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度烤烟生产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度烤烟生产工作总结1

今年,是发展烤烟生产的关键年,也是特殊的一年,期间历经干旱、洪涝和高温的考验,但我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县烟草部门和县烟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科技兴烟、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实现了烤烟生产新突破。

——种植面积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有6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653户种植烤烟,面积达5160亩,比去年增加810亩。

——总产量、总产值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有收面积4338亩,烟叶收购量达11302.15担,比去年增加2628担,总产值606.58万元,比去年增262.2万元,创特产税108.11万元,比去年增40万元,平均价为10.7元/公斤,比去年增1.82元/公斤。亩均产量2.6担,比去年增0.4担,亩均产值1396.82元,比去年增448元。

——上等烟比例有新的突破。今年我乡中上等烟比例达98%,其中,上等烟比例达47.1%,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有新的突破。在种烟户中,收入5000元至10000元的有291户,比去年增73户,10000元至15000元的有141户,比去年增78户,15000元至20000元的有47户,比去年增37户,20000元以上的有39户,比去年增30户,全乡种烟户均收入9274.5元,比去年增3446.8元,人均收入2141.12元,比去年增977元。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一把手项目来抓,采取强有力措施,组建挂点联系单位工作队和返乡团深入村屯开展工作,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我乡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各挂点联系单位,尽管各自的业务工作很繁忙,但仍坚持和我们一道进驻村屯宣传发动,返乡团成员还从自己有限的工资里面拿出资金扶持困难烟农。同时,县主要领导和县挂点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地头田间指导工作,这些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乡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把烤烟生产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群众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使今年的烤烟生产得以稳步发展。

(二)“早”字着手是我乡烤烟生产取得新突破的前提

今年我乡烤烟生产从“早”字着手。一是早计划。在2004年烤烟收购一结束便做好2005年计划,将任务目标分配到各村屯。二是早宣传。抓住2004年烤烟生产取得良好效益的机会,在烤烟收购期间组织未种烟群众到收购站召开现场会进行宣传发动,让老烟农言传身教。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种烟积极性,掀起了一场“我要种烟”的高潮。三是早行动。在2004年的10月份就组织群众做好烟区水利的维修。今年我乡共拨出两万元的物资作为烟区水利的投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与驻军一道,共出动3200人次对12.6公里的烟区水利各主干道进行了清淤和维修,进一步完善了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早落实。及早落实种烟农户和面积,在落实种烟户时,坚持做到“三不”,即思想不通不种烟,不参加培训不种烟,不建烤房不种烟。

(三)加强培训,强化科技意识是提高烤烟质量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烤烟生产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项目,为此,我们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烤烟生产标准管理示范县的机遇,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强化科技意识,提高经济效益。一是把技术培训作为烤烟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不同时期的各个环节,均组织烟农进行培训,全乡年内先后举办各级培训122期次,受训人数达5600人次。二是做到“六化”即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管理规范化、土壤风化、肥料腐化、追肥液体化;三是把握“三个最佳”,即选择最佳播种日期,为烟株的正常生长选择最好的气候环境;掌握最佳移栽方法,缩短还苗期;把握最佳配方施肥,把好用肥关。四是严格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消毒后播种、先起畦后移栽、先喷药后盖膜。五是供足旺长水,重点抓好旺长期抗旱保苗促开片,在烟叶旺长期,指导和组织群众抽灌跑马水,并及时追肥,以防脱肥。六是合理留叶和打顶抹芽,做到顶无花、株无杈、叶无虫、地无草。七是科学使用叶面肥,保证上部烟叶开片降碱,提高烟叶质量。八是坚持成熟采收和严格把好烘烤关。为了确保烟叶采收的成熟采收,我们采用发放“准采证”的同时,乡干部和户籍管理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把关,以保证烟叶的成熟度。九是切实做好烟叶的贮存保管和初分级的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烟叶的质量,上等烟比例比上年翻了一番。

(四)烟农协会的成立是促进烤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初,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烟农自发成立了烟农协会,是我区第一家烟农协会,该协会有65名会员。协会成立以后,会员们经常出面协调烤烟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在烤烟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将研究成果指导各农户。乡烟农协会的成立和参与,助了我乡烤烟生产一臂之力,有力地推动全乡烤烟生产的快速发展。

(五)制定激励政策是调动群众种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激发全乡广大群众种烟的积极性,我乡出台了烤烟生产优惠政策。一是烟农每交售一担上等烟均奖30元;二是农户每交售干烟奖1元/担,比上年多交奖2元/担,三是提高烤房补助;四是到乡划片特区种植的农户每亩补助租金50元及提供生产启动资金等等。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种烟和创上等烟的积极性,种烟面积进一步扩大,烟叶质量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乡烤烟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育壮苗方面,间苗、炼苗还没达到要求。

2、初分级不细致,混级现象时有发生,分级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提高。

3、旧式烤房比例相当大,需要加大队旧烤房改建的投入。

4、烟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三、2006年的工作打算

今年是我乡种烟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明年,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早计划、早布置、早安排,坚决完成县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

1、及时进行宣传动员,注意抓好“新老结合”即新烟农与老烟农结合,以老带新;“大小结合”即大户与小户结合,以大户促小户。努力扩大种植规模,确保全乡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2、加强技术指导,继续主攻质量,进一步注重解决上部烟开片降碱,把好两次打顶,提高效益。

3、继续加强对烟农初分级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群众的分级技术水平。

4、进一步发挥烟农协会的作用,促进烤烟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5、不断挖掘潜力,扩大种植面积,加大新烟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全乡烤烟生产的全面发展。

度烤烟生产工作总结2

为贯彻落实市、县烟叶工作会议精神,使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2014年烤烟生产目标任务。经镇党政办公会研究,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兴烟为抓手,以打造示范片为中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切实增加烟农收入,把我镇建成具有特色的“焦甜香”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

镇2014年烤烟生产任务分解表(附件3)

三、加强领导,重在落实

(一)调整充实了镇烤烟发展领导机构,即烤烟生产领导小组(附件1)。烤烟生产督查组(附件2)。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的烤烟生产工作的开展,研究制定考核奖励办法、组织保障措施、生产投入补贴等政策。镇烟办负责日常事务工作,提出烤烟生产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督查小组负责对全镇的烤烟工作分阶段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二)坚持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镇党委、政府为确保完成2014年烤烟生产任务:一是召开了党政领导办公会、烤烟村三职干部会,专题研究部署烤烟生产工作,要求适宜种植烤烟的村组干部党员必须带头种植烤烟,特别是村、组干部必须带头种植烤烟5亩以上或联系种烟20亩以上。建立县领导、镇领导示范片,镇烟站技术员、村、组也要建立相应示范点,高标准起垄、规范化栽植,提升烟叶品质,提高单株收入,亩产达250斤以上,亩收入3000元以上;二是各烤烟村要召开户长动员大会,要求农户努力把烤烟作为骨干发展项目,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烤烟生产为契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动员农户规模化种植,适度发展种植大户,镇干部、烟站技术员可带头承包土地种植烤烟或与大户联营种烟,同等享受相关烤烟优惠政策。四是适宜种烟村干部单设500元项目考核金,组干部单设400元项目考核金。

(三)县政府奖励扶持政策(摘录):

1、对烤烟村按交售正等级烟补助工作经费2元/担;

2、烟农新建小烤房补助2000元/座;

3、烤烟苗县政府补助1元/盘、县烟司补助2元/盘,种烟农户承担3元/盘。

4、大田期发生的烟草黑胫病、病毒病、花叶病、赤星病、青枯病农药县烟司按进价补贴50%,农药现金购买,每担正等级烟补助10元;

5、2014年肥料供应实行现金购买,待烤烟销售后烟草公司每亩无偿提供专用复合肥40斤、硝酸钾10斤,复合微生物肥料75斤的实物补贴。

6、政策性保险保费由县政府、县烟司投保82元/亩,自然灾害起赔点累计损失率15%,病害起赔点累计损失率25%,最高赔付金额1000元/亩。

7、烤烟税率返烟农13%;

8、按烟草部门要求处理不适用烟叶进行补贴,其中:下部2片烟叶50元/亩,上部2片烟叶0.45元/斤。

四、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

镇党委、政府对2014年烤烟生产发展严格实行目标考核,考核对象为镇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及其下设机构、适宜种植烤烟的村、组干部和种烟大户、联系村镇干部。被考核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任务:一是规划和落实烤烟种植面积,把任务落实到组、到户、到地块;二是完成烤房、烟路工程的规划、选点和建设;三是协助做好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烟叶收购等工作。现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1、对种烟农户的考核

(1)、产值达10万元以上烟农补助500元。

(2)、烟农自建普通型烤房补助500元/座。

(3)、对2014年修建的密集型烤房交3000元/座(普通烤房交1000元/座)烤烟种植保证金,在次年烤烟移栽结束后退还,连续种植烤烟3年以上。

2、对种植烤烟的生产组组长的考核

(1)组长带头种植烤烟5亩,产量12.5担以上,奖励200元。

(2)对本生产组实际完成的中上等烟数量,按每担中上等烟补助1.5元。

(3)对未种植烤烟的组长不享受任何烤烟补助政策,并取消年终烤烟发展项目考核补助,不退考核金。

3、对烤烟村的村支书、主任、文书和联系村镇干部的考核

(1)对村干部带头种植烤烟5亩,产量达到12.5担以上,奖励200元。对未种植烤烟的村干部不享受任何烤烟补助政策,并取消年终烤烟发展项目考核补助,不退考核金。

(2)对村支书、主任、文书和联系村镇干部的担烟考核:一是全面完成产量的村,按每担中上等烟补助8元;完成产量90—99.9%的村,每担上中等烟补助7元;完成产量80-89.9%的村,每担中上等烟补助6元;完成产量任务60-79.9%,每担中上等烟补助5元;低于60%的每担中上等烟补助2元;二是超额完成任务而超产部分,每担中上等烟补助10元。

(3)把烤烟生产纳入镇对村的双文明考核。

(4)联系村镇干部的考核:一是纳入对所联系村的担烟补助考核;二是完成任务在60%以下,同时在烟苗大田移栽以前到村组和农户组织发动烤烟生产少于12天(由村支部对驻村镇干部进行考勤)。

(5)示范片的考核办法:经上级验收合格示范片建设任务的村,按全村实际完成的中上等烟数量,每担补助4元。

4、镇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及督查组人员的考核

完成县上下达的收购任务的,按收购数每担中上等烟补助5元;完成收购任务80-99.9%,每担中上等烟补助4元;完成产量任务60-79.9%,每担中上等烟补助3元;完成产量任务低于60%,每担中上等烟补助2元。

5、纳入乡镇级示范片的镇、村干部分阶段考核。

(一)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28日

1、落实地块、面积、育苗;整地起垄。

2、2月底前,各村召开户长会、院坝会、座谈会等宣传贯彻落实县镇烤烟工作会议精神及烤烟奖励扶持政策。

3、规划新建烤房座数。

4、完成空闲地松土起埂,农家肥腐熟。

(二)第二阶段:2014年3月1日—4月30日

1、3月30日前完成烤烟专用物资组织到位。

2、4月30日前完成烟苗移栽任务。

3、启动烤房建设。

(三)第三阶段:2014年5月1日—8月10日

1、全面完成烤房建设任务,安装调试烘烤设备。

2、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大田管理做到“十无一度”。

3、处理好不适用烟叶。

4、协调配合完成烟路、烟水工程。

(四)第四阶段2013年8月11日—10月20日

1、抓好成熟烟叶采摘和烘烤技术的培训。

2、协调好电力部门保障烘烤用电。

3、抓好分级扎把、烟叶出售。

镇督查组牵头组织镇烟办、烟站相关人员对各村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对全面完成任务的村每亩补助工作经费1元。第二阶段对全面完成任务的村每担中上等烟补助1元。

五、科技兴烟,提质增效

1、科学规划。根据我镇的自然、气候和水土条件规划种植烤烟9个村2600亩,重点打造镇级示范片3个(三台、千步梯、平宁)。做到规划一片,落实一片,成功一片。

2、加强指导,适时移栽。烟站技术员、协管员要加强对所辖区域的烟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烤烟优良品种,杜绝自留种,重点抓好大田移栽,大田管理要做到“十无一度”,分阶段培训实用技术。

3、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烟路、烤房的规划工作。因地制宜,早规划、早落实,切实为烟农服务。烤烟新发展区域,动员烟农自建普通式烤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六、保障措施

镇党委、政府要求镇烟办要加强对烤烟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重点抓好面积落实,烟路、烤房工程建设的协调工作。创新考核机制,提高干部活力,烤烟所涉村支部、村委会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对工作不力、相互推诿的村级班子定期进行诫勉谈话,对工作仍无起色完不成发展目标的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给予歇职处理。

上一篇:新课改高中课堂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功能音乐背景下中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