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时代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0年之后, 中国的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服装这一时尚行业, 也首当其冲地面临转型。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很多国外的大品牌在中国的制造业务萎缩, 订单逐渐转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 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 (Fast Retailing) 集团计划从低价服装品牌G.U.开始, 向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工厂增加代加工订单。迅销集团的产品原本约有85%在中国制造, 但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 目前决定将中国以外20%-30%的生产比率提高到50%。无印良品计划3年后把在中国的合作工厂从229家减少到86家, 自中国的采购比率从60%降低一半。中国的服装企业, 很多以为国外品牌做代加工生存的企业, 将面临没有订单可做的危险, 最终将面临倒闭。

同时, 随着国内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兴起, 淘宝、天猫、京东、D2C……电商的兴起, 还有微信商务, 这些新的营销平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销售市场, 使得服饰品线下销售急剧萎缩, 面临困境。随着互联网这种新的营销平台的成熟, 商业的基本单位将不再是公司而是个人。从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这一角度看, 我们看到2000年之后淘宝上的服装设计师原创品牌越来越多, 而这些品牌都是一些有着高学历背景的年轻设计师们借助淘宝这一便利的网络经营平台建立起来的。这些品牌设计新颖, 款式独特, 文化意味强, 艺术品位高, 非常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化追求, 而且由于运营成本低廉, 服装价格较传统营销模式下的品牌要低廉得多, 受众面非常广, 盈利空间和发展空间都很大。而且由于网络平台的优势, 这些原创设计师品牌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与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设计师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而只需要少量资金, 建立网店, 就可以在其中发布自己的作品样衣, 有了订单, 再进行小批量有针对性地生产, 不存在大量存货的问题, 而且借助网络这一平台, 设计师与消费者直接联系, 没有过多的中间商的加入, 省去代理等中间环节, 商品状况好坏直接由消费者反馈给设计师, 也省去了中间环节的高额费用。设计师可以根据市场消费态度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设计, 不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新的营销模式逐渐催生了新的设计和生产模式, 以前从工厂到消费者之间是一道长长的供应链, 中间间隔着研发、营销等环节, 工厂和消费者之间是“弱关系”互动, 而且工厂生产了什么, 消费者就得买什么。而今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同工厂建立“强互动”关系, 现在手机端诞生了很多定制化的APP, 比如服装定制, 消费者需要产品时可以先在这些平台上下单, 平台会根据工厂的定位和能力分配订单, 而工厂接到订单时再生产, 生产出来之后再有物流系统运送到消费者手里, 这样工厂免去了库存,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商业秩序更加简洁、健康, 淘工厂就是这样的平台。今后这种定制化的平台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分。今后凡是没有自主品牌, 依靠代加工赚钱的传统工厂都将倒闭, 因为这种工厂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 无休止的加班以及低价竞争, 但这些廉价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存在, 所以传统的工厂面临改变和创新, 需要从生产加工型向创意型发展, 不能改变的, 将被淘汰。传统工厂要想生存, 必须做到:1、同消费者建立联系。如果一家工厂连自己服务的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 只能做代加工, 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掉。2、柔性生产。即小批量, 短周期, 个性化的生产, 以消费者的意志进行生产。3、与设计师原创品牌工作室相联系。设计师原创品牌工作室相当于替工厂解决了服装设计生产与消费者意见反馈的中间纽带的问题。设计师原创品牌的订单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随时调整的, 设计的变化也非常迅速和丰富, 很好地解决了工厂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这一难度比较高, 耗时比较长的工作, 代替了工厂和公司的研发部门, 小批量的加工生产也降低了工厂大量积压货物的风险, 资金回笼快, 生产与销售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工厂也不用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新款式的研发。也就是说服装的设计和生产变成了两个完全独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机构和部门。并且工厂可以同时为多个品牌进行加工生产, 灵活而高效。而设计师工作室可专注于服装品牌的研发, 设计和品牌的线上运营和推广。传统的为国外代加工生产的服装工厂和设计研发落后于市场需要的状况将得到很好的改变。

那么, 既然企业和市场发生了并正在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如果还停留在原先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就无法适应新型的企业和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了。新世纪以来,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蜂拥而起,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正逐步从生产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中国正在由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创意产业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快速成长起来, 可以理解为将来的经济是一种创意经济或是创造性产业, 它推崇创新、个人的创造力等, 鼓励自主创业。未来的商业基本单位将很可能不再是公司而是个人!自主创业不仅是富于才华的时尚佼佼者们打造个性化时装品牌, 完善自身价值的重要出路, 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拓展时尚产业的重要思路。而面对自主创业时的多重挑战, 培养具有全面创新能力的设计师人才已成为高校服装设计迫在眉睫的任务。新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多样化、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针对原创的构思应具有什么样的创新能力来完善服装设计本身, 同时体现在将原创理念逐步提炼成符合市场要求时所具备的全面的、综合的创新能力, 还体现在拓展更多新机会时的抗风险能力, 针对复杂且不可预测的情况时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基于网络营销大数据背景下, 服装行业的众多企业开始转向柔性定制阶段, 众多品牌将重心转移到网络, 线上市场成为品牌争夺市场的重点。互联网是持续快速发展的领域, 由于服饰配件产品等品牌的规模比较小, 所引起的问题也少, 因此更适合在网络上发展。在此背景下, 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紧密贴合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转型期所需人才的变化而进行迅速调整, 培养能够适用于全新的网络化、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模式下的创新型服装设计人才。

上一篇: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紊乱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研究下一篇:电视纪录片故事化情节中的细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