完成,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为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教师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为方便管理学生,可分小组进行实践。每小组有4人,分别扮演编程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以及车间主任的身份,小组成员自行合理分配角色。编程人员是要进行项目程序编程,并在电子化设备上进行模拟实训,不断优化编程程序,以保障工作产品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在生产线上完成产品加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对操作人员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查是否存在划痕、破损等质量问题,并如实记录在电脑当中。车间主任责任重大,主要负责项目的策划以及合理组织项目实施。

实践课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在实践后同学间进行心得交流。通过学生间互相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对项目有了一定的把握。在进行下一轮一体化教学时,学生们通过已有经验,对实训项目更加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实践效率。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师在培养未来人才时,不仅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还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对数控加工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加大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全能人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旭. 数控铣削加工与实训一体化教程项目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 v.28;No.712(14):169-169.

[2]莫小凤.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3):2.

[3]盛湘.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资讯, 2019, 17(16):2.

[4]匡礼.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车削加工岗的5S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5):2.

[5]沈淑玲.技校数学与数控加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25):P.36-37.

[6]李红伟. 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 信息周刊, 2019(13):1.作者简介:姓名:方元林 性别:男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专业实习教师邮编:353001单位: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方元林

一体化教学与数控加工论文 篇2:

基于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摘要:为适应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根据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评价体系框架,确定了评价主体,制定了评价流程,组织实施评价,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为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我院数控加工专业为顺应改革要求,开始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院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评价体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广东等发达地区较早就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实验,但对于教改评价体系则没有统一的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大体上是以成绩鉴定结果,来给学生一个结论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不能给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国外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却有较为完备的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基于我院现状,我们尝试构建基于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结合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和要求,评价体系的构建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

一是全方位评价。为了全面评价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学管理部门要立足整体,从教学组织到具体实施和最终教学效果,全方位进行评价。“教”和“学”是评价的两条主线,学生和教师、督导和企业实践专家,都是“教”和“学”过程的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专家督导评价等方式,全面对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是实用导向评价。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评价体系的构建必然要围绕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来进行。

三是科学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现阶段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和数控加工专业实际情况,评价内容和指标要符合实际,指标概念明确,技工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必然要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四是可操作性评价。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实践中应用的,其指标设置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通过评测得到明确的结果。

三、建立评价体系框架

根据学院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定出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见图1)。这一体系融入过程管理和监控理念,对评价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规范。

四、确定评价主体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评价实施中,明确评价主体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院一体化教学实际情况,评价主体从“教”的方面来说,包含以下对象:首先,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切身体验可以反映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他们对教师的授课质量最有评价权,是一体化教学评价中最主要的评价主体。其次,督导和实践专家作为一体化教学的监督、指导人員,参与一体化教学评价,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所以也是一体化教学评价中很重要的评价主体。最后,教师作为一体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最为了解,所以教师也是一体化评价中不可或缺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从评“学”的方面来说,包含的对象主要有:作为一体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毫无疑问,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标准和内容最为熟悉。因此,教师是评“学”方面最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是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象,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学生在自身学习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主体;而在共同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互相评价,也可以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学生互评也是评“学”方面的评价主体。

五、评价流程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流程,是评价体系能规范、精准实施的保证。根据教学评价要求,结合我院一体化教学已经积累的经验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评价流程分解为:明确评价任务→确立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选择采集的信息和方法→得出评价结论→反馈评价结果信息→修正评价方案→评估评价体系。

六、评价的实施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进度,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基于数控加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用PDCA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评价前准备,制订评价计划、方案规则。一体化教学评价的第一环节是评价前准备,这一环节为教学评价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对参评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评价环节,设计评价要素,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确定权重,明确评价规则。

2.实施评价。根据评价要求,组织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从多角度、全方位安排评价工作,根据评价前制订的评价方案,落实各环节和具体参评人员,明确职责,确保评价工作有序进行。

3.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教学评价实施的主要工作。根据评价方案,信息采集的工具有评价表、问卷、教学资料等。评价主体按照一体化评价体系要求,完成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性质判断,对具有量化指标的信息通过统计和数学计算得出分析结果。

4.处理评价结果,评价反馈。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反馈,是特别重要的一环。评价反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进步和优化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案要求,评价结果信息应及时地反馈给授课教师,使授课教师能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分析,调整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向教学单位及教学实施人员反馈,让他们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诊断,对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和改进,同时对相关问题、教学不足等进行分析,优化和调控教学评价方案,以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七、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不断更新的过程。如何使教学质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自身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曹山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陈毅宏.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120-121.

[3]陈益锋,缪勤震,马福萍.一体化教学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131-133.

作者:卢培文 黎文龙 李晓娟 冉启芬

一体化教学与数控加工论文 篇3:

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到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中,有利于提升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就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等方面展开探究。

[关 键 词] 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我国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现阶段的人才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在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满足人才市场对数控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处理,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有利于丰富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促进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其今后參加社会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教师在开

展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通常不掺杂任何实践训练活动,然而,在开展实践训练活动过程中,不会对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复习,使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严重脱节,教学速度和教学进程等方面不一致,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的压力,使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较低,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1)中职数控加工专业课余时间训练课程不在同一地点开展,使两者的教学进度不尽相同,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理论课上回忆实践操作的步骤,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需要重新回忆理论课上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导致部分中职学生讨厌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知识。(2)由于数控加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内容较为抽象,然而,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解重点的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通常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或者一些专业名词提示去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专业理论知识,使数控加工专业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中职学生对学习数控加工专业毫无兴趣[1]。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步骤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部分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想要将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做好教师一体化。就传统的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模式而言,其中的理论知识的教师与实践训练的教师是由两个不同教师教授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学处于脱节状态,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培养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双师”型教师,此类教师既可以传授中职学生数控加工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指导学生开展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践训练教学活动,对数控加工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数控加工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数控加工专业实践操作经验,指导学生开展数控加工专业实践操作训练。(2)做到教材、课程一体化。传统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材和课程是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分开的,然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在编排数控加工专业理论知识教材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和吸收数控加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中职学生的数控加工专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数控加工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独立实践操作具体的数控加工专业技能,促进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2]。

总之,现阶段的人才市场需要具有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过硬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在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满足人才市场对数控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总而言之,在实际的中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满足现阶段人才市场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丰富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型社会人才,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丽.翻转课堂及双教学平台在中职数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2]李定华,徐世东.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5(14):39-41.

作者:孙敏敏

上一篇:二年级工作计划精选下一篇: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