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中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中学校本教研的管理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研方式的种种弊端便逐一凸显出来: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教、学、研脱节等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急切地呼唤着教研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之下,校本教研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内驱力缺乏、形式化、浅层化现象严重等诸多的问题。大量事实表明,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已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应围绕着提高校本教研的参与面和参与度,着力在校本教研的推进、指导、规范与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夯实两个基础

要保证校本教研务实高效、持续规范地开展,必须着力夯实两个基础:一是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驱力;二是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二者不可偏颇。

“为了老师,依靠老师”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没有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所谓的专业引领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鼓吹”,其结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必然落空,校本教研自然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作为校本教研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千方百计地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在当前形势下,既要切实让教师认识校本教研的意义,尤其是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意义,又要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现实矛盾,以唤起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在需要和动机。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要使校本教研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仅凭教师自觉自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章立制,使之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规定性行为和义务。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还能使校本教研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制度、自主学习与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拟订应与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以保证制度的认同度。

二、打造三级平台

打造职责明确、协调统一的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体三级校本教研平台,有利于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的统一和整合,使它们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学校教研室是校本教研管理与服务平台。其核心任务包括:推进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拟订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规划并组织实施本校的校本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竞赛、展示活动,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外联系,为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寻求专业引领;进行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规划和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导和督促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寻求资金支持和其他保障服务。

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互助与交流平台。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引导,调动组内成员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组内团结,培育对话、协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同伴互助,构建发展共同体;组织本组教师开展业务学习与专题研讨,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组织开展教研组内的公开课、研讨课,落实集体备课、经验交流、说课、观课、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执行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等。

教师个体是校本教研实践与反思的平台。教师的参与度和参与面是决定校本教研成效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的洪流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三、构建六种模式

华而不实的形式化、敷衍应付的浅层化是校本教研的大敌,因此,校本教研的管理应特别注重活动过程的规范。在当前,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并对其操作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1.专题培训模式:专题培训是立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专题培训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引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专题培训的操作程序为:需求调查——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实施专业培训——考核评价。

2.主题研讨模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梳理形成教研组的“问题菜单”,然后从“问题菜单”中选择某个问题作为研究主体,布置教师开展自主研修学习,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最后,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主题研讨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建立问题菜单——确立研究主题——教师自主研修——集体研讨交流——教学实践检验——总结提高。

3.自修反思模式: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建构自修反思模式,旨在引导教师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实现专业成长。自修反思模式操作程序为:确定学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对照反思提高。实践证明,要把教师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落到实处,进行任务驱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或经验总结等。

4.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集体备课模式的操作程序为:确立课题——个人备课(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交流——整合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课堂实施——反思交流——修改完善——资料保存。

5.课例研讨模式:利用教研组内的老师参加合格课、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等机会,组织以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为重点的集体研讨活动。其操作程序为:确定课题——主讲人备课——组内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主讲人上课——课后反思——评课。

6.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由各研究小组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筛选产生,也可以把学校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分解,各研究小组从这些分解产生的子课题中进行选择。课题研究模式的基本程序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模式融入了自主学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要素,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校本教研的内容多姿多彩,各校的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校本教研的管理者,应深入分析具体情况,积极构建与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校本教研模式,以推动校本教研向纵深迈进。

作者:孙太荣

第2篇: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研究

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研究校本教研是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推进,校本教研因其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主要力量,立足学校教学实践,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促进农村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和源动力。作为农村中学,更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认真对校本教研进行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略。

一、对农村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认识

本文通过莆田市各区县不同类型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经筛选,确定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对有效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从表1看出,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选择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和能促进经验共享的比例分别为52.2%和20.3%,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该不断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说明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在内心深处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进取精神,他们要求教学经验共享,渴望吸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的比例为15.9%和11.5%,说明他们对校本研究的作用和对实现自我发展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1:农村体育教师对参加校本研究作用的认识(样本数N=182)

从表2调查结果看出,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是外界因素刺激产生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是为了评选职称以及学校领导强调必须参加和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教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3.4%和23.1%。对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的调查比例为18.7%和14.8%。由此分析,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存在功利性强和不够主动的现象,没有从内在需求来认识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2:农村体育教师参加校本研究的原因(样本数N=182)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学校体育校本研究缺乏深度、热度

由于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缺乏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校本研究的热度也不高,因此较少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没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发现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但他们大多数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讲评,对教学的本质问题缺少深入研究,导致问题的研讨只能停留在交流层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研究和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另外,体育教研组是校园内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大。许多教研组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如制定教学计划和学期工作总结等。很少组织教师们进行有深度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如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等,无法加以分析和整理,使教研活动缺乏学科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2.青年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教师自我专业成长需要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其专业发展。通过调查,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乏清晰的目标,对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如何抓好学校课外运动队训练,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等缺乏理论支撑和深度研讨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领他们专业成长,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校本研究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在许多学校,许多教师不善于围绕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之间的互动仅仅是共享信息,很少交流各自的思想和感受。这种现状致使教师的研究实践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课后教学自我反思,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助仅停留于表面,使教学研究难以拓宽与持久发展。

4.专家引领的实效性思考

校本教研的过程不仅是同伴之间的互助,更是教育专家引领的过程。俗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过程里,专家的引领是要发挥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研究中去,而不应该是对教师的指手划脚和包办。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研究深度,仅停留于表面。比如在讲评时对所存在的问题想提,却提不出来,难以对自我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因而,虽然进行了许多培训,但教师们只习惯教育专家的理论传授,而无法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专家的“专业引领”变成了“专业替代”,使校本教研又回到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模式上,影响专业引领的实效性。

三、优化农村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策略

1.切实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

教师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状况,只有树立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才能使校本教研得以良好开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教师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加强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解决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校本教研的目标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学。只有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自我的快速发展。

规范校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由学校教研室牵头,与时俱进,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创设和谐的学术环境,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教研氛围,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如举办各种形式的课例评析、同课异构、热点研讨和案例交流等;完善校本教研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等。

2.实施“师徒结对培养方案”

为促进年轻教师更快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使年轻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师徒之间平时通过相互听课观摩、交流经验、教学模仿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年轻教师就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缩短成长周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保障机制

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设立校本教研专项资金,为校本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对那些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使保障机制成为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强大内驱力。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策略

为适应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农村中学应谋划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教研之路。由于农村学校财力相对紧张,学校应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预留一定额度的培训资金,给教师们创造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十分重视教育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应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交流活动等,如开设专题讲座协助开展校本教研,进一步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教师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作者:荣建文

第3篇: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开展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认真探究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校本教研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究,从而确立农村中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本教研 有效性 探究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研究之路,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创设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有效地唤醒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而在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进行有效性的调研,全面了解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建言献策,从而探索出一种新型有效的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情境中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是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教学,是教学与研究的内在融合。教师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学实践,但仅有教学实践还不能生成实践智慧,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反省和探究。可以说,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随着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丰富,我们更应注意实践中校本教研的开展状况。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对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在对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中学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虽然农村中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不到位,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不强

校本教研的观念不够深化。所谓“认识决定高度,观念决定行动”,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村中学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学校现有的教研形式与内容,认为校本教研只不过是专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理论认识,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已有的经验和做法而提出的新名词。于是便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教师经常以课程教学进度紧、时间不够为借口而将校本教研表面化。他们认为参加校本教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认为校本教研应是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导致很多教师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正因为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造成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准备程度不够充分。教师是校本教研开展的主体,农村中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问题,有些教师即便有参加校本教研的意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此外,教师同伴合作的意识不浓,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农村中学有些教师的合作意识相当薄弱,缺乏合作互动的意愿,导致许多教师平常很少主动走进别人的课堂听课,有些教师也不喜欢其他教师主动听自己的课。但我们应认识到只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2.校本教研的制度不健全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需要制度的约束,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突出制度的实效性。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虽然制定出了校本教研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制度制定欠周全、制度执行欠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学校制定制度基本上只是将校本教研制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将校本教研制度作为一项专项制度加以强调,对所制定的制度过于笼统、简单,工作程序、管理权限和责任不明确。应当清楚,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必要保证。当然,制定制度重要,执行制度更重要。如果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在执行中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条款都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缺乏实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偏重短期功利化的结果而忽视长期有效的过程体验。

3.校本教研的活动缺乏新意

有效校本教研需要有效教研活动载体的支撑。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需要创新,主要是因为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陈旧、活动形式比较保守。学校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基于学校”自己的问题,应该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只有将校本教研的内容集中在“教学问题”的课例、课题研究方面,努力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使他们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走向有效教学,尝到教研的甜头,他们才能真正地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之中。同时,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多以听课评课为主,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研究性较强的活动形式所占比例普遍较低,说明学校教研活动形式上也存在重教学、轻研究的倾

向,且教师间协作研究的氛围不浓厚,平时所开展的校本教研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在校内进行,某种程度上缺少校外专业引领。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对教师专业提升效果明显。所以,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形式需要创新、与时俱进。

4.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作为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引导,更重要的是一种唤醒。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引领既缺少专业人员的直接引领,又缺少专业人员的间接引领,而且获得的有限的专业引领实效性很小。在农村中学中,缺少直接引领体现在教研机构的同志到校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自编自导、自引自领的状况。而间接引领是指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性学术期刊、学术网站、专家博客等载体对教师教学研究的引领。农村中学缺少专业人员的间接引领,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研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缺乏对教师专业间接引领的思想引导。学校没有注意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期刊,没有注重引导教师经常浏览专业网站,没有重视引导教师适当参与一些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员的培训,与他们积极开展互动,获得他们的专业指导,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特别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所以,学校应该尽早建立一整套制度管理体系,由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本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工作,确保专业引领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人员、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的资源进行搜集、整合、规范,并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为学校解决专业引领的问题提供重要资源。

二 针对农村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所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以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开展,阻碍了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些改进的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应切实革新校本教研的观念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因此,校本教研的观念变革应从学校、教师、发展这三个方面入手,帮助中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念,建立学习型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农村校本教研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必由之路。开展农村校本教研与创建学习型学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真正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它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开展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者共同作用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改善。校本教研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切实开展农村校本教研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改革农村校本教研的制度

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不仅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涵,而且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梯。校本教研制度改革首先应从组织创建开始。为了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学校应设立相应的校本教研机构,营造氛围,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校本教研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应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使教师具备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而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改革的关键,而且能使教师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应改进校本教研的实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发展,促进学校工作的有效推进。所以,学校应完善校本教研计划,充实教研内容,形成有效教研机制,从而推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改进。校本教研计划既包括学校实施计划,也包括个人的发展计划。良好的校本教研计划是确保学校教研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首先应该从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完善开始。

在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制订之后,应充实校本教研的内容。内容是校本教研的根本,是构成校本教研的主要因素,主导、决定着校本教研的实践效能。充实了校本教研的内容,就应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校本教研的形式是指以内容范畴和精神指向为导向,为了其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操作模式与实践方式。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应丰富校本教研形式,从低效走向高效,拓展教学研究的形式渠道。

开展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认真探究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校本教研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而由于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真正的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当研究过程中,问题再次被观察分析和反思时,就应开始新一轮发现新问题、开展新研究的更高层次的校本教研的循环,从而确立农村中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忠、李森.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33~34

[2]陈世滨.校本教研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实践阐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6):29

[3]吴刚平.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J].人民教育,2003(5):28~30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林颖彬

第4篇:中学校本教研计划

XX中学理科组校本培训计划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在这些年中,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正在稳步前进。为完成好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把校本教研工作做得更好,特对我校理科组教师进行四次业务学习,以达到教研的要求。计划如下:

一、 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 培训内容:

我校是山区中学,继前年开展了“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后,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在去年开展了学习与研讨活动后,今年将继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学习。因此,将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把它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培训的主要内容,在本学期将尝试模仿这种教学模式,直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学的新路子。

三、 本校课题:关于农村中学理科教学方法的探讨

四、 培训内容与目标:

1、 第一次培训,

2、 内容:理论达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目标:让理科组全员认识到课堂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紧迫感;

3、 第二次培训:

内容:杜郎口教学模式学习——研讨:对一堂课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课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我校教师教学方法。

目标:让教师大致对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他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并对自己如何教学进行探索。

4、 第三次研讨:

内容: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教学的过程,探讨教学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及时总结经验。

目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髓,对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如何展开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四、 培训方法:

采用集中学习的方法,定时间、定内容、定发言人;采用自学的方法,结合理科组的学科特点中,对从杜郎口中学购买来的教学材料进行解读,学习其中精华,为我所用。每次培训都要有记录。

五、 培训安排:

每月一次,全期进行三次。

XX年3月

第5篇:十里中学校本教研计划

十里镇中学2012-2013学校本教研计划

本学年,我校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教体局的课改精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向教研要质量,走科研兴校的道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堂建模,使我校教师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学我校校本教研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

“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基本措施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多地邀请县教研室和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在网上观摩外地的优质录像课或视频教程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4、围绕新课程,扎实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1)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2)立足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新课程。以学科为单位,交流、反思教学情况,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风格。

(3)立足岗位培训,着力打造名师。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4)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目前我校新课程理念、课堂建模日益深入人心,正转化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拓宽研讨渠道,丰富研讨内容。

学校除组织教师到校外观摩,听专家讲座外,还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教师们可以通过教育网站和各地教师零距离接触,从而向先进学校学习取经。

6、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要加强层级管理,就是各个管理层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尽可能多地提供或传递各种教研信息,为教育教学及教研服务;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培训水平;各教研组组长主要职责是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主持以组为单位的教科研活动。

7、校本教研的奖励。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并给予表扬奖励,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并与教师个人评优评先晋级挂钩。

三、 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1、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课题,并展开讨论,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2、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大型校级研讨课,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进行评比和交流。

4、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5、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小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每位教师要根据已确立的小专题上一堂研究课,这堂研究课成为小专题研究的课例。通过课例研究共同研磨,共同反思,共同提升。

7、更新和充实教学设施,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

随着国家中西部远教工程的使用及校园网的搭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这些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我校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技术,把信息化教学的理

3念带进课堂,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8、凡在外校参加教学研讨课的教师,回校后都必须上一节汇报课(凡按要求去了外校又上了汇报课的,学校补助30元,不去又不上汇报课的,罚10元)。

9、为使协作区教研学以致用,资源共享,本学年将加大督查力度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

附行事周历。

光山县十里中学教导处

2012年9月2日

第6篇:中学校本教研实施计划

一、问题回顾:XX年上期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还刚刚起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我校要改的东西还很多。上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主要有以下不足:①校本教研有量但质不够高。学月教学反思针对性不强,没真正去动脑筋。老师理论这块太差,学习没成为需要。开展的读书活动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勤于“笔耕”,平时不注意积累,收集材料,做了写不出来。老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没当着一种需要,还处于完成任务阶段。不少老师总结从网上直接下载,计划总结各自独立,形式主义严重。教研组活动按计划实施的不多,教研组总结比较空,教而无研,“浅”,研而不“教”,“空”,不够具体,套话多。②校本教研具体制度层级不够清晰。制度的制定好办,如何实施?靠谁去检查?必须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③校本教研的课题带动还没有开展。课题工作目前还停留在在少数几个人上。

二.指导思想: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为全员教师提供教学研究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人才能更好展示的平台。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紧紧围绕“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大内涵,坚持“立足教学,贴近教师,直面问题,全面提升”这一重点,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体系和内容,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三、工作目标: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四、整体规划:

2月份:校本教研学习

3月份: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

4月份: 校级课题申报

5月份: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

6月份:成果评定检查

五、本期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行政上的支持,还要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校本教研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校本教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在共同的探讨中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备课组的组建。

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有集体备课记录。学校抽查各学科教师在周五上午时间参加说课活动。

3.教研组的五步教研法的实施。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上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五步教研。(明确问题—集体备课—教学演示—群体反思---深化探索)

4. 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教导处负责督促检查。

5.规范教学反思制度。以研讨课课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为便于操作,特制定了陈家桥中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一节优质课》学生问卷调查表。陈家桥中学校本教学研讨课反思用纸。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教学研讨课教学设计用纸。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课堂观察报告。陈家桥中学校本教研课堂评价量表。为保证实效性,教研活动开展一次,材料交一次。

6. 实施校级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形式。要求以教研组为主体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教研组成员对其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在校本课题研究中,坚持围绕课题学理论,围绕课题剖现状,围绕课题搞教学,围绕课题说课案,把校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7. 规范读书活动。让学习真正成为老师的一种需要。

8. 做好“名师工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制定“陈家桥中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每年评选一次校级骨干教师,对骨干教师实行岗位考评,合格的骨干教师将获得学校提供的骨干教师津贴,让名师与学校同步发展。

9. 做好开展“9+1”活动准备工作。“9”是指: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执笔完成一节课的评课报告;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师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每学期制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袋。“1”指外出听课,回来一周内必须在教研组内开展二级培训课。

10. 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我校座落于大学城旁,紧靠冯玉祥旧居,有香炉山蔬菜基地、梨园基地,社区资源十分丰富。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们可以通过把课程资源开发与历史,政治教师学科教学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学校学科课程资源库,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改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增加教师的课程兴趣。

11. 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中学学科众多、各有特点,各学校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同样也涌现出不少不错的学校,不错的老师。那么区域性教研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学校内部各学科,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教师如果能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那么将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兼顾问题,促进区域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 1.初步确定每月最后一周在组长校召开一次联片领导小组会议,汇报本校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谈在教研活动中尚存在的疑惑,以及今后工作的打算,共同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和安排。 2.每学期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包括经验交流与介绍,包括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包括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活动,包括教师、校长主任等教育和管理等层面的论坛等活动。活动计划、内容、时间上报区教研室。由教研室统一协调,并在网上公布。3.完善期末统一阅卷制度,加强学科协作,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机制,建立学科资料库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六、具体实施计划:

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XX年---XX年下期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

组 长:李勇

副组长:谢波 龚龙

成 员:王明全 彭兴 蓝正国 陈林 赵琼 柯征义 冉绍勇 邓键

陈刚 李康才 夏明全 李维琴 桂艳玲 蒋云碧 杨万德 姚波 熊华忠 杜朱洪

分工:

李勇 谢波 龚龙: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校本培训、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

王明全 彭兴 蓝正国 :备课组的组建、结对帮扶、规范教学反思制度、规范读书活动、做好“名师工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做好开展“9+1”活动准备工作。

陈林 赵琼 姚波冉绍勇邓键、陈刚: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

李康才 夏明全 李维琴 桂艳玲 蒋云碧 杨万德:教研组的五步教研法的实施、实施校级课题申报工作。

柯征义:交流活动标语、会场准备。

熊华忠 杜朱洪:材料整理,宣传报道。

月工作安排:

2月:校本研究学习:

1 校本研究例会,布置新学期工作。

2 进修校校本研究的指导。

3月: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

1. 校本教研五步法实施情况小结

2、校本教研资料汇编。

4月:校级课题申报

1、 教研组例会

2. 校本教研资料汇编。

5月: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

1: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

2、 教研档案归档。

6月:成果评定检查

1、 评比活动

2、 教研档案归档

陈家桥中学教科室

蓝正国

第7篇:中学数学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为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我国初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立足我校基础教育的实际,借鉴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校培养一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共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体系。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促使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拓教育视野、增长新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在推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任务:

1、转变观念,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开展校本教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2、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校拟定组织所有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7—9年级学段的各段内容。

3、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使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校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再写出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校本教研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月初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

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学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市、区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主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香木中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校本教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8篇:古城中学物理组校本教研计划

古城中学物理教研组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计划

2013年冬学段,物理组全体教师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坚决地投入到课改中去,充分体现“课改”的核心“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促进教研组教师的群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工作中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学校物理教学科研工作的新特色,创出物理教学工作的新成绩,扎扎实实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教研组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教与学方式转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执行规范、追求效益、崇尚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3年冬学段物理教研组的工作,将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方向,以探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以大力提高全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力争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将导学案的编写使用

科学化、系列化。

三、主要工作: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则首先要抓好教师备课关,“细备课、精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实验、备学生、备反馈”。要求教师课前花功夫多,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手段多,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机会多,课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多,课中讲课少而精、课后布置作业少而精,转变“学会”为“会学”。

2、继续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周四第6-7节,做到内容落实、时间保证,确定每人至少组内听公开课一次,并做好评课、议课,每位教师留下详细记载和学习心得。

3、多交流,共提高,要求组内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周至少听课1节,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潜力。

4、收集本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教科室教务处领导反映、汇报教研活动及学科教学工作情况。

5、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所确定的教研专题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考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6、做好月考、期中考的考试命题与评卷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月考、期中的考试质量分析,并认真进行组内教学小结,使全组成员的教学业绩在研究中前进。

7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及时沟通,使集体备课的成效真正落到实处,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总结交流。

8抓课程改革,要求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当业务尖子,开展新老帮教活动,积极开展“拜师”活动:校内学先进,校外学名师。

9继续推进主题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现我组教师教学水平大提升。

10狠抓导学案编写的规范化,推进高一二物理新课改,为后续年级课改奠定良好基础。

11学习高中物理新课标,研究高考题。

总之,我们物理教研组全体组员将在思想上与学校工作思路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将新学期物理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古城中学物理教研组

2013年9月

第9篇:坝黄逸夫中学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铜仁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关于教师培训有关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科研修主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增强组内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结合我校实际,继续为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展各类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

二、工作目标:

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和谐氛围”的目标为导向,从师德建设、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齐头并进,积极创建教师发展环境,严格规范教师管理制度,狠抓教育教学基本功,打造出一支“爱岗、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树立坝黄中学数学组教师的新形象。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该项工作强调在市研修主题的引领下,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子课题的统一与研究力量的整合。

(一)开展“主题化研修活动”,关注学生学习。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贵州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学科教学常规》等,提高教师管理常识,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

2.加强对各年段备课组长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名师带头,扎实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强化组内每位个体的实践、研讨、反思、总结。各教研小组能详尽地积累过程性资料。

3.由向召华 带领的 “开展数学大课堂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研究”研修主题。拟订系列化活动方案,并按“系列化”计划开展活动,做到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强化研讨、反思、总结。研修活动力求达到高效。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1.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对新教材作纵向解读,本学期重点解读自己

任教的年段,并于11月份安排一次教材解读讨论。

2.名师、学科骨干、青年教师做好随堂听课工作,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一学年至少听课15节,听课教师做好课后点评工作,促进教师日常教学的优化。

3.参加铜仁市各类评比,更大程度地发挥教研组团体智慧,实现以比赛促研修、以研修促

质量的活动目标,力求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加强校际交流,共营教研氛围

开展江口中学、、铜仁二中等第三协作教研组的校际交流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专题教

学讲座等形式及时传达教改前沿信息,促使兄弟学校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互惠双赢”。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校本研修效能

1.扎实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各教研组围绕“理解教材、科学设计、有效落实目标”的主题确定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有针对性地研修主题,并根据主题进行有效的研修活动。

2.建立作业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作业批改情况检查制度,促进教师运用作业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教研组在本学期完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

3.组织各学科骨干开展“以综合实践为平台,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逐步设立研究实体,不断积累和提炼活动成果。

(五)规范教学常规,落实“减负提质”

1.继续提倡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教师的教材意识。加强对教材的块状解读,期初开展一次以单元整组教材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平时年段老师能就各自的课堂教学情况多加强交流沟通,并力求做到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年段集体备课。

2.加强教师备课规范,要求教师教前有修改,教后有反思。坚持新课程理念,关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落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为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要重点关心学困生,要有意识地按学生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多布置弹性作业、趣味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4.完善数学网络研修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督促教师及时上传活动材料,提高网络研修功能。

5.重点做好毕业班的复习迎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分月工作安排

10月份:

1.全体教师对姚元栋老师的进行公开课;

2.开展一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

11月份:

1.全体教师对谭慧华老师的公开课;

2.参加铜仁 市优秀论文评比;

3.分各备课组对月考进行分析总结;

11月份: ;

1.抓好期中考试的复习迎考,并对期中考试进行分析总结。

12月份:

1.全体教师对李永新老师的进行随堂听课;

12月份:

1.抓好期末复习迎考,特别是初三年级的考试。

2.做好这一学期的资料整理入档案。

数学教研组

2009年8月30日

上一篇:乡镇妇联工作先进材料下一篇:给恋人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