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与水资源保护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外部性与水资源保护

投资者外部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考察投资者保护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的情景效应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更为紧密,即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不仅在理论上为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实践上为政府科学制定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政策措施提供了计量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投资者外部保护;会计信息质量;股权性质

一、引 言

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Jensen和Meckling[1]认为,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降低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Biddle等[2]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优化公司资本配置以及提高投资效率。黄世忠[3]认为,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会挫伤投资者的信心。刘立国和杜莹[4]也提出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扰乱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的观点。对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高管层面,主要包括高管个人特征影响。Aier等[5]指出,财务负责人的自身能力能够有效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公司层面,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Beasley[6]指出,公司治理越有效,其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La Porta等[7]发现,股权集中度不利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上述两个层面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但这些结论主要以高管和公司作为分析因素,忽视了公司的另一利益主体——投资者的作用。投资者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他们需要掌握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以后的投资决策,他们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知情权和话语权。由此投资者保护程度肯定会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在公司特征影响因素中涉及到了投资者的股权结构,但是该方面仅仅关注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效应,而对于其外部效应——投资者保护的作用还很少涉及。那么投资者保护是否能够提升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这种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公司性质下又是怎样的?基于此,本文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出发,基于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可能有三:其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高管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研究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其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投资者保护层面的研究主要考察投资者股权结构的内部效应,忽视了投资者保护的外部效应。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研究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增量贡献。其三,本文的结论为政府科学制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政策措施提供了计量依据。

一、文献综述

会计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公司一些重大决策,如Biddle等[2]提出的投资决策,黄世忠[3]认为还会对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甚至是政府宏观政策产生影响。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围绕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首先,研究者从公司层面考察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在会计行为方面,大股东拥有优势控股权,可以对会计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会计行为仅仅是以大股东的利益为导向,忽略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要求。Hart[1]提出此时大股东会利用控股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并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收益。La Porta等[2]以1995年27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样本,考察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李常青和管连云[3]认为,大股东持股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产生差异,进而增大公司内部操控会计信息可能性,其基于2000—2002年沪市4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U型关系。黎文靖和路晓燕[4]基于2001—2004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但是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好质量的会计信息。另外,高雷和张杰[5]认为,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可以减少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丁方飞和范丽[6]也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Sloan[7]却指出,机构投资者很有可能和公司管理者合谋,通过管理层传递的私有信息获取私利,使得他们比较同意管理层调减盈余的行为。杨海燕等[8]以2006—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指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但却会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还有一些学者指出会计信息质量与董事会特征存在关系。Vafeas[9]指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规模越小的上市公司越不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也即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Peasnell等[10]发现,外部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不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Felo等[11]认为,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财务专家的公司具有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高的进展。刘立国和杜莹[12]基于1994—2002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25家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发现内部董事越多、监事会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的行为。赵景文[13]基于2002和2004年最佳和最差的100家公司样本,以中国公司治理指数代表治理质量,考察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其次,研究者从高管层面考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些研究者的一部分人认为财务负责人的自身能力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Aier等[14]提出自身专业能力越强,其所在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所以,他们的研究对象通常是财务负责人。邱昱芳等[15]通过对2008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调查研究发现,财务负责人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与会计信息质量呈现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认证与会计信息质量无关。还有一些学者则是以公司高管为考察对象,他们指出高管会通过增加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权降低公司内部控制的方式来操纵会计信息来最大化自己利益。Hagerman 和Zmijewski[16]等认为,高管薪酬契约能够促使高管为最大化私有收益而操纵会计信息。Healy[17]也指出,管理者会为实现私有收益最大化而进行操纵会计盈余。刘慧凤和杨扬[18]以2004—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研究指出高管薪酬契约具有会计信息激励效应,能够促使公司高管为获取更好的收益而进行盈余管理,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在研究中有Goh和Li[19]发现内部控制比较完善的公司可以抑制高管的盈余操纵空间,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反之,内部控制差的公司就会有较差的会计信息质量。Doyle等[20]通过对2002—2005年705家上市公司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的公司中高管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变低。刘启亮等[21]基于2007—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公司高管的权力会降低这种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现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以及高管特征层面进行考察,但却忽略了公司外部主体——投资者的影响,尽管某些研究涉及到投资者,但是大都是从投资者股权结构内部效应视角进行考察,而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视角考察投资者保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从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角度考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力度不仅能够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Shleifer 和Wolfenzon[22]指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中,股权比较分散,对投资者利益侵占行为较少,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比较健康。LLSV指出在投资者保护较高的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比较低,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股权投资中来。Bhattacharya等[23]发现,对于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公司,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活跃的股票交易。沈艺峰等[24]指出,投资者保护能够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王鹏[25]指出,投资者保护有利于降低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侵占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价值。那么作为向投资者提供公司经营运作资料,关系到投资者切身利益的会计信息,投资者保护力度对其也可能会产生影响。笔者认为投资者保护程度增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投资者保护程度增强意味着法律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度增强,企业将被迫披露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2006年,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信息准则》,该《准则》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进行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报告应该清晰明确,以便于投资者理解和使用”。 从权威性和约束力方面看,虽然该准则虽然不及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公司法》等,但该准则仍然是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具有约束力,企业违反该准则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由此将约束公司不良会计信息的披露,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Pistor 和 Xu[26]提出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强的环境中,一般具有较强的法律和司法系统,能够有效迫使公司制定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其次,投资者保护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Dechow 等[27]指出,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股份制公司中,管理层会因为获取更大的自身利益而操纵公司的会计信息。但是La Porta 等[2]认为,在投资者保护较高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的程度越高,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越高,就会对管理层产生较大的压力,投资者这种压力会减弱管理层因操作会计信息而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制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与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较低的公司相比,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较高的公司,更可能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2007年开始实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信息准则》,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最终共得到9 379个观测样本,如表1所示。

公司财务数据(净利润、公司总资产、总负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营业总收入、应计账款额、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收益率、审计意见等)、公司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公司总股本等)、公司治理数据(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等)、公司特征数据(最终控制人性质、行业、地区等)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标来自于《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

2回归模型和变量

为检验前文假设,本文设定如下模型:

DCA=Protection+Control(1)

会计信息质量(DCA):借鉴Dechow等[27]以及杨海燕等[8]的做法,使用横截面Jones修正模型来测量操纵性应计利润(DCA)。首先,计算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总应计利润额(TA)=(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上年末总资产(At-1)。其次,根据公式NDAi,t=b0(1/At-1)+[b1(△REVi,t-△RECi,t)/Ai,t-1]+ b2(PPEi,t/At-1),计算在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非主观总应计利润额(NDA)。其中,△REVi,t表示i公司在t年与t-1年间的营业收入差额;△RECi,t表示i公司在t年和t-1年的应计账款差额;△PPE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固定资产净额;b0、b1、b2是系数,具体是由下列方程中估计得出:TAi,t=b0(1/At-1)+[b1(△REVi,t-△RECi,t)/Ai,t-1]+ b2(PPEi,t/At-1)+εi,t。最后,经过公式DA i,t= TAi,t-NDAi,t计算i公司在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DA i,t,并对其取绝对值(DCA),绝对值越大则表示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本文借鉴王克敏和陈井勇[28]做法,使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审计意见类型来刻画投资者保护指标(Protection_1),即当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另外,借鉴王鹏[25]和沈艺峰等 [29]的做法,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标进行测量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当该指标高于中位数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由于该指数报告仅截止到2009年,借鉴谢德仁和陈运森 [30]的做法,后三年的数据全部使用2009年的数据进行替代,这是因为市场环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010、2011、2012年和2009年各地区的市场环境变化较小,再加上取市场环境中位数检验环境好和差的虚拟变量,从而降低了各地环境的细微差别。

控制变量(Control):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与公司总股份的比值。邱昱芳等 [15]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hare),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与公司总股本的比值。高雷和张杰 [5]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独立董事比例(Indd),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Peasnell 等[10]发现,独立董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杨海燕等[8]指出,公司规模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公司绩效(Roa),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杨海燕等[8]指出绩效越好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资产负债率(Lev),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李常青和管连云[3]发现,公司资产负债情况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增长性(Growth),当年营业总收入减去上年营业总收入的差值,除以上年营业总收入。胡志颖等[31]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成长压力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此外,根据胡志颖等 [31]的做法,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中国证监会,2001版),除制造业按照二级分类标准,其他行业按照一级标准分类,共22个行业,设置21个行业虚拟变量;年份虚拟变量(Year):以2008年为基础,共设置4个年份虚拟变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平均值为049,中位数为040,并且样本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差别比较大,标准差为044,最大值为287,最小值为000;就投资者保护程度而言,其中94%(80%)的上市公司中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3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28%,独立董事比例的均值为37%,基本上达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1年)独立董事建设的要求;公司规模的平均值为2180,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04,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054,公司平均增长性为21%。

表3给出的是在不同投资者保护程度下,会计信息质量样本的t值检验情况。由表3可以看出,在第一类投资者保护指标中,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49,低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56,t值为-34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低,也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在第二类投资者保护指标中,高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49,低投资者保护程度下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为051,t值为-16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低,也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这一结论初步证实前文假设。另外,研究指出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但是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增长性越低。

由表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Spearman检验还是Pearson检验,投资者保护指标(Protection_1和Protection_2)均和会计信息质量(DCA)显著相关,而且投资者保护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好、自由现金流越多、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公司增长性越高,则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无论是Spearman检验还是Pearson检验)。另外,其他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未超过035,可以看出所选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回归分析

表5给出了回归结果,其中基准模型是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由表5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邱昱芳等[15]的研究相一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share)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这与高雷和张杰[5]的研究相一致;公司规模(Siz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在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杨海燕等[8]的研究相符;公司绩效(Roa)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绩效越好的公司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也与杨海燕等[8]的研究相一致;公司资产负债率(Lev)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示在公司负债越高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和李常青和管连云[3]的研究相类似;公司增长性(Growth)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处于增长压力大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越差,这与胡志颖等[31]的研究相类似。以上研究结果在模型1至模型6中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结果,说明所选控制变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模型1—模型3是加入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后的回归结果。模型1是仅仅包含投资者保护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且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2是加入除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之外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模型3是包含行业和年份虚拟变量之内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一结果充分表明投资者保护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模型4—模型6是加入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后的回归结果,其投资者保护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值,这就表示在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的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高,即与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公司相比,处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的公司,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证实了本文的假设。

五、进一步研究及稳健性检验

高燕 [32]指出,最终控制人性质影响公司行为和决策,尤其会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中,潘红波等[33]提出,由于所受到的约束存在差异,政府的干预程度也会存在差异,那么对投资者保护和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系影响也可能会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样本和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控股性质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进行回归分析。表6给出的是在不同控股性质下的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回归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8中的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1)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为紧密,即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越强,会计信息质量会越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国家作为大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效率不如民营上市公司。另外,民营上市公司中不存在政府强制性的政策性目标,更有动力披露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模型9和模型10中的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保护(Protection_2)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好,但是从t值来看,民营上市公司中的t值稍微大些,这也说明民营上市公司中的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要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影响,即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外部保护(Protection_2)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为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如下检验:(1)借鉴Dechow 和 Dichev[34]提出的使用Jones模型计算所得的盈余质量以及将应计利润额转化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现金流的标准差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2)在投资者保护中,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具体数据而非虚拟变量进行测量,结果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3)市场的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差异性较大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差异。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高市场化样本和低市场化样本,采用樊纲等[35]的市场化指数(将每年高于市场化指数中位数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上述检验结果说明本文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六、结 论

在投资者保护外部效应的分析框架下,基于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投资者保护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投资者保护程度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的情景效应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更为紧密,即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投资者外部保护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本文的研究基本上验证了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差异会引起会计信息质量差异的结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公司,更可能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还会对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甚至是政府宏观政策发挥积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了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内部治理、重视公司高管品质和能力外,还要强化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政府执行力,尽快建立完善、发达的证劵市场。

参考文献:

[1] Jensen,M C, Meckling,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 305-360

[2] Biddle,G C, Hilary, G, Verdi,R S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 48(2): 112-131

[3] 黄世忠报表的粉饰与识别[N]中国财经报,1999- 04-29

[6] Beasley,M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71(4): 443-465

[1] Hart,OCorporate Governance: Some Theory and Implications[J]The Economic Journal, 1995,105(4): 678-689

[2] La Porta,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 54(2): 471-517

[3]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 19):48-53

[4] 黎文靖, 路晓燕地区环境、第一大股东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12):66-71

[5] 高雷, 张杰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8,( 9):64-72

[6] 丁方飞, 范丽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证据[J] 软科学, 2009,(5):18-23

[7] Sloan, RDo Stock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 [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36(7):289-315

[8] 杨海燕,韦徳洪,孙建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吗?——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J]会计研究, 2012,(9):16-23

[9] Vafeas, NBoard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0,19(5):139-160

[10] Peasnell, K V, Pope, P F , Young, S 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Do Outside Directors 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5,32(7):1311-1346

[11] Felo, A J, Krishnamurthy ,S , Solieri, S A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R]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3

[12] 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 2):28-36

[13] 赵景文公司治理质量与盈余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 2006,(5):15-21

[14] Aier,J K, Comprix, J,Gunlock, M T, Lee,D The Financial Expertise of CFOs and Accounting Restatements[J] Accounting Horizons,2005, 19 (3): 123-35

[15] 邱昱芳,贾宁,吴少凡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吗?[J]会计研究, 2011,(4):61-67

[16] Hagerman,R L, Zmijewski,MESom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79,12(2): 141-161

[17] Healy, P M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5,7(1): 85-107

[18] 刘慧凤,杨扬高管报酬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9,(11):118-124

[19] Goh, B W, Li, D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86(3): 975-1005

[20] Doyle, J , Ge, W, 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82(5):1141-1170

[21] 刘启亮,罗乐,张雅曼,等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5-23

[22] Shleifer, A, Wolfenzon,D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 16(5):3-28

[23] Bhattacharya, U, Daouk,H , Welker,M The World Price of Earnings Opac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78(4):641-678

[24] 沈艺峰,肖珉,黄娟娟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 2005,(6):115-124

[25] 王鹏投资者保护、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8,(2): 68-82

[26] Pistor, K , Xu,CGoverning Stock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cs: Lessons from China[J] 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2005, 7 (1): 184-210

[27] Dechow, P, Sloan,R, Sweeney,A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5,70(4):193-225

[28] 王克敏,陈井勇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J] 管理世界,2004,(7):127-148

[29] 沈艺峰,肖珉,林涛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J]经济研究,2009,(7):131-142

[30] 谢德仁,陈运森董事网络:定义、特征和计量[J] 会计研究, 2012,(3):44-95

[31] 胡志颖,周璐,刘亚莉风险投资、联合差异和创业板IPO公司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 2012,(7):48-56

[32] 高燕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人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 2008,(6): 59-70

[33] 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J]经济研究, 2008,(4):41-52

[34] Dechow, P M , Dichev,I D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2): 35-59

[35]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4-31

(责任编辑:于振荣)

作者:李树根

第2篇:制度环境、外部审计、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实证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选取审计以及与公司价值创造有关的实证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同作为外部投资者保护措施的法律制度与独立审计之间是相互促进还是替代的关系,学者们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增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是否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学者们尚未深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衡量制度环境也值得进一步思考,其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关键词】制度环境;外部审计;投资者保护;企业价值

一、引言

对于一些外部因素,如法律环境、市场竞争程度等,规范研究都认为其会对处于该环境中的公司的行为产生影响,但要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加以检验,必须找到好的对外部因素进行衡量的方法。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以下均简称LLSV)(1997)开创性地采用打分的方式对法律环境进行了评价和衡量,并就法律环境和财务金融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法与金融”理论。随后不少学者沿着他们的思路做了更深入的研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咨询服务机构的出现,也使得衡量外部环境因素的数据更容易取得,针对法律制度等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也得以更顺利地进行。国内外学者用实证的方法对外部因素进行研究的时间都不长,但均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围绕投资者保护这一核心,选取审计和企业价值这两个角度对法律制度与他们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的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国内外学者就外部环境对财务金融的影响都进行了研究,但国外学者考察的主要是法律环境这一外部因素,而国内学者基于对外部环境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考查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市场化进程、政府的干预程度及法律和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等。在本文中,对这些外部因素统一以制度环境进行称谓,其主要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水平。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考察的外部因素更多,且更能针对我国具体的现实情况。在整理文献时笔者还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是通过跨国比较分析不同法律环境中公司行为、审计市场的差异,此方法不能解释同一国家内面临的法律条款基本一致情况下不同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差异带来的行为差异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是以我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异为背景展开的,因为尽管我国各地区的环境大体相同,运用的法律也是统一的,但是在转轨过程中形成了突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特点,各地区在投资环境和执法有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国内学者的研究弥补了国外学者的缺陷。

二、制度环境与审计

已有的文献表明,对外部投资者的保护既可以通过改善法律环境来实现(La Porta,1997,1998,2000;沈艺峰等,2004),也可以通过强化外部独立审计机制来完成(Francis,2002;王艳艳,2005)。外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根据声誉假说和深口袋理论,审计师必须考虑面临的各种风险,一旦遭受损失会对他们的声誉带来多大负效应,可能面临的诉讼和惩罚成本有多少。对潜在风险和诉讼成本的衡量在很大程度上需考虑外部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同时外部审计和法律制度都作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机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法律制度环境是会增强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还是替代其效用呢?目前主要有以下面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外部审计和法律的作用机制会相互替代,在法制约束薄弱的地方,外部审计可以弥补法律制度的缺陷起到监督作用,而在法律约束较强的环境中,审计的监督作用会被弱化。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法律与审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法律约束越强,越能增进审计的监督作用。

赞成是替代关系的文献有:

Francis(2001)考察了法律起源对审计需求的影响。法律起源不同,在立法和执法上都会有很大差异,事务所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中。实证分析表明,与成文法的国家相比,在普通法国家里“五大”能获得较高的审计费用,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Klapper & Love(2002)的证据显示,外部审计在法律环境差的国家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结论是在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环境中,外部审计可以作为法律的替代机制来为投资者提供保护。

Choi & Wong(2002,2007)研究了各国法律环境的差异是否会影响企业对会计师的选择(“五大”或是非“五大”)和审计收费。发现在法律约束薄弱的环境中,随着风险的加大公司聘请“五大”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也越多。

王鹏(2008)用其构造的投资者保护指标研究了投资者保护水平和外部审计需求的关系。发现投资者保护水平不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可以减弱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还能减少上市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

研究得出制度环境与审计是相互促进关系的学者有:

Francis Khurana & Pereira(2002)发现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强度越弱的国家,聘请国际“五大”的概率越低。在法律环境保护力度很弱的国家,审计师的选择将变得与代理成本不再相关了,因为法律对于审计师的惩罚不够严厉。他们2003的研究再次发现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国家中,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五大”的需求降低。

Newman、Patterson & Smith(2005)在对投资者保护的研究中纳入了审计师法律责任,研究显示加大对审计师的处罚力度并不能降低审计需求。同时还发现在对审计师惩罚力度和内部人惩罚力度较大的环境中,审计师的努力程度较高。

Choi & Kim et al(2005)考察了法律环境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及其对“四大”收费溢价程度的影响。发现随着法律责任的提升审计费用增加,在一个既定的法律环境中“四大”确实获得了审计溢价,但这种溢价程度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而降低,法律责任的增强缩小了“四大”与非“四大”之间审计收费的差异。

Kallunki et al(2006)发现过高的审计收费和薄弱的法律环境增加了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可能性。严格的法律约束增加了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转换成本,因此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国家中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可能性降低。变更后继任审计师的折价程度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中更为明显。说明法律环境好可以抑制公司想通过审计师变更来降低审计费用的动机。

Wang、Wong & Xia(2008)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是否选择当地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上的差异。基于政府和企业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可能会给上市公司特殊的帮助,影响到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同时当地的事务所也可能更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这可能也是公司聘用小所的原因。通过以1994—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地方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可能聘用当地小的事务所,同时还发现在欠发达的地区(以市场化程度衡量),中央和地方的国有企业聘请当地小所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但这种倾向在较发达的地区明显减弱。

孙铮、于旭辉(2007)在研究政府控制权级次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求的影响时,考察了市场化程度、法律水平等制度因素对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代理层级越多的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事务所。

陈小林(2007)在他的博士毕业论中用1999—2002年3 705个样本公司数据对市场秩序、法制环境与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中用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或更严重的审计意见)的概率作为审计师独立性的衡量,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康、对企业干预较少、法制水平高的地区,审计师的独立性较强。

替代关系的可能解释是在法律制度约束比较严格的环境中,各事务所的执业谨慎性都比较高,大所与小所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因而可能表现出“四大”的收费溢价水平较小或根本不存在。同时就审计师的选聘来说,是公司和事务所共同协商的结果,因此公司聘用外部审计的动机也会对审计业务的形成造成影响。已有的研究证明,在法律约束严格的环境中,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公司的代理成本并不高,因此,投资者聘用高质量审计的动机可能降低,表现出在法律制度环境越好的情况下公司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的可能性越小。

而促进关系则可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强弱影响到审计师的执业谨慎性。当法律等可能的惩罚措施比较严厉时,审计师在接受业务时会更为谨慎,当客户具有某种风险特征如财务质量不好、代理问题严重可能就不为其提供服务,或者在确定审计收费时提高标准,以弥补将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或者弥补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而在审计时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法律约束严格的环境中审计公司审计收费可能要高。同时基于信号传递的考虑,处于约束严格环境中的公司可能更希望利用所聘用审计师的质量传递公司的良好信号,进而表现出制度环境对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促进作用。

三、制度环境、代理成本与企业价值

代理成本的存在不仅影响企业价值的创造,也阻碍投资者权利的实现。基于内部治理角度研究代理成本与公司价值关系的成果已非常丰富,但若忽视影响内部治理机制的外部环境则在研究上不够严谨。不少学者从法律等制度环境入手探讨了外部环境与代理成本、企业价值的关系。法律等制度因素对投资者保护程度高,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为自身谋取私利的不当行为遭受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就越大,实施“隧道挖掘”行为的成本也就更高,因此制约了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弱化了代理问题,公司价值相应获得提高。对于存在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法律和制度的监督制裁作用同样会增大经理人谋取私利的成本。当代理成本降低后,控股股东和经理人与中小股东的目标一致,同时还能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决策,以更好地促使公司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说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影响公司的治理机制,可通过对代理成本的削弱来增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

从相关的文献来看,LLSV(1999,2000)的研究使人们改变了对公司治理的看法,更多地从影响治理的根本因素外部环境着手考虑问题。他们发现,一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其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比率正相关,与其上市公司的价值正相关,并且一个好的法律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潜在的融资提供者,使他们愿意为证券市场提供资金,因此有助于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家里,中小股东面临遭受大股东剥削的风险,他们只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发行的股票,从而使公司失去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吸引力,所以,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国家,其股票市场规模也较小。公司难以融资就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发展和创造价值。Lombardo and Pagano(2000)、Daines(2001)分别就法律环境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法律环境的好坏与公司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法律环境较好的时候,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会减少,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法律环境是否会影响到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呢?Doidge et al.(2001)、Nenova(2003)认为法律环境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安排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在法律环境较好的情形下,公司加强内部治理的动机不足,因为好的外部法律机制已经足以发挥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能规范公司内部人的行为。内部股东在控制权上损失的收益可以从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中获取。Klapper & Love(2004)也发现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中各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提高公司的绩效,并且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间的正向关系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国家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国内学者在研究时考察了各种不同的治理结构、股权性质、制度环境对公司代理成本、价值创造的影响。在研究时国内学者有个特点,针对我国国有股权的一股独大、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问题展开了大量实证分析,他们的分析充分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夏立军、方轶强(2005)首先研究了最终控制人的性质、治理环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政府控制会降低公司价值,政府控制层级越多,公司价值越低,治理环境会对公司价值产生正面影响,并且能降低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邓德军(2006)以竞争行业中的公司为样本,并在将国有企业按政府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控股股东的性质、法制环境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发现在好的法制环境下,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会降低。王力军(2007)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将公司分为国有和民营金字塔控制两种主要类别,研究了代理问题在哪些公司较为严重,法律对于投资者保护是否能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研究表明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价值并无显著差异,法治水平高的地区,其所属公司的价值较高。俞鸿林(2007)提出治理环境作为股权、董事会和经理人市场等内外机制的共同因素,对治理机制功效的发挥有重大影响,如果治理机制和治理环境不相吻合, 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进而影响公司创造的价值,并以我国A股市场2002年的数据检验了自己的观点,发现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高雷、宋顺林(2007)基于A股市场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治理环境、内部治理结构对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发现治理环境对代理成本有显著影响,政府干预显著增加了代理成本,而提高市场化进程和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王鹏(2008)利用其构造的投资者保护指标,检验了投资者保护水平(外部制度环境)与公司价值之间的正向关系,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水平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不同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与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关系更明显;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水平能减弱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即降低代理成本;投资者保护能降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同时能减弱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资金占用的关系。

四、制度环境的衡量问题

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准确,模型中变量取值非常关键。将法律环境这一外部因素量化并进行实证研究,是LLSV“法与金融”理论的最大贡献。LLSV的方法是开创性的,使人们能将法律环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检验。国外学者现在研究中使用的制度环境数据主要来自La Porta(1997,1998)的方法自行计算、专为大型审计公司服务的保险公司Wingate(1997)中的诉讼指数(litigation index)、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提供的对法律和条令的评价结果,且国外学者在研究时采用不同的环境数据同时进行检验,增强了结论的说服性。

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多是采用樊纲、王小鲁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中的市场化指数(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指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法治水平指数(市场中介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通常来说就法律效率的衡量应该从法律条款的订立和执行力度两个角度进行。王鹏(2008)认为依市场化进程报告中确定的制度环境指数未考虑对法律条款订立的评价,于是他参照沈艺峰(2004)的做法,依据某项法律法规的设立情况及重要程度为法律条款评分;对执行力度的衡量在采用市场化进程中法治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张维迎、柯荣住(2002)的我国各地区加权信用水平数据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法律环境指标来进行研究。该指数的构建拓宽了我国对制度环境进行评价的方法,在提升结果可靠性的同时也给后续学者的研究以很大的启发。

五、研究展望

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执法水平为研究制度环境与财务会计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得基于各国法律环境不同而展开的跨国间比较可以在同一法律条款环境中的不同地区间进行,解释了在同一国家中不同公司处于相异的制度环境下行为差异的问题,丰富了理论研究。但由于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就制度环境与审计之间的关系研究尚不深入,在研究思路及方法上都还存在不足,没有考虑制度环境与公司内部某些特征对审计作用发挥的共同影响。与国外学者一样,对制度环境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国内的学者也未形成统一结论。审计和法律制度同作为保护投资者的重要外部措施,弄清两者的关系对我国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督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代理成本的存在是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原因之一,建立各种治理机制就是为了能降低代理成本,从内部来发挥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但其又依赖于外部制度环境,不能忽视制度环境对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而目前国内的文献中对各种治理机制、代理成本与制度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性质和结构方面,其他方面的影响如何值得进一步深入。同时如何准确衡量制度环境也需要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目前国内文献中多是采用樊纲、王小鲁编制的市场化指数及其子指数,该指数只考虑了法的执行效果,对立法条款的情况并没进行考察,而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应该包括法的订立和法的执行两个方面,所以若是能对法律等制度环境进行更准确的衡量和评价,可能会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同时,学者们在研究时也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对制度环境进行评价的数据进行检验,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制度环境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邓德军.法制环境、控股股东与企业价值[J].改革,2006(10):94-99.

[3] 高雷,宋顺林.治理环境、治理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07(3):35-40.

[4] 沈艺峰.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历史实践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004(9):90-100.

[5] 孙铮,于旭辉.分权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来自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J].审计研究,2007(6):52-58.

[6] 王力军.代理问题、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7(3):18-24.

[7] 王鹏.投资者保护、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8(2):68-82.

[8] 王艳艳,于李胜.法律环境、审计独立性与投资者保护[J].财贸经济,2006(5):32-38.

[9]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J]. 经济研究,2005(5):40-51.

[10] 俞鸿林.治理环境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中国A 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生产力研究,2007(6):42-47.

[11] Choi, J .and T. J. Wong, 2002, 2007 Audit Markets and Legal

Environments: 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Working Paper,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September).

[12] Daines, R., 2001. Does Delaware law improve firm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2 (3), 525-558,December.

[13] Francis, J. I. Khurana, and R Pereira.2002,2003a.The Role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ssouri.

[14] Jong-Hag Choi, Jeong-Bon Kim, Xiaohong Liu and Dan A. Simunic Audit Pricing, Legal Liability Regimes, and Big 4 Premiums:Theory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2005, Working pap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 Juha-Pekka Kallunki, Petri Sahlstrom, Mikko Zerni.2006.Propensity to Switch Auditors and Strictness of Legal Liability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Audit Mispricing.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Oulu.

[16] Klapper, L., and I. Love. 2004. Corporate governance,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0(5):703-728.

[17] La Porta , R. , Lopez2de2Silanes , F. , Shleifer , A. , and Vishny , R.,1997 ,1998,1999,2000“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 1131-1150.

作者:聂慧敏

第3篇: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与职业经理人继任

摘要:文章以2003年~2014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和建设力度对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继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完善的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投资者保护环境下,职业经理人能够有效地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职业经理人;代理成本

一、 引言

组织理论指出企业的行为以及该行为产生的效果受到其所处的内外部组织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是研究企业行为动机与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很少在已有的关于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研究中被系统的考察。本文考察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在领导人更迭过程中做出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领导人继任者的决策。在对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的实证方面,我们采用LA PORTA等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颁布的全部商事法律并以此纵向刻画了我国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研究发现完善的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通过改善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在制度层面构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体系,从而降低了职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其完善程度与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正相关。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尽管大量研究已经清晰地阐述了职业经理人相对于来自企业内部人员所具有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关于职业经理人侵占行为的案例层出不穷。大量研究指出相对于来自控股股东的内部人而言,广为人知的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所导致的高昂的代理成本成为了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的障碍(Anderson & Reeb,2003)。职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产生于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不完全契约,因此能否在企业组织中明确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代理成本的高低(Jensen & Meclling,1976)。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清晰地界定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边界,从而改善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契约的完善性,降低了代理成本。LLSV(2000)等指出,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形成了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体系,限制了代理人的侵占手段。当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中有很多的制度漏洞时,代理人可以利用这些制度漏洞,付出极低的成本就能肆意的进行侵占。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迫使代理人被迫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且提高了其侵占行为的成本,当制度达到十分完善时,代理人将缺乏可用的侵占手段并为其侵占行为支付极高的成本。

综上所述,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环境形成了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体系,降低了其代理成本,这使得职业经理人相对于来自控股股东内部人获得了基于人力资源与独立性优势的效率溢价,而这一符合效率逻辑的溢价对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继任构成了激励,因此基于效率导向,随着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增强,民营企业在选择领导人变更的继任领导人时更有可能选择职业经理人。

假设1: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越完善,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的可能性越高。

另一方面,新制度理论的观点指出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组织在其活动的领域内分享共同的规范、惯例与价值观,这些规范、惯例与价值观构成了衡量行为合法性的准则,符合准则的行为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并获得支持(Ingram & Silverman,2002)。具有合法性的行为由于受到潜在的交易对象的认可与信任而为组织带来了利益。因此组织在作出决策时会受到来自制度环境压力的影响并会做出符合制度逻辑的行为。职业经理人凭借其人力资源属性以及可以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独立性而被政府和投资者所认可,从而获得了相对于来自控股股东内部人的出身上的合法性。政府与投资者普遍认为较来自控股股东的内部人,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绩效(CHUNG & LUO,2013),且因其具有更小的侵占小股东权益的风险而更能够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Ross,1973)。

同时,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被认为在“出身”上就有合法性的劣势。这种“先天”合法性的缺陷导致民营企业在获得诸如政府政策支持、贷款、融资等稀缺资源上的困难(方军雄,2007),这导致合法性本身成为了民营企业追求的重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具有合法性的职业经理人成为追求合法性的民营企业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领导者的行为得到了政府与投资者的认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相对于国有企业在“出身”上的合法性缺陷,使其更容易得到较高的公司治理评价,并最终转化为获得政府支持与投资者投资的能力,提升了企业价值。但我们也注意到聘用职业经理人作为民营企业对制度环境中合法性压力的应对手段,受到环境压力变化的影响,当环境中推进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的力度较小时,民营企业受到较小的来自制度环境对行为合法性要求的压力。而当政府大力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时,民营企业则受到较强的来自制度环境的变革压力。因此基于合法性导向决策,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的行为与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力度成正比。

假设2: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建设的力度越大,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的可能性越高。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背景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03年~2014年我国A股市场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民营上市公司的基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我们将企业领导人定义为董事长。对部分缺失的信息我们进行了手工收集,主要包括继任领导人来源与学历信息等,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公司当年的年报、半年报、新浪财经高管信息等。进一步剔除金融企业和信息缺失的样本后,最终得到共计1 296家公司的5 844个初始样本,在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对于发生领导人变更的企业进行筛选,一共筛选出发生变更的418家企业,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2. 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衡量。本文采用LLSV(1998)开创的法与金融学研究方法,以股东权利和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两个方面的29项条款为标准,对1986年~2014年我国全部商事部门法律进行打分赋值,以此刻画了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历史变迁。股东权利方面:我们借鉴LLSV(1998)的实证方法,以一股一票、临时股东大会召集权、代理表决权、通信表决权、累积表决权、优先认股权、股票留置权、少数股东反对权、股东起诉权利为标准刻画股东权利保护,另外根据我国法律制度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法律的规定,我还加入了股东查阅、建议和质询权、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在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方面:我们借鉴沈艺峰等(2004)使用的方法,以信息披露制度、会计政策与审计制度、外部独立董事制度、送配股政策、内部人股权转让制度、高管人员持股规定、内幕交易规定、关联交易规定、限制大股东行为的规定为标准刻画投资者保护的相关机制,另外总结我国相关法律的发展历史,我们还加入了公司担保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高管人员的资格限定、高管人员的忠实义务、高管人员的勤勉义务、限制高管人员行为的规定、监事会费用独立制度、高管人员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这一方法,我们得出了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历史变迁情况。其中,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是历年法律得分的累积分值,而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建设的力度则是本年度相较于上一年度增加的分值。

3. 模型设计。根据研究假设,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PM=β0+β1IPi+β2EDU+β3INC+β4DUAL+β5FAM+β6CON+β7OWN+β8ROA+β9LEV+β10GROWTH+β11SIZE+β12AGE+ΣIND+ΣYEAR

其中,i=1,2模型中,PM表示民营企业领导人变更时是否选择职业经理人,选择职业经理人则PM=1,否则为0;IP1表示当年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得分,IP2表示当年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得分的变化幅度;EDU表示领导人的学历背景,领导人的学历为中专及中专以下赋值为1,大专赋值为2,本科赋值为3,硕士研究生赋值为4,博士研究生赋值为5;INC表示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DUAL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FAM表示如果是家族企业,则取值为1,否则为0;CON表示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OWN表示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ROA表示公司的资产收益率;LEV表示的资产负债率;GROWTH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SIZE表示公司规模;AGE表示公司上市年限;IND和YEAR表示行业控制变量和年度控制变量。

四、 研究结果分析

1. 描述统计。本文首先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由描述性统计可知,有75.84%的企业发生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而投资者保护环境的得分中最高分为107,最低分为46,差异明显,同时投资者保护环境的得分变化幅度最大的为42%,最低为0。控制变量方面,有22.49%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而93%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其他变量与已有研究基本保持一致。

2. 实证结果。表1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假设1预测了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与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的正相关关系。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的回归系数为0.026 6,且在1%水平上显著,假设1得到支持。假设2预测了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建设的力度越大,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的可能性越高。模型2中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建设的力度与职业经理人继任的回归结果显示两者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2得到了支持。

3. 进一步检验。完善的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通过改善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而降低了职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下面我们通过实证的方式具体揭示企业所处的不同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的继任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

使用与之前的检验相同的样本,我们用相同的方法表示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的水平。根据上文对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历史变迁的实证研究,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2005年后随着新《公司法》与新《证券法》等一系列商事部门法律的颁布,我国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较之前有了质的完善。我国制度环境建设由弱到强,以2005年为界限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制度环境的分水岭。正因如此,这为我们历史性的考察不同制度环境下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考虑到法律制度发挥作用的滞后性特点,我们以2006年为界限,将样本分为较弱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2005年以前)和强弱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2006年以后)以对比研究不同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环境背景下民营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继任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因变量方面,我们参照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做法,以管理费用率来表示由第一类代理问题而导致的代理成本,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我们根据已有研究控制了变更、领导人属性、公司治理情况、企业的一般特征与财务情况,以及环境背景。我们用虚拟变量领导人变更控制变更本身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其他控制变量与之前保持一致。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给出了检验的结果,模型3和模型4给出了不同强弱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中职业经理人继任的后续代理成本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较强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背景下,职业经理人继任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系数为-0.166 8,表示在较好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中,职业经理人降低了代理成本,而在较弱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背景下,职业经理人继任与代理成本的回归系数为0.259 1(虽然并不显著)。回归结果对比说明投资者保护完善的环境能够降低职业经理人继任的代理成本。因此,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是包括职业经理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理想治理作用的条件,只有在投资者保护制度成熟的环境中,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领导人才能够降低代理成本,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够发挥,针对领导人的激励措施等公司治理机制才能发挥作用。

4. 稳健性检验。本文实证中的非虚拟变量都进行了winsorize(1%)处理,我们对比了处理前后的数据,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将本文的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用企业员工数的对数表示,同时企业绩效用托宾Q值表示,回归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表明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五、 结论

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对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环境的完善程度和建设力度能够增加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择。同时,研究发现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从而激励民营企业在领导人变更时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继任领导人。同时,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

参考文献:

[1]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 luat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2:1147- 1170.

[2] ANDERSON R C, REEB D M.Founding‐Family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S&P 500[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3):1301-1327.

[3] CHUNG C N, LUO X R.Leadership Success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Economy: Successor Origin,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Legitimac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3):338-357.

[4] 方军雄.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J].经济研究,2007,(12):82-92.

[5] 沈艺峰,许年行,杨熠.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历史实践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004,(9):90-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竞争性制度逻辑、多重冲突与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号:7157208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期企业集团成长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项目号:13JJD630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4JJD630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11-0257)。

作者简介:武立东(1971-),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企业集团治理与组织理论;丁昊杰(1983-),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薛坤坤(1989-),男,汉族,河南省济源市人,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收稿日期:2016-02-16。

作者:武立东 丁昊杰 薛坤坤

第4篇: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保护

1、外部性含义

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Fi=f(Xi,Xi,Xi,···,Xi,Xj,) i≠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i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Xj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性对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比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性和n

m

1

23m

n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的积极影响,使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决策者在自己承担的成本之外,带给他人或社会以额外的成本或负担,从而使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现象。

2、环境问题中的外部性

环境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生存的条件,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环境的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主要是微观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给其他群体所处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持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微观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给其他群体所处的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环境污染便是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实例,有学者称其为资源的无效率配置,因为产生外部性的行为人其私人成本要小于社会成本。假设河流的上游有一个钢厂,下游有一个渔场,钢厂造成河流的污染使渔场受损,钢厂产量越高,渔场损失越大。而钢厂作为肇事者,却无需对渔场给予任何补偿。由于钢厂厂主在生产时只考虑其私人成本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无需考虑河流受到的影响,而使渔场受到损害,尽管这种损害是无意的。外部性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于河流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特殊性。

3、探索环境保护的途径

外部性理论阐述了由于资源的无偿共享性(即有竞争性和无排他性), 导致了厂商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无需对资源和环境负责, 从而引发环境问题的大量存在。为此, 必须引入一些特定因素对厂商行为形成约束, 才能尽可能减少上述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规划和管理近些年被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它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综合手段来实施环境管理。

一、法律限制。在一个法制社会,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常规方法。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其稳定性与强制性使受害者的权益受到最有力保护。美国经济学者斯蒂格里兹认为,“ 运用法律系统解决外部效应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受害者有直接的利益,因此受害者比政府更愿意弄清有害事件是否发生。” 法律的公开公正性通过整个审判过程可以得到足够的体现,受害者不会受到集团压力的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法律措施也显出一些弊端。一是诉讼成本问题。诉讼环节的复杂和费用的昂贵使一些私人受害者望而却步。二是在存在多数受害者情况下,很难阻止“ 搭便车”(free riders)现象, 每个人都想让他人去起诉,如果成功,自己便可坐享其成。

二、行政督导。政府的行政管理手段一直以来都具有灵活、简便和有效的特点。相对于法律手段而言,这种措施更适合在小范围使用,结合地方特点,制定与使用更灵活而有针对性。当由于外部性导致市场调节失灵时,政府将充当“ 第二只手” 调节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 厦门PX是个化工项目,投资逾百亿,但距离人口密集区过近,有环境污染之险。从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到2007年3月105名政协委员建议项目迁址,厦门PX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6月1日市民集体抵制PX事件,及至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工程,PX事件的进展牵动着公众的眼球;从二次环评、公众投票,到最后迁址,地方政府与公民百姓,从博弈到妥协,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经典案例。

三、税收与补贴。经济手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触动了厂商们最敏感的神经——对利益的关心,从而直接干预自身的经济行为。当然,针对环境污染和资源遭受掠夺情况来看,主要应采取向污染者征税原则,这就是著名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在最佳排污量被确定的前提下,超过的部分即被称为外部费用,以此作为征收排污税的标准。这就会出现:

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边际外部费用-排污税; 当排污税=边际外部费用时,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的增加将促使厂商或抬高价格,或限定产量,产量便会达到新的均衡。在通常情况下,厂商们会因交税而不得不限制污染行为,但是,少量的税却不会影响大生产商的行为,对于有利可图的产品,厂商们不会因交税而限产;另外,最佳排污量的确定也会使一些厂商打“ 擦边球”,也就是使污染量尽可能接近并小于这个数字。总之,经济手段不会像行政与法律手段带有指令性或强制性,对一些污染行为只能限制,不能禁止。

四、绿色教育。绿色教育包括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意识是后两个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 “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使得全社会、全人民范围内重视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这里政府有关机构的宣传和倡导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渗入到每个公民思想之中,并通过高等院校的绿色教育培训出运用环境科技制定公共政策的专业人才。污染企业要把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污染治理纳入整个生产经营计划,只排污、不治污的投机行为将会给予严厉打击。毫无疑问,治污所耗用的资金和技术将使产品成本有所提高,但随着环境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将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也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五、自愿协商是不要政府干预,让市场自己来达到最优的一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方法。该方法是以科斯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们的主张。他们认为,只要有了设计适当的产权, 就可以靠有关当事人的自愿协商或判断解决外部性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 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科斯理论的一个成功运用。当然,科斯理论也存在诸如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经济中,科斯理论不能发挥作用等局限性。

4、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污染及其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的社会化,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也只有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 即让排污者产生污染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自己的生产或消费决策,由其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 , 即环保界普遍接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 4.1征收环境税

外部性的产生归结于生产无效率,这是因为投入品的价格没有正确地反映出社会成本。所以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在20 世纪30 年代提出了向污染者征税,以矫正其投入品定价过低问题。对造成我国的环境污染的行为征收“庇古税”,即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征收的税率取决于污染的边际损失,并不因企业排污的边际收益或边际控制成本差异而有所区别;环境税只是相对于排污量而征收,与企业的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4.2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制度是由政府首先给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确定一个污染标准,企业按照这一标准交纳排污费。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会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定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量和产品产量。实行排污收费有以下优点:第一,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边际控制成本在减排污治理与排污缴费之间进行选择,有利于激励企业实行减少污染。第二,可以降低政府的监督、管理成本。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讲,政府不再干涉企业具体的生产决策,只是确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是否会导致污染,污染的量是多少。这样,降低了政府用于环境监督管理的费用。第三,排污收费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于清洁生产补贴和建设公共的污染治理设施。 4.3排污权交易 实施排污权交易首先要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力(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 ,并允许这种权力像商品那样被买入或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排污权交易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成本最小。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多减排,把多余的许可证拿到市场中出售。而治理成本高的企业少减排,不足的排污权到市场中去购买,从最后的效果来看,污染的减排总是由治理成本低的企业来完成,所以从总体上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其次,绿色环保组织可以买入排污许可证而不卖出,以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和环境水平的提高。最后,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环境目标卖出或买入排污许可证,从而实现政府对环境总水平的调控。

参考文献

[1] 牛红义,韦彩嫩.外部性理论对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的启示[A].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010年第3期. [2] 郝俊英,黄桐城.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A].经济问题,2004年第6期. [3] 胡艳慧.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我国环境问题研究[A].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8期. [4] 李云燕.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A].理论聚焦. [5] 陆静超,马放.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理论探讨,2002年第4期(总第107期). [6] 王欣.外部性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以包装纸生产使用为例.科技信息环保与绿化,2006年第11期. [7] 周新军.外部性理论在运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A].经济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 [8] 王金南,逯元堂,曹东.环境经济学:中国的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6卷第3期.

第5篇:谈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世界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座严重缺水。面对这么严峻的水资源状况,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文章-http:// 找范文,到]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水污染问题没能彻底根治。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不仅水量不足,经常面临着断流的危险,而且还受到严重污染,干流40%的河段水质为劣五类,污染水域已形成酱油色,基本丧失水体功能,给流域内每年造成150多亿元的损失。淮河前些年通过多方面努力,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可是好景不长,今年又出现严重反弹,污水排放超标,河水又重新受到污染。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江河污染一直呈上升趋势,全国监测河段优于3类水的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80%下降到目前的29%。同时地下水的水质问题同样不容乐观,约半数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生活用水超标问题也十分突出。

二是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耕作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灌溉方面,目前大部分仍采用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在输水过程中有近1/2的水渗漏掉,利用率不足4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在工业用水方面,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城市输配管网漏失率达到20%以上,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达到100亿立方米。除此之外,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非常普遍,有的城市本来就缺水,但仍不顾现实条件,到处建设大草坪和水景观,如果对高耗水的行业不加控制,桑拿浴、洗车场越来越多,一些学校、医院、宾馆等用水大户,节水措施不落实,用水仍是大锅饭,跑、冒、滴、漏随处可见,造成 水资源浪费。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一、水资源是重要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培育节约风尚、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应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参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我国水资源状况,宣传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营造出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要下大力气控制江河湖泊污染,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坚决反对和制止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而换取经济暂时繁荣,却不顾子孙后代的短期行为。在治理江河污染的问题上,要象抓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那样,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哪里出了问题,就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根除地方保护主义,巩固治污成果,还祖国的碧水蓝天。

三、在用水方面要健全节水机制,创新发展理念,促进水资源的在序开发和高效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建立以节水、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要改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严重依靠资源和浪费水资源的经营方式,对洗车、桑拿等高耗水的行业要严格控制,对学校、宾馆、餐饮业的用水要重点管理,逐步改造水道和洁具,减少生活用水漏失环节。在农业方面要全面实施资源型农业战略,以节水为中心发展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力推广喷灌、滴灌,逐步淘汰大水漫灌等陈旧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用水,要确定合理的科学的用水价格,不断增加节水工作中市场因素比重,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新型用水模式。要适当调高计划外用水价格,实施阶梯水价,利用经济手段调整用水结构,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总之,以科技进步与更新观念为动力,全方位、多渠道实施水资源的节约与管理,动员全社会参与,做到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教案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能力目标: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2.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

五、授课时间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授法、探究性学习

七、学情分析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针对106班——111班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至今都只生活在西双版纳,并不清楚我国有些地方严重缺水,没有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概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多加些现实的实例,让其明白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母亲水窖”项目为什么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或者就算没生活在城市的西双版纳人是不会知道在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因为我们只要随手一开水龙头就会有清水流出。而西部干旱地区的人们却要走上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取水。所以,挖水窖以此来储蓄雨水,就成了获取基本用水的有效办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什么是水资源?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得出结论:陆地上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教师过渡:我国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就像我们开篇提示的一样,我们西双版纳可以每年都过泼水节而西北地区却只能靠建水窖来储存水。)

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到底怎样分布不均呢?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出示课件点拔评价。

1.多媒体出示图片:“长江宜昌水文站径流量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出示图片鄱阳湖的“丰水期”和“枯水期”让学生更加理解年际变化大的意思。

(教师过渡:我国水资源的分配除了时间上的不均匀还有空间上的不均匀)

3.出示图片:“中国的径流带分布”。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配是:东多西少、南东北少的特点,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规律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处于多水带,华北平原处于平水带,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的结论。

接着出示幻灯片: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作为小结。 (教师过渡:还记得前面一节我们学过的土地资源中的耕地利用类型,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以旱地为主,以南主要以水田为主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看到65页的思考题)

4.出示图片:“中国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出南方地区—水80%—耕地40 %—人口54 %

北方地区—水20%—耕地60 %—人口44%

这种匹配关系,是我国水资源南方有余而北方不足,严重制约北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书过渡:面对这样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呢?)

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解决措施。接着出示幻灯片:“2.合理配置水资源”。 5.接着出示图片: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继续出示“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帮助学生找出66页活动题当中

1、2题的答案。 (教师过渡:想想既然我们国家愿意投入那么多资金进行南水北调这一工程,肯定说明我国水资源存在一些问题。)

6.出示幻灯片“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排位及人均占有量对比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紧接着出示关于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的简介。 (教师过渡:我国不仅是一个缺水的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中也出现的很严重的问题。大家想想都有什么问题?)

7.接着出示图片:水污染和浪费的图片,最后总结水资源的特点即: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三)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学生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谈谈如何节约用水。 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工厂厂长、你自己。 (教师过渡:你们发表的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国家中其他地方的人们是怎样做的?)

8.出示关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用水的一些节水措施的图片。

9.简单介绍3月22日节水日和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图的意义。

(教师过渡:学了就要用到实际生活中,现在大家看到课本68页活动题,看看你们对节水的意识到底到什么程度了。) 10.接着出示幻灯片:“节约与保护水资源行动”使学生进一步将强节水意识。 11.出示“课堂小结”幻灯片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做3题达标测试,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结语,情感渗透: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第7篇:城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资源 发展 问题 措施 管理体制 利用与保护

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第6位,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仅为2 251m3,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 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 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城 市用水主要包括城市工业用水、城市农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我国城市工业用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 到1999年工业用水量已达到1 159亿m3,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0.7%。我国工业取水量一般要占全国水利设施供水量的11%,占城市总取水量的60%~80%。城镇生活用水分为居民 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供水投入的加大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镇生活用水也将迅猛增长。

二、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水资源供需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今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大量增长将会是对水资源问题的一 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的挑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正处在飞速的增长时期,所以会出现工业用水大量增长的问 题,从而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明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发展的需要会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的结果是废水的排放量也 会相应快速增长。

水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工业也更加发达,从而导致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 来,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已经非常巨大。由于长期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 消耗和被污染。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了一些水域,所以就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大部分水

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由 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也进一步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使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却存在着浪费的问题。因为对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比如拦河修坝,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在下游却无水可用,从而违背了水资源在上下游的合理分配利用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三、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政府的政策措施

出台或建立完善的相关水资源的管理政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 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另外,政府应当运用合理的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比如在保证经济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水资源使用 总量,从而缓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农业的结构内部进行转化,鼓励农民更多地发展渔业、林业等对水资源需求比较少的行业,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 用。政府对于水资源的政策多年来并不少见,但是成效不大,原因在政策虽有,但是执行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了还是无法见效,因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公民本身 来说是无法立法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往水里吐口痰就把他抓起来劳改,所以也就形成了立法难的问题,而针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虽然有法律,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 利益与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所以在其违背法律时政府宁可采取罚款也不想去关闭其生产,所以也就造成了多层次的难度。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限的水资源环 境约束将对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应该依靠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其中利用水价调节。目前我国工业和居民用水价格比较低,农业用水几乎是没有价格的,要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渐提高用水价格,或者在配额限度 内实行低价格,而对超标用水收取高额的水价。在城市用水上,应当对城市的水价进行不断的调整,采用按水量累进计价。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城市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城市用水的统一管理体制,形成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合理地 处理以及对水资源形成集成化的管理与保护,从而保证城市用水的健康、持续和安全。另外,要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加强对水资源基 础研究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领导,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二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因此,只有约20%的淡水是人类易于利用的,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 或降雪等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海,再经蒸发进入大气圈;还有

一部分直接 蒸发或经植物吸收而蒸腾进入大气。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通过循环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全球范围的蒸发于降水基本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极为有限,并不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同形态水的循环速率差异很大,除生物水外,大气水和河流水的循环更替期最短,更新利用率高,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于人 类和生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水资源。

四、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 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

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

植被群落和 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 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 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 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起, 我国劳动人民就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御,几千年来,建设了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一批著名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抵御水旱灾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到了 19世纪,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连年战争,近代水利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30年前后,中国才有一些近代水利工程。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及日本侵 略,已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资源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乡供水、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力发电、航运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期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对水资源进行单目标开发,主要是灌溉、航运、防洪等。其决策的依据也常限于某一地区或局部的直接利益,很少进行以整条河流或整个流域为目标 的开发利用规划。由于在初期阶段中,水资源可利用量远大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给人们的印象是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一阶段大致可从有文字记载的大禹治水开始, 到新中国成立。虽然中国历史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得不少成就,但到1949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廖寥无几,残缺不全。据统计,当时全国江河堤防 和沿海海塘总长只有4.2万公里,且破残不堪,防洪标准很低;全国超过1亿立方米容量的大型水库只有6座(包括中朝界河上的水丰水电站),容积 0.1~1.0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也只有17座(其中有两座是五十年代续建完成的)。灌溉面积1600万公顷(2.4亿亩),且保证程度不高。用于防洪的 工程设施很少,水电设施更少,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土地盐碱化、沙化。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阶段,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由单一目标发展到多目标的综合利用,开始强调水资源统一规划、兴利除害、综合利用。在技术方法方面,通过规划与一定数量的方案比较, 来确定流域或区域的开发方式、提出工程措施的实施程序。但水资源的开发的侧重点和规划目标以及评价方法,大多以区域经济的需求为前提,以工程或方案的技术 经济指标最优为依据,未涉及经济以外的其它方面,如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等问题。在第二阶段中,由于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 设,可利用水资源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用水逐步趋于平衡,或天然水体环境容量与排水的污染负荷逐渐趋于平衡,个别地区在枯水年份,枯水期出现供需不平衡 的缺水现象。

这一阶段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70年代末我 国北方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缺水现象。在这期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供水能力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扩大,为我国经济和 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据统计,1949年全国总供水量103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001亿立方米,工业和城市供水仅30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 187立方米;到1959年全国总供水量1938亿立方米,农业供水占94.6%,工业和城市供水占

5.4%,人均用水量316立方米;到了1980年全 国总供水量3912亿立方米,农业供水占88%,工业和城市供水占12%,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在此期间,全国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 亿亩,增加到6.7亿亩,解决了4000万人和21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由1949年16万千瓦,发展到210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 机为757万千瓦;内河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

7.36万公里,至1978年已发展到13.6 万公里。

在此期间,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开始进 行,1973年,全国进行了以工业点源为重点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先后在全国建了4万多套工业废污水处理装置。以后又进行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区域环境综合治 理,水污染治理范围从分散的工矿企业点源扩展到几十至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 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在日益发达,这些美好的现状却会使得我国的用水总量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水资源 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 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因此 ,水资源的的利用与保护必须高度重视 ,政府和各界专业人士都需给予高度关注。

【摘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钱易.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陈杰.中小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D],2003 张仁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2004

第8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

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按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特性:①资源的循环性;

②储量的有限性;

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利用的多样性;

⑤利害的两重性。

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筹规。 第二章

1.简述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其作用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的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

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指水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以后,一部分飘移到大陆上空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江河汇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或泉流的形式慢慢地注入江河或海洋。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包括江、河、湖、水库等水面蒸发、潜水蒸发、陆面蒸发及植物蒸腾等)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海洋本身的水循环主要是海洋通过蒸发成水蒸气而上升,然后再以降水的方式降落到海洋中。 作用:(1)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

(2)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

(3)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活提供

基本的物质基础。

2.简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

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少水、缺水带。

(2)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时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很不均匀:(1)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发生。(2)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3)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3.简述中国水资源的面临主要问题(五个大点)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以下四个小点)

①水资源分布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

②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 ③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比例较高,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五个小点)

①区域地下水为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②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 ③地面沉降。

④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⑤海水入侵。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蒸发有哪两种方式,有何影响因素?

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蒸发能力和降水条件。 我国河流径流的补给:①雨水补给:河流径流受降雨影响明显,是我国最主要的河流补给形式;②地下水补给: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③冰川融雪补给:径流分布与热量同步④混合补给

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①成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②地理综合发③数理统计法(水文频率曲线)

样本资料要求:①一致性②代表性③可靠性④独立性 第三章

1.简要回答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地下水循环:

(1)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空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成,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地下水循环: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处输送到排泄出,然后向外界排出。 2.频率与重现期:

(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

T=1/P; (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

T=1/(1-P); 3.表示径流的参数有哪些,简述其定义及计算方法

流量Qt: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m3/s。

由实测的各时刻流量可绘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流量过程线,即Q-t线。 径流总量Wt: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m3。 径流模数M: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m3/(s·km2)。

径流深度Rt: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 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

4.地表水分区的基本原则:

(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流域完整性

(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 (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

5. 分区方法

①根据气候、地质条件分区 ②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③根据行政区划分区。 6.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7.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泉水,河流,蒸发,人工排泄。

第四章

1.什么是水质、水质指标、水质标准

(1)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2)水质指标: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分三类①物理性水质指标。②化学性水质指标。③生物学水质指标。 (3)饮用水水质标准: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2.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1,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 2,毒理指标:砷,镉,铬,铅,汞等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铁,锰,锌,铜等 4,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等

3.什么是成垢作用,锅垢的成分通常有哪些?锅垢对锅炉用水有什么影响?

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

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

3、CaSO

4、CaSiO、Mg(OH)

2、MgSiO

3、A12O3,、Fe20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 影响:(1)影响传热,浪费燃料。(2)易使金属炉壁过热熔化,引起锅炉爆炸。 4.什么是气泡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气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气泡作用可用气泡系数来评价,气泡系数按钠、钾的含量计算。 5.什么是腐蚀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腐蚀作用是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 水的腐蚀可以按腐蚀系数进行定量评价。按照水的酸碱性不同分别计算。

6.

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情况主要涉及水温(南方15~25°,北方10~15°,<35°) 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水中所含盐类成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对农作物而言最有害的是钠盐。NAHCO3危害:腐蚀农作物根部,使作为死亡,还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NaCl危害:能使土壤盐化变成盐土,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第五章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

(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2,可供水量及影响因素: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影响因素: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

1, 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状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供需分析的深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用水的性质: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

补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典型年法,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

供水保证率的概念是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 4,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与典型年法相比有何特点?

1)逐个时段模拟和预测,综合考虑供需动态变化,及随机性而引起的供需的动态变化 2)对整个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由于采用不同的子区和不同水源的联合调度,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反映地域空间时间上的供需不平衡性

3)仿真性好 ,能直观形象地模拟复杂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管理运行方面的功能。 5,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分几个步骤;

(1)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2)调参与检验,在模型运行之前,必须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确定以及对模型进行检验来判定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3)运行方案的设计。

供水系统从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按水源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污水再生会用工程类型;按用户分类可分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从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分为:现状的供需分析②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按用水的性质可以划分: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供需分析 作物需水量: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时段内正常生长所需的水量。

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灌溉用水量:指灌溉面积上需要提供给作物的水量

第六章

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形式?各自适用条件如何?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三类。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不同的构筑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取水量和水质要求、不同的河床地形及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河床变化、水深及水位变幅、冰冻及航运情况、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投资及设备供应等情况。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

(3)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由拦河堤坝,冲沙闸,进水闸,或取水泵房等组成。 适用条件:低坝,适用于枯水期流量特别小,水浅,不通航,不放筏,且推移质不多的小型山溪河流。

2.什么是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其构造组成?它的基本形式及特点、适用条件? ①定义: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②构成:集水井、泵房

形式: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

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在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①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

②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③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

适用于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如水下施工有困难,或建造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道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时,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3.什么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它的基本形式及其构造组成是怎样的? ①定义: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②构成: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

形式:自流管式,虹吸管式,水泵直接吸水式,桥墩式,湿式竖井泵房,淹没式泵房

4.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常见的取水头形式有哪些?适用条件。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取水头形式:

① 管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江河水质较好、洪水期浊度不大、水位变幅较小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② 蘑菇式取水头部:适用于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③ 鱼形罩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水泵直接吸水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④ 箱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水深较小、含沙量少、冬季潜冰较多的河流。

⑤ 桥墩式取水头部:适用于中小型的取水构筑物和水深较小、船只通航不频繁的河流。 ⑥ 桩架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流速较小、水位变化不大、有足够水深、河床可打桩且无流冰的河流

⑦ 斜板式取水头部:适用于含沙量大、粗颗粒泥沙占一定数量、枯水期仍有较大水深和较大流速的河段,我国西南地区采用较多,对从山区河流取水的小型工程也较适用。

⑧ 活动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枯水期水深较浅、洪水期底部含沙量较大的山区河流,在中、小取水量(100~1400m3/h)时采用。 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 取水头部应设在稳定河床的主流深槽处,有足够的取水深度;

② 选择合理的外形和较小的体积,以避免对周围水流产生大的扰动,同时防止取水头部受冲刷,甚至被冲走;

③ 在可能的冲刷范围内抛石加固,并将取水头部的基础埋在冲刷深度以下; ④ 取水构筑物的取水头部宜分设两个或分成两格。

⑤ 取水头部应防止冰块堵塞和冲击,并防止船只、木筏碰撞。 5.什么是浮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是什么?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由浮船、锚固设备、连络管及输水斜管等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在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m/h,取水点有足够的水深,河道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好,河床较稳定、岸坡有适当的倾角(20~60度)。

6.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是怎样的?

缆车式:构造组成:缆车,坡道,输水斜管,卷扬机房,活动接头。

适用条件:水位变幅10~35m、岸坡稳定、倾角为10o~28o、地质条件好的地段 7.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哪几种形式?如何进行选择?

(一)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和双向式斗槽。

(1)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但冰凌不严重的河流。 (2)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含沙量较少的河流。 (3)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

(4)双向式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且泥沙含量高的河流。

(二)按照斗槽伸入河岸的程度,可分为:

(1)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床内:适用于河岸较陡或主流离岸较远以及岸边水深不足的河流。 (2)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岸内:这种型式适用于河岸平缓、河床宽度不大、主流近岸或岸边水深较大的河流。

(3)斗槽部分伸入河床:其适用特点和水流条件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8.弯曲河段应如何选择取水位置?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较好的取水地段。

9.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几种类型?简要叙述各类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①管井: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

②大口井:有井室、井筒及进水部分(井壁进水孔和井底反滤层)组成,适用于开采浅层地下水;

③复合井: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组成,适用于地下水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增加井的出水量。

辐射井:由大口径的集水井与若干沿井壁向外呈辐射状铺设的集水管(辐射管)组成。适用于不能用大口井开采的、厚度较薄的含水层,以及不能用渗渠开采的厚度薄、埋深度大的含水层。还可用于位于咸水上部的淡水透镜体开采。具有管理集中、占地省、便于卫生防护等优点;

④渗渠:通常由水平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和泵站组成。分集水管和积水廊道两种形式。主要用于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或集取季节性河流河床的地下水。

10.什么是管井,构造包括哪些?各部分功能如何?

定义:俗称机井,是地下水构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 组成:通常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 1) 井室:安装水泵(深井泵、潜水泵、卧式泵)

2) 井管:强度足够、光滑圆整、抗腐蚀、内径大于水泵最大外径100mm 3) 过滤器(核心部分)

① 作用:保持取得最大出水量,延长使用年限 ② 组成:过滤骨架(管型、钢筋型)、过滤层(缠丝和滤网、砾石) ③ 类型:缠丝、包网、填砾、笼(筐)状 ④ 直径、长度及安装部位

d≥d标定+50mm D≥Q/πLvn L不宜超过30m 4) 沉淀管:2~10m,防砂

11.增加管井出水量措施有哪些?

(1)真空井法:是将管井全部或部分密闭,进行负压状态下的管井抽水,达到增加出水量的目的。

(2)爆破法:适用于基岩井。通常将炸药和雷管封置于专用的爆破器内,吊入井中预定位置起爆,以增强基岩含水层的透水性

(3)酸处理法:适用于可溶岩地区,以扩大串通可溶岩的裂隙和溶洞,增加出水量。 12.管井在运行中出水量减少一般有哪几种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一:过滤器进水口尺寸不当,缠丝或滤网腐蚀破裂,接头不严或管壁断裂等赵成砂粒流入而堵塞。更换过滤器、修补或封闭漏砂部位。

原因二: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细小泥沙堵塞。用钢丝刷、活塞发、真空发洗井。 原因三: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水中析出的盐类沉淀物堵塞。用18%—35%工业盐酸清洗。

原因四:细菌繁殖堵塞。氯化发或酸化发。

原因五: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回灌补充、降低抽水设备安装高度。 原因六: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失。隔断。

13. 根据集水和取水方式,井群系统可分成哪几类并简述其适用条件。 1) 井群系统:自流井井群 虹吸式井群 卧式泵取水井群 深井泵取水井群 14. 大口井、辐射井和复合井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大口井:地下水较浅且较丰富的地方,

辐射井:可开采厚度较薄(大口井不能开采)埋深大(渗渠不能开采)的含水层。 复合井:用于地下水水位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 15. 大口井进水方式有哪几种?出水量理论计算与管井有何同异? (1)井壁进水、井底和井壁同时进水。(2)井壁进水按水量的计算公式 井壁井底同时进水时,出水量为井底与井壁进水之和

16. 在什么条件下宜采用渗渠取水,有河流补给的渗渠一般有哪几种布置方式?

优点:截取浅层地下水,也可集取河床地下水或地表渗水,细菌较少,硬度低,矿化度低。 缺点:施工条件复杂,造价高、易淤积,常有早期报废的现象, 平行于河流布置,垂直于河流布置,平行和垂直河流组合布置。 17. 渗渠出水量衰减一般由那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

(1)渗渠的於塞,除了重视河段的选择和合理布置渗渠外,还应控制取水量,降低水流渗透速度,提高反渗层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要求。

(2)水源,设计时应全面掌握有关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开发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及河床变迁趋势等影响水源的问题有正确的评价。 第七章

节约用水(water conservation):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节水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制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工业节水措施: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节水法制化;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农业节水技术: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局部灌溉;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技术;波涌灌溉;渠系灌溉;田间节水与农艺节水;负压差灌溉;节水管理。

中水:再生水可供给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河道景观灯作为地质用水,其中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区等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回用与冲洗厕所、洗车、消防、绿地等生活杂用 第八章

1.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1)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

(2) 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 (3) 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

(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

(5) 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

2. 水质评价方法:一般统计法、综合指数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浓度级数模式法,hamming贴近度法。

下面几种用的较广泛:单要素污染指数法,内没落指数,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

YUE JUN 地表水体污染的特点: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循环周期短,易于净化和水质恢复。

地下水污染的特征: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水源污染的三要素: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途径

水资源保护措施; ①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②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③综合开发地下水额地表水资源④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⑤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⑥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⑦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①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节②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③防止和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④改善地下水水质⑤改变地下水水温(地源热泵原理)⑥保持地热、天然气和石油底层的压力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带:第一带为戒严带,该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等污染源;第二带为限制带,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第三带为监视带,应经常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

污染包气带土层治理:目前大多采用换土法、微生物治理技术、焚烧法、表面活性剂、吹脱法、植物修复等。

污染地下水治理:物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反应墙技术;抽出-处理技术。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本第329-332页

海绵城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 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水资源承载力:

第一类观点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件,基于区域水资源总量概念,并结合区域实际特点,通过可持续利用达到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综合因素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最大限制,即水资源的最大开发容量。

第二类观点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以区域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水资源总量能够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能力。

第9篇:【教案】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

3.2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明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举例说明水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水资源如地下水,海水等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 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

2、 配合“节水周”编写地理小报。

3、 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的形式,适合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4、 调查学校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份学校的节约用水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难点】

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多媒体放映图片】

1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 生:【回答】

师:不同国家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国家问题不同。

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世界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形式。所以这节课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来学习一下世界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问题,以及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第二章的第三节: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早在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资源危机将成为石油危机之

2 后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师:通过刚刚的图你们可以发现几类资源问题。 生:【回答】

1. 缺水; 2. 水污染;

3. 时空分布不均。 师:【总结】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世界上的淡水占世界水量的2.5%,而可利用淡水却只占0.0075%。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

1、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缺水;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某些国家因争夺水资源纠纷甚至引发战争;

3、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加剧水危机。 【多媒体放映图片】世界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图

【问题】世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有哪些? 生:【回答】 师:【问题】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产生的原因?如沙特阿拉伯为什么缺水? 生:【回答】沙特阿拉伯缺水有两方面的原因:自然原因是处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用水量不断上升。 师:【问题】非洲大陆上为什么缺水? 生:【回答】

1、非洲大部分是处在热带,常年高温,水份蒸发旺盛;

2、非洲以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少;

3、非洲以沙漠和草原为主,森林较少,所以整体蓄水能力低。

师:【总结】从这张图上看到世界淡水资源缺乏区,大都在气候干旱,降水少的地方。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又怎样呢?

【多媒体放映图片】中国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图,阅读上图可以看到我国 东南部地区的淡水资源比较丰富,西北部地区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北方由于乱采地下水、过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经成了稀缺物质。现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上都污染了,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按水资源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世界排名第110位之后。思考: 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多媒体放映图片】

3

简述中国水资源的面临主要问题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中国水资源的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①水资源分布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②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③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比例较高,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④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①区域地下水为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②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③地面沉降。④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⑤海水入侵。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健康,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逐步解决缺水问题。在开源方面可以采取修筑水库、开渠节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等措施,还可以采取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在节流方面,应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并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课外学生活动】结合课本上的地下水,海水等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分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的用水情况,设计一个自己的节水方案。

第二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生:【展示活动成果】 师:【总结】有很多方法同学的都有自己的方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包括

1、 保护合理利用地下水

2、 海水淡化;

3、 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再利用;

5、 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合理使用地理比较的学习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指导教学,且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发言,启发学生读图思考。

4

上一篇:领导民主生活会对照下一篇:社团文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