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隔离制度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它是实施某些管理行为的基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院感染隔离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医院感染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觀察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0月因各类疾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消毒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过程中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及具体手术感染情况,统计分析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及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在行头颈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骨科手术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共8株,占53.33%;革兰阴性菌共5株,占33.33%;真菌共2株,占13.33%。结论: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手术室; 消毒隔离管理; 医院感染; 围手术期; 感染类型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 Management in Reducing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LI Ying,YAN Jiayu,WANG Chu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1):-158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anagem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Type of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Chengdu Wenjiang District TCM Hospital,Chengdu 6111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1.040

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患者人数的增多,术后感染也随之呈现逐渐递增趋势[1-2]。围手术期感染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直接导致手术失败,此类患者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3-4]。因而,在对各类疾病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时,对如何减少围手术期感染发生已经成了近年来研究热点[5]。近期研究表明,针对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手术室消毒管理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手术室环境,减少感染情况发生[6]。但笔者結合以往研究资料发现,常规手术室消毒管理在降低致病菌数量方面效果并不显著,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感染的概率仍旧偏高[7-8]。因此,本课题选取2015年

8月-2018年10月收纳的18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考虑采用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与常规手术室消毒管理进行对比研究,就两种管理模式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2015年8月-2018年10月因各类疾病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80例。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由科室主治医师对其病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条件。排除标准:症状较轻,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临床多项病案资料不全及无法自主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进行后续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参考院内相关规定对手术室行常规消毒处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处理,具体实行方法:(1)维持手术室地面清洁、物品表明清洁:手术室内相关护理人员需每日至少1次对手术室操作台、桌椅及门把手等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就清理液体的选择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每次浓度500 mg/L,在对上述场所进行多次清洗擦拭后还需后续检查,尽量保持手术室地面及手术物品的消毒效果。具体措施的实施可根据手术室内实际表现出的情况来针对性制定清洁方案,如观察到手术室地面较为整洁,未出现明显污染时,可使用清水擦拭方式进行清洁处理;而当手术室地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则需取1 000~2 000 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污染处进行多次清理,后再对整体地面进行二次清理。(2)改善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参考《手术室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我院通常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因而在实施消毒处理前,就需对手术室内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效果考量。如本院手术室配备与手术室房间体积相匹配的人机共存医用空气消毒机一台,本院对院内手术室进行分析得知,该条件下采用传统术前紫外线消毒所取得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因而需在手术进行前一段时间就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并在手术结束后再进行二次空气消毒处理。(3)手术器械消毒处理。在对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需参考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对所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其治疗器械需采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进行0.5 h浸泡;而在针对未出现感染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则需在进本的清洗、浸泡后采用高压灭菌处理。同时针对手术室中金属材质器械,在浸泡与擦拭后,需注意对污染物与血渍的完全清理,确保金属器械不会出现锈化。(4)手术隔离的应用。针对存在特殊感染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隔离进行,实际手术治疗需在院内感染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治疗时,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需明确自身工作,协调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因混乱情况导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采用器具均为一次性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得中途退出,当手术室内确实治疗所需物品时,可通过室外工作人员传递。手术完成后,所有人员需进行严格手消毒,并将手术过程中使用到的一次性器具进行密封、贴上标识送医疗废物暂存处;然后使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手术室物表、地面、墙面及手术器械进行消毒,从而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各类手术下感染发生情况。同时对所有出现感染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病原菌的检测主要取感染患者分泌物作为标本,后进行分离检验与药敏检验,仪器选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全自动分析仪。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男49例,女41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17岁;对照组中,男46例,女44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19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在不同管理方式下,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2.22%,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8例,感染发生率8.89%,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40,P=0.040<0.05)。

2.3 两组手术类型分析 本次研究所取研究对象主要骨科手术治疗,其次为普外科手术与妇产科手术,两组手术类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不同类型手术下感染情况分析 在不同手术类型下以对照组在骨科手术中发生感染例数最多,两组感染发生率在头颈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骨科手术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占比分析 本次所取研究对象180例共10例出现感染,10例感染患者所取标本中,共检出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8株,占53.33%;革兰阴性菌共5株,占33.33%;真菌共2株,占13.33%。见表4。

3 讨论

手术室是手术开展、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针对医院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一直都是院内核心工作内容之一[9-11]。通过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有效管理,可较大程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确保了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12-13]。院内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手术室无菌管理使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手术切口长久暴露在空气中产生严重感染,提高治疗的有效率[14-15]。因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在院内手术治疗前后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观察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梅晖[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证实了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患者在颈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骨科手术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因而临床中对采用上述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需充分重视,在预防患者感染措施实施的同时,还需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征兆,及时处理,避免意外事件。本次研究中出现感染的10例患者共分离出15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33%,革兰阴性菌占33.33%,真菌占13.33%,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因而针对已出现感染患者的后续治疗,可采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100%的氨苄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实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还需根据患者致病菌种类进行抉择,并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明确使用药物的时间与剂量,防止药物使用过量导致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颈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骨科手术后频发感染情况概率较高,临床中针对感染的预防可采用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的多项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治疗效果。针对已出现感染的患者则需在治疗前明确患者致病菌种类,采用相应抗菌药物行合理治疗,缓解患者感染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考虑到本次研究所取样本量较小,结果的可信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Shiely F,Fallon D,Casey C,et al.Trial of a novel plasma gas disinfection system(Radica)to reduce mattress residual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the acute hospital setting:a preliminary study[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6,4(l):1-5.

[2] Liu W P,Tian Y Q,Hai Y T,et al.Prevalence surve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J].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5,7(9):1650.

[3]刘敏.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在层流洁净手术房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118-120.

[4]于介然.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60-161.

[5]周淑娟.关于消毒隔离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85.

[6]王天天.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在降低医院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148-149.

[7]李翠梅.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7):76-77.

[8]陈秀丽,索朝霞,孟洁,等.介入手术室强化消毒隔离管理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535-4537.

[9]刘春青,叶卫平.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4):186-188.

[10]于琼.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215-216.

[11]丁寶,薛东芳,潘娜.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102-103.

[12]李燕燕.完善强化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案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154-155.

[13]阮志英,范瑞娟,阮秀娟,等.强化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77-178.

[14] Shah S,Singhal T,Naik R.A 4-year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microbial etiology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t a private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Mumbai,India[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5,43(1):59.

[15]梁爱美.消毒隔离管理在手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85-286.

[16]梅晖.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26):272-273.

(收稿日期:2019-05-06)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李英 颜家渝 王春 王小艳

第2篇: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五、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六、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七、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制度。

第3篇: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四、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并有记录,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九、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

十一、医疗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处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第4篇: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3次。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十

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十三、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

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

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5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手套、护目镜,手套一人一换。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印模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八、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6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对每一位患者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佩戴防护镜。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物理、化学监测每锅次进行,生物监测一周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每季度监测一次,有记录。

八、麻药应注明开启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密闭保存,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或使用避污纸一次性使用。

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十一、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依从性100%,正确洗手率95%,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治疗台放置手消毒液。

十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三、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制度进行分类、收集,交接有登记、签名,周转箱保持洁净。

十四、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第7篇: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诊疗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分室进行,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病人进行内镜诊疗前应进行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HIV等项筛查,并有记录。特殊感染者应专用或安排在每日的最后时段诊疗。

四、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及灭菌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2.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3.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及必备的清洗工具,禁止使用非流动水。

4.内镜用后立即用湿纱布除去外表面污物,按要求送清洗消毒室进行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并按要求计时、登记。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必须穿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六、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消毒、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无菌的物品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八、按要求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洁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九、每日定时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并记录,保证消毒效果。做好清洗消毒等各项登记工作。

十、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上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下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