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里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化瑰宝。本文从对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出发,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切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古诗词诵读养成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诵读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在古诗词诵读中渗透养成教育的方法

[摘 要]每一首诗词都有着它独特的意境、优美的语言以及浓厚的情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奋发图强、不惧艰险等积极上进的精神在这些诗词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在幼儿的养成教育中,可以利用诗词诵读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式的道德培养。让幼儿在感受古典诗词文字美的同时,体会到它的道德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养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幼儿;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诵读,使幼儿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培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一、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基础

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要想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必须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首先,在古典诗词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通俗晓畅、短小精炼、贴近日常生活、且能朗朗上口的作品。

其次,教师可在教室建立一个图书角,专门放置一些古典诗词的书或者画册,鼓励幼儿经常去翻阅,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张贴一些经典的诗词名句,课间播放经典的诗词朗诵或是配乐古诗词等,为幼儿充分营造出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可定时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对诵读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让诵读优秀的幼儿领读等。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诵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诵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诗词诵读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

二、多种方法策略是关键

1.身临其境法。在进行幼儿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在诵读关于描写春天的诗词时,将幼儿带到公园,去观察春天,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观察春天里万物发生的变化。教师在一旁适时地进行诗词内容的讲解、引导,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景物、意蕴。此外,在室内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来给幼儿进行讲解。利用从网络上获取的资源,将课堂化静为动,通过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幼儿营造美好的诗歌意境,达到使他们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图画和音乐使幼儿的精神更加集中,课堂的趣味性增强。

2.音乐熏陶法。在幼儿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为一些简单的诗词,例如《登鹳雀楼》《鹅》《静夜思》等古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带领幼儿将诗句唱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但可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对一些短小的诗句自己进行配乐,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出来。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能力,也使很多幼儿感受到了诗词的乐趣,由原来的厌学变得爱学、好学。

3.课外引导法。对幼儿进行古典诗词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还应当注重课外的引导。例如,很多孩子都有浪费粮食、挑食或是偏食的坏习惯,笔者就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这首诗对幼儿进行了节约意识的培养。课堂上,为幼儿播放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短片,然后让幼儿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样一堂课,幼儿不仅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

三、德育培养是目的

中华民族的很多经典诗词中,都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规范,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培养的好素材。所以,在引导幼儿进行古诗词诵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诵读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教学,幼儿在诵读古典诗词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品德。借助古典诗词,既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让幼儿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不仅有着优美丰富的意境,还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予人们智慧的启迪。我们让幼儿学习古典诗词,不单单是把优美的文字带给幼儿,也是为了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道理带给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启蒙。

责任编辑 晴 天

作者:李培培

古诗词诵读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微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里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化瑰宝。本文从对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出发,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切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古诗词诵读   微活动   基本策略

古诗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意境深远,是儿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媒介。可以说,古诗词承载着文化复兴和传承的重任。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它植根于内心,还要将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一、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以无记名的方式,对数千名农村小学生和部分城区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因为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学生大多是来自附近村庄的农家子女。其中,留守儿童占有很大比重,隔代监管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普通,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吃饱穿暖、完成作业等浅层次上,很少顾及孩子的精神成长。与同龄的城区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容易导致监管失控。与此同时,游戏、动漫等乘虚而入,文化语境中浅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泛滥。

从过程来看:在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上,大部分学生首要选择的是背诵,约占86%;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好玩的活动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课堂,占比88.69%;而目前课堂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占比为80.46%。

从结果来看:孩子们的古诗词掌握量较少,能熟练背诵30首以内的学生占49.2%,而能够背诵90首以上的学生不足10%;在生活或写作中能运用古诗词的,仅占28.64%。

可见,农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基本属于被动接受型,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考试。

2.潜在的有利因素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现在是古诗词学习的最好时代。近年来,古诗词的研究和推广,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央视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后,连续推出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并迅速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古诗词热”;以经典传唱为特色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也应运而生,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其次,从主观层面来看,学生表现出对古诗词学习的迫切愿望和浓厚兴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非常喜欢诵读古诗词的学生占76.08%,不喜欢的只有1.6%;愿意多接触古诗词的学生占88.86%;家长支持孩子学习诵读古诗词的约占86.19%;对诵读课本以外的古诗词很有兴趣的学生占60.75%。

3.当下古诗词诵读的常见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还关注到古诗词诵读活动容易走向几个误区:

一是浅层次的诵读活动。出于应试等功利性目的,古诗词诵读仅仅浅尝辄止。

二是部分学校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喜欢着眼于“大”,大规模、大场面、大表演,动辄千人齐诵。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走进学生心里。

三是脱离实际的“诗词热”。大量机械、枯燥的诵读训练,扼杀了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相对于机械背诵等传统诵读方式,孩子们更喜欢用形式多样而有创意的小活动来学习古诗词,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

二、古诗词诵读微活动的提出

坚守儿童立场,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经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创新设计古诗词诵读活动,是我们的落脚点。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水平,思维活动主要凭借表象心理符号或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我们将古诗词诵读微活动设计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1.关于微活动

所谓微活动,就是小活动、微型活动,即一些规模小、人数少,容易组织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本课题中的“微活动”指的是基于儿童视角,将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活动设计成具有一定时代感,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学生易学易记、乐于参与的小活动。按活动组织形式分,大致有游戏类、表演类、竞赛类、分享类等几种类型。微活动具有如下特征:新鲜感、趣味性、灵活性、儿童化。

我们的目的,是给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插上趣味的翅膀,用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提高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实效。

2.基本设想

本课题研究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之中,围绕古诗词诵读如何吸引新时代儿童这一核心问题,以微活动开发为主干,以微活动推广为枝叶,让经典古诗词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田,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研讨课,“读诗词·画诗词·写诗词·品诗词”等活动,激发学生读诗词、学诗词、用诗词的兴趣,维持积极的、持久的学习古诗词的动机。通过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资源开发、师生成长激励机制的研究,打造詩香校园。

三、古诗词微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

有人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个性特点,通过朗诵、搜集、竞赛、给诗配画和写作等教学手段,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体会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传承中华文化。”农村小学古诗词微活动的设计要从儿童化出发,要贴上“兴趣”的标签。

1.诵读为主:长久滋润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在接受采访时说:“无数的人问我:‘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我答道:‘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创新要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前人好的经验要传承。强调朗读、背诵,简单而有效。先背下来,允许不求甚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经常开展读诗词、背名篇、讲故事、比积累等诵读活动,以此推动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熟悉和热爱。

诵和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途径,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然而最难的却是坚持。为了让学生获得古诗词的长久滋润,我们组织开展了“六个一”和“一日四读”活动。学校精心组织编写古诗词诵读口袋书《行走的古诗词》,将经典古诗词汇编成册,把遥远的古诗词放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古诗词诵读“六个一”活动。强调以班级为单位,就是为了化整为零,增强活动的灵活性和普及性;强调“六个一”,就是为了提高诗词的复现频率,让诗词如影相随。

“课前一诗”,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一首经典诗词;“每日一诵”,每天晨读课,学生诵读一首古诗词(或名句);“课间一曲”,将课间铃声改为古诗词曲目;“每周一评”,根据同学们在“每日一诵”中的表现,评选“诵读之星”,根据班级在活动中的表现,评选经典诵读先进班级;“每人一本”,三至六年级学生人手一本“采蜜本”,与《行走的古诗词》配合使用,用于摘抄、默写经典诗词;“每学年一次展示”,通过组织校园诗词大会,集中展示古诗词诵读的成果。

“一日四读”,指的是早晨大声朗读,中午静心默读,路队集体诵读,晚上亲子共读。

“一日四读”,首先要关注的是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诗词积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学习。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古诗词诵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其次,还要重视环境的创设。“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校、教师、家长应积极创造古诗词的诵读环境,使学生充分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学校在校园墙壁、走廊呈现经典古诗词;教师在教室黑板报上开辟经典古诗词诵读专栏,如“诗词苑”“诗香小屋”等,让学生抬头就可以看到诗词;家长通过读书、背诵、打卡等方式,激励孩子坚持诵读。

“六个一”与“一日四读”活动交相作用,共同推进学生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2.活动为媒:快乐诵读

古诗词诵读最好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应该是爱,让学生爱上古诗词是终极目标。只有爱,才能不断赋予古诗词新的活力和生命。我们要让农村小学生真切地感觉到这些经典诗词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可爱、可亲的,就像《读唐诗》中唱的那样:“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因此,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微活动”上,不贪大求全,讲究的是“文火慢炖”,追求的是水到渠成。

我们通过开展展示性活动和分享性活动,提高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引领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

(1)“以赛促读”:定期开展“唱诗词歌曲、读诗词书籍、讲诗词故事、诵诗词经典、写书法作品、画诗意图、演情景剧”等古诗词诵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竞赛和展示中感悟古詩词的魅力。我们还把过关赛和选拔赛结合起来,形成晋级制,让学生个人的“微活动”与班级、学校的大型活动相互呼应。一年一度的校园诗词大会,是各个班级和每位学生对古诗词诵读微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示与推进。校园诗词大会成功举办后,学校利用网站、校报、展板、美篇、微信等媒介,广泛地宣传学生的精彩表现和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古诗词诵读微活动中体验成功、收获精彩。

(2)“两相结合”:指的是“知”与“行”两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的目标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古诗词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们不能满足于古诗词诵读的表面热闹,而要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将诵读诗词的功夫延伸到诗词之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如此才能实现国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客观地说,古诗词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鸿沟”还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开展了“我与古诗词”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和运用之中,学生们自然就会感受到古诗词并不是附庸风雅的“花瓶”,而是一直在你我身边从未走远的“知音”。

3.评比引导:多重激励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加大了评比和表彰的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比如,对所有的古诗词诵读竞赛都设立了奖励;结合常规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定期评选“诗香家庭”“诗香班级”“诗词小达人”等,并举行颁奖仪式。在评比和表彰中,学生参与古诗词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得到维护。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创作《新学堂歌》后深情地表示,这是她一生中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作品,也是创作速度最快的作品。她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一粒粒种子播撒你心田,滋润你心扉……”当听着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唱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谷建芬欣慰地笑了:“我感觉到一粒粒种子今天发芽了!”作为工作在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期待,古诗词能够在农村孩子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微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C-b/2018/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钟晓兰. 古诗词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 2019(31).

[2]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教育论坛.2009(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作者:臧其申

古诗词诵读养成教育论文 篇3:

引领孩子走进古诗文的缤纷世界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爱古典诗词,我们也一直希望自己的这种热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着他们走进古诗文的缤纷世界,让他们在这精彩的世界里打下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积累经典的语言。

体验中激趣

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是天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后,我们和学生们走出教室,一起活动游戏。我们引导学生们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心体验春的气息,并告诉学生这就叫“春风花草香”,然后我们一起背诵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学生理解了古诗,还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经历深深印在脑海里。我们领学生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观察,去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看到柳树发芽了,与学生们一起吟诵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几天后,小柳芽就长成了柳叶,整棵柳树变得绿绿的,于是,我们又—起背诵杨万里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当校园里的迎春花、白玉兰、桃花开放了,我们又与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兴致勃勃地背诵《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渐渐地,学生们见物抒情,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起古诗的诗句,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环境中熏染

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金秋读书节”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我校开展了“让孩子与经典同行”古诗词诵读活动,营造了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和浓浓的古诗文学习氛围。看,板报前、橱窗边、走廊里,草坪中,能寻找到诗意的语言;听,广播里那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悠扬深远的诗词音乐,吸引着我们静静聆听,温馨灵动的诗韵在我们心中荡漾;走,去操场边的“古诗文长廊”欣赏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维的清丽……传世经典,悠悠诗词,漫步其间,仿佛在与古代的诗者文人倾心交谈,古今对话的弦歌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还一起布置班级的“诗意环境”:制作精美的古诗文卡片张贴在教室墙壁上,诗与画相得益彰,好一面“诗意文化墙”!教室黑板上,辟一处“每周一诗”栏目;两侧柱子上,书两幅诗文作品;教室后学习园地里,办几张漂亮的诗文手抄报。语文课前2分钟,我们称之为“诵诗时刻”,和学生们一起举起《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起进入“角色”,进入“状态”,琅琅的吟诵声在校同中回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这样,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我们一起感受诗的熏陶,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中,我们一起获得美的享受。

课堂中拓展

语文课堂的学习就是一段美的旅程,在诵读、感悟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可以吟诵出几句古诗文,这种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引用与拓展,往往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忆。学习《母亲的恩情》时,我们吟诵《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学习《荷花》时,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学生们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册都编有古诗文学习内容,于是,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我们注意一篇带多篇,这样既帮助理解,又扩大了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为帮助学生很快积累背诵,我们还采用了以“组诗”为形式的“归类背诵”法,《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是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孟浩然的《春晓》、朱熹的《春日》、杜牧的《江南春》、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程颢的《春日偶成》是一组描写春景的古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一组有名的送别诗……

活动中提升

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是学生们的最爱。“每周一诗”——自吟自悟,其乐融融;“诗情画意”——给诗词配上图画,用彩笔描绘意境,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升着审美的情趣;“诗文擂台赛”“古诗文知识竞答”“古诗新唱”“诗文接龙”“诗文故事表演”——小型好玩的展示活动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学生们在兴趣盎然,如痴如醉中一次次亲近诗文,与“大师”对话,与“圣贤”握手,启迪心灵,吮吸营养:“星级小诗人”“诵读星星榜”“书香小小组”——灵活多样的评价活动激发斗志,增强自信。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了,走廊里、楼梯转角处、花坛前一个个摇头晃脑,不亦乐乎;瞧,在古诗文的滋养中,学生们语言丰富了,视野开阔了,举止儒雅了,心灵更美了。

走近古诗文,让我们朗朗地读,静静地想,欣赏千年以前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领略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让我们轻轻地吟,细细地品,感受乡村布衣的闲情野趣、离愁别绪,体悟文化英才的高远志趣、报国情怀;让我们默默地读,牢牢地记,享受“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快乐,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理。

作者:钱凌洁 张 怡

上一篇:银行述职报告(通用3篇)下一篇:部门经理述职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