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2新手教程

2022-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星际争霸2新手教程

星际争霸2新手专题—战术篇(虫族)

虫族也是星际争霸2中变化较大的一个种族,除了兵种的变化,在孵化方式、战术思想和攻防策略方面都有不小的变动。SC2中的虫族,除了延续一代中“兵多”“钱多”的思想之外,更是把“经济决定一切”的方针贯彻到底,有了女王的虫族,哪怕只有2座基地,只要有足够的水晶和气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孵化出数量恐怖的部队(这在星际1中需要数座基地同时孵化才能做到),使得虫族生产部队的效率大大提高,也避免了虫族原先需要多座基地才能开始大规模暴兵的惯例。再者,虫族overlord可以在任何地方铺置菌毯,因而也就意味着虫族也能在任何地方造建筑了(比如脊刺炮台,虫洞等,还能把关键科技建筑造到野外的角落,隐藏自己的战术意图)。在BN的游戏中,虫族的胜率是逐步提升的,从起先的胜率倒数第一,到第一次修改平衡后一路攀升,初期主力兵种小强(蟑螂)更是被称为三大Imba兵种之一(另外两个是神族虚空舰和人族死神)。

闲话少说,下面就来分析星际争霸2中虫族的基本战术。

基本思路:

ZVP:对神族的战斗,虫族或多或少是有优势的,这主要体现在神族的兵种质优量少,而虫族的部队数量众多,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任你狂热者双刀如何威猛,冲刺如何犀利,面对数量几倍于你的小狗,也只得飘然升仙。加上神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心灵风暴(闪电)被削减威力,而神族新的屠夫兵种巨像又比较脆弱,因此虫族在面对神族时更加扬眉吐气,耀武扬威。当然,星际争霸绝不是一个依靠种族优势就能取胜的游戏,神族面对虫族也不是一无是处。单单一个速空军战术就能让无数虫族玩家头疼不已。再者由于取消了overlord天生的反隐能力,神族隐刀在PVZ战斗中开始彰显新的价值。诸如此类,都迫使虫族玩家需要考虑全新的战术思路。

ZVT:对抗人族比神族要困难些,尤其是枪兵战术的加强以及渡鸦炸弹的威力,让虫族对人族这个老冤家更加咬牙切齿,不过好在小强的加入,让虫族在初期的正面对抗中也能够占到便宜(小狗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人族对虫族,一般是万年不变的枪兵作主力(一代中的机械人消失了,使得人族无法再以传统机械化来对抗虫族,雷神毕竟难以应付虫族的人海战术),辅以坦克、运输机、渡鸦等兵种来对付虫族。和过去相同,阵型仍然是人族的灵魂,因此如何插入人族阵型,打乱对手的兵种互助,是虫族的关键。

ZVZ:和人族内战一样,虫族内战的战术思路也得以重新洗牌,星际一中的“小狗互咬”“飞龙互甩”的局面被改变,蟑螂的加入使得前期战斗更加多样化;而中期是选择灵活机动的飞龙还是地面强势的刺蛇,都成为了新的课题。至于后期是打空军,还是扩大地面优势生产雷兽,都让虫族内战变得更有意思。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ZVZ内战大部分是在后期到来之前就结束的,因为ZVZ节奏之快,战场局势变化比PVP和TVT要快很多,所以对战术的良好把握和对操作的要求,是每个Zerger的必修课。

具体分析:

对神族,坚持人多力量大的不二法门,始终要以优势兵力压制神族,不能让对手的巨像/闪电顺利成型,如果侦察到对手是速空军的,必须利用女王做好防御工作,或者加快二本刺蛇或飞龙的进度,确保自己的overlord不被大量屠杀(少量是难免的^^)。再者,即使扩张,虫族的经济理论应该不是“够用”,而是“多多益善”,用一个没出息的说法,虫族的兵造得快死得也快,比如保证家中源源不断的兵力输出,才能在正面战场上顶住神族的天兵天将。神族对虫族,比较稳妥的是多兵营持续出兵,然后在部队中加入电兵或者巨像,成型后进攻,对付这种protoss,需要保证优势兵力的同时,生产一些能够有效克制巨像/电兵的兵种(比如感染虫等),同时需要在决战中对阵型的良好控制(玩虫族的都应该懂得什么叫“包抄”吧)才能赢下对决。

如果对方不按常理出牌,使用速隐刀之类的高科技打法,则需要充分侦察,并且积极对应,一般来说,虫族玩家不要忘记在二本之后升级一两个监察王虫,有备无患,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是速空军的,则看他来了多少空军,如果是空军为主,可以在家中做好防御的同时直接敲开其正面大门;而如果是地面为主空军为辅的,就要等二本的刺蛇/飞龙出来才能与其正面对抗了。至于出了航母的神族,也不用害怕,腐蚀者对巨型单位的加成可以克制之,配合其他的兵种是可以消灭航母的;什么,你说人家还出了凤凰战机和虚空舰?你前期中期都干嘛去了„„

对人族:对付人族需要良好的骚扰意识,人族对经济的依赖性是三族中最大的(人族矿少),飞龙的骚扰,蟑螂的偷袭,感染虫的潜伏都是遏制人族经济的有效手段。虽说人族对虫族时主力是小小的机枪兵,但是多兵营同时生产,金钱链是很紧凑的,一旦停了经济,兵力马上会断层,而这时就是虫族最好的进攻时期了。

面对早期就来找茬的人族,不用担心,因为人族SCV的HP刚被削减到了45(这算什么理由,汗),因此只有有少量的小狗,优先咬死拥有远程火力的枪兵,再收拾剩下的农民,难度应该不大。而一旦小强孵化出来,初期的少量枪兵完全拿他们没有办法。相反,我们甚至可以用一波蟑螂倒打一耙,很可能把兵力尚未成型的人族打残甚至打死。中期,我们需要根据人族的兵种组合来选择部队组成,拿一般的枪兵海+运输机和渡鸦来说,适量的感染者使用根须缠绕(额,说错了,是细菌增生)可以有效遏制人族兴奋剂Hit&Run的战术,剩下的就是利用阵型分割包围了。除了小狗和蟑螂充当主力之外,刺蛇和飞龙选哪个,根据情况选择,如果对方搭配了坦克,刺蛇就有些不合算,还是飞龙的好。另外虫族必须练习的一个技巧是躲避渡鸦的飞弹——小狗蟑螂和飞龙的移动速度都是优于引导飞弹的,所以可以通过迅速移动以免被炸,毕竟飞弹的持续时间有限。嗯?你说总不能一直躲吧?要知道引导飞弹是非常耗能量值的,渡鸦放不出飞弹就完全失去了价值(虫族大部队面对小小炮台是毫不惧怕的)。

虫族内战:由于兵种结构的改变,虫族内战的打法比较多变,不拘一格。目前还没有一种稳妥的万金油打法,因为虫族自家的兵种相克也很明显,小狗、飞龙、蟑螂、刺蛇之间都有着微妙的相生相克关系,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内战时要做好侦查工作,发现对手的战术意图后要及时转型,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开局思路:

虫族开局变化较多,首先有单矿和双矿的区别,一般出于长远考虑,都是双矿开局的多。只有科技链十分紧凑的战术,才需要不开分矿以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目前来看,除了蟑螂战术的Zerger有时会单矿之外,还没有发现什么“必须单矿”的虫族战术。

双矿则有“13D——基地——血池——女王”和“13D——血池——女王——基地”两种,前一种更快,但是比较危险,后一种安全,但是经济满负荷的时间会延后一点,具体如何取舍就看地图和实际情况来定了,不过由于虫族单矿还是双矿一般是刚开局就要决定好的事情,来不及等侦察到对手的情况后再取舍,因此这个选择带有一点点的投机性。通常在道路曲折,比较难走的地图上选择13D外双,而那种直来直去,很容易探路的地图,则最好是稳妥一点的先女王后双矿开局。

二本以后选择什么科技,是要看对方的打法而定的,但是不管选哪种,都最好把关键建筑(刺蛇穴,飞龙塔等)隐藏好,不要被对手轻易发现。

虫族常见战术:

小狗飞龙:星际一代的经典战术,优势在于资源分配合理(飞龙耗气,小狗耗钱),兵种机动性强,骚扰方便,可以在对方后院起火还没扑灭的时候,正面顶上一波小狗直接送他GG。小狗飞龙战术的科技链比较紧凑,要保证飞龙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型,同时又不能使地面部队实力过于空虚。另外,这个战术的主力兵种都是生存力偏低的,所以一旦被反克,很可能直接被送走,没有翻身的机会。星际2中蟑螂的加入,使这个战术产生了一些变种,比如在地面部队里加入蟑螂,或者干脆用蟑螂代替小狗(前提是必须保证气体够用)。

小强一波流:缺乏观赏性但很实用的战术,利用蟑螂生产快、造价低、实力强的特点,在前期憋一波小强,直接压制到对方家中将其打死。很多人就是在前期莫名其妙的被这种看上去毫无道理的战术打败了,而且丝毫没有翻身机会,小强啊小强,名副其实„„不过对于这种战术,只要稍加注意防守和堵口,要守住也并不难,更多时候打的是一个“出其不意”。

小强偷袭流:和小强一波流一样的是需要生产很多小强,不同的是出击时间较晚,我们需要速升基地研究蟑螂潜行,然后绕过对方防御直捣黄龙,这种打法类似于神族的速隐刀和一代里的空投潜伏者,只不过不需要空投而可以自己走过去。这个战术在那个有两个出口的沙漠地图上比较好用。

乱矿流:对大局意识和补兵意识要求较高的一种战术,始于星际一代,特点就是矿多钱多兵多,星际2女王的加入让虫族暴兵更加方便,乱矿一旦成功,也就是你的对手开始为应付你的一轮又一轮虫族大军疲于奔命的时候。当然这个战术比较难用,新手常常画虎不成反类犬,让开出来的矿不但没有获得经济收益反而成了自己的包袱,谨慎谨慎。

感染虫战术:这个战术适合对付那些以小体积地面兵种(如枪兵海)作为主力的敌人,或者是单兵能力很强但数量较少的敌人(如雷神,巨像),细菌增生相当于一个群体根须缠绕,废HP是小事,不能移动才是最要命的,适用于将大量敌军单位分割消灭;而神经寄生可以控制对方单位,让其为自己服务,施放技能或自相残杀,用得好可以扭转乾坤(详见本站图文战报《感染虫上演惊天大逆转》)。

坑道虫偷袭:严格来讲,这个不能算一个独立战术,因为通过坑道运输的可以是任何地面兵种,甚至可以通过坑道虫来偷矿或者TR,这个战术用得好,可以使本来就很多样的虫族战术锦上添花,当对方和你的大部队激战正酣时,突然发现家中出现了一支抢钱小分队,将作何感想?而由于坑道虫不像空投,它能够输送的部队数量是无限的,因此虫族成为了一个能够把主战场选在任何地方的种族,这是很可怕的。

虫族的战术是很飘逸的,真正成功的虫族玩家,其打法根本无章可循,过于拘泥于战术步骤反而会拘束自身的发展,平心而论,虫族是星际争霸中最难用好的一个种族,很有些“水无常形而莫能胜之”的味道。新手战术专题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舰还会再给大家带来一些战术专题的文章,以及对战地图分析等等,敬请关注本舰的后续篇目,也请关注太平洋游戏星际争霸2专区,谢谢。

第2篇:星际争霸2新手专题—战术篇(神族)

出处:PConline 日期:2010年03月20日 作者:太平洋游戏网·巡洋舰 责任编辑:qiyushun

PCGL电竞联赛 Dota专区 游戏约战

火爆专区:

星际争霸2测试开始

StarsWar专题报道编辑推荐NSL第三赛季专题报道 视频点播 星际争霸2 不需CD Key录像观看教程 星际2 Beta测试官方FAQ:如何获得Key 星际争霸2测试版客户端游戏下载

星际2神族宏机制继续调整 新语言版本受

在兵种篇完成之后,本舰继续给大家带来战术篇——顾名思义,也就是分析三个种族在星际争霸2中所能采取的战术,以及探讨其成功率。与《魔兽争霸》系列不同,战术是《星际争霸》的灵魂,无论星际1还是星际2,没有正确的战术,你的操作再好也难以战胜对手,毕竟星际2中没有英雄、物品、中立怪这样的可变因素,所以良好的战术应当是一个星际2新手首先具备的条件。本文先就神族的战术,结合本舰在BN对战的经历,来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本舰注:本文是写给星际2的新手看的,起引导作用,不适用于高手)

>>更多星际争霸2讨论请访问太平洋游戏网星际争霸2社区:http://bbs.pcgames.com.cn/forum-11.html

>>相关专题:星际争霸2 新手战术专题 兵种篇(神族)

>>相关专题:星际争霸2 新手战术专题 兵种篇(人族)

>>相关专题:星际争霸2 新手战术专题 兵种篇(虫族)

神族的兵种结构,我们在兵种篇里面说过,虽然兵种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战术组成却改变了很多。单刀直入地讲,神族在星际2中更注重游戏者的手速——施放技能、不同兵种编队和控制、超时空加速的不断运用、乃至运用传送门在有水晶的地方快速暴兵,这些都需要比上代游戏更快的手速以及不停切换地点的良好大局意识。所以对使用神族的人来说,这个种族是易学难精的。

基本思路:

PVZ:神族对抗虫族,似乎常被人说成“劣势”——这个很好理解,因为神族相对虫族,兵种的数量和攻击速度明显处于下风:狂热者单挑三四个小狗都没啥问题,但是群体作战时,面对小狗的包围战术,就会力不从心。所以在神族少而精(而且贵)的部队面对大量“食欲旺盛”而且不值钱的虫海时,如何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杀敌效率,成为问题的关键。

PVT:对付人族,选择正确的战术尤其重要。如果对方是骚扰性打法,那么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做好防守的同时贯彻自己的战术意图会成为首要目标;如果对方打算正面推进,那么根据他的兵种搭配来出相应的单位化解甚至反克,都是要研究的课题。

PVP:神族之间的对抗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发展:从星际2beta刚刚发布时普遍流行的狂热者+追猎者组合拼操作,到不朽与巨像加入战团,再到最近流行的3BG暴狂热者rush,其核心还是如何能够以最大化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直到一方在不断的碰撞中取得优势——实际上这也是任何一个同族内战的基本要领。

不管对抗哪个种族,关键词无非都是这几个:进攻、防守、骚扰、开矿,这四种决策在对战中所占的不同比例决定了你的总体战术。

具体分析:

VS虫族,先侦察,看对方的开局。如果是13D裸双,不要犹豫,双兵营迅速暴狂热者压死他,胜率很高。如果是13D-血池-女王再外双,这时的虫族会有一定数量小狗协同女王防守,是进攻还是发展就要根据情况自己权衡了。

前期过去以后,看对方兵种,如果是小强(蟑螂)+小狗,那必然会在中期和你拼一波,所以必须保证能在那之前拥有足够的兵力,或者巨像/电兵这样的大面积杀伤兵种,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是速飞龙,那就需要增加追猎者的数量,对空实用,也便于依靠瞬移进行追杀。对于直接跳三本兵种或者转感染虫的,如果你有足够信心在三本之后的对拼中赢过他,那就开矿/爬科技拼后期,如果没有那样的把握,就得想办法在他科技成型之前集中优势兵力打进去。

VS人族,主要看对手是机械流开局还是暴步兵,不过这对于你前期的发展影响不大,因为一个成熟的人族,即使是机械化打法,也不会在早期让你有机可趁,严严实实的堵口是不会让你的狂热者跑进去的。那么对策有3种:开矿暴兵,爬科技,骚扰。当然不管是哪一种,都要猜准敌人会在什么时候来进攻(或者骚扰)你,不让对方抓住你的真空期是很重要的。也有的人族现在喜欢用空军,不过出空军的人,要么前期防守空虚,要么空军成型很晚,抓紧时间在中期之前把他解决掉。再说要比空军实力,人族还不是神族的对手,所以对神族出空军的毕竟不多。

神族内战,没啥说的,因为目前主流的3BG战术无解,除了对3BG顶狂热者,还真没啥别的办法。在这个战术普及之前,神族内战大抵是中前期的狂热者+追猎者对拼,进入中期会出现不朽者和巨像/闪电,也有憋在家里出空军的(比较少),基本上还是相似的兵种搭配,拼的是经济、操作和骚扰。现在我们只能期待暴雪尽快解决3BG无解的问题。(最新的07.补丁里已经大幅增加了空间之门的研发时间,至于其影响则要关注最新的BN动态)

开局思路:万事开头难,神族如何开局,决定了整场战斗的发展。神族目前主流开局是9人口造水晶,水晶完成后开启超时空加速,使更多的农民投入资源采集,接下来就要看你的战术意图来决定打法了。

从经济方式来说,有单矿开局和双矿,由于神族超时空加速的存在可以迅速补充农民,神族的速双矿战术成为可行方案,不过在被对方发现后如何来防守是关键,假如被对手抓住你防守薄弱的环节采取骚扰,那么优势反而会变成劣势。

从兵种结构来看,当前主流的开局有单兵营速科技、双兵营观望、三兵营暴兵等,不同的开局气矿放下的时间也不一样,单兵营最早,双兵营其次,三兵营就可以晚一点了,因为暴狂热者是不需要气的,开一个气矿用于升级攻防和提速就可以了。单兵营开局后可以采用速隐刀、速虚空等科技战术(听说还有速妈妈船的,比较极端);双兵营是比较稳妥的开局,先出一定狂热者+追猎过渡,根据对方的战术再转型其他兵种或者继续补兵营暴兵。至于三兵营暴兵基本上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不成功便成仁,因为全部经济都投入到了初期兵力的生产上,如果对方成功防守住你的rush,那么既没兵力也没科技的你就等着GG吧。

几种常见的神族战术:

速虚空(凤凰):速虚空是现在对虫族的主流战术之一,由于虫族在二本之前除了王后没有对空能力,所以速出虚空战舰(或凤凰战机)屠杀王虫或暴基地的打法相当流行。如果目的是屠农,那么凤凰战机更为好用。为了达到“速出”的目的,初期单兵营开局,因此要注意做好防守,别让对方知道你的意图甚至暴兵攻进来。

双兵营转多兵营暴兵:拼兵力的打法,常用于对人族的机械阵和虫族的虫海。大量狂热者(提速)加上追猎者(闪烁),拼正面,依靠神族的高攻击力和较强的单兵能力,正面取胜,此战术需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和及时补兵的意识,如果在部队中加入少量不朽者或巨像效果更佳(注:巨像一定要升级射程,否则只能发挥出一半不到的实力)。暴兵战术经济消耗巨大,一般需要在中前期开矿。

双兵营转空军(虚空or航母):这是打算拼中后期的打法,转型期会有一段兵力真空,除非算准了对方不会在这个时间打进来或者已经做好了防守,否则慎用。但是航母/虚空一旦成型,将有强大的杀伤力。

速VR空投隐刀:这是星际1的老战术了,一般是单兵营开局(也见过双兵营的),速BY然后同时放下VR和VC,接着造好隐刀的科技建筑,总体流程还是比较繁琐的。不过本作里虫族天生的反隐能力没有了,所以这个战术不仅仅对人族实用,对于粗心的虫族(忘记升级监察王虫的)也有不错的效果。而且除了空投,也可以在对手的视野盲区直接通过相位棱镜传送过去。

本文暂且写到这里,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共同交流。战术类的文章比较难写,失误之处难免存在,请广大朋友多多包涵。欢迎到太平洋游戏网星际争霸2专区共同探讨战术及交流对战经验。

上一页12345

第3篇:星际争霸2-新手专享兑换码

《星际争霸2》免费体验全功能试玩

一、成功激活《星际争霸2》全功能试玩码可获得特权

当玩家在“战网通行证”内使用“兑换码”后,就可以获得持续14天共计7小时的免费游戏时间。不同于体验版,领取的7小时时间将可享受星际争霸Ⅱ的全部游戏内容和功能。

二、激活步骤

1、兑换码激活条件

一个战网通行证仅可以使用一次兑换码,付费过《星际争霸II》或已经使用过兑换码的战网通行证无法使用兑换码

2、兑换码激活方式

第一步:登录战网通行证http://.cn/zh/,点击战网总览界面的“输入兑换码”按钮;

第二步:输入正确的兑换码,点击“兑换”按钮;

第三步:点击“继续”,领取持续14天共计7小时的免费游戏时间;

第四步:兑换成功后,您的账号状态将显示为“激活”,游戏时间将显示为“剩余7小时”。

当您登录游戏后,客户端界面右上角的动态也将对您的免费游戏时间进行提示。

第4篇:星际2新手晋级 打好微操的基础

[综合战术] 星际 2 新手晋级 打好微操的基础 综合战术]

微操的基础

虽然和星际 1 相比,星际 2 的操作简化了不少,但要想水平进一步提高,良好的微操是必 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讲下微操的基础. 基础: 1.选择单位时,可以用鼠标左键逐个选中,也可以按住左键拉一个方框,方框内的单 位会被选中. 2.如果想要使得选中的单位退出,按住 Shift 键然后点击已经被选中的单位,或者按 住 Shift 然后点击屏幕下方的选中单位列表. 3.要选择所有同一种类的单位,按住 CTRL 然后点击想要选择的单位.同样,你可以双 击那个种类的任何一个单位.以上方法将会选中现有屏幕中所有的同一种类的单位. 4.如果要将一些部队加入某个编队,先选中这些部队,按 Shift

屏幕下方的选中单位列表中施放.

5.按下 CTRL+ALT+F 可以在屏幕左上方显示帧数. 6.正在建造的虫族分矿视野非常小,适用于地堡 rush. 7.农民下载会被敌方单位自动攻击(以前也会自动攻击,但不是优先攻击.但如果你 不停地按 S 的话,你的农民就不会被优先攻击.(译者注:但实际上这个属性的实用性不 是很大).8.选中农民然后点击正在建造的气矿会使得农民在气矿建好后自动开始采集. 9.在听到提示音后按空格键可以将屏幕立刻切换到出现问题的地方,比如受到攻击的 位置. 10.你可以用 Shift 指令下达一个非常复杂的巡逻路径(译者注:巡逻用 P 键).

11.按 F12 可以打开帮助界面,上面有科技树,兵种信息,兵种相克等数据. 12.在选项中,有很多选项是默认关闭的.比如,你可以让兵种的 HP 总是显示.还有 建筑格子,打开后对建筑学很有帮助. 13.如果一个建筑的所有出兵点都被堵住了,建筑会等到出兵点有空了才能继续生产.

14.选中的单位中,只有一组单位的能力是可以被使用的,要按 Tab 来选择另外一个兵 种来使用另外一个兵种的能力.(译者注:对建筑造兵来说一样.) 15.按 Shift+Tab 反向循环上述指令. 16.Shift 不仅可以用来加入移动,攻击等简单指令,并且可以加入类似 EMP,能量盾, 坦克架起等复杂指令. 17.最大的 Shift 指令数是 32.但有时候攻击指令会被中断. 18.人族和神族的农民在建造建筑时应该总是 Shift 回矿上,这样农民建造完建筑. 19.出兵建筑的集结点也是可以 Shift 指令的.这样,出来的兵会绕过一些地方.

各种族微操的特点

1.升起人口建筑会把上面的部队推开,但敌人单位如果在上面,人口就不能升起.

2.人族基地和雷达升级的基地可以带 5 个农民起飞. 3.用 Shift 攻击可以让 tanke 节省攻击次数,尽快消灭单个敌人. 4.单位会在出兵建筑集结点方向一侧出现. 5.输入"/dance"会使枪兵跳舞.输入"/cheer"会使枪兵喝彩. 6.如果雷神在对地射程以外,但在对空射程以内,雷神会用导弹攻击巨像. 7.矿骡可以在任何有视野的地方空降,可以用来侦察,采矿和修理. 8.有些单位可以放在运输船中躲过类似 EMP 这样的技能. 9.按住 Shift 可以连续造建筑,建造人口时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操作. 10.在 TvT 时,对敌人的雷达进行 EMP,这样可以避免敌人的扫描. 11.打开建筑格子可以帮助你堵路口. 12.在建造重工厂的时候,确保升级建筑建造后不会留下太多空间,使得出来的雷神卡 住.

1.虫族的基地一般有两个集结点,一个是用来集结农民的,一个事用来集结其他兵种 的.每个虫卵都可以有自己的集结点.女皇没有集结点. 2.所有的基地都可以被编在一队.点 S 的时候,所有的虫卵都会被选中. 3.与星际 1 不同,星际 2 选中虫卵后每造一个兵就

就要点一下.4.在虫族制造虫洞的时 候,每个人都能听到声音,不管是不是再屏幕中. 5.和原子弹工作原理类似.虫洞的开通让所有玩家都知道,所以一听到虫洞的声音却 看不到影子,多数时候,证明虫族开岛矿了. 6.变形虫不能进入隧道. 7.女皇孵化虫卵的能力可以在屏幕下方的选择单位中完成,不必点到建筑上.

1.屏幕右下方有一个按钮,告诉你现在有多少传送门.点击这个按钮或者按 w 可以选 中所有的传送门. 2.追踪者可以被 Shift 移动到斜坡的边缘,然后 Shift+闪烁上去.这样到斜坡边的追 踪者才会闪烁. 3.如果航母的舰载机飞出来的时候前面正好有个目标,这些舰载机可以白打一炮. 4.白球可以用隐刀和电兵中任意两个组合而成,但消耗不同: 两个隐刀=250/250 一个隐刀一个电兵=175/275 两个电兵=100/300. 5.建造水晶的时候,如果按住 Shift,可以看到下一个水晶的范围.

6.传送中的单位受到加倍的伤害. 7.传送中的单位可以设一个集结点. 8.传送时如果水晶或者运输船被打掉,传送中的兵会死掉. 9.反馈对人族非常有效,因为人族大部分单位都有能量.主要目标包括:Ghost,医疗 船,女妖,巡洋舰和雷神

第5篇:数学建模竞赛新手教程(2)--分工与合作

引用:

------------------

有些同学觉得,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或是

别的水平,我不以为然。既然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其目的就应该是,而且是强烈的目的,去

拿一等奖。

------------------

我们应该如何分工?传统的标准答案是----数学,编程,写作。

但是对于每一个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来说,感悟各不相同,所以答案也各不相同。下

面就是我的一家之言,有经验的朋友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分工不用那么明确。但有个前提是大家关系很好。不然的话,很容易产生矛盾。提醒一点,

在搞竞赛的那几天,睡不好觉,心情急躁,很容易与搭档们发生冲突。分工太明确了,会让

人产生依赖思想,不愿去动脑子。假如写手只是实现一个打字员的功能,把数模高手的思想

表达出来,那是不够的,写手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够检查对方的错误,能够提出自己的思想

按我的想法,理想的分工是这样的。数学建模竞赛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胜任其它人的工

作,就算小组只剩下她(他)一个人,也照样能够搞定数学建模竞赛。在竞赛中的分工,只

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做出更好的结果,并不是由于能力不适合做别的工作。

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只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能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其实想想也应该是这

样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研究中,数学能力、编程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哪一项是可以

缺少的呢?

当然,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很难找到三个这样的人凑到一起。所以,凑合着用吧,我给一点

儿建议。三个人中,一定要有一个人脑子比较活,善于思考问题,这个人,嗯,免强归于数

学方面吧;一定要有一个人会编程序,能够实现一些算法。这就够了,另外需要有一个论文

写的比较好,不过写不好也没关系,也可以学嘛,多看一看别人的优秀论文,多用几次Word

,Visio就成了。(强烈推荐一篇论文《Word在论文写作中的技巧》,这篇文章我这儿有,

不过怎么让大家看到呢?待我想想,网上应该能搜到吧)。

说到看论文啊,我真是觉得,优秀的论文就像《九阴真经》一样,看了之后会让你功力大增

的。大家一定要多看,特别是想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朋友。看过论文之后,明白

的不仅仅是论文要怎么写,也在同时学到了作者的思考方式。我建议,有决心的朋友不如背

几篇优秀论文。

常常有人问,搞数学建模竞赛是不是需要我学习很多知识啊?比如《图论》、《概率论》、

《神经网络》、《组合数学》、《小波分析》、《泛函》、《最优化》..... 我的回答是,一门都不用,甚至连高等数学都可以不学,有我么多时间去学这么多课程,还

不如把时间拿来去看懂别人的论文呢。很多优秀的论文,其高明之处并不是用了多少数学知

识,而是思维比较全面、帖合实际、能解决问题或是有所创新。有时候,在论文中可能碰见

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怎么办?现学现用呗,在优秀论文中用过的数学知识就是最有可能在

数学建模竞赛中用到的,你当然有必要去翻一翻啦。

有些同学觉得,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或是别的水平

,我不以为然。既然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其目的就应该是,而且是强烈的目的,去拿一等奖

。这样,会取得好成绩的。

分工就说到这儿,下面讲合作。合作真的很难,哈哈,我也没心得。上次合作做数模,我差

点儿被气爆了,可能是我耐性不够吧。我只能说一句话----以大局为重。我想,如果合作者

中有一个是小mm,肯定就不一样了吧,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第6篇:摩托车新手驾驶教程摩托车新手驾驶教程

1、从第一次骑摩托车开始,你就必须掌握好正确的驾驶姿势。当然,刚刚开始,姿势难免不对,但是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形成怪癖,想改也改不过来了。所谓驾驶技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而是一种最基本的操作技巧。但是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改样地保持正确而轻松的驾驶姿态和操作技巧,就不象想的那么容易了。你想做到这一点吧?就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讲的内容吧。

采取什么样的骑车姿势,这是个人的自由。何况每个人的身高不同,骑车姿势也就会各种各样。另外,摩托车的结构、款式多种多样,如果大家都是一种姿势,反倒是不正常的了。

为了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和操纵摩托车,除基本操纵技巧外,要求每个初学者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身体的平衡。因为身体坐得不稳,就不能得心应手地操纵。当然,还必须保持摩托车的平衡和稳定。

第二,即使都平衡稳定了,也不要用力死死地按住车把。因为用力过大,难以轻松地操纵,不能充分发挥摩托车转向机构的固有性能。

第三,能够使身体自如地活动。即能根据操作的需要改变身体的姿态,或是把体重加到踏板或车座上。或是改变姿势减轻对踏板、车座的重量,以获得不同状态下的车体平衡。

虽然摩托车的性能各有差异,但是正确的,驾驶姿势的要领是一样的。只要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以正确的姿势,轻松自如地驾驶摩托车的骑手,才是最棒、最潇洒的。也只有在正确的驾驶姿态下,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摩托车的应有性能。

骑手的驾驶技术是高还是低,只要看他的姿势就明白了。因为只有姿势正确,才能有上乘的驾驶技术。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象大赛骑手那样,把屁股用力压向弯道内侧在大街上开摩托车,反倒有些出洋相了。正确的方法,是看他们如何根据需要,不时地改变姿势,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情况下把体重压向哪个方向,这样的观察和模仿是很在益处的。但是不要注意表面,而应掌握它的实质。另外,通过自己亲自驾驶摩托车试一下,如果不适合你的自身条件,那么再好的姿势,也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所谓骑车姿势,就是以怎样的姿态控制操纵摩托车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因此,只靠姿势的模仿来操纵摩托车,将会事与愿违。反过来说,那些只以能开动摩托车为目的的骑手,他的姿势也一定是很难看的。而无视摩托车性能,只凭浑身力气来操纵摩托车的人,也一定是很粗笨的。因为有一定自重的摩托车,是在一定速度下奔跑的,而决不是取决于你臂力的大小。当然,合理地利用你的力量和体重,更有利发挥摩托车的性能,这就是安全、快速。

使你养成最佳骑车姿势的“秘诀”,在于正确的骑车姿势及其训练。

上车方法:①站在车体两侧的上车踏板上;②同时弯曲双膝,直到坐在车座上;③使你的体重仍在双侧的踏板上,上身向前倾斜,两手自然放在摩托车两侧的手把上。至此,上车的动作全部完成。

不要认为这很简单,要着重注意两点,即臀部“接触”到车座上,然后将双手扶在手把上。否则,当臀部还没有坐在车座上,胳膊也没有负担体重时,就开车,哪怕只跑上一小时,你也会精疲力尽。除了把臀部坐在车座上,还必须调整臂部的位置,绝对不许将车把握得太紧,防止体重落在手腕上。

只有采取这种基本的骑车姿势,才能使体重恰到好处地落在车座——手把——踏板这三个部位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情况,调整各部位的用力程度。

“负荷控制”这句话很对,要掌握好左右方向的负荷分布。可以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在身体得到瞬间活动的同时,消除对摩托车附加上不必要的力。这样,就能慢慢地减少两条腿的力量,使体重自然地落在车座上,从而养成正确的骑车姿势。

即使臀部坐在车座上,手臂和腕部也应处在一种“游离”状态。这样,你才能敏感到车把的动作。在摩托车直行时,车把会自然地左右振摆,保持正常运行。如果双手死死地握住车把,反而影响了车把和转向机构的固有功能,使摩托车发生摇晃。甚至导致翻车事故。

下半身是通过车座和脚踏板来支撑的,而前倾的上半身是由下半身支撑的。为了不使上身向前倒下,就要利用背部肌肉的力量,即下腹回收,腰部放松,使脊背呈现“弓形”。这种姿势,不仅能使上半身平稳,还可以保持身体的柔软性。

肘部为半曲伸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腕部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游离”状态,达到柔软性、自由性。下颚微微抬起,但决不是向前伸出,否则就会使手腕和肩部受力,而影响操纵的自如性。

无论是直行,还是转弯,都不要有意识地扭动身体对车体“加力”。这样不仅影响微细自如的操纵动作,还会增加你的疲劳感。越是摩托车高手,他的姿势越轻松,长时间或高速驾驶也不感到疲劳,原因就在于全身放松。当然,漫不经心也是不对的,关键是能及时放松。因为摩托车本身就具有抗左右振摆的性能,当然这也是你的下半身起了作用,这就是再三强调的“双膝夹紧”作用。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双膝夹紧”的重要性,在驾驶员培训班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除了双膝外,也可以使大腿内侧靠住燃油箱。并用腿肚子贴在侧罩上,但重要的是用脚跟靠紧车体。这些技巧,只要反复练习,就会运用自如,但是动作不能僵硬,不能用力过大。

尽管一再强调什么是正确姿势,可就是有人不在意,说什么:“什么呀,这不是很正常吗!”岂不知他的姿势是不正确的。

多数人属于脊背挺得笔直的“直线型”,如果挺过了劲儿,就变成了“反弓型”。这两种姿势都使人感到紧张,很不舒服。脊背绷得过紧,关节不灵活,上体就不能放松,更谈不上柔软性了。采取这两种错误姿势,’就不能用脊背力量来支撑上体,势必加重了手臂和腕部的压力。而且肩部也变成了耸肩状,就象手臂上安了一根硬木棒一般,腕部必然受力过大,而且身体也不能自由活动,不但难以高速行驶,而且有翻车的危险。

腰部姿态不对,就会使臀部向后突出,姿态就更难看了。要知道,驾驶摩托车的要害,不是臀部,而是用腰部。

还有些骑车人,他们的臀肘或是伸的过直,或是过于弯曲并靠向内侧。这样的姿势,会限制手腕的自由,也是不可取的。只要你留心看看骑摩托车的人,就不发现许多人的姿势都是错误的。根本的问题是不自然,这是一种不能自如驾驶和准确控制摩托车的错误姿势。这时,就请你的骑车伙伴鉴定和矫正一下吧!

“不要用力握车把!”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目的就在于更灵活地操纵手把。

前面已经讲过,两手要轻轻地扶在车把上,并以小手指为主,无名指为辅,自然地握住手把。和打高尔夫球、打棒球时握打球棒的握法差不多,都是以小手指为主。

虽然是“握住”,但却不可用力过大,否则整个腕部就要受力,不仅固定了车把,自己的身体也被固定住了。正确的握法是要使握把在你的握拳中有个小小的“自由活动空间”,使车把自如地摆动。如能通过手掌感觉到这种“摆动”,那你的握法就正确了。

当车把出现较大偏向,或有明显“转舵”时,只要用手掌把车把向所需方向轻轻压一下就行了,而不能使劲“拉把”。一般情况下,不必双臂伸得笔直,直挺挺地握住车把。应该保持肩部到手指尖都轻松的良好状态,尤其要注意右手的放松,因为油门握把是用右手掌来控制的,而手指的动作更重要,更微妙。

用手握住车把,决不只是为了控制方向,还要控制和操纵油门、离合器和前制动器。用几个手指操作,怎样握才正确,众说不一,各有各的“道理”。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握法。上面讲到,握把手时要“以小指为主”,从这个观点出发,使用食指和中指来捏握把,即为“双指法”。目前生产的摩托车,离合器都很灵便,制动器也特别好使,用“双指法”是很方便的。如果你的车握把比较紧,需要较大握力时,可以用“三指法”。握把的握法,也有个因人而异和习惯问题,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四指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就无法拧动油门转把了!

脚怎样放在蹬杆上呢?它和操纵把手的握法一样,可采取自己习惯且实用的方法。当然,要根据不同行车条件和环境来变化,最主要先决条件,就是能够有效、确实地控制踏杆,没有这一条,那将是危险的!

那么,怎样进行踏板的控制呢?首先是要以“适量的体重”分别加在摩托车左右两侧的踏板上,并要放松。为了缓冲因道路路面产生的冲击,最好是用脚尖部位,就是指脚大姆指根部附近有鼓起那部分的脚前掌。使用这个部位,要与使用全脚掌灵活得多。使用前脚掌姿势的缺点是,踩踏板的动作迟缓,所以多半是使用脚心稍靠前的部位来踩踏板。但是不论用前脚掌,还是用脚心前部,都不必使脚心内侧和踏板总处于平行状态。尤其在弯道转弯时,脚和踏板往往是保持一定角度,是斜着踩在踏板上的。在摩托车大赛中,转弯时赛手就是采用这种姿势的。

以上讲了踏板的踩法和车把的握法,这些都和脊背的形态密切相关。就是要求骑手的身体重心落在下半身。

通过不时地移动身体,进行“加力”、“减力”,控制摩托车的总体平衡,这是一种微妙而重要的驾驶技巧。当然上半身也很重要,它的任务主要是操纵摩托车。在实际驾驶中、,有很多操纵技巧是靠上半身的积极配合来完成的。但是你必须记住,真正的骑车高手,许多高难驾驶技巧,都是靠下半身来实现的。

行驶中,摩托车的运动和轮胎接地情况,是通过踩在踏板上的脚,以及从位于车体左右车轮旁边的脚跟到大腿,最后传感到臀部。由于脚和腿的支撑,可使身体左右前后地移动。这种由身体移动所产生的力通过踏板和车座对行驶中的摩托车起着重要的控制和操纵作用。尤其在转弯时就更为明显。这时车体的倾斜就是靠脚、大腿和臀部来控制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直行、转弯,还是加速或减速,都是靠你的下半身来控制的。而你的双手,又是轻松自然地握在车把上。保持这种姿势,不论有多大的颠波和倾斜,只要下半身和车体形成一体,.就会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的使用性能,才是一个好的骑手。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先要学会起动发动机。

要按不同车型及起动结构来决定起动方法。一般情况下,四行程发动机摩托车是使用阻风门手柄,而二行程发动机摩托车是用电起动开关(按钮)。当温度升高后,将阻风门打到“半开”位置。但是,电起动时,只有,关/开两个位置。关键是掌握好起动的要领和动作的协调。

无论是用电起动按钮,还是用起动蹬杆,在起动发动机时,必须把阻风门开关放在“关闭”位置上。当然,也有在起动时,可以稍开阻风门的车型,但是重要的是你必须从平时就要养成爱车的好习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绝对不可以把阻风门开的很大,并一个劲地拧油门转把,这决不是一个好的摩托车骑手所表现的行为。

电起动按钮,虽可连续按动,但时间要控制在2—3秒之内,不然,就会加快蓄电池的耗电速度。但是,当燃油开关为负压时,如果燃油开关在“0N”位置,又不按动电起动按钮,燃油往往不能流回化油器。因此,只有在起动时,才应把燃油开关打到“PRI”位置。

为防止行车过长因重力使汽油(哪怕一点点!)进入发动机,摩托车上装有燃油开关。对于能在停车时自动回归“oFF”的负压型摩托车,在重新起动时,应把燃油开关打到“ON”的位置上。这种成为操作习惯的“自动转换”,对起动其他类型摩托车也是适用的。

多数摩托车,都是用反冲式起动蹬杆来起动的,起动时只要轻轻踩一下起动蹬杆就能起动,并不需要特殊的起动技术。但要掌握从起动蹬杆游离状态时到达最高位置时,用劲一脚踩下起动蹬杆。避免在蹬杆半截位置反复地踩起没完,使发动机“吃油”过多,反而难以起动。

四行程发动机摩托车有多种车型,其中125CC以下排气量,装有减压联钡机构,其起动方式和要领大体相同。如果自作主张地调整起动蹬杆位置,反而更难以起动。其他一些大排气量,单缸摩托车,应按上面的图示要领进行起动。

使用起动蹬杆起动时,应注意掌握化油器阻风门的开度。避免无意识地拧动阻风门,使开度不是过大就是大小。如出现连续几次不能起动时,应停下来想想原因在哪。

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时,汽油不能和空气充分混合,油门反应也不正常,发动机就会“倒气”,发生抖动,甚至熄火。此种状态继续下去,反复硬拧油门强行运转,就会供油过多,使燃烧室和火花塞积炭。因此,要避免强行冷起动。

如果发动机处在给定温度以下状态,活塞和气缸等滑动部分的间隙就不正常,而且润滑油也不能充分循环,其粘度也就不能达到润滑时的最佳程度。当从这种空载怠速状态下到加载运转,就必然会损害发动机。

目前市售的摩托车,并不具备快速起动的性能。因此,要防止突然把阻风门打到“全开”位置,只能降低车的性能,减少使用寿命。

因此,要进行预热处理。多数四行程摩托车的阻风门,都有高速空转机构,即能稍微提高怠速空转的机构。因此,在起动发动机时,可以在拉开阻风门的状态下进行起动。当出现转速过高时,或排气管“喘气”,排气不连续时,可关闭阻风门,然后重新起动。没有高速空转机构的摩托车,可以连续拧动油门转把,提高发动机转速,直到运转正常后,再关闭阻风门。

即使把阻风门完全关闭,突然给油,发动机起动,摩托车就起步了。即使这样,也不要猛加油门,加大负载,或接近“红色危险”范围,而应稍等片刻,再起步行驶。

二行程发动机的摩托车,更要强制预热运转。在发动机起动后,要尽早关闭起动机。不然“生气”就会滞留在曲轴箱里。这样,不用跑多远,发动机就会熄火。即使发动机还在运转,实际上“马力”已下降了一半。严重时,发动机运转异常,直至熄火。

关上起动机,用油门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转,仍然不能把水气排出去。这样就会损伤机器部件。在摩托车起步后,在一定时间内也要控制发动机转速,逐渐地加大油门。

不论机械生产技术怎样发展,成品好坏,关键还在于人的大脑和技能。对于骑摩托车的你来说,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发动机稍有一点毛病,就马上给修车店打电话,那你哪还象一个骑手呢。

首先,你要学会推车技术。推车虽然要用些力气,但是重要的,仍然是靠你的头脑和技能。

你推车之前,应把变速齿轮放在1—2档上,同时松开离合器(分离),将摩托车前后地推动。这是为了在离合器片之间进入一定量的润滑油,就会更容易地进行离合器的分离。

如果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调节好阻风门和起动机之后,把油门全开。如果熄火,就反过来,把油门和起动机关闭,再把燃油开关打到“关闭”位置,再把油门全关上。

把变速齿轮打到起动档位。由于推车的用力程度和发动机运转情况相协调,所以一般使用二档位。但是二行程摩托车也可以用一档。不要放开离合器握把,把摩托车向后压,压到合适位置,就可以推车了。

放开离合器握把,一口气把车向前推去。如果很费劲儿,可打在空档推车但是换档要快。在推车帮助起动时,不要把臀部撅得过高。尤其250CC以上的摩托车,使用这种姿势就更困难了。正确的姿势,是把身体尽量贴近车体,腕部弯曲,胯骨靠在车座旁侧,全身用劲儿推车。推车的要领,不是用手腕,也不是用臀部,而是靠腰劲儿。同时尽量使车体保持直立状态。

推车帮助起动时,不要使离合器处于半离合状态。当在推车时,有“啪、啪”声音时,要马上松开离合器,并迅速骑上车,别捏制动,变速器打到空档位置,以减少发动机的运转阻力。

4、

起动后,发动机预热完成,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转动油门转把,“喷”地松开离合器,顺利地起步开车了!这是你学开摩托车的第一次起步,你心里一定很激动,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说:“真棒!”但是你要记住,不管过了多少年以后,你成了熟练的摩托车手,也要坚持每天进行这种“低转速(发动机)快接合(离合器)”的起步技巧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就会悟出和掌握油门、离合器的奥妙所在。

清晨起床后,在第一次起动摩托车时,应进行2—3次离合器的“分离”——“接合”。因为浸油式离合器,如果润滑不好,就会发生“跳键”,摩托车“前窜”的现象。当然,平时也有时出现这种“跳链”现象,应从空档时开始,把前后轮制 ⒀ 上肮摺J褂米陨砥鸲 蚍闯迨浇盘て鸲 鹘 衅鸲 保 灿ψ裱 飧鲈 颉?br> 然后,握紧离合器(彻底“分离”状态)。将变速踏板置于“一档”位置。这种档位控制(换档)感觉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好的摩托车骑手,在任何时候也不会“咔喳咔喳”乱踩变速踏板。操纵任何机械都要使用巧劲儿,而不能“硬来”,变速更要干净利索,这是顺利起动、快速行驶所必备的。因此,起车练习就要从这里起步,开始练习换档的时候,不要心切,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地练习。另外,在换档变速时,决不能使发动机高速运转。

换档完成后,要象在培训班练习驾驶起车那样,严格遵守打转向指示灯、回头了望,确认安全后再开车这一起车顺序。并严格养成这一习惯,不然发生意外事故,就追悔莫及了。

然后,慢慢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慢慢地“接合”,转动油门转把,在“半离合状态”下起步。

起车时,要尽量控制发动机转速不要太高,争取掌握从离合器“开始接合”到“完全接合”这个过程中,始终使发动机转速保持稳定的这种操作技巧。这种技巧的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争求之过急。开始时,半离合时间可能比较长,要在多次练习中,摸索“感觉”,终会达到掌握“瞬间”完成半离合的操作技巧。这种技巧的关键,是动作的滑顺和协调,决不能生硬。

摩托车起步后,就是加速的操作。为了使发动机达到相当的转速,就要换高档。但是换档时,离合器“分离”这段时间,只不过是“空走区间”,既不能加速,也不能用油门控制摩托车的速度,只能是一种“惯性行驶”。因此,要尽量缩短换档时离合器的“分离”时间。

开始时,为了记住点火正时位置,在挂高档之前,就要对变速脚踏板给出提前角,把变速踏板轻轻地向上抬起。与此同时,稍微拧动油门转把(又不是关闭状态,处于加速力近乎等于零的程度),并迅速捏上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分离”,这时就可以换档了。这种操作中的“感觉”,以及几个操作动作的协调是特别重要的。捏上离合器,又立刻松开,使离合器迅速“接合”,再把油门开到适当程度。

如果能使离合器的断续(分离——接合)和油门的开关协调得恰到好处,你就是个变换起车的成熟骑手了,也就不必预先对变速踏板加力了。

换低挡有二个目的,一是使用高档,以50km/h速度行驶状态下的超车加速或爬坡时。因为加速需要有必要的驱动力。这时的操作要领和换高档是一样的。在收油门的同时,迅速捏上离合器,换低档,使车加速。离合器“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和发动机转速协调,必然产生抖动现象。这些,就象从六档换到三档一样,往往要换几次档位才行。在这当中,哪怕是有一次“停顿”,发动机转速差就增大一次,离合器“分离”时间也就延长了。如果只进行一档的瞬间减速,这样的换档虽然要进行几次,但是却轻松多了,而且也快。

换低档第二个目的是,在制动时,为适应“下一个车速”而换低档。换低档后,离合器随即“接合”,车体就受到冲击而产生抖动。后轮产生抖动,车体就不稳。此时,可按上面的图示,采取半离合操作方法来防止抖动。要知道,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

在减速当中,为什么在换低档,离合器“接合”时,车体会产生振动呢?如上图所示,这是因为即使在同样车速下,由于档位不同,发动机转数所产生转数差所引起的。为此,就必须进行转数差的调整。即捏上离合器使之“分离”,踩下变速踏板,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迅速拧转油门转把加油,提高发动机转数。在收油门的同时,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接合”。如果不减少离合器的“分离”时间,也很难协调为转数。所以要在极短时间内,和点火正时一致,并使发动机在不高不低的转速状态下进行空转。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反复练习,掌握“节奏感”,并不要忘了,用你的右手控制好前制动器呀。

开始练习时,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场地。不用前、后制动器,只靠发动机制动进行换档变速。时间长了,就会摸准点火正时。当然在实际驾驶时,要使用前后制动器进行换档变速。.遇到红灯信号,马上收油门减速,可是信号又变成了绿灯,只得立即加速起车。在这类情况下,和上节讲的超车加速一样,也要采取换低档变速的方法。

换档减速时,一个劲儿地提高发动机转速,甚至接近“红色范围”,再用发动机制动来进行减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姑且不说在下坡时挂一档进行减速是否正确,但这种方法是决不可以用在其他场合的。你的摩托车前后轮都有制动器,那么在减速时,你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它们呢?

在转弯入口处,为什么要在制动的同时变低档减速呢?难道不是为了发动机制动吗。转弯时,要从入口处开始加速,所以必须预先进行正确的换档。当发动机制动过度时,车体就会不稳。因此,除了是在长的下坡路段或在路口等信号这种情况外,都不要采取发动机制动的减速方法。如果用前后制动器就能充分达到减速目的。就可以一档一档地换档减速。这样,不但能缩小转数差,而且发动机转数也下降了,当然就会减轻因离合器“接合”而生产的车体抖动现象。如果是高档位,几乎不用加大油门,只要控制好前制动器就行了。

5、

摩托车装有不同用途的前后两个制动器,这是自有道理的。当加上制动时,车体和骑手的重量,主要是加在前车轮上,而后车轮却减少了重量。当降低车速时,载重就发生了移动。这样,轮胎对路面附着力,即垂直荷载越大,轮胎的“夹紧力”就增加得越多。也就是说,增加了前轮的“夹紧力”,而后轮却减少了。所说的制动力,就是由轮胎的这个“夹紧力”产生的。

和小汽车相比,摩托车的车体稍高些,但是长度没有小汽车长。所以,在换档减速时,前后荷载移动量很大。而且移动量因减速程度不同而异。如果带人,这种移动量变化就更大了。由此可见,为了把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制动力加到轮胎上,没有前后各自独立的制动装置是不行的。

不难明白“最能发挥强制动力的是前车轮”。那就是人的实际操作,也就是说,摩托车制动“主角”就是你的手!后车轮对路面的“夹紧力”小于前轮,当加上较大制动时,车轮就会马上被锁紧,其结果,制动力反而降低了。这是因为人类的脚在力的调整上,总不如手那样细腻的缘故。

虽然情况象上面图示那样,如果前轮制动,后轮不同时制动,车就会不稳定,而且还会延长制动距离。在不同车速时,不管加多大的制动力,前后轮的制动力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重要的问题,就是获得制动力的平衡。

在低速行驶时,减速度越小,加在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率则越高,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下,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则可以是同等的。相反,如果在100km/h以上车速时制动,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比有时会达到9:1左右。为了能用体的身体感觉出来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可以在比较安全的练习场地,在车速为60km/h时,按前轮7后轮3的比例,反复进行强制动紧急刹车练习,就能达到恰如其分的制动技巧。然而,最重要的是,摩托车骑手你自己的身体。在很强的减速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前章节说的那种姿势,要用膝部和脚脖子等身体部位夹紧车体,并且要弯腰弓背,用背肌拉住上身,就能避免因急刹车身体窜出去发生危险。你必须记住,千万不能把体重压在双臂和手腕上!还要抬头,目视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的视距。

当把前制动捏到底的时侯,对于一个摩托车新手来说,是绝对不敢的。因为这样制动会使前轮锁紧而翻车!为此,你就要从前面讲的骑车基本姿势练起。检查一下你的体重是不是压在了手腕上。如果腕部是很轻松自由的,即使前轮被锁紧,只在放松一下制动闸把,摩托车就会重新获得平衡。当然,这是以直行为前提的。

如果通过双臂支撑着车把,把体重移向前车轮上,就容易使前轮锁紧。加在车把上的重量越大,这种“锁紧力”也就越大。但这一锁紧力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锁紧力反而开始急剧下降。如果整个体重全都压在前车轮上,那么,在未达到上述的“限度”时,荷载就会增加过度。因此,在开始阶段,不要进行这样的强制动,可以按前轮7后轮3的分配比例进行制动练习。另外,还必须掌握和养成下半身充分放松,膝部稍微弯曲,使腕部轻松自如地压在车把上,这样的姿态较为正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强制动急刹车练习了。如果猛力地制动,就如同故意锁紧一样,给车体和轮胎一个突然冲击力,就会在瞬间出现“锁紧现象”,这是不可取的。

轻轻地捏上闸把。这种感觉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始阶段,从开始捏闸把到最大制动,大约需要1秒多种,这是正常的。在练习捏前制动闸把时,就应该象手里有一把粘土那样的感觉。只有采取这样的捏法,才不会对轮船或摩托车其他部位产生冲击。在这样捏制动闸把当中,来感觉轮胎的“锁紧临界点”。这样就能在车轮即将被锁紧的瞬间控制它。而这个“即将被锁紧的瞬间”,要在反复练习中仔细感觉,并记在心上,养成习惯性操作才行。

根据熟练程度,可以逐渐地提高捏闸把的速度,并争取能在零点几秒钟内完成制动。但是没有必要刹车太猛,只有娴熟和确实的制动,才能得到理想的制动距离,这无疑是安全的。

在弯道入口处刹车时,应遵循“换低档”一节所说的操作要领,在缓慢准确的换档变速中进行制动。

谁都知道摩托车转弯时,车身不倾斜是不行的,这是为什么呢?

摩托车有二个车轮。在转弯时,由于车体向外倾斜,产生的离心力,就要发生侧滑甚至导致横向翻车事故。所以,你必须和车体一起适度地向轮胎接地点的内侧移动重心,用以克服离心力,保持横向稳定性。

第二个理由,是由于转弯行驶时,车轮产生了一种“倾斜力”。当转弯时,车轮对路面呈一种倾斜的运动状态,于是就产生了向倾斜方向的“倾斜力”,这就是“车轮外侧轴向力。”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摩托车转弯时,不论车体怎样倾斜,如果前后车轮都在一条直线上,两个车轮的外侧轴向力就会在车架中相互抵消,那么车体就不能转弯了。但是,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只要车体倾斜,前车轮就会自动地转向一例,就如同在自动操纵车轮一样。在前后车轮外侧轴向力的作用下,再加上你稍微加到操纵车把上的力——就如同汽车打方向盘一样,摩托车终于顺利地转弯了。2006-4-18

6、

我们暂且不去探讨更深的道理,只需记住,顺着前车轮的自然运动,稍加力给车把(甚至不必用眼睛看着车把),车就会顺利转弯了,而且,并不是你有意识地去操纵车把。确切地说,应该是:“不要操纵”。当然,在低速行驶时,即使有意识地操纵,只要不操纵过度也是可以的。因为这种操纵,只不过是作为一点点的辅助,稍微给点力而已。当然,也有在高速转弯时操纵车把的,那是赛车手的一种高超驾驶技巧。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讲讲转弯时的基本姿势吧。那就是用下半身支持着上半身,手腕自由放松。如果上半身硬梆梆地压着摩托车,使车倾斜,而且腕部和肩部又不能放松,就如同将车把固定了一般,哪还能使车把自由地向内侧转动呢!前轮不能转向内侧,摩托车哪能转弯!转弯不成,就硬性让摩托车倾斜,这当然是危险的。你必须清楚,让车把能自由地转动,只是一种很微小的动作,目的在于获得车体的平衡。如果没有这种平衡,车就会失去稳定性。对这种不稳定性,人们都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所以都害怕不稳定。何止是害怕,这的确是一种危险!

由上一节讲的内容可知,让车体倾斜着转弯并不象想的那么容易。但是,这却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

这个基本要领是,必须把大部分体重放在弯道内侧的脚踏板上。也就是说,弯道内侧踏板所承担的体重要比外侧大得多。要记住:使车体倾斜的关键,就是对内侧踏板增加“荷载”。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这是转弯时最基本的操作要领。不论是在和其他操作配合使用的时候,也不论多么高的行驶速度,最重要的仍然是使车体倾斜,这是发挥摩托车固有的性能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摩托车前后轮紧紧地咬住路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的转弯能力。

难道按照上面说的,车体真的就能倾斜了吗?你想想看,当你只用脚踩住内侧踏板时,就如同把踏板蹬向前方一样,瞬间车体就有了少许的倾斜,当内例和腿靠在燃油箱等车体部位后,车体就不会继续倾斜下去。而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在脚踩内侧踏板产生的反力作用下,身体就被推向外例。这时,身体与摩托车的“合成重心”也就不能移动,所以车就不能转弯了。

向车体方向踩蹬弯道内侧的踏板,这是先让身体向外倾斜的关键,从而保持人和车体的一体,自然地进入弯道。当需要车体有更大倾斜角度,或者在有弯道转弯时,你端坐在车体中央位置上,这时的“荷载”是不够用的。为此,应该使上身向内侧移动的同时,用脚用力踩住踏板,这样就能对车体产生更大的“荷载”。形成人体和车同时倾斜的转弯姿势。这时,也可以用车体外侧的脚对车体进行“拉牵”。但是决不能有意识地“生拉硬扯”,不然就会减小轮胎对路面的“夹持力”,而发生侧滑事故。

反过来说,用好外侧的脚,对转弯时车体的倾斜是很有效的。用位于外侧的脚,向前方蹬踩踏板。同时,利用其反作用力,使膝部贴压燃油箱,体重通过膝部加到燃油箱上。这就成了外倾斜姿势。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从把“荷载”加在内侧踏板的内倾斜姿势练起。

无论采用哪种倾斜方式,都可以“手脚并用”,通过操纵车把,从车体前部开始倾斜进行转弯。这种联合行动”的转弯技巧比较难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最要注意的是,决不要给车把“加力”,而应靠体重的移动,达到倾斜车体的目的。

对于直行状态中的摩托车来说,由于转弯使车体倾斜,而打破了直行时的平衡状态。这就需要进行较大的“荷载移动”。但是,当摩托车倾斜转弯时,就变成了另外的平衡状态。这时,再不能对摩托车进行任何强制性的操纵。荷载一下子就加到了内侧的踏板上,当车体转弯达到所需要的倾斜角度时,马上相应地消除踏板上的荷载。这部分卸除的体重就转移到外侧踏板或车座上。通过这种体重的转移,和离心力获得新的平衡,从而固定了倾斜角度。这个倾斜角对转弯时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用外侧脚对车增加“荷载”,进行体重转移也是这个道理。

在摩托车倾斜转弯时,表现出来的内倾和外倾,无不是通过身体的移动对车体施加荷载的结果。但是“有意识地先移动身体”,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是:为了使车体倾斜,你给车体加上了适当的荷载,而当摩托车开始倾斜后,又通过身体的移动,使先前加上的荷载又回到平衡的位置。

但是,这里指的只是车体对路面的倾斜。直行时,可以不改变原有的姿势,头部也随之一起倾斜。但不必和路面保持垂直,并且不要偏离车体中心。身体和摩托车的倾斜程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来掌握。另外,视线不应放在摩托车的正前方,而是摩托车的前进方向,即必须放在倾斜的正前方。

两支腿要轻靠在车体上,控制住摩托车(或你自己的身体),并以此感觉摩托车的运动状态。当然也没有必要长时间地用力夹着车体,只是在车体不稳或路面不平时,应该在车座上坐稳,保持好平衡。有人说骑摩托车是用腰劲儿坐在车座上。这就是说要努力使人——车保持一体。在初学练习转弯时,更应该用双膝紧紧地夹住油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不用膝部而使用腿肚或脚后跟靠紧车体,使身体和车保持一体状态。

上半身由背肌支撑,腕部自然放松,这是反复强调的要领。转弯时,使车体适度地倾斜,车体会更稳。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车把这种特有的转向性能。不用说,当有较大振摆,或者为了操纵前制动闸把、油门转把或离合器握把时,手是要握紧车把的。

转弯时的姿势,一般来说有内倾式、外倾式和人车同位倾斜三种。其中,人车同位倾斜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掌握好的一种转弯姿势。通过使车倾斜或对车加荷载,就可形成内倾斜式和外倾斜式。不管采用哪种转弯姿势,必须和摩托车保持“整体感”。用下半身控制住车体,腕部放松,使你的整个身体,处在一种能快速、准确应付任何突发事态的轻松自如状态。如果在实际操作中,你光想“一定要有意识地把身,体放在车体中心线上!”,反而会不自然。例如,“中速以上转弯”,虽说是中速,但是转弯时的车速必须和弯道的大小(转弯半径)相适应,所以是很难表现出来什么是中速。这时,如果仍然使身体保持在车体的中心线上,就难以达到所希望的倾斜角度。

那么,为什么转弯时要使身体倾斜呢?这是因为,自然地操纵车把时,前后轮就产生了一种“倾斜力”。正因为有了这个倾斜力,就必须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倾斜角。但是在曲率(转弯半径)很小的弯道上,是难以得到足以克服离心力的重心移动量的。为补充这个“不足量”,就要使身体移向弯道内例,带动“合成重心”向内侧移动,完成转弯动作。

7、

这时,不能有意识地把肩和头部硬向弯道内侧探伸,必须清楚,动作的中心是在腰部,更不是臀部!转弯时,侧腹应有向弯道内侧“拉出”的感觉,把上体倾向内侧。臀部和肩部随之自然倾斜。完成这个动作的关键,是踩内侧踏板!此时,绝对不能让腕部受力,不然就会使肩部向前探出,而破坏了人车的一体状态。如果车把受力过大,车体就会出现摆动不稳。其实,这和采用人车同位(倾斜角度一致)姿势时的用劲儿感觉是相同的,只是身体更倾向弯道内侧一些,使重心下降是这种姿势最大优点。现在的摩托车也是根据这种要求设计的,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进行U形这样的小转弯时,应该使摩托车倾斜得更大一些。但是,重心移动量过大,并采用和车体倾斜方向相反的外倾式姿势来获得平衡。低偌弊 涫保 渤J褂谜庵稚硖逡贫坎缓艽蟮耐馇闶阶 渥耸啤?br> 总之,倾斜车体是为了适应转弯时前后车轮产生的“倾斜力”,而“重心移动量”的补充,是靠身体的移动来实现的。

下面分别讲一下转弯时的制动和车体倾斜的方法。当然,在实际转弯时,这些操纵动作是一气呵成的。也许你会说:“有什么呀、不讲我也懂。”可是,一到紧要的时候,不是手忙脚乱,就是不知所措了。那么,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必须使油门的操作和其他各种操作协调一致;二是还须注意,观察行进方向的各种情况和变化。

先讲油门的正确操作。.在进入弯道转变之前,油门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其实,在使用前后制动器没有进行制动之前,一般都是关闭油门的。当到了要转弯的地点时,用脚蹬踩弯道内侧的踏板,给以加载,车体即开始向内倾斜。车体继续倾斜,在将要达到所需要的侧倾角度时,随即卸除加在内侧踏板上的荷载,这是关键。此时,打开油门,从这儿开始进入加速!在加速的同时,一直在向内倾斜当中的摩托车停止倾斜,使车体进入稳定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车体将要倾斜进入转弯之前,必须在直线段完成制动、换档减速的操作。在这个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不提前把很快的速度减慢,就难以一边加速一边转弯了。

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弯道,而且关闭着油门,这样转弯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时车体处于倾斜状态,突然把速度降下来,就会使车体不稳引起滑移,这可是要翻车的!虽然也有关闭油门转弯的,但是先减速再转弯最安全。因为在充分减速之后再转弯,不仅使你能从容不迫地观察周围情况,还能使操作准确无误,这样转弯,既安全又快速。虽说转弯时要加速,但是给油要适度。要记住:突然加速,使车体不稳,是引起侧滑的根源所在!拧油门加速,必须是逐渐地加大。由于传动链上部分是处于紧张状态,加速时,以你的身体感觉不到是在增加加速力的程度为最理想。虽然说是加速给油,但是并不一定非得达到提高车速的程度,只要能给后轮的驱动力就可以了。切记:欲速则不达,急燥是开车的大敌!

开车时视野必须开阔。但是决不能左顾右盼,这样会产生一种“速度恐怖感”,而且会影响行驶的稳定性。因此,要把视线“放开”,尽量把你周围的一切都览于你的视野围之内,而且要随着车辆的前进,把视线不断地向前延伸。

转弯是摩托车骑手感到最舒服和快乐的时候,然而,转弯操作也是最难掌握的。既有初学阶段的基本操作要领,也有非一日之功的高深技巧。然而,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学,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和技巧不会有大的困难,到时你就会象赛车手那样,熟练自如地转弯了。

为了能运用自如地驾驶你的摩托车,不论是高速还是慢速行驶,必须时时牢记:用下半身紧紧地夹住车体,不时地进行“荷载转移”,并正确地使用油门。就是说,从你早晨第一次起动时拧动油门转把,到下班回家最后一个路口的转弯,都必须这样做。

U型道路转弯,是很普通的一种转弯,但是,也必须严格遵循上述的转弯要领,只要你自觉地按这些要领去练习,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骑手。U形转弯在操作技巧上和一般转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必须放弃“靠脚就能支撑得住的这种想法。即使是U形转弯,也完全可以靠脚踩踏板来控制车体的倾斜和平衡。转弯的实际操作方法是:直行时,先把车开向慢车道或靠向路边,逐渐减速,一直变速到一档。然后松开制动,使车体自然倾斜。此时要保持人体和车同等倾斜,然后过渡到外倾式(人体后转向反方向倾斜)姿势,并加大车体倾斜。但是倾斜角度过大,就要侧偏,是难以用身体的力量支撑的。因此,在达到极限倾斜之前,可通过打开油门的方法,来保持平衡。这时,你会感到是在“用动力转弯”。如果速度过快,可用脚制动进行调整,但是不要关闭油门。在转弯时,要控制好车把。

在U形转弯时,也可以用转弯方向那只脚接触路面维持平衡。但是,蹬地动作要干净利落,而且必须在瞬间完成。

摩托车重量一般在100—200kg,而且是以一定速度行驶的交通工具,所以很难靠你的体力,按你的意志去改变它的行驶方向或停止它。对摩托车的操纵应该是“无意识的”,硬来只能事与愿违。你越是想“加速!再加速!”不但难以如愿,反而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果。U形转弯也不例外,用笨劲,不但转不了弯,弄不好会翻车的!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比如发动机熄火的时候,或是翻了车,甚至支撑支架失效的时候,你该怎样处理呢?看着倒在地上的心爱摩托车,你又该怎样把它扶起来呢?也许你会撅起屁股,似站非站地想使劲儿把车扶起来,可就是扶不动。只凭你自身的力量,把相当2—4个人体重的摩托车扶起来,只能是幻想。这就需要技巧了。常使用的扶车方法有二个,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扶车的时候,要把前车轮向外侧转成锁车时的状态。这样,就不会使车把来回转动,反而成了你扶车的固定把手;另一个要点,是腰部尽量靠近车身,但不是用臀部,而是腰部!

第一种方法,关键是要站靠在摩托车最近的位置。最大限度地把车把向外转,一只手握住车把;另一只手抓住车座后边的构架。上体不要前倾,两臂伸直,这就是扶车的预备姿势。扶车时,不是用腕力和背肌力往上抬车,而是靠大腿、膝部的弹力和脚部力量。当车稍被扶起时,立该用腰靠住车体,以车轮的接地点作支承点,用劲儿把扶车橇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把车把转向上方,双手握住车把扶车。要点是巧使腰劲儿。平时推车也是这样,要用最少的气力达到同样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使用巧劲儿。

8、什么时候刹车,在什么地方加大油门,用怎样的速度行驶。当你独立驾驶摩托车行驶在公路或市区街道上的时候,这一切,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都必须由你自己在瞬间作出判断和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这时你就成了“国王”!但是,在有了权利的同时,也就存在着义务和责任。因为这样的国王在道路上并不只是你一个人,都是统治自己摩托车或汽车的国王。如果和另一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势必有一个国家被消灭。如果,你采取“闭关自守”或“我行我素”的姿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了。虽然这都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是,当你驾驶摩托车行驶在公路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交通流一员”的时候,和上述情景又有什么不同呢!特别是在市区街道上,是很难和他国(车辆)进行对话的。但是你要记住:遵守交通规则开车,是最安全的!尤其当你被裹挟在拥挤的车流之中时,快了不行,慢了更难受。总之,再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驾驶你的摩托车了。这是每一个开车人都深有体会、不言自明的道理。

在车流中行驶,并非一定要保持在一定的车速上。如果和周围车辆的行进速度完全一致,你就不能灵活地操纵好自己的摩托车。而且会产生疲劳感,导致错误操作,甚至发生事故。在众多纷杂的车辆长河中,要视野开阔,如同从上空腑视那样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周围车辆的动态,善于在拥挤的车流中,发现属于你自己的行进道路,甚至开创出一条畅通之路。身在车流中,既不会被“堵死”,也不能跳出去,重要的是,确保自己的足够空间和安全位置。话说的虽然有些苛刻,但是,这种意识却是重要的。

在市区街道车流中行驶,首先你要有这样的特殊观点:周围所有的车辆都是必须警惕的“敌人”,而你就置身于这个庞大的敌群之中。虽然并没有哪个敌人要杀掉你,也没有和你发生战争的意思。但是你必须清楚:绝对不要轻信他人!因为大家都发疯了。实际上,当你在市区开一天车时,总会碰到一位这样的家伙。弄不好,你可爱的摩托车和你的肉体瞬间就会变成“废品”。也不知哪一天,你也会成为疯狂者,给别人造成这样的悲剧。

上述这些设想,都是以在市区街道行驶为前提的。例如,在你骑车直线行驶时,前面的汽车没打方向指示灯就突然转弯,使你不得不急刹车。如果你总在担心这类突发情况的出现,那就不能在市区街道开车了。作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和操作准备。这样,即使发生撞车事故,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就是说,在行进中要保持不易发生追尾撞车的车间距离,并把自己放在万一发生突发情况,也能向左或右逃避的车位。同时要保持能随时踩后制动踏板的姿势。预先把一个或二个手指握在前制动的闸把上,做到能随时制动的准备。

在市区驾驶摩托车必须时时告戒自己:不要挨近对你不安全的汽车和行人!那么,什么样的汽车,什么样的行人是危险的呢?这就要靠你的经验来进行直观的判断。当然,即使你再有经验,也必须紧紧地盯着前车的尾灯,根据尾灯的不同信号进行操作,你的行动也可用尾灯“告诉”后边车辆。你还应该通过前车的后窗来观察司机的操作情况。和车辆相比,盯住开车人的操作,更有利于你的判断。当然,在注意观察前车尾灯和司机动作的同时,必须把视线和主要精力放在你行驶方向的正前方!

在车流中驾驶摩托车时,还要注意你周围的车辆种类。是汽车,还是自行车,要上街购货的小轮摩托车,还是出租车。特别要注意的是,随时变线停车让乘客上下车的出租汽车。另外,你还必须让你周围的司机和行人知道你的存在。我想,只要他们发现了你,决没有故意和你过不去的道理吧。尤其是夜间,必须利用前大灯和尾灯指示你的位置。虽然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摩托车的运行状态不同于汽车,即使是常识,也不能忽视。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人是很缺乏开车经验的!

注意观察周围车的同时,要让对你的存在和位置。不只限于市区,只要有车同行,就必须严格遵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特别是你跟在其他车辆后边行驶的时候,就更需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你必须让前行车的司机从后视镜发现你。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前行车的后视镜看到前车司机的面部甚至“眼神”。在这样的“相互发现”情况下同行,很便于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对行车安全是大有益处的。另外,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决不能使你的车处在前车的正后方,即“死角”的位置上,而应该在前车的侧后方。否则,在前车出现突然刹车等突发情况时,就极有可能来不及躲避而发生追尾撞车事故。

除了从车身后窗和前行车司机进行“对话”,达到互相“了解”目的外,还应该透过前行车的后车窗,或从其旁侧,把前面2-3辆车的运行状态都“收进”你的视野之内。至于前行车的司机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对于经验尚少的你来说,却是很难弄清楚的。但是,刹车的方向指示灯还是能够看得到的吧。当然,最前边那辆车也应在你的视线之内!

在你留心观察前行车运行状态的同时,还要清楚,及早地“告诉”对方你自己的运行情况。只要你上路驾驶摩托车,就要时时想到这一点!这一切,并非都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你自身的安全。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讲究社会道德,那么大家就都能有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每个人都平平安安。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交通”,就是素不相识的人们,在相互交际往来的同时,进行着“沟通”和“交流”。

9、

可以说,在公路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即使在笔直的国道或空空的高速公路上,也难以预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什么。这样的精神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觉得这“太麻烦了!”,那只好躺在家里睡大觉,你也就没有驾驶摩托车或驾驶汽车的资格,甚至骑自行车的资格也没有!

在危险的公路上,最危险的还要算和其他路线交叉的十字路口。其中包括Y字形道路、T字型道路的交叉路口。很难想象,如果几个方向的车辆同时交叉,一起进入十字路口,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市区的十字路口有完备的信号装置。但是你必须明白:危险因素并没有丝毫改变。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信号,使你有了安全感,放松了原有的戒备意识,岂不知就会有人闯信号突然向你开过车来,这是最大的危险!本来是“绿”灯,可偏偏有的人突然大减速,或来个急刹车,轻则使你大吃一惊,重则发生追尾,撞在前行车上。在十字路口你还必须留心各个方向。也就是说,在十字路口,必须“全方位”地观察各路车辆的动态,尤其要注意左转弯的车辆。只会开汽车的人,却很少注意摩托车。无论是运行路线,还是运行状态,摩托车和汽车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汽车司机连对面摩托车的速度都搞不清楚。这并不是司机的过错,而是缺少经验。你还必须知道:摩托车也有“死角”,那就是斜前方。不同性质的交通工具,同时在一个场所里行驶着,对此,你必须时时牢记在心。

通过十字路口要注意的另一点,那就是“红灯”停车。这是因为在等信号时,如果你不预先做好随时起车的准备,同样会发生危险。

在市区街道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不把自己的车停在等信号车队的旁边,而挤到车队的前头。这虽然有些违反交通规则,而且也很不礼貌,但却是一种有利的等信号方法。摩托车机动性很强,如果能和性质相异的汽车分道行驶,那是最安全的。在等信号时,停在汽车队的前边,绿灯一亮,就可以快速起车,而甩开汽车。目前,在市区街道十字路口,之所以把停车标线划成双格,目的也就在于此。

当然,你不能从汽车的横向挤过去,和汽车并排地停下来,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汽车司机不会想到这时候会有摩托车从后边挤上来。除非这辆汽车是笔直前进。万一向左或向右转弯,你就有被卷进高车身的卡车或公共汽车里去的危险。

如果你采取上面说的,停在车队稍前位置等信号的方式,为了你的安全,你应该“告诉”你旁边的司机“我在这儿。”尤其在汽车已打开方向指示灯,准备转弯时,就更要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位置。

当你采取抢在车队前边等信号方式时,你应该对司机的心里状态有所了解,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开汽车的司机,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即使由于你和旁边的司机进行了“沟通”,他也知道了你的存在,但是还必须注意从横向抢信号开快车的家伙!更要注意,决不能挤进两排等信号的车队中间!一旦绿灯,两侧的汽车同时起车,你将是危险的。

在十字路口,左右转弯当然更危险,必须加倍注意,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主要注意点,上面的图示已经很清楚了。尤其左转弯时,更要沉着冷静,决不能硬来,左转弯时,也可采取靠在左转弯汽车的内侧,和它一起转弯的办法,来保护你自己。

摩托车总是想从汽车旁边挤过去。当然,这不只限于有信号的路口,只要交通拥挤或堵车的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总会有这种情况。当然,最多的是在道路右侧靠路肩的地方。但是,这要比十字路口更危险。

许多行人,在过横道时,总是急急忙忙地在汽车间穿行,根本不顾及向左右转弯的车辆。还有很多人愿意坐在助手席位置上,这些人往往很缺乏“汽车社会”的知识,特别是儿童,往往会把车门突然打开,但是,最使你担心的,还是同时和你跑在一条马路上的摩托车同行。在繁华的市区几辆摩托车都以60km的时速高速行驶,他们虽然有高超的驾驶技术,但是必须做好随时踩急刹车的准备。为躲避潮水般的汽车群,摩托车经常出现在路肩附近。但是路肩附近常常有很多砂石、土块,很容易滑倒。当路面倾斜较大时,车速太快,那就更危险了。

10、

当交通阻塞,汽车排着长队,低速行驶时,同样也有很多危险。当然,躲闪行人,左转弯车辆等危险性是少了许多,但是,车流中也许某辆汽车会突然变线驶出车道,也会使摩托车大吃一惊,而急刹车。在十字路口,谁都会注意这些突发情况,可是在其他路段,就常常因没有精神准备而发生事故。尤其,在路旁设有“加油站”等出入标志的地方,你更要保持高度警惕,要用前大灯等方法通知前行车表示你的存在。

讲了许多汽车司机的事,再来看看你的摩托车伙伴吧。随着骑摩托车人数的急剧增长,就很难保证“质量”了。有不少摩托车手,当他跨上摩托车疾驶在马路上的时候,忘记了自已是一名普通交通工具的操作者,而有些飘飘然,如入无人之境;穿行在车空之中。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是万万使不得的!

在交通流中开摩托车,并不能“随波逐流”。不要受周围车流的影响,控制住自己的行车速度,在能超车的时候就应该超车。但是,你要知道,你准备超车的汽车或摩托车的开车人也在保持着他们自己的车速。所以在超车时,你不要影响别人的这种意识,扰乱别人的车速。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摩托车手。

超车时,要做到:在别的车继续自然地行驶中,你也自然而迅速地超过去。这样,你在关照了别人的同时,你也得到了最大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好超车的“三要素,”即把握时机、果断和加速力。

把握时机是从前行车的速度和你自己摩托车的加速性能来预测超车所需要的距离。而且,必须从超车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不会出现危险路况,也没有其他车辆干扰,才能开始超车。与此同时,要注意观察前后左右的静态和动态情况。超车时必须轻松,决不能出现人为的紧张。下述情况必须慎重:在视线不良的弯道前面,是绝对不能超车的。在诸如坡道这种不容易看清对面车辆情况的路段,

超车也是相当危险的。另外,在有可能突然出现其他车辆的岔路口附近。在超车时,还要掌握路面有没有浮砂,路面是否平整,有无坑洼和障碍物等方面的路面情况。

超车之前,还要清楚前行车的情况。比如对方是挂车,必须对它的长度有足够的预测;对大大咧咧,不太注意使用后视镜的司机更要小心。如果超车对象是自行车或出门购物的小轮摩托车时,要保持足够甚至是“过量”的空间距离。另一个原则是每次只超一辆,而且要避免连续超车。

在掌握和考虑了上述诸项的基础上,不失时机,一气呵成地完成超车操作。超车时不能婆婆妈妈,要干净利落,这就是果断意识。

超车时,要最大限度地缩短在超车道上的时间。为此,在超车之前,就要通过熟练而有效的换档和油门控制进行加速。一旦开进超车,却不能顺利超车,就必须刹车减速,迅速回到原车道。最后,你必须记住,从右侧车道超车就是自杀行为!

“我特喜欢在环行跑道上痛痛快快地驾驶摩托车!”对这些人,我不得不给予善意的忠告:你要当心啊!这和在市区街道开车一样危险。

在你有了一定“驾驶技术”之时,往往忘了初学时格外小心的情况,却说什么“只有在环行跑道上高速行驶才过瘾!”当然,当你眼前展现出一条弯延曲折的道路,而且没有任何交通信号和限制标志时,作为一个摩托车爱好者,难免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和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你来到弯道入口时,却完全不象你所想象那么“美好”,而且是一个非常特殊、完全不同的“世界”。你这时才会明白,这完全是一个供体育比赛的竞技场,也是一个专门磨练驾驶员意志和技巧的训练场。

在既有摩托车,也有汽车,还有自行车和行人的马路上,你并不知道,甚至猜不透这些车,这些人究竟想往什么地方去,想往哪个方向走。这就是马路,这就是街道,一个不只属于你自己通行的道路。在这样情况复杂多变的地方,固然有利磨练和提高你的驾驶技能,但是又伴随着很大的危险性。尤其是骑摩托车,受害的首先是你自己。

在道路上行驶时,如果有其他车辆,要尽量避免“并驾齐驱”,更不能开“讴气车”。比如,你以正常的速度行驶时,常常会碰到超越路面中心标线开飞车的骑摩托车人,甚至他还要回过头来嘲笑似地瞅你一眼。你万万不能学他!这样骑飞车是危险的,完全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摩托车比赛场地是规范而平整的。但是在市区街道,或是在公路上,路面就不那么平整了,即使是你熟悉路面情况,都难以天天都知道前方出现什么变化。不要被杂志上摩托车大赛的镜头所迷惑,更不能去模仿。当然,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也不要把环行跑道看行高深莫测,而应该把它当作是你外出旅行路线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一段特殊的路而已。但是你必须注意,即使你再遵守交通规则,总是要碰到一些无视交通法规的人。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都会随时给你带来麻烦,甚至是致命的危险。

上一篇:院学生会各部门职责下一篇:开庭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