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

2023-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烤烟生产主推技术总结

潍坊烤烟的特色定位与配套生产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在对潍坊烟区的生态条件、产业基础、烟叶特色、目标定位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潍坊烤烟的特色进行了较好的定位,并提出相应的配套生产技术措施,以期为潍坊特色优质烤烟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烟叶;特色定位;生产技术

随着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成为各烟叶产区生产发展的方向。潍坊是我国大陆最早栽培烤烟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全国31个重点烟叶产区之一,在特色优质烟叶生产上,应充分发挥本地自然生态优势和生产基础优势,以“提高质量水平、突出特色风格”为重点,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技术联合,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才能更好地实现特色优质烟叶的规模化生产。

1 潍坊烤烟的特色定位

特色烟叶的形成,是烟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搞好烟叶特色定位是生产特色优质烟叶的重要基础。

1.1 生态区域定位

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青州烟”产地,有较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良好的烟叶生产基础。

1.1.1 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潍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660 mm,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烟叶生长与降水基本同步,特别是近年来烟叶生长旺季降水有增多趋势,较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生产。

1.1.2 较为适宜的土壤条件潍坊烟区土壤主要是棕壤和褐土,土层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为0.50%~1.72%,土壤pH值为5.7~7.2,氯离子含量多在19.2~29.8 mg/kg。

1.1.3 宜烟耕地资源充足潍坊共有耕地面积39.65×10 hm2,其中宜烟面积17.73×104 hm2,目前植烟面积仅占总宜烟面积的8%左右。从烟区分布来看,烟区地貌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组成,烟田分布大体比例分别为2/5、2/5、1/5,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m以下,绝大部分适于机械化作业。

1.2 产业基础定位

1.2.1 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特色烟叶的开发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一基四化”要求,潍坊在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了烟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步伐,2009年国家局将诸城市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单位。潍坊烟区的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2.2 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比较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潍坊烟叶具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较好的植烟群众基础;具备可靠的烟叶生产管理、生产技术队伍,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2.3 目前烟叶销售市场比较稳定近年来潍坊积极探索工商互信、烟农互动、互利共赢的烟叶生产经营之路,逐步形成“基地生产销售为主、定点供应为辅、出口备货提升”的烟叶营销格局,与联一国际烟草公司和全国13家工业公司(厂家)建立了较稳定的业务关系。

1.3 烟叶特色定位

特色的认可是使用者和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市场认可并被广泛追求的特色才是有用的、并应该发扬光大的特色风格。所以,在特色定位中,必须充分发挥工业企业的主导作用,借助其技术力量、质量评价和需求,明确本地烟叶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以加快特色的培育和挖掘。

根据烟叶的市场分布情况,潍坊已将联一国际烟草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山东进出口公司、河北中烟工业公司列为重点合作单位。根据在这些企业卷烟品牌中的使用情况、品牌发展目标和配方需求,将潍坊烟叶的特色定位为:成熟度好,油分较多,颜色较深且比较均匀,内在品质协调,中间至偏浓香型,吃味较浓。配伍性好,耐储存。就目前潍坊六个产烟县(市)具体而言,分别定位为:诸城、高密以生产中偏浓香型烟叶为主,安丘、昌乐以生产中间香型为主,临朐、青州以生产中偏清香型为主。

1.4 生产目标定位

结合潍坊烟叶的生产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重点卷烟骨干品牌对原料的需求,潍坊特色优质烟叶的生产目标应定位如下。

1.4.1 烟叶外观质量

(1)成熟度好,闻香突出。

(2)颜色橘黄、金黄。叶片颜色基本一致,正反面色差小,色度饱满鲜亮。

(3)叶片厚薄适中、均匀,组织疏松,油分多,弹性强,柔软度好。

(4)叶长:下部叶30 cm以上,中部叶40 cm以上,上部叶35 cm以上;叶宽:20 cm以上;宽长比:0.4~0.6;叶厚:下部叶0.08~0.10 mm,中部叶0.10~0.12 mm,上部叶0.12~0.14mm。

(5)单叶重平均7~10 g。

1.4.2 烟叶化学成分各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糖18%~26%;还原糖16%~24%;淀粉含量≤4.0%;烟碱1.5%~3.3%(下部烟叶1.5%~2.0%,中部烟叶2.0%~2.8%,上部烟叶2.5%~3.3%);总氮1.5%~3.0%;氧化钾≥1.3%;氯离子≤0.8%;农残低,安全性高。

1.4.3 烟叶烟气质量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吃味比较醇和,劲头适中,余味舒适,刺激性小,燃烧性好。在卷烟工业配伍性好,可用性高。

2 潍坊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配套技术措施

目前潍坊烟区烟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部分生产技术运用不尽合理,加之生态优势条件利用不够,致使生产的烟叶逐渐丧失了原有的风格特征,或者风格特征不明显,生产的烟叶不仅外观品质特征逐渐接近,而且化学成分也出现了趋同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卷烟配方的需要。根据潍坊烟叶历来的风格特色和潍坊烟叶生产现状,今后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好以下技术措施。

2.1 优化种烟地块,调整品种布局

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采取租赁、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烟叶种植由次适宜区向适宜区集中,由小户、散户向专业户、家庭农场集中,进一步优化种植布局,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在品种布局调整上,要进一步压缩中烟100品种的面积,扩大NC系列、云烟系列、K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加大ZC-01、CF90NF、CF9087等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力度。原则上2 000 hm2以上的植烟县市主栽品种不低于3个,搭配品种不少于2个;333 hm2以上乡镇主栽品种不低于2个,搭配品种不少于1个;67 hm2以上的村或3.3 hm2以上的农场种植品种要达到2个以上。随着特色

烟叶生产的逐步深入,各产烟县市还要尽快明确适宜于生产自己特色风格烟叶的主栽品种。

2.2 进行土壤改良,改进配方施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全面推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理化性状变劣,越来越不利于特色优质烟叶的生产。为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良土壤,改善烟株生长发育环境。

一是积极示范推广绿肥种植。绿肥种植翻压和过腹还田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在云南、四川和湖南等省份取得较成熟的经验。潍坊烟区今后也应积极探讨“绿肥翻压”技术和“绿肥种植一畜牧饲养一有机肥生产”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建立用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以地养地的目的。

二是增加优质饼肥施用量。豆饼具有促进烟株发育和后期叶片内淀粉的转化、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干物质积累等作用,当饼肥使用量占到施肥总量的30%~40%时,烟叶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增加。在20世纪60年代,潍坊烟区主要以土杂肥为传统肥料,并使用部分豆饼。这种传统的以土杂肥和豆饼为主的施肥配方对烟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平衡施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豆饼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加大豆饼的使用比例和数量。

三是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降低氮肥用量。目前潍坊的烤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追求产量而导致烟叶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不利于特色优质烟叶的生产。结合潍坊烟区的生态条件,潍坊烤烟生产的适宜指标应是:产量应控制在2250~2700 kg/hm2,每公顷采摘叶数36~39万片,上、中、下部烟叶厚度适中。平原区目标产量在2 625 kg/hm2为宜,山地、丘陵区以2 250 kg/hm2为宜。根据这一指标,氮肥施用量应以每公顷纯氮60~90 kg为宜。

2.3 适应丰水年份特点,调整部分栽培措施

近几年,潍坊烟区6~8月份降雨较以前明显增多,导致部分烟田发生内涝。为适应丰水年份特点,在栽培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作以下调整:

一是注重整治和涵养土地。全面推行冬耕深翻,改善耕作层土壤结构。

二是改变起垄规格。与盖膜机械的改进、地膜宽度的增加相结合,平原、低洼烟田要改碟形、槽型垄为大垄,高垄栽培,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烟株抗旱防涝能力。

三是适当调整移栽期。把移栽期从原先的4月下旬推迟到5月上旬。

四是示范推广控释肥。加快对控释肥的研究示范,大力推广各种类型的控释肥。在传统化肥的使用上,引导烟农改变传统施肥方法,大力推行基肥+提苗肥+追肥的施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是重新对揭膜培土技术进行研究推广。探讨在雨水较为充沛的条件下,揭膜培土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和配套技术措施的完善。

六是加大排灌工程建设力度。把烟田排涝设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总体规划与建设。

2.4 注重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

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实施方案,在集中产区、重点乡镇、植烟专业村实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方法、统一防治药剂、统一植保器械”,把烟田周围环境纳入统防统治范围,严控病虫害的大面积流行。要因地制宜,适当推迟移栽时间,特别重视预防4月底至5月上旬的蚜虫迁飞高峰,防止有翅蚜迁入烟田,造成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

2.5 以烤香为目标,改进密集烤房烘烤技术

烘烤是决定烟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关键环节,烘烤的目的不仅要把烟叶烤黄、烤干,而且要烤香。近几年来,密集烤房的广泛推广应用,为规模化种植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密集烤房强制通风、强制排湿的特点,也容易造成烟农单纯追求烟叶烘烤外观质量而忽视烟叶的烤香。为此,在密集烤房应用中,要严格掌握三段式烘烤的核心工艺,即低温充分变黄,慢速升温定色,重视湿球温度,降低干筋温度。实际操作中,注重做好促进烤香的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特别重视湿球温度的作用,做到以湿调温,由于密集烤房具有排湿能力强、调控灵敏的优势,因此可以大胆保湿变黄,掌握较高的变黄程度,促使形成更多的香气物质;二是重视在干球温度52~55℃、湿球温度39~40℃致香物质大量形成的时期尽量延长时间;三是在干筋阶段限制湿球温度,及时减小通风,适时停火,缩短高温干筋时间,减少致香物质损失。

作者:杜传印 崔志军 孙希东等

第2篇:优质烤烟生产技术规程

【摘 要】为了充分发挥优质烤烟新品种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优质烤烟生产水平的提高,可通过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技普,烤烟技术转化,区域特色优势烤烟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等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拓展优质烤烟产业发展空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优质烤烟生产坚持以“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和“一基四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体要求。

【关键词】优质 烤烟 新品种 栽培 示范

1注意要点

集成应用传统与现代烤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围绕提早节令、降低烟碱、降低农残、增加单产、增钾、增香的“一早、两降、三增”烟叶生产方向,严格按照基本烟田规划择优布局,加强良种良法配套。苗期重点抓好增温提苗保节令,大田重点突出烟株长相调控,强化病虫综防,降低烟叶农残。

2技术指标

2.1品种结构

围绕市场对烟叶质量的需求,根据“烤烟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推广示范项目”进一步的实施,及时调整品种布局和结构。坚持“一乡一品”或“一站一品”的布局原则。使优质烤烟新品种中烟100,中烟101,秦烟98等在我县烟区达到100%推广率。

2.2生产节令

2月10日前播种结束,确保100%漂浮育苗、100%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100%适时高茎壮苗移栽、4月20日前完成预整地、5月1日至5月5日5天之内移栽结束、9月10日前烘烤结束[1]。

2.3生产技术指标

(1)壮苗标准。常规苗苗龄80天以下,漂浮苗苗龄70天以下,茎高8~12cm。成苗高18~20cm,茎径0.6~0.8cm,4~5片功能叶,茎叶清秀无病韧性好,叶色淡绿色,根系发达呈白色,烟苗整齐一致。

(2)大田烟株发育进程与生物学性状。1)大田烟株发育进程:移栽后还苗快,不蹲塘。移栽后5~7天,第一片新叶出现,栽后20天前后摆盘、30天前后团棵、55天前后旺长、65天前后现蕾、75天左右开烤。田间最大叶面积系数:2.8~3.0,大田生育期115~125天。2)株型及长势长相:株型腰鼓型,脚叶长55~65cm,腰叶长65~72cm,入炉末端顶叶长45~50cm、宽≥15cm;田间烟株生长发育整齐均匀,群体合理,烟株清秀整齐,病虫害轻,营养协调,叶片舒展,无缺素症状,烟叶成熟一致,行间叶尖距10~20cm,在地埂可看清沟底。3)单叶重和单株产量:单叶重:下部叶7~8g、中部叶9~12g、上部叶8~11g;单株产量160~175g。4)移栽规格及群体密度: 120cm×50~55cm或110×55~60cm,1000~1100株/亩。

(3)烟叶产、质量指标:1)优质适产范围:150~165Kg/亩。2)外观质量:颜色桔黄~柠檬黄色,油分足,色度浓,光泽强,弹性好,充分成熟,厚薄适中,组织结构疏松。3)内在质量:总糖22~28%,还原糖18~22%,糖碱比7~12,尼古丁1.5~3.5%(其中,下部叶1.5~2.0%,中部叶2.3~3.0%,上部叶≤3.5%),氧化钾(K2O)≥1.8%,氯(Cl)0.3~0.8%,蛋白质7~10%,淀粉含量≤4.5%,总氮略低于烟碱,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及重金含量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要求。4)吸味品质:香气细腻飘逸,清香型风格明显,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刺激性小,青杂气轻,劲头适中,余味舒适,燃烧性强,无明显地方性杂气。

3 技术措施

针对烟叶生产存在主要问题和烤烟产区的自然气候特点,结合近年全球气候变暖,主产烟区气温增高,烟水配套工程大为改善的实际,适度早栽早烤结束、避开后期低温的影响。烤烟生产将集成传统经验和现代烟叶科技,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尽力避开限制因子,继续推行三“中”(中棵烟、中等烟、中式卷烟)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早生快发、早烤结束的生产技术措施,确保“一早、两降、三增”烟叶生产目标的实现。

3.1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

按照工业引导农业,原料服从配方的理念,合理调配品种种植结构。今后我县统一种植云烟8

5、推广秦烟98。根据品种特性,严格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同一乡(镇)除了规定种植品种以外,其它品种一律视为劣杂品种纳入措施到位率考核(甘肃省科技厅列徽县优质烤烟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中试验区除外)。

3.2继续完善集约化育苗措施,全面提高移栽烟苗素质

继续实施“公司扶持、业主管理、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以苗养苗”的集约化育苗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剪叶工具消毒和剪叶后的病毒病预防,切实抓好烤烟壮苗培育工作,严格按照《陇南市烤烟育苗操作技术规程》的技术要求,培育高茎无毒壮苗,确保大田移栽壮苗率达到90%以上。

3.3提早移栽节令,缩短移栽周期

针对近年全球气候转暖,基本烟田水利设施明显改善的有利条件,结合全县烟区4月下旬气温基本能够适应烤烟移栽、多数烟区烟水工程能够保证抗旱保苗需求、9月上旬以后气温快速变化的特点。全县烤烟移栽节令统一提早5-10天,要求在4月20日~5月5日集中移栽。陇南市优质烟示范点及甘肃省科技厅安排下达的星火计划试验示范项目,必须在5月5日前集中移栽结束。为提高大田烟株整齐度,同一乡镇的移栽周期严格控制在10天以内,同一片区移栽时间控制在3~5天以内。

3.4分类调整移栽规格,提高群体密度增产降碱

为减缓烤烟移栽期劳动力紧缺、提高烤烟移栽进度和移栽质量、缩短移栽周期,科学合理的群体结构是烤烟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协调烟株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实现增产降碱、优质适产、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的关键。,结合全县光照较少的特点,以120cm×50~55cm、群体密度1000~1100株/亩为主要栽培规格。烟苗移栽茎杆入土深度不小于6cm,生长点露出土表2~3cm。

参考文献:

[1]摘自由甘肃省质量检查局公布《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烤.烟栽培技术标准》第二页第三行.

第3篇:烤烟生产实用技术要点

一、烟叶施肥

1、施肥原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铵态氮与硝态氮以及氮磷钾合理配比的施肥原则,以株定量,均匀一致。基本烟田区域,禁施含氯肥料。

2、施肥量:一般要求中等肥力烟田,亩施纯氮2.5-3.5 公斤, 氮磷钾之比1:1-1.5:3-4。增施有机肥,饼肥要达到30-35公斤。

3、施肥方法:农家肥、饼肥、磷肥、60-70%的复混肥和50%的钾肥混合后作为底肥使用;20%的复混烟草专用肥、20%的钾肥,充分混合后作穴肥使用;其余的肥料作追肥使用。

二、大田管理

1、合理灌水,促进生长。还苗期、伸根期土壤含水量应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旺长期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左右,在天气干旱情况下,应浇水2~3次。

2、加强烟田中耕,及时松土保墒,清除杂草。小苗偏管,确保大田整齐一致。可用0.3%的硝酸钾水浇施,每株0.5-1公斤,促使快速生长。旺长期清除接近地面的3—4片假熟、破烂、有泥污的土脚叶,改善烟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底烘。

3、及时平顶、化学抑芽。烟田50%烟株中心花开放时,根据烟田施肥情况及烟叶长势,及时合理进行烟田平顶,确保烟株正常圆顶。一般采用二次打顶法,并多留1-2片叶,搞高收益。打顶后及时抹杈,然后使用灭芽灵等进行化学腋芽,抹杈后及时把烟杈清出烟田。

三、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花叶病:苗期用药1~2次,移栽前1天一定用药1次,以防止病毒在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在移栽后的生长前期施用2~3次。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好的抗病毒剂有:20%病毒特700~1000倍、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0.5%净土灵水剂400~600倍等。

2、黑胫病: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1~2次。 连作有病烟田必须在移栽后即用药,连续用药2~3次。

3、根黑腐病: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5%大克力乳油500~800倍液灌根。

4、赤星病:40%菌核净400~5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10%宝丽安(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一般2~3次。

5、角斑病与野火病:初发生时喷1:1:160波尔多液或200单位/ml农用链霉素,7~10天1次,连喷2~3次。烟草角斑病与烟草赤星病混合发生时可用45%金叶舒可湿性粉剂500倍连喷2~3次。

(二)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1、大灰象甲、拟地甲、蚯蚓、蛴螬:用15公斤麦麸或豆饼炒香与90%敌百虫0.5公斤或4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兑水5公斤拌匀制成毒饵,傍晚撒于烟田诱杀幼虫。

2、地老虎、金针虫:移栽时穴内环施毒饵,每亩2—2.5公斤。或于移栽后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90%敌百虫600—700倍液,喷淋烟株或灌根。

3、烟蚜:覆盖地膜,趋避蚜虫;及时打顶抹杈,恶化烟蚜食物条件;药剂防治。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5%吡虫啉1200倍喷雾进行蚜虫的防治。

4、烟青虫:幼虫3龄以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

5、斑须蝽 :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喷洒嫩叶。

第4篇:烤烟精益生产综合管理技术

在烟叶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攻坚期,推进精益管理是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烟叶生产由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实施烟叶精益生产,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烟叶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解决烟叶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精益生产(Lean Management)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杜绝浪费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用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其本质是利用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烟叶精益生产要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烟叶生产、收购、加工流程,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精良品种、精细耕作、科学采收烘烤,突出烟叶品质特色,提升烟叶质量水平。

一、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精确的生产及管理信息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四统一”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组织基层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合作社、基地单元和卷烟企业开展广泛调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获得有效信息,经认真整理,系统分析,对应国家局烟站(单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档案管理、种植布局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收购调运管理、烟农服务、绩效考评、原烟质量追溯、主体数据分析等十大模块要求录入电脑;在现有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专业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对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机具的精确管理;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GIS系统进行精准配方施肥作业,实现肥料的环保、高效利用;配合节水带肥灌溉技术,引进或开发应用水肥精准调控信息系统,按照烟株肥水需求量,科学测算肥水施用和灌溉量,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原料与品牌数据库,显著增强原料与品牌数据库和烟叶生产数据库的共享和对接,实现基地烟叶的精准规划和生产,为打造数字烟草夯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精确的信息资源,形成重点技术环节和管理的精进机制。

PDCA 循环

二、科学优化改进,提升精良生产技术水平

(一)优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按照精益化生产要求,找准制约烟叶生产水平提升的技术瓶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持续改进技术方案;按照“主抓两端,兼顾中间”的思路,着力深化探索壮苗培育、小苗膜下抗旱移栽、成熟采摘和精准烘烤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深度优化烟叶结构;引进、示范和探索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集成适宜、实用、完善的精良技术体系。

(二)全面推行GAP管理。以生产“生态 、特色、优质、安全”烟叶为目标,应用精益管理理念,注重烟叶种植地的生态选择、土壤保育和环境维护,抓好烟叶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过程管理;加强大田管理、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扎把、保管与包装等交售前环节非烟物质的控制,确保烟叶生产安全性;建立烟叶质量追踪(PMA)体系,实现从烟叶种植到收购环节全程烟叶质量追踪。

(三)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围绕“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创新发展”建设思路,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与基地单元建设、精益生产技术集成发展和精益化GAP管理模式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尤其要加大烟水、烟路、农机具及“两场”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提高精益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精准化作业生产模式

(一)实施土、肥、水、药精准作业。大力推广植烟土壤保育技术,全面实施土壤改良,推行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全面推行基于GIS的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拟定精准施肥方案,下发施肥通知单,由合作社组织专业队,定量施肥到株;积极探索喷灌(滴灌)、带肥、带药移栽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精确测算水、肥、药用量,精准调控水肥药。

(二)探索农机精准作业方式。合理配置烟草农机,以高效实用为原则,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扩大作业环节,提高机械化率。优化烟草农机资源,根据服务半径对农机进行管理调度,有效增加作业天数和时间。准确核算各环节农机作业成本,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转变农机作业方式,由合作社按照统一作业标准进行精准作业,确保服务质量。

(三)推行专业化烘烤。依据成熟度标准指导采收,实行分类、定量编烟(装框)、装烟,按照班组制实施专业化烘烤。

(四)推行专业化散叶分级和收购。优化去青去杂、部位颜色分组、定级三个工位人员配置,严格按照工位制进行专业化分级。烟叶站在烘烤工场内直接评级收购和调运,做到烟不进站,人不出场,减少工序,缩短流程。

精准施肥

精准用药

照成熟标准精准采收

专业化散叶分级

四、以细促精,着力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

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按制度化、标准化、程式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细化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工作流程,构建集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于一身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促粗范管理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

(一)健全品牌原料保障精进长效机制。以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依据区域生态条件和烟叶质量风格,进一步细化品种定位、区域定位、烟叶风格特色定位和生态环境定位,建立健全良态、良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管理体系,巩固、提升和完善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切实提升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二)健全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精进长效机制。细化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短期任务、长远目标、战略计划、决策指令等,严格分解落实到人,并分地块、分个人实施,分环节、分步骤推进,全范围、全过程形成评价、改进、优化、提升的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长效精进机制。

(三)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化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等。

五、建立“两线三级”网络,推进管理组织精密化

(一)建立“两线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层级分明、高度统一的“两线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站、点(班)、线(组)为三级管理主线,明确职能职责,以片区(网格)为单位,组织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生产管理等具体活动;社、队、组为三级服务主线,明确服务职责,按照育苗工场分区制、烘烤工场班组制、专业分级工位制等要求,开展专业化服务。

(二)强化合作社建设。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以烟为主、专业服务、多种经营”的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各地的实际配置专业服务队,完善和提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环节专业化服务,积极拓展移栽、施肥、采收、运输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形成关键环节全面、全程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队实行班组化管理,每个专业队按服务面积、服务设备数量、工作量及服务人员等因素,分设若干作业组,分组、分片、分户、分地块组织专业化服务,实现精准、高效服务。依托“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农机具等烟草补贴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积极争取各种扶农、惠农项目和政策,拓展合作社盈利渠道,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

六、强化培训,力促人才队伍精干化

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着力抓好“四支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打造一支精干的基层管理队伍。以内部培训为主,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引进优秀管理业务人员,充实基层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加强绩效管理,增强活力。

(二)打造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打通基层站点技术人才晋升通道,提升基层站点的人才凝聚力;在引进和培训的基础上,做强基层技术人才队伍。

(三)打造一支精干的职业化烟农队伍。建立职业烟农数据库,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通过远程教育和烟农学校等方式,对烟农加强培训,提升烟农整体素质;建立烟农评价机制,在技术指导上优先服务。

(四)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服务队伍。严格筛选专业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照合作社发展需求和服务人员劳动需求,实时开展定向培训,提升专业服务人员业务技能。

目前,烤烟精益生产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要在精确信息的采集、精良技术的完善、精准作业的细化、精细管理的规范、精密组织的形成、精干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按照工业化的思路和方法抓烟叶生产、抓单元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运行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形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再上新水平。

第5篇: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 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

2005年的烤烟生产工作,由于受去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粮烟比价缩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烟积极性遭受了一定的挫折,烤烟生产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切实抓好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早出台了《×××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05年烤烟生产工作的通知》(巧政发[2004]122号)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烤烟生产、收购领导组,并出台了一系列切合我县实际的烤烟生产政策措施,为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推动全县烤烟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保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办、烟司和烟区乡(镇)抓得早,抓得紧,抓得扎实,使烤烟生产工作在艰难困苦中推进。年初签订合同面积26076.xxxx。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实际移栽2478xxxx,种烟户数减少38xxxx,面积减少1296.xxxx。实际移栽面积较上年的2216xxxx增加261xxxx,户均种烟4.xxxx。其中xxxx以下456xxxx,占77;5—1xxxx123xxxx,占21;10—5xxxx11xxxx,占2;5xxxx以上xxxx。30—5xxxx连片面积402xxxx,占总移栽面积的16;51—10xxxx连片面积464xxxx,占总移栽面积的19;101—20xxxx连片面积1404xxxx,占总移栽面积的57;20xxxx以上连片面积402xxxx,占总移栽面积的16。连片总面积2271xxxx,占移栽面积的92。轮作面积2040xxxx,占移栽面积的82。连片规模、轮作比例较上年均有较大进步,种烟科技户、大户和户均种烟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烤烟生产逐步向科技户、大户和种烟能手转移。

尽管上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在合同签订、培育壮苗、提墒起垄、物资供应等方面抓得比较扎实。但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交错发生,尤其是历史罕见的旱情,造成烤烟绝收、减收,使烤烟产质量明显下降,减产减收已成定局。

总结半年来的烤烟生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半年烤烟生产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培育壮苗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烤烟育苗采用常规拱架薄膜育苗与漂浮育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100的商品化供苗。全县常规拱架薄膜育苗面积108.1xxxx,漂浮育苗1733池36400盘。为搞好育苗工作,县公司出台了《关于抓好烤烟育苗工作的通知》(巧烟生字[2005]1号)文件,指导烟站按照相关要求,抓好烤烟育苗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播种节令比上年抓得更好。常规育苗集中播种时间为2月5日左右,2月10日前全部播种结束,漂浮育苗集中播种时间2月20日左右,2月25日前全部播种结束,与上年相比,播种时间较为集中,播种节令把握得更好,为提高烟苗整齐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消毒工作做得扎实。常规育苗在播种前统一采用适镁地进行了100的土壤熏蒸消毒,而漂浮育苗的消毒工作则贯穿了整个育苗过程,不论是育苗环境的消毒,还是育苗池和剪叶器具的消毒,均比上年做得更为认真、细致。

(二)烤烟移栽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移栽是整个烤烟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劳力投入集中,受天气情况的影响也较大。移栽环节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往往会因技术指导不到位使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会因劳力综合调节不力,操作随意性大,重进度轻质量,导致移栽质量不高;会因基础条件的薄弱而受制于天气状况导致无法抓住最佳移栽节令。为切实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强预整地和规范化起垄工作,缓解移栽时劳力过分集中导致的诸多矛盾

今年由于干旱严重,小春成熟期提前,为预整地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烟区乡(镇)及烟叶站(点)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动员广大烟农进行预整地,并注重在起垄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按行距110—120cm、株距50—60cm、垄高25—30cm的规格,指导烟农提前做好起垄工作,及时纠正少数烟农起垄不规范的行为,确保起垄高度和株、行距达到规范化要求。从总体上看,今年的预整地和提墒起垄工作,不论是预整地面积还是起垄质量较上年均有较大进步,极大地缓解了移栽时劳力过分集中的矛盾,为缩短移栽周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抗旱保苗工作,大灾之年确保烤烟尽可能地在最佳节令内移栽

去秋以来的秋冬连旱和今年春夏持久干旱的严重旱情,对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栽入大田的烟苗,由于后续水源不足,死苗率较高,有的甚至成片死亡;未栽的,因无水而无法及时移栽,导致烟苗徒长和最佳移栽节令的错失。

为确保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烟草公司及时拨出抗旱保苗专项资金3xxxx元,与烟办共同抽人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实地,指导和协助烟区乡 (镇)搞好抗旱移栽和保苗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抗旱移栽高潮。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就近有水源的,动员广大烟农,积极抗旱移栽,务必在5月20日前移栽结束;二是烟地附近有水源的,动用县烟草公司拨出的抗旱资金,帮助烟农进行引水、拉水栽烟,确保5月25日前移栽结束;三是烟地附近无水源,确实无法实现引水栽烟或栽后无一定量的后续水保证烟苗成活的,采取剪叶、控水等措施,抑制烟苗生长速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提墒起垄工作,作好移栽准备,待雨水来临后迅速移栽。

通过努力,虽然没有实现100的烟苗在最佳节令内移栽,但为降低旱灾损失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培训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为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县公司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培训会,请省烟科所的崔国明专家、市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黄韦华到巧家授课,对全县烤烟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培训,使全县烤烟生产科技人员理论水平获得全面更新,为提高下一步乃至今后全县烤烟生产科技含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制作图文并茂的《×××烤烟生产关键环节技术操作要点》,分发到乡、村、站技术人员、小组长和每户烟农,全面规范烤烟生产各主要环节的技术操作。

三是搞好现场培训,切实将烤烟生产技术落实到户、到地块。在烤烟生产的重要环节,烟司、烟办及时抽派技术人员,组建技术培训队伍,深入烟区分片组织现场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向广大烟农讲清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操作,将烤烟生产技术推广到一家一户、到田间地块。

据统计,县级共组织召开育苗培训2xxxx73xxxx次;移栽与施肥培训2xxxx153xxxx次。乡级共组织育苗培训20xxxx357xxxx次;移栽与施肥培训26xxxx1133xxxx次。培训范围和培训效果与上年相比,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烤烟平衡施肥措施推行效果良好

为使我县烤烟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效,防止后期脱肥,今年在施肥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两项新措施。

一是调整专用肥养分和品种结构:将复合肥n、p、k比例由上年的12:10:26调整为10:16:22;改硫酸钾肥为硝酸钾肥,将单元钾肥变为含有一定量的n素的多元钾肥。

二是调整施肥方法:改上年的“一次性作基肥施用”为“基、追肥配合施用”,将复合肥作基肥实行双层环施,硝酸[网-找文章,到网]钾肥追肥分两次追施。这种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还苗期烟苗根系被高浓度肥分灼伤,提高肥效,含有n素的硝酸钾肥还苗后(移栽后7—10天)进行溶施,可促进烟株早生快发,而第二次(25天左右)的追施,又可保证大田中后期烟株不脱肥,不过量,使烟株的整个生育期能够得到合理的持续供肥,维持续其正常生长发育,长成合理的株形。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1、认真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

根据市公司2005年植保工作会议的要求及安排,我县今年承担了100xxxx的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任务,按排在崇溪乡组织实施。县公司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的通知》(巧烟生字[2005]2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规范农药使用及管理。严格规范药剂使用范围、种类和厂家,凡无“三证”、烟草登记证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一律不得使用。公司对烟草农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使用。

二是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培育无病壮苗;合理施肥;加强大田管理;适时封顶打杈,合理留叶。

通过样板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烟农对烤烟病虫害的预防意识,提高了烟农对烟叶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认识,为促进我县烤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针对今年气候的特殊性,加强化学农药统防统治工作。

由于长期干旱,导致烟苗蹲塘时间较长,雨水来临后烟苗生长发育较快,加上气候的急剧变化,高温高湿容易导致大田生长期常见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两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暴发流行。为预防上述病害的大量发生,减轻病虫害损失,县公司在列支“三优烟”示范经费的前提下,另投入资金2xxxx元,购进“毒消”、“套袋保”、“运达”、“雷司令”、“大功臣”、“菌克毒克”等农药,按实种面积分配到户后,由乡、站按期统一组织使用,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时间进行统防。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可能暴发流行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两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率控制到了最低限度,除局部地区出现了部分花叶病外,全县烟株总体表现较为清秀,统防效果较为明显。

(六)样板烟示范的辐射和带动效果明显

今年,全县举办省优质烟示范200xxxx,市优质烟示范700xxxx,县科技示范100xxxx,合计1000xxxx,样板烟示范面积占实种面积的40,覆盖了86的种烟乡(镇)。烟司、烟办充分利用示范经费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使1000xxxx示范样板烟在育苗质量、起垄质量、移栽规格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规范化程度较上年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宽行窄株措施的推广取得了新的进步,90以上的样板烟种植密度达到规范化要求。

样板烟规范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烟农的科技意识,一些落后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带动了全县烤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辐射和带动效果明显。

(七)其它配套性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烤房建设

一是继续对新(改)建立式炉烤房进行补贴。全县新建立式炉烤房60xxxx,老式烤房改建立式炉烤房25xxxx,合计新增立式炉烤房85xxxx,使烘烤设备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提高今年的烟叶烘烤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是积极推广应用热风循环机和微电脑烘烤指导仪。全县共引进热风循环机56套,微电脑烘烤指导仪20xxxx台,使现有立式炉烤房逐步向标准化烤房转变,为探索提高烟叶烘烤质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烟水配套建设

今年的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是投入资金最多,抓落实的力度最大的一年。

一是县财政、县水利局将农业水利投入资金大量向烟区倾斜,二是利用“三优烟”示范经费狠抓基础建设,三是认真做好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烟水工程建设。据初步统计,今年投入的烟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达30xxxx元左右。新建了巧家营大竹管网、蒙姑新塘管网、包谷垴青山管网、金塘唐家松林沟渠、崇溪花山堰、崇溪安居堰(尾段),并在部分烟区新建地窖100xxxx。另外,金塘松林坪至大洼村9.5公里沟渠和崇溪地窖工程已测设完毕,预计投资10xxxx元,其中崇溪乡的90xxxx地窖将在今年11月底前完工。

烟水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夯实种烟基础,改善植烟条件,增强烤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历史罕见的旱灾对我县烤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今年春夏以来,全县降雨量极度偏少,除4月中旬局部烟区下了0.1mm多的小雨、5月29日降了0.1mm的雷阵雨和间歇性出现5天左右的多云天气外,4—6月中近70天全为烈日高照天气,在烤烟移栽最佳节令,全县几乎滴雨未下,给烤烟正常移栽造成严重影响。6月24日至7月8日,我县再次出现历时15天的“插花性”持续干旱天气,使刚刚恢复生长的大田烟株再次遭受无情摧残,部分烟株叶片出现焦尖枯边,有的甚至被活活晒死。严重的旱情对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

1、去年的秋冬连旱和今年春夏的持续干旱,使今年在烤烟移栽前新建的一部分地窖无法灌(蓄)水,部分老地窖也因育苗等用水后无法得到补给,使许多烟用地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削弱了抗旱移栽基础,一部分烟苗移栽节令被迫推迟,错过最佳移栽节令,集中移栽时间拉长,死苗现象突出,为后期烤烟提质增效、增产增收埋下了隐患;

2、大田中期再度出现的“插花性”持续干旱天气,严重影响了大田烟株的正常生长,导致烟叶出现焦尖枯边现象,造成了直接的损失。

3、久旱天气使烟苗正常生长发育在不同程度上受滞老化,叶片过度分化,部分地块烟株出现铁杆、蹲塘,生长整齐度不高,造成一系列的间接性损失。

据初步统计,全县烤烟遭受旱灾面积达2478xxxx,受灾率达100,成灾xxxx亩以上,将导致计划产量减少1.5—xxxx担。

(二)其它自然灾害交错发生,进一步扩大了烤烟生产损失

一是花叶病发生严重。烤烟生产进入大田期后,崇溪、东坪等乡(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普通花叶病,近30xxxx烤烟遭受严重损失。

二是冰雹、暴风雨灾害较为严重。烤烟开始移栽后,包谷垴、老店、中寨、新华、蒙姑等乡(镇)相继发生冰雹、暴风雨灾,近100xxxx烤烟遭受严重损失。

(三)揭膜培土工作推广进程缓慢

今年,烤烟大田中期出现的“插花性”干旱天气,使原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揭膜培土措施的计划被迫终止,由于这项重要的大田管理措施未能得以全面推行,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对烟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更主要的是为来年推行此项工作埋下了一定的阴影,使我县烤烟生产推行揭膜培土措施工作又将至少滞后一年。

(四)受气候影响,烟株返青现象明显

烤烟移栽结束后至7月上旬,我县降雨量极度偏少,肥料溶解速度缓慢,溶解量偏小,烟株生长发育受滞。7月中旬以后,随着降雨量的逐渐增多,土壤养分迅速溶解,很大部分烟株吸肥返青,烟叶成熟期推迟,变黄速度减慢,采烤期不同程度推迟,如果后期出现低温,将导致不可低估的损失。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今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县烤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但却不能丧失信心,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进一步抓好大田后期各项管理工作。

一是抓紧做好清除无效底脚叶的扫尾工作,通过采取此项措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烟田防洪排涝的能力,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二是根据云烟85品种的特性及烟株长势,抓好封顶打杈工作,待50的中心花开放后开始封顶,留足单株有效叶片,保证采烤顶叶长度在45cm以上、55cm以下,烟株呈塔型或腰鼓型。待顶叶长至20cm以上长度后进行100化学抑芽。

通过加强大田中后期管理工作,确保我县烟叶产、质量在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下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加大烘烤培训,努力提高烘烤质量

切实搞好成熟采叶、烘烤、分级扎把培训,纠正“重收购、轻烘烤”的不良倾向,进一步加大对小组长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纽带”和主力作用,使之正确指导烟农不但将烟叶“烤黄、烤干”,更要“烤香、烤熟”。必要时,县烟草公司将拨出一定的资金,聘请一批烘烤技术骨干,协助烤烟小组长,以“分片负责”的形式,将成熟采叶和“四大目标”烘烤技术落实到每一座烤房,最大限度地提高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三)做好收购准备工作

一是及时做好清仓盘点工作,清理维护仓库,作好包装物资和收购资金使用计划;

二是做好收购临时人员的物色和岗前培训等工作,确保收购人员思想正派、作风扎实、业务过硬,为搞好收购工作作好准备;

三是认真总结上年收购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收购管理制度,确保收购工作有序运行;

(四)做好全面推行入户预检的准备工作

根据《×××烟草×××公司关于印发〈×××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昭烟叶生[2005]9号)、《关于印发〈×××烤烟收购运作程序与质量控制体系(试行)〉的通知》(昭烟叶生[2005]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市公司2005年烤烟收购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加强烤烟收购管理,规范烟农烟叶分级和烟叶站点收购行为,增强我县烟叶市场竞争能力,今年我县将实行100的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制度。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县公司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管理措施,收购前组织所有预检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按照市公司的相关要求,做好全方位工作,确保入户预检工作取得成效。

第6篇:生猪养殖主推技术

(一)

一、生产关键技术

1.杂交繁育技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杂交优势的存在,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纯繁群体。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日益成为发展现代生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杂交繁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终端杂交:包括二品种、三品种终端杂交两种方式,前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后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第三品种与两品种杂交母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

(2)回交:用杂种猪作为父本或母本(常用作母本),与其中一个品种种猪进行交配的杂交方式。

(3)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

(4)终端轮回杂交:采用轮回杂交方式生产后备母猪,然后将这些杂种母猪与终端父本交配生产商品肉猪。

我国在杂交优势利用方面正由长本、杜本、大本等的二元杂交繁育模式向杜长本、杜大本、长大等三元杂交繁育模式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了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模式(图1)。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最大的杂种优势(F1母猪和商品猪);②来自种群的基因缺陷不会被带入商业环节;③最佳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优势;④均匀的生长率以及胴体性状最大限度统一。

2.后备母猪体型外貌评价技术。母猪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为:①每窝产仔数最多;②仔猪出生体重最佳;③每年窝数最多;④哺乳能力最强;⑤生产寿命最长。有许多标准用于评估候选更替母猪。图2显示生产者评估种群中更替母猪所期望的性状。面颊齐整:面颊、脂肪的齐整度反映动物相对较瘦。

胸深且宽:反映肌肉度,表明其采食量大,可消耗大量的饲料,且肺活量好。膝关节位置合理:表明前肢结构合理,动物步态好,表明寿命长。

腹线突出且位置合理:有足够的功能乳头,乳头间距合理,喂奶时可哺育大量的仔猪。系部无损伤:后肢结构合理,保障良好的步态,站立容易。

骨重:保障动物站立在粗糙的生产环境,成熟时可足够支撑其体重。阴户突出且平:阴户大且平,保证顺利完成配种、分娩过程,同时,避免尿液流出时感染生殖道和子宫。

◎图2 后备母猪评估性状(资料来源:Ken Stalder, Gilt selection manual)

后腿肌肉深且长:如果希望整个身体的肌肉丰满,后腿是评估肌肉丰满度的理想值。后腿也不要太突出或呈大而圆的形状(像篮球一样),这样的猪行走困难。

尾根高:表明臀部结构合理,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后臀长且平: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同时使背腰平直。

背腰平直:避免选择弓背和凹背的个体,该性状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上市后加工困难。身体长:使动物个体不用过肥即可达到足够的体重,此外,身体长有利母猪乳头排列间距宽,可哺乳更多的仔猪。

肩部平滑:是评估后备母猪脂肪沉积度的重要指标,突出的肩部没有足够的条件维持较长的生产寿命。

肋骨深且有弹性:肋骨的形状有利于母猪站立运动,尤其是饲养在分娩或妊娠定位栏时。身体深:胸宽、体深的母猪拥有较大的身体容量,有利于母猪采食较多的饲料,肺活量也大。跗关节合理:后肢结构和良好行走的关键,跗关节位置不合理或肿胀会引起站立困难。

3.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图3)的推广应用对养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7年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我国规模化猪场人工授精的比例超过65%,大型规模化猪场超过90%。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公猪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提高遗传上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公猪存栏,降低投资;三是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四是提高后代的一致性,改善产品质量;五是减少因配种受伤而淘汰的母猪数;六是利于精液质量的控制;七是利于大型商品猪场实现杂交计划。同时,人工授精对生产管理要求也更高:一是需要高的管理水平;二是

要求发情诊断更准确,以获得较高分娩率和较多窝产仔数;三是须每日两次检查发情;四是卫生要求更高,设备的消毒要求严格。精液的完整评价一般包括射精量、总精子数、精子活力、畸形率、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等。通常情况下,公猪的射精量为150~250毫升,通常范围会在50~500毫米,但实际生产中采精量低于100毫升时应弃去。根据《种猪常温精液》标准(GB 23289-9)的要求,对于原精液,精子活力应大于等于70%,精子畸形率应小于等于20%,乳白色,无脓性分泌物,无皮毛等异物。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

1.利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能够显著减少氮的排放。氮是猪粪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在综合猪场,排入环境中的氮在70%以上。减少氮排出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和满足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平均而言,每减少1%的蛋白质,就可以使氮排出降低10%,低蛋白日粮至少可以使氮排放减少25%,如果饲养阶段设置越多,那么,氮排放最多能够减少50%。一个万头猪场一年粪尿的排泄量是3万吨(1.7万吨尿,1.3万吨粪),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后,粪尿的排泄量减少7000吨以上。

2.添加植酸酶能够减少磷的排放。磷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与钙等物质共同形成骨骼和牙齿以及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然而,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60%~8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而植酸磷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麦麸、棉粕和菜粕,植酸磷的含量一般可达0.25%~0.4%。由于猪体内缺乏植酸酶,所以猪对饲料中植物性磷的利用率只有15%左右,85%的磷将随粪便排出体外,我国每年从畜禽粪便中排出的磷达25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一部分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出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可以减少无机磷的使用,也可以更好地缓解动物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减少5%~10%。释放植酸盐中被螯合的钙、锌、铜、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

3.有机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矿物质的排放。高铜高锌的大量使用所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万~18万吨,但由于生物效价低,有10万吨左右未被动物利用的矿物质随粪尿排出,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具有环保优势的有机微量元素物质出现,被认为是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最合适的产品。同时,随着各国对畜禽养殖重金属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有机微量元素物质迅速成为当前国内外养殖的首要选择。例如:在仔猪、小猪阶段:添加有机铁(如富马酸亚铁)84毫克铁/千克+有机锌(如蛋氨酸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如赖氨酸铜)100~125毫克铜/千克;生长猪阶段:有机铁70毫克铁/千克+有机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100毫克铜/千克;肥育猪阶段:有机铁56毫克铁/千克+有机锌6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50毫克铜/千克。而且全期不加砷制剂。这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提高猪生产性能、饲养经济效益,改善肉猪外观经济性状,使肝脏中铜、锌、铁含量降低30%~50%,砷含量降低75%~85%,铅含量降低50%以上;肌肉中铜、锌、铁含量无影响,砷含量降低50%~80%,铅含量降低50%~70%,镉含量降低70%~75%,同时使铜、锌、铁的排放降低40%~50%,砷的排放降低80%~90%。在60~90千克肥育猪阶段,联合应用赖氨酸铜(4毫克/千克)和硫酸铜(2毫克/千克)、蛋氨酸锌(60毫克/千克)和硫酸锌(30毫克/千克)、蛋氨酸铁(60毫克/千克)和硫酸亚铁(30毫克/千克),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降低铜、锌、铁的排放30%~40%,而不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三、猪场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

1.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1)猪场粪便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猪粪采用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堆肥物料贮存车间、高温发酵车间、中温后熟

车间和堆肥除臭车间等部分组成。万头猪场粪便四阶段静态通气堆肥设施的平面结构如图4。猪场每天收集的粪便按照适当的比例与辅料混合,存放于堆肥物料贮存车间,7天粪便混合完成后,一起转入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一周发酵处理,一周后转入下一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二周发酵,以此类推,高温发酵4周后,将堆肥混合物转入中温发酵车间进行发酵后熟,一个月后转入第二个中温车间再后熟一段时间,即可生产出猪粪堆肥。

(2)猪场污水厌氧发酵后农田利用技术。猪场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厌氧出水可进行直接干燥(图5),干燥后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农业利用,也可将厌氧出水直接作为液体肥料通过田间布设的管道或使用液肥施用设备用于农作物、牧草、蔬菜和果树种植(图6)。作为液体肥料利用的厌氧出水,其中不应有活的血吸虫卵和钩虫卵,蛔虫卵的沉降率在95%以上,粪大肠菌值在10-1~10-2,液体粪便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其预期目标产量,并结合厌氧出水中的氮、磷养分含量进行计算后确定,不宜过量施用,以避免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

2.猪舍换风管理技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不同阶段的猪群,不同的硬件设施,猪只最适的生长温度、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不同。猪舍的通风换气是为猪群提供适宜生长温度、环境控制的第一要素。其目的有两个:①在气温高的夏季通过加大气流促进猪的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②可以排除猪舍中的

污浊空气、尘埃、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气体,防止猪舍内潮湿,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即使在冬季条件下,猪舍仍需通风换气,也就是为满足此目的。猪舍的通风换气一般以通风量(立方米/小时)和风速(米/秒)来衡量。

猪舍的通风模式有:①自然通风。设进、排风口(主要指门窗),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②机械通风。靠通风机械为动力的通风。封闭舍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有优缺点:自然通风节约能源、成本低廉,不会受到停电等突发情况的影响,但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人工干预,对猪舍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要求严格。机械通风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受停电等突发情况影响较大,但可对通风状况实时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可以适应各类地区的自然条件。现代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模式。而机械通风又分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两种模式。纵向通风是风沿猪舍纵向流动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采用纵向通风方式,舍内风速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比横向通风高5倍以上),气流分布均匀,且可配合水帘使用,降温效果较好。国内已有许多猪舍采用了这种通风模式(图7)。

3.猪舍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在现代规模化猪场,生猪被限制饲养在舍内,猪舍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为此,必须对猪舍内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有效控制。

猪舍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猪舍内的环境质量受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粉尘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传感器,在舍内中心位置放置传感器,可对舍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对于猪舍内的风速、粉尘和微生物指标,目前,主要用便携式风速仪、粉尘

仪和微生物菌落计数等方法对以上指标在某个时间点、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测定。

猪舍通风降温成套技术:在猪舍环境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以环境温度对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为避免气温骤变和夏季高温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或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猪舍的高温进行控制。由于猪日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别,相应饲养工艺和猪舍结构也有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猪舍采取不同的降温技术,才能系统地解决猪场的夏季降温问题。

(1)保育舍纵向通风技术。保育猪舍内猪日龄较小,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夏季高温对保育猪的影响不大,极端高温时,只需对保育舍进行密闭(目前,保育舍基本是可密闭的有窗结构),采取全面纵向通风方法,且每秒0.5~0.6米的风速即可满足保育猪的降温需求。

(2)分娩舍全面通风与滴水相结合降温技术。分娩猪舍内有母猪和仔猪,由于仔猪和母猪的环境温度要求悬殊,可采取全面通风与滴水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技术。对于该猪舍内的仔猪,通过采用与保育舍相同的全面纵向通风方法解决其降温问题,但此方法远不能满足母猪的降温需求,为此可根据分娩舍母猪定位饲养的特点,采取滴水降温(图8)的局部降温技术对母猪进一步降温,以满足其较低的环境湿度需求。对于定位饲养的妊娠母猪也可采取相同的降温技术。

(3)开放式猪舍通风降温技术及多用冷风机。生长育肥猪舍等开放式猪舍,可采用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冷风机在送风同时能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在进行降温的同时,也有降尘和除臭的作用,可全面有效提高猪舍内的环境质量。

第7篇:乡镇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乡镇烤烟生产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篇一:XX镇2013年烤烟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XXX镇2013年烟叶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7月11日)

各位主席团成员:

受镇长委托,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镇人大主席团汇报目前我镇的烟叶生产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县下达我镇烤烟指导性种植面积8660亩,调减7100公斤的计划量后,目前我镇的生产量为万公斤,收购计划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万公斤、

出口备货计划万公斤。品种布局为云烟87,膜下小苗移栽任务3000亩。

二、烤烟生产情况

(一)前期准备情况

1.计划分解、合同签订及田块规划落实情况。县烟叶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镇随即召开了XXX镇2013年烟叶生产工作会议,传达县级会议精神,对我镇烟叶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结合各村实际,将全镇万公斤烟叶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腊湾除外的8个村委会,范文TOP100并与村委会签订了烟叶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镇共落实82个种烟村组,有种烟农户1050户,签订合同365份,合同签订面积8660亩,签订种植量万株,占计划任务数的100%,户均种植亩。严格按照隔年轮作要求,全镇规划烤烟连片62片,面积7660亩,其中:50亩以下连片1片33亩,50—100亩连片35片2465亩,101—200亩连片15片1824亩,201—300亩连片5片1105

亩,301—500亩连片4片1249亩,501—1000亩连片2片1084亩。共落实生

产示范样板1600亩,县级样板870亩。

2.大田营养土堆捂落实情况。我镇把大田营养土堆捂作为烤烟提质增效及面积落实的重要措施来抓,实行面积落实考核与大田营养土堆捂措施落实挂钩,与各村委会的考核奖励挂钩,有效地促进了该工作的落实,到去年年底,全镇共堆捂大田营养土8660亩

万吨,占计划的100%。

3.品种布局及育苗工作情况。按照“一乡一品”布局,全镇100%种植云烟87品种。全镇有XXX村委会XXX村、XXX村委会XXX村、XXX村委会大平地3个育苗点,合计育苗381万株。外片其余4个村委会的烟苗均由县育苗点统一提供。3个育苗点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烟苗长势正常,能够及时发放给烟农进行移栽。

4.烤烟政策宣传、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科技培训情况。结合各村实际,对烟叶生产驻村挂点人员及时进行调整,每个村委会明确了1名班子成员为挂点领导,明确了1名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干部作为挂点组长,将镇党政办公室除外的65名干部分为8个组,赴种烟村委会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坚持逢会必讲今年烟叶生产政策的原则,协助村委会,采取召开户长会、入户宣传、出黑板报、粘贴宣传资料等方式,扎实开展好2013年烤烟生产扶持政策、优化烟叶结构政策、收购政策、提价政策、标准化生产技术、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和抗旱栽培措施等。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会议300余次,参训34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

5.烤烟预整地开展情况。加大种烟田块的优化力度,坚持好田好地栽烟,抓住膜下小苗移栽的关键时期,有效利用农业机械,以3月上旬启动烤烟预整地工作,先从冬闲田地及绝收田块开始

预整地。全镇共投入旋耕机6台,微耕机200余台,完成机耕起垄7633

亩,占计划面积的88%。

6.烤

烟生产自然灾害保险费收缴情况。按元/公斤标准,共收取并上缴苗款和风险互助金万元,占计划任务数的100%。范文写作同时,实行镇村干部烟叶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切实提高镇村干部抓烤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二)烤烟抗旱移栽工作开展情况

连续四年以来,我地降水持续偏少,特别是强降雨次数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我镇正常年景平均蓄水800万方,受旱情影响,年初我镇158座小坝塘、9件小

(二)型水库库塘蓄水不足150万方,全镇近一半的小坝塘已干涸,有蓄水的极大部分坝塘仅能维持人畜饮水。为打好烤烟生产抗旱攻坚战,圆满实现优化烟叶结构的目标任务,促使膜下小苗移栽这项新技术全面顺利推开。采取的抗旱措施主要有:

1.合理规划,科学用水,做好现有蓄水的管理。始终把科学调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作为现有蓄水使用的主要举措,根据各村水源、蓄水量、需水量做好供需平衡分析,落实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措施,合理规划现有蓄水的使用。在现有水源充分及可以采用拉水、抽水、引水的田块,重点推广实施膜下小苗移栽这项抗旱节水技术。

2.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镇党委、政府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抗旱救灾物资,确实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通过打抗旱井、修建水窖等措施,逐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上半年共打抗旱井6口,修建水窖35口。

3.结合镇情,制定措施,确实抓好抗旱救灾工作。成立指挥

机构,制订抗旱增蓄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全镇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认真部署烤烟生产工作。由

班子成员带队,镇村干部组成工作指导督查组,进驻村组和田间地头,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和烤烟生产工作,确保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移栽工作按时完成。

4.及时分配烤烟抗旱救灾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为全力打好抗大旱、保育苗、促移栽攻坚战,我镇及时将县级下达我镇的烤烟抗旱救灾资金万元及县水务局下达的6万元抗旱补助资金及时分配到各村委会及2个育苗点,确保抗旱救灾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镇于3月12日,在飒马场移栽了1块膜下小苗抗旱移栽示范,进一步探索此项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最佳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意识,促使移栽工作更加有力推进,4月19日,我镇组织班子成员,挂点组长,各村党总支书记、主任30余人召开了2013年烤烟预整地及膜下小苗移栽工作推进现场会,思想汇报专题会议不仅了解了各

村委会栽种进度,也对存在问题及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作了指导,更是对各村比拼争先,全力推进烤烟移栽工作的鞭策。我镇自4月13日全面启动移栽工作以来,移栽工作有序推进,截止5月10日,全面完成了移栽任务,清塘点株核实面积为7792亩。

(三)栽后管理工作

1.物资就位及供应情况。将烤烟生产专用肥、农药等烟用物资准备就绪,针对全镇范围内移栽时间不统

一、干旱致使缺塘补种现象突出,烟株长势不一致的实际,按要求将烤烟专用复合肥514吨、硝酸钾16吨及时发放到烟农手中,并认真组织烟农做好缺塘补苗、提苗追肥、松塘除草等工作,按照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指导科学施肥,

篇二:2012年乡镇烤烟工作总结及2013年生产规划

2012年乡镇烤烟工作总结及2013年生产规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烟办、县烟草分公司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烟农齐心协力、合理规划、

狠抓科技、攻坚克难,使全镇烤烟生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根据《元江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关于上报XX年烤烟工作总结及XX年生产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我镇XX年烤烟工作总结及XX年生产规划如下:

一、XX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1、种烟村、组及人口情况。全镇有9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400人,农业人口28014人,实现了全镇全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都种烟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减少,XX年种烟总人口18870人,比XX年的21390人减少2520人,减12;种烟劳动力11695人,比上年的13175人减少1480人,减11。

2、种烟布局及烤烟种植情况。全镇总耕地面积33759亩(田:15085亩,地:18674亩),最高海拔2330米,最低海拔759米,气候属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

米。全镇的海拔、气候、气温及降雨量等条件都适宜种植烤烟。XX年我镇烤烟实际种植面积亩(田烟:亩,地烟:15894亩),比县下达的21950亩增加亩,增17。

3、烤烟育苗情况。为确保“红大”品种的纯度,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育苗,以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统一商品化育苗。我镇实际培育漂浮苗5798棚,每棚32盘,每盘161株,共计育苗2987万株。

4、烟用物资就位情况。XX年各种烟用物资顺利就位,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物资质量问题,各种物资就位情况如下:复合肥878吨,硫酸钾砘,提苗肥吨,育宝230公斤,白色地膜68吨,菌克毒克千克,追肥吨,机肥150吨,毒消1884公斤,实际下发“红大”种子14195袋,原计划调供烤煤5000吨,实际就位烤煤吨,其中,油煤吨。

5、烤烟科技措施到位情况。我镇举办各种大小烤烟科技培训会81期,受训干部和烟农达8558人次,占种烟总人

口的45;烤烟轮作面积7230亩,占烤烟种植面积的28;地膜覆盖17867亩,占烤烟种植总面积的69;揭膜培土44531亩;化学抑芽面积18396亩,占总面积的;病虫害统防4次,统防面积亩,统防率达100;全部烤烟百分之百追施提苗肥和封顶打杈。

6、烤房建设情况。XX年我镇现有烤房4978座,其中,卧式烤房170座,一般烤房4808座,当前能利用烤房4808座,烤房容量为28848公斤烤烟。

7、烟叶烘烤情况。烟叶出炉数27434炉,烤出烟叶公斤。

8、自然灾害情况。XX年我镇出现的主要灾害有洪涝灾、风灾和旱灾,病害、虫害也较为严重,无冰雹发生。

9、基本烟田建设情况。XX年我镇基本烟田建设覆盖了××、北泽、卡腊、车垤4个村委会,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沟渠工程15件,总长30084米;管网工程1件,管道总长9481米,配套500立方米水池2个,100立方

米过滤池1个,总容积1100立方米;机耕路7条,长7596米。现已完成沟渠工程建设28456米,管道已安装6350米,开挖水池两个,土石方850立方米,机耕路完成65,共完成投资451万元,完成工程总投资的70。

10、烤烟收购情况。年县下达我镇烤烟收收购指标285万公斤(指令计划万公斤,出口备货万公斤)。我镇烤烟收购措施得力,收购秩序井然,烤烟收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际完成烤烟收购公斤,比县下达的285万公斤增加,增长。比XX年的公斤,增加公斤,增长。完成上等烟公斤,完成比例

,完成中等烟公斤,完成比例,完成下等烟公斤,完成比例。农民烤烟收入达43959180元(不含补贴),比XX年的(不含补贴)增加612128元,增长。全镇烤烟均价达元,种烟人均收入达元,比上年增长元,增种烟户均所得元,比上年增长元,增。

篇三:xx2011年烤烟生产工

作总结

xx区域2011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xx区域烤烟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烟办、烟司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域全体干部和烟农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干部上下一心,层层落实责任,细化目标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烟叶生产政策,狠抓烤烟生产各个环节工作,全面落实科技兴烟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工作目标,并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今年种烟35333亩,产烟万公斤,其中:上等烟叶万公斤,占%,中等烟叶万公斤,占%,下等烟叶万公斤,占%。均价元(全等级),桔色烟比例达%,烟农销售收入突破一亿元(不含红大补贴和物资补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了今年烤烟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强化工作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为加强对烤烟生产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协调办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

正副组长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和各联系乡人员任成员的烤烟督导组。召开区域烤烟生产和烟技员培训大会,认真整顿干部和烟技员的思想,要求提高认识,务实工作,加大执行力,把区乡干部、职工在烤烟生产中的表现上升到是否有较强执行力和较好落实力的高度。并结合县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与各乡、烟点签订目标责任书、交纳责任金,细化目标考核,责任到人、要求到人、检查到人,

确保了今年烤烟生产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狠抓各阶段工作

(一)、夯实发展基础,确保面积落实

以现代烟草农业开发为契机,不断夯实烤烟发展基础,完善烟水配套设施;抓住今年烤烟生产的大好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今年各等级收购价格等政策宣传到户、充分调动老百姓种烟积极性,狠抓面积落实,严厉查处村、社干部多

报、瞒报面积套取补助的行为,协调办多次组织人员到各乡、村核查、督导烤烟面积落实情况,确保有地想种烟的烟农能落实到面积,今年全区域共落实种烟面积3万多亩。

(二)、加强物资储备,确保投入到位。

协调各乡和境内企业对姜铁公路进行了维护,确保了烟用物资调运的顺利进行,各种烟用物资按计划完成任务。以烤烟合作社为载体,统一组织发放,烟农投入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各乡和烟农争购烟用物资的情况。

(三)、狠抓示范带动,依靠典型引路。

充分发挥示范片的示范作用,协调办和各乡、各烟点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实施优质示范工程,协调办、乡村社干部,各烟技人员层层有示范片。尤其是xx乡xx村和xx村的示范片建设,得到了各级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对区域烤烟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

义。

(四)、转变作风意识,提高种植水平。

为打造一流的山地清香型烟叶种植基地,一是狠抓育苗

工作。一律使用红大品种,有效抑制了常规育苗的生产方式,杜绝了劣杂品种和自留种的种植现象。二是通过早安排早落实前茬作物,有效解决了茬口矛盾,确保用地养地结合,为烟地轮作和抗旱栽烟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全区域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县上出台的补贴,落实机耕面积,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移栽进度,提高了移栽质量;四是抓高标准移栽,区域干部身先士卒,加强督导,坚持深沟、宽厢、窄株和深栽,合理密植,集中时间早栽,大大提高了烤烟生产种植水平。

(五)、抓田管、促效益。

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和“种下就管”的思想不动摇,在田管工作中,

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田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烤烟田管督查组的标准要求,聚全区干部之智,举全区群众之力,向田管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一是加强领导抓田管。协调办和各乡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通过党委会、干部职工会、群众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集中起时间、精力和人力,利用田管的最佳时机,切实抓好田管工作,牢牢地把握田管的主动权。二是落实责任抓田管。在田管工作中认真落实人员“三不变”(即协调办联系乡人员不变,乡联系村人员不变,联系村社的烟技人员不变),对协调办、乡村社干部群众及广大的烟技人员落实了工作职责,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将田管工作一抓到底。三是针对问题,增添措施抓田

管。根据烟株生长情况及时追施硝酸钾,保证烟株生长充足的营养。对一部分小苗、弱苗追施偏心肥,促使烟株生长健壮,增强烟株的抗逆能力提高上

厢培土质量。及时搞好理沟排水,增强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烟株清秀整齐。

(六)、以构建和谐烟草为目标,抓好烤烟收购工作。协调办党组、协调办坚决贯彻落实和强化预检预验制度,以规范收购程序,坚持国家标准,严格收购纪律从而提高收购等级纯度,提高上等烟、桔色烟的比例,提高烟农的种烟效益,提高烟叶收购质量,提高收购等级合格率。

一是成立烟叶收购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决实施。

二是坚决强化预检预验制度,加强了对预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预检到位、不走过场,通过对烟农的服务,工作前移。

三是规范收购程序,继续沿用“约时、定点、限量”这一有效、规范的程序,实行村社干部、预检预验员带头交售烟

叶,各村社烟农交售烟叶时间、轮次形成制度,一律上墙公示。交售烟叶时做到“五证一卡”齐全,坚持平稳收购,有效维护了“四者”利益。

四是切实解决老百姓剩余烟叶问题,由于烤烟生产的各环节工作抓早动快、面积落实扎实,各项科技兴烟措施有力,加之后期天气较好,区域内大部分烟农超产。

为保障烟农的切身利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区协办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迅速召开由各乡书记、乡长参加的增产烟叶统计工作会,督促各乡明确烤烟增产烟叶统计人员、落实各自职责。全区域统计工作人员和包村干部前后两次深入基层,以社为单位,脚踏实地、认真细致地进行统计工作。随后全区域领导干部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间,在国庆期间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烤烟收购工作。顺利地解决了老百姓剩余烟叶问题,恰当地处理好了四方利

益,特别是烟农的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五是严厉打击烟贩子,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按照省州规定,执行县委决策,严禁领导干部参与利益格局,严格严禁领导干部插手烟叶收购,加强收购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收好自己的烟,如有违反,坚决严肃处理。

三、找准不足,增添措施,迎难而上

面对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重点表现在:一是受气候、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烟叶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今后要在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加以弥补。二是烤房、水浇池、烟区灌溉渠道等烤烟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长期工作来抓,争取项目落实修建智能化烤房,密集式烤房群,加强烤烟区的水窖、灌溉渠道、病险库塘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烟叶生

产基础设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烤烟、工作、烟叶、落实、情况、公斤、生产、面积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上一篇:推普攻坚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