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不同类型研究论文呈现不同的特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依据自身特点,明晰自己所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层次,判断自己的研究论文所属学术类型,合理选择课题研究类型,根据论文撰写要求撰写研究论文。鉴于国内外不同期刊的分类定义及相关特点,作者可选择相应期刊投稿发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篇1:

高职青年教师发表SCI科技论文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笔者曾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撰写SCI科技论文》(《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11期)一文中,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撰写SCI科技论文的方法进行了详尽地探讨。这次,笔者与大家分享一下SCI科技论文的整体布局以及从投稿到接收的整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

一、论文整体布局关键点

(一)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撰写科技论文的研究内容需要与职业教育的特色高度吻合,需要紧密地联系某一具体产业,需要明确针对某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论文题目和内容须言之有物,切忌空洞。论文中须明确指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结果。针对某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不提倡对一个较宽泛的面进行较浅显的探讨。这种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研究模式和致力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思路,不仅十分契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而且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便于某一具体领域的校企合作。

(二)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先进性

一篇論文之所以能被SCI数据库接纳并发表在相应的学术期刊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该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在同领域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又不同于他人的研究内容,该论文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新意、提高和改进。创新和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差异仅仅是不同,而创新是基于提高、基于发展、基于改进的不同。所以,创新一定属于差异,而差异不一定就是创新。对于论文,研究内容与他人不同并不代表创新。形式上的不同蕴含着内容上的改进或提高,这才是创新。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才有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对于理工科而言,研究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以笔者的研究领域材料化学为例,我们在制订一个新的实验方案时,由于没有完全相同的实验经验作为参考,因此这个新的实验方案将导致什么结果,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新方案所得实验结果有可能强于文献报道的结果,也有可能弱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当我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弱于已经报道的结果时,这个结果是无力支持我们将其发表出来的。因为相对于他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提高的、改进的、发展的结果,而是一个倒退的结果,即我们的研究不具备创新性。只有当我们得到的结果优于他人,至少在某个方面优于他人的时候,这个结果才属于创新性结果,才有可能支撑起一篇SCI论文。

(三)论文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很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论文的创新性可能是某一个点,但是在撰写SCI论文时,我们要将这个点放在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框架之中。例如,当我们发现一种材料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类材料并将其作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时,除了要将该材料的力学强度与同类材料进行详细的对比(例如通过图表等方式),还要将该材料的形貌、结构、组分等特征呈现出来,最好再增加力学性能之外其他性能的测试数据,如导热系数、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磁化率等。可能在这些被测试的诸多性能中,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本论文的亮点,然而该材料其他性能的数据有利于读者对该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保证论文完整性、系统性的有力支撑。缺乏这些数据的支撑,论文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论文投稿过程关键点

(一)如何选择期刊

SCI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据库,由数以千计的期刊组成。任何一个研究领域,无论专业方向细化到何种程度,几乎都能找到接收该领域研究性文章的期刊。同时,每年都会有新的期刊加入SCI数据库。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必担心论文找不到相应的投稿期刊,另一方面在如何选择投稿期刊上又极易陷入迷茫。

这里笔者给予一些建议:在撰写论文时,作者会查阅大量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所在期刊构成的期刊群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期刊集合。作者需要从这个期刊集合中选择几个期刊重点考量。选择的标准是这个期刊最近几期是否大量收录与作者撰写的论文研究方向相似的研究论文,如果有,那么这个期刊就被列为候选期刊。选择了几个候选期刊之后,就要从中确定一个期刊作为论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的选择标准是:①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该期刊对论文篇幅的要求;②自己的论文在研究层次和创新性方面是否达到该期刊的要求。深入了解某个期刊对论文研究层次和创新性要求的最佳途径就是仔细阅读该期刊最近几期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撰写好的论文在篇幅上符合期刊要求,且论文创新性和研究层次与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比较接近,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该期刊为投稿期刊。

(二)如何写好Cover letter

在论文投稿时,大多数SCI期刊会要求作者同时上传一个Cover letter(附信)。主编在收到投稿文件时,首先阅读的就是Cover letter。Cover letter采用信件格式,其主体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写明投稿文章的题目和主要作者,并说明这篇稿件没有同时投至其他期刊,不是一稿多投。第二,简要叙述投稿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主要结论、主要创新点,每一项用一到两句话概括即可。第三,写明作者希望将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期刊上,并等待期刊的回复。撰写Cover letter时需要注意:①格式一定要正确;②一定不要出现英语单词或语法的错误。Cover letter一般篇幅不长,格式不对或者单词语法的错误,会给期刊主编造成很差的印象。此时,期刊主编很难给予投稿文章一个积极的答复。

(三)如何回复审稿意见

稿件投出以后,主编一般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两个以上审稿人,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一个月左右)给出审稿意见。主编会将所有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返还给投稿作者,并且根据审稿人的具体意见给予投稿文章一定的评价:拒稿、大修、小修、直接接收。一篇文章投出去被直接接收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文章做得还不错、投稿期刊选择合适的话,拒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只有当主编对投稿文章给出大修或小修的评价之后,作者才需要回复审稿意见。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时,一定注意要逐条回复,不能有意漏掉任何一条审稿意见。同时在文章中做出相应的修改。

审稿意见要求补充数据,那么就补充数据;审稿意见要求把某一个问题阐述明白,那么就把这个问题阐述明白;审稿意见要求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那么就将文章的语言再进行润色。

如果认为审稿人的某一条意见有问题,那么一定要拿出充分的论据,如列举几篇有分量的参考文献或者做一些验证实验。对审稿意见的回复一般独立形成一个文件即Response letter。在根据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时,修改的地方一定要用与原文文字不同的字体或颜色,使之与未修改文字区分开来,便于审稿人审阅论文的修改稿。在上传论文修改稿时,一定记得同时上传Response letter。

(四)如何校对排版后的论文

在审稿人和主编认可Revised manuscript及Response letter之后,论文就会被该期刊接收。然后,编辑会按照该期刊的格式对论文进行排版,并且会将排版后的论文发给作者进行校对。作者需要在几天之内(一般不超过一周)对论文进行内容和格式上的校对,以确保论文上网之后的阅读质量。一般应重点校对以下几个方面:①作者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②图片是否清晰、大小是否合适;③表格格式是否规范;④数学公式是否正确。一般来说,排版后论文的主体文字与主编认可的论文修改稿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为保万无一失,建议作者再将整个论文通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有文字上的问题(如缺字、多字、错行等)。如果在校对后的排版过程中发现了文字或者格式上的问题,作者需要尽快通过邮件联系该期刊的主编,将问题一一列举出来,方便编辑修正。

(责编 李亚婷)

作者:陈垒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篇2:

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综述

摘 要: 不同类型研究论文呈现不同的特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依据自身特点,明晰自己所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层次,判断自己的研究论文所属学术类型,合理选择课题研究类型,根据论文撰写要求撰写研究论文。鉴于国内外不同期刊的分类定义及相关特点,作者可选择相应期刊投稿发表。研究论文如何撰写与发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快速掌握科研方法、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究论文 研究范畴 成果组成 期刊分类 核心期刊

近年来,有关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等已有一定的研究[1]-[6],然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系统性地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分类、期刊的发表等的研究仍显不足。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贴近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的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系统性全面论述介绍显得很有必要。

1.研究论文的分类

研究论文从内容上讲,主要有理论创新、经验总结、综述论述、应用研究等;从形式上讲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育评论、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专利设计发明等。

理论创新性研究论文。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局部创新或完全提出一个新见解、新理论,通过严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导论证得到一个新的理论、新的体系、新的公式步骤或新的适用范围等,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纠正流行说法偏差,填补研究的空白,达到现有研究的新高,此类研究论文通常称为理论创新性论文。一般情况下,在某一领域、某一范围,只有掌握相关前沿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研究洞察能力才可以研究提出,这类人通常具有强大实践背景、丰富的经验阅历、掌握前沿的相关理论,多数为大学、科研院所、专业研发机构等高层次人才,他们通常具有高学历(硕士博士)、高职称(教授)等显著特征。

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主要是指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经验活动和认识的分析、提炼形成的在某一方面自身的见解和认识,是方式方法、实验步骤、感受感悟等基于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般情况下,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的应用推广意义和借鉴程度,决定了其研究论文分量的权重。对中小学教师而言,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比较普遍。

应用研究性研究论文。主要是研究者借助已有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应用、比较并得到实践性、论证性的研究论文,能对正在实践的对象提供方法指引。应用性研究论文依据抛砖引玉程度的大小,可以判断研究论文的学术分量程度。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只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一定洞察力、掌握一定研究方法、技巧和研究工具并占用一定硬件资源的人员,才可以提出并得到较高水平的应用性研究论文。

综述论述性研究论文。是指对某一领域而言,一段时期以来相关成果的综述性论述,要求撰写人员能够站在前沿的高度,洞悉一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相关理论、实践、创新等全部成果。综述论述有范畴的大小和深浅程度之分,所涉范畴越大、深度越深,论述难度越大。综述性论述的重要作用是概括全面、提纲挈领,研读者读后能够快速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状态,可以指引后续研究者明确目标、直奔前沿主题进行研究,撰写此类成果的人员应是长期从事这一领域或对这一领域前沿知识了然于胸的高层次人员。

2.教育研究的层面

近年来,随着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增多及地方政府对中小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小学教育研究呈多彩纷呈、档次不断提升之势。在相关课题,比如规划课题、教研室课题、协会课题、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的引领下,中小学教育的课题由以前的单一性、局部性、分散性等向交叉性、综合性、全域性、时代性、服务型等方面转变。大型课题、重要课题、专项课题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历史、研究资历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些课题往往在国家、省市某一区域具有一定前瞻代表性,往往引领重大研究方向。

对设区市层面,具有远期规划的市级政府、规划、科教育部门都会结合重大规划时段,发布本区域内重大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服务解决本区域研究解决问题实际;对县区级层面,相关课题往往结合上级层面的框架,提出一些研究目标及方向,旨在为本区域研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立足本校、面向全县是研究的一次突破;再提升,具备一定研究背景、阅历后,研究可以提升到市级层面;具有较高研究水平、视野开阔、掌握一定研究资源后,研究就可以突破到省乃至国家级课题研究方面,因此课题研究、教育研究首先要求研究者立足基层,逐步提升,当然不排除起点高的特殊情况。

3.教育研究的主要范畴

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尤其本专科学历的年轻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教学是第一实践战场,最具发言权,研究的范畴可以是教材、教法、学法的认识总结,可以是班主任管理經验的方法介绍,可以是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比较对比研究,也可以是从管理者层面出发的质量评价研究,还可以是校级、区级层面需解决问题的某一层面研究,当然也包括实践研究。研究范围可以是研究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可以是研究教法学法等方式方法的因素,可以是管理理念、办学体制机制等理念的研究,只要是具有代表性、有发现、可借鉴、可推广、可应用的就可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总体上归类为先前提到的经验总结、应用研究等两大类研究论文。

进行教育研究,首先应注重经验的积累,善于发现和总结。首先要求研究者处处“想”总结、具有研究意识,也就是在教育领域活动时,应时刻闪现并储存思想的火花,也就是灵感。每每做事时,那些代表性、有发现、可借鉴、可推广、可应用的东西想法应首先闪现在你的头脑中并存储;其次,付诸行动。教师有想法,不代表可以进行教育研究,教师应该在某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你的想法,同时印证你的想法,可以通过中国知网认真查阅、研究此范围是否有人已经研究,研究的领域、范围是否全面,你计划研究的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等,静下心来读完、研究完就可以知道你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第三,掌握一定的工具。战场上打仗,首先武器要精良,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比方说掌握一门数学软件应用工具,比如SPSS,也比如说掌握一定的处理技巧,如某种独特的试验方法、某种处理软件等;第四,掌握一定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吃饭就要有粮食,研究就要有数据支撑,尤其目前大数据时代,没有数据支撑的研究就会显得空洞、乏力。有些素材有时可以直接收集,有时需要跨时间段联合取得,通常情况下,取得的素材是否有代表性往往成为一个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四个步骤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将使你的研究逐步从经验总结性向应用研究性转变,达到综述论述性。一般来说,中小学的纯理论创新性研究论文很难达到,主要是研究的领域、研究者资源、资历、研究时间、掌握的资源等受到很大的限制。

4.研究论文生成

以应用性研究论文为例,一篇发表的成果论文通常由摘要、引言、相关介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六部分组成,当然有时引言和相关介绍可以合并,广义上讲,还可包括诸如关键词、

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在总体酝酿生成阶段,一般是研究者先写出正文部分的草稿,因为这是研究论文最主要的东西,主要东西得到了,然后才是比较修正;其次相关介绍部分,由于研究的内容往往要求比较专业,成果介绍一般会涉及一些新的定义和术语,如果不提前介绍,研究的东西往往就会因为太专业、跨度大导致部分内容脉络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再次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承上启下,介绍你研究的背景意义,说明你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性、有意义的重要铺设,一般引言常常包含相关研究论文的介绍,这些研究论文需要被精简概括,相关目录常常放在后面参考文献中。引言中论述的研究论文往往是小综述,小综述是否全面、是否到位往往成为后续课题是否有意义研究下去的重要判断依据;最后是摘要。摘要就是喉舌,摘要一般要求200字左右,需要精确概括你研究论文的方式方法和成就及借鉴意义,审阅者阅读你的研究论文,第一时间就是看你的摘要,摘要写得清晰明了,审阅者一看即清,由此可以判断研究论文是否有意义,创新的成分有多大,是一篇文章能否发表的最主要影响要素。这是一篇研究论文成文时一般的主要生成顺序。在准备阶段,一般是先有想法,再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想法是否值得研究,然后是积累素材,得到正文的结果。一篇基本成型的研究论文在发表前,一般都会将研究论文冷静一段时间,稍后再予以修缮,确定无误即可投稿发出。

5.研究论文发表的期刊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研究论文的发表,一般指期刊的发表。本质上讲,期刊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理论成果表达出来,发表自己看法的地方。既然是成果,自然在某些审阅者的眼里就有成果大小、是否值得发表之说,因此人为地就有了期刊的分门别类之说。从期刊的主办者来说,期刊主要分为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市级期刊。这种分法实际上是期刊本身刻意为之,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市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市级单位主管期刊为市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刊物。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及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市级期刊通常指市级层面相关部门主办的期刊。这种期刊分类方法并无明文规定,之所以有这种分法,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有一些代理中介忽悠投稿者,让大家误以为省级期刊没有国家级期刊好,代理中介可以将你的成果短时间内刊发到所谓的国家期刊上面;另一个就是某些省市在职称评定时,一般要求论文是省级期刊的标准。事实上,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不能因为是小刊物就给予否定,小刊物上也会有高质量的文章。在我国,刊物有CN类刊物,ISSN类刊物。CN类刊物就是在我国发行的刊物,ISSN类刊物,就是在国际上发行的出版物。通常情况下,多数刊物既在国内发行又在国外发行,是否正规主要看是否有国家正式批准的CN、ISSN刊号,可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网站查询到,发表文章时,只要确定期刊双号齐全即可。通常被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收录的期刊都为正规期刊。

国外重要刊物,主要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学科三大类。目前SCI和SSCI、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三大核心数据库。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理工科的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等载体。SCI收录来自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被SCI收录的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E(SCI Expanded),即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SCI和SCIE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包括2000多种外围刊。S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同时收录SCIE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内容涵盖覆盖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9大学术领域28个学科,目前收录1752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亦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推出,主要收录涉及农业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22个学科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是基于SCI和SSCI中的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两个月更新一次,是一款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主要通过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均被引频次、前沿论文、热点论文等6大指标,分析出世界排名前1%的研究论文、科学家及研究机构,还分析出世界排名前0.1%的热点论文及排名前50%的国家地区,进而对科研水平、期刊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学术声誉进行全面衡量。

在我国,学科通常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目前国内期刊大约一万两千余本,根据期刊的总体学术水平、影响力,按照一定核心期刊遴選体系评价标准就可以对期刊进行一定的分类。不同单位、不同领域遴选体系评价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分类,目前国内有影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7种。第一种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发。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目前已积累论文记录530多万条,引文记录7400多万条。2019年度—2020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1229种,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228种,中文期刊1001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常被誉为“中国的SCI”。第二种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国外称作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开发研制而成,分来源期刊及拓展版,最新2019—2020版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568种学术来源期刊和214种拓展版期刊,即为常说的南大核心期刊目录。第三种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由北京多所高校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27个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评选认定,范围涵盖理工、人文等全部领域,每三年修订一次,最新2017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核心期1983种。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发评选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发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研发评选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其中CSCD、南大核心、北大核心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期刊遴选评价平台。

6.研究论文的发表

发表研究论文,发表前要做到知彼知己。首先需要根据你的时间紧急程度、文章水平档次选择预投刊物,其次要熟读投稿要求,特别留意字数、字体、行间距、页面设置、参考文献板式、投稿方式(邮箱还是注册登录投稿)等要求;另外,大数据时代,不同的期刊通常都有对论文的查重率要求,一般在10%—30%居多,如果引用的内容或别人原话的内容较多,往往就会使文章的查重率偏高,会给予一票否决。部分期刊,客观上讲,虽然表面上没有单位、学历、职称、是否有基金等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内部标准,比如“看单位、看基金”,单位不高、基金没有或者基金档次不高的,不符合内部标准的投稿论文常常被放入次要考虑的位置。

选择发表核心期刊有一定难度,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量有限,即核心期刊的数量及发表容量有限。对具体的某种核心期刊而言,可能是月刊(一月出版一期)或是双月刊,有的甚至是季刊,这就决定了每年出版的论文数量的有限性;二是专业性,多数期刊对论文内容涉及的范围、是否有基金资助、字数等都有明确要求;三是学术价值要求较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一般都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代表性,需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四是审稿周期长、发表时间跨度长等,这类刊物往往采取初审、外审、终审等三个步骤,一通环节下来,时间最快也要2个月,假如再修修改改,有時会达到半年左右,再加上发表前的窗口期,一般一年半发表实属正常。发表在核心类期刊内的论文,一般会认为该论文具有一定含金量,也就是投稿者趋之若鹜的原因,当然投稿核心期刊也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论文研究成果的显现由于发表时间的推后往往不能及时发表;最关键的若论文审核不通过,有时这类期刊可能不会反馈给你任何审稿信息,尤其邮箱投稿;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网上注册投稿而言,目前暂没有统一投稿平台,不同期刊需要不同注册,投稿一个需注册一个。若选择发表一般期刊,则可根据情况选择学报期刊或学术类期刊,前者主要指本专科大学学报及专业类期刊,此类期刊对学术有一定要求,论文准备从写作到发表一般周期在3个月—6个月,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发表在此刊物上;学术类期刊,通常理解为百家争鸣期刊,这类期刊最大的优点是发表时间快,只要你的论文有特色、有亮点、有意义,具有借鉴、参考、推广的作用,都可以发表在此刊物上,这是目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主要涉及的期刊,最后一种是营利性期刊。这类期刊的典型特征是看重效益、出版量大、只要质量过关、查重率不高,一般文章就能及时发表,当然这类期刊也有见刊快、成果及时展现的优点。

7.结语

中小学教育研究基于实践,重在过程经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新方法、新认知,依据自身不断提升的业务能力和掌握的科研方法,开展经验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理论创新研究,形成可以推广的研究论文成果。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研究论文的水平档次、不同期刊发表的要求、发表时间的紧急程度等遴选一定的期刊投稿。

参考文献:

[1]宛志亮.谈学术期刊论文撰写与编排应遵循的基本格式和标准规范[J].学术研究,2015(12):12-18.

[2]尹玉吉.编辑视域下学术论文撰写规律研究[J].编辑之友,2017(3):70-73,82-89.

[3]钟来平.SCI论文的撰写与发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9):461-464.

[4]张俊苗,向月波等.学术论文投稿期刊选择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6-80.

[5]龙威.正确选择期刊与有效的论文投稿策略[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8(2):62-64.

[6]颜爱娟,陈爱华.论学术论文投稿时作者对期刊的选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10):118-121.

作者:钱永江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篇3:

如何提高科技论文投稿命中率

摘 要:分析阐述撰写论文的重要性,总结当前科技领域发表文章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科技期刊的编辑实践,阐述如何进行投稿前的准备、如何规范论文写作,了解常见的退稿原因,以减少初次投稿者的盲目性,提高投稿命中率。

关键词:科技论文 命中率 论文写作 重要性

How to improve the hit rate of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Hua Yun

(Editorial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Xuzhou 221002,China)

随着我国医学科教研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论文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远远超出了医学类期刊的承载量。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在众多医学论文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位作者都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擬从科技论文重要性、科研产出的两个矛盾、撰稿前准备、论文写作中经常出错的问题、常见的退稿原因等方面分析阐述如何提高论文命中率,希望对作者有所借鉴和帮助。

1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1.1 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表达形式

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1]。是科研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作者心血的凝结。

1.2 临床或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发展,也是医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医学科技进步、重大发明或改革的历史性文件。一项技术的革新,一项成果的展现,必须首先以文字性的阐述来记录、印证、推广和应用。论文的质量不仅反映作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同事也体现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修养[2]。作者通过发表文章与同行间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并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1.3 职称晋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发表论文数量的多少、发表论文期刊级别的高低已经日渐成为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能否获得学位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能否通过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各种考核考评的重要条件,撰写高质量优秀的论文已迫在眉睫。

2 两个矛盾

2.1 期刊容量和发表需求的矛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板)[3]收录1030中医药卫生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4]收录248种医药卫生期刊,这些核心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总数约为4万篇;我国每年招收的医学博士生已超过1万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晋升高级职称的人,每年有3万多人,他们需要发表10万多篇的核心期刊文章才能过关!一方面发表高质量论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期刊的容量是相对不变的,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稿件积压,发表时间过长。

2.2 优秀稿件缺乏与期刊对稿件质量要求提高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国内医学期刊较少,仅有少数像《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这样的期刊入库。由于课题结题,晋升职称的需求,大部分论文投向海外杂志,造成高质量论文流失;而国内高质量期刊对稿件质量要求较高,退稿率也高,进而造成期刊无米下炊。由此可见论文质量的重要性,论文撰写质量亟待提高。

3 投稿前准备

3.1 期刊的选择

期刊的选择要做到有的放矢[5],选择与稿件专业相符、性质相当、学术水平相近的正式期刊。(1)确定是否是正式期刊[6],有无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统一刊号(ISSN);(2)确定稿件性质:基础、应用基础、临床(回顾性、前瞻性);(3)确定期刊性质,投其所需[7]: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科普性期刊。如果学术性很强的论文投到注重实用性的杂志,就可能被退稿,稿件的学术性就得不到认可;临床技术改进的稿件会被学术性很强的杂志退稿;(4)如杂志稿约明确表明报道的重点是学科内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那么一般性的稿件或先进性不强的稿件时难以发表的;(5)了解期刊的栏目设置,如我刊原来的栏目设置是“综述、编译、摘要”三种形式,却常常受到基础及临床研究累论著;更改栏目后,却又经常收到编译类文章;(6)确定作者范围:有些期刊特别是学报类对作者范围有要求,一般规定作者为本院人员,校友和各教学医院人员,那么其他人员投来的稿件,录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期刊的稿约对作者或读者是非常重要的,是了解期刊的一个重要窗口[8]。每种期刊对文章的组织结构要求不一样。大多数作者几乎都是在稿件完成之后做这项工作,而不是有目的地为某种期刊撰稿。甚至有些作者投稿某杂志只是因为该杂志在同一地区便于联系或因为与编辑部有某种联系,而不问该杂志的类型、办刊宗旨等。选择投稿期刊应在论文写作之前就应该进行,对照目标期刊的稿约要求组织撰写,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应等到稿件完成之后。

3.2 修改稿件

3.2.1 根据稿约修改

针对目标期刊的稿约要求对初成稿件进行修改,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稿件的各个方面每个杂志的稿约都有明确的要求,投稿者应严格对照,精心修改,这不单纯是为了适应所投的杂志,而且可以提高稿件的外在质量,培养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整洁、统一、规范的文章,无形中会增加编辑及审稿专家的好感,会觉得作者工作严谨、踏实,稿件的科学性及投稿成功率得到加强。

3.2.2 专项修改

针对文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几个方面:数据、统计学方法、计量单位、名词等进行逐一排查,如数据前后文不符、统计方法应用不当(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混淆,“比”“率”混用)、常见计量单位错误、公知公认名词的缩略使用不规范等,如果能认真进行专项修改,这些错误则可避免,也增加了文章的规范性。

3.2.3 “冷却”修改

在文章写好之后不要急于投寄,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做最后一遍检查修改。由于有了时间间隔,作者可能又有了新的更好的想法,或者可能从另外一个视点来发现本来没有发现的错误。“冷却”修改可谓是战前阅兵,对文章做出一次全面的查漏补缺,也是稿件投寄前最后一次检查修改。因此,作者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

3.3 准备与论文相关的材料或文书

准备与论文相关资料,这方面的工作易为广大作者所忽略,也最易导致文章发表后出现纠纷或法律问题,应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一般材料包括:基金资助课题证明材料、成果专利证书、共同作者的问题(有些杂志要求第一作者应征得其他作者的书面同意共同对论文负责并将同意书随稿寄出)、单位证明(无重复发表及一稿多投现象)等。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杂志对于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现象日益重视,防范力度增强[9],所以如何顺利通过目标期刊的学术不端筛查也是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3.4 重视伦理学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伦理学问题近年来日益被重视。国内外各种期刊基本上均对文章的伦理学描述提出了要求[10]。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实验以及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均应在文章中进行描述。动物实验要遵守相关实验章程及操作,人体试验文章中不应出现患者的姓名、病案号、与研究无关的生活资料以及被研究对象要求回避的有关内容。新药的临床实验、人体观察项目等,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许可,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文件如新药临床试验的许可证,试验对象的同意书等,都应有复印件随稿邮寄至编辑部。

特别是投向国外的稿件更应注重此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2003年08月13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网上首次发表了由上海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室盛慧珍教授指导的人兔间核转移胚胎干细胞研究论文【《通过体细胞核移植获得人胚胎干细胞》,Cell Research,2003,13(4): 252】,《Nature》立即对论文给予了关注。次日即发表了一篇采访中国科学家盛慧珍的报道。然而,这篇含金量极高的论文却是命运坎坷,在近两年时间里,经过反复修改,《科学》(Science)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都对此项研究进行过评审,但最终拒绝刊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伦理问题。

3.5 论文的载体与投寄方式

根据目标期刊的要求,选在文章的载体及投寄方式。如打印稿、Email投稿、网络在线投稿等。作者还应统一文章的字体、字号、行间距,并提供作者准确的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

4 撰写论文经常出错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果说文章的学术质量是投稿命中的基础,充分做好投稿前的准备是提高投稿命中率的前提,那么认真仔细地撰写论文则是中标的关键。科技研究成果和临床技能的总结创新是取决文章学术质量的基础,科研成果如何以規范的科技论文形式表现出来,则需要作者撰写论文时,严谨求实,努力突出重点创新成果,增强论文内容的鲜活力,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准确性,使科研成果完美地呈现[11-12]。

4.1 文章标题

文章标题应简短,用最少的字描述论文的内容;应简单易懂,醒目,且包含有关键词,能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摘要。

4.2 摘要

一般期刊对于论著类文章都要求为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包括四大结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要做到结构完整并简明扼要的阐述。摘要应能反应文章的中心,要有具体数据,要条理清楚。不要用对文章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不要用描写、背景、展望的语句,字数要控制在编辑部所要求的范围之内,过多或过少都不合适。综述类文章,摘要应注意区别与文章的前言。

4.3 文献引用

作者应重视引文,规范著录格式,要遵循有关的国家标准,一般各期刊的稿约会标注参考的国标,作者应以国标为主,规范引文格式。内容方面要”合理引用”[14],一切从内容主题需要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用而不引”和“引而不用”的现象,最好在投稿时提供每篇参考文献的首页。

4.4 文献角码位置

文献角码位置也是作者经常出错的问题,凡论文中引用的资料出现文献作者姓名(或姓氏)的,引用文献的角码应置于作者姓名的右上角;否则可置于句末。文内的角码和文后的序号要一致。

4.5 图表设计

图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自明性。即只看图表,不阅读正文,即可理解统计或对比的意义。作者应认真斟酌纵横标目,避免主谓倒置,必要时可采取直表转栏排、横标分段排。当作者同时用表格和插图来反映某事物时,一般来说,如果强调的是事物的行貌或是参量变动的总体趋势,以使用统计图为宜;如果讨论的重点是对此事项的隸属关系或对比量的准确程度,则以使用统计表为宜。图、表、文字描述三者之间应无重复。

4.6 有效数字的确定

均数±标准差的位数,一般按照最小标准差的三分之一来确定。有效数字的取舍要根据口诀来计算:“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

5 退稿的常见原因

好的文章应该同时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常见的退稿原因有:创新性不够(原创性),已有类似报道;技术路线缺陷;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统计学处理不当;研究结论证据不足,缺乏支撑资料;伦理学描述缺失;参考文献陈旧;文章体例明显不符合杂志要求等。作者可进行角色转换,扮演初审编辑[14],根据常见的退稿原因审视自己的文章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进而做出适当的修改。

6 结语

总之,科学论文的顺利出版,是作者和编辑人员的共同愿望,了解了退稿的常见原因以及撰写论文时经常出错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做足投稿前的准备工作,使文章尽可能达到思路层次清楚、内容结构完整匀称、内容科学正确、资料数据及统计方法正确、论述深刻,那么论文的命中率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徐仙林.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4,9(1):63.

[3]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印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4]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宫笑鸰.初次投稿应注意的问题[J].医学信息,2009,22(12): 2700-2702.

[6] 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7(3).

[7] 关开澄.基于编辑实践的科技论文投稿策略[J].科技与出版,2005(5):10-11.

[8] 孙淑君.提高投稿命中率的几点心得[J].科协论坛,2007(11):174.

[9] 吴培红,冷怀明,汪勤俭,等.防范科技论文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实践和思考[J].编辑学报,2009,21(5):434-436.

[10] 陈丽文,李凌江,昌兰,等.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稿件中医学伦理学意识比较[J].编辑学报,2006,18(1):14-17.

[11] 张建军,李继平.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11): 80-83.

[12] 关开澄.编辑视角: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3): 135-138.

[13] 马城.参考文献引用及其研究的盲点与误区[J].编辑学报,2007,19(2):87-89.

[14] 邓强庭,栾嘉,王红,等.医学科研论文编辑初审的方法及要点[J].编辑学报,2012,24(1):27-29.

作者:华云

上一篇:工作总结(科技局)下一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