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知识练习题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十九大知识练习题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进路研判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在新时代为应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行动。为回应乡村振兴实践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梳理并总结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和总体趋势显得十分必要。以近年来CNKI数据库收录的499篇乡村振兴研究的CS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及知识网络分析工具SPSS17.0、Citespace V软件,可以较好地绘制十九大后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再现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历程,展示文献时空分布、研究者、研究机构、共词分析与共现关键词聚类、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资助情况,发现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治理、制度改革、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基本秩序、新型职业农民六大主题热点,存在文献分类不均衡、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少、研究地区失衡、研究视角过于宏观、基金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关键词]

乡村振兴; Citespace 文献计量;知识图谱;进路研判;乡村治理;新型职业农民

[

[

乡村治,天下安。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发展与治理的水准基本上决定了中国社会整体发展与治理的水平。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15 年聚焦“三农”问题,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对乡村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礎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在新时代为应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行动,甫一提出,就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在中国期刊网上,笔者以“乡村振兴”为篇名进行全文搜索后发现:2016年只有1篇文献,2017年有313篇文献,到2018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文献达4865篇之多(检索时间2018年12月5日)。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研究已成为我国当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主题之一。从众多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主要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动力来源、社会基础、主要内容、现实困境、推进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试图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进路研判

学者们在乡村振兴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当前学界亟需梳理这些成果,为指导我国乡村振兴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当前,乡村振兴文献综述中描述性研究偏多,并大多停留在乡村振兴地方经验的回顾和介绍层面,定量文献统计综述研究较少。描述性研究很难对中国乡村振兴实践和政策研究有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而文献计量方法可凸显文献外部特征,运用数学与统计学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1]。20世纪80年代初,文献计量学在我国迅速兴起,并形成研究、教育与应用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图书情报学科与科学评价领域重要的分支学科。近年来,学界开始出现文献计量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研究,如司晓悦等在CNKI数据库中选取599篇文献,从研究主题、研究机构、被引情况等方面统计分析“政府形象”[2];耿旭运用计量学方法,利用CNKI核心期刊数据,从学科类别、研究主体、核心内容等角度量化分析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研究情况,描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现状及特点等[3]。

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筛选出十九大后CNKI中CSSCI及核心期刊499篇论文作为样本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及知识网络分析工具SPSS17.0、Citespace V软件,绘制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再现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历程,展示文献时空分布、研究者、研究机构、共词分析与共现关键词聚类、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资助情况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归纳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六大主题热点,并在分析当前乡村振兴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进路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知识支撑与经验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源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1日。采用“中国知网—期刊—检索—精准匹配”方式,文献范围为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研究。我们力求信息全面可靠,采用高级检索,主题设置为“乡村振兴”。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来源期刊限定为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共获得数据516条。按上述要求得到部分论文不符合检索词意,有些属于稿约、征文启事、简讯、通知、书评、会议综述等非学术性文章,还有部分论文出现一稿多投现象。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我们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甄别、筛选与整理,剔除与研究对象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文献499篇(文献获取时间截至2018年12月1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科学知识图谱工具是SPSS17.0、Citespace软件,采用5.3.R4.8.31.2018版Citespace V软件,选取CNKI数据分析模块,设置年度切片时间为一年,时间跨度为2017-2018年,阈值取前50,绘制共现图谱并生成相关参考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我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从文献时空分布、研究者、研究机构、共词分析与共现关键词聚类、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资助情况等,统计分析499篇文献,所需数据通过阅读文献直接获取,或经筛选处理后分析得到,并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探索乡村振兴战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通过这些关键信息,再现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发展历程,展示文献时空分布、研究者、研究机构、共词分析与共现关键词聚类、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资助情况等,认知乡村振兴研究现状、特点及问题,分析学科前沿领域、潜在研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知识支撑与经验参考。

二、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

(一)乡村振兴研究来源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强,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的期刊、机构众多。为了充分了解文献种类、研究方向,参照CNKI(中国知网)的文献分类,对期刊进行分类(见表1)。499篇文献分为7类,按文献类别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学、哲学与人文科学。有39篇文献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表2所示,人民论坛、农业经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的发文量领先于其他期刊,其中,5个为省级研究所或省级学会,其余为高校以及国家级部门、研究院、出版社。

(二)乡村振兴研究者

此处研究者指第一作者,根据论文作者简介,统计作者性别及其发文时的年龄和学历状况,如表3所示。包含性别、年龄、学历信息的文献比例分别是33.9%、29.7%和31.9%。第一作者为男性的有109篇(64.5%),为女性的文献有60篇(35.5%)。多数研究者年龄在31~41岁和40~50岁,两者合计占总体的68.2%。研究者以博士研究生(68)和博士(67)居多,硕士及硕士研究生比重很小,仅占7.5%和1.3%。

一般认为,作者间的合作有助于增强学术交流,开拓思路,增加科研产出。合著论文者人数与论文产生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且更易被期刊接受[4]。因此,我们通过观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的合著论文占全部论文比例来看目前的合著情况。如表4所示,有署名的论文总数为475篇,合著率为39.16%,低于半数,且合著文章中作者大多来自同一单位,并未真正达到促进学术互补交流的目的。

通过Citespace V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共现作者图谱(设置阈值为2),所呈现的图谱中共有52个节点、2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58。由可视化图谱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各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差。根据对可视化图谱的分析,部分作者具有合作关系,但总体来说,图谱中连接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较为分散,不同作者之间的学术联系较弱,研究核心网络尚未成型。图谱中连线的粗细表示共现的强度,颜色色调的不同表示时间从早期到近期的变化。由此可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是一种短暂的合作关系,还未形成长期、固定的研究团队。

研究者的发文量特别是在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较为显著地体现了作者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著者计算公式是:m≈0.749√nmax(nmax是发文最多作者的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5](P138)。经计算,m≈0.749*√6=1.83,故将发文量高于2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核心作者,共46位。发表论文3篇及3篇以上的有9位作者,排名前十的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为35篇,占所有作者总体发文量的7.0%,说明乡村振兴研究中的作者集中度相对较低,研究呈现总体分散的特征。进一步梳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产出作者与高被引文献分布(见表5),从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现状和学者们的关注热点。发文次数最多的是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长云,发文6篇,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6]。发文量排名第二位的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贺雪峰,发文5篇,其中被引频次最高文献为《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7]。发文量排名第三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发文4篇,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8]。

(三)乡村振兴研究机构

首先,按性质差异,将研究机构主要划分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三类,同质机构在统计中归为一类。在499篇文献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参与比例分别是61.4%、24.0%和11.6%,如图2所示。其中11篇为作者未标注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文献,占3.0%。

在此基础上,按照行政层级,将研究机构划分为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是国务院或下属部门直接管辖的研究部门,包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省级主要是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社科院,如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统计发现,国家级科研单位所参与的文献占12.7%,省级占15.7%,市县级占7.1%。此外,由于高校、企事业单位难以按照行政层级划分,故将其归入其他,共占64.5%。

利用Citespace对499篇CSSCI及核心期刊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共现分析,阈值设置为3,得到可视化图谱(图4),图中共有52个节点、2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58。分析发现,各发文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沟通氛围,进一步提升各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按二级机构对可视化图谱中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的发文量最多,都为9篇,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文量都为6篇。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大多地处北京,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资源雄厚,对重要政策出台有着敏锐的学术嗅觉,在强大科研力量的支撑下涌现了一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重要奠基作用的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是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区域。从合作网络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力量的主要分布,体现合作关系的有6组,最多一组有5个节点,为中国社會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中心的一组合作关系,说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中心形成了合作良好的研究团队。从图谱中各节点的连接强度来看,合作较为紧密、连接强度较强的机构大多处于同一单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下的分属部门、河南农业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乡村振兴研究院联系密切,有合作往来。按可视化图谱所展现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有少量的合作关系,政府部门与高校的合作关系极为稀少。总体来说,各机构、单位之间合作较少,不同机构、地域之间联系松散,整体上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

(四)基于共词分析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分析

“共词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通过统计两个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进行聚类整合,分析这共同出现的关键词之间的疏密关系,进而探究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前沿趋势、知识基础及演变路径等。”[9]在科学计量学中,利用基于共词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有助于识别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前沿,并利用可视化图谱完整再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探究研究对象的演变路径[10]。

表6所呈现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领域内文献中前14位的高频关键词(除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振兴战略外),借此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

乡村治理出现的频次最高,为14次,精准扶贫与新时代出现频次同为13次,相对于紧随其后差距较小的其他关键词来说,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内容。其中有一些词节点频次很高,但是中心度低,节点之间的联系较少,表明其综合影响力较小,通常居于图谱的外围、边缘,如知识图谱中的精准扶贫一词(见图5)。

此外,“三农”问题、城乡关系、新时代出现的频次较高,但此类属于学者们的惯用词,与特定的语义环境有关,在主体聚类中通常被归为学术名词与专用术语。相较而言,产业兴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等关键词在周围凝聚较多节点,具有较强影响力。总体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关键词不够集中。为了更加科学地划分文献研究内容,深入剖析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将通过聚类得到的轮廓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轮廓值大小反映的是轮廓内部节点的紧密和分离程度。”[11]Citespace自动从文献中提取聚类主题词对聚类进行命名,对聚类名称进行进一步归纳整合,深入分析各聚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得到共现关键词聚类(见表7)。聚类图谱直观展现了各节点之间的亲疏程度,侧重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和重要连接[12],直观展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热点主题。

(五)乡村振兴研究方法

笔者将样本文献的研究方法划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定量研究”三类。定性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数据来源,将定量研究分为二手数据法、问卷法和实地调研测量法。定性研究着重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上研究,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定量研究通过统计调查法或实验法等方法,收集精确数据资料后统计分析和检验[13]。在499篇研究论文中,绝大多数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90.0%),其中又以文献研究法(73.1%)为主;仅有23篇文章采用了定量分析法展开研究(5%),数据多来源于相关部门网站或其他文献。

(六)乡村振兴研究资助

从研究成果的标注可以看出,有213(42.7%)篇论文受到资助。按基金资助主体,可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和校级资助,比例分别为64.8%、45.5%、4.7%、14.1%(见图6)。按受助基金项目数量划分,单项资助有125篇,国家和省部级的资助为主要的构成部分。多项资助88篇,包括多项同类基金和多项多类基金。多项多类资助中基金项目来源多元化,国家级基金项目参与率较高,如图7所示。图中A、B、C、D分别代表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校级资助,如A+A表示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

三、乡村振兴研究的六大主题热点

通过Citespace高频关键词分析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制度改革、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基本秩序、新型职业农民等六大主题上。我们在进行聚类图谱命名时采用了k均值算法,为避免算法命名时面临局部最优的困境,在具体分析时,我们结合子聚类并通过精读该领域内的经典文献,更深入地分析了各聚类所包含的内容。

(一)乡村治理

该聚类中的文献主要注重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审视当前乡村治理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乡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从本世纪初以来,乡村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在农村经济快速商品化的过程中,村民自治受到严重冲击[14],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乡村文化衰败[15],农村生态遭到破坏,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众多难题。学者们充分审视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一是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的振兴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化人”,以“乡愁”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以多元文化构筑乡村文化体系[16]。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的地域特色乡村。政府与农民协同合作,吸收外来资源、技术、文化,破除地域壁垒,促进城乡资源的良性互动,借助城市的要素(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助力农村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17]。三是重视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探索有效的自治模式。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乡贤力量,挖掘利用乡村社会的宗族宗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治理手段来建立现代政府管理和传统村民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18]。四是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用法治来规范约束公共权力。具体可通过构建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19]。此外,为最大限度地建立乡村社会的公序良俗,还需借助德治的力量,只有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形成明德守法的良好风尚[20]。

(二)制度改革

该聚类中的文献将视角集中于如何通过具体的制度改革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成效,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即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两项关键目标,即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乡村实现善治;一种基本手段,即不断深化改革”。这里所说的改革,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一个关系全局、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制度。要通过改革创新户籍制度,建立村庄共同体,集聚乡村人气,重塑城乡关系 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留住人才[2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核心确立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推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使得农业中长期生产投入有了制度性保障。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为我国鄉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农村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22];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土地向新型农业生产主体集中,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3];三是改革宅基地制度,保障宅基地权益的获取,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农民有偿资源退出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以激发农民参与改革的热情;四是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用地产权制度,明确范围途径,健全监管机制,以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为目标[24]。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了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大背景,有助于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

(三)振兴战略

该聚类里的文献从宏观角度把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定位、具体走向与重要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反映了“三农”问题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国情,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后作出的总体要求导向鲜明并洞察深刻、具体部署把握精准且逻辑性强的战略部署[25]。經过多年努力,虽然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增效速度慢、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方面[26]。为此,学者们深入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式与路径,旨在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聚焦农村经营性资产改革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从生物技术现代化入手,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和资源要素在更大时空上的分布和优化配置;坚持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污染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民幸福家园[27]。

(四)基层党组织

该聚类中的文献主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研究主体,探索其在治理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党的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28],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其主导角色。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和动员服务能力弱化,党组织权威降低,无法有效发挥其政治功能[29],致使乡村治理体制不健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心骨”作用,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重视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性,提升党员的内在素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对基层微小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通过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促进乡村振兴[30]。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通过构建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和激活党员内生动力来加强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和领导水平。注重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党员,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31]。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五)基本秩序

该聚类中学者们主要探索何种主体在维持乡村基本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聚类中,乡贤是一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长期以来,农村中的优秀人才被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发展前景所吸引,纷纷离开农村,导致农村建设极度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本,这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32]。因而,鼓励村庄中外出的乡贤力量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7],利用乡贤力量重振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新乡贤多从城市走出,为了发挥其新乡贤文化孵化器的作用,应着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培育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打破界限、广开渠道、创新参与方式来鼓励优秀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33]。

(六)新型职业农民

该聚类中的文献主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本的职业技术培育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数量巨大,但质量低下;人力资本流动性差,农村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34],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缺乏优秀人才的支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供需结构不合理、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为了实现农村人力资本向人力资源的有效转换,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确定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取向,根据农民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技能需要和现实技能需要[35]。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从政策制度着手,吸引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投身农村农业建设,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环境以增强其吸引力[36]。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采用分阶段培养模式,划分起步阶段、质量提升中级阶段与全面融合发展阶段,以兼顾短期脱贫致富目标与国家长期发展规划[37]。四是改革农民职业教育体制,提升经费与师资投入[38]。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深入探索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合理规划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是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四、乡村振兴研究的薄弱环节与进路研判

通过前文的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我们对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的分析我们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涌现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学者们除了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解读,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定位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握战略走向,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正确实施外,也有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对农村具体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如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旅游、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农村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等,囊括了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了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策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通过对相关学术成果的研读和分析,笔者发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急需加以改进。

(一)乡村振兴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文献分类不均衡

目前的文献研究虽然覆盖了多个研究领域,但重点在经济、管理科学与社会学两大分类中,两者合计比重高达96.3%,农业技术、信息工程等学科尚未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综合研究领域,应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交流,以进一步提升学术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2.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少,研究主体单一

从可视化图谱中各节点的连接强度来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力量的主要分布可发现,合作较为紧密、连接强度较强的机构大多属于同一单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下的分属部门、河南农业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乡村振兴研究院联系密切,有合作往来。但总体来说,各机构、单位之间合作较少,不同机构、地域之间联系松散。此外,相关论文分布的机构较为广泛,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机构仅有6家,占总机构数的1.2%,可见,各机构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3.研究者之间交流较少,缺乏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然而,从可视化图谱可以看出,学者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中更倾向于和有相同学术背景、相同单位的人员甚至师生之间展开合作研究,且大多是一种短暂的合作关系,并未形成长期、固定的研究团队。跨学科、跨单位之间的合作少,使得研究整体缺乏可持续性。由于仅从单一视角解读、剖析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全面揭示其内涵及发展路径,因此,学界应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研究,这样才有助于丰富、创新学术成果。

4.研究视角略显宏观,亟待进一步聚焦深入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多数学者还是聚焦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解读。在可视化图谱的聚类中我们发现,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等宏阔性的主体词的轮廓值较好,是文献的重点聚集区。文献也过于注重“宏观叙事”,尚未深入到对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具体问题的研究,论文布局僵化,且因脱离实际而流于空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本是为了解决目前乡村普遍存在的乡村衰落、农村基层权威虚化、农村社会组织弥散化等问题,过于偏重宏观的政策解读,使得振兴战略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5.研究地区失衡,对具体地区的关注度不够

样本中仅有18篇文献明确标明了研究省份和地区,研究的地域性较差,仅对西南、西北地区有所关注。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策略。在宏观的实施建议的指导下,更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实施手段。研究视角也不应局限于西南、西北地区,对中部地区、皖西山区、苏北地区等存在严重乡村衰落问题的地区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

6.基金资助力度弱,研究缺乏资金助力

目前,基金项目对研究的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提供资金支持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省级的基金项目,地厅级资助项目较少。提供较多研究成果的高校未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高校科研质量的提升困难重重。受资助论文占总体样本的42.6%,主要原因是因为样本文献来自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若把样本的收集范围扩至普通期刊,受资助论文比例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这一数据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从对可视化图谱中各研究内容的地位分析可知,精准扶贫、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等关键词相对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与其他研究内容的联系稀疏,未形成稳定的研究结构。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中应拓宽研究视角,加强对各领域的关注,力争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错融合,以拓宽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体系。

(二)乡村振兴研究的进路研判

根据当前乡村振兴领域内的研究主题热点与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学术界与实践部门今后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以促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1.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研究的可持续性

从单一的学科视角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虽然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覆盖了多个学科,但为了进一步促进知识的融合创新,应从多领域、多角度对新政策进行解读,突破目前集中于社会科学的研究限制,完善研究结构,加强研究体系内部的交流,增强研究内容的关联度,促进稳定研究群体的形成。

2.丰富研究内容,促进多元研究聚类的形成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有10大聚类,聚类中的研究内容相对集中。概括起来,10大聚类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发展战略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农村制度改革研究以及新農村发展研究。研究内容的选择,既取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也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热点的影响。因此,要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体系,明确发展思路,从多角度切入,突破僵化的研究内容及结构,以期得到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

3.丰富研究主体,加强合作交流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研究的合作模式逐渐建立,但总体来说尚不成熟。政府相关治理部门熟悉乡村现状,高校在人才储备与科研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科研院所具备成熟的管理及集体操作技术。但现实中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合作关系稀少,易造成研究成果与现实需求、现实措施相脱节,也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持。因此,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主体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因地制宜,注重战略实施的地域差异性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针对现实国情从事业发展全局确立的重大战略方针,但各地乡村的现状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在政策落地实施时,应当将地域特性纳入考量范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当地实际。

5.拓展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当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单一化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因此,在使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定性研究的加入,使得定量分析更广泛深入,定量分析的加入,使得定性分析更加科学精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互补充,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6.增加研究资助,加大地方机构的资金投入

本论文选择的文献样本由于质量较高,资金的投入以国家级与省部级为主,但根据已标注的资金支持的文献来看,总体不过半数,说明当前对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资助力度不够。为了有效提升各机构组织的科研能力,要加大对优质项目与课题的资助力度,鼓励吸引在乡村治理第一线的公共管理者的参与。同时,要发挥市场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允许并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通过市场手段购买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KG3mm]朱亮,孟宪学.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6).

[2][KG3mm]司晓悦,王颖.我国政府形象研究进展(2002-2012)文献计量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6).

[3][KG3mm]耿旭.公共政策领域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KG3mm]汤建民.国内教育学科论文合著情况研究——1998-2007 CSSCI文献计量和作者合作图谱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5][KG3mm]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6][KG3mm]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

[7][KG3mm]贺雪峰.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探索与争鸣,2017,(12).

[8][KG3mm]王书华,等.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8,(6).

[9][KG3mm]伍若梅,孔悦凡.共词分析与共引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1).

[10] 任博.基于CSSCI的国内公共服务职责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11] Rousseeuw P J. Silhouettes: A Graphical Aid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 [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Applied Mathematics,1987,(20).

[12] 陈悦,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

[13] 刘海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14] 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15] 张劲松.乡愁生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背景下中西部乡村振兴的实现[J].江苏社会科学,2018,(2).

[16] 徐苑琳.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J].人民论坛,2018,(16).

[17] 张晓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J].人民论坛,2017,(33).

[18] 金筱萍,陈珉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明的价值发现与重构[J].农村经济,2018,(7).

[19] 胡胜.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J].人民论坛,2018,(6).

[20] 廖林燕.乡村振兴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21] 龚维斌.从历史维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3).

[22] 王兆阳.关于通过城市和工业再布局推进乡村振兴的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6).

[23] 张军.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振兴内生动能[J].东岳论丛,2018,(6).

[24] 赵龙.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土地制度政策支撑[J].行政管理改革,2018,(4).

[25] 熊小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 探究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姜长云.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J].农村工作通讯,2017,(22).

[26] 赖晓庆.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3);王亚华.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如何实施[J].人民论坛,2018,(10).

[27] 杨新荣,唐靖廷,杨勇军,戴化勇.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8,(6);周立.鄉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的百年乡村振兴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

[28] 蔡文成.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8,(3).

[29] 陶元浩.农村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贵州省塘约村等三个行政村调查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30] 段鹏超.乡村振兴中的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抓[J].人民论坛,2018,(16).

[31] 陶元浩.农村社区凝聚力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贵州省塘约村等三个行政村调查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冉鹏.乡村振兴尤须党建引领[J].领导科学,2018,(13).

[32] 邓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J].学术论坛,2018,(3).

[33] 宋圭武.乡村振兴与新乡贤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8,(3);邓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J].学术论坛,2018,(3).

[34] 李小静.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农业经济,2018,(7).

[35] 杨艳丽,李丽,李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成人教育,2018,(2).

[36] 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13).

[37] 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38] 刘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及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3).

责任编辑魏佐国

作者:杨建国 鞠萍

第2篇: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宪法的实施,加强监督力度,在依法治国实践过程中建立、健全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作用。

关键词:十九大;宪法权威;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文简称党的十九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树立的又一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1.宪法权威

1.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意志、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三者的高度统一,是立国之根基、是强国之重器[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宪法化的集中体现。我国要想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宪法尊严,实现宪法的顺利实施。

1.2权威的概念

权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配,二是服从,前者是一种使人服从的力量,后者是人对权力的认可、支持与服从。规则的稳定性、规则的明确性、规则的权威性以及规则的一致性是法治的根本特征,这里所谓的规则,具有平等适用、程序保护、第三方执行、不溯及既往以及公开的特征。法治社会之中,规则也有着稳定性的特征,也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转移[2]。法治社会之中,法律、宪法拥有最高的权威,也就是说,任何人也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这种权威,则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1.3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的权威在于树立。树立宪法权威,便是树立国家主权、人民主体地位以及党领导一切的至上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各政党、各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且要承担保证宪法顺利实施、维护宪法尊严的职责。纵观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宪法权威的树立,并注重宪法的有效实施与自觉遵守。

宪法的权威还在于实施与维护。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党的宪法权威与政治权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的宪制基础与执政地位、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与依宪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依法治理能力与依法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巩固政体、维护国体、保证国家领土完整、保证民族团结,起着积极的作用。实施与维护宪法权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于保障国家法治的权威与统一、对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建设法治中国,产生着良好的影响。

为了深化依法治國实践,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法治新征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必须更加重视对宪法权威的树立与维护,并要积极加强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力度,全面贯彻宪法的实施,并使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宪法学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才能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

2.1将推进依法治国与维护宪法权威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加快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要求。要想要加快对法治中国的建设,应将推进依法治国与加强宪法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以及全民守法等环节中去,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有机融合、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之间的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文化[4]。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示,推进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以良法推动国家发展,确保善治,与此同时,构建法治政府,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在真正意义上将维护宪法权威与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有机结合起来。

2.2积极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应将学习宪法精神、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者有机联系起来,将实施宪法、宣传宪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对宪法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公民均对宪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掌握。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力与根本利益,保证全体公民均能依法享有权力、履行义务,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治中领略到宪法的尊严、体会到宪法的权威、感受到宪法的魅力、体验到宪法的温暖。

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多种路径,主要包括宪法有效实施以及宪法宣传教育两种形式,路径包括组织全体公民参与宪法教育活动、深入推广宪法宣誓活动、开展合宪性审查活动、对违宪行为依法给予查处、确保宪法基本权利的严格落实等等。通过加强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利于缩短宪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将抽象的、高高在上的宪法条文,转变为符合人民群众社会生活需求与基本政治诉求的具体方式,从而使宪法由以往的“软法”“闲法”变成了刚性之法、可用之法、行动之法。具体实践过程中,在致力于实现宪法“脱虚向实”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深化人民群众对宪法的认同感,不仅要使人民群众对宪法产生法治认同、政治认同,还要使其对宪法产生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以及事实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十九大新宪法权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新宪法的研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法制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林.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1):14-22+148.

[2]郎志恒.弘扬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7(12):60.

[3]李森.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增强法治观念——总公司举办法律知识竞赛[J].城市公共交通,2017(12):59.

[4]车克欣.以十九大精神指引人大工作创新发展[J].北京人大,2017(12):35.

作者:柳亚蓉

第3篇:“十九大”的教育话题

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论述

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更好的教育筑就更好的中国

教育人士谈十九大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三、坚定文化自信

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另外,在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应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来源: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65亿人,非学历教育注册人数5325.5万人。我们对比十八大召开时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级各类教育的进展: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超4%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从1993年第一次提出4%目标算起,我们用了20年时间。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

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了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 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也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8.4%,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

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万所,在校生1.4亿人。其中,小学17.8万所,在校生9913万人;初中5.2万所,在校生4329.4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全国共有高中阶段学校2.5万所,受学龄人口下降影响,在校生3970.1万人,比2012年减少625.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3万所,在校生236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万所,在校生1599万人,中职学生占40.3%。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中高收入国家83.8%的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

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

目前,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同步提升。若干高水平大学国际学术排行榜位置不断前移。在基于论文及其被引用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2012年到2016年,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770个,有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192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中高职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约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同时,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的各类培训,每年达上亿人次。

继续教育形式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共计1229.3万人,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63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廣泛开展。目前,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456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各类学习活动。

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万所,比2012年增加3.1万所,增长22.2%,占全国学校总数的比例为33.4%;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学生4825.4万人,比2012年增加914.3万人,增长23.4%,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8.2%,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

教师队伍呈现新面貌

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78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与2012年相比,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增加75.3万,增长50.9%;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增加16.2万人,增长11.3%;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增加9516人,增长21.6%;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8.7万人,增长2.1%。

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截至2017年6月,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4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各类学员210万人,实现全球广覆盖,大幅提升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在人才支撑方面。2016年,高等教育共为社会输送1193万毕业生,另有中等职业教育533.6万人,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五年来,共有3400万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和3000余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其总量相当于英国或法国全国的人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科技创新与服务方面。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65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7.8%。高校牵头承担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近60%,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全部授奖数量的60%以上。五年来,高校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全国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五分之一。依托高校建设的各类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和创客空间的主要聚集区。6所高校研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来源:《人民教育》)

一、立德树人,夯实强国之基

“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感慨就是:思政教育的春天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代表深有感触,“思政教育不仅‘传道授业’,更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要把外化的教育引导目标内化为感同身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绝非一件易事,更不能凭喊破嗓子的一时虚火,而要靠‘润物无声’的真功巧力。要有真本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由教育部统编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投入使用,更全面、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融通课内课外。”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代表表示,这三科教材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抓手。在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师资力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她建议,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加强师资培训,比如通过远程教学,开发针对教师的系统课程。

新型师生关系正成为不少教师自觉的追求。“作为老师,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青年学生在一起。”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凌解放代表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追求的是朋友式的关系,教学相长,和他们平等交流。“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了,对学业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了,这5年,学生越来越自信,能力越来越强,我对他们充满信心。”

“教师职业带给我的是巨大的荣誉感、踏实感、责任感和压力感。这是一个启迪人心灵的、塑造下一代的事业,我愿意把我心仪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蒙曼代表说。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每一位教育者耳畔时时回响。

二、更好的教育,凸显升级发展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

理念是指引。“更好的教育”意味着中国教育要从“低重心”发展战略,即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升级到“高重心”的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打造世界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迎接时代挑战是国人的期盼。学校正努力构建以一流学科为基础、一流师资为保障、一流文化为根本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双创’教育引领,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培养一流人才。”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代表说。

在基础教育领域,更好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学子享受更适合的教育,有更多的时间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苏州教育由‘基本均衡’起步,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优质均衡’新阶段。”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代表认为,“从基本均衡向高位均衡升级”是在缩小义务教育质量差距、实现优质均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开始,我们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后来发现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但即使这样,也没有达到教育的根本和全部,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就自己。这必须在学生自主选择的状态下才能实现,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代表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一个安全健康的学校生态,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和校长是朋友,他们可以真实地表达意见,也可以把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一面暴露出来,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教育的契机。

三、公平,成就每个人

更好的教育,是对公平的坚守。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仲威平代表没想到,与粉笔、黑板相伴多年的她,现在使用起电脑,走进了数字化时代。

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财政投入最大的单项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新建扩建校舍1.65亿平方米,配置了价值80多亿元的新设备。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造出彩人生。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党和国家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在贵州,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开办精准脱贫班,动员贫困适龄学生和未就业青年入学就读。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代表说:“目前已建成双山职教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

2016年以来,海南省确定了“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十二字目标。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代表告诉记者:“全省中职学校开设了93个中职扶贫励志班,现在读学生2805人。帮助贫困学生在中职、大学毕业后100%就业。实现义务教育‘衣食住行学’财政兜底资助,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性资助体系,已发放特惠性资助5.35亿元。”

(来源:《光明日报》)

高等教育有望普及化

“收看了十九大现场视频直播,仿佛身临其境,心情十分激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书记、研究员庞海芍说,五年来,党中央带领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所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庞海芍深切感受的是,五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原计划2020年毛入学率40%的目标,近几年有望突破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素质教育思想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较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学堂创始人蔡剑也表示,回顾这五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完整教育体系;惩治了一批教育领域的腐败者。在十九大召开这一历史节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期待进一步深化全面教育改革,特别是提升人民生命价值的教育以及全民创新素质提升。“教育呼唤党的坚强领导与建立协同创新体系。”

交通更便利、办事更方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谈起十九大,回想这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海云说:“作为一名山西人、身在临汾的老师,我感受最深的、同时带给我便利的,一个是交通发展,另一个是行政管理。高铁和机场的修建,让我原来经常为出差辗转而发愁的经历成为历史;行政事务的越来越规范和简化,让我们办事少了很多的烦恼,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生活中,李海云感受到这五年来身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她说,不管是大学里的同事,行政机关的朋友,还是农村的亲戚朋友,大家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等等。这些都说明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教育大计、依法治国等思想已深入人心。

“尤其是在我接触最多的家庭教育方面,我看到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学习热情,也看到很多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努力。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三个‘注重’的思想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已经逐渐落实,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不再为生计奔波,可以腾出时间精力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学生每年实习都是在农村,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多数学校教师老龄化,出现职业倦怠,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这几年包括我们在内,不少人在关注农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更需要政策支持。”李海云期待,随着十九大的召开,能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能让地方高校发展得到更多的支持。

同时,她希望家庭教育方面有相关政策,保证家长们有自我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也给学校和社会做好坚强后盾。

对教育的投入有目共睹 专业设备多得让大人都羡慕

“以往出国旅游的人会感慨国外的便捷,现在反而是怀念国内有外卖、有淘宝的日子。”对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教师籍小婷而言,这五年来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在互联网经济上的发展。“如今外卖、物流、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各种服务实在太方便了,大大节省了生活的时间成本。”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籍小婷在教育上也感受很深。“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学到各种以前只有到了大學才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平时可以用到很多专业的设备,就连许多大人都很羡慕。”籍小婷说,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仅靠一所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可谓有目共睹。

(来源:凤凰网)

第4篇: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复习题

党的十九大精神部分

(马冬)1.十九大报告的题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十九大写入党章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四个伟大”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8.“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9.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是:党章。

(刘晖)10.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2

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2. 从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1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14.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18.“三去一降一补”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9.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20.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吴海增)21.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2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

25.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6.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27.党的六大建设是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

28.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

29.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4

中统一领导。

30.全党要在政治上的哪些方面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31.党内坚决防止和反对的“八个主义”是: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32.全党同志的根本政治担当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

33.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 34.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35.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拔重用什么样的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

(刘瑛秀)36.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是: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37.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做到的 “三个坚持”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38.我们党要全面增强八个方面执政本领: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 5

驾驭风险的本领。

39.增强政治领导本领,要坚持的“五大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40.新党章做了哪些主要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党是领导一切的、供给侧改革、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写入党章。

基础知识方面

4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3.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44.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6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47.党的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48. 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49.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吴然)50.“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1次/季度)、支部委员会(1次/月)、党小组会(1-2次/月),按时上好党课。

51.双重组织生活: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党员领导干部班子民主生活会,同时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

52.“三重一大”事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53.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 7

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治国理政方面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5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6.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7.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8.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59.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工作时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0.天津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8

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

61.《京津冀协同规划发展纲要》确定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付薇6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6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64.“四个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看齐。

65.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66.“三严三实”:是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67.“两学一做”:2016年2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2017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

68.合格党员“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69.2017年天津市委在全市开展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70.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71.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72.“四铁”干部: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73.“心中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74.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75.一个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76.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是: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

77.“四自”是指,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78.《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2个部分的主要内容:(1)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坚10

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4)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5)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7)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8)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9)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10)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11)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12)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79.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遵守党章党规,模范遵守宪 11

法法律的情况;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情况;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情况;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情况。

80. 对党员纪律处分的种类: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81.中央提出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

12

第5篇:十九大最新时政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5.过去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A.六十

B.七十

C.八十

D.九十 6.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A.六千多万

B.七千多万

C.八千多万

D.九千多万

7.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 A.北京南京

B.杭州厦门

C.南京北京

D.厦门杭州 8.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目标初步实现,()的笼子越扎越牢,()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B.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C.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D.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A.未来方向

B.未来方位

C.历史方向

D.历史方位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社会主义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2.()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两步走

B.三步走

C.四步走

D.五步走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共产党领导 18.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

1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19.()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可持续发展 20()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21.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的开放战略。

A.互利共赢

B.互相合作

C.包容互信

D.开放共赢 22.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决战期B. 决胜期C. 关键期D. 攻坚期 23.从(),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A.二〇二〇年二〇三五年B.十九大二十大C.二十大二十一大D.二〇三五年本世纪中叶 24.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二〇二〇年二〇三五年B.二〇二五年二〇四〇年C.二〇三〇年二〇四五年D.二〇三五年本世纪中叶 25.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二〇二〇年二〇三五年B.二〇三五年二〇五〇年C.二〇三〇年二〇四五年D.二〇三五年本世纪中叶 26.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A.创新型国家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D.世界一流强国

2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创新B.改革C.发展D.开放

28.我国经济已由()阶段转向()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高速增长高水平发展B.高速发展高水平发展C.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D.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29.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为主线。 A.转变发展方式B.优化经济结构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转换增长动力

3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A.实体经济B.共享经济C.虚拟经济D.国民经济

31.()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改革B.创新C.开放D.科技

3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年。 A.二十B.三十C.四十D.五十

33.确保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A.二〇三〇年B.二〇二〇年C.二〇二五年D.二〇三五年

34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A.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B.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C.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D.完善产权制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35.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A.“金砖机制”B.自贸区C.“一带一路”D.区域合作 36.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 A.自由贸易城B.自由贸易区C.自由贸易港D.自由贸易市

2 3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___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政治体制改革 38.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9.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A.政党协商B.人大协商C.基层协商D.人民政协

40.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A.深化改革B.依法治国C.从严治党D.司法改革

41.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法治B.创新型C.廉洁D.服务型 42.全党必须牢记,()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为什么人B.执政宗旨C.建党宗旨D.权力来源 43.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经济强国B.政治强国C.教育强国D.文化强国 4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A.加快经济发展B.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国际合作D.维护国家安全 45.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的现代化。 A.和谐相处B.和睦相处C.和谐共生D.和睦共生

46.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的经济体系。 A.绿色低碳循环发展B.绿色节约循环发展C.绿色低碳节约发展D.节约低碳循环发展 47.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机构。

A.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环境监管B.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 C.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D.国有自然环境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

48.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人与环境和谐发展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49.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大的提升。

A.现代化信息化战斗能力B.机械化信息化战斗能力C.机械化信息化战略能力D.现代化信息化战略能力 50.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世界一流军队。 A.全面实现基本建成B.全面实现全面建成C.基本实现基本建成D.基本实现全面建成

51.树立()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A.创新B.科技C.人才D.技术

52.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A.战斗力B.斗争力C.战争力D.硬实力

5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54.()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A.“九二共识”B.反对“台独”C.一个中国原则D.和平统一

55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

A.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公平正义B.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公平正义、清洁美丽 C.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D.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公平正义、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56.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A.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B.精神懈怠危险、封闭僵化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3 C.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官僚主义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D.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腐化堕落危险 57.党的()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制度建设

58.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 A.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B.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 C.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原则性D.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战斗性 59.坚决防止和反对(),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A.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B.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 C.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D.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享乐主义 60.(),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1.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A.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B.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C.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 D.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62.要以提升()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A.凝聚力B.领导力C.组织力D.战斗力

63.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A.重预防、强高压、长震慑B.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C.重遏制、不减压、长震慑D.重遏制、强高压、长威慑 64 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

A.党的自我监督舆论监督B.党的自我监督群众监督C.党的自我监督司法监督D.党的自我监督民主监督 65.推进(),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A.监察领域国家立法B.预防腐败国家立法C.反腐败国家立法D.廉政国家立法

4

第6篇:十九大报告专项练习题

1.(单选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经济发展的矛盾

2.(单选题)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 )

A.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发展和完善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 )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A. 深化改革、人民

B. 深化改革、宪法

C. 党的领导、宪法 D. 党的领导、人民 4. (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 )、( )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A.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人民;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 B.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 C.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D.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人民;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5. (单选题)( )是思想之母,( )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A. 时代、实践 B. 发展、创新 C. 和平、发展 D. 改革、创新

6.(多选题)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坚持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 ),不动摇() 。

A.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 B.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C. 坚持和完善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D. 全面依法治国、 完善和发展党的领导

8. (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A. 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党的治理 D.人心向背 9. (多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 ),坚持(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A. 以德为先 B. 德才兼备 C. 五湖四海 D. 任人唯贤 10. (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 )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 )标准。A. 正确选人用人、政治 B. 正确选人、思想 C. 任人唯贤、道德 D. 正确问题、政治 11.(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 ),(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有大的提升。 A. 现代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B. 机械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C. 机械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D. 现代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12.(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世界一流军队。

A. 全面实现、基本建成 B. 全面实现、全面建成 C. 基本实现、基本建成 D. 基本实现、全面建成

13.(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A. 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全面管治 B.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C. 九二共识、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D. 一国两制、 和平统

一、 九二共识 14. (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的宪制责任。

A. 维护祖国统

一、 国家发展、 国际安全 B. 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 C. 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国家安全 D. 维护国家主权、 信息安全、 信息网络 15. (单选题)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C. 人民民主专政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 (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到(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的法治理念。

A. 法治中国、法治政府 B. 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 D. 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 (单选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A. 法治型 B. 创新型 C. 廉洁型 D. 服务型

19. (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的有()

A. 熔铸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源自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单选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坚守()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A. 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化、面向中国、面向未来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文化 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面向未来 C. 马列主义中华文化面向民族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党必须牢记,()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 为什么人 B. 为谁建党 C. 为谁执政 D. 为谁服务 22.(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A.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B. 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C.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23.(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A. 社保一卡通 B. 全民参保 C. 全民医疗 D. 医保一卡通 24.(单选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和()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A. 贫困人员、 偏远地区 B. 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 C. 贫困地区、 贫困人员 D. 偏远地区、 偏远人口

第7篇:十九大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展成效显著。(C)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长江经济带 D.珠三角经济带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 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B) A.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 D.民主

3.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C) A.四千多万 B.五千多万 C.六千多万 D.七千多万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 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D) A.区域性 B.多渠道 C.宽领域 D.立体化

5.推动全党尊崇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A) A.党章 B.党纪 C.宪法 D.准则

6.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 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D) A.阶段性成果 B.全面胜利 C.最终胜利 D.压倒性态势

7.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D) A.党委领导 B.战区主建 C.军种主战 D.军种主建

8.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 党委巡视全覆盖。(B) A.中央

B.中央和省级 C.县级以上 D.各级

9.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 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B) A.党和政府 B.人民群众 C.社会舆论 D.纪检部门

10.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 ,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D)

A.不协调不充分 B.不平衡不完善 C.不协调不完善 D.不平衡不充分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A) A.历史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基本国情 D.国际地位

12.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 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B) A.党的基本原则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D.党的基本政策

13.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 、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C) A.利比亚撤侨 B.湄公河行动 C.亚丁湾护航 D.也门撤侨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伟大旗臶。(C) A.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15.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 保证。(A) A.政治 B.理论 C.组织 D.作风

16.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 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A) A.自觉性和主动性 B.自觉性和积极性 C.自发性和主动性 D.自发性和积极性

17.深入贯彻 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A) A.以经济为中心 B.以人民为中心 C.以发展为中心 D.以群众为中心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C)

A.思想、理论、制度、文化 B.道路、思想、制度、文化 C.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D.道路、理论、思想、文化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 的时代。(B)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

20.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C) A.社会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列宁主义

21.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 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B) A. 中国农民运动 B. 中国工人运动 C. 中国学生运动 D. 中华民族复兴

22.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B) A. 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B.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 民族崛起、人民解放 D. 民族振兴、人民独立

23.实现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D) A. 振兴中华

B. 推翻三座大山 C. 民族振兴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4.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 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D) A. 反帝反封建 B. 推翻三座大山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共产主义

25.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 ,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B)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土地革命

26.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的 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D)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现代化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 。(A) A.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B.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8.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 。(B)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B.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9.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C) A. 新民主主义 B. 社会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共产主义

30.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A.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B.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31.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 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D) A. 改革开放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 。(D)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 。(C) A. 共同富裕 B. 发展生产力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加强党的领导

3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B)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A) A.“五位一体” B.“四个全面” C.“四个自信” D. 两步走战略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突出政治建设 C.坚持以人为本 D.集中统一领导

3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 。(C) A.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B.全球化进程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一带一路进程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 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B)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制度建设 D.理论建设

39.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 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D) A.富裕生活的向往

B.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向往 C.党和国家的期盼 D.美好生活的向往

40.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 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C) A.经济发展 B.不断创新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A) A.科学发展 B.稳定发展 C.快速发展 D.全面发展

4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为 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 A.党的领导 B.宪法 C.制度建设 D.强化立法

43. 是发展的根本目的。(D) A.经济快速发展 B.壮大综合国力 C.实现“中国梦” D.增进民生福祉

44.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A)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物质文明 C.建设精神文明 D.建设政治文明

4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C) A.最科学的 B.最完备的 C.最严格的 D.最持久的

46.统筹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B) A.改革和发展 B.发展和安全

C.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 D.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47.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D) A.全面管辖权 B.行政管治权 C.司法管治权 D.全面管治权 48.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A) A.义利观 B.发展观 C.安全观 D.合作观 49.勇于 ,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D)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正视问题 C.探索创新 D.自我革命

50.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 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B) A.从严治党 B.制度治党

C.党内文化建设 D.制度建设

51.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 ,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C) A.强化党内监督

B.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C.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D.严明党的纪律

52.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 A.决胜期 B.交汇期 C.转折期 D.机遇期

53.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C)。 A.历史转折期 B.战略决胜期 C.历史交汇期 D.战略机遇期

54.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 A.发展 B.改革 C.创新 D.开放

55.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C) A.高水平 B.中高速 C.高质量 D.高效益

56.建设 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A) A.现代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智能化

5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B)上。

A.民生经济 B.实体经济 C.质量提高 D.增长水平

58.把提高 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D) A.经济发展 B.产业体系 C.民生经济 D.供给体系

5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B)支撑。 A.保障 B.战略 C.有力 D.科技

6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A) A.根本性 B.基础性 C.原则性 D.政治性

61.要坚持农业农村 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D) A.科学 B.率先 C.先行 D.优先

6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年。(D) A.五十 B.十五 C.二十 D.三十

63.以 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A) A.城市群 B.新型城镇 C.大城市 D.中小城镇

64.以疏解北京 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A) A.非首都功能 B.首都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65.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 和要素市场化配臵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A) A.产权制度 B.分配制度 C.交易制度 D.财政制度

66.深化 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B) A.民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所有制 D.经济体制

67.完善促进 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C) A.分配 B.生产 C.消费

D.收入增长

68.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 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D) A.民资 B.物资 C.融资 D.投资

69.加快建立 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C) A.现代企业 B.现代金融 C.现代财政 D.现代财产

70.深化 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 A.金融体制 B.经济体制 C.财税体制 D.资本市场

71.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的底线。 A.财政风险 B.金融风险 C.债务风险 D.汇率风险

7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A.共商共建共享 B.互惠互利共赢 C.共商共建共管 D.磋商互通有无 73.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A)建设。 A.贸易强国 B.贸易大国 C.自由贸易试验区 D.自由贸易港

74.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D)。 A.自由贸易示范区 B.自由贸易区 C.自由贸易园区 D.自由贸易港

75.发展社会主义 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 A.民主协商 B.民主决策 C.政治制度 D.民主政治

76. 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B)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依宪治国

77.全面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A) A.依法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德理政

78.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 ,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 A.素质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大学教育

79.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 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D)

A.创新型 B.开放型 C.建设型 D.学习型

80.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 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A) A.高中阶段 B. 义务阶段 C.职业阶段 D.大学阶段

81.完善政府、 、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B) A.社会 B.工会 C.职工

D.行业协会

82.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 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D) A.广大职工 B.退休人员 C.失业人员 D.低收入者

83.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 社会保障体系。(D) A.广泛的 B.高质量的 C.立体式 D.多层次

84.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 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C) A.家庭养老 B.保险养老 C.基本养老 D.社会养老

85.让贫困人口和 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B) A.偏远山区 B.贫困地区 C.深远林区 D.老区农村

8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B) A.医疗

B.医疗保障 C.社会保障 D.劳动保障

87.坚持 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D) A.检查

B.预防与治疗 C.治疗 D.预防

88.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 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B)

A.社会服务机构 B.社会组织 C.社区组织 D.企事业单位

89.加强 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A) A.国家安全 B.社会安全 C.社区安全 D.国民安全

90.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 。(A) A.经济体系 B.政策体系 C.制度体系 D.保障体系

91.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 ,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B) A. 保障体系 B. 屏障体系 C. 制度体系 D. 政策体系

92. 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B)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合作

D.九二共识

93.我们秉持 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C) A.和平发展 B.协商合作 C.“两岸一家亲” D.九二共识

94.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D) A.横向格局 B.纵向格局 C.立体格局 D.空间格局

95.坚持 、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A) A.全民共治 B.军民共治 C.城乡共治 D.上下联动

96.构建 、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C) A. 市场为主导 B. 行业为主导 C. 政府为主导 D. 地方为主导

97.完成 、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D)

A. 资源保护红线 B. 环境保护红线 C. 居住保护红线 D. 生态保护红线

98.世界多极化、 、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A)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全球化 C.文化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99.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 的国与国交往新路。(C)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结伴而不结盟 D.和平共处

100.要尊重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A) A.世界文明多样性 B.各国主权 C.领土完整 D.民族利益

101.中国坚定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B) A. 维护和平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相互尊重

102.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 的大国关系框架。(A) A.均衡发展 B.共同发展 C.互利合作 D.相互尊重 103.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 团结合作。(A)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金砖国家 D. 东盟国家

104.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A) A. 粤港澳合作 B. 经济特区建设 C. 长江经济带建设 D. 长三角建设

105.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 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A) A.国家意识 B.主人翁意识 C.共享意识 D.爱国意识

10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 所在。(A) A. 根本利益 B. 战略利益 C. 重要利益 D. 国家利益 107.树立 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A) A.科技 B.武器 C.人才 D.创新

108.人类只有遵循 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 A. 经济发展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 人的发展规律 D. 自然规律

109.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A)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党内监督

110.完善和落实 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C)

A.人民当家作主 B.协商民主 C.民主集中制 D.党和国家

111.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 ,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D) A.目标导向 B.党要管党 C.反腐倡廉 D.问题导向

11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 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A)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113. 是党的基础性建设。(B) A.作风建设 B.思想建设 C.先进性建设 D.执政能力建设

114.要把 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A) A. 坚定理想信念 B. 认真学习党章 C. 对党忠诚老实 D. 严守政治规矩

115.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 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C) A. 优良传统 B. 群众路线 C. 创新理论 D. 正确方针

11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 ,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A) A. 政治标准 B. 思想水平 C. 业务能力 D. 群众公认

117. 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D) A. 青年 B. 科学家 C. 大学生 D. 人才

118.要以提升 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D) A. 创造力 B. 凝聚力 C. 战斗力 D. 组织力

119. 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B) A. 党委 B. 党支部 C. 基层干部 D. 党组织 120.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 ,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C)

A. 民主评议 B. 作风建设 C. 党务公开 D. 组织建设

12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2.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创立了(B)。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

123.强化管党治党 ,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CD) A. 监管责任 B. 巡视责任 C. 主体责任 D. 监督责任 12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卫生

125.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B)。

A.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社会主义发达国家 D.社会主义发达强国

126.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 建设。(A)

A.“一带一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21世纪经济带” D.“亚欧大陆桥”

127.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为统领。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作风建设 D.廉政建设

128.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 挺在前面。(D) A.规矩 B.党章 C.条例 D.纪律

129.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D) A.人民当家作主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政协制度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0.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 A.基础性 B.决定性 C.变革性 D.支配性

13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A)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2.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 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D) A.逮捕 B.审判 C.检察 D.监察

133.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 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C) A.意见 B.方针 C.决定 D.决议

134.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 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 A.中国崛起 B.中国富强 C.中国强大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5.发展党员,必须把 放在首位,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A)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作风标准 D.组织标准

136.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在 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D) A.一年内 B.三年内 C.十年内 D.一届任期

137.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 制度。(B) A.巡视 B.巡察 C.检查 D.监察 138.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 。(C) A.首长负责制 B.民主负责制 C.主席负责制 D.集体负责制

139.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 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A) A.“洗洗澡、治治病” B.“红红脸、出出汗”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上级批评

二、多选题

14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AC)。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为世界人民谋发展 C.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为全国人民谋小康

141.【多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 、 、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ABD) A.天宫 B.蛟龙 C.银河 D.天眼

142.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ABC)。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持续性

143.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 和 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AD)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基本法

144.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 。(ACD)

A.“打虎” B.“捕鼠” C.“拍蝇” D.“猎狐”

145.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BCD)显著增强。 A.领导力 B.创造力 C.凝聚力 D.战斗力

146.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 进入世界前列。(ABCD) A.经济实力 B.科技实力 C.国防实力 D.综合国力

147.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

一、社会稳定。(ABD)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官僚资本主义

148.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AC) A. 根本政治前提 B. 根本经济前提 C. 制度基础 D. 物质基础

149.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ABCD) A. 政治领导力 B. 思想引领力 C. 群众组织力 D. 社会号召力

1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的必由之路(BC)。 A.实现人类最高理想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1.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BCD)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15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 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ABC) A. 伟大斗争 B. 伟大事业 C. 伟大梦想 D. 伟大道路

153.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 。(AB)

A.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15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CD)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5.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 。(ABCD) A.政治建军 B.改革强军 C.科技兴军 D.依法治军

156.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 。(BD) A.指导发展 B.总揽全局 C.制定政策 D.协调各方

157.坚持 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ABC)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民主协商

158.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C)

A.富强民主文明 B.开放包容 C.和谐美丽

D.综合国力领先

159.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 。(ABC)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动力变革 D.技术变革 16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AB)

A.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B.现代金融、人力资源 C.产业融合 D.产城融合

16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 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ABC) A.市场机制有效 B.微观主体有活力 C.宏观调控有度 D.经济运行有序

162.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ABC) A.互联网 B.大数据 C.人工智能 D.科技创新

163.建设 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ABC) A.知识型 B.技能型 C.创新型 D.智慧型 164.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 、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ABC) A.科技强国、质量强国 B.航天强国、网络强国 C.交通强国、数字中国 D.制造强国、信息强国

165.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 和高水平创新团队。(ABC) A.战略科技人才 B.科技领军人才 C.青年科技人才 D.青年创新人才

166.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 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ACD) A.自治 B.仁治 C.法治 D.德治

167.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ABCD) A.强化举措 B.深化改革 C.发挥优势 D.创新引领

16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的民主。(ABC) A.最广泛 B.最真实 C.最管用 D.最科学

169.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 ,旗臶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ABD) A. 政治原则问题 B. 思想认识问题 C. 工作作风问题 D. 学术观点问题

170.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 。(ABCD) A. 向上向善 B. 孝老爱亲 C. 忠于祖国 D. 忠于人民

171.完善 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ABCD)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慈善事业 D. 优抚安臵

17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 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BCD) A. 单一市场供给 B. 多主体供给 C. 多渠道保障 D. 租购并举 173.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 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ABCD) A. 政府负责 B. 社会协同 C. 公众参与 D. 法治保障

174.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 和绿色出行等行动。(ABCD) A.节约型机关 B.绿色家庭 C.绿色学校 D.绿色社区

175.坚持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AB) A. 全民共治 B. 源头防治 C. 多管齐下 D. 多方联动

176.我们绝不允许 、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ABC) A. 任何人 B. 任何组织 C. 任何政党 D. 任何团体

177.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 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ABD) A.思想不纯 B.组织不纯 C.道德不纯 D.作风不纯

178.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ABC) A.组织建设 B.作风建设 C.纪律建设 D.廉政建设

179.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 和 ,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BD) A.民主集中制 B.党中央权威 C.群众路线

D.集中统一领导

180.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 和 ,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CD) A.党规党章 B.组织原则 C.政治纪律 D.政治规矩

181.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 ,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ABC) A.宗派主义 B.圈子文化 C.码头文化 D.山头主义

182.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 和 ,旗臶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BC) A.能上能下机制 B.激励机制

C.容错纠错机制 D.选贤任能机制

183.鼓励引导人才向 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ABCD) A. 边远贫困地区 B. 边疆民族地区 C. 革命老区 D. 基层一线

184.注重从 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BCD) A.青年学生 B.产业工人 C.青年农民 D.高知识群体

185.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 和 。(CD) A.圈子文化 B.好人主义 C.特权思想 D.特权现象

186.重点强化 和 ,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AB) 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组织监督 D.党内监督

187.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 、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ABCD) A.战略思维 B.创新思维 C.辩证思维 D.法治思维

188.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 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ABD) A. 推进现代化建设 B. 完成祖国统一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8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BCD)。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0.全党同志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ABD) A.基本理论 B.基本路线 C.基本纲领 D.基本方略

191.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ABCD) A.政治性 B.时代性 C.原则性 D.战斗性

192.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 和 ,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AD) 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廉洁纪律 D.政治规矩

19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ABCD)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94.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ABCD) A.伟大斗争 B.伟大工程 C.伟大事业 D.伟大梦想

195.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 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ABC) A.听党指挥 B.能打胜仗 C.作风优良 D.保障有力

196.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 ,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ABCD) 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197.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 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ABCD) 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市场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198.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 的有效机制。(BCD) A.不易腐 B.不敢腐 C.不能腐 D.不想腐

199.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 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ABC)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自由主义 200.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 、清正廉洁。(ABCD) A.信念坚定 B.为民服务 C.勤政务实 D.敢于担当

三、判断题

201.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错误

202.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正确

20.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正确

204.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正确

205.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正确

206.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错误

2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错误

208.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正确

209.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正确

210.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正确

211.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错误

2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错误

213.五年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正确

21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正确 215.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错误

216.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正确

217.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学生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错误

218.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正确

2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正确

220.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错误 221.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正确

222.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正确

223.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正确

224.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确

225.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正确

22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正确

227.理论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错误

228.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参与权和话语权。错误

229.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国家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错误

230.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错误 23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错误

23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

233.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正确

234.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错误

235.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

23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 237.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发展阶段。错误 238.加快建设市场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错误

23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正确

240.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错误

24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位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错误 242.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错误

24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党的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错误

244.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人民政府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错误

245.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正确

246.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正确

247.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确

248.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正确

249.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正确

250.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正确

251.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臶,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正确

252.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错误 253.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法治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错误

254.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协商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错误

255.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错误 25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正确

257.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确

258.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正确

259.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60.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正确

261.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正确

262.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确

263.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正确

26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正确

265.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正确

266.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正确

267.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错误

268.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正确

269.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正确

270.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正确 271.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正确 272.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正确

273.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正确

274.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正确

275.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正确 276.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正确

277.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正确 278.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正确

279.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正确

280.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正确

281.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臵取代“两规”措施。正确

28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正确 28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确

第8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练习题

一、填空题

l、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坚持改革开放,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要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8、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

1 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9、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单选题

1、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 总基调。 (D) A,调结构B,稳物价C.扩内需D.稳中求进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C) A,根本保证B.基本体现 C.本质特征D.必然结果

3、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 。 (A) A,根本目的B.出发点C.关键D.基础

4、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 决胜期。 (D)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脱贫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B) A.二十年B.三十年 C.十五年D,四十年

6、建设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其

2 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B) A.农业强国B.教育强国C,工业强国D.一流军队

7、 和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B)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8、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B) A.重预防、强高压、长震慑 B,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C,重遏制、不减压、长震慑 D.重遏制、强高压、长威慑

9、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在过去五年召开了 次全会。 (C) A.五 B.六 C,七 D.八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A.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改革开放D.中国共产党领导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3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B) A.社会阶段 B.历史阶段 C,社会发展阶段 D,历史发展阶段

1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 ,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C) A.干部选拔任用机制B.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C.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D,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13、推动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A) A、新型工业化 B、现代工业化 C、新型产业化 D、绿色工业化

14、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我国经济已由 阶段转向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C)

4 A,高速增长高水平发展B,高速发展高水平发展 C.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D,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16、十九大提出一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B) A.十五B.十四C.十三D.十二

17、旗帜鲜明 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A) A.讲政治B.讲正气C,讲纪律D.讲规矩

18、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C) A,公正司法B,公正法治C.公平正义D,公正法制

19、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 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D) A.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B,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C.创造力、号召力、战斗力 D,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0、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B) A.改革 B.创新C.开放D.科技

21、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

5 处。(D) A.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B.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C.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立场坚定、素质过硬

D,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22、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多选题

l、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是 。 (ABCD) A,对统一全党意志,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B,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C.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6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D,为那些既希望快速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坚持 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BCD) A.民主政治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定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BCD) A,生态发展 B.生产发展 C.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4、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解决了 的问题,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ABCD) A.举什么样的旗帜 B.走什么样的道路 C,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D.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5、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AD) A.质量第一 B.效益第一 C.质量优先 D.效益优先

6、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 习

7 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BCD) A.守党规 B.知敬畏 C,存戒惧 D.守底线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本依据是(ABCD) A.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和新阶段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C,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D,党的建设新要求上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8、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体现在 (ABCD) A,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B,不愿腐的自觉越来越强 C.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 D.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 (ABD) A.不忘本来B.吸引外来C.走向未来D.面向未来

10、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 的住房制度。 (ABC) A,多主体供给 B、多渠道保障 C、租购并举 D、多部门监管

四、简答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

9 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

10 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6、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第9篇:十九大精神知识测试

1.【单选题】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 )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A. 阶段性成果 B. 全面胜利 C. 最终胜利 D. 压倒性态势

正确答案:D

2.【单选题】( )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A. 和平统一 B. “一国两制” C. 合作 D. 九二共识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 发展 B. 改革 C. 创新 D. 开放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年。

A. 五十 B. 十五 C. 二十 D. 三十

正确答案:D

5.【单选题】完成( )、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A. 资源保护红线 B. 环境保护红线 C. 居住保护红线 D. 生态保护红线

正确答案:D

6.【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 )的时代。

A.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A. 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人民当家作主 D. 党内监督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中国坚定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A. 维护和平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相互尊重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 )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现代化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 )的大国关系框架。

A. 均衡发展 B. 共同发展 C. 互利合作 D. 相互尊重

正确答案:A

1. 【多选题】 以下符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措施有()。

A.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B.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C.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D.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正确答案:ABCD

2.【多选题】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 )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A. 伟大斗争 B. 伟大事业 C. 伟大梦想 D. 伟大道路 正确答案:ABC

3.【多选题】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____、____、____。

A. 参与者 B. 贡献者 C. 引领者 D. 领导者

正确答案:ABC

4.【多选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____,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A. 群众理论 B. 群众观念 C.群众感情 D. 群众视野 正确答案:BC

5.【多选题】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 )。 A.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B.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C.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D. 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正确答案:BCD

6.【多选题】我们党____,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A. 来自人民 B. 植根人民 C. 服务人民 D. 代表人民 正确答案:ABC

7.【多选题】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 A.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答案:CD

8.【多选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A. 政治原则问题 B. 思想认识问题 C. 工作作风问题 D. 学术观点问题 正确答案:ABD

9.【多选题】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 )。

A. 向上向善 B. 孝老爱亲 C. 忠于祖国 D. 忠于人民 正确答案:ABCD

10.【多选题】全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________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A. 执政考验 B. 改革开放考验 C. 市场经济考验 D. 外部环境考验 正确答案:ABCD

1.【判断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正确答案:对

2.【判断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位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正确答案:错

3.【判断题】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正确答案:对

4.【判断题】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错

6.【判断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正确答案:对

7.【判断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正确答案:对

8.【判断题】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正确答案:对

9.【判断题】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正确答案:错

10.【判断题】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人民政府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正确答案:错

上一篇: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下一篇:中级财务会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