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公司财务报表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数字化反映,也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反映。本文以大同煤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财务分析中的哈佛分析框架,在大同煤业2012-2016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预测四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业公司财务报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煤业公司财务报表论文 篇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兖州煤业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以实体企业为主要着力点,改革正在各个行业不断深化。煤炭行业作为改革的第一梯队,其变化是显著的。文章从兖州煤业(沪A:600188)的财务报表入手,通过分析其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信息,以期考察其在转型期间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质量,为其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提供建议。

[关键词] 财报分析;盈利能力;煤炭行业

1 绪 论

一直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发展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将我国煤炭产业改革调整问题推到台前。“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煤炭行业作为率先实施改革的行业,研究其行业变化和煤炭企业如何顺利度过转型期,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司介绍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州煤业”)是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山东济宁,目前拥有煤炭、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物流贸易、金融投資等产业,其中主要以煤炭业务为主,收入占比超过90%。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也是供给侧改革首当其冲的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从2015年-2018年煤炭价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涨幅,而煤价的每次上涨都会对煤炭企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兖州煤业近几年的年报也可以窥见一斑。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兖州煤业站在风口浪尖,通过研读其年报,可以发现其财务成果和运营状况也在随着煤价而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应对此次变革,兖州煤业正在积极转型。

3 同行指标分析

首先,将煤炭行业2018年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与兖州煤业进行比较,见表1。

兖州煤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和净利率均高于行业均值和中值,但净利率水平却不甚理想,可见兖州煤业的市场份额以及产品水平虽然比较乐观,但其成本费用占比较高。

为更好地分析兖州煤业的行业水平,选取了行业中总市值排名前五的概念股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兖州煤业以及美锦能源,将其2018年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以上五个上市公司部分财务指标比较见表2。

兖州煤业在行业内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却并不处于龙头地位。兖州煤业的净资产收益水平较为令人满意,但总资产收益率水平偏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的差距仅次于陕西煤业,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兖州煤业的盈利能力稳健性仍然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兖州煤业的营业收入水平处于行业的前列,然而销售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却不甚乐观,成本费用利润率不高。因此可初步推断,兖州煤业相比其他同行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和成本费用结构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4 财务报表及财务指标分析

4.1 利润表分析

根据2015-2018年兖州煤业利润表数据,可以形成以下分析:

兖州煤业营业收入从2015-2018年分别为690.1亿元、1 023亿元、1 512亿元、1 630亿元,营业总成本2015-2018年分别为687.9亿元、1 005亿元、1 433亿元、1 496亿元。

研发费用在2018年同比增长89.55%。销售费用的同比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018年增长55.92%,2017年49.14%,2016年下降8.64%,管理费用的同比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018年增长33.91%,2017年增长18.06%,2016年下降2.44%,而财务费用2018年同比下降7.44%,2017年同比增加65.05%,2016年同比增加8.24%。

投资收益的同比变化百分比为2018年增加102.26%,2017年增加32.33%,2016年增加19.05%。利息收入增加23.92%。利润总额的同比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018年增加45.76%,2017年增加212.89%,2016年增加118.34%。净利润的同比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018年增加35.54%,2017年增加226.92%,2016年189.32%。

可看出,营业总收入与各项成本费用在近三年来呈逐步上涨趋势,并且在2017年有一次飞速增长。利润总额与净利润在2015-2018年间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尤其是2016到2018年增速最高。

4.2 财务指标分析

4.2.1 销售净利率

兖州煤业2016年-2018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25%、5.20%、6.54%,呈逐步增长趋势,并且在2016-2017年明显上涨。

4.2.2 销售毛利率

2016-2018年度兖州煤业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2.78%、16.62%、19.49%。可以看出三年间销售毛利率在12%~20%,总体令人较为满意。三年呈上涨态势,2016-2017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涨幅。

4.2.3 净资产收益率

兖州煤业2016-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91%、12.32%、12.97%。由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剧增,涨幅达到百分之八,后虽有上升趋势,但基本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兖州煤业公司的获利能力正在稳步提高。

4.2.4 主营利润比重与主营业务成本率

兖州煤业2016-2018年主营利润比重分别为363.24%、213.98%、195.11%;主营业务成本率分别为87.22%、83.38%以及80.51%。由此可知公司三年来的主营利润比重和主营业务成本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研读年报可得,公司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企业转型,拓展公司业务,导致其盈利结构发生了变动。

4.2.5 总资产收益率

兖州煤业2016-2018年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44%、7.53%和8.86%,呈增长趋势,2016-2017年间有一次飞跃,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将其与净资产收益率综合来看,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从2016-2018年逐渐拉大了,这说明公司在用更大比例的负债经营,以求转型,虽然获利能力增强,但也不可小觑经营风险的影响。

4.3 股东权益分析

与股东权益相关的指标,笔者选取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兖州煤业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20 3元、1.378 4元和1.610 1元;每股净资产2016-2018年分别为7.20元、9.30元和10.32元。由此可知,兖州煤业近三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都在逐渐增长,并且与其他指标相呼应的2016-2017年增幅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兖州煤业股东每股创造利润的能力以及拥有的每股资产价值水平在逐年进步,并在行业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情况整体来说是令人满意的。

5 结 语

结合兖州煤业的利润表和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近三年兖州煤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良好。财务成果方面,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是稳步增加,此外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每年也呈上升态势,宏观来看业绩令人满意。在经营方面,可以看出2017年兖州煤业几乎各项指标均有迅猛增长。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兖州煤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却降低了。与之相对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尤其是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却在增加,增长幅度均超过了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同时,研发费用大规模增加,可以从中看出兖州煤业管理层应对崭新挑战的决心,在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寻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试图调整扩大业务布局。

尽管去煤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负担,但长远来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可观。因此,煤炭企业应将自身发展与经济建设联系起来,把握改革的良好时机,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改革机遇,提升盈利能力。供给侧改革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不光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努力去杠杆,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改善自身财务状况。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利润积累,才有能力寻求进一步的技术转型。

(2)重视财务风险。应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科学合理地分析外部经济环境、融资环境,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及时根据大环境变化调整发展战略,使负债和财务费用保持在合理水平,促进资本结构优化,降低未来财务风险。

(3)拓宽融资渠道。应科学分析外部融资环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分散融资风险,例如通过债务重组、股权融资、债转股等金融工具,有效优化资本结构。

(4)转变生产消费方式,降低成本。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煤炭产业的经营发展模式。近两年兖州煤业的研发费用已经有了较大的投入,但为了长久发展,可以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或者与院校合作,从事以项目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积极研发并提升洁净煤技术,开发新型清洁煤炭产品。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才能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顺利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宁,罗兰芳,吴桂英.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煤炭產业转型升级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2):60-66.

[2]李惠云.新时代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煤炭,2019,45(10):22-26.

作者:张璨

煤业公司财务报表论文 篇2: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大同煤业财务分析

[摘 要]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数字化反映,也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反映。本文以大同煤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财务分析中的哈佛分析框架,在大同煤业2012-2016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预测四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大同煤业目前所处的煤炭行业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目前会计政策合理,财务风险加大,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有所下滑,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整体看好。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望能为大同煤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哈佛分析框架;财务分析;大同煤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20

1 战略分析

1.1 经济环境分析

就经济发展形势而言,目前世界经济低位运行,低迷延续。中国经济主要是靠内需支撑,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水平变成了现在的中高速增长水平。就煤炭产业而言,我国的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着全球性煤炭生产过剩,国际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进口煤的冲击以及地方行政乱收费等问题。但是从长期看,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能源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煤炭工业发展迎来诸多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因此长期来说,煤炭经济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但增速将放缓。

1.2 政策法律环境

1998年,我国将节能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各国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低碳经济的竞争中。2011 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关于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2015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减少煤炭的开采量,实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1.3 技术环境

就国内而言,虽然公司开采技术先进,石炭系塔山矿综采放顶煤技术也开创了我国特厚煤层综放技术的先例,但是矿井开采还是采用半自动化的开采设备,与发达国家的全自动化开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职工中,高素质的人才占比只有9%,人员素质集中在中专、大专的水平,匮乏的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同煤业的发展,成为了大同煤业转型发展的负担。

1.4 社会环境

大同煤业目前也面临着很严峻的社会环境。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很多职工待业在家,每个月仅能领取1 000-2 000元低额的生活保障金,这部分的劳动力若长期得不到妥善的安置,会对社会稳定和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随着低碳经济日益深入人心,煤炭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影响著大同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污染物的过滤技术,保障当地的环境质量,也是一大挑战。

2 会计政策

2.1 存货核算和分析

大同煤业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大同煤业的存货实行永续盘存制,存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销售产成品时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2.2 应收账款分析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12年的应收账款是近几年应收账款的巅峰值,销售额高,而计提的坏账准备少,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都较高,可见该年回款快,企业客户质量好,企业收益很高。2015-2016年销售收入较前几年大幅下降,而应收账款反增,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较高,说明企业放宽了信用政策,客户质量不高,不能及时付款。煤炭行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整体较低,但2015-201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下降,周转天数也大幅增长,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合理管控。

3 财务分析

为了分析大同煤业的财务报表,整理了大同煤业2012-2016年的相关的财务数据并计算了各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3.1 盈利质量分析

首先,在营业收入方面,大同煤业的营业收入逐年减少,营业收入由2012年173亿元下滑到2015年的71亿元,2016年出现回升。由于煤炭需求量降低,煤炭滞销,再加上受国外煤炭价格低廉的冲击,煤炭价格暴跌,大同煤业的亏损在2015年表现尤其突出。到2016年,南方水电出力减少,火电需求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煤炭价格稳步回升,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得到基本扭转。在数据上的表现就是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增加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负转正,且大幅增加。其次,大同煤业的毛利率较高,2015年在销售净利率只有-25.65%,核心利润率为-20%的情况下,毛利率依旧有36%的高值,说明该年的毛利率是由于大同煤业由于过度的开采煤炭,没有根据煤炭市场的供销需求导致产大于销,存货积压而引起的毛利率的高值。而2016年毛利率提高,随即核心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都在提高,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也大幅增加,说明在2016年大同煤业主营业务的增长确实带来了盈利。最后,2016年营业外收入增长了7.3亿元,这是由于公司将100%的国贸公司股权转让给外经贸公司,获得2.2亿元,将煤峪口矿整体资产和负债出售给朔州煤电,获得5.1亿元。股权的转让和煤峪口矿的出售为大同煤业净利润的增长做了重大贡献。

3.2 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总额近5年在逐年攀升,由2012年的215.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62.7亿元。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大同煤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同行业都较高,说明大同煤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大,且利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较强。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以前一直控制在50%以下,2015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了64%和62%,资产负债率超过50%债权人的利益就会缺乏保障,可见大同煤业债权人的权益保障在降低。2016年的财务费用较2015年增加了1.6亿元,增长了41.16%。其财务费用的增长主要是源于利息费用的增加,说明大同煤业近两年的财务风险在增加。此外,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可见企业近年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在下降,资产流动变慢,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用较往年低,营运能力下降。总体来说,大同煤业的资产质量整体还是较高的,整体流动性安全。但是近两年由于煤炭经济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体的财务风险加大。

3.3 现金流量分析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现金与负债总额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比率和收入现金比率在2015年均出现负值,这是由于2015年的企业严重亏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这些数据近五年整体呈现出由2012年到2015年逐年下降,从2015年到2016年开始回升的趋势。2016年大同煤业所能承担的债务规模在扩大,全部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在增强,每一元的营业收入所能实现的净现金收入增多,收益质量也在变高。2016年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出售固定资产和降低职工薪酬等措施减少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支出,控制了成本,有益于企业对外部进行投资以及清偿债务。大同煤业的现金流量十分充足。

4 前景预测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面临着煤炭需求放缓、 煤炭产能过剩、环保观念的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五大挑战,但是作为中国第一能源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东部沿海的发展建设对煤炭的需求量稳定,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再加上响应供给侧改革,大同煤业适时地去产能,进行产业转型,提高技术改革和投资,整体而言,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依旧是看好的,大同煤业在煤炭行业中依旧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但是要应对目前的煤炭市场低迷,扭转亏损,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

目前在公司的煤炭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而高岭土产品、多孔砖产品和活性炭产品只有2%,并没有实际起到分担煤炭产品风险的作用。面对煤炭市场的动荡,企业应加大对其他主营业务的投资,形成规模经济,改变以挖掘煤炭为主的经营模式。此外,在完善产业链方面,应完善大同煤业在其他产業方面的发展,拓展新的市场。以神华集团为例,神华集团将与煤炭相关的产业整合在一起,完善矿、路、港、航、电、油产业系统的同时,延伸产业链、产品链,核心业务生产(煤炭、发电和运输)占收比在不断上升。结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完善,可以在煤炭市场低迷时帮助企业承担风险,加大企业的抗打击能力,使大同煤业即使在煤炭市场严峻的时候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4.2 控制成本

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同煤业应加大对成本的控制。首先,割除掉质量不高的资产,减少对亏损资产的后续投入。其次,控制销售成本和职工薪酬,对于剩余劳动力进行整合,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力求企业不养闲人。最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煤炭生产升本。

4.3 控制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

大同煤业的流动负债比例和应收账款比例都很大,借款利息增多,2015年到2016年增长了7亿元,可见目前的还款风险和资金回笼风险都很大,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需要控制。由于大同煤业的职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同时大同煤业又是人口密集型产业,一旦去产能,控制生产,将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的闲置。企业应当和高校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同时引进海外人才,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同时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摒弃倾向于只招收同煤子弟的不良风俗,增加企业的软实力。并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再就业培训,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在控制各项风险、应对煤炭市场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战略地位,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同时改善劣势,抓住机遇和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以及河北工业区的背景下,大同煤业依旧拥有较高的同行业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红梅,马应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以山西焦化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4(32):73-76.

[2]孟嘉慧,潘诗雅,左悦,等.煤炭资源将枯竭,“下井工人”到哪去?——以山西大同“煤都”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15-17.

作者:李玉凤 冯瑞

煤业公司财务报表论文 篇3:

哈佛框架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随着体育健身观念的流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以及“健康中国”政策的实施,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文章选取了李宁、安踏等中国两家老牌体育用品公司近三年财务报表,在哈佛框架的基础上,对其竞争战略、财务报表、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分别指出两家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用品行业;哈佛框架;财务报表分析

一、引言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之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迎来第一个发展黄金期,李宁、安踏等企业先后进入资本市场,推动了中国体育行业的崛起。十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国内各项健身活动蓬勃展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再次迎来黄金时代。2016年7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①基于此,文章选取了李宁、安踏两大在香港上市的老牌体育用品公司近三年财务报表,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其竞争战略、财务报表、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为其他新兴企业或发展中企业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帕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维学者提出的报表分析框架,他们认为,报表分析不能只凭借会计数据,还要善于运用非会计数据,如果忽视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不了解会计数据形成的原因,报表分析就会变成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

二、战略分析

1.李宁的战略分析

随着2015年创始人李宁重新执掌公司,李宁品牌开始实行更加年轻化的发展策略,并且在一些细分领域展开了新的投资,例如对女性专业舞蹈运动品牌的投资以及对李宁童装品牌的重新规划。②此外,电子商务也为李宁公司的收入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宁公司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背景下积极转型进军“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领域新时代。

2.安踏体育的战略分析

安踏奉行“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管理模式。其中,单聚焦指继续聚焦体育用品行业的鞋、服装用品,专注做好每一双鞋和每一件衣服来最大化市场份额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多品牌”指把握大众到高端、成人到儿童、专业到时尚体育用品市场的庞大机遇,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全渠道”指其销售网络覆盖各种形式的线下实体渠道和在线电商渠道,发挥交互优势,带来协同效应,最终促进销售。③此外,安踏在扎实经营同名品牌之外,开始打造完整的品牌组合模型,并通过与中国奥委会合作,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与品牌影响力。

三、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一般情况下,认为最低流动比率为2。李宁的流动比率较低,2017年降至1.74,而安踏的流动率较高,3年均在2以上,且2017年达到3.43;从速动比率来看,李宁的速动比率低于安踏,但保持在1以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率,而安踏的速动比率都在2以上。总的来说,李宁资金流动性较弱,短期偿债能力不强,安踏短期偿债能力优于李宁,可以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两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处在0.7以下,是较为合适的。其中,李宁公司由于2015年之前连续三年亏損,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过2015年扭亏为盈后,又快速下降,这是好的趋势。安踏保持在0.3附近,其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这说明两家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没有问题,可以运用财务杠杆来更有效的利用资金。

以下财务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2.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李宁的总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高于安踏,但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周转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资产周转率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动缓慢,过低的资产周转率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李宁公司资金运用效率较高、流动资产管理水平较好;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李宁整体低于安踏,但呈现增长趋势,而安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李宁催收账款能力逐年增加,相反安踏给予了经销商更宽松的账期,需要警惕呆账坏账的发生。从存货周转率来看,李宁存货周转率整体低于安踏,且呈下降趋势,而安踏2017年与2016年相比也有所下降,两家企业需要找出原因并及时改善,增强其销售能力,加快存货的周转。

3.盈利能力分析

由上表可知,两家家企业近三年的销售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安踏毛利率稍高于李宁;在销售净利率方面,安踏销售净利率远远大于李宁,且较为平稳,李宁销售净利率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在盈利能力方面,安踏盈利能力要强于李宁,李宁近年来还需要通过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来提高其销售净利率。

4.发展能力分析

由上表可见,安踏公司的销售增长率高于李宁,这与安踏近几年来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分不开。安踏的多品牌精准定位战略使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且其市值在2017年达到600亿港元,跻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排名前五之列④。李宁2016年销售增长率有所增加,但2017年又开始下降,需要找出原因并改善;安踏总资产增长率高于李宁,且2017年与2016年相比大幅上升,表明这一年里安踏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较快,要注意关注扩张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其成本,避免盲目扩张。李宁2016年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由其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2016年与2015年相比,流动资产总额下降,导致其资产总额下降。

四、前景分析

1.机遇

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世界各种赛事兴起、国民健康意识抬头以及“互联网+”的环境下,全民健身热度的不断升温为中国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支的体育用品业也借此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基地,体育用品行业也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2012年-2016年我国体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4%和19.87%,增长十分迅速。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能顺利实现突破3万亿的目标,到2022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3.5万亿,增加值也将达1.14万亿。⑤

2.挑战

虽然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形势良好,但是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不明显,质量优势不突出,仍然面临着外国品牌的挤压。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需要继续加强创新。努力抓好创新,依靠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在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的能力和条件,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力。竞争力靠后的企业只要进一步加强研发,部分地引进吸收国外的先进服装设计研发技术,也有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次,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需要加强营销推广,改变营销方式,同时加强产品质量优势,更好更快地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

五、结论与建议

1.基于李宁财务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观察李宁公司近几年财务报表发现,李宁公司由于三年连续亏损,2015年刚刚扭亏为盈,所以各项指标都在恢复之中,在不断提高企业销售收入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提高流动比率,增强短期偿债能力,使其保持在2左右;在资产运用效率方面,李宁资产运用效率整体高于安踏,但还需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同时要谨防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现象;在盈利能力方面,李宁盈利能力较低。要注意做好成本控制,增加销售利润率。

在公司战略方面,李宁公司需要通过扩宽销售渠道、合理整合销售渠道来提升经营业绩,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贴近目标消费群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研发出更具竞争力、更具特色的产品。同时要优化线上及线下的购物体验,继续推进多品牌发展策略,提高零售运营能力,维持成本控制力度,继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此外要注意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开阔新的领域,例如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开,童装行业需求增大,未来市场空间大,要把握住机会。

2.基于安踏的财务分析的建议

安踏近三年来总体偿债水平、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与发展能力都较好,在继续保持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负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利用财务杠杆更有效的利用资金。例如,可以增加银行长期贷款或发行长期债券,以此融通资金用以新产品的开发与新项目的建设。

基于安踏的战略分析建议:继续落实“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战略,持续提升管理多个品牌及零售营运的能力,同时透过重点市场定位、独特赞助及市场营销、产品差异化、有效的分销网络及供应链管理模式,成功发挥每个品牌的价值。继续充分运用公司多品牌组合的优势,例如安踏、安踏儿童、FILA、FILA KIDS、DESCENTE及NBA品牌,透过不同渠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以成為受人尊重的世界级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为目标。

注释:

①《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http://www.sxsport.gov.cn/video/sho w-1466.html.

②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7-03-2 3/doc-ifycstww0726836.shtml.

③安踏郑捷:单聚焦、多品牌和全渠道发展战略,http://www.china-ef.com/20160303/559442_2.html.

④财经新视野,《市值600亿,安踏下一步仍“永不止步”?》http://www.ebrun.com/20170920/247153.shtml.

⑤中商产业研究预案,《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704/1732161125577_2.shtml.

参考文献:

[1]马广奇,赵盈盈.哈佛框架下输变电行业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14,(03):92-94.

[2]克雷沙·G·帕利普.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李延钰,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凤亚红,曹枫.基于哈佛框架下的陕西煤业财务风险研究[J].煤炭技术,2018(2).

[4]邰蕊.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吴延年,陈卓,李建军.中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品牌竞争力评价--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J].体育科学,2010,30(1):30-35.

[6]杨光.中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5):560-566.

作者简介:黄悦瑞(1993.07.29-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黄悦瑞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计划生育条例(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