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人才工作总结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技局人才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科技局人才工作总结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探讨

摘要:文章从科技人才素质、结构与分布、队伍稳定性、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关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阐明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指导思想。针对问题,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科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等方面能力,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新疆;农业科技;人才;探讨

新疆农业科学院针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培养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总量大幅增加,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结构日益优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开始形成。围绕着自治区科技农业发展,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关系著自治区农业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下面浅谈一下关于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存在一些问题。

1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存在几点问题

1.1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一是农业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低。我院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科学,主要研究技术是面向农业生产,创新的农业产品、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农业技术研究高层次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少、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综合素质偏低,承担高技术科研能力弱。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比较少,具有硕士以上的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人员较少。

1.2 科技人才总量比较匮乏

当前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比例不断上升,科技队伍年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总量还是缺乏;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实力不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低等现象。我院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分布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结构等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学科专业人才多,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少;单一领域、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少;继承学科发展型人才多,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型人才少;低职称的人才多,高级职称的人才少。同时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上,科研思路尚不清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不足,科研思路不清晰,课题申报与生产需求脱节。

1.3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少、重大科技成果少

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主要承担了一些院青年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没有由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主持。

“十二五”以来,我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多个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这些奖项获奖者前三名中没有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在基础性研究上,青年科技人员发表了一些科技论文,但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过过水平论文数量较少。

1.4 科技人才流失问题

一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薪资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工资水平与外部同行业、专业相比较,不具有竞争力,从而导致单位在薪资方面的吸引力降低;同时单位也未能体现多劳多得,难以按照工作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造成部分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流失。

二是农业科研的工作环境条件较差,需要长期出差;农业研究整个生育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性较大,难以出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人员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个人价值不能实现,导致人才流失。

三是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忽视了优秀人才政治待遇优先性,也会影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

1.5 社会环境不利影响

青年科技人员生活压力巨大,正处在养老、住房、孩子上学等要钱的困难时期;在工作中也要接受严格的科研业务考核,面对同行之间的竞争。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难免存在科研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被诱发学术浮躁和造价,影响其学术水平能力的提升。

2 主要做法

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培养机制,完善对后备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增加培养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学习搭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品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综合科研素质高、较强的科研推广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1 进一步完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管理中,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有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对青年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提供资金资助。在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对青年科技人员委以重任,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调动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上从科技创新成果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价,避免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价的粗放办法。

2.2 加大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力度

改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现状:

一是可以通过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利用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和优势学科单位联合培养,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定向培养;选拔和推荐有科研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学习和培训,提供出国考察机会,开拓青年科技人员的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科研团队行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在本行业有重大研究的青年科技骨干。

2.3 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后勤保障力度

努力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社会保障提供条件,从住房条件、配偶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切实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2.4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能力方向

2.4.1 加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任务的能力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的项目申报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从项目的立项、实施、项目总结上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承担任务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及时培养。支持青年人才积极申请国家、自治区基金项目。

设立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35岁以下科技人员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或者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前期研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完善人才管理办法,积极引进青年博士开展研究工作,并给予经费资助。

2.4.2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

协同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不能单一的从一个方面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组织优势科研团队、强强联合是现代科研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在创新团队队伍建设中:

①项目负责人要着力培养青年人才的团队意识和交流合作能力,在遴选团队成员时,加大青年科技人员的数量,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要占40%以上,使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同时首席专家肩负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

②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

③充分发挥专家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与引领作用,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培养机会和经费支持,青年人才培养将作为对专家或学科带头人考核的重要指标。

④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依托国家外专局项目、中亚合作项目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

3 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

3.1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经费保证

依托自治区培养项目,加大对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为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

①依托“自治区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国家公派留学配套”、“西部之光”、“自治区少数民族特培”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带薪学习,有计划、有重点选派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从事研修学习或合作交流,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

②选派农业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团队中进行中长期研修,通过共同工作,学习优势团队的丰富的科研理念,利用团队丰富的科研资源及研究方向,接触本学科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增长自身见识,拓宽自身科研研究领域。

③单位鼓励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学习进一步提高,自主培养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2 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保证

①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晋升到高级岗位,为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②完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健全科学的选拔培养机制,实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③岗位聘用实行科学定岗,引入竞争、打破论资排辈,岗位职责的制定与岗位要求、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紧密结合,激发有能力、想干事的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保证

①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才工作的成效,逐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条件建设,提高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科研环境,使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

②提供相应的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称申报、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工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科研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先灵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职教与成教,2012:189.

[2]杨东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1):13-14.

[3]吕倩.科研院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9-71.

[4]磨堅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人才通道,2010(93):76-77.

[5]许勤,赵玉莲.国有农牧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分析、思考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9(5):25.

[6]何传新.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143,145.

[7]李巨光.浅议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07(6):90-93.

[8]王福军,吴志刚,王虹,等.浅析农业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8(1):49-51.

[9]李剑蓓.农业科研单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问题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5):49-50.

[10]李巨光.基于科研人员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96.

作者简介:

沈荣,女,汉族,1982年生,新疆伊犁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研究工作。

作者:沈荣

第2篇:用技术创新工作室培养企业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的探讨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素质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一些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培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工程科技人员通过创建技术创新工作室或参与学习,更新了知识,提升了技术水平,使工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领军、技术拔尖和学术带头人才。在人才资源开发实践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新模式。

一、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

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工程科技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的进步加速,使工程科技人才对知识更新的渴求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由于工程科技技术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强、业务领域广、知识技术更新快、通用性差,因此在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上存在较大难度,投入大,回报少。

调研发现,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等方面资源十分贫乏,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学员本身就是专家,因此较难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师资和教学内容。

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是企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科研技术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很多工作他人难以替代,参加继续教育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尚未摆脱院校式教育和填鸭式培训模式的束缚。内容上,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不足,方式上,重课堂灌输、互动交流不足,手段上,重课件讲义制作、现场应用不足。

受上述因素制约,传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工程科技人才培训一度成为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必须在继续教育理念、运行方式和培养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调研发现,起初由企业技术人员自发创建起来的技术创新工作室,很好地解决和克服了上述难题。

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典型案例

2004年,某油田企业成立了首例以科技人员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个人技术创新工作室已近200个,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为分析需要,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介绍。

“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04年11月,由某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成景石领衔创建,起初是为解决油井试压装置而成立的技术攻关小组,后经油田党委正式命名为“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才能克服技术上的难题”的工作理念,立足生产,扎根现场,尊重科学,崇尚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方法,把新技术、新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为导师带徒活动提供了全新模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为油田发展和技术创新发挥更大作用”,“新型劳动者不仅自己要创新实践,还应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专家”,成景石如是说。他本人就是有名的技术头牌,他把一批技术骨干聚拢到工作室,针对制约油田开发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传帮带和相互学习,使一大批技术人员成长为机械采油、防砂领域的行家里手。工作室成立的7年时间,共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0项,国家级QC成果优秀奖1项,局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成果、效益回答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学习效果,诠释了“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精神内涵。

“章继平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6月,作为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章继平带领一批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开创了以研发团队引领技术发展的科研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抓培训提素质,在生产一线现场开展钻井参数优化、施工关键点数控、设备优化运行和自动化控制等科研创新实践。章继平工作室集训练室、培训室、实验室、办公室于一体,高效开展钻井作业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工作。与生产科研紧密协调,与公司培训保持同步,注重提高基层一线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章继平说:“我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少说每年也有100人,希望他们站在我的肩上,把创新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年轻工程科技人员都以在章继平工作室“渡过金”为荣,感觉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遇到复杂的井况故障和技术难题,章老师会与我们一起探讨,他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总能让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依托工作室,2年时间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6期,对抗赛12场次,前来参观学习1,600人次。一次,章继平收到一名钻井项目经理的手机短信:“培训效果明显,到你那里培训过的新员工都能独当一面了!”这或许是对技术创新工作室培训效果的最好注解。

“李新安技术创新工作室”起步较早,在这里,一批朝气蓬勃的测井分析、IT专业技术人才,采用最先进的NET4.0软件,开发出许多优秀的测井技术软件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石油测井技术研发基地。2010年1月,成为油田工会授牌成立的十大技术创新工作室榜首。该工作室作为一个技术综合体,首先是创新集群室,包含公司测井技术协会、青年科协、专家工作室;其次是多技术混合体,涵盖测井、地质、解释、仪表检修、软件等多技术领域;多兵种工作室,博士、硕士、大学生与技能操作工人、首席专家、技能大师与技术员融合在一起。在“思行聚势,创新超越”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测井技术开展技术、产品创新、联合攻关、生产疑难问题解答、应用技术研讨、导师辅导等活动,紧跟前沿技术,开发优秀产品,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作室先后完成国家863科技项目“生储盖综合评估系统”等27项课题,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局级科技成果奖12项。工作室还拥有技术革新和改造成果9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担完成国家级测井技术标准系统1项。

截至目前,油田已命名了189个技术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组建了各类技术协会、专业学会、攻关小组,吸纳技术尖子、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3万余人。组织培训学习、技术研讨各种活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某一细小领域技术交流、传承和成果转化、应用问题,而且还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学习动力和培训资源不足问题,在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以及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技术创新工作室模式的调研分析

鉴于技术创新工作室对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独特效用,在此对“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提升。调研分析认为,看似零散的工作室,其发展也有迹可循,加以适当引导和政策扶持,可以发展成企业“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知行合一”的学习培训系统。

技术创新工作室源自企业生产科研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源自工程科技人才对技术科研知识的渴求,以生产科研中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在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项目设计中,工作室着眼于“实用、有效”,将培训学习重心定位在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上。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先建立不同类别技术和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模型,把技术和人才需求模型与实际生产需要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缺口”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了工作室培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工作室进行的继续教育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单一的办班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技术研究、实例分析、现场演练、手把手辅导、技术论坛、学员辩论、沟通交流等互动式培训学习方式,使继续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生产现场,由理论走向实践,摆脱了单纯的课堂培训束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激发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生机和活力。

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培训学习平台,按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好企业内部优质继续教育资源。技术创新工作室坚持放开视野、开放学习、沟通交流、共享资源。近年来,油田加大投入,引导规范工作室发展,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工作室,对口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油田讲学、作报告或技术交流。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各级专家带头进工作室、进课堂、上讲台,积极为工作室人员授课辅导。依托工作室技术专家资源,建立了由首席专家、专家、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后等组成的兼职师资库,形成了内外结合、开放完善的继续教育网络节点。技术创新工作室教育模式,确实为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新型学习“课堂”,学员在学习参与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在切身体验中提升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程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个人能力的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知行合一的培训学习系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弥补了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

技术创新工作室在实施培训教育项目中更加强调学习与应用的高效结合,立足生产现场,提高培训质量,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技术创新与能力提升同步,充分体现工作室继续教育模式的高效率。注重用工程技术的思路、手段来设计、运作工作室,用工作室的思路、手段来设计、运作继续教育项目,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工作室教育模式的高效益。具体实施培训中,积极推行了继续教育项目化管理,规范发展,实行项目人负责制,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组织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运作继续教育项目,有效提升了继续教育质量,增强了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调研分析认为,技术创新工作室对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模式探索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教育培训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继续教育的主体由教学转变为学习,由学习变为创造,更加注重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需求。同时,利用工程科技人才本身就是某一领域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优势,在小组行动学习和工作室知识分享中成为优秀老师,让各类专家成为工程科技人才素质能力提升的导师,解决了师资匮乏问题。目前油田各类工作室正规范有序地蓬勃发展,在继续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养正】【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供稿】

作者:冯启海 刘胜华 刘长贵

第3篇:科技人才资源探析

【摘要】本文从学理上比较分析了人才、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资源三概念的内涵与特征,阐明了科技人才资源的五大特征;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论证了科技人才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表明加强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人才 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资源

人们一般把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当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自然资源逐渐短缺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力资源是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包括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它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和主宰着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科技人才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人才资源在人力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什么是科技人才资源?对于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析这一问题。

一、人才与科技人才

“人才”一词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诗是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现代对于人才概念的解释虽然比古代更加丰富多彩,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规范的、被各界共同认可的定义。一般认为,具备以下三种特征之一的人就可称为人才:①受过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教育,持有专业文凭,能够初步适应某项专门工作;②具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③在智能或体能上超出常人,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进步做出特殊贡献、具有不平凡性和杰出性的人。

1982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开展人才测评工作便于统计计算,曾经给“人才”做了一个界定,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多年来,国家人事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使用这一概念。其实,这种界定很不科学、很不全面。1997年,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人才”有四点含义:①指德才兼备、才能杰出的人;②指专门人才、专业技术人员;③指人的才能,不具体指哪个个人;④指人的相貌。这种观点在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因而影响很大。2003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中提出的“人才”概念进一步趋向科学,涉及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可见,这次会议在人才的概念中加入了政治和时代的内涵。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可以把人才的定义概括为:人才,是指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做贡献的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将人才划分为出科技人才。目前,人们对科技人才的理解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甚至概念混乱或矛盾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主要有:一是认为科技人才是科技精英,如享有政府特殊贡献津贴的科技人员才是科技人才。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人才的概念有狭义和精英化的理解,强调少数科技精英的作用,而忽视更重要的整个科技人才队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二是认为持有大学以上科技专业学历证书的人才是科技人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从专业和学历标准来划分科技人才,而忽视了在实践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科技人才;三是认为科技人才是科技人力资源,也是科技活动人员,甚至是科技研究开发(R&D)人员。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概念上把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混同起来,从而对科技人才产生相似科技活动人员、甚至R&D人员的理解。笔者认为,要正确地认识科技人才,必须结合理论和实践对科技人才的概念进行科学分析。

概念上,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结合。科技是指科学和技术。广义的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科学意味着知识。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人才是指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有某种特长、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做贡献的人。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科技人才是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的人、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如1987年出版的《人才学辞典》上曾对“科技人才”做出如下界定:“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略语。是在社会科学技术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力、科学的探索精神,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可见,科技人才的概念应当大致包含四个要点:①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②从事科学或技术工作;③较高的创造力;④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当然,笔者认为,科技人才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着内涵和外延。由此表明,科技人才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与时俱进的,随人们对品德、知识、才能理解的变化而变化其特征的动态概念。

科技人才是知识型人才,是具有自我驱动能力与独创性的个体。一般说来,表现出如下特征: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具有独特的价值观;追求自主性,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个性;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

二、科技人才资源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按国际通用的概念,科技人才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据此定义,科技人才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括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科技人才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规模和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科技人才资源按其构成,可分为如下几个层次:①专门人才。国家教委1982年进行全国人才预测时将其定为:中专以上规定学历者(不包括高中学历者);技术员及技术员以上职称者。其中既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经营管理人员。②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我国科技统计的有关规定,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务)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按职称系列分为: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五类。③科技活动人员。主要指从事科技活动的相关人员,包括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服务人员,如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开发(R&D)、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科技服务(STS)、科技革新。④R&D人员。是指专门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科技活动人员的主体,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资源的重要指标,为了比较方便,一般将其折算成R&D全时人员进行统计。⑤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一个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人力指标,科技人才资源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

科技人才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不断流变的资源形态,如果简单地以资源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将违背人本管理的理念。科技人才资源是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付出创造性劳动、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资源,它不仅具有人才资源的一般特征(能动性、时效性、可再生性、社会性等),还应具备以下特征:时代性、创新性、层次性、开发性、强流动性。

三、科技人才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人们在谈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对人才问题的探讨。一个国家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把人才资源的开发纳入先决条件之中,经济学家们在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已不能忽视人才要素的作用了。科技人才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什么如此密不可分?下面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大提高的实际情况说明科技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1、我国科技人才资源时序增长曲线与同期GDP的时序增长曲线的相关性

比较我国改革开放20年(从1978-1998年)科技人才资源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情况(见下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

第一,2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3.43倍,人力资源仅增长1.74倍。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快速稳定上升和人力资源的缓慢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增长没有多少相关性,或者说人力资源已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二,人力人才密度增长2.23倍,与GDP增长有较大的相关性。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相关性越来越大。

第三,科技人才资源增长3.89倍,与GDP几乎同步增长,二者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以来,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已经不是人力资源,而是人才资源了。20年来我国人才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才资源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上保持了同步,从而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相互关系的实证规律,正是党中央与全国人民关于“科教兴国、关键是人才”这一战略共识的正确反映,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行业科技人才指标的对应相关性

众所周知,农林牧渔业与工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两个主要行业,从是相关数据显示来看,它们在人才资源的分布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是工业的3.7倍,但科技人才却只有工业的28%,从业人员科技人才密度只有工业的1/13。人才分布上的这一差异,反映在两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上就是:从业人员3.7倍于工业的农林牧渔业,其GDP只有工业的43.7%,其从业人员人均GDP只有工业的1/8。

3、地域科技人才指标的对应相关性

据1999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东、中、西部地区从业人员科技人才密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其中,东部是西部的2.18倍;东、中、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人均GDP也是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其中,东部是西部的2.35倍。由此可见,科技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正向同步的。

综上表明,拥有知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为有价值的资本和核心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主体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关键。因此,弄清科技人才资源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和效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造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人才资源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0页。

[2] 刘茂才:《人才学辞典》,1987年,第229页。

作者:曹宏霞

第4篇:驻马店市科技局2008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09年人才工作思路

驻马店市科技局2008年人才工作总结及

2009年人才工作计划

2008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努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圆满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1、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任务。

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市科技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根据“十七”大对科技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上来,调整工作思路,安排部署科技系统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中心工作任 1 务,为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组织筹办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明确工作任务。为传达贯彻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8年全市科技工作,筹备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对在2007年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刘国庆市长主持会议,副市长张德轩作工作报告,化有勋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科技奖励大会明确了2008年全市科技工作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建设创新型驻马店,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持。

2、加强工业技术创新,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省有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结合我市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抓了省百户重点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50户重点扶持企业的制度创新工作,增强了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展到2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81个,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5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

2 加值达到24.1亿元,实现利润6.48亿元,出口创汇0.41亿美元。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其中昊华骏化和蓝天集团推荐申报了国家节能减排重大科技项目,4家企业申报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集华骏、昊华骏化、惠丰生物3家企业推荐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组织有关企业和县区参加了第十一届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参会项目7个,3个项目达成了科技合作意向。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35家,技工贸总收入26.2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4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按照省科技厅要求,组织申报省级科技培训基地示范项目3个。2个国家级项目有望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3个,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14个,县级41

3 个。新认定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7个,示范带动形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个,新增区域性支柱产业8个,带动示范用2600多户。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建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富民强县工作。汝南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平舆县、遂平县、上蔡县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占省级试点县的1/10。根据省科技厅统一安排,加强了对试点县的引导和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了监理、验收,争取省级扶持经费75万元。通过万亩温室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畜牧产业化技术开发、优质白芝麻新品种德育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温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内共实现总产值5.6亿元,实现经济效益4238.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89元以上,覆盖农户2.8万户,财政增收1478万元,新增农民就业3048人,引进新技术32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6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新建技术平台28个,拉动扩张区域性支柱产业6个,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科技富民强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4 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西平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项目示范区的基础上,我市正阳、上蔡、新蔡、泌阳四县又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项目辐射区。驻马店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研发中心建设力度。通过培育引导,新认定制浆造纸、调味品功能饮品、畜禽饲料、小麦加工、芝麻加工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原来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育工作力度,积极引导白云纸业、十三香、天方原创、广源车辆、鼎力钢杆5家企业申报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通过了省科技厅的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正待省厅认定,2008年1-9月已争取省级经费75万元。截止目前,我市已建立博士后科技工作站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重点

5 实验室5个。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982人,其中高级95人,中级476人。聘请高层次专家68个,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2个,在研项目74个。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5、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项目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重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0项,市级140项,已有10个项目获得省经费重点支持,争取省财政科技投入165万元。天方药业、蓝天集团、平煤蓝天、昊华骏化、惠丰生物等重点企业和上蔡县、汝南县等分别获得省经费支持。项目研究开发投入人员1500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140项,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63个,开发工业新产品38个。

这些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做好了天方药业、枫华饲料、市农科所等单位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的中期评估,上报了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6、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扩大科技对外交流。

6 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广泛与全国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联系,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科技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到省农科院、新乡市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广泛征集筛选符合我市实际的科技项目,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力度。围绕我市42个农村支柱产业,聘请56位省级农业专家、教授,分别与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社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先后组织35名省级专家、教授来我市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68项,带动农户24156户,覆盖面积93万亩。邀请省科学院、郑州大学、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25人,分别深入蓝天集团、昊华骏化、天方药业、中集华骏、中泰药业进行科技合作和项目洽谈,在煤化工、新能源、专用车辆、蛋白质多肽药物等领域达成科技合作项目8项,建立科研开发基地25个,联合实施科研攻关项目56项。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为我市企业搭建了一个技术供需双方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7、积极开展科普工作,提高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7 组织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11项,邀请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大学、信阳农专、省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省农林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到我市举办食用菌栽培及管理、林果栽培与管理、温棚蔬菜种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西瓜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80多期次,培训农民4800余人次。

成功举办了第8届科技活动周。为确保科技活动周圆满成功,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三家联合下发了《驻马店市科技活动周组织实施方案》,明确了科技活动周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的主要方式等,并就如何办好科技活动周对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据统计,活动周期间全市共组织展出宣传板面1100多块,展示科普挂图600余幅,悬挂标语横幅800多个,设立科技咨询台260多个,举办科普讲座、科技报告会80次,印发科技宣传资料20万份,组织市、县、乡三级科技下乡专家团围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举办各类培训班、实用技术知识讲座600多期,受益群众30余万。

8 认真实施科技下乡“百千万”工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科技下乡集中活动,共组织出动农业、畜牧、林业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深入全市50多个乡镇,举办科技大集36场,开展技术培训120多场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咨询25次,发放技术小册子和技术明白纸等技术资料40000余份,培训青壮年农民24000多人次,接受群众咨询41000余人次,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技术难题130多项,传播先进适用技术50多项,向群众提供信息1200多条。

8、知识产权保护、地震安全设防、科技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件,实用新型69件,外观设计28件。专利授权112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62件,外观设计45件。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调处专利侵权纠纷1起,应对行政诉讼1起,应对二审上诉案件2起。开展了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培育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对发明专利进行了奖励。举办知识产权理论知识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达700人次。同时,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9 制定出台了《驻马店市“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下发《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知》73项,对33个重点工程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动参数复核,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召开了市防震抗震指挥部会议,积极应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对我市造成了影响。举办了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讲座,市委党校全体干训班学员和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300余人接受了培训。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制作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片,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举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提高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建立乡(镇)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中心60个,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终端1万个,市级以上科技培训基地10个,远程教育培训基地20个,提供科技信息340条,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二)注重教育,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10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从时间安排、工作目标、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系统地学习了市委开展大讨论文件、化有勋书记讲话、驻马店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等。在学习中,全体党员干部态度端正,按时参加学习培训,认真听取讲解,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抓好理论学习,着眼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边学边改。每名干部还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拟定发言提纲,积极参加讨论,认真查找思想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全面整改提高。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把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真正统一到锐意进取、干事创业上来,切实转变了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了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工作考评制度、卫生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强化了各项管 11 理措施,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3、加强了作风建设。

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在全局开展了办公时间严禁打牌、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和遵守上下班纪律的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思想方面要求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在作风方面要求遵纪守法,注意自身形象,依法办事;在工作方面要求奋发向上,务实重干、尽职尽责。其二是明确职责,层次领导,注重发挥中层领导干部的作用。对机关科室和局属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分别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严格工作程序,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协调一致,围绕全局的工作任务,各干各的活,各管各的事,特别是对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对其放权、放手,要求其自主工作,独立作战,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促进了各个单位、各个层次的职责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到位,运作协调。

(三)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积极发挥领导集体效能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2 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采取自学、集中组织学习、参加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

2009年人才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等有关会议精神。 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七”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把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根据“十七”大对科技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全面贯彻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合作、推进三项建设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保证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选育,抓好优质专用小麦、饲料玉米、啤酒大麦、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高蛋白大豆等优势农作物良种选育和推广,加快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施好“科技富民强县”、“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形成一批特色种植、高效养殖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并扶持一批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

(三)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促进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以能源和煤化工、医药、食品、轻纺、建材、机械等优势产

14 业为重点,以天方药业、昊华骏化、蓝天集团、平煤蓝天、中集华骏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二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研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植壮大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和强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其他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品牌。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支持华中正大、荣光鞋业、十三香厂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科技合作活动,鼓励中集华骏、正道油业、双宝电子等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自然种资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科技

15 基础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农村科技服务社创建工作。一是引导已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上档次、上水平,支持天方药业、蓝天集团、华骏车辆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申报争创国家或省级中心,承担国家、省级研发任务,努力形成一批能够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骨干企业。对已认定的农村科技服务社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围绕优势领域和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中心组建力度,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扶持各县区、各乡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创建新的农村科技服务社,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类型和地方特色的科技服务领域。通过培育引导,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和农村科技服务社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平台建设,培养、吸引、聚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瓶颈制约,加强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

16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常在乡”的运行机制,继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广泛开展星火人才培训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加快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一线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〇九年一月四日

第5篇:人才科技工作

科技人才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也成为科技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去年以来,我县科技部门将“人才强县”战略与“科技兴县”战略一起作为指导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包括调查、整合科技人才资源,培养、帮助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科研学术、科技宣传培训、成果转化等在内的一系列科技人才工作。现将一年来科技人才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搞好科技人才资源的调查、开发、整合工作。

科技人才资源,尤其是重点行业的科技人才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点要素资源。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首先是要全面调查,并充分挖掘、整合科技人才资源。

在2004年组建怀远县科技人才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完善,对重点产业,如石榴产业方面的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并在获得一手资料的前提下,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准备将全县石榴产业人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充分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和发挥对石榴产业的促进效益。

现在,我县科技人才库共收录了各类重点科技人才近200人,主要包括在全县农业、林业、卫生、教育以及工业方面的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县科技部门还积极与外地高校及科研单位联系,聘请高级专家与县内企业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产学研”互动为县域经济提供科技支撑。现在这部分科技部门特聘专家也以特殊的方式进一步壮大了我县科技人才库的力量。

目前,我县的特色产业—石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其中石榴人才资源流失、分散,得不到规范管理和充分利用也是影响石榴产业发展,尤其是影响石榴品种技术改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县科技局在近期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全县石榴资源及产业现状调查,其中石榴人才资源的调查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我们将在石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我县“十一五石榴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争取在规划中明确石榴人才工作的管理、改革措施,通过这种改革为全县石榴人才营造一个“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环境。

二、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成果鉴定与转化工作,使科技人才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005年,县科技部门在“工业强县、项目兴县、环境立县”的政策主导下,积极申报省、市以及国家级的科技项目,争取政策资金,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据统计仅2005年一年,我县共获得国家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另外,我县积极争取的“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也已被列入全国89个侯选项目之一,并有望在下年正式实施。此项目正式实施后,仅国家科技部的直接扶持资金就达100多万元;另外,我县积极争取的国家科技部“4LS-130型”梳脱式联合收割机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也达50万。2005年是我县历史上争取科技项目数、资金数最多的一年,不仅在全市县区中遥遥领先,而且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科技成果鉴定与转化工作,通过科技部门及相关部门、科技人员的大力协作,我县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实施科技成果鉴定 5项,其中市级以上3 项。通过这些努力不仅为我县科技部门、科技工作者赢得了荣誉,也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科技活力。

三、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开展人才引进和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由于多种原因,我县许多民营企业存在着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为摆脱这种不利现状,我县科技部门与人事部门联系,帮助民营企业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一方面为企业从县外引进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民营企业既有的科技人才开展技术职称评定等政策服务,为民营企业的科技人才安心创业解除后顾之忧。2005年以来,我县科技部门与市、县人事部门联动,共为我县大禹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禹王养殖公司、耐高温树脂厂等多家民营企业的十多名科技人员进行了职称评定,同时与中科大、安农大、山农大等多家高校联系,为县内企业引进、培训了大量实用科技人才。

四、开展了石榴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等一系列科技学术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05年,县科技局组织省、市科技部门领导及大学、科研单位的知名石榴专家开展了以振兴我县石榴产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通过研讨会的召开和多次实地调研、专家论证,逐步理清了石榴产业发展的扶持对策、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也为编制全县“十一五石榴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县科技局积极与安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在繁育出省级优质石榴新品种皖榴1号、2号、3号的基础上,积极示范、推广,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了近300亩的优质石榴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的“石榴科技专家大院”,从而为全省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专家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推进技术创业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五、开展包括科技培训、科技宣传等系列活动在内的科技服务,在提高群众科技素质的同时,也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舞台。

2005年以来,科技局加快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每年的“科技活动周”以及春秋两季的“科技培训月”等活动,开展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及以“服务三农”为主线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据统计,去年以来,仅“科技活动周”期间,我们就免费分发了4500份科技资料,电视台播放的科普专题节目达20个小时,直接受益农民3万多人。同时通过春秋两季的“科技培训月”活动,科技局和乡镇联手聘请专家,开设了多批“农民科技夜校”培训班,受训学员达2千多人次。

2、与县科协联创怀远县“农民科技专家宣讲团”,并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宣讲。我们在开展宣讲活动时,比较注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在提供科技宣讲的同时,为企业和农民搭起了购销桥梁和技术纽带,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活动的经费成本。

3、与共青团和县妇联合作,在全县开展争创“巾帼科技致富能手”活动,打造一支“搞好庭院经济,服务和谐农村”的巾帼科技人才队伍。

第6篇:科技人才工作汇报 压缩

六、地区科技局

地区科技局始终坚持创新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核心要素资源和源泉的理念,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通过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科技奖励制度深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争取国家、自治区经费2484万元。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2012年以来累计下派科技特派员2238名,实施创新创业项目163项,带动农户10万余户,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通过创新人才项目实施,加快优秀创新人才培养,2013—2015年推荐自治区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立项项目21项,争取经费支持104万元,。通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众创基地,加快新型创新服务人才培养,通过评审备案为自治区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星创天地1家,入驻创业团队数13家、入驻小微企32家,孵化培养新型创业人才50余人。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挖掘发现创新人才;通过科技园区,高度聚集创新人才;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合法保护专利权人权益,截止2015年底,全地区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121项,主要研发示范推广发人员5120人/次,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49项。 2011-2015年,获得国家授权的各类专利943件,其中,发明专利91件、实用新型679件、外观设计173件。

第7篇:科技经信局2019年人才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科技经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市、区人才会议精神和区人才工作要点为抓手,紧紧围绕绿色化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协助企业在引进、使用、培训人才上下功夫,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局20XX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XX年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加强人才基础摸底工作。科技经信局落实专人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积极开展工业企业人才普查工作,对全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摸底,完善和更新企业家人才库,目前入库37人。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我局主动牵线搭桥,结合融杭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促进我区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大院大所科研资源,强化产学研互动互促。组织一品有机茶、XX科技赴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8月份,XXXX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签约战略合作协议;11月份XX光电科技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12月份申格电子与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就提高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器可靠性项目研究达成合作协议,并成功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公示);XX新材料有限公司与XX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三是营造浓厚的尊重企业家氛围。积极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评选活动,XX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XX市有突出贡献、有发展潜力的十佳民营企业”称号,X厂厂长徐三友、XX董事长Xx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

XX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XXXXXX“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工匠”符号,全省仅有两人入选。XXX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技术总监XX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青年创业奖”,全省共20位获青年创业奖,10位获提名奖。XXXX光电技术有限公司XX获得XX市“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2.4万元(已完成公示)。

四是探索企业家精准培训。改变了以往大班制的外出培训模式,企业家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深化与浙大等杭州高校的对接,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方式,不定期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浙江、深圳等大学、企业学习。组织XX、XX电子到杭州春风动力、长安福特、红豆集团交流学习,并积极安排企业和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产业承接配套。组织XX阀门、XX、XXX5家企业参与XX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到深圳大学学习一周,通过和富阳新生代企业家同培训,同吃住,交流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知识。组织市汽车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申格电子到浙江大学,与杭州汽车行业协会企业混班交流学习。组织企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20XX年专业科目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

五是积极开展为企服务工作。依托“四送一服”常态化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人才要素对接。1-11月举办103场招聘会,服务企业招聘1413家次,提供岗位3.5万余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621余人。

六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依据安徽省《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申报工作。XX市XX区X徽派木雕工作室、XX市徽XX工艺研究所、安徽省

XX市XXX文墨厂和XX市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家通过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项目申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带教徒弟、传承技艺的积极性,为我区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目前,全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人员共计43人。

七是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推荐并帮助XX申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协助XX成立XX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在市民政局登记,在科技局备案。

八是协助人才办开展各项工作申报。开展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XX新材料和XX两家企业申报需求3人;开展高层次人才储备金申报工作,组织XX、XX、XX、XX、XX科技5家企业共7人申报,已确认3人;组织XX申报市特支计划;申报安徽省第八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导人才,

我区入选两家企业,均为工业企业,分别是XX。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区科技经信局人才工作的思路是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认真落实《XX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度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养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是探索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模式。继续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主动与杭州市对接,积极承接杭州人才、产业、技术溢出资源,构建人才智力共享模式。加强与在杭安徽籍、

XX籍企业家互动,开展走访恳谈活动,寻求合作机会。引进创业创新载体和平台,把优秀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高校毕业生引过来、留下来。

三是按照“三比一增”活动要求,实施企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开展“走出去”活动,以点对点“小班制”的培训模式,组织部分工业企业家和相关涉企部门负责人外出培训。

四是继续鼓励企业采取短期聘用、合作开发、技术攻关、项目咨询、聘请顾问、业余兼职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和智力。

五是继续落实区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将区领导与联系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结对,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组织联谊活动等形式,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为XX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六是做好“四送一服”人才和产学研要素对接。分层次支持企业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对科技水平含量较高的项目,需要选择对口的院校合作,如XX智能与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合作;对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可以就近选择院校合作,如国人通信XX等企业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既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又能帮助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工作经验。

七是动态调整企业优秀人才库。做好优秀人才信息库建设和管理工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为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规划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提供数据支持。广泛搜集企业高层经管管理人才、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信息,对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分层分类管理。

第8篇: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因势利导,健全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1、强化领导,造浓氛围。成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人事部门负责,科技、科协、教育、劳动、农业、林业等部门参与的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资源开发领

导工作机构。将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列为“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人才工作“十一五”规划。下发《××县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将此项工作纳入县直单位、乡镇和村(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终分级督促考核。乡镇建立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开发工作站,村(居)设立联系点,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内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的选用和管理。

2、广辟渠道,多方荐才。针对农业科技人才专业门类多、人员分布广的实际,我们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全县15个涉农部门、20个乡镇区、717个行政村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中开展了推荐、个人自荐活动。通过群众举荐、专家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全县共推荐出615名同志作为乡村优秀科技人才预备人选。

3、坚持标准,精心筛选。做到“三优先”、“三不选”。优先选拔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紧缺性人才;优先选拔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乡土人才;优先选拔在从事的技术岗位上实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奖励的科技先进工作者。对虽有一技之长,依靠科技发了家、致了富,但政治上不要求进步、技术上封锁、保守的人不选;对社会网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缺少奉献精神的人不选;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靠投机取巧发了财的其他杂类人员不选。通过层层发动,广泛推荐,我们从中遴选出265人作为县乡两极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其中县级100人,乡镇级165人。

二、重点管理,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一是利用大专院校进行骨干培训。近三年来,先后投入20万多元,选送了24名优秀科技人才到湖南文理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新科技、新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二是依托县内各培训基地进行普遍轮训。按照技术门类,以县、乡党校和县农广校为阵地,对县乡两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轮训。三是利用各学会组织进行研讨交流。我县现有农学、林学、柑橘、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等学会组织19个。这些学会组织内联本地拔尖人才、外接国家及省、市、县相关专家,学术交流活跃,研究领域广泛,每年定期向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发布科技信息,指导他们进行推广应用。

2、建立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对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根据其岗位和专业特点,分别制定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任务。确定一个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落实2—3个应用、推广项目,联系3—5个专业大户,兴起一方“特色经济”,并将任期目标分解成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乡镇党委分别与他们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和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

3、建立完善考核督查制度。任期目标确定后,我们从考核、督查入手,加强对他们的跟踪管理。一是坚持实绩报告制度。要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送交一份工作实绩报告表,以便于管理部门及时把握他们的工作动态。二是坚持座谈走访制度。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管理部门每年召开两次座谈会,定期了解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坚持考核考察制度。每半年组织力量对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思想政治、科研成果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综合性考察,并将考核考察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任用或“继续管理”的依据。对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或在农业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予以重奖。近年来,县里每年都隆重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给受到表彰的对象每人发奖金1万元。

三、搭建舞台,发挥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作用

1、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们把选拔管理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工作同服务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抓住村组干部交叉兼职这个契机,把那些条件成熟的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及时提拔进入村领导班子。近三年来,全县200多名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在村“两委”班子中任职,其中192名担任村支书,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班子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发挥技术辐射作用。近年来,我们以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为骨干,建立了

柑橘、马头羊、药材、养猪、养鸡等新技术、新品种开发示范点42个,建立了高效农业示范区20个,发展科技试点带头户近3万户。通过他们的科技示范和辐射,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时得到了推广应用,加快了高效农业发展的步伐。

3、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号召和支持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带动群众共建共享新农村。此外,我们还首建常德市县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市场,每年举办一次县级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市场交流会,引导乡村优秀科技人才有序流动,为他们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搭建舞台。

第9篇: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全国、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决策部

署,总 结近年来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分 析形势,明 确目标,

研究部署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动 员

2 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 全面建设县域科学发展

示范点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下面,我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和人才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

意义

创新驱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党 的十八大报告明确

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书记近期在多个

场合也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指出实施创

新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省委十三届

三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 门出台了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长期坚持

的龙头工程来抓。近日,嘉兴市委召开市委全体(扩大)会议,

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

上一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试卷下一篇:读书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