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 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大门的钥匙,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不能做到声情并茂, 入情入理, 便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语言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在上课, 还是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几句温馨的话语, 如雨露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愉悦着学生的心情。一句话, 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加油站, 一个新的起点, 一个新的希望。生动形象的语言, 让我们的课堂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 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风趣。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仅是成绩好, 会学习。我更希望他们学会懂得生活, 学会生存的本领, 学会用语言关爱他人。

教学语言的特点应该是规范、精炼、系统、严密, 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 作为教学语言的补充。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的语言, 即一些“冷、硬、辣”的话。如教师上课时直接以语言对学生的智力加以恶意攻击等, 这就会导致多数认真学习的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 就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因此, 教师必须记住自己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要充分准备, 对学生要细心、要有耐心, 否则, 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苏联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 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 把现实复写下来, 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孔子也曾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而教师要想讲好课, 就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 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 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任何学生都喜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因此, 教师要尽量使用含蓄幽默、措辞优美的教学语言,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 从而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避免他们的思想开小差。反之, 如果教师整节课都板着脸, 对着课本或教案一字不差地念, 就必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来自农村, 从服饰到发型都很“土”, 而我希望他们都能做到可以简朴, 但不可以邋遢。有一天我用手抚摸着一个额头前有很蓬乱的刘海遮住眼睛的同学的头发说, 如果你把这些长发也扎起来, 露出你宽宽的脑门, 会更漂亮。没想到, 第二天, 她的脑门前的乱发就不见了。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落了很多。

想到从前, 很多时候我也要求过学生要适当得体的打扮自己, 但是说的或轻描淡写、或带着不满的情绪, 说过后, 很少见效。可是这次的效果却不一样。仔细想来, 是因为我这次不仅仅用手抚摸了她的额头, 还有我用了很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话语。

由此看来, 如果我很随意的告诉她, 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利索点, 都是学生了, 别拉里邋遢的。那么一定会引起她的反感。因此, 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上, 教师的语言艺术, 举手投足, 恰如其分, 至关重要。恰当得体的语言,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建立师生友情的桥梁, 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不可忽视。

还记得在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谈话的时候, 我问他, 每次课上提问, 只要你听讲了, 就能很快的知道答案。这说明你很聪明, 为什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他告诉我, 因为以前有一次作业没有完成, 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他的作业本撕得粉碎, 然后挖苦说, 你一辈子也好不了。就是这句话, 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灵。从此他上课很少听讲, 与老师的矛盾一日深似一日, 最终他的各科成绩都多少的受到了影响, 甚至有些厌学了。这样的学生, 转化起来很费事。

因此, 作为教师, 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 必须恰当使用语言。要弄清学生心里的所想所思, 有的放矢, 找准要害, 对症下药。教师一定要把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智慧, 从而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

《人民教育》2009年第5期华应龙《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一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一名学生介绍自己说, 我是狮子座的, 天天都过得很快乐虽然我成绩不好。于是华老师鼓励他说,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也不好。本来是鼓励学生的话, 没想到一个女生站起来说, 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

由此看来, 教师的语言必须是慎重思考恰当得体的, 要照顾全面。否则, 我们便会在无意间伤害那些幼小的心灵。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公正心、平常心和责任心为出发点, 面对面和风细雨, 就事论事, 引导学生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有时候, 我们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 可以成就一个人, 也可以毁了一个人。

摘要: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要有规范、精炼、系统、严密等特点, 教师要尽量使用含蓄幽默、措辞优美的教学语言,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的气氛, 从而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避免他们的思想开小差。教师一定要把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智慧, 从而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

上一篇:为何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学习古琴音乐下一篇: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