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互联网思维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风险,甚至产生了一些以互联网金融为名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原则和职责分工。

第一篇:互联网思维论文

当招聘遇上互联网思维

网络招聘细化是大势所趋

马年一到,与“马”相关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F1车王舒马赫可能成植物人,熟悉的香港演员午马去世,马航客机失联,马云余额宝遭围剿,马化腾的股票乱跌,据说还有个姓马的女明星家里也不安宁……不过大家请勿悲观,最近就有消息称,以互联网思维做招聘的马德龙,其创办的拉勾网获得了3000万的A轮投资。

如今,互联网思维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出租车、餐饮、金融等众多传统行业也深受影响。到底何为“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互联网精神是平等、开放、互动、迭代;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则标榜互联网思维是文艺复兴、小时代、社群、势;小米的雷军认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以及群众路线就是互联网思维。尽管“互联网思维”尚无准确定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利用它改造点什么,譬如网络招聘。

近年来,网络招聘呈现出爆发式发展,其模式基本趋于成熟,国内的人力招聘市场被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等几大传统招聘网站所瓜分,并且网络招聘从来不缺新玩家,从定位较低的51job和智联招聘,到定位较高的猎聘网,基于社交的大街网、尚班族网和美丽人生网,甚至基于新浪微博的周伯通招聘,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据某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国内新兴的招聘平台大街网、猎聘网、举贤网和美丽人生网发展较快,其访问量逼近以51job为首的三大传统招聘网。

传统招聘网站存在双方不对等、信息繁杂冗长、信息筛选过滤不足等诸多缺陷,在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几乎所有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都对其疯狂“吐槽”,甚至有不少HR抱怨,在传统招聘网站上收到近百份简历,勉强入围面试的却只有一二人,传统招聘网站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病显露无余。

随着职业社交网站和猎头招聘网站的服务模式、盈利模式日渐清晰,招聘市场针对低端(传统招聘)、中低端(传统招聘和职业社

交网站)、中高端(职业社交网站)、高端(职业社交网站和猎头网站),四大领域细分的趋势也日益明朗化。这促使招聘行业不得不加速进化,衍生出一种新的形式——细分的招聘网站。比如,金融领域的金融圈,电子商务领域的派代网,IT领域的海丁网,技工、普工群体的中劳网,生物医药领域的丁香人才网,畜牧领域的中国畜牧行业招聘网,等等。虽然这些专业招聘网站良莠不齐,但细分市场的大趋势从中可见一斑。

企业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招聘,需要通过将招聘信息商品化,对招聘与求职进行精准的匹配和推送,从而提高招聘信息的可用度、用户黏性和用户体验,这对于一直徘徊在传统网络招聘模式中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契机。

平台细分更专精,招聘渠道更人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联网思维下的招聘亦应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网络招聘模式逐渐成熟后对市场进行细分。这种细分既可以是行业的,也可以是区域的,甚至可以是求职者从业经验的细分。细分之后,企业只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能更好地提升招聘服务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对个人求职者来说,一个专业招聘网站更可能为其提供心仪企业,从而提高获得满意工作的几率;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细分的招聘网站对其所在领域更专精,提供的人才信息更专业、质量更高。

以“垂直细分”为标志的拉勾网,其推出的职位就具有高度细分的特征。所谓垂直细分,就是专门满足某一类型需求。拉勾网就是专门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招聘网站,几乎囊括了互联网领域所有专业、职位;大街网、庞果网只针对特定人群,前者针对大学生,后者面向程序员;猎聘网、天际网、优士网则只针对中高端用户。这些网站的共性就是根据不同属性对目标人群进行细分,企业HR可以按照自己的招聘需求和岗位性质选择不同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其目标性更强。

网络招聘平台要做到专业细分,必须集中精力在某个特定目标用户群体,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该领域问题,从海量的用户数据中抽取关键词,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专业挖掘,通过用户在网站上留下的痕迹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继而与求职群体的需求进行适配,通过大数据分析保持对用户群的吸引力。

与传统网络招聘相比,互联网思维下的网络招聘更重视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HR快速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迅速获取求职反馈。在这里,求职者除了可免费获取企业招聘信息外,还能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获取自己的简历动态,随时随地了解其他与之匹配的职位信息。HR的招聘也将变得高效、迅速,自动化、无纸化运作以及便捷的简历管理都将一一实现。

在拉勾网上,HR将收到的简历按照待处理、可面试、已通知面试、已拒绝简历和按照关键词自动过滤等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各项操作仅通过鼠标即可完成,某些岗位甚至可以采用“24小时极速入职”这种高效直招。因此,拉勾网在上线短短9个月里便接收用户简历超过60万份,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

用户体验更友好,黏性更强大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强调公开、平等、互动,推崇体验为王,在产品同质化形势下,用户体验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求职者来说,希望招聘网站能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招聘职位信息、企业信息,希望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能够得到尊重,甚至希望简历递出后,能像实时查询快递进度一样查询简历进程,最终快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运用互联网思维做招聘,需要企业站在求职者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体察了解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职位信息,而不是批量职位推介的狂轰滥炸。在拉勾网服务平台上,通过为求职者提供最真实、最精准的企业信息,包括企业老板、企业规模、融资状况、福利待遇等,便于求职者将自身求职意愿与企业招聘需求进行比对,并对有意向公司的未来前景进行判断。用户在注册拉勾网账号后,网站主页会弹出许多与之相匹配的职位推荐,网站通过后台计算,将职位与求职者简历的匹配度精确到百分之一。

此外,在未来的招聘市场上,求职者与招聘企业之间信息越来越对称,地位越来越平等,求职者越来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以往的薪资面议等状况也将随之改变,公布薪资区间将是新趋势,这一方面能促进双方的信息对称,让求职者了解岗位价值及其对自己的吸引度,增强议价力度,提高企业招聘与用户求职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

互联网思维崇尚用户至上,它首先强调的不是如何获得收入,而是如何获得用户。在互联网上,很多服务和产品不仅不需要付费,商家甚至倒贴钱将质量上佳的产品提供给客户试用。比如不久前极火爆的“嘀嘀”和“快的”两款打车软件,前期的免费推广就是为了后期更大的收益。因此,如何形成强大的用户黏性,这也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做招聘的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发挥互联网的“圈子”资源优势,给求职者带来独到的可利用资源,提升求职者的体验度,这些都是形成用户黏性的关键,其中人脉招聘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而人脉招聘又是社会化招聘的核心。谈到社会化招聘,许多人对国外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有所耳闻。据调查显示,60%的企业表示通过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网站寻找更多高质量的职位候选人,将成为他们招聘策略中的关键举措;52%的企业认为社交网络是他们吸引求职者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见,通过职业社交网站寻找高质量的候选人已经成为国际企业的一个重要招聘渠道。

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认为,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的间隔不会超过五个人,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世界上的所有人联系,而社会化招聘正是基于该理论。互联网思维下的社交招聘模式,其真正价值就是通过与社交网络用户的互动,达到用人企业与求职者的双赢。

需求匹配更精准

在招聘面试过程中,HR有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老板非常看好一份简历,但HR却对候选人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心存忧虑。此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HR,可以通过采集更多的数据来辅助科学决策。比如,可以汇总企业内部相似岗位人员的历史数据,构建一个能力素质模型,与候选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并运用这些辅助资料与老板进行深入沟通,最终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虎嗅网推出的“我要我有”模式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借鉴,该模式要求招聘网站放弃粗放的信息发布方式,将传统招聘网站杂乱冗长的信息进行梳理与精简,让企业需求与应聘者需求进行更精准的匹配,让应聘者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招聘信息,企业也可以从海量大数据中精准地找到特定求职者甚至潜在求职者来推送职位。

当下,最新的招聘发展趋势是利用大数据精准招聘,这个技术趋势将会再次改变商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网络,并在网络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所谓的数据,累积得多了,就形成一个记录着人们行事风格、喜好、经历、社会关系的个人数据包。招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简历和面试来预测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要求,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自带一个数据包,HR就不需要再频繁面试,企业通过数学模型构建出求职者和岗位的匹配算法,一旦数据包分发给企业进行测试,也许几分钟就能获取求职者与这个岗位的匹配度分数。

互联网思维带来人们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从消费到储蓄,从产品到梦想,从求职到招聘……但要警醒的是,以互联网思维做招聘并不是包治企业招聘百病的万能解药,企业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思维,在持续改进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与用户做朋友,以洞悉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保持高度敏感与积极参与的行动力,才能将互联网思维更加炉火纯青地运用到人力资源招聘环节中。 责编/张晓莉

作者:欧海燕

第二篇:简论互联网思维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互联网思维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对于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对于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数据;用户;互联网技术

[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互联网思维也渐渐走进生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怎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其他思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初步思考和粗浅认识。

一、 为什么要倡导互联网思维?

我们之所以需要互联网思维,就在于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当然是指科学技术的时代,不是社会革命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图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描述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1]这样的时代,客观上需要我们普遍树立互联网思维。

首先,树立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使用,使我们当今的交往生活、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文化传播、社会管理、国家治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扩展着地域,渗透着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互联网思维,工作和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尴尬,越来越不方便。如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参观采取网上申请,购物在网上进行,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招标……所以这些,只有适应,才有可能;如不适应,一切可能都对你关上了大门。毫无疑问,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双轨制”还会存在,不会用互联网,传统的渠道或办法仍可通行,但这种情况不会长久,只是一种过渡措施,传统的渠道和办法总有一天会被废止。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要学会适应互联网;如果不适应,自己的工作舞台、生活空间、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只能萎缩,难以拓展。

当然,互联网还在发展和普及过程中,许多地区和人口至今尚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据2016年1月15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数字鸿沟》显示,2005-2015年的十年间,互联网用户数量翻了三番,从10亿人达到了32亿人,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不知互联网为何物。[2]但我们没有必要用这个事实来否定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人类由此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但现今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区和人口没有用上电,我们能据此否定电对于工作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吗?这些事实只能激发我们加快互联网全覆盖进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而这对于政府、企业和科技工作来说,最需要确立的正是互联网思维。

其次,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创新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所有这些创新,离开互联网思维是难以实现的。可以断言,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创新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一切发展创新都应当而且必须立足于互联网,充分考虑互联网因素,借助互联网力量,应对互联网的挑战;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是如此,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也要置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构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本身就是创新,既是各种创新的时代背景、优越条件和活动平台,也需要各种创新去推动和体现。换言之,各种创新都要引入和借助互联网,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领域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三,树立互联网思维是实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需要。互联网时代是科技革命的崭新时代,认识这个时代、适应这个时代和驾驭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成为旧时代的遗老遗少。

思想与时俱进,就是思维与时俱进。思想出于思维,思维生产思想。思维,是我们的思考活动,是我们认识世界、分析形势、决定事项、谋划行动、预判未来的思考过程。思维不同,思想就不同;用什么样的思维,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

思维不同,在于思维方式不同。日常思维不同于科学思维、哲学思维;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完全不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思维路径、思维工具、思维结果很不一样;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都有各自的思维指向和思维目标;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的不同,就在于一个重性质、一个重数量……这些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思维目标、思维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工具等等思维要素综合统一而成的思维模式或认识图式。思维与时俱进,在于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广泛地普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标志,相应地,互联网思维成了客观需要的社会思维,不单单是个人的思维;是时代性思维,不是区域性思维。因此,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互联网思维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思维,而是必备思维。因此,即使现在我们还没有怎么“+互联网”的思路,但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强化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是怎样产生的?

思维方式存在于大脑,但根源于实践,根源于时代。互联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没有互联网,也就没有互联网思维。别说农耕时代没有互联网思维,即使在今天,在互联网还没有通达、还没有进入社会生活的地方和人口中,也没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而产生的新型思维方式;谁最先走向互联网,谁就同时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发展及应用过程。

最初,互联网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进入人们的视野的。人们通常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它和电、蒸汽机一样,就是一个技术的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它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思想去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用户、看待管理,用一种新的思路去规划业务、开拓市场、赢得用户、实施管理。[3]

这个过程是十分自然的。历史反复表明,从工具到工具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美国作者史蒂夫·洛尔指出:经验一再告诫我们,创新工具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世界观,以及做出相关决定。[4]6当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者发明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它,考虑如何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也就开始了从工具向工具思维转化的过程。蒸汽机、电力、电话出现之后,它们的巨大能量和优越性迅速被人们认识,被人们广泛地推广使用:一旦需要动力,就想到使用蒸汽机、电力;为了方便联系沟通,就安装了电话……科学技术的新工具就这样转化为工具思维了,只是那时没有人提出“蒸汽机思维”“电力思维”“电话思维”罢了,但不能据此说没有这些思维。

新工具引发的思维变革,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变革,而且是方法性的、价值性的变革。史蒂夫·洛尔指出:纵观历史,技术变革一直在挑战传统做法,不仅仅是教育后代的方法,甚至连我们理解世界的方法都受到了影响。[4]9比如,以互联网思维看今天的世界,我们都会看到,世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那一边,而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世上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切都是透明的;与其封锁消息,不如主动发布,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事件的话语权等等。

不难推论,互联网思维最初是少数人的思维,即参与互联网发明和建设的人们的思维。随着互联网建设内涵的深化、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互联网思维也就随之深化和扩展开来,互联网产业界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口具有了不同程度的互联网思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总网民数的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仍将进一步提升。[5]这是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大众思维的证明。

互联网思维的产生不仅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而且更深层地表现为人们之间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关系、交往方式、组织结构和功能等等的设计和再造。比如,联络用上了短信或微信,把电话省了、把电报废了;拜年不必寄贺年卡,网上可以下载制作,通过电邮和微信立即送达;皮肤出现病灶,用手机拍照发给医生,马上就得到诊断,就医方式变了;互联网消除了距离,并使得企业网络化,企业相应地把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6]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而且直接决定着分工的状况,并通过分工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换言之,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7]而据此我们则可以说,互联网产生的将是对人类“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强力推动。[8]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看重的不仅是互联网的技术和工具层面,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层面,提出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互联网思维一出现,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效应,令人瞩目,令人青睐。互联网思维的效应,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技术的效应,因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思维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互联网就成了思维成果的实现方式;一旦离开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失去了根基,也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只有当互联网思维的成果借助互联网成为现实时,互联网思维的效应才能显现出来。互联网技术既是互联网思维产生的根源,也是互联网思维效应的载体。

互联网思维的主要效应就是精准、快捷、方便、经济。例如,办理一笔贷款,传统银行的考察、论证、决策,要花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而基于淘宝卖家的营销数据,互联网银行就可以知道商家的利润率,从而对有能力偿还的商家果断提供贷款,快速一秒到账,而且坏账率非常低,无论是经营成本还是风险运行成本都不高。这是传统银行无法做到的。[9]运用互联网,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努力目标,大数据将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10]

三、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实践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这种反映经过沉积内化而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方式或思维结构。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特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对互联网十分重视,极为关注;不把互联网当一回事的人肯定没有互联网思维;重视互联网就初步具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重视互联网,可以看作是有没有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标志。倡导互联网思维,就是倡导人们首先要重视互联网: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努力掌握互联网特点,充分了解互联网作用,清晰认识互联网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改变对互联网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不求甚解的态度。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岗位,也许一时还没有想出怎么联系互联网,但却不能没有互联网思维。

然而,我们看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重视互联网、甚至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之外的人数还不少。例如不去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去交往沟通、处理工作,甚至不会发电子邮件;单位花巨资安装了内网,但不关心怎么使用、怎么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互联网查阅和下载图书资料,更不用说去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管理水平了;一些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规划新的项目忽视互联网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不重视互联网的表现,亟待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来加以改变。

第二,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力求适应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当一个人想到要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他的互联网思维就开始萌发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

或许有人质疑:这叫什么互联网思维啊?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互联网思维。因为适应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市场才能越来越大,互联网才能越来越又好又快地发展。比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网上欣赏微电影、动画片,听音乐,互联网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发展。由此可知,互联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互联网文化产品,互联网文化产业消费者的互联网思维消费了互联网文化产品;它们犹如一枚钱币的两个方面;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协调与平衡,表面上是产品与消费的协调与平衡,实质上是背后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平衡,即认识、兴趣、价值(包括审美)等等方面的一致与认同。

互联网进入大规模应用时期以来,几乎对所有传统行业和管理模式都形成了巨大冲击:滴滴和uber打车软件的使用冲击着传统出租车行业;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场销售方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资讯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互联网无一例外地冲击着制造业、物流业、出版业、医疗业、教育行业、垄断行业……使不少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互联网应用本身存在着诸如假冒伪劣、信息垄断、侵犯隐私、宣传过头等问题。于是批评、谴责、要求限制互联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些声音所反映的互联网的问题值得重视,但对互联网的义愤和要求限制的心态,折射的恰恰是对互联网的不适应,需要通过强化互联网思维去加以改变。面对冲击,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说:“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我们的改革还要继续深入。”[11]公司的应对措施就是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在保留马路扬招和电话叫车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增加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软件叫车模式,同时,强化“正规车、正规人、规范服务”的特色品牌以赢得竞争。[11]这番考虑,就是我所说的努力适应互联网的思维。

第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如果说适应互联网更多地带有被动应对的成分,那么利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主动自觉的方面。互联网思维不光支配着人们去重视和熟悉互联网,适应和配合互联网,而且驱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新型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创业、创新等,都要努力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集聚智慧、获取信息、拓展深化、方便快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互联网+”,主要目的即在于此。在这里,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的思维。

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标志:是不是借助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传统销售与现代销售、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倡导养成互联网思维最核心、最重要的用心,就在于倡导各项工作、各个领域都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谁利用了互联网,谁就是追赶时代大潮的人;哪个领域利用了互联网,哪个领域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领域。反之亦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预计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将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此,国务院计划和部署了十一项重点行动,这就是“互联网+”创业创新、 “互联网+”协同制造、 “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 “互联网+”高效物流、 “互联网+”电子商务、 “互联网+”便捷交通、 “互联网+”绿色生态、 “互联网+”人工智能。

第四,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大数据思维。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测量是传统的小数据,无数人的出行、坐车、购物、吃饭、游玩,看病、吃药、健身,无数企业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进货、运输,世界各地的人流、车流、物流、气象流等等连续不断地通过计算机、传感器、互联网记录下来,互联起来,连同传统的测量数据,就构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当然是大,但大数据的特色是多源。从多个源头的数据去互相印证一个事实,这是“大”。

参见文献[8],他的原话是:大数据不是大,大数据是多源。在此笔者作了点调整。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竞争力。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数据,据大数据思考,靠大数据决策,依大数据管理,用大数据立业,就是大数据思维。

众包、众筹、共享经济,都是大数据思维的产物。因此,作为大数据思维的互联网思维,绝不仅仅是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运用和根据大数据的思维。

四、互联网思维怎么思维?

互联网思维当然也是思维,因此,互联网思维也具有人类思维的共性,比如,思维形式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方法也使用分析和归纳、综合和演绎;思维类型也包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特别是,思维原则也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互联网思维怎么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维,一旦不从实际出发,就偏离了思维的正道,走上了思维的旁门左道。例如,思维从自己的大脑(如愿望)出发,就成了主观主义的思维;思维从书本出发,就成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思维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出发,就成了经验主义的思维。这些不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所导致的行为,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失败!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特征的——这是世界上一切错误的总根源。互联网思维要想获得正确的结果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刻也不能偏离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有鉴于此,互联网思维应当这样去思维:

一是按互联网特点和规律思维。互联网特点和规律是需要用心总结和把握的,至今我们仍然处在认识过程中。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目前被公认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几个特点,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比如,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开放,开放就是互联互通,开放得以至于打破了一些边界,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按照这种开放的特点去思维;不开放,就没有互联网;不这样思维,就无法与互联网相匹配。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平等,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遵循平等要求,只有与网民、网上客户平等地交流共商,才能赢得他们的关注和使用兴趣。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互动,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把如何实现最优互动、确保信息对称,作为考虑问题的重点之一。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共享,因此,互联网思维就要就要让共享二字在思维中深深扎根。

在众多开放共享要求中,当前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开放共享,其中特别是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对此,国务院已经作出部署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以及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10]

二是按互联网用户需求思维。努力适合互联网客户需求,这是一切互联网和“互联网+”行为的不二原则;不研究互联网客户,不适合互联网客户需求,还要“触网”,那就完全不可思议。因此,“用户至上”的理念在互联网思维中更加居于核心位置。互联网客户习惯于“免费”或廉价使用,互联网思维就要把免费或廉价作为谋划产品的切入点,首先考虑获取用户而不是获取收入,赢得大量用户才能具备赚钱的基础;互联网客户喜欢方便、简单、快捷,互联网思维就要把简单、方便、快捷作为追求,努力降低使用或购买门槛;互联网客户比任何其他客户都更担心假冒伪劣,互联网思维就要把货真价实作为永恒的信条……互联网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互联网思维就要跟踪这种变化,随时把握甚至超前预见这种变化。不按互联网客户需求思维,任何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都只能是“自娱自乐”。

一切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按用户需求思维。IBM在2003年成立的“商业优化中心”,在世界各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项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引领中心不断进取的指挥棒就是客户的需要,即寻求帮助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需要,而不是IBM研究活动的日程安排或者生产计划。[4]71

三是按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思维。尽管互联网使一些产品由滞销产品变畅销产品,由小众产品变大众产品,但不能由此结论说在互联网条件下,再次的产品也不愁没有销路。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产品研发、材料改进、实用美观、生产工艺革新,互联网功能再强大,也没法取代,更不能被忽视。互联网思维一定是讲究产品质量的思维。现在网购中出现大量的产品质量问题,平台、电商和生产厂家都要引以为戒,否则会毁了网购的声誉,败坏这个产业。

五、互联网思维的底线在哪里?

凡事都有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不能跨越、必须坚守的起码界限。做人有做人的底线,做事有做事的底线,同样互联网思维也有必须坚守的底线。

就拿互联网文化产业来说,无论未来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上多么千姿百态,互联网思维必须坚守的底线是:

“内容为王”的底线。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大大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但如果只是讲究形式,忽视内容,就会渐渐招致冷落或厌倦,只有内容的魅力是无穷的。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插上了翅膀,极大丰富了文化的产品形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拓展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这是我们青睐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原因,但我们第一位的功夫要永远下在内容上,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社会责任的底线。文化的作用不仅是娱乐;文化承担着感染、熏陶、教化、引领人的责任和优化社会风气的责任,这就是文化的社会效益问题。互联网文化产业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坚守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决不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去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既坑害了社会,也损害了自己。社会责任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必备因子。

诚实守信的底线。这是一切领域、一切产业、一切岗位都必须坚守的道德原则,互联网文化产业也不例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信守合同……都是诚实守信的具体内涵,互联网思维必须坚守。离开了诚实守信的底线,互联网思维就是自毁家门。

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无论互联网未来多么发达,作用多么神奇,但互联网只是工具、只是载体、只是环境,互联网所提供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都要遵循前互联网时代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商业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底线。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维,是充满创新精神的思维,是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所需要的思维,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所必须的思维……这里,我从总体上再强调两点:第一,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人类思维的最新花朵,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它只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第二,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参考文献]

[1]朱国贤、霍小光、杨依军:《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16/c_1117480771.htm。

[2]吕佳辉:《世界银行:世界上仍有一半人口不知互联网为何物》,http://tech.ifeng.com/a/20160115/41539871_0.shtml。

[3]雷军:《关于互联网的两次长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23c90100bk9k.html;雷军:《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23c901015idw.html。

[4]史蒂夫·洛尔:《大数据主义》,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23/c_128051995.htm。

[6]张瑞敏:《在海尔集团2014年互联网创新交互大会上的讲话:三个“是什么”》,http://page.renren.com/600676206/note/92157564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页。

[8]习近平:《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4/c_1117363197.htm。

[9]涂子沛:《互联网、云、大数据和新的商业模式》,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28/18/29304644_516543372.shtml。

[10]白宇、张玉珂:《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5/c1001-27545655.html。

[11]缪琦:《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出租车公司窘境如何破?》,http://www.hdrfhg.com/news/2016/01/4744387.html。

On Internet Thinking

ZHOU Wenzhang

(College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9, China)

Key words:Internet thinking; “Internet+”; data; user; Internet technique

(责任编辑孙俊青)

作者:周文彰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监管需互联网思维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风险,甚至产生了一些以互联网金融为名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

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原则和职责分工。随后,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業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网络支付业务的监管。据了解,有关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方面配套的监管办法也将陆续出台。

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借贷(P2P)、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等多种形式,业务形态多元化,也推出了众多创新型跨界金融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等。这就导致现在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有效监管其中一些从业人员和机构从事的违规甚至违法经营手段。不少业内专家提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尤为重要,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监管互联网金融,要融入更多互联网思维。比如,传统的金融监管更多强调资质、牌照,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但这并不完全适用新金融业态。与之相对应的,可以采取考察新金融的技术门槛的方式,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避免一些违法人员通过互联网从事非法行为,进行监管套利。

防范风险,内控机制也必不可少。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并不健全,风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都较为欠缺,在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都存有问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求其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审计与测评认证制度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引导其加强自身约束,主动做到合法合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行业自律也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业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不久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正式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建立自律机制、行业标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规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尤其是违规者黑名单应实现共享,从而构建起行业风险预警体系,营造行业诚信规范发展的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社会的第三方监督也应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有益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和有奖举报机制等方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进来。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透明化的特征。

只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打造一个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良好发展氛围,避免过去出现的危机和教训重演,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钱箐旎

第四篇:破解互联网思维“方程式”

2014年,本刊开设了“互联网思维”栏目,栏目报道了以“透明溯源”、“生产者实名制”方式做茶叶的“乡土乡亲”、老百姓的移动资产管家“挖财网”、将“北漂”的晚餐变成生意的“青年菜君”、让餐厅管理移动起来的“麦豆米”等互联网品牌。这种有别于传统、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商业模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也点燃了许多创业者的激情。在互联网时代的召唤下,在政府决策层的引导下,以及在千千万万互联网用户的呼唤声中,互联网思维似乎不再是那些充满挑战者激情的创业者团队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传统企业以及行业用户开始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展业务。2015年伊始,以“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的2015年首期中国方案商高端沙龙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既有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代表,也有来自传统软件公司的管理者,更有互联网创业团队,大家聚集一堂,畅抒胸臆,共同探讨互联网思维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的独特价值。

在数学领域,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式”,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本身就包含着各种未知元素。有人将互联网思维比作“独孤九剑”,制胜法则在于以无招胜有招,这种说法未免太过虚幻。其实,破解互联网思维更像是在解开一个个未知的谜团,无论是政府机构、传统企业,还是行业用户,如何有效地引入互联网思维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可谓各行其道,相得益彰。

政府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承孝敏给人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风尘仆仆,他的头衔是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总工程师。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探讨政府机构如何引入互联网思维、做好信息化项目,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个命题很宏观,但也很具体。宏观地说,这个命题涉及到政府管理思路上的转型,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具体地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信息化项目的落地,为老百姓服务也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如何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多年前,这个问题就已经在管理决策层从理论范畴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然而,实际落地情况如何?承孝敏说:“过去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目的性不明确,花了很多钱去做一些信息化项目,最后是堆了一堆硬件,买了一些软件。”人人车创始人兼CEO李健也有同感,他说:“过去一些年,不少政府机构网站的在线办公栏目,都只是虚设,点开‘在线办公’,只有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更遑论其他。”

承孝敏曾不无感慨地说:“如今,芜湖市的信息系统生命树已经长大了。”提起这棵神奇的生命树的成长轨迹,时光似乎要倒回到七八年前。“数据的价值被发现,源于芜湖市的一个老社区起火的事故。”承孝敏说道,那一场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有几十户居民被波及,政府要启动应急预案,要安排受灾居民的衣食住行。恰好负责该片区的区长告知,手头有该社区居民信息的精确数据,通过数据核查,很快就统计出,受灾居民总共有多少户,每一户居民的常住人口有多少,其中老人多少、小孩多少,一目了然。甚至连受灾住户家的小孩上几年级,都能清楚地得知。很快,民政部门开始发放抚恤金,教育部门准备好受灾居民家小孩上学用的书本、文具等,其他许多相关部门也都在同步开展灾后安置工作。这起事故让政府意识到数据可以产生巨大价值,从而也撬动了芜湖市数据共享的工作。

回到那棵神奇的生命树,正是基于数据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才促使这棵生命树清晰地展现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的脉络。从2007年的试行,到2012年全面启动,再到如今稳健、快速地发展,芜湖市用了近8年时间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打破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让承孝敏尤为感叹的是,基于普遍认知,政府信息化就是“一把手”工程,在芜湖的智慧城市建设期间,芜湖市历经的四届政府领导班子,一任比一任更加重视信息化在政府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如今,芜湖市的数据共享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芜湖市委市政府曾表示,要下定决心“不交换数据就交换干部”,来推动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并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打破过去政府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层层壁垒,为政府大数据应用到实处提供支撑。据承孝敏介绍,从2012年开始真正实现数据协调共享,已经有8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了近13亿条数据的共享,同时还实现了动态更新,更新频率为每15秒更新一次。目前,芜湖市提供数据来源的政府部门包括计生委、民政厅、质监局、工商局等。

近年来,芜湖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已经初现端倪,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治理的公共属性。相反,利用互联网思维影响政府的治理模式,最受益的还是老百姓。承孝敏说,通过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办事服务平台,在一个终端上实现所有的服务,老百姓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把过去要跑几个部门才能办下来的事办妥。“现场办事服务都做到了互联网端,居民证件办完以后,可快递寄送到家。”承孝敏不无兴奋地谈及政府信息化项目的逐渐落地,给居民带来的益处。

“一户、一企、一社”即致力于解决居民服务问题的易户网、为企业服务的易企网以及为社会组织服务的易社网,被承孝敏称之为推动芜湖信息惠民工程的“三驾马车”。随着这“三驾马车”平稳而快速地驰骋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在解决了数据来源问题以后,如何快速、有效地与各个行业的数据对接?数据拿来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价值,做深度的应用?芜湖作为中国的三线城市,承孝敏说,暂时还缺乏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运营团队。这或许不是承孝敏所代表的芜湖面临的独有的困惑,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从长远看,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传统企业亟须背水一战

与承孝敏所思考的问题类似,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也坦陈,像超图软件这样相对传统的软件企业,也需要面对互联网思维冲击下的商业模式转型。

2014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的传统民营企业在面临互联网冲击下的转型突围中也亟须背水一战的勇气。“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改变了GIS软件的形态和架构,我们也在摸索,把传统的套装软件和定制思考转移到线上去做,提供SaaS服务。”王康弘说,目前自己分管的业务促使他经常去思考地理信息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探索地理信息行业在传统企业下如何实现互联网转型。

这种向互联网转型的尝试,超图软件正在做。王康弘介绍了目前超图软件旗下的一款地理智慧交易平台—地图汇,面向企业组织和公众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可以支持一键式制作专业地图应用,无需专家知识与编程经验,就可以让数据内容在地理空间上展示。这是一款全面基于互联网和云服务模式的产品,旨在以简洁的交互方式普及地理智慧。

数据构成了地理信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康弘说:“地理数据是可以叠加的,社会、自然、经济等数据都可以层层叠加到DIKY(DIKW体系就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当中每一层比下一层赋予某些特质)体系上。以前还不叫大数据的时候,这种对于空间地理数据的挖掘,实际上也是一种大数据挖掘。原来的一些商业模式,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之后,就能够很好的落地了。”

对于目前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王康弘曾指出:“一方面地理信息技术还在向更多的细分应用行业渗透,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在颠覆着我们,这是一个二元矛盾的现状。这里面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个人认为机遇是大于挑战的。”

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其他国家的一些新颖独特的运用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商业模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王康弘举例说,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地区,通过数据库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算法、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实现商业分析,这种被称为地理商业智能LBI(Location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技术集地理信息、商业管理、市场运营等基础信息于一体。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也开始与商业数据分析公司合作,将LBI技术运用到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

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发布,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这昭示着我们要更多地借鉴西方的一些模式,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跟企业签订协议,让企业来提供业务服务,企业不但不向政府部门索取费用,反而因为利用了政府的相关资源还要向政府交钱,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例如英国国家测绘局已经与一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测绘局扮演的是测绘执法的角色。”王康弘说,引入互联网思维,会给传统行业包括政府的信息化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数据驱动是关键

无论是承孝敏所阐述的芜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涉及的核心驱动力,还是王康弘基于地理信息产业的互联网创新路径,无不指向“大数据”这个关键因素。

有研究者指出,互联网思维的UFO(U代表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F代表Freemium,即免费商业模式;O代表operation,即精细化运营)模型中,大数据与O的关联度最高,F、O次之。有人将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进行PK,结果是企业必须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幸存或者脱颖而出。

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过时间沉淀和积累下来的大量有价值的基础性数据,如何为社会发展所用?北京汇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舜林提出的问题,也是承孝敏和王康弘当下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美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数字政府”战略,旨在推动美国普通民众以及相关企业能够通过平台或相关设备获取政府数据;在英国,政府主导建设数据网站,并定期公开政府收集的相关数据集,并开放了所有未公开数据的目录,民众可申请获取目录上的任何数据;在澳大利亚,政府也推动建设了相关的数据开放平台。这些案例无不表明,政府开放大数据在国际范围内已成大势所趋。

“政府手中掌握的大量数据,如果只靠政府把他们做成项目,总会给人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王舜林表示,近年来,在不同场合都曾听闻芜湖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作为三线城市的芜湖,能通过交换数据的方式逐渐打通行业之间的壁垒,已实属不易,然而政府可做的事还有很多。

基于此,王舜林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他说:“政府可以牵头成立一个政府公共应用数据联盟,使得一些有意向使用政府数据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成为联盟中的一员。政府部门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则,引导用户合法、合理、规范地使用数据,比如对数据使用者的权限进行规定。如此下来,联盟的成员和政府数据提供者之间就建立了一个良性的通道,这些成员在使用政府数据的同时,也会在基础数据之上产生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可以为政府的平台建设所用,并产生再利用的价值。”

显而易见,如果政府和企业之间依托数据能够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制,那么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手中掌握的大数据,都可以成为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领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子华提出的思路与王舜林所建议的有不少契合之处。郭子华说:“基于社区数据,可以考虑把一些大的数据整合成一些公共的接口,类似API,API封装到什么程度,数据就开放到什么程度,政府是可以掌控的。把大数据平台做成公共的接口,引入第三方资源,不仅盈利模式会变得更加多样,也可以使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

“目前,国内大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都还是在做十年前数字化城市的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指出,“本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当是以数据整合、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数据开放共享有利于数据整合,只有数据整合才能使数据价值最大化。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只有大数据才能提高城市的IQ值!”提及目前国内一直在热烈探讨的产业转型之路,陈新河认为,互联网提供了一条新型产业转型路径,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网络空间带来的网络社群、跨越时空带来的网络商业平台、信息传送快捷带来的脱媒等特点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践行互联网思维

2014年成立的人人车,致力于为个人用户提供优质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成立半年即完成了两轮融资。人人车创始人兼CEO李健并不是第一位互联网思维的践行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位。在人人车之前,甚至在人人车以后,由互联网思维激发的商业创新模式,从来都是年轻人在创业这条道路上的优先选择。

在李健看来,他更愿意用“吃亏是福”这四个字来理解互联网思维。“如果面对用户的时候,能够让用户觉得他占了你的便宜,用户就会离你更近一些。”李健说道。这种认知,类似于市场营销领域对于消费群体心理的分析。互联网思维UFO模型中的F,即免费商业模式,将核心产品完全释放,全部免费,转而对附加服务进行收费。“如果让用户觉得你赚了他很多钱,他可能就不会选择你。”李健的解读更多地结合了他们自身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成功赢得用户的实践经验。在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之争、入口之争,从未停歇。

无独有偶,麦豆米创始人兼CEO胡洪与李健的体会类似,李健认为“吃亏是福”,胡洪说“无利不起早”。胡洪创办的麦豆米专注于餐饮行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从点菜到结账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他看来,在互联网思维下,用户在选择使用一款产品的时候主要有两大因素,其一是服务达到极致;其二是能带来利益。利益其实是相互的,如果你能让用户觉得自己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在品类繁多的商品市场,用户自然会选择你。

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微店负责人韩明钊在零售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实践经验,在谈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使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时,他说道:“探讨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的关键,在于用新的技术解放传统的生产力。从零售业的角度来说,利用社交化的口碑提高参与度、发展全渠道营销以及拓展良好的销售环境等途径,可以有效获得用户的认可,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越来越多行业的实践者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之旅,正量网合伙人徐晓峥提出:“互联网创新不仅为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了工具,为企业的转型也提供了工具。信息化既是政府深化经济改革的工具,同时也要避免形成另一种形态下的垄断。”

正量网专注于工程招标采购领域,致力于为买方用户的工程招标采购提供免费一站式服务:包括网上招标、竞价采购和询价采购的软件服务,潜在供应商的公司信息和信用查询服务,价格、规范、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在徐晓峥看来,工程招标采购一站式服务也属于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促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搭建。总之,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工具,开放是基础。

近年来,对于“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的定义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恰恰正是在舆论浪潮的此起彼伏中,互联网思维早已深入人心。陈新河提出,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其一,数据,不仅是战略资产,更是先进的生产力,数据驱动成为商业常态;其二,传播,光一样的传播速度、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品牌建立的时间迅速缩短;其三,社交,主流媒体的信任体系逐渐被消解,社交媒体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社交对商业的影响与日俱增;其四,连接,以用户者为中心,如何持续、高频与消费者形成有效连接,并不断产生数据,利用数据持续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目前在诸多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中,有一种定义被普遍认为是较为合理的—“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如果抛开定义本身的界定范畴,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游戏。玩家若干,玩法不尽相同。

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嬗变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人说,这是个草根逆袭、互联网思维席卷一切的时代。在商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互联网思维引领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之旅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程梦瑶

第五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互联网思维之跨界思维》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互联网思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题在《互联网思维》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还引导学生树立起跨界思维。但是,小组合作在实践中发现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课前资料准备的质量、选题的适用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小组合作;本科生;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

一、案例背景

金课理念下的普通本科金融学专业课,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应当在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希望学生通过主动挖掘和探究《互联网思维》中关于跨界思维的知识和信息,去探知跨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探知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因此,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对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那些问题,希望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把单兵独马难以解决的问题,依靠学生们的集思广益、依靠小组的竞争与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基于小组之间水平的势均力敵,相互竞争。即学生小组之间无形的竞争压力,形成相互相较量和对抗的形势。而小组内部因外在的紧张局势而紧密团结起来。学生们便会自觉地展开合作。在积极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对跨界思维问题进行理解。因此,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去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新开课程《互联网思维》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研究现状

我国合作学习研究与应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思想中就已提出。20世纪70年代初,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就在国外逐步兴起。我国教育者在80年代末才开始引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S.沙伦《合作学习论》、《个优化教育的探索》对小组合作的原理和实施进行了论证[1]。之后,袁泉(2019)指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重大举措和显著特征。合作助学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2];赵剑锋(2020)等人也指出,差异教学在教育高度上是一种新的教育视角,旨在基于差异、关照差异、发展差异,学校施行差异教学范型之“小组合作”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探索视角[3]。

三、跨界思维课堂小组合作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课题把小组合作课堂应用于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大一的专业基础课《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思维课程中。受试班级为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2019级的一个班级,共有39名学生。本课题小组老师在本学期一个月内对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前三组每组7人,后三组每组6人),小组成员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的适当调控相结合,基本遵循学生的意愿。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感的同学担任组长。上课时6个小组共同参与讨论。讨论过程中各个小组积极发言,他评论环节结束,由各小组及老师对小组表现进行打分,评出最优小组,最优小组的成员有获得一次平时分加分的机会,并分享小组经验,分享者在获得一次加分机会。本次课讨论的选题是“通过这个案例,你了解到什么是跨界思维吗?分析案例中的体现,并联想更多的实际案例”。选题原则是基于课程专业,在学生感到熟悉的同时,又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跨界思维课堂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大家来看下这个案例:王老吉和加多宝先后穿上“互联网+”的外衣,罐身附码。王老吉推出“超吉+”,以每年60亿罐的消费量作为流量基础,并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互动和服务平台,以电商为入口,消费者可通过内容通道享受其提供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目前,王老吉已与京东、苏宁易购、优酷、爱奇艺等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超级联盟。过去的凉茶主要依靠传统的商超、便利店等流通渠道,厂商不知道哪些人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如今,通过大数据分析,厂商可以知道消费者来自哪里,其性别、口味偏好等消费习惯,可以帮助厂商及时制定促销策略,更好地安排生产研发、发货配货等。

请各组同学结合咱们跨界思维的知识,来说一下,这个案例中都体现了王老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这体现了什么?

A组:王老吉罐身附码,体现出王老吉利用了互联网二维码的技术,连接了互联网。

B组:王老吉推出“超吉+”,以每年60亿罐的消费量作为流量基础,并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互动和服务平台,以电商为入口,消费者可通过内容通道享受其提供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增值服务。这说明王老吉更重视网络流量,开始关注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利好。

C组:目前,王老吉已与京东、苏宁易购、优酷、爱奇艺等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超级联盟。王老吉开发了品牌合作,借助这些电商、视频媒体,更容易地提高了宣传力度。

D组:通过大数据分析,厂商可以知道消费者来自哪里,其性别、口味偏好等消费习惯。这说明互联网的大数据让王老吉更了解自己的目标客户,更便于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前面大数据思维的应用。

E组:可以帮助厂商及时制定促销策略,更好地安排生产研发、发货配货等。这也说明互联网的大数据得到了充分利用。

师:看来各组同学都对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的结论比老师预计的还要多,看来,大家对互联网思维中已经学到的大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B组和C组的发现,体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跨界思维。接下来,大家继续探讨:跨界思维到底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同学们可以继续思考,下节课重点讨论。

五、案例分析

1.小组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相较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模式,赋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以公平、平等为原则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此时,小组内部成员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统一的行动,完成相应的步骤,争取小组更好的荣誉和表现。同样的,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提醒和监督,解决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因此,为了共同的目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和配合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对问题的探索和解答,进而学习到合作和集体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诚然,在对跨界思维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为了研究什么是跨界思维,而对案例进行不断地剖析,从看似直白简单的介绍中探究跨界思维的内涵。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的大马路,转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索之旅。在组员合作的思维碰撞下,同学们不断深入对跨界思维的细致分析和探索,在“什么是跨界思维”这个问题上,加深对跨界思维本質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跨界思维的特点,甚至挖掘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跨界思维。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发挥,想法得到表达,整个过程使得学习效果倍增。

2.小组竞争,创设多元的表达空间

通过划分小组,班级的全体同学被设置为彼此竞争关系的小组。在各小组可以相互打分的前提下,小组内部需要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小组的竞争力,进而体现小组有优胜的可能。这种状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兴中班级内你追我赶、越挫越勇的学习态势,激发学生主动求学向上的驱动力,不断尝试可能的角度进行知识点的剖析[5]。

在此基础上,各个小组不断去挖掘跨界思维的内涵,跨界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甚至有同学提出跨界思维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仅联系到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还不断拓展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整个过程的体验,小组呈现出积极的学习效果。学生运用了联想、链接等思维方式,实现跨界思维与生活、学习的融合,激发学生从多元角度进行表达,进而从不同角度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成就感,更加全面地理解学习重点。

3.分工合作,凸显明确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与传统课堂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传统课堂是授课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而小组合作课堂中弱化了授课老师“教”“领”“推”的教学主导地位,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6]。这种教学方式下,授课老师更多发挥引导作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探索不尽相同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去呈现新的知识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以往都需要对着名单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的意愿不高,而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不爱问问题的学生开始想问题去讨论。当然,学生思路发生偏离时,也需要老师及时提醒和引导。

但整堂课比以往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六、案例总结

这堂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给我很大触动:现在学生的精力虽然有各种电子设备占据,但学生还是有意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果说现在的参与度不高,或许授课老师可以多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本次课堂的开展,我也发现,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比如小组合作在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课前资料准备的质量、选题的适用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等方面仍需提升。以下是重点针对课堂案例选题以及课堂组织方面谈谈想法:

1.选题需要与学生学习生活有相对密切的关联性。学生对新知识是不熟悉的,此时学生需要有一个与以往知识有关联度的点去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所以需要授课老师提前挖掘教学班级学生们感兴趣的点,以此为机,引导学生从与自己有关联的生活、学习实践联想到这个知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

2.课堂组织上需要授课老师做好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中学时期已经建立,调整为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调整,同时学生对新教学方式有新鲜感,容易带来课堂的混乱,反而降低课堂效率。此时,就需要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掌控,比如借助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内容上来,通过知识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配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喜华.“小组合作口头陈述”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海外英语,2021(04):174-175.

[2]凌晓牧.高校数学教育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评《中国数学教育》[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7): 2187.

[3]慕琼斐.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电子技术,2021,50(04):160-161.

[4]亓秋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以Friends of Our Lives为例[J].校园英语,2019 (47):44-45.

[5]胡君.“传帮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管理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6]邹翠薇.民办本科大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21(12):192-193.

作者简介

吴婉茹,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讲师。

作者:吴婉茹

上一篇:留守儿童论文下一篇:农机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