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名师

2022-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悟名师

感悟名师

感悟名师——黄爱华老师

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这节课,是一节“老师不再唱独角戏”的数学课,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借助学生原有经验,唤醒了学生主动创造的激情,完整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刘佳

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初步感知和表达。教师只需要适度地点拨、优化和规范学生 的感知和表达,让学生形成关于知识的正确认知和表征即可,起到突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简化教学程序,便于理清思维过程的作用。

一、着眼细微处,显现“大问题” 这节课,黄老师从生活中常见又被人们忽略的现象入手,借助学生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对于数学本质问题的深入思考,设计巧妙,体现着建构主义的观点。“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似乎是人们思考的盲点,黄老师却以此作为贯穿整节课的“大问题”。围绕这一个“大问题”,黄老师将“圆的认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融会贯通,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持续性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黄老师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有力的彰显。

二、凸显数学味,巧用“大问题”

“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直指本节课的核心,也突出了本节课的数学味。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明确什么是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及其特征,以及它们的 位置与圆的大小关系。这里面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便是理解圆的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圆内 过圆心的最长的线段(直径的定义)。理解了这一点,最初的问题便迎刃而解,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位置关系也在学生

三、妙设教学环节,解决“大问题”

1.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往往对看到过、听到过,却又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似懂非懂的问题最感兴趣。 “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 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激活彼此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黄老师通过对比演示的 环节,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圆形井盖模型与椭圆形井盖模型转动情况,明确圆形井盖不易 掉落的事实。

2.尝试自主操作,引领主动表达。

本环节,学生折圆片,寻找直径和圆心;学生画直径,感受直径(半径)的特征。学生在折 和画的过程中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对于新知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黄老师鼓励 学生以“直径”为中心,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获得的认知,并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作为例子写 在黑板上,起到示范的作用。此环节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教师示范,为学生提供板演自我观点的方式,以学生自己发现 的观点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

3.优化学生认知,总结探究成果。

本环节,黄老师再次示范,表述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为学生提供表述观点的模式,同 时也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空间。这里让学生充分地讲解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思考的 结果,与分享式教学同旨同归。

4.学生独立判断,教师辅助辨析。

本环节,黄老师通过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肯定与否定、建立与打破的过程中不断思 考。通过老师的适当点拨,完善 GanwumingShi感悟名师 李修丰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基本上自学了《圆的认识》一课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学,学生虽然一直在探究,可是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沉闷,反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思考给他们带来了 快乐。这或许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让学生快乐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的结尾处,黄老师设计了“铜钱”这一情境。借助铜钱“外圆里方”的直观表象,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告诫学生要做正气之人,要成圆通之才。这样的课 堂,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绽放自己的光彩。这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数学 课堂中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大家去做的。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岩头镇西岸小学)

责任编辑贾晓东

黄爱华老师的课聆听过很多次,每次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每次都得到一种震

撼。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又一次聆听到黄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再次如沐春风。

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 中的一个伙伴。本节课,黄老师只是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才适当点拨一下,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地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来获得。本节 课,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感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并通过学 生自己表述,自然地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在学生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黄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上台自由讲述,在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中,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始终贯彻课堂的主线

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 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 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黄老师智慧地体现着上述探究性学习的要义。课始黄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 生活中常见的井盖,并问:

“为什么我们做井盖要选圆形呢?” 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学生自己思考后引导学生写出结论并与同学讨论。在随后的学习中,让学生想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什么叫圆

35 自我认知,形成对概念的清晰、准确的理解。

5.师生共同总结,提升课堂品味。本环节,黄老师以“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设计结尾,渗透数学史料内容,让学生明白了“圆滑处世、正直为人”的道理,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同时,在黄老师“你感觉这节课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他们的反馈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诸如“用生活中的常识引出知识的学习”、“教知识还教做人的道理”、“老师没有唱独角戏”等观点,让观课的老师不禁感慨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也感慨学生们的活跃思维与无限创造。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东 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贾晓东

第2篇:感悟名师魅力

感悟名师魅力,引领专业成长

作者:夏新建来源:二年级语文组发表时间:2012-10-15 23:13:59

------------------

坐在10月14日一大早,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沐浴着徐徐的清风,踏着轻快的节奏,我来到了新东方大酒店,参加了湖南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人山人海的会场里,我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名师的讲课,用心感悟着名师的风采,细致地记录着每句话每个字,生怕错过了某个精彩的瞬间,漏掉了某句至理的名言。从宋运来老师的《儿童漫画作文》,到陈延军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到蒋晶军老师的《已死的母熊》,再到武琼老师的《我是什么》,每一堂课都凝聚着教者非凡的教育智慧,丰富的教育经验,领先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艺术!让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回味无穷!

无论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名师的课堂总是精彩纷呈,让人忍不住拍手称绝。看似

平淡常见的课题,在教师诙谐精炼,深情并茂的语言引领下,学生们笑声不断,妙语连珠,处处闪耀着思维的火花,活力四射,精彩绝伦!

课后几位老师的讲座更让我有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诙谐幽默的宋运来老师说: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三个不满意:1.社会上的人不满意我们培养的学生,因为学生走入社会不会写,往往连个计划,总结都不会写。2.学生走入社会对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满意,拿着求职信腿发软,嘴僵硬。3.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对语文成绩不满意。数学老师总是眉飞色舞,语文老师总是战战兢兢。两项失分:阅读题,作文题。为什么阅读考不好?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偏了,重点还放在反复的理解课文,干的活不少,作业最多,下的功夫最多,过度的理解,过度的积累。整个中国都是这样教语文的。作文应该能教出来,也应该能写得好,不能放羊式让学生自由成长。低年级要练习二素句,三素句,学会用拟人的手法(小草小花会说话);中年级要抓住提示语的训练,前提示语,后提示语,经常练习反复练习。高年级要学会倒叙,插叙,想象。写作中会运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的方法。最后宋老师说,衡

量语文能力高低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说会道。

和善儒雅的陈延军老师课堂中一些的语言让我铭记于心:千说不如一读。语文是读出来的,语文是美的。好的句子读了以后不是你的,背了以后才是你的。光读记不住,写一遍有可能记住。在教学中,陈老师很注重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的感悟读进课文里的字里行间去。还特别重视让孩子们随时拿出手中的笔头,写一写,画一画,时时刻刻不忘在听读的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课堂笔记。最后陈老师倡导大家: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训练课,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揣摩课,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的情感课,把语文课上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课!

年轻气盛,男人味十足的蒋晶军老师把一堂枯燥的文言文,上得风生水起,趣味盎然。课后跟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教育理念:阅读教学要多面向!然后分别从体验,表达,思考,策略四个不同指向的阅读教学,结合自己一个个成功的教学课例,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了他的宝贵经验。

沉稳大气的女中豪杰武琼老师因为课件临时出现问

题,而仅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最本真最朴实且最有实效的一堂低年级阅读教学课。武老师说,低年级的课堂,重在建立习惯,培养习惯。借着课文这个载体,培养孩子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建立,在低年级尤其重要!低年级是从积累词语开始的,口头语言说丰富了,词汇量大了,积累就水到渠成了。积累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分,是为了学以致用。学生重点在于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习不仅要学,还要习,学而时习之。最后,武老师说,每堂课,我们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思考怎样把课上得让学生有成长。

名师的声影渐行渐远,但留给我的思索却是无穷无尽的。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好的学习机会,我会把在名师课堂中学到的点点滴滴,把名师们宝贵的教学经验,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帮助孩子们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第3篇:名师讲课感悟

名师讲课感悟------如何让数学课上的有“味儿”

---------九四初中:胡素蓉

5月8号,我有幸参加了夷陵区在实验初中举行的“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的讲学活动。聆听了区、镇骨干教师黄新、高丙兰的教学展示以及两位省骨干教师何颖、张莉的精彩示范,更有讲学团专家、授课教师和区教学专家一起对展示课及示范课进行的当堂会诊和精彩点评,以及讲学团专家郭茂荣校长及张莉老师针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的激情演讲。听了郭校长的精彩演讲,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如何做一名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怎么样快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心中萦绕。

从教二十几年,发现自己的课越来越具有功利性,一切围绕考试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强调的是每节课涉及的考点,教学方式更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敢有丝毫懈怠。导致数学课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痛定思痛,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老师教学要摆脱功利性。真正感悟每个数学内容编制的趣味性,把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老师要有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让学生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而讨厌数学学习。只要你有充分的教学激情,相信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老师要有爱心: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心胸开阔,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要知道人本来就不可能完美,要正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点不是学习好而歧视学生,你要相信,学生是敏感的,你的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一个鄙视的眼神,都会让他失去学习的激情。实际上,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

老师要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也许生活不是那么如意,也许待遇太低,但这不是你向学生展示你颓废的理由,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待你开垦的土地,你种下牢骚的种子就会收获牢骚,你种下的是美好的意愿,就会收获美好。作为老师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毋庸置疑。

总之,为了自己的职业能有丰美的果实,努力改变自己,让数学课变得充满激情,充满趣味,让每一个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的。

第4篇:走进名师 感悟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37-01

走进名师,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沉稳、博大、内涵与无穷的教学魅力,在工作中我要逐步学习、掌握、运用,并发展,尽量缩短与名师的距离,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自从开展走进名师活动以来,我时常怀着深深地崇敬和感激之情,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国家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诸多著作和他的相关视频。我读了于永正老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教育的两个名字》后,真可谓是感慨颇多,受益匪浅。文章中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这既是教育的真谛。何为教育?忘记了课堂上所教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个剩下的称为教育的如学习习惯、兴趣、想象力、独立思考、判断和创新力的获得,不是教科书所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教育的别名--影响和激励的结晶。教育就是影响,影响既是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施加正面持久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去熏陶、渲染、浸润的过程。只有这样认识一个老师的价值和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优秀,做到让学生喜欢。我很早就非常想目睹于永正老师的风采,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满怀着憧憬与希望来到河南大学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小学语文科的培训。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所作的《写好语文老师这本教科书——谈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的讲座,以及他的观摩课《珊瑚》,深切感受到于永正老师语文功底扎实、语言幽默风趣,真令人回味无穷,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于永正老师在讲座中这样说道:“要想写好语文老师这本书,首先语文老师要有素养。”他讲到素质教育就是老师素质的教育。素质高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书。这个观点让我重新认识了素质教育。那么,语文老师的必备素养有哪些呢?

于永正老师说:“首先,板书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养。”语文老师是一本书,当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就是向学生展示你的封面,翻开第一页应该有一个漂亮的脸蛋儿。字是人的第一张名片,也是人的第二张脸,第一张脸是爹妈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第二张脸,我们是可以改变的。语文老师应该懂一点书法艺术。于永正老师说,他征服学生的法宝之一就是字写得漂亮。识字写字是小学教学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把写“挤进”课堂。是啊,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回家的作业书写的质量明显不如在校所写的,所以要把写挤进课堂。从他在黑板上书写“左、右”两个字上来看,那真的是苍劲有力,对汉字的书写有一定的研究。

“其次,朗读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养,是写好语文老师这本书的功底。”于永正老师说。记得徐世荣教授呈说过:“朗读比讲解更重要。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是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最见语文老师的功底,朗读最显语文老师的才气。”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讲座,知道了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要把一篇文章读熟、读透后再上课。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朗读体现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语感,一个没有语感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会一篇文章的。于老师的朗读指导很仔细,从停顿、重音、节奏、语气到内容,细致到标点,能像他这样把朗读当作自己每天的一个功课来做的,还是少见的,这样的态度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个老师的认真,更是一个做学问的态度,不去搞什么大的研究,而是把一个老师最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做扎实,一切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偏离了主道的。

于永正老师接着说:“语文老师要有阅读的习惯,这也是必备素养。”要想写好语文老师这本书,语文老师还需要读书、看报、杂志,更要关注国内外大事。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传达着他对语文的感受,从而影响着他的学生。当我们在学生面前打开语文及其他课本的同时,也就打开了自己这本书——本有内容却是无字的书。为此,于永正老师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使这本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影响广大。于是,我们从于老师这本“书”里读到了他精彩纷呈的课堂;诵读、书法成了他教学味的“法器”,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成了他课堂的表情,学生就这样被“熏陶”的。他还把正直、善良、诚信、爱心„„不断充实到自己这本“书”中,使这本“书”成为一本“好书”!

是呀,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为一本厚重的大书,做一个德艺双罄、见识卓绝而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于教学中,具有一种吸引力,一种感召力,既赏心悦目,又催人奋进。正如这样一句话:“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要求老师从自身做起,从内部做起,学会不断地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强劲的大树,推得动另一朵云,换得醒另一个灵魂。

于永正老师的讲座让我回味无穷,讲座后的观摩更是让我颇有感触。于老师虽然已经70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他给我们上的观摩课《珊瑚》,无论是那妙趣横生的课堂语言,精雕细琢的环节设计,还是那画龙点睛的评改,都让我受益匪浅。

于永正老师的观摩课很朴实,就是教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他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学写字就是学做人”,特别是他在板书课题时,一笔一划指导学生书写,真的是倾注了心血。其次,读好书。他提到“跟我读”,把老师的范读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的确,学生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把语言内化,才会理解文章,才会有语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中处处都有一种洋溢着对学生的浓浓的关爱。他能容纳学生的错误、独特的见解,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用激情来感染每一位学生,用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智慧之爱,一种大爱。看到于永正老师虽已古稀,但仍活跃于语文课堂,这种对教育事业、对语文课堂的执著追求和眷恋,真的令人钦佩。他那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流诸细节。如:半蹲着身体写板书,如弯着腰给学生拿话筒„„真是可亲可敬。如果说小智慧是一种方法,一种方式,一种手段,那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一种境界。这种智慧之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走进名师,感悟精彩,也丰富了我的教育智慧,更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使我在以后前进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定会多向名师学习,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积极龚写教育论文,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写好语文老师这本教科书。今后我将带着名师的谆谆教导与殷切希望,带着学习的收获与感悟,带着满腔热情,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沿着名师指引的道路前进,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第5篇:观摩名师经典课堂感悟

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城阳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研讨会,聆听了全国著名专家和名师的讲座、讲课。听名师讲课,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如聆听荡气回肠的名曲,又似品尝余香缭绕的香茗,让我这个从教将近二十年的教师直惊叹教学艺术的魅力无穷。

这次观摩名师教学,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名师们上课的激情令我感动。回想自己从教十九年,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逐渐厌倦,对学生没有了热情,对上课没有了兴趣,初为人师的喜悦感荡然无存。第一天听完课,我就在心里问自己: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会那么有激情?他们至少都是有十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了,上起课来为什么还是那么活力四射、那么有亲和力?这几天我仔细思量,始悟出是“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让他们能保有激情,保有童心。很多老师只是把教育看作一份职业,一份能养活自己的职业;而名师不光把它当作职业,更重要的是把它看作一份事业,一份甘愿为之奋斗的事业。我想这就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主因吧。

第二,老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令我深深折服。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武凤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博学的老师,她涉猎的书籍范围很广泛,她不是看过就算了,而能灵活地用到教学中,她能在钻研教材时联想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她对教材挖掘得那么深,那么透,我想与她深厚的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还有刘发建老师,他对教学鲁迅的作品有独到之处,他的《走近鲁迅》令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都为之惊叹。刘发建老师不单是一名老师,实在称得上是学者。

精彩的课堂已落下帷幕,但名师的课堂教学带给我的震撼远远不止这些。赞叹、称颂之余,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热爱课堂,才能带动学生乐学;只有博学,才能吃透教材;只有积淀起丰厚的教学素养,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这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6篇: 聆听名师名言 感悟精彩教研

————参加长顺县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

长顺县罗湖希望小学

柏章丽

2011年8月8日到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受益匪浅。

这次历时一周的培训,共安排了9个讲座,1个经验交流, 把5天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主讲老师都是贵州师范学院的教授、贵阳市教研部门和部分名校的教师、专家,能够近距离的聆听这么多专家和教授的讲课,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8月8日上午,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是宋万琚教授的讲座《 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宋教授立足身边的问题,从自己的痛开始,在“困惑”和“抱怨”里寻求新的课题研究。

宋教授讲座的经典语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

8月8日下午, 聆听的是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先华教授的《中小学教学常规》。他说,在常规教学管理中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坚持对学生一贯的严格要求和训练,还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自觉守纪律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先进,争先进,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王先华教授说到,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王教授的经典语录:教学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心灵教给

学生。

8月9日上午,给我们讲课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叶明亮老师,他的讲座的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评价》。他说,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不同于“生产效益”,不能简单理解成“以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叶明亮老师的经典语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人文教育适度,语言练习到位。

8月9日下午,由苑蓉老师给我们讲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有能力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善待别人成长自己的能力。栋梁是人格建构出来的,要承受压力去面对生活。

苑蓉老师的经典语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8月10日上午,贵阳市教育局的李秉中老师给我们带来了 《中西方教育教学的研究比较》。

李秉中老师的经典语录:寻求“本土理论”,为世界教育理论贡献自己的智慧。

8月10日下午,是贵阳市教科所的黄明娟老师带来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黄明娟老师是专门研究小学数学的专家,她的讲座大家都听得很牢,因为她的声音很美,她的讲座很轻松。她给我们

带来的是她自己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黄明娟老师的经典语录: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要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8月11日上午,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李贵萍给我们带来了《“五课”概说 》。这个话题离我们的工作很近,我们都非常期待能给我们指点迷津。

李贵萍老师的经典语录:备课是为了有效的上课,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真实的才是最精彩的。

8月11日下午,聆听了贵阳市尚义小学的教导主任徐贤诗老师的《教研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这正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困惑,她的讲座给我们指导了组织活动的方法。那就是:活动开始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提高教师素质。(我思、我在、只有反思才有成长;读优秀书籍,圆专业梦想。)

2、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教研的重要载体。(课题不是很大,但要有实质性的东西。)

3、教学务必以“实”为主。尽量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教研主题上。

徐贤诗老师的经典语录: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教研的重要载体。 8月12日上午,贵州师范学院的老教师李建年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是《校本研修策划与实践》。

李建年教授的经典语录: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既是校本研修的前提,又是校本研修的保障。

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智者交谈。”那么一次富有意义的培训更是一场智慧上的盛宴。经过5天的培训,我深深体会到“纸

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这次培训给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鼓励和鞭策,同时也指明了工作和学习前行的方向。原以为一名教研组长只是为组员服务,多干活就行,殊不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组组长,还要有科学发展的观念。所以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自己要做到:

时刻把教研组工作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力求让教研组拥有最强的凝聚力,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影响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自己将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研组工作中,和数学组组员一起创出更多的精彩与辉煌。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在学校和教师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教师和学校进行沟通的桥梁,上下信息畅通才能有效保证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组内,自己要团结同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凝聚每一个成员,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掘每一人的教学闪光点,人人都出一招,促进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

教研组长的职责促使自己将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确保自己走在学科教研的前沿,以便更好地带动全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生辅导、学生评价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都将拿来和同组的教师一起分享,让老师少走弯路。

通过培训我还明白了重视教研组建设,研究教研组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富有个性的校本研究,使教研组管理迈上新台阶,这是我本

次参加培训的主要奋斗目标。

参加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我切身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到自己在改变,课堂在改变,学生在改变,我的内心激动、兴奋,有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提高,我的内心有按捺不住的快乐与幸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丰实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将课堂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脚踏实地开展教研组的活动建设,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献出一份力量。

上一篇:婚礼安排流程表下一篇:毕业赠言胡适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