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动画艺术风格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世界动画史上,中国动画学派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赢得了国际动画界和广大观众的尊重与喜爱。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达学贯中西,视野开阔。他擅长吸收西方特别是迪士尼的动画优点,又善于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出神入化,将东西方动画艺术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动画艺术风格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论文 篇1: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审美特征分析

摘要 神话题材的动画是中国动画的代表,因为其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为主要题材,同时充满了想象、夸张、神奇等特征,可以说是中国动画中的代表。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的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就其在造型设计、背景设计、动画音乐、动画情节等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动画 神话题材 审美特征

所谓审美,是指人类通过对客观事物或经历的事件,进行认知、感悟和体验的过程。在这个审美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视觉审美和听觉审美,换言之,就是说主要依靠眼睛和耳朵。动画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视觉上的造型、色彩、场景等,和听觉上的台词、音乐等一起,给人们特别是儿童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因为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呈现出了一种其他动画艺术所不具备的美感特征。

一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中的人物造型美

动画中的人物,就相当于影视作品中的演员,这将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基础。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在人物造型上,突出体现了一种装饰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人物造型上,习惯于向中传统的民间绘画、剪纸、壁画等艺术中寻找素材,然后对其加工再创作,在获得良好人物造型的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印记。在具体的造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借鉴京剧脸谱的造型。京剧被誉为是国粹,其在人物造型方面有着自己特有的程式和色彩,特别是在脸谱上,不同的脸谱造型代表着不同的性质和性格,被誉为是“心灵的画面”。中国动画中最优秀的代表《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人物造型上,对京剧脸谱进行了大量的借鉴,着力刻画了一种神似大于形似的人物形象,同时赋予人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如主人公孙悟空,是红色脸谱,红色脸谱在京剧中意为忠厚和正义,同时富于斗争。而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玉皇大帝,他是一张白胖的脸庞,脸颊处还有两团脂粉,这是京剧中丑角的脸谱色彩,将玉皇大帝那种狡诈和虚荣的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第二种是借鉴壁画中的造型。中国的壁画艺术十分丰富多彩,且多为一些想象性的内容,以描写神的形象和神的活动为主,这和神话题材动画其实是同宗的,所以对壁画造型的借鉴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九色鹿》中,九色鹿的造型,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王本生》,壁画中的白色仙鹿,有着修长的脖颈和腹部,特别是腿部,没有关节且十分细长,这原本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但是从其细长的腿部可以看出,创作者意在表现白鹿这种飘逸和灵动的姿态。而动画片的九色鹿,就照搬了这种造型,将九色鹿那种轻快和轻盈的身姿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也借鉴了壁画,片中孙悟空,在头部、躯干部和腿部,都有一种反扭曲的特征,忽视了人体构造的基本比例,这根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是一致的,意在突出一种力量和飞腾的感觉。而且中国壁画中经常有飞天神女的形象出现,她们之所以能够飞天,就是因为自己身上有若干条绸带,这就是她们飞翔的翅膀,只需要彩练轻舒,就可以直上九天。对此,神话题材动画也进行了充分的借鉴。无论是《大闹天宫》中的仙子,还是《宝莲灯》中三圣母,她们在造型设计上都配了飘带,随风飞舞,既美妙又神奇。

第三种是借鉴剪纸艺术的造型。剪纸艺术也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艺术,其造型夸张,线条复杂,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性效果。如民族经典动画《葫芦兄弟》中,就借鉴了剪纸中的造型。将原来硬、直的剪纸轮廓加入了一层毛边,使得人物造型突出的同时还有一种虚实相生感觉。画面中的葫芦娃有着一双夸张的大眼睛和浑圆的身体,同时因为剪纸造型的借鉴,使得浑圆的造型不但没有笨拙之感,反而给人以顿挫有力的感觉,特别是头上那个剪纸造型的葫芦,使整个形象传神而又独特。

二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中的背景设计美

动画的背景设计,是指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造型要求,给每一个镜头提供的场景。动画背景和动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没有动画,就没有动画背景,同样,有了动画,也必须要有动画背景,两者需要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因为要配合内容表达的需要,所以在背景设计中,着力追求着一种飘渺含蓄和虚实相生的写意美,而写意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中重要的美学追求,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风格。按照背景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将这种写意性背景设计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二维设计阶段。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的动画背景设计都是二维的,主要借鉴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达到这种写意的效果。如《哪吒闹海》中,背景中山石的描绘,就采用了中国画中常用的“皴法”,这是中国画中用来表现山石纹理的一种常用手法,既能够体现出山石磅礴的气势,又能够对其表现进行细致的描摹,可谓是粗细结合的典范。同时,山石上空的云彩,直接用一种大气的笔调挥舞了两笔,更像是两条飘逸的彩带,和阴暗的山石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旷达悠远的意境。除了对中国画创作方式的借鉴,中国神话题材动画还经常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空白营造出一种无限的意境美感。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前去蟠桃园,天宫中是美轮美奂的,但是创作者却没有对这种华贵和绚丽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云彩的移动,让天宫中的建筑物处于一种虚实之间,不但表达出了意境,而且还引发了观众的想象,可谓是“笔不周而意周”。

其次,是三维设计阶段。动画进入三维设计时期之后,虽然在技术条件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中国神话题材动画还是延续了之前的传统,为了表现神话的想象性和神奇性的意境,仍然努力追求一种虚实相间的写意美。如《马兰花》中,影片一开始,就运用了俯拍和移动的镜头,描绘出了云雾缭绕、郁郁葱葱的马兰山,既像是写实,又像是写意,呈现出了一种超现实的意味。《妈祖》中,有一个墨娘在山上修炼的场景,整个背景是一片蓝天,有几片白云点缀其中,远处是若隐若现高耸的山峰,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仙境,和主人公的身份和行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早期的二维背景设计,都是一些美术工作者手工绘制的,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个人智慧和审美追求。后来的三维背景设计,都是电脑制作,使得各种画面元素更为逼真。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无论是手工绘制还是电脑制作,两者都体现出了一种写意美的追求。

三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色彩表现美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在色彩使用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表现为和中国传统的色彩使用规律和含义相契合。这在人物色彩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是正面人物的刻画。动画中正面人物的色彩,主要采用黄色和红色,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中,素有“喜红贵黄”的特点。红色有着多重含义,如喜庆、热闹、勇敢、坚强等,被视为大吉大利的色彩。例如《渔童》中,主人公渔童本是鱼盆中的神话人物,片中是一个穿着红肚兜的造型,意在她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是一种大吉大利的象征。《宝莲灯》中的沉香,也是穿着红肚兜,象征着他的勇敢和坚强。所以,刻画那些正面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的人物角色时,红色成为了必选的颜色。又如,在表现一些威严、高贵和华丽的人物或场景时,又经常使用黄色,因为在传统的色彩观中,黄色是帝王的专用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例如《大闹天空》中,孙悟空的脸庞中就有黄色,显示出孙悟空的权势地位和威武非凡以及他身上所带有的热情、勇敢等性格。

其次是反面人物的刻画。中国神话题材影片在反面人物的刻画时,经常使用一些青色和黑色,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中,青色是魔鬼的颜色,黑色则象征着恐怖、绝望和悲哀。例如《哪吒闹海》中,龙王的造型就是用了青色,同时龙王的造型十分瘦削,刻画出了龙王那种虚伪和冷酷。《天书奇谭》中,那只老狐狸身着了一身灰色的道袍,狐狸本身就是一种狡猾和奸诈的动物,配以其黑色的服饰,可谓是恰如其分。

再次是一些神灵人物的刻画。神话题材中,自然少不了神灵的存在,而对于这些神灵的刻画,多是以白色为主的。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中,白色象征着光明、纯洁、清正等,给人一种平静和安详的感觉。《麋鹿王》中的麋鹿公主,顶一头白发,充满了灵气。《美猴王》中的玉兔,身着一身白衣在空中飞舞。而《九色鹿》中的鹿神,全身雪白,给人以洁白无瑕的感觉。而《天书奇谭》中的袁公,也是一袭白袍,有一种气派的仙风道骨之感。让人一眼望去,就能够获得一种清正和信任的感觉。

四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音乐情感美

动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优秀的动画片自然离不开音乐的有力配合,音乐不但能够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还能烘托气氛,深化主题,为影片平添几分灵气,是动画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早期的神话题材的作品。当时的动画片中,还没有主题曲这种形式,所以说音乐之美,更多的体现在背景配乐上,特别是在配乐中,经常使用一些民族乐器,呈现出了一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如《大闹天宫》中,有一段打斗的戏十分精彩,当孙悟空和十万天兵天将角力的时候,采用了京剧中打斗场景的配乐。特别是锣鼓的使用,仿佛将双方的一招一式都笼罩在了一个音乐的范围内,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这种强烈的节奏感,将人们高昂的情绪充分调动了起来。又如《神笔马良》中,一开篇首先入耳的是一段舒缓而优美的短笛声,随后一幅秀丽的山村美景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而《水鹿》中,大量使用了扬琴、二胡等民间乐器,传达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哪吒闹海》中,更是使用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编钟,当龙宫的美景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浑厚的编钟声音适时的想起,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大气的氛围。

其次是后期的动画音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后期的神话题材动画不但在背景音乐上更为多样和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主题曲,成为影片的另一个亮点之所在。例如《渔童》中的一支插曲,就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当渔童挥动着鱼竿变出珍珠的时候,想起了这首歌:“清水清水静一静,金鱼金鱼定一定。”押韵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加上又清脆稚嫩的童声唱出,让人禁不住感受到一种童趣和快乐。又如《葫芦兄弟》的主题曲:“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朗朗上口,容易学唱,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另外,还有一些作品的主题曲,更是对整部作品中心思想的凝结和提炼,唱出了对正义、幸福、美好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体现出了一种勇敢、乐观、永不服输的精神。例如《马兰花》的主题曲中唱到:“春来了,大地也醒了,幸福伴着汗水来了,春来了,一片繁华。”歌词本身就十分具有哲理,而且和作品本身的主题十分契合,给人留下了深刻和难忘的印象。

综上所述,21世纪的文化发展,已经呈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多元化特征,动画作为文化艺术中的一种,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体现出本国动画的鲜明特色,是一个首要思考的问题。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彰显出民族特色,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国神话题材,因为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无疑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最佳代表,在新时期的今天,理应得到格外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旨在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神话题材动画,有更多的研究者和创作者关注中国神话题材动画,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祁峰、张永红:《中西动画艺术风格之比较》,《艺术探索》,2009年第3期。

[2] 陶雯:《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电影评介》,2009年第5期。

[3]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 田磊:《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 蔡文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作者简介:费煜琦,女,1982—,四川广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工作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费煜琦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论文 篇2:

阿达

在世界动画史上,中国动画学派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赢得了国际动画界和广大观众的尊重与喜爱。中国动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达学贯中西,视野开阔。他擅长吸收西方特别是迪士尼的动画优点,又善于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出神入化,将东西方动画艺术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 者 简 介

徐景达(1934~1987),艺名阿达,原籍江苏昆山,1934年6月16日出生在上海市一个银行家的家庭里。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从小就能有机会接触美国的卡通电影。他五岁时候看《白雪公主》,小小的心田就受到了动画电影的滋润,播下了电影艺术的种子。

正是这种对动画电影的热爱,使阿达1951年高中二年级时就投考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班,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他又转入北京电影学校动画班。1953年毕业分配到“上影厂”美术片组工作以来,阿达先后为三十多部电影担任过绘景、设计和导演。

也正是这样对动画电影的热爱,使他集中精力将《三个和尚》的片子搞得精益求精,最后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在国际上为中国动画赢得了荣誉!

作者:空藏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论文 篇3:

传统民族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渗透与运用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多。动画模式也由单机版向网络版转变,由电脑动漫向手机等移动终端动漫转变,尤其是2018年电子竞技动漫通过表演赛迈入亚运会,更加推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及影视消费国家,由此就衍生了很多的动漫经营公司与电影屏幕,而动画创作过程中对角色、场景等要素的规划,开始融入中国民族元素,越来越多的动画创作者把中国民族元素融入动画角色设计中,以实现中西融合,为动画角色塑造增加文化底蕴。

关键词:民族元素 动画 角色设计 渗透应用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构成部分之一,受到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少儿动画设计,属于一种全新的设计形式,其包括人物造型与场景规划。设计者要依靠运动学原理,规划处在静态下的人物和场景,在3D、4D条件下的连贯性运动状况。动画角色塑造强调诙谐幽默,注重设计的艺术感。当下动画设计越来越成熟化,设计方法在持续优化与提高,画质更加清楚,动画角色造型以及场景设计更为详细、具体,属于动画设计科技创新的具体表现。中国早期的动画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以及《葫芦娃》等作品,而3D动画最受人们的喜爱,为提高动画规划的创意性,把民族元素渗入其中,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动画设计。

一、民族元素融入动画角色的效果

(一)丰富角色形象

民族艺术形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元素,已深深融进人民的生活之中,人们对民族元素中的经典形象齐天大圣、猪八戒等有了很深的印象,其一,民族形象是持续的塑造过程,人民对其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刻,融进动画中,就能够为动画形象的转变带来依据。其二,受先入为主观念的束缚,人们通常对熟知和曾经看到的形象存在较为浓厚的感情,所以在动画角色设计方面,合理添加民族艺术形象元素,能够充分加深大众对这种艺术主题的印象,进而让动画角色更为生动与丰富。

(二)继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国民的持续传承、丰富以及创新,在多种形式中持续延续。把民族元素融进动画角色中,其本质在于借助新的平台创新与发展。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动画是一种以儿童为重要受体的传播形式,动画片基本上伴随着所有孩子的童年,把民族艺术融进动画中,是培养儿童的传统文化思想,提升其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重要举措。在儿童的世界里宣传民族文化思想,可以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创新,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及向心力,提高民族精神。

二、民族元素融入国产动画角色的特征

(一)浓重、鲜明,充满装饰特色

《大闹天宫》作品中的臉谱角色形象设计充满写意的装饰特色,突出了中国特殊的民族元素,其在形式、颜色以及类型方面有特殊的格式,受众通过脸谱就能够判断该角色是英雄或者反派,聪明或者愚蠢,受人喜欢或者使人厌恶。

《大闹天宫》中角色形象首先抓住了猴脸是桃心、嘴部外凸的特点,通过传统人物技巧把嘴部概括成四根线条,同时嘴角两侧有两根装饰线,浓眉代表其充满精神,还突出其强硬与疾恶如仇的特点,整体上就是身材、手脚均瘦长的猴人体态。衣服方面,美猴王身穿野鸡翎、铠甲,非常威风,尤其是在肚子上添加的桃子,突出了人物的喜好。[1]打斗过程的简短装扮,尽显角色灵活的特点,软圆帽、围巾以及虎皮均突出其不受拘束的性格。

太白金星这个角色形象就是白眉、白胡子以及白发,体现出年纪的老迈,三角眼,眉心圆点,突出神相,体态矮胖,加之长长的冒带,充满喜剧效果。

由此可知,动画角色造型应突出自身的个性特征,颜色的应用也可以体现人物性格,孙悟空的造型设计主要是红、黄、绿这种浓厚、鲜明,充满装饰色彩的色块。

(二)水墨气韵,充满意境

水墨画属于中国特殊的画种,其意境、构图、笔法以及墨韵均有自己的特点。

《山水情》动画角色外形就是中国水墨动画塑造的集大成者,其中人物仅有两个,老者及儿童。[2]老者身穿灰色轻袍,发须飘逸,面部消瘦,气宇不凡,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形象,就算偶尔锁眉,露出愁容,也像凉风掠过一般,是一位千年修行者的形象。儿童身穿白衫,天真秀气,可爱有趣,与老者的持静内敛形成鲜明的对比。若作者未对文化进行深入研学与了解,也未乐在其中,就无法掌握这种角色的神态和面貌。

《山水情》动画角色形象用笔充满骨法,采取了粗放多变的形式,笔简意足,笔虚体实,人物造型在保持原来水墨造型优势的前提下,更加灵动自然,是水墨动画领域的佳作。

三、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艺术风格

动画片中角色设计具有许多种艺术风格,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不同,不同动画创作者也均有自己的创造风格,动画角色设计风格实现由写实至幻想的跨度和多样化的改变。[3]不管具有多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其始终存在一个相同点,即均是人类精神与情感的集中体现。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风格有以下几种。

(一)可爱风格

这种动画角色设计是基于自然形态,在最大限度上对角色进行艺术改造,可以看见自然形态的影子,又与自然形态存在明显的不同,具备自己的个性特点。如《白雪公主》动画里的七个小矮人角色的设计,其属于圆形设计风格,线条柔曲,充满弹性以及动感,具有幻想浪漫与滑稽幽默的特点。[4]每位小矮人骨架比较类似,可是形象又各具特色,个性鲜明,非常诙谐幽默。

(二)拟人风格

这是以动植物或是其他没有生命体的事物作为动画角色的作品,尽管这种动画片的角色并非具体的人,可是表达了人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把人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活动和情感赋予这种角色中,让人们从这种动画片中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三)漫画风格

其存在夸张、变化、幽默、风趣等艺术特征,讲究神似。[5]漫画风格始终是动画造型的重要风格,其对动画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特殊的见解。

(四)写实风格

主要指根据自然情况的比例、结构规划动画角色的造型模式。针对人物和动物的比例、结构与面部特征及表情变化等进行设计。[6]比如梦工厂塑造的小马王角色,外形比例、动态结构把握得非常到位,动画形象与生活非常接近。

四、动画角色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具体应用

国产动画的早期创作仅有少数的动画角色让人记忆深刻,大都是丰满圆润的脸谱造型;尖下巴、大眼睛以及小嘴的美人外形;横眉怒眼的角色造型。这种造型特点奠定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前景。

受到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地的动画影响,观众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中国动画中的孙悟空角色设计评价不一。[7]这部国产影视动画克服了传统动画片的模式,受到了许多成年人的好评,孙悟空角色的塑造并非丑,而是夸张,人物个性突出,长长的腿和胳膊以及细腰,神通广大,依旧是大家心里的英雄。相对比来说,“江流儿”“猪八戒”等动画角色的设计,突出了我国传统的圆满角色的特点。片中最后出现的坏人角色,应用了脸谱文化进行创新,把中国民族文化充分应用起来。

出自美國的《功夫熊猫》以及《花木兰》两部动画作品,将中国的民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角色设计突出了我国圆润丰满以及鲜活灵动的特征。美国动画角色的设计特色融合了中华元素,突出了东方美,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纵观国产动漫,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塑造,均源自民间生活的积累,具备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国产动画应当创作出大量具备鲜明特点、充满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角色。

五、结语

我国动画发展早期,无论是配乐还是设计,均存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表现模式有剪纸和水墨画等,无论是表现模式还是内容均独具匠心,最典型的包括《铁扇公主》《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大闹天宫》等。但伴随时代的进步,许多美、日、韩动画开始对中国传统动画产生冲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加速了软件技术的进步,动画设计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作品创作者要积极探索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并创新用于动画角色的设计。美国、韩国以及日本的动画比较受欢迎,中国应当从中汲取精华,根据特殊的文化特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开发多样化的角色设计风格,塑造形神兼具的动画角色,使我国的动画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况喻.基于动画角色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应用策略研究[J].艺术大观, 2019(18):1-2.

[2]冷晨曦.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传播力研究, 2017(09):223-224.

[3]麦亮琼.传统文化元素参与动画角色设计的策略与方法[J].艺海, 2017(011):107-108.

[4]张玉琴.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张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游戏角色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

[6]符俊霞.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与时代, 2017(04):84-86.

[7]王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借鉴和运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3):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电竞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视域下‘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1185)。

(作者简介:孙蓓,女,硕士研究生,南京传媒学院电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设计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孙蓓

上一篇: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