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消费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主流是合理和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多显著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吗,旨在消除大学生不良消费,确立其生态消费观。

第一篇:消费论文

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与政府消费互为Granger因果,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了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抑制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 政府消费 面板VAR 西部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以及出口的依赖很强,过去十余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的最终消费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且持续走低。随着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无以为继,扩大消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相对与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最终消费率过去十年间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更为严重,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作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政府消费能否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以及消费结构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对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政府消费是否挤入或挤出居民消费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经验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其中,姜洋和邓翔(2009)给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部分结论。同时,一些学者还考虑了区域差异的影响,并得出不同区域间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如魏向杰(2012)认为,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对中西部农村居民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农民的影响。此外,除了消费总量关系的研究之外,相关学者还研究了政府支出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其中,武晓利和晁江锋(2014)将政府财政支出分为消费性、转移支付、投资性和服务性四类,得出四类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迥异的结论;蔡伟贤(2014)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了公共支出内生性的情况下,得到了公共支出整体上挤出居民当期消费,非生产性公共支出提高了居民消费的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普遍关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上,关于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包含了更多的居民消费行为的信息,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另外,已有的研究也大多关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单向影响,而忽视了居民消费行为对政府规模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并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VAR方法,分析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为相关研究和政府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并不一致,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对居民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消费构成了直接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居民消费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会引起政府消费的变动,这是因为政府财政预算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居民需求的变动,而且政府消费也可能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居民消费,反之亦然。可见,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以及政府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的,而应该是交融的,采用VAR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较为合适。因此,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 (1)

其中,Y表示所有内生性变量组成的向量,α和β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使用面板VAR模型时,隐含了每个单位横截面所隐含的结构是相同的。

此外,考虑到西部省份具有同质性,在引入个体效应后,上述约束并非不合理的情况下,在模型估计时,采取先去除时间均值,再用前向均值差分的方式去除个体固定,最后采用系统GMM的方式估计出参数。Love等(2006)给出了面板VAR估计的步骤与程序。

(二)指标选择、数据来源及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西部城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了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和人均实际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作为研究的指标,即面板VAR模型里的内生性变量。其中,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作为消费结构的代理变量,恩格尔系数降低,代表了消费结构的提升,该指标由以下方式得到:先通过计算城市化率*城镇人均食品消费+(1-城市化率)*农村人均食品消费得到人均食品消费,再用同样方式得到人均消费支出,计算比率即可,对数化后记为LNEC;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常用代理变量,以2002年为基期消除通胀后取对数,记为GDPPC;而人均实际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则由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对GDP的占比得到,对数化后分别记为GOVCON和PRICON。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应用Stata12.0计量软件完成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步:一是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及滞后阶数的确定,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为面板VAR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奠定基础;二是应用Wald—Granger检验进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三是对变量进行面板VAR分析,以考察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双向动态影响关系。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与滞后阶数确定

本文采用LLC和IPS检验两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数据平稳性。人均真实经济变量往往表现为变结构趋势平稳,而对于本文采用的较短的样本区间而言,可能并不存在结构突变点,表1的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由表1可知,两种方法一致拒绝了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证明了数据的平稳性。进一步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滞后阶数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样本而言,各信息准则给出的最优滞后阶数并不一致。考虑模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滞后阶数应选为3。

表1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滞后阶数检验

注:*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3阶PVAR系统中进行Wald—Granger检验发现,在10%置信水平下,人均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结构互为因果,而人均居民消费是居民消费结构的Granger原因。

表3 Wald-Granger检验结果

(三)面板VAR估计

1.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由于面板VAR模型的估计系数解释并不方便,我们直接对脉冲反应函数进行分析。对于正交化脉冲而言,变量顺序也许会影响分析结果,但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变换顺序对结果影响很小。这里给出的Cholesky分解顺序为GDPPC、GOVCON、PRICON和LNEC,进行了500次蒙特卡洛模拟并给出了90%的置信区间。

图1 脉冲反应图

从图1可以看出,面对居民消费的正交化新息,政府消费在同期没有反应,在第一期开始有正向的反应,在第二期累计效应达到最大,总体而言是正向的反应。政府消费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个正交化新息的反应同样存在滞后,但是在第一期之后累计效应为负,在第三期达到最大。由于LNEC减小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所以,脉冲反应图显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的对公共物品与服务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政府消费的增加。

对于居民消费量的一个正交化冲击,消费结构有较大的累计升级效应。同时可以看到,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政府消费的增加有负面影响,居民消费的增加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为先带动后抑制,虽然这种作用极为不显著。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虽然可能是由于挤出了投资有关,但是与居民消费比较来看,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支出的低效率。经济增长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都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也与过去十余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最终消费率增速持续降低相吻合。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有提升作用。

居民消费对来自于政府消费的正交化新息(生)冲击的累计正向反应在滞后一期达到最大,随后累计效应变为负向,这说明,扩大政府消费不能起到刺激居民消费的目的。可能的原因在于政府消费的增加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结构对政府消费的增加的反应是在同期升级而在滞后期降级,这反映了政府消费的增加并没有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脉冲反应来说,政府消费可能通过影响居民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但从数量关系上来看,很难认为这是主要的作用路径。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消费中存在大量的补贴性质的支出,直接替代了居民在一些领域的消费,与此同时却并未引致出居民的更多高端消费,居民将一部分消费转移到了食品类。

2.面板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给出了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是脉冲响应分析的互补分析。从表4可以看到,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度较小,在第十期为0.9%,在第二十期也仅为1%。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而言,政府消费的贡献度较高,在第十期、第二十期分别为22.7%、23.3%,稍低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度29.9%、30.0%。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贡献率在第十期、第二十期分别达到了26.3%、26,2%。

表4 方差分解表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在省级层面检验与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及启示。

首先,西部地区政府消费并未明显挤出居民消费,尤其是短期可能有挤入作用,这说明了政府扩大支出作为总需求管理的可行性。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政府消费的低效率使得非选择地扩大政府消费规模不会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其次,政府消费扩张并未显著挤出居民消费,但是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事实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大潜力。政府应鼓励市场创新消费产品,拉动居民结构升级。

最后,政府应合理调整供给公共品的范围与方式,在公共物品与服务生产阶段推进市场化竞争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Inessa Love and Lea Zicchino,200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 Evidence from panel VAR,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46,pp.190-210.

[2]姜洋,邓翔.替代还是互补?——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03:1-7.

[3]魏向杰.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J].财经论丛,2012,02:45-50.

[4]武晓利,晁江锋.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14,06:4-15.

[5]蔡伟贤.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2SLS模型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4,04:25-28.

作者简介:宋昆鹏(1987-),男,河南人,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与分析;李红(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经济。

作者:宋昆鹏 李红

第二篇: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层

摘要:符号消费正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而且基于符号消费的体育消费将不同人群清晰地定格在不同阶层上。本文一方面探讨了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另一方面探讨了基于符号消费的体育消费所带来的社会分层,最后分析了符号消费及其消费分层对体育消费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消费;符号消费;社会分层

Symbol consumption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ports consumption, and sports consumption which based on symbol consumption make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in different social stratum distinctly. This paper, on one hand, researched the symbol consumptin in sports consumption, and studied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bring by the sports consumption which based on symbol consumption on the other hand.We analysed that the symbol consumption and its consumptioanl stratification have an impact on sports consumption finally.

Key words: sports consumption; symbol consumpti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阶层体系正日益成熟,其中因体育消费的差别而呈现的社会分层现象已日渐显现。目前有学者对此展开了一些研究,譬如有学者依据体育的参与者而将社会阶层划分为管理阶层、知识阶层、业主阶层、蓝领阶层、退休阶层五个社会阶层。但笔者认为,体育消费分层更多的是基于符号消费差距的结果。

1 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

从传统消费观来看,体育消费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体育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它不仅包含直接体育消费,还包含间接体育消费,即为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体育竞赛而需要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购买食品及饮料费用[1]。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消费进行分类,其中既有学者将体育消费划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费及体育信息消费[2],也有学者将体育消费划分为观赏型体育消费以及参与型体育消费[3],还有学者将体育消费划分为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4]。

但实际上体育消费不再仅仅体现为实物产品的消费以及精神产品的消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健康和乐趣,更是享受和荣耀。因为当体育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之后,体育消费便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目标、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体育商品便衍变为一种文化商品,其内涵大大超过它的实物价值。参与体育消费所带来的成功、荣耀、富贵等心理上的满足,正是刺激了人们体育消费欲望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元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元素在体育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显现。特别在消费多样化及个性化背景下,经过广告系统、时尚系统、商品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手段的催生与运用,更加充分地调动了消费者对体育消费文化内涵与附加值的关注和重视。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当把商品视为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它就属于“符号消费”。[5]符号消费将消费过程视为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通过消费过程向社会观众传递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社会属性。于是消费成为展示人们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念的有形标记。当人们穿上一件李宁牌运动服时,那必定比穿上一般运动服更加引人注目;但与国际名牌运动服相比,人们希望表达的就不仅仅是更为引人注目,而更多的是文化趣味。倘若人们穿的是耐克的运动服,所表达的意义就更为丰富,除了独特的品位之外,还表明其特有的体育娱乐高手的身份和地位。

一般来说,体育产品的符号价值具有二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的内涵是差异性和独特性。尽管体育产品的物质形态和表现方式存在一定差别,但渗透在体育产品中的文化符号的差别更为显著。消费体育产品实际上更多是消费与其它体育产品不同符号和价值。第二个层次内涵是象征性,进入高档体育健身中心进行锻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位和社会认同。学者张永军为了考察体育消费的动机和体验,曾经对公务员和私营企业老板的健身消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人们购买健身卡进入健身房进行消费,最主要原因并不是想通过健身来提高自身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而是一种心理体验和满足,也就是说人们进行体育消费,并不是认真进行体育的实质消费,而是进行体育产品中的“符号消费”。他的另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购买运动服注重的并不是实用而是品牌,这一结果更加充分的表明人们进行体育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实物消费而是符号品牌的消费[6]。实际上体育消费已不再仅仅只是经济现象[7]。体育消费更多的是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8],因为人们在满足自我而不是他人感到满足时,通常总是表现出纯真和情感实现[9]。因此体育消费远不是满足物质欲求行为[12],而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10]。

2 基于符号消费的体育消费分层

大众日常的身体锻炼和体育娱乐活动,是体育产品的一种基本形态,它通过自身运动提升身体机能,但当一个人付费到高档健身馆进行健身时,他所购买到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或者说是延缓生命的希望,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即社会含义),以及与之相的自鸣得意等心理体验。因为符号消费的差别,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可以划分为:“贵族运动”体育消费、时尚体育消费、公共空间体育消费、“麻将”体育消费。

“贵族运动”体育消费主要为社会精英所把玩。社会精英拥有比普通民众更多的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方面他们深知其资本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体育消费,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注重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把体育消费看成是身份、地位最好的展示机会和手段。于是,作为区别于普通民众的“贵族运动”便为社会精英所推崇。从目前来看,“贵族”体育消费主要表现为高尔夫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之所以成为社会精英的首先,主要是因为在高尔夫球场上精英们能找到那种惬意、心安理得以及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不仅打球时有球童侍候,也有随时听命的服务生,而且还能与前来运动的其他精英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他们将高尔夫球运动看成是其身份象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味的享受。当然并不是所有社会精英都去高尔夫球场进行身体消费,他们总能找到表征他们身份地位的体育消费形式。现在国内外少数企业家对登山运动颇感兴趣,有的竟登上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尽管登山运动需要比高尔夫球运动更加昂贵的成本,但它和高尔夫球运动一样,体现了社会精英的生活品位和人生价值理念。

时尚体育消费是体育消费与时尚的结合。由于消费的符号价值更为凸显,其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更具特殊意义,因此时尚消费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更为强大的诱惑力,从而促使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社会时尚求同。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体育消费自然会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并且产生巨大的能量。时尚体育消费的主要对象为中等收入阶层,或者说是知识白领阶层,他们引领了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的潮流,一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他们是数量最大的消费群体。从目前来看时尚体育消费的最主要方式为健身房消费。时下的流行语“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是这一运动广受欢迎的真实写照,到健身房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刻画身份的符号,并且已成为获得社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有一批拥有一定文化追求、个性突显的青年,为了躲开喧闹的都市环境,选择自助型的体育活动。他们购置户外野营等基本装备,设计好路线图,便和“驴友”一起同行出游。应该说时尚体育消费是体育消费中最具中产阶级体育消费特色的品味文化。

公共空间体育消费是广大普通民众体育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普通民众占有的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相对较少,他们进行体育消费时,只能尽可能地使用公共资源,特别是使用公共空间。从目前来看,公共空间体育消费最主要的方式是广场体育消费。在广场的舞台上,普通民众可以进行最为传统的跑步、跳舞以及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和锻炼,他们成群结队,欢歌笑语,不仅可以共同享受体育消费带来的快乐,而且可以交流情感和思想。广场体育作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将普通百姓从社会精英以及中等收入阶层体育消费的场所带入了更为广阔的体育空间中。目前广场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休闲体育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并且已经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 [11]

“麻将”体育消费是一种最为便利的体育消费方式。麻将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对场地以及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原本长期属于有闲阶级所专有的玩具,在改革开放后迅速蔓延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尽管如此,但“麻将”体育消费的主体更多的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所能选择的身体消费资源很少,因此在百般无奈之际,只能将体育消费定格在麻将上。应该说麻将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消费,而且在广大农村麻将较为普遍被作为赌具,但现有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麻将对于广大弱势群体来说无疑是一种消解“运动欲”的最好方式和手段。

可见,基于符号消费的体育消费将不同人群清晰地定格在不同阶层上。从目前情况来看,从事“贵族运动”体育消费的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社会精英,他们手中拥有大量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行政资源,“贵族”体育运动成为了这一人群的标志和符号;从事时尚体育消费的主要是中等收入阶层即白领阶层,他们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追求时尚是这一阶层的主要标签,参与以健身房为标志的时尚体育运动将他们与其他社会人群区分开来。从事公共空间体育消费即广场体育消费的是普通城市居民,他们体育消费的目的更多的为了真正的强身健体,因为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较少,占领免费的至少是廉价的公共空间进行体育消费,是这一人群最为理性的选择。而从事“麻将”体育消费的绝大多数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他们几乎没有体育消费资源,大多数进行“麻将”体育消费是其打发时间的无奈选择。基于符号消费的体育消费将整个社会构筑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在这一金字塔中,居于塔尖的是从事“贵族运动”体育消费的社会精英,居于塔胸的是从事时尚体育消费的白领阶层,居于塔腰的是占领公共空间从事体育消费的普通城市居民,而居于塔底的则是广大的从事“麻将”体育消费的社会弱势群体。

3 符号消费对体育消费及其分层产生的影响

在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育消费更将走入符号消费的“殖民地”。而且因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的差异而呈现的社会分层将更为清晰和明确。当我们沉浸在体育消费快速发展带来的欢娱之时,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符号消费对体育消费及其分层产生的影响。

3.1 符号消费促使体育消费变得非理性和具有炫耀性。依据消费对象,消费可以划分为实用型消费和感性消费,其中实用型消费主要为功能消费,而感性消费主要为心理消费、意义消费和符号消费。一般来说,实用型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小,消费空间有限,而感性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大,消费空间很广。因此实用型消费相对理性,而感性消费则相对浪漫和非理性。当体育消费变为符号消费之后,体育消费已远远超出满足健身娱乐欲望的行为,变成出于各种目的的需求对象征物进行操作的行为,这样体育消费便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12]而伴随着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而来的便是消费的狂热和非理性,这既是感性消费必然结果,也是消费社会的常态。另外以社会精英为代表的富裕阶级,更多地把体育消费过程作为其身份、社会地位、文化趣味、修养以及经济条件等符号的表达过程,通过对符号消费的奢侈和铺张,向社会展示和炫耀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符号消费便成为了典型的“炫耀性体育消费”。因此,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不仅促使体育消费变得非理性,而且也使得体育消费具有炫耀性。

3.2 符号消费使得不同体育消费阶层之间的差距更加显现。尽管近些年随着政府的大力提倡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作为一个整体,社会体育参与的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是体育参与水平的普遍提高没有平均分配到各个阶层中。普通城市居民虽然可以占领免费公共空间进行体育消费,但他们所获得的体育资源非常有限,而且农村居民则因所获得的体育资源极其缺乏而找不到体育消费的途径,只好将人类自身天生的“运动欲”发泄在几乎不需要任何硬件设施的“麻将”运动上。更有甚的是当体育消费具有符号意义之后,由于相互攀比,社会精英将对“贵族运动”体育运动狂热追求,从而促使他们在体育消费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一方面普通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体育资源增长缓慢甚至减少,但另一方面社会精英体育消费不断攀高,由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社会体育消费不同阶层的消费差距越拉越大。

3.3 符号消费造成体育消费的大量浪费。符号消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和限制,具有广阔的消费空间,从而为符号消费无限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人们在进行符号消费时,不会也无法依据自身的需要来确定消费数量,在符号消费面前往往变得盲目和非理性,这就为符号消费的无限扩张提供了心理基础。正如前述,符号消费促使体育消费变得非理性和具有炫耀性,因此符号消费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造成体育消费的大量浪费。而且符号和交往价值的生成往往是主观、多变和快速的,这样嵌入体育产品中的符号价值表现出相应的主观、快速和多变的特征。这样必然加速了符号消费的速度,从而导致符号商品的快速“死亡”。这客观上造成了一次性体育产品的增加,加速了体育产品的淘汰,从而形成了过度的消费和浪费[13]。

对于符号消费给体育消费及其分层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辨证的态度。一方面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在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成为体育消费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政府和民众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加以解决,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特别是农村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加大基础体育设施投资的力度,而民众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适度范围内消费相应的体育运动,淡化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尽可能避免体育消费中社会资源的浪费,切忌体育消费中的非理性和炫耀性。

参考文献:

[1] [3]张岩.略论体育消费[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4):19-24

[2] 徐钟仁. 论体育消费[J] . 体育论坛,1989(3):7-9

[4] 高林洲.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1999(1)69-74

[5] 石涛.“符号消费”与人民币投票[J].新周刊, 2005(5): 1.

[6] 张永军.试论符号消费视角中的体育消费[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3-16

[7]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8] 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解读[ J].人文杂志, 2004(1): 170-175.

[9] [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上海:译林出版社, 2000: 39.

[10]鲍曼著,何佩群编译.消费主义的欺骗性[N].中华读书报, 1998: 6-17.

[11]石立江.运动的品味———大众文化视野下的体育消费分层[J]. 山东体育科技,2008(1):7-9

[12]魏红珊.炫耀消费与身份焦虑[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1): 84-9

[13]王改艳,周兵.符号消费视域中的休闲体育消费[J] . 体育文化导刊,2007(1):45-46

作者:张宇, 罗雯, 李艳翎

第三篇:消除不良消费,确立生态消费观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主流是合理和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多显著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吗,旨在消除大学生不良消费,确立其生态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

引言

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素质如何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价值观念,研究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最终形成生态消费观,是弘扬中华民族节俭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是我国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也就构建当代大学生合理、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

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发展需求,属于理性消费范畴,合理消费和健康消费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节俭意识

很多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存在消费奢侈浪费现象,追求在消费方面胜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消费和人情消费严重,高校宴请之风盛行,浪费了很多资源,甚至使校园风气污浊不堪。

2.缺少理财意识

当代大学生中,有多数人不具备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甚至不顾及家庭条件及自身消费水平,普遍存在提前消费与盲目消费现象,这是引发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存在攀比心理

很多90后学生年轻好胜,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在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赶时尚、比时髦、比名牌和比吃穿的现象,体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得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普遍存在。

4.注重物质享受

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金钱更多地用于物质消费,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服装饰品与数码设备等方面,但用于考取资格证、报考辅导班和购买参考资料等精神领域的消费较少,大学生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5.沉迷网络消费

网络消费应时代发展而生,因为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网络消费成为广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消费形式,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生活态度,面对网上形形色色的商品与服务,很多学生显得无从选择,特别是女大学生,易于陷入网络购物的泥潭。

二、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

相关调研资料表明,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概述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良价值观影响、网络消费市场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影响三个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不良引导;二是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除经济类专业有所涉及外,其他专业极少涉及到消费教育,教育形式偏重于观念教育,较少有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教育,教育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都有深刻影响;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个性心理及消费认知偏差的存在,都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应根据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

能否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意义深远,甚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任。可以从如下几项策略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

1.注重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此,应重视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点内容:一是对于身处市场经济中的大学生,既不能全面保护,也不能弃之不管,而是营造健康合理的社会消费氛围,激发大学生做出自主选择;二是消费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需要改善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三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四是面对网络消费异军突起的局面,相关部门需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和完善。

2.加强高校的引导规范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重要基地,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生态消费观,应发挥高校的对大学生的引导规范作用,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从理性高度引导大学生,消除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挥霍消费,使其具有正确的消费态度,逐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二是将消费教育加入公共选修课程的范畴,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实施消费教育,打破经济学专业开展消费教育的局限性;三是增强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宣传消费知识,提供助教岗位、增加勤工助学机会,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健康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四是将消费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

3.发挥家庭的教育表率作用

大学生消费所用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所决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受自身家庭所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构建,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指导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了解孩子消费情况,协助孩子做消费预算,合理控制孩子消费总额;二是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起到表率作用,及时消除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有效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三是家长不但给予孩子物质帮助,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如下三点做出努力:一是多研读经典文献和著作,从中汲取精华与营养,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力,抵制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二是自主学习消费知识,调整消费结构,制定消费计划,从而规范自身消费行为;三是大学生通过他人评价、比较他人消费情况及总结自身近期消费情况三个途径来展开自我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其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消费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行为,养成生态消费观,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谦.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2(13):140-141

[2]韩慧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探索,2010(7):138-140

[3]张旭.2011~2012年度中国人消费行为[J].小康,2012(2):54-59

作者:马姝媛

第四篇: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的消费效应分析

摘 要:随着近年来消费金融规模的扩张,针对消费信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普惠金融的纵深式发展以及金融对经济的助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运用Eviews8.1统计软件,在分析期限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效应;期限结构;格兰杰检验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完善消费体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李克强总理也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参考国外的衡量标准,2018年我国剔除房贷后消费信贷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比重约为20%,而西方发达国家在30%左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整体杠杆水平不高,消费信贷支出大概处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现阶段研究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的消费效应问题,有利于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拓展方向提供思路;同时,研究消费信贷期限结构下的消费效应问题,为以后农村消费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山东省居民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现状

目前,消费信贷的分类多种多样,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主要包括短期和中长期。其中,短期消费信贷是指借款人的还款期限在五年以内的消费贷款,包括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中长期消费信贷是指借款人偿还期限在5年及5年以上的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等。

(一)消费信贷总量现状

2017年山东省个人消费信贷总余额达到15 541.1亿元,比2016年增加27.1%。与2004年相比较,2017年增长了14倍。2007—2008年个人消费信贷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于超前消费感到恐慌。2009—2012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跟2010年房地产调控、信贷紧缩密切相关,以致2012年增长率较低。2012年以后增长率呈波动性增长,但总体稳定在25%左右。

(二)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现状

从短期消费贷款来看,2017年山东省短期消费信贷余额为1 358.4亿元,占山东省消费信贷总余额的8.7%,增长速度为39.4%。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在2012年之前发展缓慢,在2012年以后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看,短期消费信贷基数较小、占比相对较低。从中长期消费贷款来看,2017年约是2008年的8倍。由于中长期贷款额度大、比重高,所以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整体走向与消费信贷总额大体相同,2012年前增长速度平缓,在2012年后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属于中长期消费信贷,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属于短期消费信贷。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信贷以耐用品消费为主,消费信贷所占的比例高达90%以上。随着年份的增加,短期消费信贷的增长率高于中长期消费信贷。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意识的不断转变,短期消费信贷将有更大的挖掘潜力。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在变量的选择方面,由于消费往往受物价的影响,我们选取山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介入变量,选取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XF)为因变量,山东省短期消费信贷余额(SCC)、中长期消费信贷余额(MLCC)以及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水平(TS=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为自变量。为减少指标数据的波动性,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二)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将遵照如下思路。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看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进一步判断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不平稳,则进行差分处理,之后对数据残差序列项进行检验;然后进行协整检验;最后,为了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性质,我们将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具体原理如下所示:

长期均衡模型为:yi=?坠0+?坠ixi+ui,其中?坠1是变量y对于变量xi的长期弹性。据此,本文构建的长期均衡模型为:

XFi=?坠0+?坠1SCCi+?坠2MLCCi+?坠3CPIi+ui

(三)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在金融时间序列数据中,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因此,如果在时间序列中存在单位根,那么就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这将使得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汇总如表1.

由表1可知,由于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存在差异,我们将用其残差序列的ADF检验来检验指标数据组合的平稳性,如果残差序列通过平稳性检验,则说明指标的线性组合平稳,存在协整关系。残差序列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残差序列在5%显著水平内是平稳的,因此消费信贷、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协整检验结果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LNXFi=0.359170LNTS+0.838640LNCPIi+0.640531LNMLCCi-0.0623024LNSCC

由协整方程可知,消费贷款的期限结构及中长期消费信贷对消费水平都有正向的影响,且影响效果比较显著。相较而言,短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3.格兰杰检验

为了探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中用*标注的表示两变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显著性超过90%。因此,我们对上述5组关系进行着重分析。首先,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是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原因,但是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在促进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水平方面结果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的原因,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在促进消费提高方面结果不显著。其次,从消费信贷的期限种类来看,居民消费水平与中长期消费信贷之间显著性都在90%以上,即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互为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在促进短期消费信贷的增加方面效果明显,但是短期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方面效果不明显,可能性仅有40%左右。可见,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其消费效应存在差异。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山东省消费信贷不论从总量还是从增量来看发展较快,尤其在2012年后短期消费信贷增长突飞猛进,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波动性较大。

第二,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可知,消费信贷期限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持续要注重短中长期消费信贷结构的搭配及优化。

第三,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带动物价水平的上升,但是物价水平的上涨不一定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物价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消费水平跟收入的关系可能比物价的关系更为密切。

第四,中长期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水平增长方面效果显著,短期消费信贷效果不明显,反倒是消费水平提高促进了短期消费信贷的增加。这不仅反映了期限结构的效应差异,同样为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业务的开拓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否存在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短期消费信贷越踊跃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尚贤.河北省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北企业,2020,(4).

[2] 郝政.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2).

[3] 剧锦文,柳肖雪.中国消费者消费信贷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

收稿日期:2020-05-23

作者簡介:刘国霞(1982-),女,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从事金融业务研究;孙夫祥(1995-),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民营经济研究。

作者:刘国霞 孙夫祥

第五篇:消费信贷和居民消费:2004—2012

摘要: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消费信贷;居民消费;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作者:李虎

上一篇:小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