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英美概况”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文化课,一直以来,给学习者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认真分析“英美概况”课程现状,探讨体验式教学理论,总结和提出了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 篇1:

从职业自主视角看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摘要]英语教师依据其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等各个教学因素的认识也都受到教学理念的制约。文章阐述了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并从教师职业自主的角度,通过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解读,试图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 职业自主

[作者简介]常淑丽(1970- ),女,山西芮城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及应用语言学。(四川 成都 610031)罗忠明(1969- ),男,四川巴中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及大学英语教学。(四川 德阳 61800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①”,突出了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性,辨证地统一了语言知识学习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指出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还要使二者形成一定的体系。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是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与教学理念

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其教学行为受到教学理念的支配。而教学理念是内化于教师认知系统,决定教师职业成就的一套隐性的教学活动指南。教师对英语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等各个教学因素的认识和采取的教学手段都受到教学理念的制约。

教师教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教师教学生命不断生长的过程。实习期和教学最初几年是形成教师教学理念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将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自觉不自觉地都会运用所学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可能会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分界线。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解决问题的教师朝着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发展,被动对待教学问题的教师,只会一直停滞在“新手”阶段。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总是能自觉地、恰当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采取最优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优秀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媒介和改革成败的关键。据研究,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1)英语学科教学能力;(2)英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英语教学观;(4)英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②。四个维度都凸显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和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是教师认知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过教师主体认真思考,做出有意义的选择之后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态度,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师职业自主

(一)定义及实质

Little将教师自主诠释为职业自主行为能力,他认为成功的自主性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责任感,他们能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善于利用课堂的空间;Aoki指出教师自主是其做出教学决策时表现的能力、自由和责任三方面的特征;Smith认为教师自主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③。尽管人们还无法对“教师自主”下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上面几种表述都突出了它的实质,即教师的自主意识主宰其教学生涯,自主意识主要由强烈的责任心、渴望发展的动机、自由的教学境界和教学反思等维度构成,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教学就是终身学习,“教”与“学”已不可分,并将伴随教师终身④。

(二)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

1.课程观。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层次的英语教学都逐渐统一了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即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除教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之外,还应涵盖人文情感、人文素养和人文理想的培育。美国1996年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明确提出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是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即运用外语交际、体验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征、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简称“5C”外语教育目标⑤。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强调语言作为工具的交际功能和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人文性,但“5C”外语教育目标更明确,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坚持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程观是教师职业自主的重要体现。把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特别是提高口语表达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对适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的交际意识、交际态度和交际技能决定其交际能力,根本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只是一种人类思想的载体,它当然应和其他如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情感和传输信息”的功能,“认知世界和描写世界的功能”,以及负载“文化信息”和“储存文化”的功能(许国璋教授对语言的功能的总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必须放眼世界,培养学生较好地融入社会,并具备一定的比较意识和能力,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其他社会有正确的观察视角和观点,不至于被大千世界的表象欺骗而失去自我。

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教师自觉反思自身认知系统的课程观念,将自己纳入教学系统之中,结合社会发展重新认识英语课程,使英语课程承载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交际意识与态度,具备较强的交际技能的功能。新的课程观将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保证教师顺利适应这一变化的唯一途径只有教师职业自主,主动投入终身学习的事业之中,实现自身与教学的共同发展。

2.教师观。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建构主义的视野认识自身角色,与学生和英语课程一起发展。他首先是一名优秀教师,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宽阔的视野;他是民主的,能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他谙熟教育规律,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愿意终身学习,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是研究者和学习者,勇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勤于总结教学经验,主动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学设计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能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环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成长,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验田”。大胆对教材进行加工,积极开发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材料,利用各种教学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旁观者。他还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与学生合作,促使学生精神解放,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和学生形成一种“共享”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彼此心灵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教师起着“精神引导”和“人格引领”的作用⑥。

3.学生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对学生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自主的,一样有为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负责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动机和能力,信任学生就是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相信学生能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能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充分发掘学习潜力。

学生是教师教学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教学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使自己得到进一步发展。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英语语言知识的“容器”和语言技能的操练者,而是和教师一样重要的有意义课堂教学的建构者,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建构一种和谐的心理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这对教师来说更具挑战性。教师作为合作者,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世界。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3)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正是因为教学手段对教学影响巨大,才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过分关注和依赖。人们对现代教学手段所孕育的生动的教学语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津津乐道,以至成了“现代化”的奴隶。教师和学生被“现代化”吞噬的现象比比皆是,“鼠标”教师就是典型的例证,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教学理论的过度盲从或丧失自信。

职业自主视野下,英语教师对教学手段的认识应该是:(1)教学手段总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如多媒体或计算网络教学就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但同时,教学手段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手段,因为任何教学理论都有优缺点,也只适用一定的学习者,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自主能力和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最佳的学习手段就是要通过给学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最充分地利用学习者资源,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2)对教学手段的探索是教师实现职业自主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第一,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师认知”。“教师认知”指教师“教学中不可观察的认知内容,即教师的所知、所信与所想⑦”,与教学理念有部分相交的内涵。第二,英语教师不能以“传统”或“现代”作为选择教学手段的标准。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英语教学环境网络化、教学媒体多样化和教学设计智能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第二外语的习得规律,更不能无视自身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情况。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一定要支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使教学手段最大程度适应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师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发挥“1+1>2”的效应⑧。

三、结语

职业自主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实质就是教师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主动审视自身教学认知系统,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正确处理教学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对这一问题在实践层面的关注必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释]

①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08(1):6.

②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00.

③黄有才.论外语教师职业自主[J].教学与管理,2007(10):33.

④施良方,崔永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8.

⑤陈小红.美国“5C”外语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学院学报,2007(4):105.

⑥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68.

⑦董金伟.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10.

⑧高强,刘振前.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2):63.

作者:常淑丽 罗忠明

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 篇2:

“英美概况”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英美概况”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文化课,一直以来,给学习者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认真分析“英美概况”课程现状,探讨体验式教学理论,总结和提出了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英美概况 高职

语言就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反映了他的“综合知识的汇集”。(张奎武,2008)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阅读英美报刊、英文原著,欣赏原版电影,语言并不是很大的难题,但是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却时常是一大障碍。究其根源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导致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误解与摩擦,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或是书面信息交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把高职高专“英美概况”课程的开设看作是一门必修课,一是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二是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通过知识的传输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教育、金融、经济管理和旅游等领域,属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与综合性本科院校有很多不同。那么,在高职教育框架及其特定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才能生动有趣、原汁原味地向学生展现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呢?传统“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专家、课堂主体、居高临下的课堂包办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回答者、考试对象。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在被动学习,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事实说明,一本书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英语類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模式急需改进。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近几年在公共外语教学界所积极倡导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要求学习者在实践活动中做某事,通过亲身实践和反思,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张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使用原则,在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体验式学习和教学业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英美概况”课程中却是一个空白。因此笔者从“英美概况”课程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问题,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该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 高职“英美概况”课程现状

目前,该门课程的课堂具体操作围绕“教师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机械地讲,“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无需发言,参与程度不高。通常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也累,无从谈起教学效果与质量。再加上大部分授课教师没有海外进修或考察,自己本身没有亲身体验过英美文化和环境,对于若干问题,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所以多数教师不能深入地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示不愿承担该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若问学习者对“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是如何定位的?学习者通常认为这是一门英文历史课,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比较认真的学生会把这门课程作为精读课来学,学习新单词,背诵知识点;还有学生会把这门课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扩展词汇、增大阅读量的阅读课。大多数学生有这样的印象,“英美概况”和实践二字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突出的是“职业”二字,一切教学都应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必须坚持实践性的培养理念。笔者任教以来在每个学期开学初针对英语专业的六个班级做过调查(09英语A班,09英语B班,10英语A班,10英语B班,11英语(1)班,11英语(2)班),80%的学生反映“内容太多,上课太累,学了就忘,将来用不着”,表示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认为“英美概况”并不是重要课程。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英美概况”教学亟需探索新的模式。

2 体验式教学模式

语言学家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告之,则恐遗忘;师之,铭记于心;引之,学以致用。)大量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对于读到的信息只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能记得20%;但所经历的事,却能记得80%。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本着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ing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充实其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2.1 体验式教学的界定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活动,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意义的教学管和教学模式(肖海平,2004)。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詹万生,2005)。通过各种情景使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由依赖到自主、有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实现了自身的自主发展。

2.2 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

大卫·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大卫·库伯(David Kolb)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并于1984年构建了一个学习模型,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体验式学习圈”。这个模型标明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David Kolb,2006)(图1)。

David Nunan在《体验英语教学》一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Nunan,2004)。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按照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而设计;(2)教师以交际法教授语言知识,学习者积极参与使用语言,在用中学;(3)学习者学习怎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4)学习者注重团体学习,学习与人合作的技巧;(5)学习者自己评估学习进度,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2.3 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模式

笔者在“英美概况”教学实践中,从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出发,并加以David Nunan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英美概况”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课前背景知识搜索;课堂具体情景体验;课堂情景概念反思;课后语言运用实践。(Kolb,2006)。

(1)课前背景知识搜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教师备课,要求其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题,然后由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分别搜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文字,视听材料。教师根据搜集到的情景素材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并设计好语言应用情景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等;学生根据搜集材料预先体验课堂学习知识。

(2)课堂具体情景体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自行搜集的素材,采取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汇报表演等各种形式体验指定情景下的文化知识。

(3)课堂情景概念反思。这一阶段学生根据具体情景的体验活动,结合课前预习内容,总结所学语言文化知识如何应用;教师作为帮助者,进行点评,明确本次教学主体的重点、难点;同时加以归纳概念性知识,拓展相关语言点的使用环境、用法和变异。

(4)课后语言运用实践。这一阶段由教师根据学生所体验的情景,分配学生具体实践任务,要求在课下完成语言知识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是David Kolb模式的具体应用。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各种视、听、说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表演者,亲身沉浸在文化氛围中,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原成具体生动的体验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

3 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

3.1 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实践

目前,我院使用的“英美概况”教材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国家概况一书》。教材共有18个单元,内容涵盖了主要的6个英语国家(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社会与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每章自成一个主题,既自成一体,又紧密联系。(谢福之,2007)笔者选取该书中若干主题教学安排为例,演示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的具体模式。

(1)课前背景知识的准备。以第一部分“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为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收集英国近期重大事件的题材,例如英国皇室查尔斯王子婚礼、伦敦奥运会、哈利波特的拍摄场地等等。把他们做成多媒体课件;加入一些有意义的视频剪辑。例如皇室婚礼视频,以及诸如“勇敢的心”、“福尔摩斯”等多次出现英国标志性建筑物和旅游景点的视频。根据视听课件,重新编排课内知识。

(2)课堂具体情景体验。教学就在师生共同观看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中开始。尽管这些影像资料不能取代授课内容,但是可以用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区域,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以视、听、说多种途径让学生具体体验目标情景下的“英美概况”素材。在讲授英国旅游这一部分时,笔者便为学生分享了现在英国偶像新秀组合“one direction”的最新主打歌曲“one thing”的MV(该MV拍摄了英国伦敦的主要风景区,涵盖了“大本钟”、“双层巴士”、“伦敦之眼”、“白金汉宫”等),并要求学习者两人一组,相互合作从这个视频资料中找到至少5个伦敦特色。轻松的任务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3)课堂情景概念反思。根据上一阶段的体验,学生开始内化、反思新的语言知识。如本章学到的新詞“stereotype”(老套,固有模式,对…形成固定看法)。对高职学生来讲,这是一个较高要求的词汇。教师可以接合课内已经播放的相关英国视频,分配学习者任务,让学生谈论对英国的印象。大部分学生会想到“England is famous for gentlemen”(英国绅士)。说起美国,他们会回答“they all have gun”。说起中国“Chinese people know Kong-fu”教师便可以把情景范围缩小,让学生考虑身边的“stereotype”。“Fat people are lazy”,“step mothers are mean”,“girls are emotional”,学生会给出类似的答案。在这种师生互动的情景下,学生便可以掌握stereotype的语用环境。教师这时可以趁热打铁,归纳总结动词,形容词用法,使学习者知识深化。

再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英国国旗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张贝克汉姆世界杯参赛时的图片。大部分同学可以注意到观众席上挥舞的不是英国米字旗,而是白底红色十字旗。学生便会思考“这是哪国国旗呢?”教师这时可以把贝克汉姆的御用足球鞋图片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发现,球鞋后方印的也是白底红色十字旗。这时可能就会有同学明白这是英格兰国旗。教师可以把知识加以总结:英国国旗叫做Union Jack,表示一个君主统治下的三个国家。英格兰是白底的红色圣乔治十字;苏格兰的是蓝底的白色圣安德鲁斜十字;爱尔兰的是白底的红色圣帕特里克斜十字。三个国家的旗帜集中在一起便是我们看到的米字旗。这也印证了英国是一个“country of countries”的定义,所以不能提到“英国”时,便翻译成“England”。

(4)课后语言运用实践。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为学生分配项目,采取英语角专题讨论,连贯对话,角色扮演等等形式。营造一个积极的课下语言小环境。学生可以把项目做成话剧或是课件的形式来呈现。

3.2 体验式“英美概况”教学反思

笔者近期讲授了三个学期的“英美概况”课程,授课对象分别是09级应用英语,10级应用英语和11级应用英语。其中09级应用英语(以下称“对照班级”)是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原有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授课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逐段朗读,如有必要,便对文中的重点,难点单词或句子加以解释。通常采取翻译的方式讲授。之后,教师对整篇文章总结概括大意,学生采取做练习的方式巩固知识。练习形式常是选择题,填空题。最后,基于该课所学,学生会被简单测验一下。从10级应用英语开始尝试教学改革,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笔者每年都会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表1是一些主要统计数据。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体验式教学在“英美概况”课程中两年的实践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的教学体验素材,还要做到对教学体验过程能够轻车熟路,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 Kolb David,王灿明,朱水萍[译].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2] Nunan David.体验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郭佳.大學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

[4] 孙晓美.如何上好英美概况课[J].科技创新导报,2009.

[5] 田海鹰.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3).

[6] 肖海平,付波华.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研究,2004(1).

[7] 谢福之.英语国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8(1).

[8] 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7(1):32.

作者:朱晓颖

美国教师跨文化教学论文 篇3:

探索转变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传统角色

【摘要】探索转变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传统角色,把原来类似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教练员”的角色、把类似于“指挥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战斗员”的角色、把类似于“评论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分析师” 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作为翻译师傅、顾问、伙伴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实用的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译教学;转变角色;实用模式

一、引言

翻譯是要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过程,翻译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转换的行为能力。[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明确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翻译教学,学生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翻译介绍中国国家国情或文化的文章。[2]

为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改革趋势, 我们应努力探索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把教师原来类似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教练员” 的角色、类似于的“指挥员” 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战斗员” 角色、类似于的“评论员” 角色转变为类似于“分析师” 角色,努力发挥教师作为翻译师傅、顾问、伙伴等作用,不断适应高等学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或以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形势发展需要,努力构建翻译教学新模式。

二、浅析翻译教学中转变教师传统角色的必要性

翻译是思想与情感交流的桥梁和接力,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情感,使原文信息能传播得更远,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范仲英,1994:12)翻译即转换,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陈宏薇,李亚丹2004)。汉英翻译是将汉语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英语语言文化,英汉翻译是将英语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汉语语言文化。[3]翻译涉及语言文化的转换,包括词性、成份、句式、语态、表达方式等转换,同时涉及思想情感和角色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讲,探索转变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传统角色,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也是改革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转换教师的角色,有助于优化翻译教学环境。人育环境,环境育人,这是有机结合的辩证关系。在传统的翻译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长期像封建家长那样,担当类似于“裁判员”式的角色,他们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翻译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教师安排什么翻译内容,学生就得学这些翻译内容,教师怎么翻译,学生就得按样完成翻译任务。许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学生们受“师道尊严” 传统思想的束缚而盲目顺从教师,他们不擅于思考和提问,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力转变类似于“裁判员”式的角色,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环境。在设计翻译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时,学生有设计翻译教学环境的自主权。根据学生自主感兴趣的需求,教师适当增加对薄弱环节的训练,精教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翻译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翻译、自主评析、自主完善的能力。

其次,转变传统教师角色,有助于克服单向思维的倾向。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下,人们往往对翻译标准存有一定的误解,他们把严复的“信、达、雅”作为翻译的主要标准,以为翻译只要对比标准答案,时常造成翻译教学枯燥无味。一些教师抱怨任务繁重,不愿意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建议,同一班级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共享同样的教材、教法和考核。一部分人仅注重翻译教材资料,轻视文化内涵, 忽视教材外内容的翻译训练,培养的学生只会翻译所学过的内容,缺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翻译实用资料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多维翻译的习惯,教师既要讲授教材内容,又要充实教材外的翻译资料。学生既要掌握教材所提供的翻译方法,又要分析思索其它多维译法,提高多维思考能力,逐步形成多维翻译的教学局面。教师还必须因地制宜,为同一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翻译内容、译法、考核方法,让学生自主对比分析多种翻译版本,为学生自主翻译、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教师传统角色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担任的角色,直接影响或决定翻译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在翻译教学中承担类似于运动场上裁判员的角色,他们就会主宰比赛的一切,影响比赛过程、运动员的情绪、现场发挥及比赛结果,他们也许会因一场不公正的裁决而葬送一批有潜力的运动健将。教风武断的教师,往往会因临时的主观评定而断送大器晚成学生的美好前途。由于部分教师类似于“裁判员”角色的负面影响,学生往往惟命是从,盲目应对, 把翻译仅仅作为不同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缺乏有文化内涵的对应表达,容易出现错译、直译、死译等现象,毕业后也不能独立翻译专业资料,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裁判员不与运动员朝夕相处,缺乏配合。相比之下,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具有浓厚的情感,他们好似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把原来类似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教练员” 的角色,努力营造师生朝夕合作的环境,共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翻译的欲望。假如教练员所使用方法科学合理,假如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配合融洽,运动员和其所在运动队就有积极性,他们就能正常发挥水平,赢得比赛的胜利。刘翔的教练所使用方法既人性化,又科学合理,他与运动员的关系和谐融洽,刘翔就能超常发挥。[4]

其次,教师应探索把类似于“指挥员” 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战斗员”的角色。2006年1月5日,美国教育部与国防部联合召开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布什总统与会发起《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做出拨款1.14亿美元的承诺,支持“国家旗舰语言项目”等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项目(Walker2008),[5]语言翻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战略项目之一。在传统的翻译教学环境中,许多教师像“指挥员”那样设计翻译教学的方案与策略,完成设计后就期待学生们像“战斗员”那样去完成任务,往往缺少亲身体验分析多种策略的思维过程和具体行动。如果要更好地实现国际语言战略目标,教师就应努力探索把类似于“指挥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战斗员”的角色,在布置翻译任务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学生共同体验不同的翻译方法,丰富翻译表达形式。

例1:翻译“价格、质量、数量和其它有关情况应告知客户。”[6]汉语句子时,教师应亲身体验多维译法。

译文1:Customers ought to be informed of 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quality,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将原句的宾语作英语译句的主语)

译文2:Customers ought to have access to 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quality,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

译文3:Customers ought to be supplied with 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 quality,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

译文4: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 quality, 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 would be appreciated by customers.(保留原句的主语)

译文5: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quality,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 ought to be supplied to customers.

译文6:We ought to inform customers of full information as to prices,quality,quantity and relative particulars.(改变主语)

教师像“战斗员”那样进行翻译教学,有助于教师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能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学生多维翻译的积极性。

再则,教师应探索把类似于“评论员”的角色转变为类似于“分析师”的角色。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习惯于给学生的翻译作业写上简短的评语,肯定学生的作业或希望学生修改完善相应部分。积极的评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批评的评语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鉴“分析师”的一些做法。分析师源于证券分析师或股评师,他们就证券市场、证券品种走势及投资证券的可行性,以口头、书面、网络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公众或投资机构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等信息咨询服务。[7]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就不同的句型结构、语言要素、优劣特性等提供合理的分析及不同的参考建议。

例2:翻译“当今世界受到战争、二氧化碳排放、沙尘暴、地震、海啸、洪水等灾害因素的影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译法的优缺点。

譯文1:The modern world suffers 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主动语态)

译文2:The modern world is affected by 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被动语态)

译文3: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affect the modern world.

译文4:There are 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 floods,etc.which affect the modern world.

译文5:There are 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affecting the modern world.

译文6: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enter into the negative existence of the modern world.

译文7: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add to the sufferings of the modern world.

译文8:Human beings are suffering(from) such disasters as human wars,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andstorms,earthquakes,tsunamis,floods,etc in the modern world.

通过分析对比,学生们能逐渐增加多维翻译机会,创新翻译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还应发挥翻译师傅、顾问、伙伴的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解惑”,给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师傅的主要职责是传技解惑,传授工作技能。师傅与教师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师傅往往说得少、让徒弟练得多。理工科学生在理解机械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师傅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方法,就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规则的基础上,经过教师师傅般地手把手传授翻译方法,就能灵活地运用语言规则和翻译技能,借助词典等工具,自主翻译英汉资料。翻译教师要像师傅那样,少讲、精讲、多示范、多训练、多分析对比,让学生自主思辨、自主完善、自主翻译。

翻译顾问就是要针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研讨,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教学建议,供他们自主翻译时参考。翻译顾问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一些薄弱环节,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逐渐提高自我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综合能力。翻译顾问有利于增加师生感情,帮助学生减轻翻译压力,为他们走出校门后自主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翻译伙伴是指翻译活动的同伴、合作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结合。教师可结合实用的专业题材内容,按照较难、适中、较易等类型,灵活设计翻译项目。较难的项目由基础好的学生翻译训练,适中的项目由基础一般的学生翻译训练,较易的项目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翻译训练,使各类学生均有恰当的思维空间和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既维护个人权利,但不放任学生自由化;既挖掘个性潜能,又考虑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体会翻译的乐趣。

四、结束语

翻译是实现国际语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翻译教学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等文件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为目的。教师和学生好似翻译教学舞台上的两个演员,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表演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学生在表演时,教师要认真配合。探索把教师传统的类似于“裁判员”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教练员” 角色、把类似于“指挥员” 角色转变为类似于“战斗员” 角色、把 类似于“评论员” 角色转变为类似于“分析师” 角色,有助于教师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翻译师傅、顾问、伙伴的作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增加师生感情,帮助学生减轻翻译压力,使学生逐渐感受翻译的乐趣,为他们走出校门后自主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新红,李明.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3]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耿建祥.探索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J].经济师.2010,11.

[5]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0,1.

[6]梅德明.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7]http://baike.baidu.com/view/500844.htm.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011JSJG498)。

作者简介:耿建祥(1963-),男,江苏张家港人,沙洲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

作者:耿建祥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通用3篇)下一篇:公司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