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信息化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装企业信息化

服装企业信息化之痛

服装行业是一个时尚流行行业,市场瞬息万变,因此信息对于服饰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现在,品牌经营、连锁经营在服饰行业中越来越普遍,如何针对服饰行业的经营模式实施信息化管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作者:陈麒宇

第2篇:河南服装企业销售物流信息化建设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服装企业的物流现状和问题,指出影响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体系,构建了服装企业销售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将帮助河南服装企业克服现有的物流矛盾,支持服装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销售物流;销售预测;服装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

1 河南服装企业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河南服装业发展异常迅猛,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服装企业已基本实现了民营化,一批服装强势企业,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正影响和带动着全省纺织服装业的振兴。但是,服装企业也普遍存在因信息不灵导致的库存积压、经销商管理控制困难、订单处理不及时、原材料浪费严重、面对竞争对手的打折促销活动反应迟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反应就是缺货、剩货和库存三大成本的增加,这对服装企业的销售物流提出了严峻挑战。

1.1 经营理念落后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没有实现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河南省服装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或者小作坊,品牌意识淡薄,短时期内很难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的好处。企业决策层应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改变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明确现代物流管理是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1.2 供应链缺乏有效的沟通

服装生产企业和原料供应商、水洗厂、渠道销售商等一般会形成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沟通是经常的。通过调查显示,由于地域关系,服装企业与关系企业之间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在销售末端,服装企业也常会遇到尽管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动不大,但上游的需求波动却很大的情况,即所谓的牛鞭效应。如果企业具备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偏差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1.3 缺乏相关信息技术人才

销售物流信息化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效果的发挥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管理人员。而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管理人员缺乏是河南服装企业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也正因为服装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使服装企业忽略对人才的培养,这使河南服装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1.4 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

相当多的服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对硬件的投入,而忽略信息管理的方式和工作流程。IT技术和设备甚至应用系统都可以用钱买来,但是企业信息化过程却是用钱买不来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因为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管理流程能否与之配套,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时,对系统不完善之处要有详细的了解和把握,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当的流程,形成正确的管理流程手段。

2 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的影响因素

对于按照订单生产的服装企业而言,销售过程中不存在产成品的在库储存阶段;而对于按照产品的需求预测制订计划进行生产的服装企业而言,产成品进入流通领域以前多数会经过短暂的在库储存阶段,然后再根据企业销售部门收到的产品订单和产品运输所选择的运输方式等来决定产品的运输包装。产品的外包装工作结束后,企业就可以将产成品放入企业所建立或选择的销售渠道中进行实物的流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影响销售物流的因素。

2.1 销售渠道

服装企业的销售政策和策略对销售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销售策略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变动的直接诱因。服装企业销售渠道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在直接销售渠道下,服装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销售活动,主要采用的形式有邮购、计算机网络销售、企业自设网点销售等。在间接销售渠道下,服装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活动需要通过中间商才能得以完成。中间商主要包括批发商、代理商、企业的销售公司、零售商等。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发展,企业也开始注意到共同决策所带来的优势。生产企业与下游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之间通过战略联盟或合作经营等形式而形成的纵向一体化构成了现代新型的销售渠道。上、下游企业一体化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决策共议,避免各个环节单独决策所带来的供应链整体成本的浪费。这一新型的销售渠道的优势可以从产成品的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多个方面得以表现。

2.2 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

销售预测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并根据企业历年销售的数据,确定预测目标、调整预测、执行评估等一系列管理过程。销售预测是制定企业年度预算的基础,企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人事计划、库存水平管理都是在销售预测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在实施新产品更新换代、制订改扩建计划、增加新的投资项目计划之前,只有掌握了准确的市场信息,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调查显示,一般服装企业的存货管理费用一般占物流总成本的37%,其中包括滞销品损失。库存管理主要涉及库存的分类与订货方式。一般来说,服装企业的库存物资品种繁多,每个品种的价格不同,且库存数量也不等。有的品种不多但价值很大,而有的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

2.3 销售物流配送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完善的配送系统,通过构建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服装企业的存储配送中心就是将产品的包装、搬运、装卸、仓储、运输等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销售物流环节组织在同一个物流运作系统中,通过这个系统合理地安排一系列的销售物流作业活动,从而在达到将产品送达消费地的目的过程中实现物流运作的效率化。

物流配送中心不是只有存储功能的仓库,而是一个在存储基础上建立的多功能的信息化网络处理中心。其业务类型决定着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通常这个系统包括库存管理、需求预测、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订单、数据库接口与数据传输等模块。

这些模块支持着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系统对外发挥作用。根据销售的历史数据和产品的订单情况等相关数据,对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行趋势性预测,作为运作的指导性指标;对订单进行详细的管理,包括订单执行情况的跟踪、记录以及编制订单履行后的分析报告;选择最优的库存水平,安排产品的进货和送货;编制物流能力计划、生产计划建议书等;监控库存产品的质量,降低退货比率,提高送达产品的合格率;安排送货、进货的产品运输,缩短产品运输时间,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实现运作的成本核算等。

3 服装企业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河南服装企业的物流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影响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的因素,要实现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建立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将管理所有关于销售物流活动的信息,注重作业流程的环节性,重视过程信息,集操作、事务处理、分析与决策于一体。服装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覆盖服装企业物流部门和各销售分公司仓库,以产品的仓储、运输管理和销售商销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各仓库的货物出入库信息,控制货物的流向与数量。企业决策层和物流部门应该能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得到以下数据:仓库库存情况、出入库情况、货物流向信息、仓库货物积压情况、各地区产品销售信息、各仓库缺货情况和销售终端的进、销、存信息等。

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由3部分组成:企业决策(含物流部门)管理系统、销售终端管理系统、接口管理系统。在这3部分中企业决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总部(物流部门)对分公司及其下属门店的进、销、存信息查询分析;销售终端管理系统在专卖店等销售终端实现进、销、存管理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接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ERP与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交互和销售终端与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通过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建立起企业销售网络及支持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和控制系统,服装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能及时、准确、稳定地获得全国范围内仓库、销售终端、子(分)公司等各部门的进销存及财务状况等信息;有效地管理公司的销售网络,合理地利用销售网络的资源,减少企业在销售网络上的资金占用,优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作;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服装企业在商品运输过程中与下游的专卖店之间的沟通方式、产品销售方式及服务方式,管理系统除了实现总部的进销存管理外,还包括在线订单管理、综合查询系统(包括各分公司、销售终端的信息)等管理功能。

4 结 论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服装企业的物流现状和问题,指出影响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服装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体系,构建了服装企业销售物流信息系统。利用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销售物流信息系统将帮助河南服装企业克服现有的物流矛盾,促进河南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使服装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82400451330,河南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邱昭磊,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邵焱,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作者:邱昭磊 邵 焱

第3篇: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

摘要: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的,并能够相互促进。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等,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在笔者看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2]王红萍,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2001(05).

[3]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飞.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探讨[J].现代情报,2007(12).

作者简介:谢晓霞(1971-),四川人,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师。

作者:谢晓霞

第4篇:应用企业信息化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内外环境等因素的剧烈变化,推动了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革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落实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克服和改进传统成本管理及时性与准确性不足等缺陷。因此,加强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应用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首先对企业成本管理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信息化成本管理的具体构建方式。

一、信息化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成本管理能够实现成本动态管理

与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比较,信息化后的成本管理能够结合价值链理论,为企业价值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将成本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对象只是“产品制造成本”,对于产品、设计、采购、销售、售后等全寿命期成本管理就有所欠缺,从而致使企业成本管理数据的缺失,成本数据报告缺乏科学性。战略成本管理扩展为“基于价值链的总成本管理”后仍旧无法反映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动态关系”,这就需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二)落实成本数据多维度分析

现代化企业不断推进密集型、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运营产生的各种数据不管是从数据量还是数据内容都变得极其的繁冗复杂。因此将信息化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后,能够充分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工具对成本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从中能够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调整市场、采办等各种数据资源,将零碎、凌乱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领导者不仅能够依靠财务资料做出决策,同时也能够参考财务数据以外的各种信息。

(三)信息化打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后,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使得成本管理机构更加简化。一方面由计算机替代大量的需要人工控制的工作节点,降低成本管理营运成本;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必须等到会计期末核算完成后才能向管理层提供成本分析数据的问题。成本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与企业间价值链分析,识别能够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明确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及竞争优势;有利于作业分析、作业改进,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经营决策。

二、信息化在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产生偏移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其中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在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要重视构建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在信息化过程中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极易产生偏移,在成本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极易过度重视成本数据的搜集,却忽视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

(二)成本管理缺乏市场分析

在进行成本管理信息化时可能会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成本数据的搜集,而对于市场分析却有所不足。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分析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前提,缺乏市场分析就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尤其是成本管理进行指导。在当下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市场分析才能够掌握先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市场分析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

(三)成本管理中缺乏深入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成本管理必须要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不要只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而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才能够发现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下难以发现的问题。只有在成本管理中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够覆盖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够分析成本信息的战略相关性,实现成本管理方法的变革。

三、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具体构建策略

(一)成本核算信息化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其成本核算是先将所有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然后按成本要素简单地进行分配。这种方式在时间上难以满足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周核算、日核算,亦即存在成本核算及时性的缺陷。而且在成本核算的精度上无法做到准确,甚至造成产品成本失真。而信息成本管理在成本核算上则需要将产品订单、产品数量都纳入到核算范围内,同时将不同工序以及生产环节所消耗的人工及物料直接归集到该产品订单下的生产费用当中。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将其他环节的间接费用归集到成本中,再根据各生产订单进行分配。通过成本核算信息化能够做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同时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在不增加成本管理营运成本的前提下,具有复杂业务和庞大机构的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成为可能。

(二)成本分析信息化

传统的成本分析通常是在月末报表结束后进行,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静态分析,将成本费用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后在进行分析。例如:将成本费用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更多体现的是进行事后总结,无法达到事前规划的目的,不利于开展成本预算工作。但是在应用信息化后,企业成本分析上就有崭新的思路,精细化分析可以得到落实。从订单诞生开始就对其进行动态的成本分析,过程中发生任何变化,信息系统可直接对成本分析进行调整。通过信息化系统,非常方便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作业是否有价值,发现增加价值或降低成本的机会以及企业在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所处的战略定位。对分析资源动因来评价作业的有效性、分析作业动因来评价作业的增值性,综合分析作业链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

(三)成本控制信息化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根据一定时期提前构建的成本管理目标,由负责成本控制的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消耗发生前与成本控制环节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防范以及控制的环节。利用信息化改变局限于制造成本的控制方式,实现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尤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成本预算的控制,改变成本信息传递方式,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質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例如,利用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就是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实务中,一家企业如何在供应商、工厂、仓库和市场之间选择运由谁供货、走哪条运输路线,以达到综合成本最低的目的,就必须使用ERP系统将高等数学中线性规划原理运用到成本控制中来。

(四)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体系之前必须要储备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成本管理职工进行培训,聘请专业的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对其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教学就能够快速的储备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而有关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就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完成,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加以解决。

四、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现有的经济价值链得到了完善。 企业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由传统成本管理法向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战略成本法转变成为必然趋势。(作者单位为福建顺磊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吴同泉

第5篇:企业信息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得到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其战略选择。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经济正在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不但在产品、技术、资金等硬件方面不如国外先进企业,在管理、文化、观念等软实力方面也存在更大的差距,而企业信息化为后进企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之路。我国众多企业自觉选择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创建个性企业文化的发展道路,以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引导到企业的目标上来;可以激励职工的奋发进取精神,提高员工的士气,改善和优化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维系更需要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自然融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众多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来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极大的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方面,我国企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类型,比如在企业内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职工相互的情感沟通或者从物质生活、福利保健等方面关心职工,还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而开展的各类群众性的技术活动,如企业中进行的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操作表演等,还有一些思想教育型文化的企业,他们在企业中树立模范人物,使他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和组织力量的缩影。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效果,分别体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上。在内部,它把管理人员从琐碎而繁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发现和改善业务流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环节上来,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在外部,利用网络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使企业可以迅速捕获到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下拥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之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和系统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已被众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和接受。

管理是文化的一部分,管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企业文化是管理手段。企业文化要以管理制度为依托,但企业文化不同于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通过外在的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内在的认同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认同与制度强制都是管理的手段。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有了以上管理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理论脉络,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信息技术本质上都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企业人的现代化都不可能独立实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与促进。因此作为实现手段的企业文化与信息技术也必然会交织在一起。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实现企业生产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人的现代化也要包括培养企业员工具备现代信息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等内容。另外从属性上看,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中人文属性方面的内容,是管理软件,偏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信息技术则从属于技术属性层次,是企业的硬件,偏重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的日常技术性管理,但不能替代具体的管理工作。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本,但并不排斥企业硬件的建设。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交流、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都要借助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是能担任重任的首选手段之一。最后从功能上看,企业文化与信息技术推动企业革新发展的具体作用点有不少重合之处,这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现代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组织各部门间、企业内部和外部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便利,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大量信息,这就为实现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此相对应,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强调通过企业精神的塑造与企业价值观的树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

但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正因为如此,也说明了我国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仍有较大空间,面向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加速提升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企业人面前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企业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企业家应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文化,通过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高效的改进方案,创立以企业构成要素为基础的经营思想和与市场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策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动员全体员工,促进全新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变革起着主导作用,但没有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注定要失败。企业家应通过管理人员的任命及使用,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充分沟通,使员工接受和参与全新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应制度,激励企业内有利于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

结语

针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经济环境,我们应该秉承求变、学习、开放与融合的态度。企业文化重建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对知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的成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成功的道理。在当前形势下,企业信息化管理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企业文化建设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对策,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经常化,才能达到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雯.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0.

[2]王巍.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湖北档案,2008.

[3]丁菲.CPS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是怎样形成的?[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

作者简介:

崔 阳 (1971.3.22- )女,黑龙江,本科,经济师,经济,中国建材集团,北京市。

(作者单位:中国建材集团 北京市 100036)

作者:崔阳

第6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创新性实践,企业不仅需要进行管理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中将信息化等融入其中,实现管理的自动化以及高效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更新,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日常的管理中真正实现高效运转。而且通过在技术上的创新,也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其管理创新展开,首先指出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而分析和研究在当前阶段如何更好地落实企业管理创新这项工作。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企业的管理也应该探讨新的发展模式,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这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的需要。虽然目前很对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实际的实行中,在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管理进行结合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无法得到有效确认,而且企业所计划的各种措施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落实,导致企业最终在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中无奈出局。以下首先是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的主要介绍。

一、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资金不足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尽管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企业在正式建设的时候却存在思想上的混乱,主要是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而且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时,自认为只需要进行短周期内的投资就可以收获巨额的回报,但是现实却往往和他们预期的理想效果相差较大,在短期内信息化建设并未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部分企业领导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迟疑不定,甚至由于经济效益没能得到提高从而降低投资积极性,这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自然就处于停滞状态。

(二)能力存在欠缺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创新的时候,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关培训和培养,只有当管理人才同时具备专业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够在企业的管理中真正实现技术化管理。但是从其实际的现状来看,企业在管理人员的培养上并没有尽心尽力,甚至觉得是浪费时间,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贯彻和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也就只能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水平,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工作流程不规范

企业在管理中仍然未能建立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导致整个管理流程十分的不规范,而且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地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没有责任意识,甚至会因为追逐个人利益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对整个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二、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企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创新的时候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只有当企业管理人员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够带动企业内的其他员工一起参加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才能够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更加的如鱼得水,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发展[1]。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也需要在内部进行技术变革,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实现对企业内部员工的高效管理,在管理中需要摆脱传统的管理思路,从而采取创新性的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等建立一个企业管理平台,在平台内将企业员工的信息、工作岗位以及企业近期的一些项目以及任务等都登记上去,并组建一个企业内部的交流平台,方便企业内的员工及时在平台上交流相关信息,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帮助[2]。

(三)通过开展信息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针对企业的现实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的高效化和常态化管理。根据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变化,在管理中需要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和信息化技術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的优化。在企业平常的生产和营销活动中,也需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力量,针对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化的手段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3]。

结束语:

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首先应该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包括组织结构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在详细的研究中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等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业管理改革,在平时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使其具有专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对企业的管理中,实现对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减少其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为企业建设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没有阻碍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真正带动企业内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卿嫦婷.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J]. 商讯,2021(02):115-116.

[2]付乾. 煤基清洁能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9):89-91.

[3]刘艳.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J]. 财经 界,2020(18):80-81.

作者:张琪

第7篇:山东官方企业信息化——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信息化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难题。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根据企业的需求,结合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作出调整。

作为山东官方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有着完善的企业信息化产品服务,在信息化应用中,我们也在不断探索,2013年,我们将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推出新的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业务。

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主要计划是要打造山东省最大最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发展中不断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出新的服务,为山东中小企业的管理、业务、办公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平台服务。

山东官方企业信息化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配套机制建设,联合国内领先的大型软件服务提供商,优先解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把握能力、把握科学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道路是企业的必选之路,中小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就要尽早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系统化发展。

第8篇: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

企业文化与信息化,两者看似无关,其实休戚相关,相互促进。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发问:企业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其实,企业信息化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信息化反过来又可以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今天我参加了山东省组织的《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计划”》会议,会议中明确指出企业信息化如何能够真正的融合到企业管理中,省经信委领导和山东大学的戚教授讲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思维的两化融合,听述会议后深有感触,想到了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学习的企业文化与之应更好的相融合共同建设发展。下面想谈一下对此的认识和感悟。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还有其它方面。

信息化战略清晰明确,能够有效指引信息化工作方向。制度规范完善,能够有效固化在信息系统中。沟通顺畅,能够高效达成一致。执行力强,能够高效地建设与扎实地应用信息系统。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有效适应环境变化。

这些要素融入企业信息化的方方面面,要取得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必然涉及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也必然需要得到企业每个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变革。而变革的成功,必然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XXXX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从新厂迁至开始,2003年XXXX组建的新的厂址、厂房,在那一年我们辛苦的工作了不知多少个昼夜埋没在新办公楼里设计网络布线、设计机房构建,铺设网线,安装接头,设置交换机等等,多年来又不断的更新设置、升级软件、添置服务器等等一切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这些年来在实施信息化的具体项目时,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信息化不是一个部门不是某人的职责而是整个企业的运筹策略方针,上至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下至基层的普通员工,都能够客观、理性的分析到信息化系统当中去,无论遇到内外部任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多人、多部门、多组织协同工作时,能够各司其职、高效配合,都能够及时完善的持续改进我们的信息化系统,从则高效支撑企业的运转。及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和业务问题,向产品和服务融入更多信息化元素,有效提高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的满意度。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XXXX的企业精神就是“团结、务实、敬业、激情”,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追求卓越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追求卓越的文化,鼓励企业每个员工都高标准、严要求,才会在每个员工心里树立起品质意识,才会主动思考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进而主动接受新思维、新事物、新技术并有效应用到工作中以提升管理和业务水平,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信息化作为新思维、新技术的载体,需要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驱动,才能有效体现在战略、计划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真正发挥效能。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是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复杂的全员工程,虽然其具体目标有很多,但宏观目标只有一个: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因此,积极解决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克服本位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关键所在,有助于高效地解决问题。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企业信息化的执行力就是“一把手”的力量,2002年开始XXXX开始实施用友U8管理软件,当时应用的部门只有财务和销售,而且业务不链接各自独行,后来分别又在200

5、200

6、2008年分别进行了软件扩展和更新,在这多次的项目实施中企业“一把手”的力量是必然的,因为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也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重识才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下去,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早就是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企业化建设有“一把手”的力量,还要有信息化部门的执行定位,必须做到自身组织职能进行优化,整合部门的有效资源才能更好的为其它部门服务。信息部门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两个层面,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现在IT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履行大量的服务职能,为业务部门解决一些琐碎的技术事务,尽管是忙忙碌碌其它部门也并未感觉到信息人员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导致信息人员和其它部门人员相互抱怨,如果在组织设置上让信息化管理人员起到信息化管理职能,思考规划企业的IT投资规划和项目管理上,并且接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方向,才能有效的做到执行定位功能。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软件的更新,新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新的沟通和创新手段和模式,有助于培育新的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沟通的模式,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此外,信息技术改变了创新手段和模式,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应用改变了XXXX多部门信息通讯数据的管理,OA办公自动化先进的网络办公模式让距离变成了零,缩减了时间和成本,而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改变了XXXX人的创新理念和模式,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新时代的特征。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XXXXX

2012年3月22日

上一篇:服饰色彩下一篇:高压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