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语言教学设计

2022-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朋友语言教学设计

班级“朋友圈”: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

[摘 要]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之间存在互相割裂的情况,这种情况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利用班级“朋友圈”,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的以笔谈形式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鼓励学生在专题和观察对象中自主选择,在工具与规则制定中自主决策,在写作组织中自主发现问题,在互动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强化写作兴趣、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写作教学;整合

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由同一主體承担,这种一体关系导致两项工作在时空、内容、价值等方面存在冲突,从而使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处于割裂现状[1]。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多角色要求和学习本身的综合融通性也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此,笔者提出班级自主管理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整合的方法——班级“朋友圈”。班级“朋友圈”,是将全班按组划分为多个小的“朋友圈”,让学生在“朋友圈活页本”上写作,并在组内选出“说说”发布于班级“朋友圈”栏目,供大家评论。

一、提出背景

班级“朋友圈”的使用是立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和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而提出的。

1.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写作是书面交际工具,促成学生表达与交往是其本质目标。但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一是学生缺乏以兴趣为导向的写作动机;二是学生不善观察,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三是有些教师将写作质量归因于学生的个人天赋和情感,这种教学观影响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投入。为此班级“朋友圈”的应用,试图从班级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入手,辅之以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有愿望写、有内容可写、有能力写。

2.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自主发展、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相关概念[2],然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分依赖教师和班规纪律的管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班级自主管理,即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与班级管理,通过班级制度、班级文化建设等,使班级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组织[3]。基于此,班级“朋友圈”尝试以开放包容为原则,鼓励学生主动用文字表达对班级生活的感想、班级问题的思考、班级发展的建议等,逐渐形成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二、班级“朋友圈”的应用

自主管理能力包括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需要发挥多角色优势,统筹应用班级“朋友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1.在专题和观察对象中自主选择

班级“朋友圈”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自主拟定和选择专题。在班级“朋友圈”中可开辟多个专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专题推荐,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专题,后期还可根据需要调整专题。如表1就是一个专题汇总的例子。二是自主选择观察的班级内容。在专题之下,学生可自己决定具体内容,大大提升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观察周围的世界”[5]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6]的要求。但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并不代表他们善于观察,因此,教师要传授观察之法。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初步观察的事物形成整体了解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选取典型事件、典型特征等以深化中心思想。

2.在工具与规则制定中自主决策

班级“朋友圈”实施前,需设计海报并制定规则。设计海报时,要突显“朋友圈”的功能,包括展示小组作品、非作业小组的评价和作业小组的反思,并展示其设计示例(见图1)。另外,需协商规则,如每周写一篇作文,每天轮流展示两组;评价时,要多发现他人优秀或进步的地方,避免言语攻击;教师及时评阅,采用激励性或肯定性评价。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写作技巧的运用,更应重视文章的思想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

3.在写作组织中自主发现问题

在写作的组织阶段,需要教师搭建脚手架,以留白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为此,可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确作文内容的主要元素,形成写作思路。开始时可与过程教学法相结合。过程教学法是以文章“怎么写”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关注重心,以研究写作者的认知思维、信息加工规律及其行为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写作课程范式[7]。过程教学法以出声思考(think aloud)的外显方法揭示内隐的写作思路。以“班级秋游中的一件事”为例。首先,让学生进行记忆搜索,用放电影的方式回忆观察过的现象,复活情感,再把想法说出来,如“这次班级秋游中,我应该记录秋游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基本信息。在秋游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呢?”同时用字词记录关键信息和线索,形成框架构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的事件逐渐增加,汇成写作素材。接下来,反复出声思考,不断挖掘事件的具体细节,完善思维导图。

形成思维导图后,学生可采用预先口头表达的方法将关键字词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班干部捡垃圾”事件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事件的具体经过,如学生A抓住细节出声思考:“大家在看到班干部捡垃圾时,有的同学热心地加入了队伍,有的虽没有加入,但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垃圾收好。不过,仍有几个同学可能受美食吸引,忽视了自己乱扔的垃圾。”学生B联系个人实际出声思考:“几位班干部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回忆我的日常习惯,我感到惭愧,以后不论去哪儿都不该乱扔垃圾。”学生C揭示了事件的意义:“这不仅是爱护环境的表现,也关乎我们班级的公众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发现,并引导学生从事件表象发现问题。

4.在互动讨论中自主解决问题

班级“朋友圈”将问题抛给集体,以教师引导、集体讨论和民主协商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写作思维,并尝试解决问题。

有些班级问题可在“回音壁”的讨论中自主解决。比如,针对“在课堂上使用电话手表”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应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但是马上有其他同学反对,理由是:电话手表有联系家长、求助等作用,错不在电话手表,而是在使用方法和时间。经过在“回音壁”的讨论,班级达成共识:课堂上禁止使用电话手表,课余时间使用需申请,违约则由教师代为保管一周。这样,学生就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

对于严重或典型的班级问题,需以此为话题背景,组织全班开展自主书面讨论。比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到“班干部的烦恼”,这关系到学生成长和班级建设,需要教师着重引导。首先,教师从学生文章中提炼案例,并提出话题——“当官”也煩恼,问题出在哪?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抱怨班干部无作为,到理解班干部与班级成员的关系,再到感恩班干部的付出、认识到任性的个体行为对他人与集体的影响等,改变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于是学生们还提出了班级岗位轮流制、“老干部”开讲座等有创意的方法。这种立足于学生视角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学生落实规定的执行力。

三、班级“朋友圈”的实施效果

班级“朋友圈”作为整合的初探手段,其功能仍需从多方面深入开发,更需要班主任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多方教育力量。

1.自由写作,强化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应回归儿童,要充分尊重儿童,让儿童发自内心地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动的[8]。班级“朋友圈”不限制内容和体裁,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现与反思生活,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以正面评价为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支持性环境。

2.关注班级,增强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朋友圈”为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搭建了平台和机会。通过班级“朋友圈”,一些班级问题往往不用教师出马,学生就能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使教师得以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同时,学生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时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彰显自我价值,发展良好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朱洪秋.浅谈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之间的冲突与协同[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7-18.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朱旭.从核心素养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新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74.

[4]范国睿,英政,汪一欣.在自主自律中主动发展——上海市闵行中学学生民主管理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63.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68.

[8]田本娜.回归儿童向生活开放给予方法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06(Z4):7-8.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作者:许燕虹

第2篇:朋友圈

一迭声的“坏了坏了坏了……”伴随着胡忠铭巴掌拍在脑门儿上的声音,把徐一帆从厨房里震了出来。

“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仿佛配合演出似的,徐一帆也是一迭声地问胡忠铭。

“发错群了发错了……这破微信……”嘴上絮叨没停的胡忠铭,手指头慌慌张张地在手机上点来点去,终于匆忙而审慎地摁下了“撤回”键。

“那赶紧撤回啊!光坏了坏了的有什么用?”徐一帆觉得不过是发错微信而已,多大点儿事儿,至于这么慌乱吗?

打从结婚后,徐一帆就看出来了胡忠铭的沉不住气,动辄大惊小怪,就像现在。好笑的是,谈恋爱的时候,胡忠铭自夸男人最该有的品质他都有,譬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徐一帆听得很欣慰:到底是读书人家出来的,把能沉住气说得那么形象、高级。及至结了婚过上日子,才发现读书人家的修辞,仅仅是修辞而已,往往跟真相相去甚远。眼前这个满脸惊惧浑身懊丧的男人,跟泰山没半点儿可比性,只跟“崩”有关系。

从慌乱中吁了口气,胡忠铭并没感到轻松,他紧张地在脑子里回放刚才的惊魂几十秒,想要确认这条要命的微信内容,在办公群里“裸裎”了多久。至于它可能造成的破坏,胡忠铭还顾不上想,也还不敢想。

虽然刚刚还在骂“这破微信”,但到了这会儿,胡忠铭由衷地庆幸:还好这微信有“撤回”功能!而且是两分钟的撤回期限。记得刚开始用微信的时候,是没有“撤回”功能的,后来有了延时30秒的撤回期限。再升级的时候,就变成了两分钟的撤回期限。这个功能的强化,说明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搞不好微信的开发者,就曾经因为发错信息而深受其害过呢。

“幸亏发现得及时,在两分钟之内撤回了……”

胡忠铭惊魂未定的絮叨,在徐一帆看来简直可笑到可厌的程度。这时的胡忠铭脸红脖子粗,脑门儿上一层细汗泛着油光。要是上前摸摸他的胸口,定会触碰到一串无规律的叮咣乱动的心跳。这些形与声,在恋爱的时候,徐一帆以为是胡忠铭为爱情心动的青涩举止,可爱可珍惜。结婚六年,它们成了一个男人胆小怕事、慌张无措的明证,让当老婆的她嫌弃。

此一时彼一时,认识上的不同,带来了行为上的改变。徐一帆越来越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胡忠铭继续着他的豪言壮语和慌乱本色。他们为一些柴米油盐上的微小决定吵闹、角力、僵持,最后以徐一帆的铁腕执行力,推动事情得出结果。

这一次把微信发错群的事情,徐一帆觉得又是胡忠铭在小题大做,哪里就至于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胡忠铭觉得徐一帆在居安思危这方面永远都不可能理解自己。遇事先往坏处想,往严重处估量,才能认真对待、全力弥补,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如果事情结果并不严重,那也会有庆幸之感,左右都合适。所以,慌乱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想得深远。这通道理,胡忠铭跟徐一帆讲过、争过、吵过,最终也只能如外交辞令中说的:各自持保留意见。

眼下最要紧的,是估计出信息从发出到撤回,这中间到底停留了多长时间。这个时长,微信里没有,有显示的,只是消息撤回的那个时刻和一条提示:“上午9 ∶ 58”“你撤回了一条消息”“你撤回了一条消息”。

胡忠铭撤回的是两条消息。那是一张屏幕截图和一段吐槽的话,分别发上去,接着又被连续撤回,才有了上面这种提示。

胡忠铭盯着手机屏幕上浅淡的三行小字,脸上露出徐一帆谓之“便秘脸”的思索表情,在脑子里一帧一帧地回放着失误发生的过程。

人设

这是星期六上午,原本很惬意的时候。赖床到差不多九点半。徐一帆在厨房里忙上午饭的光景,胡忠铭坐在马桶上等着便意降临。他的确是有便秘的毛病,但便秘发生时的表情,可跟徐一帆以为的“便秘脸”完全不同。胡忠铭对生理上的便秘从来处之泰然,因为越急越不来,还因为如厕时光有轻松愉悦乃至八卦搞笑的伴读物。最早是《故事会》《读者》《法制晚报》,有智能手机后,信息面就宽了,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流当中,胡忠铭把自己宝贵的注意力,重点给了一个偶然发现的叫作“轻松小新闻”的微信公众号。

这个公众号会把前一天发生的或重大热门或有趣八卦或传播广泛的新闻,以无厘头搞笑的方式叙述串接起来,中间穿插贴切的表情包、动图、小视频,还有撰稿人的幽默点评,一路看下来,能欢乐好几次。

胡忠铭不爱看官媒发的新闻,觉得枯燥;也不爱看大众媒体发的社会新闻,觉得庸俗。“轻松小新闻”这种读新闻的方式,简直太合他的心意了,尤其充斥其间的聪明俏皮话,和撰稿人不吝自黑的洒脱态度,极对胡忠铭的胃口。

每天早上的如厕时光,胡忠铭感觉就是他的“充电”时间。这一二十分钟里,他不光了解了头天发生的新闻、熟稔了各种网络用语,还领略了比寻常人更新锐更搞笑更脑洞大开的看事情的角度。这一点,是经过多次验证的。

跟同事、亲戚朋友闲聊某个热门话题时,胡忠铭把从“轻松小新闻”上看来的观点抛出时,通常都会引来一通爆笑,或者众人静默几秒后的恍然称是。即便有个别自命不凡的人,也会送来颇有些意外的一瞥。

年过三十五,一向社交平平、面目模糊的胡忠铭,凭借着从一个小众的公众号文章里照搬的观点和讥诮言论,在一两年间竟然有了点儿人气,有了點儿性格,有了点儿眉眼表情。在单位食堂吃饭,有人会主动招呼他坐过去,有人会主动向他坐过来。这局面,在一个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的一个部门,是很有含义的。

胡忠铭明显地感知到这一点点细碎而不断累积的变化,他有点儿偷着乐的小得意,也偶有怕被人揭穿的恐慌。更多的时候,他尽力保持住对网络社会的飞短流长和无聊八卦不感兴趣的传统读书人的“人设”。对,“人设”这个词儿,也是胡忠铭从“轻松小新闻”中学来的,甩出来用,是在单位食堂吃饭的时候。

当时的情景,几个年轻人眉飞色舞地聊一个苦出身的男明星被老婆戴绿帽的八卦。胡忠铭听得技痒,当天早上他也是看了“轻松小新闻”的撰稿人对这则消息的嬉笑怒骂,简直才情飞扬,比眼前这几个小年轻的说笑可要高明百倍。于是,胡忠铭就以一种公允而出世、理性分析的语气插了句嘴:“人设即利益,颜值就是正义,看上去是人家两口子在大众面前丢脸,实际上是大众在为他们贡献流量,为注意力经济搞产出。你们真是热心,吃饭时间还为GDP做贡献!”说完,低头吃饭,脑子里响起铿锵潇洒的“沧海一声笑……”

胡忠铭虽然头顶上没有长眼睛,但他清楚地感知到了小年轻们佩服的表情。这几个年轻人的集群,是胡忠铭以前心向往之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小团体”——那种有着聪明伶俐说话像崩豆子似的漂亮姑娘、人高马大出手潇洒的帅小伙儿和精通名流八卦的社交达人的“小团体”。居然,在胡忠铭行将中年之时,被这样的小团体认他为同类了。

为了保持优势不露怯,胡忠铭从不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信息来源,准确地说是思想来源。异想天开的时候,他甚至企图把微信朋友圈能屏蔽可见人群的功能移植过来,把这个给了他新颖视角、承包了他每天的笑点的公众号给屏蔽掉,使他周围的人都看不到。

因为心虚,所以谨慎。胡忠铭从不张牙舞爪,他在心底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要说的话、要发的“朋友圈”、要在各个微信群里表的态,都尽量做到反复斟酌。从“轻松小新闻”里剽窃来的观点,改改用词、调调语序再说。那些个精彩机智的俏皮话儿、时髦词儿,不好修改的,则少而精地使用,尽可能不露痕迹。

就这么着,数量少但质量高的言论,使胡忠铭逐渐成为他人眼中“有點儿酷”的人,相比较三五年前同样话少的那个蔫人,简直判若两人。

要说胡忠铭说出的那些有内容的话周围人都没见识过,肯定是不对的。浩瀚的互联网虽然分流了大家的关注点,但同样地,也聚拢了有相似兴趣的人。更不要说有那么多蹭热点的写手,如猫追腥一般,扎堆在一个又一个热门事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快速码字,以期在流量的大潮中多分点儿有形的利益和无形的资源。

人们的注意力和流量的大潮相互成就,也在相互消解。无心的人,跟着潮流在网络世界里溜达,身边人看什么,就跟着看什么。大家伙儿议论什么,就跟着议论什么。貌似有主见不跟风的胡忠铭,受制于他的信息来源,也会时不时地跟别人的观点撞车。就好像一个自认为长得漂亮穿得有品的女人,隆重打扮一番后,出门却发现跟别人撞衫了一样尴尬。尴尬的次数多了,胡忠铭有了思变的心。

在另类的视角和“自黑体”叙事的阅读中浸淫久了,胡忠铭逐渐地摸出了这个公众号写手的门道,总结出来有三点:一是反向思考;二是厚着脸皮说真话,尤其要说那些具有普适性的负能量真话;三是多抖“包袱”,也就是所谓“段子”。

胡忠铭学着逆向思维,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地考虑事情,对社会事件中被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些高尚或者卑鄙甚至残忍的行为,都先持怀疑态度,然后诚恳地、设身处地地问自己:这事儿里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怎么想?事情会是个什么结果?

这么思索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胡忠铭不光有了主见,而且这个主见还常常有别于他人。他获得了独特性,还有随之而来的说话的底气。胡忠铭将这一切归因于他设身处地的诚实态度,和敢于袒露自己思想上的阴暗面的勇气。他发现,当诚恳地发自内心地说出真话时,他这个人,不光独特,还有了力量。

勤于思考的胡忠铭,终于找到和形成了自己的话语风格。他变得爱表达了。

胡忠铭收获点赞数最多的表达,是对一条新闻《××工程学院学子联手注册公司齐创业》的点评。新闻里赞赏的事情,胡忠铭有相反的看法,他觉得有必要评论一下学生们的急功近利与不务正业。经过四个小时的深思熟虑,终于拟就一段文字,发了“朋友圈”:

“大学生琢磨创业,老板们进出校园;修行者开口功名,普通人闲坐论道;生意人满嘴情怀,朋友间‘利’字为先;女人如汉子,男人似娘炮。凡此种种,皆为不着调。佛曰:该干吗干吗去!”

这一段纯粹原创的文字一经发出,就好评不断,24小时的点赞量差一点儿过百,其中包括胡忠铭上大学时暗恋过的女同学,还有亲戚群里的大舅——那个一直看不上他的成功商人。要知道,胡忠铭的微信联系人总共也不超过150个。

除此,还有意外之喜。单位部门主任郑美琪不光点了赞,还写了评论:“就是!”虽然只区区两个字,但这个评论,是胡忠铭发表公开言论以来,所得到的好评中,最高职级的人给出的,而且是肯定句式的绝对赞赏,堪称意义非凡。

这些反馈,给了胡忠铭极大的信心。在反复观赏和揣摩后,胡忠铭评定自己发的这条“朋友圈”消息,是独特的、被赞赏的。符合网络世界最受欢迎的段子体所具备的一切特点:机智、俏皮、有观点,还有那恰到好处的一点儿腹黑。

因着在“朋友圈”的这次成功,胡忠铭觉得自己具备了开个公众号的能力。用写公众号文章,来展现自己的风格特色还有思辨的实力,顺便实现名与利的双丰收……胡忠铭的短期梦想就此勾画出了蓝图。为此,胡忠铭每天必看的内容,除了“轻松小新闻”,还有微信“朋友圈”。只不过看二者的眼光不同:看前者,多是欣赏和学习;看后者,基本为鄙薄跟嘲讽。

“轻松小新闻”里有过一个段子,说微信的发明,对中国人的社交频度与密度的进步功不可没。只要是有智能手机的人,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必定是摸出手机刷“朋友圈”。那种躺在被窝里审阅他人生活的感觉,好比皇帝御览臣子的表演:你们随便演,朕就看看。而点赞乃至写评论,更是像极了皇帝批阅奏折:不是那么情愿,但碍于情面和大局,还是要与你积极地互动。

胡忠铭坐在马桶上刷“朋友圈”,比躺在香软的被窝里刷,感受上又有些不同,少了温柔正能量,多了呵呵臭狗屁。讥讽和嘲笑的语句,在他的指尖下蠢蠢欲动——

他想在王欣发的健身照片下评论:“疯狂健身的你,是不是想用胸肌的大,弥补某处的小?”王欣自诩“健身狂魔”,整天紧身速干衣加身,喜欢评点别人的身材。清瘦的胡忠铭虽然没被他评点过,但胡忠铭的感受里,王欣隆着胸脯,在紧身衣下凸起的乳头,是冒犯了他,以及周围的男人和女人们的。

他想在黄瑞敏用繁体字发的小清新鸡汤图文下评论:“缺什么秀什么,你做到了哦,亲!”再加上一个呕吐的表情,简直太痛快!其实在脑子里构建爽文的时候,胡忠铭是有点儿质疑自己的,就拿黄瑞敏发的那些个兑水鸡汤文来说,明知看了令人弱智甚至作呕,可是每每还要点开链接给人贡献点击量,简直有强迫症一样。

他还想在任静发的自拍九宫格下评论:“你是有多自恋?连你身后的电线杆子都向你弯下了腰。”对这句话,胡忠铭格外地想发出去,因为这是个巧妙的双关语,讽刺任静用“美颜”功能修图,为了修出尖尖的下颌,把照片上的电线杆子都拉成了“S”形。

可惜,这些人都是熟人,任静还是单位出纳,每个月月底报账期间,就算部门主任也要笑脸相向的。胡忠铭对他们的各种“秀”再鄙夷,也不能有丝毫流露。

因为自己精彩的讽刺不能公之于众,胡忠铭每每颇觉遗憾。他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意见领袖,坐拥数十万粉丝,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快意恩仇。为着那美好的未来,胡忠铭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全着自己的节操:珍惜自己给出的每一个“赞”,从不轻易点给人。不像小李之流,对任静锥子般的网红尖尖脸不光点赞,还要评论“真美”!再加上玫瑰花的小表情示好。

相比一个滥好人,胡忠铭更希望自己是个有态度有主见的人,一个能切中要害针砭时弊的人,一个泥沙俱下的“秀”时代里清醒慎独的人。

想要做皆糊涂敷衍的众人里清醒而认真的那个人,是有代价的。而且,那个代价通常来得不早不晚,在刚刚好的时刻,刚好让人悔不当初。

胡忠铭触发了他本真的尖刻的代价就在此刻,在星期六上午九点多的自家马桶上。

微信“朋友圈”刷出三屏,部门主任郑美琪的“朋友圈”秀赫然跳出来,那是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待、殴打动物致死,结果让人心寒!”题目边的配图是一只在铁丝网里的羊。这则链接的上面,郑主任发出振聋发聩的文字:“呼吁严惩!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存权!有尊严!”

在马桶上坐览众生相的胡忠铭,对郑美琪这条“朋友圈”秀的读后感,不是同仇敌忾,而是哑然失笑。

要说胡忠铭是个冷血的人,那肯定不恰当。生活中的胡忠铭惜老怜贫,尊重妇女儿童,对所有动物,包括鱼虫鼠蚁,均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草草刷过这个链接,胡忠铭对报道中那些受虐待的动物充满了深切的同情,然而一旦关闭网页,残忍的事实就和显示的像素一起,神奇地瞬间消失了。胡忠铭的注意力只盘桓在郑美琪那十几个字的评论上,因为只有这十几个字,和字前面的那个微信头像,才是胡忠铭关心的身边事、周围人。

让胡忠铭笑出来的,除了郑美琪激烈的措辞,还有与郑美琪完全不相符的正义感、爱心范儿。还是那句话:缺什么秀什么。这是胡忠铭的基本判断。郑主任的可笑,在于她日常是个心地狠辣的唯权力论者。而在网络世界,或者说在公共舆论场,她又企图扮演胸怀大爱、众生平等的达观女性。胡忠铭除了日常体验郑美琪对办公室的冷漠统治,还曾亲眼看见郑美琪一脚踹飞一只流浪狗的狠状。

黑色星期二

郑美琪踹狗,发生在单位停车场。

交流中心的停车场分地上和地下。地上车位数量有限,仅限领导停车,保卫部给发了绿色停车证。地下车位逼仄狭窄,供普通职工和临时车辆用,发的是蓝色停车证。郑美琪将将过领导线,给她的车位在离办公楼最远的位置,而且还被一棵树占了一个角。驾车技术不精的话,很容易被粗糙的树皮刮到车漆。这个车位,就不及地下车位方便了。除了停车的难度,碰到刮风下雨,没有屋顶罩着的那几十米距离,对穿高跟鞋的女人来说,很不友好。

尽管困难如许,常年穿高跟鞋的郑美琪还是坚持把车停在专属于自己的地上车位,因为这是待遇。有待遇跟没有待遇有质的分別,有了待遇,就有了从一个待遇提高到另一个待遇的可能,怎可弃之不用?

胡忠铭清楚地记得,郑美琪踹狗那一天是星期二。

每个星期二,在胡忠铭单位属于大日子。这一天的下午三点,九个部门的负责人要集中开会,到整个交流中心第一号人物高主任办公室去汇报工作。因此,这一天的大半天时间,部门里都是鸡飞狗跳的状态。

处于亢奋和抓狂中的郑美琪会在这一天上午把自己部门办公室里十几口人轮番叫进去问话,对前一天每个人交上去的工作周报进行梳理或是质疑。直到下午一点半,盘问结束,郑美琪开始闭门准备汇报的说辞。这样的工作步调,也是整个交流中心的状态。

两百多名职员的黑色工作日,分两截儿存在,一截儿在星期一下午,一截儿在星期二上午和中午。特别是星期二这天,整个交流中心的办公楼里,空气都是滞重的,以至于中央空调吹出来的风都要很费力才能从格栅里挤进来。好多人在这一天会抱怨:“这空调怎么这么吵!”想着第二天报后勤来修的,可往往到了第二天,空调的动静儿又神奇地轻快到让人无法察觉了。

胡忠铭和他的十几个同事,星期二这天必然也是全勤到岗。上厕所的人轻落脚快步疾走,小便的时候提着耳朵生怕漏掉主任点名召唤,想着该少喝水少上厕所,回到座位上候着时,又怕口干上火口气重,熏到主任,赶紧喝口清茶漱漱口。

中午大家也都不去食堂吃饭,嚼点儿零食对付对付。单位食堂在B1层,办公室在六层,上下隔着七层楼,比心里忐忑的距离还要远。好些平时工作不上心的人,还指着这点儿时间查漏补缺。所以,星期二这天,单位食堂的上座率是最低的,品种也最少,质量还很敷衍。但大师傅并没闲着,他在小灶上腾挪施展。

小灶的菜单由交流中心办公室主任头一天亲自敲定。四个中心领导和几个重点部门领导的午餐,是不去食堂吃的,专门由食堂长得最好看的两个服务员(女的小杜、男的小秦)分别送到领导办公室去。

虽说每天小灶都得备餐,但这些个领导常常不在,唯独星期二中午是人最齐的。和楼上的步调一致,交流中心的办公室主任、食堂主管、灶上主厨也是从星期一下午开始商议和准备,及至星期二上午的这段时间,他们心思一致、团结协作,争取让领导吃得满意。

踹狗事件发生的那个星期二,胡忠铭清楚地记得,自己和同事们都顺利地在郑主任那里过了关。郑美琪去高主任办公室的时候,神情正常,并照例衣着光鲜。宝石蓝的套裙下配着同色缎面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踩出一串脆响。当时胡忠铭还想:古人佩玉,环佩叮当,郑主任高跟鞋当当响,要的就是那个行事有响动的劲儿吧?

谁知提着劲儿去的郑美琪,泄了气儿回来。不用看人,光听鞋跟落地的声音就知道了。

郑美琪进了自己办公室,关上门,默不作声的半个小时后,轻声唤了王小松王胖子进去。再关上门的时候,声音就关不住了,郑美琪疾风骤雨的咆哮充盈在半边楼里,胡忠铭桌上弹簧玩偶的头都在簌簌弹动。为刚才的静默而悬着心的胡忠铭和同事们,到这时都舒了口气,雷都已经劈下来了,劈的又不是自己,于是相视耸肩撇嘴做惊愕表情,心里都知道,自己本周平安过关了。

谁知道,事儿并没有完。

这天下班,大家都不延宕,中午草草对付的肚子,已经发出抗议,需要认真对待。点儿一到,很快就都走了。上了趟厕所的胡忠铭落了单,发现大开间里就剩了他一个,于是关窗、关灯、关饮水机、关打印机,紧着奔电梯而去,满脑子想的是晚上吃什么。谁知电梯到一楼,门一开,对面电梯里走出来的,赫然是铁青着脸的主任大人。胡忠铭紧张地叫了声“郑主任”。郑美琪像是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径直往大门外走,胡忠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磨磨蹭蹭地拉开两米距离,准备伺机找个郑美琪的视线盲区溜之大吉。

郑美琪的车位在大门口的拐角处,从楼门口到大门口,三十米左右的距离。

胡忠铭搭地铁上下班,家里的车由徐一帆开。名义上是老婆上班远交通不方便,实际是胡忠铭对开车上路心存胆怯。交流中心离地铁站很近,出了大门左拐百十米就到,可这会儿,胡忠铭没法儿越过郑美琪出大门,只得亦步亦趋地跟在后。也因此,胡忠铭有了仔细打量郑美琪背影的机会。

年龄三十出头或许快四十具体不详的郑主任,算是交流中心一堆主任中年纪轻、颜值高的。她的上位,有几个版本的说法。说是几个版本,其实核心内容不外乎男男女女床上床下。胡忠铭从不参与扯这样的闲话,虽然他偶尔也好奇。

郑美琪的背影,先天条件属于平铺直叙的那种。但妙在她会穿衣打扮,尤其脚上那双纤细的高跟鞋,拉长了腿,垫高了臀,得腰肢款摆才能送出步子。加上肩头弹跳的鬈发,这个背影就充满了婀娜的女人味儿。胡忠铭想起徐一帆脚上一年四季的平底鞋,即使特殊场合,也只搭配双坡跟鞋,心里就有些遗憾跟欠缺感。胡忠铭曾经提议徐一帆置办双高跟鞋,徐一帆非但不肯,还不承认是嫌高跟鞋穿着不舒服,反而抢白说自己不穿高跟鞋是顾及胡忠铭个儿矮。胡忠铭觉得很冤,却也无处说理。

胡忠铭眼里心里都是高跟鞋的当口,郑美琪走完了三十米,走到了自己的车位旁。没承想,那双闪耀着娇贵光芒的高跟鞋画风突变,其中一只以凌厉的姿势飞踹出去,迅猛地落到了那只总在院儿里溜达的褐色的长毛流浪狗脑袋上。

不长眼的狗,显然没有料到它正在撒尿占领的这个有着好闻味道的轮胎,属于穿高跟鞋的气急败坏的女人。这只狗几乎天天在这里撒一泡尿,可今天它没看皇历,犯了大忌,被踢得闷哼一声飞将出去。跟着一块儿弹射出去的,还有郑美琪脚上的那只高跟鞋。它在空中翻转了两个跟斗,仿佛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光泽一般,一头扎进了树坑里。

这番变故,如电光石火,胡忠铭着实看呆了。他在离郑美琪五步远的地方呆立半晌才反应过来。气恼而狼狈的郑美琪,因为踢飞了一只鞋,只能扶着车单脚站着。胡忠铭来不及思忖,紧跑几步上了草坪,去树坑里捡郑美琪的鞋。这天草坪刚浇了水,泥巴湿漉漉地沾着胡忠铭的裤脚,而树坑里淤着的泥水,已浸染了高跟鞋鞋面和一侧的鞋帮。胡忠铭捏着后跟把鞋子从泥水中提出来时都觉得肉疼。

胡忠铭把那只泥水淋漓的娇贵的鞋子送到郑美琪面前的时候,低声说了句“干洗店应该有办法”。但那时的郑美琪,作为女人和部门主任的郑美琪,气恼已经到了顶点。她从胡忠铭手中一把拽过鞋子,扬手丢进车里,跟着一屁股坐进去,摔上门打着火,一把方向盘,车子也像是被人踹了屁股似的向前一蹿,迅疾地开出大门扬长而去。车位边上的树没法儿躲闪,只能硬生生地让车屁股蹭过去,朱红的车漆,像血一样嵌进了树干里。

经过这么一场事故,胡忠铭觉得自己和郑美琪之间,有了点儿私密的不为外人道的共同经历。他有意与郑美琪共处一个空间,企望得到一两句意在言外的话、一个半个默契于心的眼神。然而,茶水间的碰面,乃至专程到主任办公室做可有可无的请示,都未曾让胡忠铭捕捉到任何暧昧因子。郑美琪一如既往一视同仁地冷着脸,公事公办。

一个星期过去,胡忠铭颇有些受伤的感觉。等到了下一个星期二,疲疲沓沓的胡忠铭认识到,自己不仅被郑主任彻底无视,而且还被进一步践踏了。

原因是胡忠铭提交的周报里,把重要项目的合作方名字写错了,项目进展完全复制了前一周的内容,只改动的两个数字中的一个还是错的。指出这些错误时,郑美琪连话都没说,只是用她在美甲店精修过的粉嫩的尖尖的指甲,点着几处错,然后挑着眉毛看向胡忠铭,一副等他解释的样子。可是胡忠铭甫一张口,郑美琪就粗暴地把报告摔在了胡忠铭面前的桌子上,冷冷地吐出几个字:“重做,一个小时后给我!”

胡忠铭隐约的受伤感觉上,又加了一重被羞辱。

这之后,胡忠铭格外照顾起那只被郑美琪踢飞过的流浪狗。他常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剩点儿鸡蛋肉骨头什么的,用纸巾包了,拿到院子里四处找狗。很快地,流浪狗就和胡忠铭熟了,每天中午凄凄然地候在芍药花丛下等点心。胡忠铭给这只狗起了个名字,叫大毛。

胡忠铭和大毛蹲在花木旁的样子,在女同事们看来,好温馨好有爱。可如果真有上帝视角的话,胡忠铭对大毛嘟囔着的,却不是人与宠物间的絮语,而是胡忠铭对“那个恶毒的踹狗的女人”的鄙薄跟嘲笑。大毛会在胡忠铭嘀咕到鼻子里直出冷气儿时,汪汪叫几声,无疑也是对郑美琪那个恶毒女人的控诉和声讨。

这一人一犬的莫逆友情沒能持续多久,因为大毛忽然就不见了,连着几天中午都没出现在院子里。胡忠铭问了守大门的保安,才知道大毛被赶出了交流中心的院子,因为“领导说不卫生,有安全隐患”。一并被赶出去的,还有两只流浪猫。胡忠铭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郑美琪搞的鬼!一定是她看到自己跟大毛的亲密关系,厌屋及乌,使出这等卑鄙手段。想到这里,胡忠铭对郑美琪的怨憎又加了十分。

天气渐冷,偶尔想起大毛,胡忠铭还会有些微的担心。这份担心,胡忠铭觉得不该只是自己默默承受,应该让周围的人知道,更应该让郑美琪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那么冷血的。

让周围人了然的渠道,自然是“朋友圈”。为发这条“朋友圈”信息,胡忠铭筹划了两天。最终,他决定了分享信息的形式:拍一张流浪狗的照片,配上一两句话。

照片拍得还算顺利,落叶和枯树的背景下,一只瘦而脏的流浪狗夹着尾巴在墙根处张望。狗的神态抓得挺好,绝佳地呈现了丧家之犬的悲催,只是夕阳下的光线过于暖,不够悲情。胡忠铭精益求精,用修图软件把照片调成了萧索的冷色调。配图的文字,很费了番周折。

他先是写:“大毛,寒冬将至,今安在?”觉得过于煽情,不是自己惯常的风格,还是朴素的文体好。

于是又写:“今天很冷,路遇流浪狗,真是担心,这个寒冬,它们过得去吗?”写完看看,太过直白,简直贫乏,还是该体现出些文采。

于是再拟:“曾经与你莫逆相逢,相处甚欢。倏忽不见,寒风中,道声珍重,望能再见!”这一句翻来覆去地遣词造句,终于写就了,读了好些遍,还是放弃了,怕被不解辞藻风情的人误读。

索性,还是来直接的:“曾经喂养过一只流浪狗,它的样子跟今天路遇的这只有点儿像。天寒地冻,被驱赶到街头的它,不知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冬天……”这句写得顺畅,事实清楚,同时又温情克制。胡忠铭决定,就它了!待要发出时,惊觉当天阳光灿烂,是寒潮过后的回暖,只好收回本要点“发表”的食指,等下一个阴冷的日子。

仿佛为考验胡忠铭的耐心,晴好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这条精心编写不能发表的“这一刻想法”,哽在胡忠铭的食指上,像上火冒的疱,抓不得挠不得,又痒得不行。

好在,冷空气终于又来了,还来得格外暴躁。狂风呼啸,让这座还没供暖的城市瑟瑟发抖。

同事们抱着膀子抱怨冷的时候,胡忠铭暗地里在发热。为了追求真实且实时的效果,他耐着性子等到下班,在地铁里,把存在手机里修好的照片,还有记事本里存着的文字,复制到微信“朋友圈”的发表栏,在来来回回审读了N遍,把省略号改成问号又改回省略号之后,终于到站下了地铁。站在地铁口,在凛冽的西北风中,胡忠铭点下了那个绿色的“发表”键,并点击显示了自己发言的所在位置。

这一天,天气预报发了八级大风黄色预警。吹过高楼之间的狭缝后,风不再是无形无状,而是有了锋利的线条和横截面。胡忠铭跌跌撞撞地突破这些时断时续的线和面,心里思量着的,不是风怎么这么大,要小心高空坠物,而是刚才发的那条“朋友圈”消息,能收获多少个赞,以及被什么人给什么样的评论。尤其是郑美琪,她会有什么反应呢?最好,她会因此而受到良心的谴责。

胡忠铭最不担心的一件事,就是郑美琪看不到他发的“朋友圈”。推己及人,胡忠铭知道,所有职场中人,绝不会漏掉任何一条同事发的动态。

艳照

回到家的胡忠铭一点儿也没为自己的平安到家而庆幸,他一只脚迈进楼门,手上已掏出手机,扫开指纹锁,点进微信,在“朋友圈”按钮的旁边,有个数字“9”,意味着有9个赞在那里等他。捏了一路的手机,这会儿像个小火炉似的烫。胡忠铭没有点进“朋友圈”看究竟,一向喜欢悠然享受的他,绝不会把收获成果的时刻,放在局促幽暗的楼梯间,草草地看上一眼。

生活里的乐趣本来就不多,他希望他的微小的快乐是完整的。他要进到屋里,洗过手换过衣服,稳稳当当在沙发上坐下来,再去摘桃子。

何况,这一会儿的工夫,很可能,那个红色小圈圈里的数字又增加了呢?

一腔隐秘的期待和快乐,跟着胡忠铭一道走进家门。徐一帆正往厨房去,看见胡忠铭脸上的表情,徐一帆有些不屑地说:“一脸的诡异,有什么事儿吗?”

胡忠铭没有理会徐一帆的揶揄,他用换鞋、洗手、换衣服的时间,体会着被延迟的快乐。原打算做完这一套进门的规定动作后,踏踏实实坐下来看手机揭晓答案的,可屁股还没坐实,就被徐一帆“赶紧过来剥头蒜”的指令给打断了。胡忠铭在心里叹了口气,乖乖地进了厨房,拿起蒜头剥皮。

被延迟的快乐伴生出焦躁,胡忠铭手底下的动作就有些重。徐一帆对胡忠铭心里的弯弯绕没有具体的感知,徐一帆敏锐地感觉到的是胡忠铭不耐烦的情绪。对于丈夫闷在葫芦里的负面情绪,徐一帆不予理会,察觉到了也装没察觉,兀自絮絮叨叨地说着今天风多么大,一个挺大的塑料片砸到车窗,吓得她差点儿开车撞到护栏上等等。胡忠铭对徐一帆的絮叨,同样采取听见了也装没听见的态度。他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台面上,语气平淡地问徐一帆:“还有什么事儿吗?”

夫妻之间,点燃对方怒火的,往往是这种藏在平淡中的克制。徐一帆一点就着,手里的菜刀咣当一声拍到菜板上,眉眼立了起来:

“没有了!有也不敢有,您歇着去吧!在外头吃了枪药回来……”

胡忠铭进门时的快乐已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烦躁和不停上蹿的无名火。在事态尚可收拾之前,他扭头出了厨房,再一甩手,进了卫生间。进门之前,抓过放在茶几上的手机。

徐一帆重抄菜刀,密集而用力的下刀声,杀气腾腾。尽管胡忠铭知道那杀气只是虚张声势,还是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胡忠铭有些委屈地坐在马桶盖上点开了他的“朋友圈”。小红圈里的数字,进化成了25。给了胡忠铭稍稍的意外之喜。另外还有两条评论,都是在一个写字楼里的交流中心的同事,写的最长的是出纳任静:

“就是的呀 我好喜欢院子里那两只猫的 那么优雅 碍着谁了给赶出去 这么冷 想想真可怜呀”,没有标点,只用空格隔開的句子后面,跟着三个可爱的哭脸表情做结尾。

这条评论,让胡忠铭心里暖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个天天在“朋友圈”里晒自拍的自恋女人,也有这份同理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胡忠铭不禁告诫自己:看人要多面,为人要宽容。他一边想着,一边认真看过点赞的人的名字,再琢磨琢磨这些人在点赞的时候是认同还是敷衍。这一会儿工夫,点赞数又增加了两个。

胡忠铭有个习惯,看自己微信“朋友圈”的点赞情况,他不会从“朋友圈”最上端统计的数字处点进去,而是进到“朋友圈”后,刷到自己发的这条信息去看具体情况。有时隔的时间长点儿,得刷出好几屏去才能找到。纵然如此,胡忠铭也舍不得直接点了统计数去看,因为点开之后,这个提示就不显示了,除非增加新的点赞,再显示的数字也不会累计之前的数字。所以,胡忠铭宁愿麻烦点儿,也要保留住点赞数的完整统计,因为这里显示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是他的人缘儿、他在人群中的影响力。

现在这个数字,说明胡忠铭在郑美琪那里没有人缘儿,没有影响力。

“也说不定这郑美琪正跟徐一帆一样在做饭,还没顾上看呢。”胡忠铭这么想着,觉得郑美琪还没看到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郑美琪开车上下班,不像坐公交地铁的人,能一路浏览着微信回家。点赞数的停滞,也佐证了胡忠铭的猜测,这个时候,一般人可不都是或赶路或做饭呢嘛。胡忠铭又有了期待。情绪好转的他,殷勤地进了厨房,卖力帮厨,去贴徐一帆的冷脸。

徐一帆的好处是不记仇。饭菜上了桌,端起胡忠铭给倒上的红酒,徐一帆也就气顺了,她兴致高昂地讲起白天发生的一件极“狗血”的事儿。

徐一帆是市三小的英语老师,兼着二年级二班的副班主任。“狗血”的事情,就发生在二年二班的家长微信群里。

“你猜怎么着?”徐一帆用她说八卦的惯用语开头。

“啊?怎么着?”胡忠铭习惯性地配合,他惦记着自己手机里点赞数的进展,有些心不在焉。

“今天我们班吕紫薇她爸妈可现了大眼了,居然把黄色信息错发到家长群里,我跟刘老师都惊着了!”用悬疑句开头的徐一帆,却从不吊人胃口,紧跟着一句话就解开了谜题。

“给你看给你看!”徐一帆在自己手机上飞快地点点刷刷,乐不可支地把屏幕举到胡忠铭眼前。

徐一帆手机屏幕上,微信群里,最上面是一张照片,点开放大,是一个穿着半透明内衣的女人举着手机在镜子前的自拍照。照片下面,浅淡地显示“下午2 ∶ 25”,微信名叫作“吕紫薇妈妈”的,发了一条信息:“人家都洗白白了,你到哪儿了?紫薇可快放学了哦!”

再往下,时间显示“下午2 ∶ 27”,微信名叫作“吕紫薇爸爸”的,回了一条信息:“马上进电梯了。打一炮,误不了。”这句话的前头,是一个桃花眼、流着口水的表情图案。

刷下去,时间显示“下午2 ∶ 38”,“方涛爸爸撤回一条消息”。

再往下,时间显示“下午3 ∶ 05”,微信名叫“刘老师”的,发了信息:“@吕紫薇妈妈,您发错信息了吧?”

紧跟着的,是吕紫薇爸爸回的信息:“糟!发错了!真不好意思!对不住对不住!”跟在感叹号后面的,是三个脸上画着竖线的小人儿表情。

胡忠铭浏览到这里,自己也快被传染了事中人无地自容的尴尬,他脑补的画面中,除了那个叫吕紫薇的父母在一场忘乎所以的销魂性事之后,惊觉隐私爆料的崩溃,还有一堆家长在手机屏幕后面的哧哧窃笑。

“是够狗血的!这种内容,怎么还能发错呢?”对这样的事,胡忠铭词汇贫乏,想象力也有限。

“说得是啊,我跟刘老师分析,估计是先拍了照片,分享照片的时候老公的微信和班群紧挨着,不小心给点错了。真是现大眼了!不过呢,话说回来,看看人家两口子,孩子都七岁了,还这么有激情……”徐一帆话里有话。

胡忠铭听得懂徐一帆的言外之意,他没有再吱声,脑子里浮现的,是“吕紫薇妈妈”半裸的窈窕身姿,还有一脸挑逗的性感。他怕自己的表情泄露出来,赶紧搛了几根芹菜塞嘴里,嚼得山响。

徐一帆向表面上无动于衷的胡忠铭翻了一个重重的白眼,摇摇头,真心诚意地跟自己说:“真没意思!”

于是,吃饭的后半程,接上了做饭时的气氛,仿佛刚才那点儿轻松愉快是高利贷借来的。

窗外阵阵北风被密集的高楼夹击,发出兽吼一般的尖啸声。

这天晚上,十一点半,胡忠铭在困倦中最后一次看“朋友圈”,那个红圈里的数字,到了38,评论还是开始的两条。郑美琪也没有现身。暗地里铆足了劲儿的心理建设,得来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胡忠铭在这一刻的心情,也就徐一帆说的那几个字——真没意思。他关了手机,关了灯,也关上了萧索的心情,睡得无知无觉。

转天醒来,是晴空万里的周末。伸手摸去,半睡半醒的徐一帆很安静,没像清醒时候那么奓着刺儿。昨天晚上跟着芹菜一起咽下去的“吕紫薇妈妈”的艳照,这会儿生动起来,令胡忠铭心猿意马,他掀起徐一帆的睡衣,任由想象恣意驰骋,徐一帆也出奇的乖顺和兴奋,两人合作无间,使这场晨间性爱有了些不同往日的意趣。

就是這么个心满意足的星期六上午,胡忠铭松懈的身体和慵懒的精神,导致他犯下个后果严重的低级错误。他把本来要发在“小团体”群当中的嘲讽和调侃,发到了单位办公群里。

第一条是对郑美琪发的“朋友圈”信息的截图,好在胡忠铭依照惯性的谨慎,给郑美琪的头像和微信名打上了马赛克。

第二条是胡忠铭写的评论:“我们身边总是有那么些个人,对远在天边八竿子打不着的悲剧,充满了深切的共鸣与同情,却对自己身边的不幸视而不见,甚至助纣为虐。真让人困惑,她们是真的有正义感、同情心呢,还是为博眼球拼人设扯的淡?”

这两条内容的杀伤力有多大,关键要看被议论的那个人,有多大胸怀跟气量。从踹狗、递鞋、批报告几件事来判断,郑美琪中招受伤的可能性很大。何况还被下属们都看在眼里,伤害值得加一级。

正在厨房精心制作西式早餐的徐一帆,这会儿还没从刚才床上蜜里调油的余韵中出来,对老公懊丧的事,尚有充足的耐心和关心。可是胡忠铭那里,已经从温柔乡转换到了惊悚场,他颇有些不耐烦地把错发信息的大概意思向徐一帆说了说。被胡忠铭不耐烦的语气传染了不耐烦,徐一帆对这事儿以及胡忠铭这人,就有些不加掩饰的不以为然了。她用一句刚学会的俏皮话宽慰胡忠铭:“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兀自懊恼中的胡忠铭,一下子有了掉转枪口的支点,愤怒的小子弹向老婆一阵突突:

“那是六个大字好吗!数都不识,还懂什么人情世故!就会给人添堵!”

徐一帆没想到蔫人真能变豹子,半个小时前还在温存缱绻的人,这会儿獠牙尽露、狰狞相向。陡然而起一阵心寒,她一语道破问题实质:“屎屁股自己擦!少迁怒我!”吼完,揪下腰间围裙,摔门进了卧室,转眼穿戴整齐,乒乒乓乓地出了家门。

没了出气筒,豹子终归还是变回蔫人。胡忠铭的这一天,由心满意足始,至愁云惨雾终。

一句话,在合适时机跟合适的人群说,跟在不适合的时机对着不适合的人群说出来,通常结果迥异。要不,怎么会每个人手机里都有那么多的“群”呢?

要说胡忠铭惹祸的那两条微信,若是没有发错了群,那就是“小团体”群里轻松愉快的闲扯,不像现在,变成一个“压力山大”的错误。

“小团体”群是胡忠铭珍视的一个微信群,是他说话最多也最有尊严感的地方。

因着工作的关系,胡忠铭被拉进了不同项目的群,也被微商拉进过购物群,还有中学同学群、校友群,大学同学群,家庭群,等等。这些群中,有关工作和项目的群,过了忙的那阵儿,也就没有人在里面发言了,但没有人从这个群里退出去,除非建群的负责人先撤离,其他群成员才一哄而散。否则它们就原样盘踞在各色人的手机里,像一个个没有意义的纪念碑,又像是了无生气的僵尸,指不定什么时候被什么动静给唤醒。

胡忠铭曾把自己的微信通信录一翻到底,发现里面存着十几个静默的项目群。他的食指高悬在“删除并退出”那里,终究也没有点下去,因为有两个问题横亘在他的食指与屏幕之间。这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别人没有退出?二是如果自己退出了,别人一旦发现会怎么看?

先不用想答案,单是问题本身,就足以拦住胡忠铭那根冒进的食指。

群多,意味着莫名其妙添加的微信“好友”多。说是微信好友,实际上大部分不熟甚至不认识,有的连面儿都没见过,只是通过微信名片或是一个扁平的二维码,就成了所谓好友。这个好友的世界,每天都在微信首页,一个个红圈里报着新消息来临的数字,等着被手指点开。这些密集的消息提示,看着红红火火,实际大多数来自微商的推销。胡忠铭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会删除这样的联系人,或者从群里退出去。然而过不了多久,又在不记得的情况下,加了回来,甚至被拉进了更多的群。直到用了“消息免打扰”的功能,胡忠铭才觉得,自己与那个熙攘的虚假繁荣世界相安无事。

真正关心的群,在胡忠铭这里,一共就三个。一是他建的家庭群,群成员六人,除了自己,还有母亲、舅舅、老婆、妹妹、妹夫。舅舅是胡忠铭妈妈拉进来的,那时老太太刚学着用智能手机,热衷于“加人”和“拉人”,等到会用了,要说关起门来的话了,才发觉把胡忠铭舅舅加进来并不明智。胡忠铭的父亲不在群里,是因为老头儿不会用智能手机,还排斥学,凡事需要老伴儿通报。因着信息的不对等,坏脾气的老头儿常常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另外两个群,是“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17人)”和“小团体”群。

部门的工作群名称上这个加括号的“17人”看上去挺多余,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其实很关键,因为这是和“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做区分的标志。

“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里有成员18人,比17人的群多的一个,即退休了的老李主任。在老李和郑美琪过渡期间,老李把郑美琪加了进来,就变成了18个人。待老李正式退休后,时间不长,一个周日,胡忠铭和其他15个同事在同一时间收到消息:“你被美琪加入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17人)群”,跟着,这个群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微信名为“美琪”发出的:“以后部门里的工作,只在此群讨论。@所有人”。

习惯使然,加上新旧两群实在太容易混淆,办公室里不少人都犯过不止一次把信息错发到另一个群的错误。有时候,一个人错发了,后面跟着讨论的人没发现,一路说下去,直到他们收到来自郑美琪或者其他人的私信提醒:“发错群啦!”

胡忠铭很在意自己在新主任面前的表现,所以每次发送工作文件,哪怕仅仅是留个言,都要写好再检查一遍,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还要斟酌措辞,避免有歧义被人误解。检查过内容,发之前定要抬眼看看屏幕上端的群名称,确保有“17人”字样,才最终点下“发送”。饶是如此仔细,也有被人带进沟里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常常发错的人,难免牢骚:好好儿的干吗弄一新群?沿用老群有什么问题吗?弄得这么麻烦!

其实发牢骚的人也知道,之所以有了这个新群,是新主任郑美琪为了避开老主任,不让老主任了解部门现在的工作。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更進一步的问题是:干吗不直接把老主任移出群?这原本是名正言顺的事。

嘴快的小余憋不住,率先把疑惑说出来,这也是胡忠铭感到不解的,但胡忠铭不问不议论。不是因为谨慎,而是不愿多事,避免议论领导的嫌疑。爱“八卦”的老冯很乐于展示自己的智慧,他给他们解了题:

“如果老主任有天心血来潮,想要在群里发个声或是看看同志们最近的表现,却蹦出个‘某月某日你被某人移出该群’,你让老主任情何以堪啊?”

旁听老冯的演绎,胡忠铭在心里给老冯作揖,并学以致用,当天晚上就新建了家群,不带他老舅的。

新老工作群的过渡,乱了一阵子,慢慢地,随着老群里越来越没有新的信息,这个群就在每个群成员的微信列表中逐渐沉了底儿,大家也就不再发错群了。

隔了好一阵子,胡忠铭在微信通信录里翻找一个不记得微信名的人,大拇指划啊划地,把微信记录划到底,也没找到。却在微信记录的最后一屏,看到“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点进去看,里面传送过的文件、照片、视频都已过期,剩下一堆旧时的消息和对话,死不瞑目一般。再看群成员,老李的头像还在原来的位置,像是沉没在海底的遗迹,等着被人钩沉。胡忠铭就有些为老主任羞愧,他暗自提醒,将来自己退休,或是调离这个单位,一定当天就退群,免得让别人为难,也让自己尴尬。死亡了的社交,更需要体面地退出。

这一番感慨,让胡忠铭有些伤感,伤感之后开始警惕,他把手机中的“群”通通点了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被“移出”过。结论是还好,没有被移出。说明自己没妨碍到他人。还有一层意思,隐隐出现在胡忠铭的潜意识里:因为自己这个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吧?胡忠铭没有往清晰处想,他对这个念头撒开手,假装没有知觉到。

胡忠铭用老冯的话向徐一帆解释了他重新拉一个家群的原因,徐一帆却没有像胡忠铭一样,对这个解释五体投地,而是很鄙夷地说:“根本是多此一举!你不想想,昨天群里还七嘴八舌呢,今天明天后天就没人说话了,要不了几天人家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好吧?自作聪明!”

胡忠铭想回嘴,驳斥徐一帆这种想法太粗糙,没有切身体会到人家的感受。但转念又作罢了:當小学老师的,整天都在家校联系群里被家长捧着,刚发个小通知,全班家长就齐刷刷地报告:“收到,谢谢徐老师!”“徐老师辛苦啦!”好像立正接受最高指示一般。浸淫日久,徐一帆徐老师怎能不粗糙?怎能不膨胀呢?胡忠铭不出声儿地叹口气,咽下想对徐一帆说的话。

常常是这样,他和她,相互咽下去的话越来越多了。但总有些话,必须得说出口,在徐一帆这里找不到共鸣,胡忠铭就掉头去“小团体”里说。

这个“小团体”群,胡忠铭是最后一个进入的群成员。原来有五个人,群名字叫“五人帮”,自从加了胡忠铭进来,就被群主给改成了“六人帮”。胡忠铭总感觉这个群名称不妥,但他并没有提出来,因为加入没多久,还是客居的感觉。于是他就自己给群加了个备注名,叫“小团体”。

群里那五个人都是二十几岁不到三十岁的小年轻,三十五岁的胡忠铭算是高龄,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说事情的客观和周严,都胜出他们一筹,因而在群里也就有了点儿意见领袖的意思。群里六个人,分属交流中心的四个部门,工作上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很低,完全是因为说得来才聚在一起,所以,这成了个可以放胆议论工作和单位的地方。

胡忠铭的预想里,这番对郑美琪的嘲讽,在“小团体”里是绝对安全的。不光因为这个群里大家都不“尿”单位,还因为六人中,只有胡忠铭一人在健康产业促进部,那几个人虽然知道健康产业促进部的主任是郑美琪,但应该都跟郑美琪没有直接的交集,不会在郑美琪的微信好友当中,因而也就不可能看到郑美琪的“朋友圈”。更何况名为尊重他人隐私,实则谨慎处事的胡忠铭,还把郑美琪的微信名和头像都给打了马赛克。

却没想到,百密一疏,还是一大疏。阴差阳错,鬼使神差,闯祸的食指,竟把嘲讽主任的话,发到工作群里,还在那里待了整整一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虽然险险地撤回了,但一分多钟的时间,足够人点开图片、细细品读这86个字、8个标点,甚至还有时间揣摩出三五个别有意味的疑问。错开视线眨巴眼的工夫,蓦然发现这两条胆大妄为、满怀恶意的信息忽然变成了浅淡的被撤回的痕迹,忽然就笑了,恍然了:胡忠铭这傻×,发错群了!后面要跟一串儿笑出两滴泪的小表情。

这一番联想跟揣测,表明胡忠铭的判断力还是挺强的,他对周围人的了解也可谓精准。要是能从上帝视角,也就是微信管理员的屏幕上看过来,这一天,看到胡忠铭撤回了的那两条消息的人,一共有三个。过了两天,又多了一个。

这个人数,胡忠铭不知道,对于这个数字的猜测,一直折磨着他。而当天没有看到具体内容的人,对着那两行“胡忠铭撤回一条消息”的小字,联想与揣摩的时间远远大于看到内容的人。虽然全球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每天生产的信息超过数十亿条,但每个人真正琢磨的,还是自己圈子里的那几十条。

盛怒中摔门而出的徐一帆难以理解胡忠铭的胆战心惊,她约了同事兼朋友小夏老师逛街吃饭。

小夏老师的老公在市政府当秘书,两人都是心思缜密、上进图强的人。就连两口子说的枕边话,大部分内容,也是分析老公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言行背后可能藏着的深意。小夏老师从徐一帆滔滔不绝的吐槽中,得知胡忠铭把嘲讽领导的话误发到工作群里,还滞留了一分多钟后,发自内心地惊呼:“这还得了!”

为了说明严重性,小夏老师特地举了个例子,是小夏老公单位发生的事。

单位新分来的一个研究生,为部门例会做会议记录。做完整理成文档,图方便用微信发给领导,结果手滑发给了自己一个在媒体上班的同学。同学回了个问号,研究生才知道发错了,但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发错了而已,反正这份记录中也没什么机密内容。他就跟同学说发错了,自己又给领导重新发了一下,然后该干吗干吗去了。研究生的同学也是刚到媒体上班,正发愁报什么选题呢,看到同学错发的会议记录里有一个对坊间传闻的讨论,马上就报了这个选题。主编很重视,让一个老记者带着她着手了解。采访电话打到办公室,弄得小夏老公他们很被动,一路追查问责,最后查到那个研究生,直接给开除了。

徐一帆对小夏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虽然报以“啊?是吗”“真的呀”的语气,但还是觉得这事儿跟胡忠铭那事儿不是一回事儿,直到小夏老师举出第二个例子:她的表弟。

小夏老师说她表弟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做销售,收入高,人又长得精神,就有些扬扬得意的。本来呢,在公司和部门里人缘儿挺好,可是不知从哪天起,忽然发现同事们不怎么搭理他,顶头上司也开始刁难他。到年底本来该算提成分红拿双薪领奖金的,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工作失误,被公司开除了。表弟反复回想,那个工作失误根本是上司给挖的坑,但有冤无处诉,他都不知道是怎么得罪的上司。过了好一阵子,他请之前关系好的一个男同事喝酒,人家才说出来,表弟发信息到“朋友圈”,揶揄过某“剩女”。“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在工作群里转的链接里,他也“剩女”长“剩女”短的。而这个国际五百强企业里,女职员占多数,中高层的领导里,也是女强人遍地,且未婚和离异者过半。他自己还觉得自己体贴幽默呢,人家可火大了!开除,这也就是在中国分公司,要是在美国总部的话,直接告他歧视和性骚扰,吃不了兜着走。就算没处罚,有了这个履历,以后都别再想找体面的工作。

这第二个例子,生生地把徐一帆给吓到了。小夏老师力劝徐一帆认真对待这件非同小可的事。至于怎么认真对待,她没说,徐一帆也没想起问,她被小夏老师的震动给震动了。

粗糙的利己主义者

徐一帆回家的时候,胡忠铭正在手机上操作一件事:给每个微信群加标注背景。

设定完的效果,在“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群(17人)”的对话框中看来,蓝色铺底,右侧竖排一行反白大字:“这是工作群!”最顶上还有个醒目的橙色发亮的小灯泡图案。“家群”里,则是绿色铺底,右侧竖排的文字是“我自己的家群”。

显然,有了这样的背景设定,以后再把消息发错群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这个方法不是胡忠铭原创,而是他在“百度”和“知乎”中搜索“微信发错群该怎么办”之后查到的亡羊补牢防微杜渐的办法,然而于已经发生的失误却没有任何解决方案。

搜索结果有成千上万条,都是有过同样失误的人在慌乱地求助。那些因错发而產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让胡忠铭一通爆笑。即使笑着,他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忧虑,仍然是郑美琪究竟看没看到自己错发的消息。

郑美琪并不在当时目睹那则信息的三人之列。虽然这对于胡忠铭而言,是最大的悬念、最大的折磨,但他还是不知道为好。虽说郑美琪当时是没看见,第三天,也就是之后的星期一一早,就看见了——还是原模原样地看见。因为那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习惯性地对自己认为敏感或有用的信息,做了截屏。她在看到那则信息的第一时间,近乎下意识地翻转手背,用弯曲的食指关节在屏幕上飞快而轻巧地叩击两下,当前屏幕上的所有内容,都成了潜在的证据,被原样保存下来。

这个人,叫柳夏,是部门里管行政的妇女同志。

柳夏,作为整个交流中心独一无二的混血人种,她的白肤蓝眼褐发,本就是人群里最独特和醒目的那一个。

在健康产业促进部的办公室里,柳夏是既边缘化又核心化的奇特的存在。说边缘化,是因为健康产业促进部的工作,柳夏同志所承担的,没有十七分之一,也没有七十分之一,而是一百七十分之一,而且是在全办公室忙大型展会或活动的时候,才略微有这个工作量。

柳夏的核心化,倒不完全是因为她的长相,也是由柳夏对自我价值、自我身份、自我职位的强烈塑造意愿共同造就的,是柳夏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实际上,柳夏初来乍到时,健康产业促进部的主任还不是郑美琪,而是再有两年该退休的老李主任。

老李主任对柳夏异域风情的长相很是欣赏,想要着意栽培她,没想到柳夏对领导栽培自己这件事的反应出乎意料。李主任原想着带柳夏一起,做自己主抓的重点项目,既能抛头露脸又有居间的好处,没想到“给新来的同志压担子,我还能带着你,尽快上手工作”云云的冠冕堂皇的一番话还没说完呢,柳夏就顶着一头细软黄褐色的天然鬈发,直眉瞪眼把老李主任给撅了回去。那话,是横着出来的:

“我不同意。我是新来的。就该先学习。把重担子压给我,出了问题谁负责。我干不了。”每一句都是不容置疑、不带情绪的肯定句。

工龄三十多年的老李主任,于坎坷仕途中遭逢的成百上千同事,让老李以为这事业单位的人事于他而言,就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没想到,临近退休了,吃了这么大一个噎。及至退休后的好几年,老李都还在暗自庆幸:那番示好的话幸好不是在办公例会上说的,否则暴露了有意讨好的小心思,可就真是晚节不保了。

老李曾暗自调查,把这么个人物安插进来,是不是有人有意来设计他。很快地,老李不这么想了,因为这位不同寻常的柳夏同志,勇于且善于说不,对撕破脸毫无感觉。要说口舌狠硬,她对老李还算客气,部门里十几个人,在不长的时间里,都一一被她怼过。尤其是抱着惯性思维、企图让新同志多干点儿工作的人,被怼得人仰马翻。

要说柳夏纯靠嘴头的厉害就打遍全部门无敌手,显然不公平。

柳夏的学历并不低,是正经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生,还有在法院工作过几年的经历。这样的学科背景,给了她极为严谨的、界限分明的处事方式,和对“责任”超级敏感的锱铢必较。为了规避任何可能承担的责任,以及连带产生的可能的不良后果,她尽可能少做事,少接活儿,以及少签字。

事业单位里同事之间的关系,暗地里再怎么剑拔弩张,明面儿上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地扮演着斯文人。即使在17个成员分属的七八个小派系微信群里,也都以隐喻暗指来交流不满,言谈谨慎而留有余地,免得他日被倒戈相向的人当作把柄。柳夏无所顾忌的作风,招致的不是大家的反击,而是你行你厉害我躲着你的疏远。谁都不愿跟柳夏正面起冲突,不想在办公室里公开地吵起来。为点儿公事儿弄得脸红脖子粗,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不值当的。所以,大家都选择在争端将起时闭嘴走开。

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上与柳夏产生关联,这让老李主任很为难。作为办公室里的一把手,他必须得给每一个下属安排工作、校正过程、验收成果。

老李先是让柳夏跟项目,头一两个项目负责人在她那里碰足了钉子后,向老李大倒苦水,如此一来,老李只能在办公例会上宣布,柳夏同志初来乍到,就先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吧。这部分工作以前没有专人岗位,因为没什么可做的,也就是由打杂的范姐买买办公用品、跟保洁员结结账、收收快递什么的。

柳夏对这个形同打杂的工作,依然没有放松警惕,她给放办公用品的柜子加了把锁,然后制表打印,并群发邮件昭告全部门:领办公用品,请到她那里领表让项目负责人签字,然后部门主任签字,再自己签字才可以领走。而当办公室需要对外采购办公用品时,柳夏也坚决不做那个经办人,她让范姐去办这些事,报销手续也都让范姐签名。她自己,只消牢牢掌握住锁着打印纸、签字笔、记事本、文件夹、即时贴这些东西的柜门钥匙,以及盯牢了挂在自己办公挡板上的那一沓表格。

遇见这样鲜有的同事,大家很自觉地不去麻烦她,不愿意为了领几毛钱的笔去费工夫签一圈儿字。为了表示文明人的态度,小余在网上买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笔、本、夹,挤眉弄眼地送给办公室除柳夏之外的每个人。然而,这样的表达对于柳夏来说过于曲折。旁观的胡忠铭揶揄小余:该看懂的没看懂哦!

往外推事儿,柳夏是一把好手,在私利上寸土必争,柳夏更加擅长。除了能直接地说出诉求为自己争取利益,柳夏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对劳动法的熟知,以及专业地解读与之相关的各种规定。这些特点和能力的综合,使得柳夏在整个交流中心,能休最多的假,能享受最完整的福利。

在胡忠铭的感觉里,健康产业促进部因为多了个管办公用品的柳夏,犹如平地里起了座高山,把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海拔给拉高了。以前部门里同事之间的矛盾,跟这座高山一比,立马变得不值一提。所以,倘若辩证地看问题,柳夏虽然是一个“空降”过来的人,却在一时之间起到了促使部门内其他同事之间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过去有矛盾的人,虽不至于将前嫌冰释,至少也做了搁置。

在各自的微信小群里,大家齐声吐槽这个厉害的女人:“够泼”“会算计”“欠缺礼仪教化”。胡忠铭对柳夏的评价,则被认为是最精准、最有文化的:

“有学者批评现在的社会,生产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不知道我们这里有更极端的情况:不光来了一个利己主义者,还是粗糙的。”这句话,原本是发给小余的私信,回应小余私信给他的话:“柳女士绝对是‘厚黑学’的博士后水平。”没过几天,这句话被部门里除柳夏之外的所有人得知,并得到一致赞赏。“粗糙的利己主义者”,成了柳夏的代称。

“粗糙的利己主义者”本人,完全不知道那些“群”的存在,更不知道在那些“群”里,自己隔三岔五地被议论着、鄙视着、厌恶着。她不改行藏,依然故我。每天上班,安闲自在地刷最热门的网剧、比较着最合算的网购,到点儿了关机走人,安享通过斗争得来的静好岁月。连老冯都在感叹:“与世无争的前提,是斗争啊!”

及至老李主任退休,柳夏作为现象级的人物,在健康产业促进部成了合理的存在。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具体工作上的关联,她也就成了同事中的一员,在平日里,可以闲聊几句的。只有到年底总结和年初计划的时候,人人心里有一本不平的账,看向柳夏的目光又恢复了讨厌和嫉恨。

到了郑美琪“空降”过来当主任,部门里的人都觉着这下好了,有热闹看了。暗暗盼着不了解情况的郑美琪新官上任拿柳夏开刀。这两人,一个是身份厉害、一个是人厉害,两下里干起来,旁观群众虽然没什么实惠可得,但隔岸观火本身就是件快事,大可期待!

始料未及的是,郑美琪远远不是群众以为的“没头脑”,柳夏也不是一味硬怼的“不高兴”。这两个看上去容易擦枪走火的女人,却相安无事。

事实证明,郑美琪在上任前做了充分的调研功课。柳夏的工作和福利,均沿袭了老李主任在时的安排,而其他人的工作,乃至整个办公流程,却都做了很大调整,仿佛重新洗牌一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驾轻就熟的项目调换成了从没经手过的事情,管理文件也换了全新的一套规范。部门诸人从干工作的老手,变回了两眼一抹黑的新人,只能频繁地去请示领导,以免频繁地出错。就这么着,空降的部门主任郑美琪带着一套新规范,把一办公室的老人变成了她手底下的新人。只有柳夏岿然不动。

胡忠铭在部门里的资历,不长不短,正在中间。经历换顶头上司这是第二次。上一次还是在胡忠铭到交流中心工作的第三年,记忆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完全是平稳过渡。不像郑美琪的上任,如同地震,震塌了一個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朝代。

郑美琪的大变革虽然很招大家厌烦,但时间不长,她带来的好处也凸显出来。

经郑美琪争取,健康产业促进部主管的项目,管理费比例由过去的10%调高到15%。这是自健康产业促进部成立以来最大的调整,也是整个交流中心第一个调高管理费用比例的部门。以前大家外出办事,中午都尽量赶回食堂吃饭,因为没有提前审批的因公餐费是不予报销的。现在则不同,凡是在工作日的、事由清楚的餐费、出租车费,只要项目负责人签了字,到郑美琪那儿都批同意。每个工作人员还都给配了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理由是为便于进行“互联网+”的工作。

这些被郑美琪轻描淡写地在每周的办公例会上分批次宣布实施的利好消息,使健康产业促进部的气氛,在应对新工作的烦乱与得实惠的兴奋中摆荡。最终,落在了兴奋和喜悦的那一头,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郑主任能力强、魄力大的认同。

每每郑美琪宣布完好消息,还要额外叮嘱一句:“别跟中心其他人说这些事儿,叫人眼红了闹起来,以后咱们也就没了。”这关起门来说的话,把单纯的高兴翻倍成了自家独有的快乐,健康产业促进部成员的集体归属感之高,前所未有。

领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时候,一屋子同事都在摆弄这两样东西,每个人都喜笑颜开。胡忠铭一开始也高兴得有点儿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环视四周,心头忽然冒出一句话:人是多么容易被收买呀!这么想着,就有些意兴阑珊了。他把电脑放回包装盒里,仿佛自言自语地说:

“可别高兴得太早了,发了这两样东西,只怕休息日都得给布置工作了。”

“说得是哦!到时都没理由装不知道了。”旁边的小余跟着附和,并没停下手中的摆弄。

“你可真能煞风景!”范姐嘀咕一句。难得这样的福利,她也有跟别人同样的一份,正兀自摩挲着喜欢着高兴着呢,被胡忠铭泼了瓢冷水。

坐在角落里的老冯操着京戏腔来了句念白:“看破不说破,说破没看破,看破说破那是破罐破摔呀……”

在老冯念白的婉转余音里,几声“就是”碎碎响起,胡忠铭才知道,这一下暴露了自己的揣着糊涂装明白,还有别人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不由得脊背上有些发凉,脸上有些发热。

“车到山前必有路,高兴一时是一时……哎,胡!”听到斜对过的王胖子叫自己,胡忠铭以为对方要跟他挤眉弄眼,刚一探起身来,就听“咔嚓”一声快门响,王胖子用新手机冲他照了张相,端详着屏幕说:“这像素!真清楚哎!”胡忠铭有点儿生气,却也不好发作,冲王胖子那边翻了个白眼,刚一坐下,就听在座各位纷纷附和“是够清晰的”“这表情,哈哈……”胡忠铭方知王胖子把刚才拍的照片发到了群里。照片上的胡忠铭,从挡板上方探出脑袋的动作,好似被惊扰的土拨鼠正从洞中钻出张望,形容猥琐可笑。胡忠铭怒了:“王胖子!删了删了删了!”再一低头,工作群里,照片已被“撤回”了。王胖子举着手机向胡忠铭挥舞了几下,还在不依不饶地耍贫嘴:“群里的撤回啦!手机里的留着,手头紧的时候找你换钱哪!”

四下里零星的几声笑,让胡忠铭也只能挤出干笑和敷衍,“我祝你财源滚滚,永不手紧”,以弥补刚才暴露出的不机智、不沉稳、不老练、不社会。

这一场景,被抱着膀子倚在自己办公室门框旁的郑美琪尽收眼底。

自始至终没有说话的柳夏,在自己座位上,从立着的小化妆镜里,把郑美琪冷冷的表情看了个一清二楚。

胡忠铭错发的信息,被柳夏看到,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柳夏对手机的依恋程度,在全办公室是最低的,就像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抱有先天的警惕一样,柳夏对“朋友圈”里秀私生活、晒幸福、发观点等,都持漠然置之的旁观者姿态。她看手机的频度低,但每次看都会事无巨细地刷到底,是“朋友圈”里隐身潜水的观察者。这一次,胡忠铭被柳夏恰巧“看见”了。

碰巧看到,顺手截图,跟着就发现信息被撤回,柳夏顿时觉得手机里的那张截屏图片,好像刚死的画家的遗作,立刻身价暴涨、奇货可居;又像犯罪现场留下的唯一铁证,可以左右嫌疑人的命运。对此需要妥当处理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另外两个看到那则信息的人,一个是老冯,一个是小余。其他人則错过了那个一分多钟的时间段,以至在当天,都花了很多时间用来琢磨:胡忠铭究竟撤回了什么?

小余马马虎虎地扫了眼,转眼去翻看别的新信息。重要的是,那会儿他还没刷“朋友圈”,没见着郑美琪的“朋友圈”秀,所以对胡忠铭的贬损完全无感。层出不穷的新信息很快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老冯是老江湖,且机不离手,永远在线。看到胡忠铭发的消息的第一眼,他就断定是胡忠铭发错地方了。因为正常人是不会这么当众嘲讽顶头上司的,哪怕他们有过节,也不至于在同事群里撕破脸。在老冯看来,胡忠铭是谨小慎微的正常人,是无功无过的同事,跟郑美琪有过节算是有点儿奇怪,但相信这过节也大不到哪里去。老冯还连带想起了胡忠铭前几天发的那条流浪狗的消息,准确地判定:这郑、胡二人,有过节。这么想着的时候,老冯手机屏上,胡忠铭发的一张图和一段文字悄悄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胡忠铭撤回消息的记录。老冯笑了,他感佩自己的判断力,并由衷地好奇起来:主任大人是不是也看到了呢?在老冯的意愿中,最好是看到了,这样,后面可就有好戏看了!看热闹、做推理、揣测周围人背后的关系,老冯既拿手又爱好。

有一样老冯没推断出来,那就是柳夏将胡忠铭错发消息的截屏图片原样发给了郑美琪。如此耿直的举动,在老冯的弯弯绕里,是超出想象的近乎不存在的事。当事情摊开来以后,老冯恍然大悟:单线思维的耿直,才是办公室政治中的奇袭撒手锏。

柳夏在星期一一早八点半,把胡忠铭鄙薄领导的言论截图,发给了郑美琪。

对柳夏而言,胡忠铭只是个同在一个办公空间里的陌生人。点下“发送”时,柳夏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她甚至没有想这个行为会给胡忠铭造成什么后果,她的目的很单纯:向郑美琪示好,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个星期前,柳夏向郑美琪提出,小学生放寒假期间,自己申请在家办公。郑美琪当时就回绝了,给的理由是这事儿没有先例,对其他同事也不公平。

柳夏有个刚上一年级的女儿,从九月开学,柳夏就以市政府倡导错峰上下班以解决堵车问题为强大的理由,为自己争取到了下午四点下班的权益。眼看一个学期将尽,快放寒假了,她开始琢磨解决陪护女儿过寒假的问题。对一个极度捍卫自己权益的人来说,被回绝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必经过程,何况,从被回绝的理由中,柳夏更加明确了争取的方向:要么找个先例,要么找个让别人觉得公平的办法。

很快,有执行力的柳夏把两个条件都找齐了,一年多前交流中心对外援助项目管理部有个人腿骨折,但他负责的项目又没有人接手,所以在家三个多月,既养伤也没放下工作。项目完成,后来又申请多休养两个月,发80%的工资。

手握这个“先例”,柳夏开始着手安排自己和女儿的寒假生活,称得上丰富多彩的那种。胡忠铭错发的信息,简直为柳夏提供了恰逢其时的神助力,可以让自己向郑美琪示好,表明立场。柳夏不确定郑美琪是不是看到了这条消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件事中所站的立场。之所以捂了两天,抻到周一早上发送,是柳夏的贴心之举:她不想占用郑美琪的非工作时间。当然,也包括她自己的。

升级版

郑美琪给柳夏的爆料,回了两个字:“呵呵”。

要按捺住极端的恼怒,要展现宠辱不惊的体面,要保持住不被人猜透的深沉,还有什么比“呵呵”更精准的模糊答复呢?

这一天,很凑巧的,郑美琪穿的是那双因为踹狗而飞出去的鞋。洗衣店收了不菲的价钱清洗,却没完全消除泥水留下的浅淡的痕迹,鞋面上的光泽和颜色也被清洗剂弄得微微褪色,两只鞋并到一起的时候,就能看出差异来。更巧的是,郑美琪把咖啡杯重重地蹾在桌上时,溅出来的热咖啡自由下落,端端正正落在了那只受过一次创伤的鞋面上。

郑美琪盯着咖啡渍在宝蓝色缎面上扩散开来,心中的恼怒也在扩张、升级。但能怎么办呢?郑美琪没有想好。她决定先按下不表露。

对郑美琪回复的“呵呵”二字,柳夏没有深究,她正在对比香港迪士尼和上海迪士尼的性价比。按部就班的计划,是明天(也就是星期二)等中心的高层们开过会后,再去找郑美琪谈。为此,柳夏由衷地希望本部门成员的工作全都完满优秀,郑美琪得到中心高主任的表扬,跟着,也就能心情畅快地接受她的申请了。

星期一这天,留神观察郑美琪神色的胡忠铭没有发现老冯对他的观察,他紧张的眼神和凄惶的鼻孔在老冯眼里,是一出好戏的前奏。可惜的是该演对手戏的郑美琪却不露声色,板着她终年妆容精致、没有一丝皱纹的脸。

在自己的小隔断里,胡忠铭坐立不安。整个上午,“一周工作报告”的标题下面,一个字也没有敲上去。他频繁地拿过手机,用食指指纹扫开密码,刷“朋友圈”,点郑美琪的“状态”。关心的信息一点儿没有,看见的,还是黄瑞敏用一张大图展示的她周末的“英伦下午茶”,任静用九宫格晒她和新包包姿态各异的合照,王欣在五张健身照上面感慨“三天不撸铁,上帝知道,自己也知道”。心情烦乱的胡忠铭,一概怒骂:“去你妈的!”没用文字,也没用声音,只用了微微翕动的嘴唇。但,上帝知道,胡忠铭自己也知道。

浑浑噩噩到了中午,胡忠铭蓦然醒悟:该交报告了。报告不过关,死得更难看。他没吃午饭,拿出要在沙漠里種出花的劲头,做成一份优质报告,险险地在下班前10分钟给郑美琪发了邮件。

郑美琪从胡忠铭的报告里,看出了胡忠铭的煎熬。她决定继续按兵不动,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让小职员胡忠铭继续煎熬下去。

对付人,核爆炸没用,核威慑才有效。

这一天,是郑美琪的加班日,要把部门里诸人的报告汇总、提炼,找出“亮点”,明确“抓手”,形成一个言简意赅的、全部由事实构成而又高于事实的《健康产业促进部工作周报》。只有郑美琪自己知道,她能年纪轻轻坐到部门主任的位子,不断强化的进取心、努力塑造的内外修养,还有过硬的总结提炼表达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郑美琪很清楚大家怎么议论她的升迁,通常时候,她不屑于理会。现在什么时代?情绪时代!不喜欢你,你再有理有力有节,也要被鄙夷靠色相上位。喜欢你,那色相也成了硬实力,要被解读为比你美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郑美琪在心里做文章,观点激扬,却无人激赏,因为她才不会像胡忠铭那么幼稚,把心里话当智慧观点抖出来,不是杀伤一个就是得罪一群。

心里的抗辩过足了瘾,再翻出柳夏的截图和胡忠铭以往的“朋友圈”言论来看,置身事外的话,郑美琪对其中大多数观点还是赞同的。只有念叨流浪狗的那一条,显着别有用心的矫情。郑美琪多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胡忠铭的影射呢?但流浪狗还真不是郑美琪让撵走的,帮着捡了鞋的胡忠铭后面几天的小嘴脸,郑美琪也不是无知无觉,她只是恼怒,不愿自己情绪失控的样子被别人看了去。

郑美琪为什么要发那条“朋友圈”?是真的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可怜动物吗?是有一点点,但也就一时的一点点而已。之所以那么用力地发表观点表达愤怒,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大气与善良并存、聪明和情趣兼得,既勇敢单纯又智慧通达。这是个立体的、有难度的塑造过程,得假以时日润物细无声地在社交媒体上默默耕耘。有人不是说过嘛,装怎么了?装多了就成真的了。

何况郑美琪发“朋友圈”,早已脱离了在大众面前晒幸福秀优越感的低级趣味,而是为了职业生涯、进身之阶所做的外围工作。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功夫在诗外”!简而言之,就是做给自己的上级、交流中心高主任乃至部里领导、外围合作者看的。关你胡忠铭一个碎催屁事!看到了,识趣一点儿,装没看到、没发生过不好吗?难道就不能像老冯之流,按照郑美琪的游戏规则来,按照“朋友圈”里的个人形象来配合演出吗?

胡忠铭却要一针扎破郑美琪精心塑造的形象,怎么能不让郑美琪气愤糟心意难平呢?

所以,情商这回事儿还是有的,胡忠铭就是情商低,还想混“朋友圈”!

交了每周工作报告的胡忠铭,要是能听见郑美琪脑海中翻滚的词句和念头,怕是会吓得屁滚尿流了。

郑美琪在脑子里写文章的时候,胡忠铭心里也没闲着,窗外墨沉沉的夜色里,遛弯儿的人如同鬼影。胡忠铭的思绪像受挫的哲人,忽然就勘破了许多:

走在路上摔了一跤的人,通常会迅疾起身,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快速走开。待离开事发现场,以为没有了观众,才顾得上掸掸衣裤上沾的土灰,撩开袖子裤腿确认下摔痛的部位是不是破了皮。

胡忠铭和郑美琪都是刚摔了一跤的人,只不过一个是贱招儿没出好害自己摔倒,一个是被人伸腿绊倒。不管主动跟被动,两人都不希望被人目击这次倒地。

路上摔一跤,前后左右几个人看见了,不厚道的人哈哈一笑,厚道的人低头抿嘴一笑,也就过去了。

社交平台上的绊倒,比现实世界复杂太多。摔倒的窘态可以被复制、转发、回放,呈指数级扩散。观众隐在屏幕后面,厚道的人笑笑就算了,不厚道的人截屏转发,甚至做个恶搞动画出来,散播成满世界的笑料表情包。

现实世界里做普通人的人,到社交平台上做人,做的是理想中的人,是升级版的自己,有1.0版和2.0版,甚至1.0版和3.0版的差别。

这么看来,胡忠铭2.0版的摔倒,暴露了胡忠铭1.0版的尖酸刻薄和背后议论人的不厚道。被攻击的郑美琪2.0版,是郑美琪1.0版试图掩盖的忸怩作态假模假式。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次两败俱伤的失误啊!

胡忠铭悔得肠子都青了。

“表情”

星期一一天,徐一帆继续从小夏老师那里受教育跟惊吓。回家路上,徐一帆提着一颗心,左颠右倒地思量:那个郑主任,究竟看没看到呢?看到了会不会给胡忠铭小鞋儿穿呢?胡忠铭白天在办公室穿了小鞋儿,回家必定就没好脸色。要是这个主任心眼儿小,不光穿小鞋儿,还给减薪扣奖金什么的,那可真真儿地严重了。得帮胡忠铭把这事儿圆过去……一路想着,进了家门,看到的是胡忠铭“一副失魂落魄的死样子”,心里一沉,忙不迭地问:

“她看见啦?报复你啦?”

“谁看见什么了?说什么呢?”胡忠铭反问。始终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自诩的胡忠铭,知道在事发时已经失态了。为挽回颜面,他假装不明白老婆所指。

“别装了!赶紧说,是不是郑美琪报复你了?”从谎称没带作业本的小学生那里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徐一帆,毫不留情地拆穿了胡忠铭的小心思。这倒不是因为徐一帆心肠硬,而是在徐一帆看来,帮助丈夫保持诚实的品德,就像当老师的要矫正学生的品行一样,是天经地义不容推辞的责任。这一套理论,胡忠铭从来就没同意过,更不要说领情了,他常常觉得自己的颜面被徐一帆那套无法反驳的强硬的正义逻辑给割裂得支离破碎。

“她?报复我?幼稚!都过去了的事儿好吧,不要再提了。”胡忠铭希望此事在徐一帆那里翻篇儿。

“我幼稚?我?幼稚?”徐一帆气不打一处来,拧着的眉毛快要把整张脸吊起来。胡忠铭见不得这表情,用装聋作哑换来偃旗息鼓。

和之前所有的争吵一样,这次夫妻吵架,也是起点明确,终点模糊,两下里都以为自己是那个大度隐忍息事宁人的人。

星期二下午,如柳夏所愿,郑美琪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很顺利,得好评,被表扬。

从顶层中心主任的办公室施施然地下来,走进自己单独办公间的一路,郑美琪照例享受着部门成员目光的探寻。在一众察言观色的眼神里,郑美琪感受到了胡忠铭的忐忑和躲闪,不由得在心里冷笑一声,冒出个威胁词:“等着!”她还没来得及细想“等着”后面具体的惩治办法,迎面碰上柳夏热切的脸。

领导满意,皆大欢喜。刚刚开始享受一周中最静好时光的健康产业促进部成员,没想到从郑美琪的办公室里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细一听,柳夏和郑美琪两个女人吵起来了。

柳夏说:“你说这事情没先例。我找来了。你又说不行是什么意思?”

郑美琪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叫我怎么同意?你这要求,我要是同意了,我还怎么管别人?大家要都像你这样,那就都别上班了!”

柳夏说:“你说不行没用!我找高主任说去。”

郑美琪说:“去说,现在就去说!告诉高主任,全中心这么多有孩子的同事,就你们家孩子金贵!”

柳夏声音提高了八度,说:“你说对了!就我女儿金贵。像你这种没孩子的女人根本不会懂!”

郑美琪声音提高了十六度:“我是不懂!但我最不懂的是你这种自私自利胡搅蛮缠什么活儿都不干什么责任都不担的人怎么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来要东要西!往外推事儿你第一,争福利要待遇你第一,干工作你往后躲,截图私信打小报告挑拨是非你在行!我告诉你我忍你很久了!”

盛怒中的郑美琪战斗力超强,柳夏审时度势,甩下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摔门出来,疾步如风径直奔电梯而去。

这一场争吵,可谓健康产业促进部年度排行第一的大戏,还是大快人心的那种。几个回合,蕴含丰富的信息,尤其对老冯来说,可咂摸的曲折很多。老冯望向胡忠铭,胡忠铭脸上惊惧、糊涂混杂的表情来不及收拢,被老冯笑眯眯地都看了去。

“胡忠铭,你来一下。”沉浸于剧情猜想的胡忠铭,惊觉郑主任已开启下一幕。抬眼一望,郑美琪冷森森地站在自己办公室门口,脸像冰镇过一样挂着霜。

“该来的终归躲不过”,胡忠铭脑子里回荡着这句仿佛由天边传来的话音,勾头耸肩脚跟不著地地走进了郑美琪办公室。门,随即关上了。再没半点儿声音传出来。

“观众”面面相觑,不理解这突兀的转折。大家齐刷刷地望向老冯,老冯对聚焦向他的问询眼神,回以“一切了然回头再说”的眯眯一笑。这是老冯的开心时刻,虽然他对门里的胡忠铭抱有同情和担心,还有极度的好奇,但并不妨碍他希望事态可以再严重一点儿的想法。

胡忠铭在关上门的那一刻做出明智的决定:认保平安。是此刻性价比最高的处事方式,尤其对强势的女上司而言。

“对不起郑主任,我不该背后议论您。其实也不是议论您,原本是要发给我老婆的,我们吵了架,没话找话,谁知手滑点错了,我马上就撤回了,我老婆也没看到。”

事后想起这一刻,胡忠铭发觉自己有写小说的天赋。在没有打一点儿腹稿的情况下,用几句话编织出令人信服的情节,有前因后果还逻辑顺畅,把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嘲讽领导的主观罪责,说成了家长里短暖男哄妻无意犯错的过失伤人。

郑美琪刚坐回椅子,正要拿起手机调出柳夏发给她的截图,计划骂到胡忠铭眼前三寸的地方,连质问带挖苦带训斥,一消满肚子的怒火。胡忠铭的主动坦白让她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郑美琪以自己的处事经验做出决定:那就静静看着对方,根据事态,加入或暖或冷的神气。胡忠铭果然很吃这一套,笼罩在郑美琪冷硬的目光下,特别是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胡忠铭再没有什么道德立场,也没有自辩清白的执念,一秃噜到底。

“我错了,太自以为是了。纯粹就是为了在老婆面前抖机灵。对不起郑主任,真是对不起……”

郑美琪继续面无表情。

胡忠铭清晰地感觉到身上每一滴冷汗从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慢慢濡湿内衣内裤袜子的过程。墙上温度计显示24摄氏度,胡忠铭不知道主任大人的心里,事关好恶的刻度尺停留在哪个位置。会不会已经接近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郑美琪忽然笑了一下,跟着这个笑,她的怒气没来由地忽然就消了。

面对郑美琪突如其来的那一个笑,胡忠铭慌了一下神,他没有多余的脑力来处理这个笑,只是僵立在原地。预想中的疾风暴雨没有发生,他不敢相信这事儿能轻易过关。

“行了,去吧。”消了气儿的郑美琪,觉得疲惫和荒诞。放过胡忠铭的,不是郑美琪的宽容,而是作为部门主任,她不能在一个办公室同时树两个敌人的政治觉悟。她要让胡忠铭对自己既抱歉又感激,所以适时放他一马,展示一下自己的恩与威也就够了。

郑美琪把放在桌上的手机掉了个个儿,冲胡忠铭推过来:“看看这个再走。”

手机上是郑美琪和柳夏的微信对话框。隔着办公桌,郑美琪伸长手臂飞快地敲了一下屏幕,对话框里的缩略图放大,正是胡忠铭发出又撤回的那两条信息。说起来,这算是绝版了,胡忠铭自己看着那段文字都觉得有点儿陌生。他嗫嚅着道歉的话,郑美琪已不耐烦听,冲他挥挥手。

胡忠铭拉开主任办公室的门,脚底虚浮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心里来回翻滚着一句话:再不发微信不发“朋友圈”不发评论了。同时,他也了解了这个局面,是因为柳夏先当城门点着了火,他才侥幸成了池鱼,不至于被郑美琪的怒火当场烧成灰烬。

经此一事,胡忠铭深刻了解了自己:意见领袖绝不是懦弱、畏缩的自己能担当的。想要永远站在强梁一侧求安全,最保险的话题和意见,是输出所谓“正能量”。按徐一帆的话讲,胡忠铭“长得就负能量”,如何能拿出“正能量”的意见呢?

教训深刻,改错也就彻底。除了工作群、家群里一是一二是二的必要交流,胡忠铭果然不再发声了。即使在“小团体”群里,胡忠铭也保持了静默。群里伙伴起先还问他意见,见胡忠铭均是回以似是而非的“表情”,也就不再@他了。

为了少发容易惹祸、可能被曲解的文字,胡忠铭下载和积攒了一堆有内容又似乎没有内容的“表情”,用来代替文字。

表情发多了,人容易失语,脑子里用来想事儿的媒介也从汉语变成了“表情”。

虚无

从郑美琪办公室摔门而出的柳夏,消失了三天。第四天,她昂着下巴颏儿回来,收拾了办公桌上的东西扬长而去。

柳夏出门前甩给范姐一句话:“我调纪检监察室了,有手续上的事你过来找我。”跟着甩下来的一摞纸,是她进健康产业促进部后印制的“办公用品领取表”。

纪检监察室是交流中心离领导最近且旱涝保收的一个部门。所有竖着的耳朵都被这个消息震动,老冯感叹:“女中豪杰啊!”胡忠铭则不无悲愤:“果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郑美琪关在自己办公室没出来,实际上,从跟柳夏吵翻的第二天,她就接到了中心高主任打来的电话,并且非常讲政治地、情绪稳定地赞成了调离柳夏的决定。像以往所有觉得不公平的时刻一样,郑美琪告诫自己:不能接受裁判拉偏架就不要在此地混,即便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占理,那也是虚无的,这一次的胜利,属于无理的柳夏。什么硬实力软实力,都是虚无的。

好像在权力旋涡中的人比常人更容易有虚无感,郑美琪也是一样。

有意思的是,柳夏在调离健康产业促进部的第一天,发了她的“朋友圈”处女秀:一个心灵鸡汤体的文章链接,题目叫《看完了,你就什么都想通了》。

健康产业促进部全体同事,包括郑美琪和胡忠铭在内,都怀着嗤之以鼻的心情,点开了这个链接:

起头一张仙风道骨的工笔画,跟着是一个小故事,再跟着是一段仿似诗句的文字:

有两个人吵了一天,一人说3×8=24,另一个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说:“把说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说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就不满:“明明是他蠢,为何打我?”

县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还说你不蠢?不打你打谁?”

感悟:

不要和不讲理的人较劲儿,

因为最后受伤的可能是你,

因为你的十张嘴,

也说不过一张胡说的嘴!

人活着想要快乐,

一定要记住:

遇到烂人不计较,

碰到破事别纠缠!

…………

以此类推下去,六个故事六个人生感悟,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别跟烂人计较。

显然,在柳夏的认知里,这是对爱憎分明智慧的表达。

每个观众,都有心里想骂的烂人。在这些代入感很强的小故事里,许多看到这个链接文章的人,都生发出一股宽解自己、鄙视敌人的正能量,要通过点赞来表明“再同意没有”,要通过转发来刺激有所指的“那个烂人”。

古人所说的指桑骂槐,是今天很多人发“朋友圈”的原始动力,譬如柳夏。

面对这一则几乎戳到面门的辱骂,郑美琪没有回应。她知道领导和同事们都等着看笑话。回应意味着在意,谁在意谁就输了。晾着她才是君子对小人的王道。饶是如此懂得,郑美琪还是没忍住,她关起门来,对着自己手机爆粗口:“去你妈的!你才是那个傻×烂人!”

胡忠铭虽然近乎失语,但判断力还在。他在肚皮里一通狂笑,然后在肚子里问《看完了,你就什么都想通了》的作者:“按你的逻辑,谁说真话谁挨打喽?最后,胡说的蠢人江湖行走无阻碍,坚持真理的人自觉把嘴缝起来?”

胡忠铭也就在肚子里说说,完全没有了公开表达的欲望。他觉得,不去点赞,不去转发,也就算保持了残存的一点儿理智和节操吧。

柳夏自从发了這条“朋友圈”,尝到意见被瞩目和称赞的甜头后,一发而不可收,每天准时准点发“朋友圈”。除了正能量鸡汤,还晒她女儿的幸福生活。警惕性极高的她,发女儿照片时,从不让女儿露脸,只发背影或是后脑勺儿。

“朋友圈”里,王欣继续晒他穿紧身衣凸乳头的健身照。

黄瑞敏继续秀情调,不过已经从日式小清新,过渡到了北欧极简风。

任静雷打不动地在九宫格自拍照里搔首弄姿。

郑美琪隔三岔五发个新闻链接,事关国计民生、地球宇宙、自然环保、人类文明,等等。上面一定原创一句低调且精练的话,以关联内容,阐发感悟。涓涓细流地塑造自己的“人设”。

胡忠铭不再发“朋友圈”了。

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而来。全民隔离的几个月中,微信、微信群、“朋友圈”热闹到要炸裂。胡忠铭深深地潜在这些热闹里。在外人看来,胡忠铭从“朋友圈”里消失了。

责任编辑 张烁

【作者简介】刘梦琳,女,生于青海西宁,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从事记者、编辑、编剧、撰稿等工作。从少年时期开始创作并发表诗歌、童话,陆续出版《我是一滴雨点》《闪烁闪烁小星星》《儿童的童话》等作品集,曾获中国首届少年科学金质奖。近年以创作中短篇小说为主。

作者:刘梦琳

第3篇:与作者朋友交流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创刊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来,期刊编辑部一方面承蒙广大作者朋友厚爱,稿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常常苦于优质稿件的缺乏,选编内容时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2015年,《新课程教学(电子版)》全新改版,借此契机,编者以本刊为例谈谈稿件选编的一点体会,与广大作者朋友分享,期望能够更好地发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的平台服务功能.

面对数量众多的来稿,编辑初审稿件时一般奉行三个原则:一看作者简介(是否来自知名术学机构或名校?是否是资深专家学者、教研员或特级教师?是否在国内外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等等);二看文章选题(是否契合本刊主旨?是否新颖别致?是否主题明确?是否是课题研究成果?等等);三看文章的格式体例(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是否完整规范?参考文献是否是近期国内外核心期刊?主标题、小标题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等等).一般情况下,通过上述流程遴选之后的文章,编辑会格外关注,初审通过率会高一点.当然,上述原则只是帮助编者进行判断的外部标准,不是决定因素.一篇文章是否真正有价值,应该也只能是文章的内容本身.

下面从选题内容、栏目设置和格式体例三方面具体谈谈.

一、定准选题

(一)选题精准

文章内容是判断文章质量的核心标准.文章内容是否合适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真”与“假”的问题,内容首先要真实,数据和结论都应该是作者真实调研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教学案例也必须是作者真实教学实践中的生发出来的,不能是凭空杜撰,更不能捏造抄袭.二是“实”与“空”的问题,文章内容要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阐释真知灼见,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是高屋建瓴的理论性文章,最后也应该落到实处,能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纯粹堆砌理论、高谈阔论是撰写学术文章的一大忌.三是“大”与“小”的问题.文章篇幅有限,选题大小适当,像《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与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新问题与改进策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成效、存在问题与建议》这样的选题,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很难阐释清楚,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四是“新”与“旧”的问题.文章内容要有创新点,我们不期望革命性的理论创新,但希望看到“微创新”,如一个有新意的情境引入、一道题的新颖解法、一种新的教学素材的使用,等等.这就要求作者在撰写文章之前多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同行的工作,掌握研究动态.作者的来稿多是围绕“怎么教”阐述,其实完全可以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围绕“怎么学”组织内容.上述关于文章内容的四个问题是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作者在撰文之前可以综合考虑.

(二)主题明确

一篇文章往往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文章的所有内容都应该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不能洋洋洒洒凡是和这个主题有一点关系的都写上几句,那样就会冲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题目或者首段一般就应该明确的提出文章主题,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例如本刊2013年第4期“课程与教学”栏目刊发的《提升语文课思维质量的策略》一文,题目即明确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全文从“涵咏体味文本精髓”“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创设对话的思维空间”“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着力拓宽课程资源”五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来提高语文课的思维质量.文章有理有据,脉络清晰,是一篇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如果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的文章,一般来说,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最好用来解决一个问题,否则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每个都只能泛泛地写上几百字,是不可能把一个问题讲深讲透的.

(三)言之有物

不管是理论型的文章还是实践型的文章都应该逻辑清晰,言之有物.理论型的文章一般按照“提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升华理论”的结构来组织,实践性文章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来组织.理论型的文章不能只是罗列理论,那样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应该结合理论举例谈一些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的.实践型的文章除了要把教学事件的来龙去脉表述清楚外,最好再加上作者本人就这个问题的一些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践性文章的理论水平.如本刊2014年第1期刊发了《人教版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篇实践型的文章,这篇文章由“设计思路”“过程设计”“教学反馈”三部分组成,其中“过程设计”这部分除了“课堂导入”外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在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同时,抽丝剥茧般地让学生完成了“反思战争起因、回顾战争细节、剖析战败缘由”的教学目标,真正达到了“读史明鉴”的目的.编辑和读者在读这篇论文时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地跟着上了一堂精彩的历史课的感觉.

二、找准栏目

本刊每期都会有几个常设栏目,如“课程与教学”“教学实践”“信息化教育”“教学琐談”“名家讲堂”“一线课堂”等.其中“课程与教学”是偏理论性的栏目,主要是呈现教育研究者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学科教学论等,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琐谈”是两个实践型的栏目,“教学实践”主要呈现的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成果,包括教学方法探讨、教学重难点问题解析、教学反思等;而“教学琐谈”里的文章则往往是一线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细节展开的实践和反思,文章一般比较短小精悍,但又能解决一个实际的教学问题.“信息化教育”呈现的是教师和教研员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转变教育方式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名家讲堂”和“一线课堂”是两个多媒体栏目,“名家讲堂”一般是知名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分析与讲解视频,及相关素材;“一线课堂”是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往往由专家和教师共同评课,辅以教学设计、课件、专家评价等内容.

另外,本刊每期还会有一线临时性的栏目,如“考试评价”“教育管理”“教师心语”“资源分享”等.“考试评价”栏目呈现的是教师和教研员关于考试与评价方面的实践研究成果.“教育管理”栏目是教育管理理论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有效管理经验的总结及分享.“教师心语”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及反思.“资源分享”栏目也是一个多媒体栏目,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辅助资源,包括精心挑选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音频、视频、Flash动画、音乐、图片、试题等,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以供教师备课参考使用.

作者在投稿之前可以先研读一下这些栏目里的部分文章,大体判断一下自己的文章属于哪个栏目,或者根据这些栏目要求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投稿,就会增加投稿的命中率.

三、规范格式

格式体例是否规范是作者学术素养和写作态度直观体现.本刊在投稿平台“新课程教学网(http://www.xkcjx.com.cn/)”中发布了“征稿启事”“投稿须知”等文件,包含了对字数的要求,对标题、摘要、关键词的要求,对作者信息的要求,翔实的还包括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图表、附录的格式规范,公式、单位的格式规范等.

(一)体例规范

期刊文章体例是指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等.应做到文章标题及各级标题名简明概述,恰如其分;各级标题层次分明,逻辑紧密;按期刊要求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文章各部分内容完整.本刊来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文章名不得体:过于冗长,不够概括,过于华丽,不得其义,如有篇来稿名为“播下卓越的种子,为幸福人生奠基”,乍看标题,一头雾水,这样的文章名是需要避免出现的;标题上下级关系不紧密,同级标题不关联,此外,摘要关键词缺失、参考文献缺失或不全的现象也是来稿中经常见到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刊针对不同的栏目,摘要关键词的要求不同,作者可参考往刊对照是否需要补充这部分内容.

(二)文献规范

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的著录遵循顺序编码的原则,且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有些期刊会提供参考文献格式,有些则没有,作者可参考我国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参考文献著录常出现的问题有:著录项目疏漏或出错,著译者姓名不全或错误(尤其多名作者时),期刊卷号或期号不全或错误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还有甚至题名或书名、出版年、期刊名以及页码等与原文献不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期刊编辑的编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作者应仔细抄录,认真核对,以确保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

如下面这个参考文献的著录例子中,存在多个著录错误.

仲扣庄等.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 67-71.

首先作者名列举不全,应将全部作者名列举:仲扣庄, 郭玉英;未按规范著录文献类型标志,此处为期刊,应在文章名后著录[J];期刊卷号不全;页码间的连接线错误.准确的著录格式如下:

仲扣庄, 郭玉英.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难度定量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4): 67-71.

(三)语言、图表规范

作者应注意文章的语言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应该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尽量避免使用如“我觉得”“我喜欢”等这样带有比较强的主管倾向的口语.作者如果能做到语言规范、文字通顺,也会为文章加分不少.

图、表都是用来辅助文字叙述的,使内容表达更简洁、清晰.来稿中的图表需要使用恰当,不缺也不多;图表(含图中的文字)要清晰可辨且表意明了;按顺序编好图序表序,并注意确认图与图序、表与表序在正文中的插入位置是否正确.另外,来稿中的图最好一式两份,一份在文中相应位置,一份按图序单独成文档.最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有些作者投稿中作者信息缺失或不全,有些甚至未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导致编辑部无法与之联系而只能被迫弃用来稿.根据各期刊要求不同,一般的作者信息应包括姓名、单位、职务、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等;有多名作者署名時,须务必确认排名先后,并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

上述只是编者在编选文章时的一点心得体会,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作者撰写文章及投稿有所帮助.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广大作者朋友提供服务,也欢迎广大作者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刊.

第4篇:中班语言《好朋友》教学设计

贺兰县幼儿园 郜婷婷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培训,我在新理念和新策略的驱动下设计了《好朋友》一课的教学。

1、新理念。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

2、新策略。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所以,教师本人要从解读文本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3、新变化。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 物与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的思维能力。在情感发展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认知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趋向明显。

《好朋友》这个活动是建立在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它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生活物品。同时揭示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正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教学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 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操作卡表格内。

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

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

一、

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 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2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教师举例示范一次。重点提醒幼儿配对完成后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

(幼儿操作配对,教师个别提问、指导。)

3、幼儿轮流仿编。“请小朋友说说自已刚才为谁找到了朋友,用童话中的话编出来。”

三、结束部分

1、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配成对的好朋友,我们可以把它们找出来编到这个童话中去。明天来念给老师听好吗?

2、你有自己好朋友吗?现在我们去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给自己找个好朋友,好吗?随着《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做音乐游戏,互相拉手结束活动。

第5篇:中班语言教案设计:小动物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和学习儿歌,丰富关于问答式儿歌的经验。

2、在感受、理解儿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1、师:今天,有很多动物朋友要来我们中(4)班做客,它们是谁呢?师边说边出示小鸟图片提问:小鸟有什么本领?(会飞)小鸟是用什么飞的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师边学边说,小鸟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引导幼儿学说扑扑翅膀去又回。

2、看,谁来了?师出示图小鱼图片。提问:小鱼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我们来学学小鱼游吧。边学师边引导幼儿学说:摇尾巴点点头

3、接着,谁会来呢?小朋友猜猜看。(师做马跑的动作给幼儿提示)师出示小马的图片提问:马有什么本领呀?(会跑)马儿怎样跑?引导幼儿学说四脚离地身不摇。

4、最后,谁还会来呢?师出示小虫图片说,虫儿会……(引导幼儿说出会爬)追问:虫儿怎样爬?引导幼儿说:许多脚儿慢慢爬。

二、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念儿歌

1、师:现在,我们看着图一起来念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儿歌一遍)

2、师:刚才小朋友念得真好听,那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知道?(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小结:一个问一个回答,这样的儿歌就是问答歌。

3、和幼儿用问答的形式念儿歌,提高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三、迁移已有经验仿编儿歌。

师: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会飞,是怎么飞的?(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四、延伸活动:

师帮助幼儿记录仿编的儿歌。

儿歌: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摆摆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第6篇:小班语言:《小鸭找朋友》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 学说礼貌用语“请”、“对不起”。

2. 乐意参与活动,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鸭毛绒玩具、小鸭找朋友课件、头饰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说:“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随音乐《走路》进入教室。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吧!

音乐停,小朋友们请坐吧。

出示小鸭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将毛绒玩具在隐蔽处拿出)看,(小鸭子)我们一起来给小鸭子问好吧,“小鸭子,你好”“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你知道我怎么叫吗?(嘎嘎嘎)我还有一个本领呢(会游泳)。(如果孩子答不出,老师可做动作提醒)我们一起来学小鸭子游泳吧。(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游泳)。小鸭子回家啦(小朋友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今天小鸭子认识了小朋友可真高兴,小鸭子还想找一些动物朋友,他找到了那些动物朋友呢?你想不想知道?想.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鸭找朋友》吧。

教师讲述故事《小鸭找朋友》:

一只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游啊游,游啊游,池塘里没有一个朋友。

一只小鸟从池塘边飞过,小鸭连忙喊:“小鸟,小鸟,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

一只小兔从池塘边经过,小鸭连忙喊:“小兔,小兔,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兔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

一只小猫从池塘边路过,小鸭连忙喊:“小猫,小猫,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猫会怎么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小猫真有礼貌,会用对不起)小猫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

一只青蛙从池塘边路过,小鸭连忙喊:“小青蛙,小青蛙,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好呀!好呀!”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池塘里,和小鸭在池塘里一起游戏,玩得真快乐!

老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小鸭找朋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鸟、小兔、小猫、小青蛙)最后小鸭子和谁一起玩了?(小青蛙)为什么?(小青蛙会游泳,小鸟、小兔、小猫不会游泳)小鸭子遇到小动物时怎么说的?(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鸭子真有礼貌,在提出请求时用了“请”,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朋友也来做有礼貌的小鸭子,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小动物又是怎么说的?(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小动物们很有礼貌,在拒绝请求时会用对不起„.)(对不起)小朋友们喜欢这些有礼貌的小动物吗?(喜欢)(老师就非常喜欢有礼貌的小鸭子,现在我来做有礼貌的小鸭子,小朋友来做有礼貌的小动物好吗?好,老师带小鸭子头饰)

3.播放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教师扮演小鸭子,小朋友集体扮演其他小动物,表演故事,熟练对话“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请幼儿说出其中的礼貌用语。(小朋友在表演时要模仿小动物)

4.分角色表演故事

今天老师也把其他小动物也请来了,看,小鸟,小兔,小猫,小青蛙,你喜欢他们吗?喜欢,现在小朋友就悄悄的来选你喜欢的头饰带在头上,幼儿选头饰,呀,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啊,小鸟飞一飞,飞的真高,小兔跳一跳,真可爱,小猫轻轻走一走,真棒,小青蛙跳一跳,跳的真高。

1)教师扮演小鸭子,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表演一次)

2)找能力强的小朋友扮演小鸭子。(表演一次)

3)讨论

讨论:小青蛙要去捉害虫了,不能陪小鸭子玩了,谁还能和小鸭子在池塘里一起玩?(小鱼)小鱼来了,小鸭子应该怎么说?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好呀好呀。谁还可以和小鸭子一起玩?(小乌龟、小蝌蚪、小螃蟹)因为他们都会(游泳)。

6.创设生活情景,巩固运用礼貌用语。

情境一:当当当,你好,我是欧阳老师,请问是、、的家吗?是,老师好,请进。

情景二:当当当,你好,我是欧阳老师,请问是、、的家吗?对不起,不是。对不起,打扰了。

6.活动结束

今天有礼貌的小鸭子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真开心啊,我也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到外面做游戏,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好吗?好

老师真高兴,我们出发吧, 教师将幼儿带出。

第7篇:中班语言《萤火虫找朋友》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萤火虫找朋友》教学反思

今天是我参加全实践以来第一次上集体教学课,语言领域课程《萤火虫找朋友》

在自己进行改写选好的教案之前,在班内观摩过指导老师的几节语言示范课。其中一节示范课名字叫《慢吞吞的压路机》,主要讲述了慢吞吞的压路机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小汽车和大货车把马路压平,小汽车和大货车的态度从刚开始的对压路机的不耐烦到后来充满感激。在观摩过程中,我仔细注意了指导老师的上课时的体位,课堂上的语言和神态。指导老师会知道用怎样的提示示意幼儿课堂上保持安静,例如在幼儿前走来走去,等等。

今天早晨我开始初次尝试上集体教学课。在《萤火虫找朋友》的教案里,彩色字体部分是指导老师在看过我的教案之后的修改部分。在原来的教案中我写上了师幼的具体对话,随后由老师删除,因为幼儿现场的回答无法预测。此外,指导老师对我的教学目标也进行了修改,与我原来的目标相比,意思都是接近的,但是老师写的更为简单,班里的孩子更容易达到目标要求。

实际上课的时候和单凭在教案上讨论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是面对???班的孩子,其次,幼儿的课堂反应不能单凭教案能够记录清楚,例如,在最后的情感体验中,对于“要相互帮助”这个意义,我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并为达到我的要求,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小朋友愿不愿意做萤火虫的好朋友”,幼儿肯定的回答与我期望的答案背道而驰。在我努力将他们的理解方向拉回我希望的教学效果时,忽略了这个现象的原因。在随后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我们着重讨论了这一点。老师提醒我这个目标实际上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而不是我之前定下的以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因为我更需要在第三个理解故事的环节再下一些功夫,最好能做到让幼儿自己通过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而不是老师硬生生的告诉他们。另外,经过这次的体验,我明白了一件事:幼儿能够复述出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对话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理解了故事内容,今天的主题理解差错在我看来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不管如何在前期需要不断的重复故事(至少三次),这是我在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的体验。

最后一点,也是我这个新生缺少经典体现出来的地方,就是上课的时候,我过于将心思和注意力放在我准备的教学顺序上,而忽略了在位置上听课的幼儿。因为班中孩子比较多,加上我讲故事的声音轻,导致坐在边上的幼儿没有完整地听到故事,而且我也没有听到他们的问题,更不用说注意他们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这边了。

第8篇:中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朋友》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合理讲述。

2、知道要如何对待朋友。

活动准备:螃蟹头饰一个、鱼、虾、蝌蚪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看表演,然后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边表演边完整地念儿歌,对内容进行提问。

3、教师教幼儿念儿歌:可配合表演进行。

4、请幼儿戴头饰表演。

5、请幼儿把儿歌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效果分析:

1、此次活动目标完全达到,选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方式幼儿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材料,幼儿积极主动,配合较好。

2、此活动安排了一个课时,使得表演和讲故事两个环节太过匆忙,以后象此类活动可以分两个课时来进行,可能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第9篇:小班语言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故事,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学习并运用句式:会...又会...,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知道鸭子、青蛙、花猫、老鼠的基本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鼠宝宝找朋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鼠宝宝找朋友》的故事,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

2、理解故事,会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初步学习并运用句式:会...又会...。

3、知道鸭子、青蛙、花猫、老鼠的基本特征。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老鼠卡片

2、教学课件《鼠宝宝找朋友》;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出示"鼠宝宝"卡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出示鼠宝宝:吱吱吱吱……听!谁在叫?他会说什么?

(2)教师模仿鼠宝宝:我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提问:鼠宝宝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怎样才算会跑又会跳?

(3)幼儿动作体验(跑跑、跳跳),初步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4)引出故事名称《鼠宝宝找朋友》并请幼儿猜测:猜一猜,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为什么?

2、欣赏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播放教学音带《鼠宝宝找朋友》最后一小节不放

(2)提问:鼠宝宝到底找了谁做朋友?

3、播放课件,再次讲述故事并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鼠宝宝首先找到谁?它找到布娃娃,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说出布娃娃的特征并模仿布娃娃和鼠宝宝)

(2)鼠宝宝接着找到谁?它找到小鸭子,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鸭子的特征并模仿小鸭子和鼠宝宝)

(3)鼠宝宝又找到了谁?它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青蛙的特征并模仿小青蛙和鼠宝宝)

(4)幼儿学说短句并做动作体验后继续提问: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请幼儿请幼儿说出小花猫的特征并模仿小花猫和鼠宝宝)

4、教师与幼儿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把故事讲出来)教师扮演旁白和鼠宝宝,幼儿扮演布娃娃、小鸭子、小青蛙和小花猫并用故事中的语言讲出来。(自己表演一次)

5、出示阅读材料2《鼠宝宝找朋友》,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们猜一猜,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为什么?

师:有的小朋友说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说没找到,那我们自己去书里面找找答案吧。

出示阅读材料2《鼠宝宝》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阅读,强调正确的阅读方式。

教师指导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6、揭晓答案,把故事讲完,巩固句式:会…又会师:鼠宝宝找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了吗?找到了谁呢?

教师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结束鼠宝宝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们身边这么多朋友开不开心啊?

鼠宝宝会跑又会跳,老师会唱歌又会跳舞,你们会什么又会什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清晰,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首先,在导入部分我先是让孩子玩《找朋友》游戏,这样不仅能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入主题,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其次,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是通过背景图、教具来分段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边讲边问的同时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这样,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轻松愉快的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找朋友的快乐和找到朋友的愉悦。

但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本文扩展阅读: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上一篇:中学生给父母的一封信下一篇:庆七一活动方案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