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绳,通过制度和观念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与医院感染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下一步如何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加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作用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方法 通过检索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足和改进的措施。 结果 在规章制度上,《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都明确了医院内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院内的传染病的防控,疫情汇报等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主要管理单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医院内防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执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内传染病疫情的汇报,监督,报告等工作,并且在如SARS,H7N9禽流感等大规模的传染病中发挥着预警、监测等作用。 结论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报告、预警及监督检查等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医院快速有效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WANG Lip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General Hospital of Tonghua Mining (Group)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Baishan 134300,China

[

[Key wo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及H7N9禽流感的暴发及防治过程,暴露出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各级卫生管理人员深刻思考的问题[1-2]。2004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原卫生部规定的管理制度,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3]。

利用知网、万方医学网、谷歌学术等检索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控相关的文献,例如2006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4年国务院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等来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4]。

1 传染病防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职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这两个传染病管理相关的法律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医院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职责和义务[5-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第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是CDC在医院的实施单位,是连接医院与CDC的桥梁[7-8]。

2 医院感染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2.1 监测和疫情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应对各种突发性传染病及传染病进行监测,预警,并且分析收集医院内感染的数据,进行流行病,病原学调查,然后将疫情汇总报告给CDC。医院感染管理不仅只承担了本院的传染病的防护任务,还通过与地方CDC的联系,为本地区传染病的监控和防护提供辅助作用[9]。

2.2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做好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帮助医务人员建立自我防护意识。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并且对各科室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10]。医疗废弃物必须严格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及化学性废弃物不得混合存放收集,及时送到医疗垃圾处理中心,避免医疗废物流失,确保医疗安全[11]。

2.3 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工作流程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防护的能力[11]。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主要职责的第五条是“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而《传染病防治法》提出传染病防治,要突出“预防为主”。

2.4 负责调配传染病防控的物质资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还承担着负责医院内防控物备的调配工作,包括紫外线灯,消毒液,防护口罩,防护服等,以备不时需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发生时,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向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调配医疗防护物资等。

3 加强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

3.1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随着SARS、H7N9禽流感等新型传染病的出现,传统的传染病防护策略已经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并且医院感染管理科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不久,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完善。我们需要根据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们防治医院内传染病的策略。

3.2 加强重点环节的传染病防控

ICU、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产房、口腔科等是医院感染和传染病发生的重点区域,重点鼓励这些科室的人员参加感染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过程,严格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过程,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12]。

3.3 传染病的防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传染病的防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无时无刻都暴露在各种感染源下,坚决杜绝“运动似”消毒防护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护工作当作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长期任务来抓。

综上所述,医院传染病防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的工作内容,防控传染病和降低医院感染率,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项海青.医院疾病预防控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

[2] 邓惠萍,宋秀玲.加强传染病防护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3):38-40.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 Zhang YL,Meng B.Infectious diseases in a general hospital: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236 outpatient cases[J].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08,14(6):639-64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S],2001-01-02.

[5] 索继江,邢玉斌,田晓丽,等.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6):532-533.

[6] Bouam S,Girou E,Brun-Buisson,et al.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of multiresistant orghanism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s[S]. Proc AMIA Symp,1999:696-700.

[7] 张玉玲.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0-81.

[8] 钱蒨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07-06.

[10] 柯昌文,李柏生, 邓峰,等.建立公共卫生网络实验室有效防控传染病[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 (5): 657-658.

[11] 王陇德.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44-1947.

[12] 田军章,尹春艳.医院应对危机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9-41.

(收稿日期:2014-03-15)

作者:王丽萍

第2篇:护理管理与防控医院感染的思路与探讨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管理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从护理管理的每个环节来进一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年的4.2%下降到2012年的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11

近几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这对于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在医学界,医院感染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其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1]。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责任,其承担着很多医疗操作,所欲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更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决定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组织结构建设。

1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

1.1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严格落实 需要依据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制定出并且完善医院的各项相关制度,职责以及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工作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护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每个月需要对各个临床科室督查,同时需要通报在督查中发现的各个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反馈,还需要对此进行纠正,对科室的整改纠正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各个临床科室需要加强自查自控,并且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2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发挥护理感控网络的作用 根据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完善管理,充分发挥好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责任到人[3]。

2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力度

2.1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强化感控意识 医院的新进或者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多重耐药菌隔离原则以及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可以进行知识培训班的形式,并且定期进行检测。还可以举办宣传周以及张贴海报的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强化,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2.2 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是每一项护理操作的基础,每个操作环节和过程都需要做到无菌处理。护理人员不论是采取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等等护理操作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染的危险,切实遵循无菌操作的相关流程。

2.3 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简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据相关制定规章的相关内容,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需要提高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效果[4]。医院的病房和诊疗区都需要配置好感应式水龙头以及抗菌、干手设施。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在医院医护工作站的电脑屏保上设置手卫生的宣传标语。可以拍摄手卫生的宣传片来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在电梯口贴上手卫生的宣传标语,从而营造手卫生的氛围,加深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意识。

2.4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消毒和灭菌。护理人员需要深知消菌灭毒的重要性,遵守相关原则,对于进入人体的医疗器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对于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具也必须消毒灭菌[5]。对于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以及消毒灭菌物品都要有相关记录。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相关器具进行检查和督查。

2.5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防止院内传播 医院需要制定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优化监控流程,对多重耐药患者需要提醒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并且在患者床尾挂接触隔离标识,在床头放置手消毒剂以及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相关措施,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剁成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 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从2009到2012年在不断下降,2009——2012年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4.2%、3.7%、2.6%和2.3%。手卫生依从率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都有明显的上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从2009年的73.8%上升到2012年98.7%,手依从性从2009年的14.7%到2012年的41.2%。

4 讨 论

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充足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防范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不足,护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护理操作的技术。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6]。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才能够防范细菌耐药问题,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度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率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總而言之,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护理人员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7,15.

[2] 黄喜凤,张生琴.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调查及干预策略[J].甘肃医药,2011,30(10):635-636.

[3] 尚秀娟.李素新,李广茹,等.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69-3670.

[4] 庆凤.张俊丽.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包头医学,2011,35(3):187.

[5] Glick P,et al.Scaling up 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in Africa:what can evaluation studies tell us about potential prevention impacts?[J].Evil-Rev,2005,29(4):331-357.

[6] 徐永芳,梁红慧,苏齐鉴,等.南宁市建筑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571-58.

作者:许丽 许萍

第3篇:基于OKR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培训及实施路径

摘要:OKR全称为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2019至2021年医院感染管理科运用OKR方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目标分解为基于培训任务的关键成果来衡量和支撑目标,以有效地利用目标来驱动和引导绩效管理,最终通过聚焦目标的全过程来实现促进全院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将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操作中,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OKR;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绩效管理

2019年9月江苏省卫健委印发了关于《江苏省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知识强化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医院需开展感染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与考核,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成效的评价,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下于10月中旬参加了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牵头开展的“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活动。

1.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面临的问题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近年以来医院感染培训所遇到的问题:

1.1 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的内容多

1.2各级各类医院工作人员对培训的接受程度不一。

1.3 醫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缺乏积极性

2. 设定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的任务和目标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主要是提高医院人员对于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并将相关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针对这个总体目标,我们设置的任务和目标如下:

2.1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认识水平

2.2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覆盖全体医院工作人员

2.3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及各部门科室开展针对性培训

2.4 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督查,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实现途径及实施时间轴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的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对于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极为重要。

3.1实现途径及时间轴

3.1.1 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的培训

3.1.2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

针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我们编辑了院感学习手册、利用OA、杏林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多科协同AMS会议、现场讲解等方式进行了多样化的培训。

3.2全员培训:江阴市人民医院感控全员培训持续改进项目

3.2.1 计划(Plan)

3.2.1. 1对象 本院全体医护人员,以科室为单位,共50个科室,大致分为9个部门。

3.2.1. 2方法 整个活动的实施分四个阶段:

3.2.1.3 评价标准 在第一、三、四个阶段实施完毕可以在后台统计本阶段参与人次、不合格人次及合格率。

3.2.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配对样本组间比较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2.执行(DO)

3.2.2.1 第一阶段摸底排查阶段,全院9部门平均合格率为82.97%,低于平均合格率的部门为外科、观察室及五官科(表1)。9部门合格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F=0.672,P=0.712,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2.2第二阶段全员学习阶段,通过OA、医院感染管理平台、院内微信群等方式发放感控“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电子版),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及各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宣传并督促全体医务人员学习。

3.2.2.3 第三阶段不限次数练习人均练习次数统计,全院9部门人均练习次数2.66次,练习次数最多的为儿科,平均人均练习5次。

第三阶段全院9部门平均合格率为89.25%,合格率最高的前三位是行政、儿科及内科(表2)。9部门合格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F=1.292,P=0.278,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三阶段各部门的合格率与人均练习次数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r=0.428,P=0.003,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2.2.4第四阶段全院9部门平均合格率为98.42%,合格率最高的前三位是行政、妇产科及内科(表3)。9部门合格率作单因素方差分析,F=0.706,P=0.684, 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培训阶段作配对样本t检验,第三阶段合格率与第一阶段合格率作配对样本t检验,t=3.231,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阶段合格率与第一阶段合格率作配对样本t检验,t=6.215,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

3.2.3检查(Check)

根据“四步法”全员培训的内容及各部门参与率,合格率情况及考试得分情况,参与率越高的科室最终考核成绩较摸底成绩提高越多,我们针对参与率低的的科室,结合我院考核与奖惩规定给予了考核。

面向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了医院感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做到“知行合一”。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全院职工开展了“四步法”感控培训活动,借助于现已普及的智能手机,使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闲暇时间学习、实践感控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阶段药学部和行政部门对感控知识积累的基础水平最好,与这两个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

第二阶段学习过程中,儿科人均练习了5次,位居各部门之首,合格率明显上升,与他们的努力学习密不可分。

第三阶段各部门的合格率与人均练习次数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4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合格率与人均練习次数具有一定强度的相关性,说明练习次数越多取得的成绩相对较好。

第四阶段考核阶段全院9部门平均合格率为98.42%,九组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第一阶段平均合格率82.97%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4.处理(Action)

通过“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活动,我们了解了新的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新方法,新平台。对于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与防控方案、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培训均利用了此类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培训参与率、全员知晓率、培训效果。同时,我们结合分层次各级各类人员培训、专科现场培训、院感监控医师或护士的及时反馈,解决医务人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部门科室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解决院感制度、预案或SOP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3各级各类人员培训

3.3.1 每年组织3-4次全体监控医生及护士参与的专门培训。

3.3.2 针对新进职工开展岗前培训;针对工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3.3 针对重点部门的的重点环节流程采用线下培训、多部门协作AMS会议、现场演练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

4.总结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熟悉程度,体现医院感染管理科用“脚步丈量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医务科、护理部等协同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并及时再培训、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德金. OKR,追求卓越的管理工具[J].清华管理论坛,2015,(12):78-83.

[2]马霞萍.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6,32(6):57-60.

[3]徐真,朱金玉. 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线分析[J].2016,(23):10-12.

[4]孙樱芷. 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三级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21:5-8.

[5]张京利.组合应用管理工具提高感染控制工作效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5013-5015.

作者:赵茹

第4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办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室必须密切配合,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检查。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开展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耐药菌的监测。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对从其他医院转入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侵入性检查治疗、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3、诊断与报告 (1)临床科室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通知主管医生或护士长,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每天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半年公布一次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医院感染办

接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后到科室指导消毒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执行。

4、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接到报告,应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栏悬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控医师和护士应积极配合。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科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污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应当有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②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③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④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消毒。

⑤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擦拭消毒。

⑥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连续3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 (4)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目录》,优化抗菌治疗策略:循环治疗,抗菌药物干预,降阶梯策略,短程治疗。

5、加强环境清洁工作

(1)各临床科室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儿科病房要做好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床头柜、门把手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患者出院或转科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

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

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有关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引起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各种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7、督导检查

感染办按照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到科室监督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科室未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5篇:导管室医院感染防控和消毒隔离制度

铜陵市立医院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布局应合理,“三区”之间标志明确。根据手术的不同要求,心脏介入手术和肿瘤病人手术分室或分时段进行,器械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二、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清洁、安静。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墙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进行湿式清洁、消毒,墙面擦拭高度为 2-2.5M,空气消毒≥2 次/d;每周对室内所有物品、墙面、门窗、空调、动态消毒机风口等进行彻底清洁;每月对动态消毒机与空调滤网清洗。

三、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皂液、手消毒剂等,严格手卫生管理。进入介入手术室必须更换工作衣、帽、鞋。无菌操作时应按外科手术要求洗手、手消毒、戴口罩,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五、介入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各种无菌物品注明开启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加强无菌物品保管。

六、隔离病人介入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七、感染监控小组负责对本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八、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每季度监测一次。

九、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十、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一次性使用后的导管毁形处理,和收集人员认真交接并记录。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洗手区、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2、应设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刷洗手用品和干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4、手术间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便于清洁清洁消毒,排水系统良好。

5、手术室内应采光良好,空气清新,每日定时空气消毒,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消毒后空气细菌总数应符合WS∕T368—2012卫生学标准)

6、手术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7、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8、接送手术病人平车最好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手术台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9、凡进入手术间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间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10、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11、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2、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13、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间工作。

14、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15、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6、病人吸氧装置、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对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应按院内规定集中供应。

第6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 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分组护理: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9、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

对于收治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的房间,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每日1次。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因根据细菌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锐器置锐器盒中,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其余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集中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填写该表上相应的栏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科室不执行MDRO控制措施的,由院感科按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处罚,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7篇: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1)

1、关于耐药菌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D ) D、只引起表皮感染

2、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形式不包括(C ) C、单一大剂量用药

3、关于耐药菌定植的说法错误的是(B) B、有感染的临床症状

4、关于“超级细菌NDM-1”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5、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的是(C ) C、MRSA

6、关于美国滥用抗生素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D ) D、用于院内抗感染占80%

7、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的说法错误的是(C) C、“以药养医”问题

8、多重耐药球菌类不包括(D ) D、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如肺炎克雷伯氏菌

9、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是指在短时间内,耐药菌引起的(B )或以上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B、3例

10、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缺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教育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2)

•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重点控制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C )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B ) • 关于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说法错误的是(D ) • 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不低于(B )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人员不包括(C )

•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C )ddddddddddddddddddddd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 )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内容是(D )

• 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是(A )

•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D ) 医院感染监测1 • 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的是(B ) • 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做到(D ) •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指的是(B ) • 烧伤病房的监测,属于(B )

• 关于医院感染罹患率,不正确的是(C )

• 当ICU病人转移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之内确定的感染,应属于(C ) • 重症监护室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发生率,正确的说法是(C ) • 医院感染漏报率,下列不属于的是(A )

• 目前医院感染监测存在的问题,不属于的是(A )

•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该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在2小时之内进行报告(A ) 医院感染监测2 • 使用中紫外线监测的卫生学标准为大于( C )μw/cm2 • 灭菌后内窥镜的监测的卫生学标准( C ) •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分析主要是(C )

• 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包括最适合病情需要,避免产生抗药性,(C )

• 计算漏报率时,去病案室翻阅监测样本量的(C)出院病例,用于核实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从中发现漏报病例

•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方法包括(B )种 • 消毒后内窥镜进行监测的时间为每(B )

• 使用中紫外线的日常监测的监测时间为( A) • 透析用水的监测方法为(A )

• 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A )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关于无症状菌尿症尿培养说法错误的是(D ) • 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说法错误的是(D ) • WHO推荐的其他预防措施不包括( D) • 泌尿道感染常分为(B )

• WHO推荐但还没被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措施不包括( B) • 导尿管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不包括(C ) • 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包括(C )

• 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中,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男性≥( A)个/高倍视野,女性≥(A )个/高倍视野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常见的感染原因不包括(A )

• WHO提出的已被证实无效的方法不包括(A )

第8篇:医院感染防控科工作总结

20××年在忙碌中度过,今年的工作仍然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这个主题,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服务临床,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 根据工作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检测:216次,环境监测:3696次;还对物表、消毒液、透析液、空气消毒机、灭菌器、各种内镜进行检测;对工作人员手卫生加强监测,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使工作人员更加认识到手卫生规范的重要性。对于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监督整改。

◆ 每月下病区监督、指导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向各病区发放《消毒隔离反馈表》,对每个季节流行病及防控方法进行提醒,通过护士长会进行沟通,对各项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和认识到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院感防控意识。当病区在收治传染病人或发现疑似院感患者后,能及时报告院感办,接到报告后,立即下科室指导、落实防控工作,杜绝了医院感染的流行爆发。

◆ 今年,先后接受了市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我院体检中心的检查,区卫生监督所、CDC对我院供应室的检查,市口腔专业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我院口腔科的检查,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大检查,市内镜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我院胃镜室的检查等,检查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各项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均进行了整改。特别是对胃镜室的改造进行了全程的监督,提出了建议,规范了清洗流程,添置了酸化水检测笔,使我院的胃镜室符合了规范要求,在11月1日的“医疗质量万里行”回头看检查中,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 今年,参加了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组织的岗位培训,根据所学到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保洁员培训、护士岗前培训、实习护生入科前培训、内镜清洗培训、空气消毒机使用及监测培训,器械的规范清洗流程的培训、职业防护培训,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知规范、用规范,将规范落实在平时工作中,保证医疗安全。

◆ 受医院、科室委派,参加了区卫生局组织的“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督导检查工作,对多家一级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让我增长了见识,并从中学到了知识。

20××年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我院早日升入“三级医疗机构”行列做贡献。

第9篇: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练习题

一、 单选题 50个

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答案 C 2.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答案 D 3.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D.多重耐药菌 (MRSA)

答案 D 4.在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我院最常见感染部位是 A.尿路感染 B.术后切口感染 C.下呼吸道感染 D.血流感染

答案 C

5.中央导管置管部位不宜选择 A.锁骨下静脉 B.股静脉

C.颈内静脉 D.髂外静脉 答案 B 6. 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间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 C 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是指 A.1米以内 B.1.2米以内 C.1.5米以内 D.2米以内

答案 A

8.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答案 A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答案 B 10.佩戴口罩时,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罩的蓝色面贴本人面部佩戴 B.佩戴口罩前后必须作手卫生 C.必须覆盖口鼻及下巴 D.有金属软条一侧向上

答案 A 11.通常认为,医疗机构最佳的干手方法为 A.感应式烘干机 B.一次性干手纸 C.个人专用小毛巾 D.自然干燥 答案 B 12. 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在何种情况下方可使用? A.灭菌后直接使用

B.灭菌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使用 C.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以上都对

答案 B 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洗手时间要求是 A.不少于60秒 B.不少于20—25秒 C.不少于15秒 D.不少于45-60秒

答案 C 14.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15.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应在几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答案 C 16.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答案 D

17. 使用手套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诊疗不同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B.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按规范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C.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应再加戴一副手套 D.戴无菌手套应防止手套污染,污染及时更换

答案 C 18. 外科手消毒合格的标准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A 19.卫生手消毒合格的标准是 A.≤5cfu/cm2 2 B.≤10cfu/cm C.≤8cfu/cm 2 2 D.≤15cfu/cm答案 B 20.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个月? A.1 B.2 C.6 D.3 答案C 2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都对

答案 D

22.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答案 D 23.下列哪项不属于推荐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措施 A.机械通气期间常规使用镇静剂

B.每日评估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C.抬高床头30°--45° D.使用洗必泰口腔护理

答案 A 2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答案 B 25.不属于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方法是 A.日常监测 B.主动筛查 C.暴发监测 D.病例监测

答案 C 26.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环丙沙星 B.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答案 A 27.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A.环丙沙星 B.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答案 C 28.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A.头孢唑林 B.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答案 C 29.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在术前( )小时给药 A.1-2 B.0.5-1 C.2-3 D. 3-4 答案 B 30.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答案 C 31. 我国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体中,下列哪种最少见 A.肺炎链球菌

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C.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D.耐碳氢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 A 32.以下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答案 D 3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B.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C.普通导尿管3d--5d更换

D.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答案 C 34.对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B.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用于个别情况 C.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D.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经验用药,但不宜联合用药

答案 D 35.使用后不属于医疗废物的是

A.导管和头皮针输液器 B. 注射器 C. 输液瓶 D. 缝线

答案 C 3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B.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五污点清洁与消毒 C.清洁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D.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答案 D 37.使用后的锐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毁型 B.折断 C.回套

D.及时放入锐器盒

答案 D 38.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正确的是 A.一挤 B.二冲

C.三消毒、 四上报 D.以上都对

答案D 39.护士为MRSA肺炎患者吸痰时下列错误的是 A.戴一次性塑料手套 B.穿隔离衣 C.带防护眼镜 D.严格手卫生

答案 A 40.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后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有 A.控制感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积极查找病原体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1.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的职责有 A.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B.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C.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2.患者张某,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或可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 A.术后第二天,体温38℃

B.术后第三天换药时发现伤口有脓性分泌物 C.术后第五天,发现针眼处发红 D.引流液培养出粪肠球菌

答案 B 43.三导管不包括 A.中心静脉插管 B.呼吸机使用 C.留置针输液 D.尿道插管

答案 C 44.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正确的是 A.患者宜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B.病人产生的生活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C.严格执行手卫生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5.锐器盒使用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加盖使用 B.盛载不超过3/4

C.须注明开始使用时间

D.以上都对

答案 D

46. 以下哪种不能放入锐器盒

A.玻璃小瓶

B.针头

C.刀片

D.载玻片

答案 A 47.《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答案 C 48. 配置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几小时 A.2 B.1 C.3 D.4 答案 A 49.速干手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为 A.7天 B.30天 C.60天 D.100天

答案 B 50.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为 A.≤5% B.≤8% C.≤10% D.≤20%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30个

1.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 A.标准防护 B.严格消毒

C.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答案 ABC 2.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 A.血液及血制品 B.输液制品 C.药品及药液 D.诊疗器械和设备 答案 ABCD 3.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 A.选用品种 B.剂量 C.给药次数 D.给药途径、疗程

答案 ABCD 4.手消毒指征有 A.无菌操作前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答案 ABC 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要求有 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B.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C.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D.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答案 ABCD 6.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何部门报告?

A.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 AD 7.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答案 ACD 8.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清洁消毒时,要用专用的拖把、抹布,并标识清楚 B.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C.根据药敏结果联合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防止传播 D.无感染临床症状细菌定植患者,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 答案 CD 9.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A.手感潮湿 B.无菌包不慎掉地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答案 ABD 10.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A.隐瞒患者及其家属 B.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C.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D.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答案 BCD 11.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干预方法有 A.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B.保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

C.严格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 D.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ABCD 1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储存正确的有 A.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架上 B.距地面20-25cm C.距墙壁5-10cm D.环境要求相对湿度<70%,温度<24℃ 答案 ABCD 13.手术后延长使用抗菌药物危害有

A.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耐药菌如MRSA、VRE等感染的危险性 B.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C.增加病原菌的定植 D.增加医疗费用 答案 ABCD 14.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安全注射

D.规范处理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答案 ABCD 15.下列哪些内镜必须灭菌 A.腹腔镜 B.气管镜 C.膀胱镜 D.关节镜 答案 ACD 16.安全注射是指

A.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B.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 C.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及社会造成危害 D.以上都对

答案 ABCD 17.微生物标本采集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及时、规范留取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B.血培养采集外周静脉血,双侧双瓶

C.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常规培养应在2h内送实验室

答案 ABCD 18.非安全注射具体表现有

A.使用未经消毒或不合格消毒的注射或穿刺器具 B.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C.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 D.连续注射时换针头不换针管

答案 ABD 19.非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危害有 A.病原微生物血源性传播感染 B.非安全注射也可能伤及注射操作者

C.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神经损伤 D.注射物质不当引起中毒、过敏性休克

答案 ABCD 20.发生职业暴露时报告的内容包括 A.暴露时间,处理记录

B.在哪里、做什么动作、被什么东西扎到 C.暴露来源、量多少、伤口多大多深

D.暴露来源是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等

答案 ABCD 21.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是 A.妊娠妇女 B.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C.有癫痫病史者 D.服用抗酸药

答案 ABCD 22.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是

A.耳毒性 B.肾毒性 C.神经肌肉阻滞 D.过敏反应

答案 ABCD 23. 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有: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答案 ABCD 24.盛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 A.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B.医疗废物产生日期 C.医疗废物类别 D.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答案 ABC 25. 有关未被污染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袋)规范处置正确的是 A.不得自行处置

B.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回收站 C.再生产产品可以用于原用途

D.产生“未被污染废物”的有关科室做好分类、收集、暂存工作 答案 ABC 26.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净化空气, A.机械通风 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C.化学消毒 D.空气消毒器

答案 BCD 2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

答案 ACD 28.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 D.依靠群众

答案 ABCD 29.手卫生包括 A.医务人员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带一次性手套

答案 ABC 30.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正确的用药时机有 A.皮肤、粘膜切开前15分钟 B.剖宫产患者应在断蒂后用药

C.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追加一次 D.万古霉素应在术前1—2小时用药

答案 BCD

三、判断题 20个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基本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答案 错误

2.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应先消毒导尿管外壁,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2~5ml置无菌容器中送检。

答案 错误

3.术后30天内,表浅伤口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

或压痛属于医院感染。

答案 正确

4.血培养标本双侧双瓶,成年人推荐采血量为每瓶8-10ml,婴幼儿和幼童,一般静脉采血1-5ml。

答案 正确

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5天。

答案 错误

6.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不少于0.7m。 答案 错误

7.佩戴护目镜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周应清洁与消毒1次,污染时及时清洁。

答案 错误

8.医务人员进行有喷溅诊疗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帽子;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答案 正确

9.手术器具及物品、敷料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环氧乙烷。

答案 错误

10.发生在入院12小时内的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属医院感染。 答案 错误

11.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

答案 错误

12.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按照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预案上报、处理。

答案 正确 13.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生活垃圾、未被污染废物(输液袋、输液瓶、玻璃小瓶等)混入医疗废物中。

答案 正确

14.择期手术需备皮患者应于术前24小时备好皮等待手术,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答案 错误

15. 将针头留在注射药物的瓶塞上,药物不会被污染。

答案 错误

16.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一天送到消毒供应中心,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答案 正确

17.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答案 错误

18.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答案 错误

19.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如未被污染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答案 正确

20.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答案 错误

上一篇:端午节之粽子文化下一篇: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