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集合知识点总结及习题》,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集合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椭圆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

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

知识点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点集M={P|

|PF1|+|PF2|=2a,2a>|F1F2|=2c};

这里两个定点F1,F2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2c。

(时为线段,无轨迹)。

2.标准方程:

①焦点在x轴上:(a>b>0);

焦点F(±c,0)

②焦点在y轴上:(a>b>0);

焦点F(0,

±c)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b>0,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

或者

mx2+ny2=1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1)椭圆(a>b>0)

横坐标-a≤x≤a

,纵坐标-b≤x≤b

(2)椭圆(a>b>0)

横坐标-b≤x≤b,纵坐标-a≤x≤a

2.对称性

椭圆关于x轴y轴都是对称的,这里,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3.顶点

(1)椭圆的顶点:A1(-a,0),A2(a,0),B1(0,-b),B2(0,b)

(2)线段A1A2,B1B2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长等于2a,短轴长等于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1)我们把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即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记作e(),

是圆;

e越接近于0

(e越小),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e越接近于1

(e越大),椭圆越扁;

注意:离心率的大小只与椭圆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其所处的位置无关。

小结一:基本元素

(1)基本量:a、b、c、e、(共四个量),

特征三角形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共七个点)

(3)基本线:对称轴(共两条线)

5.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在椭圆的内部.

(2)点在椭圆的外部.

6.几何性质

(1)点P在椭圆上,

最大角

(2)最大距离,最小距离

7.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

位置关系的判定:联立方程组求根的判别式;

(2)

弦长公式:

(3)

中点弦问题:韦达定理法、点差法

例题讲解:

一.椭圆定义:

1.方程化简的结果是

2.若的两个顶点,的周长为,则顶点的轨迹方程是

3.已知椭圆=1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二.利用标准方程确定参数

1.若方程+=1(1)表示圆,则实数k的取值是

.

(2)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3)表示焦点在y型上的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4)表示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2.椭圆的长轴长等于

,短轴长等于

,

顶点坐标是

,焦点的坐标是

,焦距是

,离心率等于

,

3.椭圆的焦距为,则=

4.椭圆的一个焦点是,那么

三.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

1.若椭圆经过点,,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3.焦点在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

已知三点P(5,2)、(-6,0)、(6,0),求以、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变式:求与椭圆共焦点,且过点的椭圆方程。

四.焦点三角形

1.椭圆的焦点为、,是椭圆过焦点的弦,则的周长是

2.设,为椭圆的焦点,为椭圆上的任一点,则的周长是多少?的面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3.设点是椭圆上的一点,是焦点,若是直角,则的面积为

变式:已知椭圆,焦点为、,是椭圆上一点. 若,

求的面积.

五.离心率的有关问题

1.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2.从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看长轴两端点的视角为,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3.椭圆的一焦点与短轴两顶点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4.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椭圆的离心率。

5.在中,.若以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

.

六、最值问题:

1、已知椭圆,A(1,0),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求|PA|的最大值

最小值

2.椭圆两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则|PF1|·|PF2|的最大值为_____,

七、弦长、中点弦问题

1、已知椭圆及直线.

(1)当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求直线的方程.

2已知椭圆,

(1)求过点(1,0)且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过点且被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同步测试

1已知F1(-8,0),F2(8,0),动点P满足|PF1|+|PF2|=16,则点P的轨迹为(

)

A

B

椭圆

C线段

D

直线

2、椭圆左右焦点为F1、F2,CD为过F1的弦,则CDF1的周长为______

3已知方程表示椭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k>0

C

k≥0

D

k>1或k<-1

4、求满足以下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6

(2)长轴是短轴的2倍,且过点(2,1)

(3)

经过点(5,1),(3,2)

5.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点F1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P点。

若∠F1PF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6已知椭圆的方程为,P点是椭圆上的点且,求的面积

7.若椭圆的短轴为AB,它的一个焦点为F1,则满足△ABF1为等边三角形的椭圆的离心率为

8.椭圆上的点P到它的左焦点的距离是12,那么点P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

9.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且,弦AB过点,则△的周长

10、椭圆+=1与椭圆+=l(l>0)有

(A)相等的焦距

(B)相同的离心率

(C)相同的准线

(D)以上都不对

11、椭圆与(0

(A)相等的焦距

(B)相同的的焦点

(C)相同的准线

(D)有相等的长轴、短轴

12.点为椭圆上的动点,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此时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感受高考

1.分别过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F1、F2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它们的交点在椭圆的内部,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

C.

D.

2.椭圆+=1的焦点为F1、F2,椭圆上的点P满足∠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  )

A.

B.

C.

D.

3.已知椭圆E的短轴长为6,焦点F到长轴的一个端点的距离等于9,则椭圆E的离心率等于(  )

4已知点F,A分别是椭圆+=1(a>b>0)的左焦点、右顶点,B(0,b)满足·=0,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D.

5.已知椭圆+=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且倾角为45°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以下结论中:①△ABF1的周长为8;②原点到l的距离为1;③|AB|=;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3

B.2

C.1

D.0

6.已知圆(x+2)2+y2=36的圆心为M,设A为圆上任一点,N(2,0),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交MA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7.过椭圆C:+=1(a>b>0)的一个顶点作圆x2+y2=b2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若∠AOB=90°(O为坐标原点),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________.

8若椭圆+=1(a>b>0)与曲线x2+y2=a2-b2无公共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已知△ABC顶点A(-4,0)和C(4,0),顶点B在椭圆+=1上,则=________.

10.已知椭圆C:+=1(a>b>0)的长轴长为4.

(1)若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x+2相切,求椭圆C的焦点坐标;

.

11.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

(1)求椭圆E的方程;

第2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1、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考点解读

主要知识框架: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

(2)化合物

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②酸:某酸 ③碱:氢氧化某 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

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

(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

(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16

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

1常见单质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钡镁锌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三铝四硅氧负二

铜有一二铁二三

单质零价要牢记 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一价铵根氢氧根

另外还有硝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除了铵根皆为负

常写常用须记住

二、典例解析

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糖类 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C.它由5种元素组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 答案:B 例

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解析:

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说明如下:

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某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 例

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

A.-4

B.+4 C.+3

D.+2 / 16

2+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解析: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氧元素-2价,可计算出锡的化合价为+4价。 答案:B 例

4、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是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

(1)x的值为__________;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

(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x=2+8+18+3=3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镓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显+3价,氯为-1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Cl3。

答案:(1)31;(2)B;(3)GaCl3

5、已知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可能是下列哪种化合物( ) A.NO

2 B.N2O C.N2O

5 D.NO 答案:A

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答案: 1-5C D C D D,

1 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

/ 16 6--10 AD A B C B,11--15 B A A B C 16--20 B B D B A

选择题

1、人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的化学式是(

)

A.O

B.2O C.O

2 D.O3

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符号不规范的是( )

A.氧分子O

2 B.氢原子H C.镁离子Mg

D.+2价的钙元素

2+

3、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F—117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铝等。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O

B.Al2O3 C.Al2O

3D.Al3O2

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氧化钙、CaO B.酒精、乙醇、CH3COOH C.烧碱、氢氧化钾、KOH D.纯碱;碳酸钠、Na2CO3

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硫酸铜CuSO4·5H2O

B.熟石灰CaO C.冰 CO

2D.纯碱Na2CO3

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7、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

2 D.Na2SeO2

8、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 )

A.HClO

3B.HClO4 C.HClO

D.HCl

9、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10、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1、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十4

12、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 A.H2SO3

B.H2SO4 C.Na2S

D.Na2SO4

13、下列物质中均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Cl

B.KClO3 C.HClO

2 D.Cl2O5

/ 16

14、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运氯槽灌车与货车碰撞翻车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喷洒烧碱溶液,来吸收毒性很强的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1价 C.+5价

D.+7价

15、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C.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16、高铁酸钾(K2FeO4)是—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种氧化物 B.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它是—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17、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18、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19、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20、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提示:磷酸根离子符号为PO4)( )

A.165

B.235 C.305

D.无法计算

2、化学方程式

/ 16

知识强化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学习。本单元主要是从定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探究化学变化中一些最基础的规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懂得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如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表示为:

S+O2SO2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写成:H2O-H2+O2

2、配:配平,2H2O=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2H2O

(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为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H2↑+O2↑

以“S+O2/ 16

SO2”反应为例:

(1)宏观含义: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2)微观含义: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点燃时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质量比: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如: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3Mg+N

2Mg3N2;

C+2MgO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2Mg+CO2

(六)、化学计算的解题思路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反复推敲关键字句,准确理解题意。

2、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题目,理清层次,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条件,分析已知和待求。明确物质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突破口。

3、解题:解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楚,方法正确,步骤明晰,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4、检查:检查所用条件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全部解出所要求的问题,单位是否统一,计算是否正确等。

(七)、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来表示);

2、写出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

4、把已知量和x、y等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5、列出比例式,求未知量x、y;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八)、气体参加反应或求气体体积的计算

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都是计算质量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将它换算成气体的质量;若要求出待求物气体的体积,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的质量(m)的换算关系为:

m(g)=V(L)×ρ(g/L)(ρ为气体的密度)

(九)、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常犯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

6、把不纯物当成纯净物。

(十)、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 16

化学方程式中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有时还要考虑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消耗。这些辅助性的计算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关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先把不纯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然后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三、难点知识剖析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一些表面好像不遵循质量守恒的实验,如:煤碳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煤碳少;镁条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镁条重;敞口放置的浓盐酸质量减少等现象进行解释。在解释这些实验现象时,质量的变化要考虑环境(大气)的因素,有的生成物(煤燃烧生成的CO2)进入了大气;有的是空气中的成分(如氧气)参加了反应,有的并不是典型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是气体挥发进入大气(HCl),或大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收使质量发生了变化,只有整体、全面认识物质的变化,才能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广泛应用。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要弄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什么。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要把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同样地,对于反应后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有一部分生成物,如气体,尽管生成后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但只要是生成物,就一定要把它们计算在反应后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中。

配平化学方程的方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只能改动化学方程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右下角表示原子个数的小数字。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②若只出现一次的元素不止一种,只选两边一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③找出最小公倍数。④计算得出化学计量数(系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Al+Fe3O4—Al2O3+Fe

从上式看,Al、Fe、O三种元素在左右两边都只出现一次,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

Al:1×2=2 Fe:3×1=3 O:4×3=12

故以氧元素为标准,先配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

Al+3Fe3O4—4Al2O3+Fe

右边有8个铝原子,左边有9个铁原子,在Al和Fe的前面分别配上化学计量数

8、9。得:

8Al+3Fe3O

42、奇数偶数法

从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在两边的总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入手。

①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②该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如果是,则把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③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

/ 16 4Al2O3+9Fe

从上式看,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氧元素,且左边一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为偶数,右边Fe2O3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2。化学方程式才能配平,然后逐渐配平Fe、S。

FeS2+O2—2Fe2O3+SO

2 4FeS2+O2—2Fe2O3+SO2

4FeS2+O2—2Fe2O3+8SO2

4FeS2+11O2

3、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H2O+Fe—Fe3O4+H

2 4H2O+Fe—Fe3O4+H2

4H2O+Fe—Fe3O4+4H2

4H2O+3FeFe3O4+4H2 2Fe2O3+8SO2

符号“↑”和“↓”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1)“↑”或“↓”是生成物状态的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出“↑”或“↓”。

(2)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则使用“↓“。

(3)若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符号。

(4)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使用“↑”。

2、化学方程式系统习题答案

1--5ACBCD 6--10DAAAB 11:(1)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2)①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 ; ②使天平平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

12;由于波义耳在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就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容器,金属在高温情况下结合空气中的氧气,故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因此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13:(1)2Mg+O214:(1)Cu2(OH)2CO

3(3)2Mg+O

2/ 16 2MgO(2)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 2CuO+H2O+CO2↑;分解反应;氧化物 (2)Fe+H2SO4 = FeSO4+H2↑ 2MgO;照明弹、闪光灯、焰火等 (4)蓝紫色;2NaOH+SO2=Na2SO3+H2O

2、化学方程式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2Mg+O22Mg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B.2︰1︰2 D.6︰2︰5 A.3︰2︰5

C.3︰2︰4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

A.24︰32︰56

C.48︰32︰80

B.24︰32︰40 D.48︰32︰64

3、在反应A+B=C+D中,已知25gA与10gB恰好反应生成5gC,当反应有6g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

A.10g

C.20g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④

C.①③④

B.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B.5g D.25g

5、下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6、(2004年江西省,13)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使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

B.氢

/ 16

C.氧

D.氮

7、(2004年烟台市,19)“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污染,北京市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

A.CO2和N2

B.CO2和NO2

D.CO2和NH3 C.CO2和O

2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分子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

10、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 )

A.23:9

C.32:9

B 卷

二、综合题

11、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

B.19.6:9 D.46:9 / 16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盘锥形瓶口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为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热时,若不盖上瓶塞,待燃烧完毕再盖上瓶塞,燃烧后所称质量__________(填“>”“<”或“=”)燃烧前所称质量。

12、(2004年,青岛)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13、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内填空

(1)写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生成物均属于__________。

(2)将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利用这一特殊现象,可用镁制造_______。 (4)硫在纯氧中燃烧火焰颜色为______。做此实验前可在集气瓶中放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燃烧产物,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16

3.溶 液

一、知识概述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是以物质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三课题主要介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悬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

5、浮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浮浊液,浮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

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里常遇到浮浊液,如牛奶、石油原油、橡胶的乳胶、油漆等。浮浊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油——水型,以O/W表示。例如:植物油分散到水里,这个分散系是油内水外,用O/W表示。另一类是水——油型,以W/O表示,例如:由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里含有少量分散的水,这个分散系是水内油外,用W/O表示。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判断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要抓住以下四点:一是在一定温度下,二是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因为温度改变或溶剂量改变都会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是被溶解的物质,即溶质能否继续溶解,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若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四是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对该物质而言,但对其他物质则不是饱和溶液,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了,但还能继续溶解KNO3,即此溶液对NaCl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KNO3来说则是不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转化:

溶液的浓与稀是定性地衡量一定量的溶液中的含溶质相对量的多少,含溶质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少的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例如,20℃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溶解的Ca(OH)2很少,是稀溶液,60℃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是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比其同一温度下KNO3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很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 16

注意: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溶解时,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二)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

(三)溶液中的相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计算:

计算依据:

/ 16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2、关于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计算依据:

浓溶液的质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浓溶液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若用两种质量分数不同(a%、b%)的溶液A、B,配制成中间质量分数的溶液(c%),则

m(A)·a%+m(B)·b%=[m(A)+m(B)] ·c%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后,将其放入烧杯里

(3)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做1g/cm,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质量,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 溶液答案

一、1.D 2.D提示:甲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相同的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是相同的。 3.C提示:析出的是蓝色硫酸铜晶体 4.D 5.答案:D 点拨:首先弄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两者,一种溶于水,而一种不溶于水,可按上述的顺序分离。

6.答案:A 点拨:此题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甲的溶解度为: ;乙的溶解度为 则 ,即 。 7.答案:C 点拨: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直接流下。 8.答案:C 点拨:这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二、1.饱和 2.紧贴 稍低 紧靠 玻璃棒 低于 3.答案:(1)< (2) 点拨:在没蒸发前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而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达到饱和,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4.答案:蒸发皿,不断搅拌,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

三、1.可制得4g氯酸钾2.饱和溶液 质量为15g3.39.2克

3 3. 溶液习题

/ 16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2.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 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 3.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

4.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 )

A X>Y B X

5.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6.20℃时 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 7.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8.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填空题

1.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3.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4.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

三、计算题

1.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把44g30℃时的氯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制得多少g氯酸钾?

2.在50℃时,把6g氯化铵放入10g水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

3.105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可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60℃时为110 g)

/ 16

第3篇:Flash8.0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整理

上海新华进修学院

http://

Flash8.0相关习题和知识点概括

一、填空题

1.ActionScript的中文译名为_________,它是Flash专用的一种编程语言。

2.Flash动画采用_________格式,允许用户任意进行缩放,并且不会影响文件的大小和质量。

3._________是Flash 8工作界面中间的矩形区域,用于放置矢量图、文本框、按钮、位图或视频剪辑等。 4.时间轴面板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侧为层操作区,右侧为_________。 5.图形主要有位图和_________两种。

6._________工具用于填充图形或更改图形的填充颜色。

7.文本框包括自动调节列宽文本框、限定列宽文本框和_________文本框3种类型。 8.使用_________命令,可以帮用户一次性将所有文本置于不同的层中。 9._________对象是选择工具最基本的功能。 10._________对象指改变对象的叠放顺序。

11.用鼠标双击组合对象,可以将舞台从场景编辑状态切换至_________编辑状态。

12.Flash 8主要包含3种类型的元件,分别为_________元件、按钮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 13.更改实例的行为方式就是更改实例的_________。

14.在Flash中,动画主要分为逐帧动画和_________动画两类。

15._________是构建动画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衡量动画时间长短的尺度。 16.现实生活中的声音以_________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模拟量。 17.音调、音强和_________是声音的三要素。

18.ActionScript是一种_________语言,使用它不仅可以实现一些特殊效果,还可以增强动画的交互性。 19._________语句和循环语句是ActionScript中的基本语句。

20.组件是带有参数的_________,其中所包含的参数用于修改组件的外观和行为。

21.在Flash 8中,通常使用_________面板添加组件,也可以使用createClassObject()动作脚本添加组件。 22.在发布动画之前,用户可以在_________对话框中设置发布选项。

23.通过_________可以查看在指定的下载速度下,动画的每一帧所要发送的数据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Flash MX是Flash的第(

)个版本。 (A)3 (B)4 (C)5 (D)6 2.与其他动画制作软件相比,Flash具有(

)特点。

(A)采用矢量格式 (B)支持交互

(C)下载方便 (D)导入功能强 3.在下列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A)若菜单命令的右面跟有箭头,表示它有一个子菜单

(B)若菜单命令的后面跟有3个小黑点,表示它有一个子菜单

(C)若菜单命令的后面跟有3个小黑点,表示选择该命令将弹出一个对话框

(D)若菜单命令的后面跟有快捷键,表示直接在键盘上按该快捷键即可执行相关操作 4.在默认情况下,工具箱位于工作界面的左侧,由(

)区域组成。 (A)工具

(B)查看

(C)颜色

(D)选项 5.矩形工具用于绘制(

)。

(A)矩形

(B)正方形 (C)圆角矩形 (D)菱形 6.在Flash 8中,用户可以使用(

)填充图形。

(A)纯色

(B)线性渐变色

(C)放射状渐变色 (D)位图 7.在Flash 8中,文本分为(

)等几种类型。

(A)静态文本

(B)动态文本

(C)分离文本

(D)输入文本 8.下列选项中,关于分离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将文本转换为矢量图

(B)可将文本将转换为组成它的线条和填充块 (C)按“Ctrl+B”键的次数等于字数

(D)对于字数大于1的文本,需要按两次“Ctrl+B”键

1/3

命题人:于光

于2011/08/21 上海新华进修学院

http:// 9.Flash 8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包括(

)等。

(A)手形工具 (B)缩放工具

(C)标尺

(D)辅助线和网格 10.按(

)键可以组合对象。

(A)Ctrl+G

(B)Ctrl+Shift+G (C)Alt+G (D)Shift+G 11.按钮元件的状态帧包括(

)。 (A)(B)

(C)

(D)

12.Flash 8自带了许多公用库资源,分别存放于(

)内置公用库中。 (A)学习交互

(B)按钮

(C)类 (D)组件 13.在Flash 8中,帧分为(

)。

(A)关键帧

(B)空白关键帧

(C)普通帧

(D)注释帧 14.在Flash 8中,层包括(

)等几种类型。

(A)标准层

(B)引导层

(C)遮罩层 (D)运动层 15.通过“声音属性”对话框可以了解声音的(

)等常规属性。 (A)名称 (B)位置

(C)大小 (D)链接 16.编辑封套用于(

)。

(A)设置声音的起止

(B)调节音量的大小 (C)控制左右声道的声音

(D)改变声音的格式 17.在ActionScript中,常用的数据类型有(

)。

(A)数值型 (B)字符串型

(C)关系型

(D)逻辑型 18.按照运算符和运算结果的不同,可以将表达式分为(

)。

(A)数值表达式(B)字符串表达式(C)关系表达式 (D)逻辑表达式 19.在ComboBox组件中,rowCount参数的默认值是(

)。 (A)4 (B)5 (C)6

(D)7 20.在ScrollPane组件中,用于显示水平滚动条的参数是(

)。 (A)vScrollPolicy (B)contentPath (C)scrollDrag (D)hScrollPolicy 21.用户可以在编辑环境中测试(

)。

(A)按钮

(B)声音 (C)帧动作 (D)时间轴上的动画 22.当将Flash动画发布为(

)格式时没有发布选项。

(A)GIF文件 (B)Windows的放映文件(C)JPEG文件 (D)Macintosh的放映文件

三、知识点简答。

1.Flash8.0中元件的分类以及将散件转换为元件的快捷键、新建元件的快捷键。 2.Flash8.0软件的窗口组成以及保存Flash源文件的扩展名、导出影片的扩展名。 3.说出Flash8.0中散件、元件和文档的相关属性。 4.Flash8.0中元件的共同属性有哪些?

5.Flash8.0中文字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属性有哪些?以及使用文本工具的快捷键? 6.简要说出Flash8.0中库的作用,并概述元件与实例的关系。 7.打开库面板、对齐面板、变形面板、动作面板的快捷键。

8.显示标尺、增大和减小视图比例、满画布显示、100%显示舞台的快捷键。 9.显示网格、编辑网格以及显示辅助线、锁定辅助线、编辑辅助线的快捷键。 10.播放影片和测试影片的快捷键。

四、动画操作题。(注:动画要体现出生动、形象、创意、技巧、灵活;个别素材可以在网上下载) 1.制作两个位移动画。

要求:a.小球渐隐渐显 b.水滴下落效果 2.制作一个形变动画。

要求:制作Flash8文字变形动画效果 3.制作两个逐帧动画。

要求:a.流动的方块 b.打字效果

2/3

命题人:于光

于2011/08/21 上海新华进修学院

http:// 4.制作两个影片剪辑动画效果。

要求:a.马奔跑效果 b.发光文字效果 5.制作两个按钮动画。

要求:a.制作一个简单的按钮动画 b.制作一个音乐按钮动画(知心爱人---付笛声、任静),和上课时制作类似;不能太过单一。

6.制作两个路径动画

要求:a.纸飞机效果 b.制作蝴蝶飞舞动画效果 7.制作三个蒙版动画

要求:a.制作一个简单的蒙版动画效果 b.制作百叶窗效果 c.制作放大镜效果 8.制作八个脚本动画。

要求:a.制作一个Loading进度条 b.制作控制动画的播放效果 c.制作网页和链接动画效果

d.制作鼠标跟随动画效果 e.制作键盘响应动画效果 f.制作下雨动画效果 g.制作一个自定义鼠标动画效果 h.制作一个登录界面动画效果。

9.制作一个综合性的动画MTV。 要求:音乐播放动画MTV(可以借助Flash的相关辅助软件进行制作例如:Swish软件、SWFText文字动画软件等。)

Flash8.0常用快捷键

1.【文件】菜单命令快捷键:新建Ctrl+N打开Ctrl+O作为库打开Ctrl+Shift+O关闭Ctrl+W保存Ctrl+S:另存为Ctrl+Shift+S导入Ctlr+R导出影片Ctrl+Alt+Shift+S发布设置Ctrl+Shift+F12以HTML格式发布预览Ctrl+F12发布Shift+F12打印Ctrl+P 2.【编辑】菜单命令快捷键:撤销Ctrl+Z重做Ctrl+Y剪切Ctrl+X拷贝Ctrl+C粘贴Ctrl+V粘贴到当前位置Ctrl+Shift+V清除Backspace复制Ctrl+D全选Ctrl+A取消全选Ctrl+Shift+A剪切桢Ctrl+Alt+X拷贝桢Ctrl+Alt+C粘贴桢Ctrl+Alt+V清除桢Alt+Backspace选择所有桢Ctrl+Alt+A编辑元件Ctrl+E 3.【查看】菜单命令快捷键:第一个Home前一个PageUp后一个PageDown最后一个End放大Ctrl+=:缩小Ctrl+一正常100%画面Ctrl+1显示桢Ctrl+2全部显示Ctrl+3轮廓Ctrl+Alt+Shift+O高速显示Ctrl+Alt+Shift+F消除锯齿Ctrl+Alt+Shift+A消除文字锯齿Ctrl+Alt+Shift+T时间轴+Ctrl+Alt+T工作区Ctrl+Shift+W标尺Ctrl+Alt+Shift+R显示网格Ctrl+’对齐网格Ctrl+Shift+’编辑网格Ctrl+Alt+G显示辅助线+Ctrl+;锁定辅助线Ctrl+Alt+;对齐辅助线Ctrl+Shift+;编辑辅助线Ctrl+Alt+Shift+G对齐对象Ctrl+Shift+/显示形状提示Ctrl+Alt+H隐藏边缘Ctrl+H隐藏面板F4 4.【插入】菜单命令快捷键:转换为元件F8新建元件Ctrl+F8新增桢F5删除桢Shift+F5清除关键桢Shift+F6 5.【修改】菜单命令快捷键:场景Shift+F2文档Ctrl+J优化Ctrl+Alt+Shift+C添加形状提示Ctrl+Shift+H缩放与旋转Ctrl+Alt+S顺时针旋转90Ctrl+Shift+9:逆时针旋转90Ctrl+Shift+7取消变形Ctrl+Shift+Z移至顶层Ctrl+Shift+Up上移一层Ctrl+Up下移一层Ctrl+Down移至底层Ctrl+Shift+Down锁定Ctrl+Alt+L解除全部锁定Ctrl+Alt+Shift+L左对齐Ctrl+Alt+1水平居中Ctrl+Alt+2右对齐Ctrl+Alt+3顶对齐Ctrl+Alt+4垂直居中Ctrl+Alt+5底对齐Ctrl+Alt+6按宽度均匀分布Ctrl+Alt+7按高度均匀分布Ctrl+Alt+9设为相同宽度Ctrl+Alt+Shift+7设为相同高度Ctrl+Alt+Shift+9相对舞台分布Ctrl+Alt+8转换为关键桢F6转换为空白关键桢+F7组合+Ctrl+G取消组合Ctrl+Shift+G分离Ctrl+B分散到图层Ctrl+Shift+B 6.【文本】菜单命令快捷键:正常Ctrl+Shift+P粗体Ctrl+Shift+B斜体Ctrl+Shift+I左对齐+Ctrl+Shift+L居中对齐Ctrl+Shift+C右对齐Ctrl+Shift+R两端对齐Ctrl+Shift+J增加间距Ctrl+Alt+Right减小间距Ctrl+Alt+Left重至间距Ctrl+Alt+Up 7.【控制】菜单命令快捷键:播放Enter后退Ctrl+Alt+R单步向前。单步向后,测试影片Ctrl+Enter调试影片Ctrl+Shift+Enter测试场景Ctrl+Alt+Enter启用简单按钮Ctrl+Alt+B 8.【窗口】菜单命令快捷键:新建窗口Ctrl+Alt+N时间轴Ctrl+Alt+T工具Ctrl+F2解答Alt+F1属性Ctrl+F3对齐Ctrl+K混色器Shift+F9颜色样本Ctrl+F9信息Ctrl+I场景Shift+F2变形Ctrl+T动作F9调试器Shift+F4影片浏览器Alt+F3脚本参考Shift+F1输出F2辅助功能Alt+F2组件Ctrl+F7组件参数Alt+F7库Ctrl+L

3/3

命题人:于光

于2011/08/21

第4篇: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学生版)

心导教育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

【基础知识精讲】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没有、没有、没有的液体,压强为101KPa时,凝固点为℃,沸点℃,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比水轻.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气体的验证

(1)正、负电极上有气泡放出.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证明是;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发出色火焰,证明是.

(3)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表达式:

3.此实验证明

(1)从宏观上,水是由和组成.从微观上,水是由构成,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而不能再分.

(3)分类: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心导教育

【重点难点解析】

一、注意水的物理性质的前提条件

无色无味液体——通常状况下

凝固点0℃,沸点100℃——压强为101千帕

密度为1g/cm3——4℃

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它才浮在水面;也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的仪器为,通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2.被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向水中加入少量或,以增加水的.

3.电解水的实质:当水分子分解时,分成了和,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即水电解的实质是破坏变成和,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氧原子构成;此实验进一步证明,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而原子,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

4.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至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根据更精确的实验测定的,即纯净物的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出来的

【探究导学】

心导教育

一、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 木条

,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

属于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

4.实验推论:水是由

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改变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心导教育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 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原子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 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 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7、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心导教育

C.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其体积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D 2.C 3.B 4.C 5.D 6.C

心导教育

二、7.无色无味的液态,0℃,100℃,4℃,1g/cm3.8.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燃烧,H2,1∶2,8∶1,稀H2SO4,NaOH溶液,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9.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10.夜间自来水管中水一般不流动,冬天气温低,当降至0℃时,水结冰体积膨胀,易把水管胀裂,所以必须给露出在地面上的水管保温

第5篇: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

集合

一、知识点:

1、元素:

(1)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bA; (2)集合中对象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N;N*;N;Z;Q;R

2、集合的关系:

子集

相等

3、全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4、集合的性质:

(1)AAA,A,ABBA;

(2) AA,ABBA;

(3) (AB)(AB);

(4)ABABAABB;

(5)CS(AB)(CSA)(CSB),CS(AB)(CSA)(CSB);

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a2,(a1),a3a3},若1A,求a。

22例2. 已知集合M=xR|ax22x10中只含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例3. 已知集合A{x|xx60},B{x|ax10},且B

2例4. 已知方程x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1, x2. 设C={x1, x2}, A={1,3,

2A,求a的值。

5,7,9}, B={1,4,7,10},若AC,CBC,试求b, c的值。

例5. 设集合A{x|2x5},B{x|m1x2m1}, (1)若AB, 求m的范围; (2)若ABA, 求m的范围。

例6. 已知A={0,1}, B={x|xA},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并指出集合A与B的关系。

三、练习题

1. 设集合M={x|x17},a42,则(

) A. aM B. aM

C. a = M

D. a > M 2. 有下列命题:①{}是空集 ② 若aN,bN,则ab2③ 集合{x|x2x10}有两个元素 ④ 集合2B{x|100N,xZ}x为无限集,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3.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3,2)} , N={(2,3)} B. M={3,2} , N={(2,3)} C. M={(x,y)|x+y=1}, N={y|x+y=1} D.M={1,2}, N={2,1}

22M{2,3,a1},N{aa4,2a1},若MN{2}, 则a的取值集4. 设集合合是(

1{3,2,}

2 A.

A. a2

1{3,}2

B. {-3} C. D. {-3,2} 5. 设集合A = {x| 1 < x < 2}, B = {x| x < a}, 且AB, 则实数a的范围是(

B. a2

C. a1

D. a1

6. 设x,y∈R,A={(x,y)|y=x}, B=

A. AB B. BA

C. A=B D. AB 7. 已知M={x|y=x2-1} , N={y|y=x2-1}, 那么M∩N=(

A. Φ

B. M

C. N

D. R 8. 已知A = {-2,-1,0,1},

B = {x|x=|y|,y∈A}, 则集合B=_________________ 9. 若A{x|x3x20},B{x|xaxa10},且BA,则a的值为_____ 10. 若{1,2,3}A{1,2,3,4,5},

则A=____________ 11. 已知M={2,a,b},

N={2a,2,b2},且M=N表示相同的集合,求a,b的值 12. 已知集合A{x|x4xp0},B{x|xx20}且AB,求实数p的范围。

13. 已知A{x|xaxa190},B{x|x5x60},且A,B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 AB

② ABB

③ Φ2222222{(x,y)|y1}x, 则集合A,B的关系是(

AB,求实数a的值。

四、练习题答案

1. B 2. A 3. D 4. C 5. A 6. B 7. C

8. {0,1,2} 9. 2,或3 10. {1,2,3}或{1,2,3,4}或{1,2,3,5}或{1,2,3,4,5}

a2a2aaba0a0b2b2abbb0b111. 解:依题意,得:或,解得:,或,或1412

aa0b

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得b1或12. 解:B={x|x<-1, 或x>2}

1412。

① 若A = Φ,即 164p0,满足AB,此时p4

② 若A,要使AB,须使大根24p1或小根24p2(舍),解得:3p4

所以 p3

13. 解:由已知条件求得B={2,3},由ABB,知AB。 而由 ①知AB,所以A

又因为Φ

B。

222AB,故A≠Φ,从而A={2}或{3}。

当A={2}时,将x=2代入xaxa190,得42aa190a3或5

经检验,当a= -3时,A={2, - 5}; 当a=5时,A={2,3}。都与A={2}矛盾。

22当A = {3}时,将x=3代入xaxa190,得

经检验,当a= -2时,A={3, - 5}; 当a=5时,A={2,3}。都与A={2}矛盾。

综上所述,不存在实数a使集合A, B满足已知条件。 93aa2190a2或5

第6篇:税收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税收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稳定性 D.固定性

2.税收法律主义也称法定主义、法定性原则,税收法律主义可以概括成几个具体的原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法律主义具体原则的是( )。 A.课税要素不变原则 B.课税要素法定原则 C.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D.依法稽征原则

3.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对于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符合税法基本原则的( )。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信赖合作主义 C.税收公平主义 D.实质课税原则

4.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这一规定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的( )。 A.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D.法律优位原则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法的效力范围的是( )。 A.税法的空间效力 B.税法的时间效力 C.税法对人的效力

D.税收法律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法司法解释的是( )。 A.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B.国务院对税收行政法规的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的共同解释

7.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是( )。 A.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的共同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 D.财政部作出的行政解释

8.根据税收法律关系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是真正的征税主体

B.税务机关的征税权可以行使,也可以选择放弃

C.税务机关通过法律授权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征税主体 D.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9.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税收法律关系消灭的是( )。 A.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B.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纳税人不能按时如期缴纳税款 C.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 D.某些税法的废止

10.下列与纳税义务人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B.在代扣代缴关系中,代扣人是真正的纳税人 C.在代收代缴关系中,代收人是真正的纳税人 D.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

11.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下列关于税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税目代表征税的深度

B.税目包括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

C.消费税、资源税、营业税都有列举税目的税目税率表

D.实行列举税目的税种,凡列入税目的都征税,未列入的不征税

12.下列关于累进税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程度比较缓和,比较合理 B.目前我国只有土地增值税适用的是超率累进税率

C.当计税基数是绝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实质上就是超额累进税率 D.目前,累进税率的几种具体的形式在我国都有运用

13.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个人取得的稿酬所得,规定在适用20%税率征税时,按应纳税额减征30%,这个税收优惠政策属于( )。 A.税基式减免 B.税额式减免 C.税率式减免 D.免征额减免

14.下列关于税收程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税务登记是整个征收管理的首要环节

B.纳税申报是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重要的税务管理制度

C.税款征收是税收征管的目的,是税收征管的出发点和归宿 D.因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在5年内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立法主体的是(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级人民政府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的是( )。 A.《个人所得税法》 B.《营业税暂行条例》 C.《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D.《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17.关于税务规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税务规章规定的事项在内容上必须是税务机关业务范围内的事项

B.税务规章与其他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 C.税务规章与税务规章解释具有同等效力 D.税务规章都是在公布后立即施行

18.税收执法必须符合合法性原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执法合法性原则的是( )。 A.执法主体法定 B.执法手段合法 C.执法内容合法 D.执法程序合法

19.税收司法必须符合独立性原则,下列关于独立性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法院在审理税务案件时,必须自己做出判断

B.税收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可以受到行政机关的干涉 C.法院审判权的行使不受上级法院的干涉 D.法院在体制上独立于行政机关

20.税收司法概念的关键点在于( )。

A.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能否行使国家司法权力 B.税务机关能否行使涉税处理权

C.谁能够行使国家司法权处理涉税案件 D.涉税当事人能否享受一定的救济权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居民身份判定的一般标准的是( )。 A.管理中心标准 B.总机构标准

C.主要营业地活动标准 D.习惯性住所标准

22.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非居住国得到税收优惠的那部分所得,视同已纳税额而给予抵免,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补征,这种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叫做( )。 A.税收饶让 B.税收抵免 C.税收减免 D.免税

23.下列国际税收抵免方法中,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之间的税收抵免的方法是( )。 A.直接抵免法 B.逆向抵免法 C.追溯抵免法 D.间接抵免法

24.转让定价税制的管辖对象是( )。 A.一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 B.一般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易 C.一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 D.公司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税法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B.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习惯法 C.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权利性法规 D.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E.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2.下列关于税法基本原则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税收法律主义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另一方面课税只能在法律的授权下进行 B.在没有正常理由的情况下禁止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是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的体现 C.对关联方交易实行预约定价安排体现的是税收法定主义 D.对关联方交易实行预约定价安排体现的是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E.防止纳税人不正当运用转让定价制度减少计税所得体现的实质课税原则

3.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的有( )。

A.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C.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E.实质课税原则

4.在处理税法对人的效力时,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有( )。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E.属地和属人主义原则在本国范围内分地区使用的原则

5.税法的解释按照解释权限划分为( )。

A.字面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E.扩充解释

6.《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劳务报酬所得解释为:“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这个解释属于( )。这个题目重新出或者再斟酌

A.字面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E.扩充解释

7.税法与行政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税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税法体现的是单方意志,行政法体现的是双方意志 B.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是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的无偿单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

C.税法与社会再生产,特别是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全过程密切相连,不论是生产、交换、分配,还是消费,都是税法参与调节,其联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行政法所无法相比的

D.税法是一种义务性法规,并且是以货币收益转移的数额作为纳税人所尽义务的基本度量,而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少数义务性法规也不涉及货币收益的转移

E.在税法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是国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是行政相对人

8.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收法律关系特点的有( )。

A.主体的一方只能是企业 B.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C.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D.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E.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9.下列选项中,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有( )。

A.税收检查权 B.税收征收权

C.依法办理减、免税 D.代位权 E.撤销权

10.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有( )。

A.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 B.税法的修订 C.某些税法的废止 D.纳税主体的消失

E.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

11.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下列关于计税依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计税依据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B.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是车船的吨位 C.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所得额 D.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总是不一致

E.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

12.目前,我国使用的税率有(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E.超额累进税率

13.目前,我国使用定额税率的税种有( )。

A.城镇土地使用税 B.车船税 C.耕地占用税 D.房产税 E.资源税

14.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课税对象呈正比例关系。在具体运用上,比例税率分为( )。

A.产品比例税率 B.行业比例税率 C.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D.有幅度的比例税率 E.分类分项比例税率

15.根据减免税的分类,减免税分为( )。

A.法定减免 B.税基式减免

1C.税率式减免 D.临时减免 E.特定减免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收程序法主要制度的有( )。

A.表明身份制度 B.回避制度

C.听证和时限制度 D.按期纳税制度 E.职能分离制度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确定程序的有( )。

A.税款征收 B.税务登记 C.账簿、凭证 D.纳税申报 E.税收保全

18.根据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自2001年5月1日起,对欠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日征收欠缴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B.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的追征期是3年

C.对于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的,不用再追征滞纳金 D.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特殊情况下追征期为5年

E.纳税人有应当退还的税款的,如果纳税人没有欠税,可以将应退的税款和利息,留抵下期应纳税款

19.下列选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有( )。

A.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B.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C.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D.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E.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机构冻结纳税人的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0.税收执法的特点有( )。

A.具有单方意志性 B.具有裁量性

1 C.具有被动性 D.具有效力先定性 E.具有合法性

21.下列关于税收司法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税收债权重要的保护制度包括税收优先权、税收代位权和撤销权 B.税务刑事处罚是税收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 C.税收刑事案件的审判由检察院行使

D.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所有债权

E.欠税纳税人如同时又被行政机关罚款的,税收优先于罚款。

22.国际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国家税收独立性原则 B.国际税收分配公平原则 C.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D.国际税收中性原则 E.国家税收公平性原则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目前世界上税收管辖权的有( )。 A.来源地管辖权 B.收入地管辖权 C.销售地管辖权 D.居民管辖权 E.公民管辖权

24.判定自然人身份的一般标准有( )。 A.住所标准 B.时间标准 C.国籍标准

D.习惯性住所标准 E.意愿标准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转让定价制与所得税制密切相关,可以看作是完整的所得税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B.国际税收协定按涉及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双边税收协定、单边税收协定和多边税收协定 C.税收协定具有高于国内税法的效力

D.在国际税收实践活动中,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大多数是单边税收协定

E.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和利润分割法

26.税法作为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税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关于中国税法发展变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B.秦汉时期实行了“租庸调制” C.唐朝中期实行了“两税法” D.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 E.清朝实行了“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 【答案】A 【解析】税收法律主义可以概括成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依法稽征原则。 3. 【答案】C 【解析】税收公平主义是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当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等时,以其获得收入的能力为确定负担能力的基本标准。 4. 【答案】D 【解析】法律优位原则也称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法律优位原则在税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 5. 【答案】D 【解析】税法的效力范围表现为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选项D体现的是法律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 6.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立法解释。 7. 【答案】D 【解析】选项D:属于行政解释,行政解释不可以作为判案的依据。 8. 【答案】B 【解析】税务机关行使的征税权是国家法律授予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力,并非仅仅是一种权力资格。这种权力不能由行使机关自由放弃或转让,并且极具程序性。 9. 【答案】B 【解析】引起税收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主要有: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纳税义务的免除;某些税法的废止;纳税主体的消失。纳税人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不能按时如期缴纳税款的,可以申请延期纳税。 10. 【答案】D 【解析】选项AD: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责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两者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选项BC:在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关系中,负有代扣义务和代收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只是履行代扣和代收的义务,而不是真正的纳税人,真正的纳税人是实际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比如单位为职工发工资,要履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此时,个人所得税真正的纳税人是职工个人,单位只是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而已。 11. 【答案】A 【解析】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 12. 【答案】D 【解析】根据税率累进依据的性质,累进税率分为“额”累和“率”累。额累和率累按累进依据的构成又可分为“全累”和“超累”,也就说累进税率一共四类: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计税率、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目前我国对于全额累进税率和全率累进税率都没有运用。 13. 【答案】B 【解析】对于个人取得的稿酬所得,在按照20%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以后,再按照应纳税额的30%减征,即只征收70%的税额,这是税额式减免。 14. 【答案】D 【解析】因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 15. 【答案】D 【解析】选项D:地方人民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 16. 【答案】A 【解析】选项BCD:都属于税收行政法规。 17. 【答案】D 【解析】选项D:税务规章一般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8. 【答案】B 【解析】税收执法合法性原则是指执法主体法定、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和执法根据合法。 19. 【答案】B 【解析】选项B:税收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0. 【答案】A 【解析】税收司法概念的关键点在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能否行使国家司法权力。 21. 【答案】D 【解析】法人居民身份判定的一般标准包括:管理中心标准、总机构标准、资本控制标准和主要营业活动地标准;选项D属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中的特殊判定标准。 22. 【答案】A 【解析】所谓税收饶让,又称为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非居住国得到税收优惠的那部分所得税,特准给予饶让,视同已纳税额而给予抵免,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补征。 23. 【答案】A 【解析】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之间的税收抵免的方法是直接抵免法。 24. 【答案】D 【解析】转让定价税制的管辖对象是公司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DE 【解析】选项B: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是习惯法;选项C: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2.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对关联方交易实行预约定价安排体现的是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3. 【答案】ABCD 【解析】选项E:实质课税原则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 4. 【答案】ABC 【解析】税法对人的效力在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属人原则;二是属地原则;三是属地、属人相结合原则。 5. 【答案】BCD 【解析】选项BCD:按照解释权限,税法解释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选项AE都是属于税法按照解释尺度的不同的划分。 6. 【答案】BE 【解析】选项B:按照解释权限划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负责解释,是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选项E:按照解释的尺度划分,该解释是对劳务报酬所得这几个字的扩充解释。

7. 【答案】BCD 【解析】选项A:税法与行政法体现的都是国家单方面的意志,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选项E:在税法和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一方的都是国家。 8. 【答案】BCDE 【解析】选项A: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可以是任何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但是另一方只能是国家。 9.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依法办理减、免税是税务机关的职责,不是职权。 10. 【答案】ABE 【解析】选项CD:某些税法的废止和纳税主体的消灭都会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而不是变更。 11. 【答案】BCE 【解析】选项A: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选项DE: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 12. 【答案】ABCE 【解析】选项D:目前我国不实行全额累进税率。 13. 【答案】ABC 【解析】选项D:房产税实行比例税率;选项E:资源税实行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原则。 14. 【答案】ABCD 【解析】在具体运用上,比例税率又分为以下几种: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有幅度的比例税率。 15. 【答案】ADE 【解析】选项BC属于减免税的基本形式。根据减免税的分类,减免税分为:法定减免、临时减免和特定减免。 16. 【答案】ABCE 【解析】税收程序法的主要制度有:表明身份制度、回避制度、职能分离制度、听证制度和时限制度。 17. 【答案】AE 【解析】税收确定程序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和纳税申报。 18.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对于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还要追征滞纳金。 19. 【答案】ABE 【解析】选项CD:都属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 20. 【答案】ABD 【解析】选项C:税收执法具有主动性;选项E:合法性是税收执法的原则。 21. 【答案】ABE 【解析】选项C:税收刑事案件的审判由人民法院行使,检察院履行审判监督职能;选项D: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对于有担保的债权,需要根据担保和欠税发生的时间来判断是否适用税收优先权。 22. 【答案】BCD 【解析】国际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税收主权原则、国际税收分配公平原则和国际税收中性原则。 23. 【答案】BC 【解析】目前世界上的税收管辖权分为三类:来源地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24. 【答案】ABE 【解析】自然人居民身份的判定一般标准包括:住所标准、时间标准和意愿标准,因此选项ABE正确;选项CD属于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特殊判定标准。 25. 【答案】ACE 【解析】选项B:国际税收协定按涉及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双边税收协定和多边税收协定;选项D:在国际税收实践活动中,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大多数是双边税收协定。 26. 【答案】ACDE 【解析】选项B:唐朝实行了“租庸调制”。

上一篇:保证人保证书下一篇:承德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