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建设中长期规划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师建设中长期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加快培育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产业,推动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12月,广西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战略目标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三基地一中心”战略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引进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力争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发展到17.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18.5万人左右。重点培养一批能够跻身全国500强的知名企业家、适应国际化生存发展的职业经理人,优先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重视培养和扶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成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人才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幅提高人才资本市场化配置的比重,建成面向各类企业的企业家后备人才库、经营管理人才库及信用信息体系。

(二)分类开发目标

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差异性,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开发主体的作用,确定各不相同的分类开发目标:

自治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是:结合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中,发展壮大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企业家队伍,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结构,强化整体素质,提高市场经营能力和规范管理能力,着重培养和引进一批能够引领大企业、大集团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企业家。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0000人左右,2020年达到42000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选聘的人才比例达到50%以上。

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1000名非公有制企业领军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工程,10000名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150000名企业技能型人才轮训工程,500名海归创业人才扶持工程和500名东盟商贸人才海外深造工程;到2020年,上述目标再翻一番。

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是:以2011—2015年为重点突破阶段,2016—202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家素质为重点,培育一支300人左右规模,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对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敏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增量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总体规模

积极为大中型和规模以上企业因产业扩张形成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供人才信息服务,促进其经营管理人才数量适度增长,加快人才集聚。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速发展,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增量发展的驱动力和持续有效需求,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使人才资源要素成为引领产业和企业规模壮大、质量提升的能动性、内源性动力。同时,努力培养大量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盘活和平衡职业经理人专业市场与各类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供求关系。

(二)突出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要求,确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的人才开发理念,建立符合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与需求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产业联盟、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大力加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通过资质认证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比重,并对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等阶段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菜单式培训。落实企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制度,保障管理人才培训所需经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社会化培训合作机制,制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涉外业务,有针对性地组织骨干力量赴国(境)外培训。

(三)突出高端引领,优先引进培养高层次企业领军人才

坚持把高端人才引领发展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依托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结合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企业家,尤其是在各个产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领军型人才。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针对企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的特点,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素养、洞悉产业技术发展前景、能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创新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新型企业家和职业化、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未来10年,在全区各类强优企业当中,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能够率领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在业内能起到领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团队。

(四)突出战略纵深,大力扶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创业

坚持重点突破的发展策略,优先配备、培养和引进自治区千亿元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人才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领域集聚,加速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集群。在推动产业人才小高地集群建设过程中,优先扶持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位,积极探索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集群化人才管理和服务模式。从全球视野和大时空跨度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积极探索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战略性人才培养、引进、配置和储备的新模式、新途径,为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五)突出开放带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水平

继续加大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力度,实施“海外人才入桂”工程,吸引和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学成之后,来桂创新创业,不断提升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代化素质和国际化水平,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方式的改革,内部培养选拔与市场化选聘并重,促进多元化的人文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生态环境的融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面对日益区域化和国际化大环境的竞争力。

三、重大人才工程

(一)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加大优秀企业家培养选拔力度,优先培养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组织推荐、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勇于开拓创新、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企业家队伍。积极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各种高级研修班、培训班的学习,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知名高校、著名企业和相关机构学习、研修和挂(任)职锻炼。到2020年,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累计培训率达到90%以上;选拔一批具有较好国民教育基础和继续教育经历、经过多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充实企业家后备人才库。加大力度培养非公有制企业家,充分发挥工商联及各行业协会作用,提供更多培养机会和公共服务措施,尤其要注重扶持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着眼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经济质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及其经营管理团队的在职培训和实践锻炼。

(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工程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培育面向国内外的企业家市场,畅通企业家引进渠道,制定完善外籍高级人才入桂的便利政策,加快引进在业内有较高知名度、了解掌握本产业行业市场规则和渠道、有丰富人脉资源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战略性人才。围绕我区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地从海外引进千亿元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端职业经理人。提高人才政策开放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为引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更为宽阔的事业平台。到2020年,累计拿出100个左右国有企业领导职位,面向国内外招聘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我区重点骨干企业任职,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促进其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计划,加大对留学人员的创业投入支持。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来桂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建立完善留学人员公共服务体系,为留学人员提供绿色通道、创业指导、信息网络及知识更新等优质服务。组织和参与“海外留学人才八桂创业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周”、“海外专家广西行”等大型国(境)外专家和人才服务活动,柔性引进国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团队,来桂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等智力服务。

(三)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扶持工程

加大企业选调生工作力度,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选调更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使他们在丰富生动的管理实践中获得更多锻炼机会,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办好北部湾中青年企业家论坛,定期组织区内外企业家前来交流和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展览和参观考察活动,活跃思想、拓宽视野、广结人脉。每年选派200—300名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或到国外知名企业、高校等学习进修和挂职锻炼。到2020年,累计培养一支3000名左右规模的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形成相对完备的年龄梯队配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适应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向产业集群聚集的大趋势,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与大企业建立产业链共生关系的便利,派出经营管理人员到大企业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制度,政策扶持向作为县域经济骨干的中小企业倾斜。中小企业要推广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积极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并根据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探索本土化的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在自治区层面,每年选拔100名左右青年企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大企业、高校进行系统学习培训,从中遴选优秀者重点培养,纳入自治区企业家后备人才库。自2011年起,全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均培训累计超过1万人次。积极探索微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新形式新途径,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把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银河培训工程范畴,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2211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分类指导、以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化运作的原则,由各级工商联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委托相关高等院校、知名培训机构,利用10年左右时间,对2000名左右非公企业家、20000名左右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左右海归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东盟商贸人才进行专门培训,帮助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发展战略管理能力。到2020年,累计培训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4000人次,培训率达20%左右,基本涵盖我区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非公有制企业。

(六)科技型企业家培育工程

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发展,从自治区14个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高新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当中,每年选拔30名左右中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科技型企业家进行培养,并对其业绩、评价、资质和称号进行动态管理。坚持把科技型企业家培育工程,与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优先支持申报科技计划和项目。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引导和帮助企业与国内外相关高校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到2020年,累计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300名左右,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项目和新产品研发为纽带,以团队化管理为特点,由科技型企业家领军的品牌性经营管理人才团队50个左右。

(七)经营管理人才团队集聚工程

进一步完善企业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向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等重点经济区域聚集,带动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化聚集,形成更高密度的人才群落和智力密集区,要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在产业和经营管理人才集群化中的作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因素在人才小高地申报评审中的权重,尤其是对核心技术持有人领军创办的企业、核心人才团队身兼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多重职责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到2020年,自治区级产业人才小高地及其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在广西“两区一带”等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产业的聚集度,要达到90%左右。

四、体制机制创新

(一)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继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对企业要增加公共服务,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工作,保障企业家依法管理企业、守法经营、诚实致富的权益。非公企业要逐步完善党、团、工会和妇联组织,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特点,做到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二)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

加快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大力培育专业性的企业家市场和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经营管理人才向经济区集聚和流动。研究制定党政机关人才、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互流动的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办法,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流向企业或自主创业。

(三)健全完善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继续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业绩、能力等要素为主要指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与准入制度,加强社会化评价机构及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年度考核评价与任期考核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评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履职行为和履职效果,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实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综合考评结果的运用,与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使用挂钩,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健全完善经营管理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与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紧密挂钩的薪酬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正确业绩观,持续不断地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推行知识产权战略,落实技术奖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保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产权及各种要素投入的合法收益,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探索建立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奖励。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积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依法维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资本投入机制

用足用好现有支持人才发展的各项政策,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在资金安排上对政府部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给予适当倾斜。实施人才资本投入激励政策,进一步细化政策工具,落实各项激励性和保障性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资本投入体系。充分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要素向人才资源开发聚集,形成投入与收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2篇: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高校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了国内高校开展职业规划的现状和必要性,然后结合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特征,设计了一套职业规划课程。希望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以学生为本、以行业实践为依据,对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课程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空乘;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亚洲之外鲜有高校设立空中乘务专业。因此有关空中乘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期刊上。黄晨[1]运用SWOT分析,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设计方案,对如何落实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常静[2]从民航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提出“3—3—4”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导向下的专业实践为特征,实行3个培养阶段和3个发展阶段,坚持语言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身体形象训练、艺术特长发展等4年不断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对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逐年上升,因此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就业率在近些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导致了相关院校几乎没有考虑该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转型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对空乘人员职业转型与高校所受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的。本研究将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结合用人单位和空乘人员的视角,对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

一、我国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务、旅游等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根据民航业的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民航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空中乘务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兴办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

我国很多院校首先创办的是专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随着民航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了全国首个设置于表演专业之下的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2004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首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首次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9年,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在音乐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

二、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订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大纲为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从加强领导、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五个方面[3],为实施职业规划教学做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其中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是在毕业生找工作之前开展,引导大学生准确看待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准确的择业观。

在空乘方向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的是如何使这些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的技能,理解并接受航空服务的理念。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高校都还未能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纳入学科建设之中——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仅仅指向作为唯一职业选择的空中乘务。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实际就业率远高于所在院校的平均水平,在乐观的就业环境下,教育者容易忽视对空中乘务方向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考虑[4]。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有步骤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拟定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而设置的学习计划或行动方案,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这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关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5]。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毕业前的几次就业辅导可以完成的。相关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完整的关于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同时,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应该注重调动大学生探究的“内省”过程。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通过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促进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因此,以《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从学生入校时就逐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关于职业规划的整体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及时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接着,应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知,一般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势和劣势、价值观等方面。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规划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择业倾向和职业目标等。

2.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认识环境,一般包括对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特别需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讲座,邀请行业内的相关人员来介绍有关民航运输的发展近况、航空服务的职业要求等。

3.在了解了自己将会从本专业中学习到什么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之后,学生需要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安排后续的在校学习。很多学校都为大二的学生提供了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因此,建议相关院校将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以上三个环节安排在学生大一阶段完成。

4.在学生树立了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了长期职业发展的目标之后,学生就要制订行动计划。不论想要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除了辅修机会,学校还应该提供覆盖众多领域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制订学习计划的阶段,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计划的反馈与评价工作,协助学生不断地修正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空中乘务分向的本科教育,全新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二是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具体课程设计见表1。当然,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还应该包括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和交流。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不断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以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规划教育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建立自我规划的意识、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使得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专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就业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黄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98-101.

[3]Gonyea J.C.(1995).The on—line job search companion[M].New York:McGraw-Hill,Inc.

[4]沈富儿.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7.

[5]刘颖,施志艳.空乘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2,(9):113-114.

作者:屈云茜

第3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节选)

根据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12月,广西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一、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区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具体的目标是:

——人才规模。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增加到37万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到3.3万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增加到60万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到3.5万人。

——人才结构。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大量涌现,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多名中专生”目标。农业科研人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拔尖人才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农业科研人才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达到35%。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稳定发展、专业素养明显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比重稳步提高。(详见附表:广西农业农村人才主要发展目标(2010—2020年))

——人才效能。农村实用人才在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科研人才围绕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在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深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出进展,农业科技成果显著增加,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在转化适用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

——人才环境。到2020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使用、开发、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吸引和培养农业科研拔尖人才

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的优秀科研人才。通过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团、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为广西农业规划布局、结构调整、重大项目论证与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指导与合作。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生物育种、禽畜繁殖、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健康养殖等重点研究领域,设置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位,面向海内外选聘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农业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的作用,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培养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骨干。强化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农业科研人才梯队建设。

(二)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结合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以提升素质、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条件。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在农业科技领域大力开展全员继续教育,全面更新农技推广人才技术知识。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人员补充机制,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和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投身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加强农科教相结合,创新协作机制,提升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充分利用自治区级科研及推广人才等项目团队力量,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人才的培养。

(三)重点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带头人队伍。积极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桂台农业合作培训计划,邀请台湾著名农业专家、知名农业企业家到广西授课。实施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学历提升计划,大幅度提高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素质。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带头人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开拓农村市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统筹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实用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为重点,着力培养一大批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安全、效益较好、增收致富示范作用明显的农村生产型人才。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和农村经纪人为重点,突出培养一支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农村经营型人才队伍。加快培养动物防疫、植物(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繁殖服务、水电维护维修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积极培养信息咨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社会调解、农村金融等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为农民提供便捷、实用的服务。

三、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实现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目标,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关键在于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根本着力点,着力破解长远性、深层次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努力形成壮大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环境。

(一)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部门具体负责,财政、发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体制。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真正摆上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建立各级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工作运行机制,解决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性问题,形成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理顺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开放有序”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基地。引导涉农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全面落实好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大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通过“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作为课堂、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请上讲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案例变成教材”,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服务,鼓励城乡、区域、院地之间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

(三)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克服人才评价普遍存在的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的传统倾向,建立符合农业农村人才特点、具有正确示范导向作用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注重以贡献大小评价人才,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提高农业农村人才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广西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管理办法,灵活、务实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工作,以人才评价促进人才发展。农业科技人才评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以创新成果和技术推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为主要依据,制定完善体现农业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关注市场需求、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全面推行人才评价公示制度,增加农民群众对农业农村人才评价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搞活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按照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方针,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农业教育科研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人岗相适、合同管理”的选拔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大胆使用中青年科技骨干,担纲重大科研项目、负责关键岗位。加强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农业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研究、加强服务、创业兴业。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渠道选拔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尊重农村实用人才首创精神,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主体作用,为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促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确保农业科研人才和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保持稳定、不断壮大。

(五)落实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理念,实施人才优先投入的激励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与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农业农村人才价值、保障农业农村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着力进行农业科研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结构调整、机制转变和制度创新,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充实公益性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部门力量。完善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基础、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才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农业农村人才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争议仲裁、公益性成果、经济利益分享和社会效益奖励等制度,保护农业农村人才合法权益。加大对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强对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兴业农村实用人才的支持。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农业科研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着眼于提高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依托国家、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农业科技项目,选拔培养农业科研拔尖人才。鼓励优秀科技人才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科研骨干,逐步增强我区农业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积极争取在我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置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位,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主席院士团”、“百名拔尖人才”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作用,加强与国家和区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锻炼培养农业科研骨干和领军后备人才。实施博士和博士后培养工程,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拥有高成长项目的博士后出站后继续留在我区工作。制定实施八桂农业英才计划,每年重点培养扶持10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在区内外选拔5-10名高层次的农业科研专家和农业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支撑工程

着眼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不断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和能力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10年内选聘5000名涉农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实施乡镇推广服务机构条件建设工程,提升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农技推广人员全员继续教育计划,每名农技推广人员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累计不少于15天,每年选拔推荐3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才参加国家层面的技术交流、学习研修活动,组织600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国家层面的知识更新培训,组织1000名农技推广人员到区内农业院校、农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修培训。

(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于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双带”能力,结合村“两委”干部大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送5000名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参加实践性、示范性培训。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送5000名村“两委”负责人到高校参加在职大专学历教育。实施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选送8000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参加农广校等涉农院校举办的中专学习。启动大学生“村官”硕士培养计划,选送1000名大学生“村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推进桂台农业合作,选派农村经营型人才和大学生村官赴台培训,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和农民企业家到我区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培训。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扶持工程

着眼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政策、项目、服务上大力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研究制定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在土地流转、项目立项、金融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到2020年,累计选拔5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创业兴业培训和研修,组织5000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接受专项技能培训,培养1000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人才。以财政支农项目为载体,扶持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机能手各10000名成为致富标兵农户。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

(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程

着眼于满足大规模、高质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需要,积极建设功能清晰、特色鲜明、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整合涉农院校、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家课堂等培训资源,按照布局合理、定位明确、交通便利的原则,选建培训基地,调配培训师资,整合培训项目,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研究制订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规范、培训效果评估标准,提高培训基地建设水平。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大示范性培训和操作性培训比重,确保培训效果。重点建设20个自治区级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到2020年力争有8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取得农业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39”工程,形成覆盖蔗糖、畜禽、速丰林、粮食、蔬菜、水果、蚕茧、草食动物、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奶水牛、优势水产品、油茶、花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15个主要产业的生产、经营、技能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主阵地。

第4篇:态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

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建设

中长期规划

红旗营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本校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凸现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校持续发展,实施名校战略。

二、目标

1、使各年级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生环境意识,培养出一批批用绿色理念武装头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的目标。

2、通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基本实现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仅使校园清洁优美,还要使本校的生态园在包容的内容、服务功能及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独树一帜,形成特色。

三、主要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本校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抓住时机,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本着精悍高效的原则,立即调整、充实创建机构、统筹规划、领导协调全校的创建工作,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业绩考核。并及时组织检查、评审、申报等项工作。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

2、高度重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通过生物、环保科技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下列问题:

(1)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生物的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

(2)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一批优秀的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

(3)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范围,订出行动计划,以环境教育系列丛书为蓝本,确定教学内容和渗透切入点,并编写一批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环保读物作补充;组织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评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教案,鼓励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建立校园网站,在网上交流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标准另订),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环境教育在本校蔚然成风,长盛不衰。

(4)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

3、加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成为隐形的教室,绿色的课堂,优美的公园,科学实践的基地。为此,应尽快进行下列工作:

(1)对目前校内的的空坪隙地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分区开发,逐步实施,流动发展,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环境功能,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支援学校的持续发展。

(2)合理地开发利用现存土地。墙角、屋后、路边的小块零星空地,采取简易办法进行绿化、美化。

(3)对现有的绿篱、花园、草地进行充实提高,首批重点是办公楼前两个花坛改造。使其四季长青,花开不断,各有特点,颇具文化品味。

(4)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假期,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花费不多,收获甚大。

(5)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参加植树、育花草,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在今年夏、秋有明显的变化。

4、因地制宜,自行消化校内垃圾和部分生活污水。垃圾和生活污水既是污染物质,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为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劳动,勤动手,爱惜资源的习惯,和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良好品德。

(1)垃圾分类收集,统一处理,部分利用。具体作法:

A、在校内公共区添置6—8个垃圾箱组合,每组设垃圾箱2个。一个收集可利用垃圾(包括金属制品、包装箱、塑料制品……);一个收集其他废品(如:水果皮、纸屑等)。

B、可利用垃圾统一回收,发动学生就如何利用这部分资源展开讨论、实践,在适当的时候或场合,举办成果展览会,评优授奖。

C、其他废品,统一处理。

(2)部分利用生活污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特别是北方缺水情况更为严重,教育学生,从小节约用水、爱惜资源很有现实意义。

(3)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应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笼头等)

6、加强环境教育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以满足生态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第5篇: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

赤峰平庄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

为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订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改进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全局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全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宝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保持和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建设团结、务实、创新、廉洁的领导班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净化、绿化、美化办公环境,树立全区行政管理部门优质服务的行业新风和良好形象。

三、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树良好形象、做文明使者”、“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文明机关、当好人民公仆”等活动,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积极开展和参与行风评议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整治环境、维护公共秩序、传播行为文明、提升心灵境界。

2、公司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思想工作作风扎实,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明显。

3、健全完善党、团组织和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局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强化干部职工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保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5、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建设。认真执行有关廉政规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表率作用。

6、坚持学习制度,认真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党的基本路线、市场经济理论及市场经济知识、时事政治、优良传统等政治学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考核。

7、进一步完善文体活动场所,增加各项活动设施投入,

使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8、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认真搞好职工业务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理想信念、“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培养一支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9、围绕东北公司及电开公司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住系统内的企业改制,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效率、效益、效能观念,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0、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顿作风,严格纪律,把我公司建成“廉洁、勤政、高效、文明”的先进集体。

11、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合格单位标准。

12、加强普法教育,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

1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局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14、加强文明细胞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科室、争当文明个人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创建意识,提高大家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措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公司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统筹协调、具体操作和责任目标的催办查办,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2、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同志要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创建工作。一要领导小组具体抓,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二要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及时修改和完善工作计划和方法措施,保证创建工作在全局健康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

3、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突出量化和动态管理。按照我局工作性质,把各项职能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目标硬化、指标量化、责任具体化、考核规范化。

4、丰富创建内涵,拓宽创建渠道。做到创建文明单位与全局业务工作、党建工作相结合,从思想政治教育、反腐纠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多项具体工作入手,切实保证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赤峰平庄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2月23日

第6篇:少年宫建设中长期规划

乌市第107中学乡村少年宫建设中长期活动规划

“乡村少年宫” 建设是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

一、指导思想

手,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指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市文明委《关于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乡村少年宫”进一步拓宽我市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的实施意见》,进行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

我校少年宫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为核心,以贴近和服务以未成年人为主的米东区居民为宗旨,以民族化、国际化、信息化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为重点,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构建普及和提高结合、学校与其他单位联点共建、本校教师与社会志愿者携手服务,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互补,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实现“三个延伸”:空间上从学校向村庄延伸,时间上从课内外活动向节假日延伸,活动内容上由以往偏重文体活动向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延伸,尽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公益性原则

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明确规定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平时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二)基础性原则

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对以未成年为主的当地居民进行科技、艺术、心理、体育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和熏陶,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共建共享原则

主要依托学校管理和建设,同时,联合周边单位和学校共建,使各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利于长效运行。

(四)特色发展原则

按照区委区政府“一宫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特色,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努力打造特色项目和优秀品牌。

三、工作思路

(一)成立机构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教育局指导,学校成立乡村少年宫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设乡村少年宫办公室,主任由校长兼任,另设管理人员。

(二)统一思想

校内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三)服务对象与组织管理

以本校学生为主,辐射周边学校。

(四)开放时间及内容

公益性项目时间安排在周三下午,分三个阶段启动全面活动:第一阶段:只开放部分公益性项目: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棋艺室、多媒体活动室等。第二阶段全部开放公益性项目。培训类项目时间安排在寒暑假。

总体要求:活动项目全面而有特色,学生参与面广,目标明确,内容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实际,课程开设有管理措施。

1、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重点是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等。

2、科技创新活动

常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种子的发芽、蝌蚪的演变、金鱼的饲养等启蒙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植物栽培、动物养殖、气象观察等实践活动。通过“模型比赛”、“网页制作比赛”、 “科技创新比赛”、“科幻画比赛”等活动的优化组织,探索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组织形式。开设创新思维团队活动、小发明、科技模型、计算机编程、机器人。

3、体育休闲活动。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开放器械休闲场地,开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围棋。

4、文化艺术活动。

成立学生兴趣小组“童画工作室”,组织不定期的师生才艺展示活动,利用广播操、周会等机会提供舞台,让师生展示,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重点做好合唱团、鼓号队、书画班等活动。开设声乐、舞蹈、摄影、儿童画、素描、书法。

5、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锻炼和以学工、学农、学军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生活劳动技能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

(五)师资搭建

少年宫有效运转的核心的师资队伍。精心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素质好、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辅导教师。校内根据自愿原则,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逐步打造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校外聘请优质师资、民间艺人、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担任辅导员。同时,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资源,面向社会招募大学生、“五老”、村官、本地成功人士、专家型领导等各界志愿者,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授课内容。辅导员的授课给予适当生活和交通补贴。校内教师,重在强调奉献的基本生活补助;校外辅导员,强调奉献的同时给予适当的交通、误餐补助。

(六)长效机制

1、制度规范

建立师资保障制度、场地共享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为乡村少年宫长久开放保驾护航。

2、经费保障

为保障少年宫可持续运转,根据区政府、区教育局方案使用经费,同时,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可以采取鼓励个人捐资助学,争取镇、村的资金支持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保护和支持乡村少年宫运行。

(七)评价系统

建立各类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评议制度。通过考核评价,验证少年宫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改进渠道。建立评价机制,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等挂钩。

(八)安全保障:

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中心健康发展。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安全,由上级部分指派专职保安人员,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

全,不断提升活动中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硬件和软件建设

我校具备高标准达到建宫要求的硬件条件,学校环境优美,学校根据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对校园进行分区,布局合理,整体协调。在教学区,设立了各类教室和活动专室,配备各类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了教学需要;学校配备有科学实验室、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各活动室均配备电脑等电教设备。目前,各活动室结构已经搭建,只是内部设施的建设任务艰巨,其中:

1、硬件方面:需要配置舞蹈室、棋艺室、艺术室等。

2、软件方面:需要配备各室电教系统;电钢琴、民族乐器等乐器类设备若干套,视听设备和音乐软件等电教设备;国画、版画、雕刻、字帖等教学所用的各种教学设备及材料;画架、画板、灯光器材、写生台及各种写生工具;视听设备、投影设备及教具、工具储备橱柜等。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维修、烹饪等劳技专用教学设备,开展各种主题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模型、图表、教学软件等;馆藏图书更新;棋类、牌类等工具。

总之,乡村少年宫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将竭尽全力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力求突破和创新,以自己的优势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把乡村少年宫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干,办好乡村少年宫,为米东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贡献,为乌鲁木齐市文明创建添光彩!

乌市第107中学

2014年6月

乌市第107中学乡村少年宫建设中长期活动规划

乌市第107中学

2014年6月

第7篇: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工作规划

预制厂2011-2015年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规划

预制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新形势、新任务对预制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在新形势下争创更高级次文明单位活动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及时调整了预制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马志明 于万兵 副组长:杨永超 高国琼

成 员:钟小平 许志英 保兴得 钟鸣 吴彩霞 杨微 任建华 陈海霞 于万华 于江春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规律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德治国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预制厂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机关文化建设,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文明素养,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预制厂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工作目标 按照我厂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规划是: 2011年争创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为了促使长期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文明创建的具体目标是:

(一)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

(二)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人的素质的明显提高;

(三)实现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主要要求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四)实现以良好内部风气、公共秩序、办公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单位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五)实现无违反计划生育、渎职犯罪、治安案件、经济案件、刑事案件等违法乱纪问题的基本目标;

(六)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发展的目标,圆满完成林业生产工作及市委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居全州林业系统前列的目标;

(七)实现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考评成绩居全局前列目标;

(八)实现“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使我厂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办事机构,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抓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室专门抓,其它各科室配合抓,并充分发挥党、团、工、妇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抓落实,每季度召开1次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分析会,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抓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干部职工,加强优良传统、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领导在理论学习中的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考评制度,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经济形势教育落到实处,坚定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促进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安全、质量、环保”开展业务培训,发动干部针对预制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促进干部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确保干部职工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三)抓内部管理,规范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工作规程在墙上、内部网上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优化服务手段,抓好窗口形象建设,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坚持落实内部检查督导,激励与制约并举。通过完善和落实制度,使机关效能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四)抓廉政建设和行风效能建设,树立勤政廉政的好形象。实行廉政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组织好政纪法规和廉政规定的学习,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反腐拒变的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制度,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外部监督员,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内外监督,树立林业系统应有的严明执法、廉洁奉公、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坚持纠建并举,从解决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深化行风效能建设,通过开展“创文明机关、建满意窗口”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行风效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五)抓综合治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积极参与各项综治活动,严厉打击“六害”行为,反对封建迷信,清除不良社会风气,增强干部职工的现代文明意识。对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干部职工参与“六害”活动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决查处,并对所在单位“一票否决”;对机关安全保卫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严格责任追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坚持落实“三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家庭,大力倡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道德新风尚,继续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青年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培养造福社会、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和道德情怀,塑造林业系统良好形象。

(六)抓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单位凝聚力。积极订阅党报党刊和其他报刊、杂志,并利用这些报刊、杂志,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不断拓展干部职工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素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全面反映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购置各类文体活动器材,成立县局篮球队、羽毛球、乒乓球、和书法、摄影、象棋兴趣小组,办好林业信息,并经常开展活动,鼓励干部职工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整治、装修装饰,并搞好美化绿化,保持文明单位良好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确保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适应实际需要;正确使用会议室、健身室,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和文体活动场所,使预制厂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预制厂

二0一一年二月十日

预制厂2011-2015年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规划

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预制厂

二0一一年二月十日

第8篇:校园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2015)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我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面向”思想为理论指导,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文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建设具有先进文化方向的校园文化;以“做人、处事、读书、健体”为发展理念,建设引领社会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新型文化。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学校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使其人人皆知。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育“文明、刚毅、诚信、进取”的学校主题,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建设,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继承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2. 教育性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文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

1效载体,理应把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从而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

3.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保持可持续发展。

4. 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与进取,保证纳新与创新,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校园文化。

四、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遵循“做人、处事、读书、健体”的教育思想搞好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育人场所。

1. 校园绿化、美化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好草坪和花坛植物花草,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让师生在校园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2. 办公室布置力求简洁大方,不断改善办公环境。如配备电脑、更新办公柜,悬挂警言警句等。

3. 搞好“书香班级”的创建,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场所。其内容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作品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

4. 抓好墙壁宣传,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感染学生的材料。

5. 完善宣传栏、阅读长廊的建设,师生出入,耳濡目染。

6. 在校园内以各种方式呈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等,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

7. 健全优化红领巾广播站的建设,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8. 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发布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搭建交流平台。

9. 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10. 校园设普通话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 发挥心理咨询室—魔法屋的作用,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2. 打造“厚德、厚学、厚爱”精神。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加强师生凝聚力。

3. 搞好师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搞好师徒结对、教学研究课、送温暖活动、慰问活动等工作,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则意识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4.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人、引导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5. 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执教水平;扎实开展“小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让学生通过积累与应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教师结合教与研,做好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

1. 将小学生规则意识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张贴在教室走廊。

2. 各班班级特色文化即班级文化名片(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班级精神)精心设计后统一装在各班教室。

3. 各班的班训、名言警句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4. 学校显著位置张贴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规章制度,各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职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

1. 坚持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2. 完善每周升国旗仪式,做好“国旗下讲话”活动,搞好升旗班轮换制。

3. 定期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

4. 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组织学校社团队活动。

5.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逃生和消防演练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6. 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四)教学管理和课程文化建设

1.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2.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定期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进行监控。

3. 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且每学年至少上交1个教学课件;能够上网浏览,对网上下载资源的进行修改、整合;能够为学校网站提供资源。

4. 抓好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业务理论、实践研究、课后反思、论文撰写等

方面着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每学年学校编辑1册教师教学反思集;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学区级以上汇编或发表;培养教学骨干教师2---3名。

5. 抓好校本培训。每周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至少组织一次校本研讨活动,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开阔广大教师视野,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6)抓好教研与科研的结合。以学校课题为抓手,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动参与、媒体的加入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注重日常积累,做好总结工作。

(7)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作业、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8)努力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开齐开足校本课程;加强学籍管理,力求科学、规范;

(五)特色文化目标及措施

1、创设“书香校园”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保持特色领先,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指导。

(3)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各种培训、教学活动,提高全员阅读水平。不断总结经验,以读书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措施与方法

(1)加强学生阅读课的指导与监督,每天行政加强巡视,每学期评选“书香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2)加强全体教师阅读指导,请专家定期培训,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3)每学期评选“阅读之星”一次,发给奖牌。

(4)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定期展示师生阅读成果。

(5)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编写“书香校园”系列材料。

六、强化管理

1. 建立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学校文化建设事务。

2. 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学校文化建设领

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 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4.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就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文明学校建设,培养出“厚德、厚学、厚爱”的一代新人。

2012

年9月

第9篇:学区学校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渭源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峡城学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面向”思想为理论指导,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文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建设具有先进文化方向的学校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建设引领社会和谐的学校文化;以“以人文本”为价值取向,建设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新文化。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内陈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峡城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训使其人人皆知。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育“诚实、勤奋、团结、守纪”的学校主题,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

(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导向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继承教育实践中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2. 教育性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文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理应把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从而发挥学校文化的潜在功能。

3. 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保持可持续发展。

4. 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开放与进取,保证纳新与创新,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学校文化。

四、建立学校文化建设推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x(党总支书记、学区校长)

副组长:杨x(教育专干)

成员:贺x、赵x

五、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巩固创建成果,追求高品位,着眼实用性,生态人文”的原则搞好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

1. 校园绿化、美化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好草坪和花坛植物花草,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让师生在校园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2. 办公室布置力求简洁大方,筹措资金逐步改善办公环境。如配备电脑、更新办公柜,警言警句布置等。

3. 搞好“温馨班级”的创建,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内容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作品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

4. 抓好墙壁宣传,让每一块墙壁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材料。

5. 完善宣传栏、书法长廊的建设,师生出入,耳濡目染。

6. 在校园内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

7. 健全优化红星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的建设,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8. 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发布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搭建交流平台。

9. 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 发挥心理健康温馨小屋的作用,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2. 打造“和谐、务实、团结、进取,追求卓越,打造一流”的精神。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加强师生凝聚力。

3. 搞好师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教师节联欢、三八节趣味运动会、六

一、新年汇演、运动会等),搞好师徒结对、教学研究课、送温暖活动、慰问活动等工作,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提倡“十讲十好”;开展礼仪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开展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低年级主题为“学身边的榜样”,中年级为实践“我能行”,写好日记,高年级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劳动实践。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4.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教师创设一种“安居无忧”的生活环境,“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5. 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执教水平;扎实开展“小学生普及书法教育的研究”的课题实施,让学生通过积累与应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书法学做人”。让教师结合教与研,做好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

1. 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显著位置张贴。

2. 各班班级特色文化即班级文化名片(班名称、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班级精神)精心设计后统一装在各班教室门旁。

3. 各班的班训、名言警句醒目地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4. 学校显著位置张贴教师师德忌语要求,各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书育人、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是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中。

1. 坚持开展文明礼仪良好开端教育月活动。

2. 完善每周升国旗仪式,抓好“国旗下讲话”的活动,搞好升旗班轮换制。

3. 定期开展学生入学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校规,向同学介绍自己,才艺展示、班(队)干部竞聘、三好学生竞选等。

4. 积极组织学校社团队活动:合唱队、舞蹈队、搞好兴趣小组活动等。

5.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逃生和消防演练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四)教学管理和课程文化建设

1.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2.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定期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进行监控。

3. 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且每学年至少上交1个教学课件;能够上网浏览,对网上下载资源的进行修改、整合;能够为学校网站提供资源。

4. 抓好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业务理论、实践研究、课后反思、论文撰写等方面着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每学年学校编辑1册教师教学反思集;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得区级及以上奖励;学校至少有1--2节区级竞赛课获一等奖;培养教学骨干教师2---3名。

5. 抓好校本培训。每学期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至少组织2次校本培训活动,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开阔广大教师视野,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已与麻家集学区学区、路远学区、清源二小、西关小学多所学校建立合作意向,并已开始交流活动)

(6)抓好教研与科研的结合。以学校课题为抓手,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的主动参与、媒体的加入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注重日常积累,做好总结工作。

(7)使用好学校自编校本教材,开齐开足校本课程;加强学籍管理,力求科学、规范;

(8)积极参与市、区信息技术教育、科技教育活动,加强管理。

(五)特色文化目标及措施

1.创设良好的书法、花儿特色氛围

(1)创设良好的书法育人环境,保持特色领先,形成写书法的良好氛围。

(2)指导学生写好规范字,注重对学生作业、试卷书写的要求,并结合校情增加卷面评分标准。

(3)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各种培训、教学活动,提高全员书法技能和书法水平。继续坚持书法校本教研例会制度,精心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措施与方法

(1)加强每日一刻钟学生写字练习的指导与监督,每天行政加强巡视,专职书法教师现场直播进行指导,每月评选“写字一刻钟”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2)加强全体教师书法水平,请专家定期培训,提高两笔字(钢笔和粉笔)的水平;每月由专、兼职书法教师对学生写字练习进行检查、反馈并评定等级。

(3)巩固和完善学生书法协会的管理,逐步扩大协会会员的人数,努力培养更多的书法“希望之星”,树立典型,培养书法状元班。

(4)每年举办一次师生书法节活动,定期举办师生书法展(包括师生书法作业展、写字练习展、书法作品展),制作班级书法展牌进行展示。

(5)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编写书法校本教材和书法校本练习册,扩大学校特色工作影响,拓宽特色发展渠道。

六、强化管理

1. 建立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学校文化建设事务。学区研训、工会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 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学校文化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 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4. 学校将学校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通过以上各种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创新工作常态化的开展下一篇:浅谈启发式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