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sci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撰写sci

医学研究生SCI论文选题、撰写及投稿的教学探讨

摘要:发表SCI论文已经成为医学院校研究生毕业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医学研究生研究课题水平、英文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医学研究生应该对SCI论文有全面的掌握。本文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从论文选题、撰写、投稿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指导硕士研究生撰写与发表SCI论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SCI论文;选题;撰写;投稿

于1961年创立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SCI是查询科技文献以及文献其引用情况的专业检索工具,内容涉及科技领域的几乎所有学科(例如:医学、药学、农业、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物理学、数学、化学、临床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等)。SCI所收载的均是各学科高质量的期刊,因为SCI对其收录的期刊采用了多种科学且严格的定性和定量筛选,可以说SCI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高的和最有影响的水准。一般来说,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并且得到引用,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地位、研究水平和创新实力的国际通用方法[1-3]。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已经将发表SCI论文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并规定醫学研究生必须于读期间发表SCI论文才可以申请毕业和授予学位。但是,很多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对SCI论文并无深入了解,更无从下手撰写和发表SCI论文。本文从个人带教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为广大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提供可借鉴的信息。实际上,只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思路、撰写技巧和投稿策略,发表SCI论文并不是非常困难。

一、SCI论文的选题

无论是SCI医学论文,还是中文核心期刊论文,选题都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只有确立一个好的选题,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好论文。一般意义上,选题是指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论题、提出有意义的论点,并选择适合的写作形式。相反,论点不新或没有价值,即使语言华丽、表达通畅、结构清楚,也不能写出好的论文。从SCI杂志的角度,在编辑初审稿件时,首先就是看选题,这是评判一篇论文能否采用的基本标准。

1.如何选题。好题是可论之题加有价之说。选题的好坏主要的根源在于能否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找到研究的目标以及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困惑于无题可找、无题可选,其实这里主要就是缺少观察和缺少发现。论题应是可论之题,但是论题涉及的范围一定要适中。论题不宜过小,道理非常浅显或者显而易见的问题,难以展开论述,若强作论文,就成立小题大作了。论题也不要过大,因为大题都会涉及很多内容,很难用一篇论文论述清楚,如果道理难免说得抽象,会让读者感到距离很远、无法理解。

2.从病例报告选题。病例报告是对单个或少数罕见病例的临床报道,这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捷径,也是很好的培养SCI论文写作的训练方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善于发现和总结,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有借鉴价值的病例报告,在此举例说明。例一,核素治疗是临床核医学的重要内容,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131I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假阳性病灶会明显干扰核医学医生对131I治疗效果的判断,在我科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例甲状舌管囊肿的患者,这是一位44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男性患者,术后一共给予了三次131I治疗,我们发现在其颈前有一个明显的阳性病灶,在治疗中该病灶的形态和浓集程度始终不变,通过超声、CT和MR,最终明确是甲状舌管囊肿造成的假阳性,此患者治疗后的评价为临床治愈,本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将此文发表于3.5分的杂志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4]。例二,全身骨显像是核医学显像中的常规项目,全身骨显像中出现单个肋骨阳性病灶的情况偶尔会遇到,我们的团队对遇到的此类情况没有放过,我率领研究生对发现的两个病例追踪到底(查找病历、搜集影像学资料和确认病理学诊断),明确了肋骨海绵状血管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最终诊断,成功又在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两篇SCI文章[5,6]。

3.从临床研究选题。临床研究有很多种,大规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是最好的,但是根据目前国内医院的实际状况和多数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完成这样的研究可能难度很大;而对于回顾性研究和断面研究,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临床患者多、病种全,只要能静下心来汇总数据、把握好如何做统计,发表临床文章并不困难,在此举例说明。例一,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这是我带领研究生进行的针对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国人群的最大样本数的99mTc-TRODAT-1 SPECT/CT前瞻性研究,研究发现基底节高水平表达的DAT在初诊未服药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最为显著,而DAT会随病程的进展而降低、DAT和病程呈负相关,研究证明DAT高表达与此病的早期发病密切相关,而随病程进展代偿性改变会下调基底节高水平表达的DAT。文章主要使用了T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该研究发表于Annuals of Nuclear Medicine杂志[7]。例二,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纵膈肿物靶本底比值最优化的回顾性研究。正电子符合线路纵膈肿物显像的本底选择是临床核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带领研究生对五种本底(气道、脂肪、纵膈软组织间隙、大血管和心脏)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本底的选择对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而最佳的本底应该是大血管。该研究对核医学纵膈肿物显像良恶性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主要使用了方差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的统计方法。文章发表于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s杂志[8]。

4.从基础研究选题。基础研究是临床研究生比较薄弱的一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基础研究可以为临床问题发生原因寻求解决方案并做机理探讨,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也是基础研究课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以核素治疗为主要的基础研究重点,其中我率领的团队在前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首次前瞻性地提出恶性肿瘤核素治疗耐药机制的NF-κB诱导理论,研究证明131I会导致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NF-κB表达增加、功能增强,联合使用NF-κB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改变。131I通过活化NF-κB途径导致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内凋亡抑制因子表达升高,而联合使用NF-κB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这种变化,联合用药对131I导致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产生了协同效应。文章发表于PLoS ONE杂志[9]。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midkine(MK)和NF-κB类似,均在甲状腺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MK的优势是可以在血中测定。我们率先开展了免疫组化测定MK和NF-κ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及转移灶诊断价值的研究。ROC结果显示二者具有好的诊断PTC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192%和80.137%;ROC结果还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诊断PTC转移灶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895%和80.263%。这个基础研究发表于Life Sciences杂志[10]。这将为我们申请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SCI论文的撰写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英文写作并不是很难的。大部分的SCI文章很像我们古代的八股文,有“起、承、转、合”的文法,只是用英文写的,文法解决了、英文解决了,写这个SCI八股文,也就如同是讲一个好故事,就不是很难了。SCI文章能否写得好,准备非常重要,建议将SCI文章的写作分为三步的过程来进行。文章写前应该深思熟虑、把全局把握于胸;围绕着结果和能讨论的内容,充分打好文章腹稿,提笔写时正取一气呵成;写出文章初稿后,可以放一段时间,之后反复多次锤炼、修改。

1.写作的最佳时机。SCI文章写作的最佳时机不是在做完实验后,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应该考虑的事情。文章“题目”如前所述,是对观察到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凝炼。“前言”是对已经掌握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并引导出要做的研究题目。“材料和方法”一定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归纳结果后,根据结果和预期的差异,再做修改,继续再实验,再归纳结果,最后将所有的结果做整理、分析而得到的。“讨论”是充分结合研究的结果,综合平时的思考以及分析的文献而形成的,一般可以将相关问题集中为几个观点,以讨论的形式分别加以论述。“结论”就是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

2.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认为,作为SCI写作的前提,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医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写作时文字的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都是需要终生积累才可以达到的。这些平时的积累决定着作者文章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这种能力和水平不是临阵磨枪能够得到的,是要医学研究生们从年轻时就下苦功充实自己的。

3.提高英语水平和技巧。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撰写SCI论文时语言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持久战的任务来完成。第一,为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水平,我们强烈建议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开设英语写作课程、给学生们创造出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第二,必须多读文献,在读文献时我们不仅掌握了本学科的前沿、增加了学识,更会丰富我们的词汇量、使我们获得等多纯正的英文表达方法,我们不妨把好的词句记录下来,有时间拿出来看一下,写论文出现表达困惑的时候,翻一翻以往的笔记,可能写SCI论文时就不至于发愁了。第三,我们还可以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抄在本子上,和自己的原稿中相应的部分单独做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这样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第四,语言上应避免长句,尽量用短句,加以适当的副词或短语,使得文章层次很清楚。修改语言时尽量发挥自己的人际关系,多找些人修改,可以找到很多自己平时不注意的错误。最后,可以使用有道、百度翻译、google翻译等软件进行大概的翻译,然后在google学术里面找到对应的话,再做修改和套用;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人,每天说的90%的话,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话;这样一篇英文文章的雏形就有了;再用你自己的英文,从头到尾顺几遍。

4.使用好文献管理软件。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一定要符合规范。建议写文章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比较常用的Endnote)来编辑文献。一定不要手工制作、复制和粘贴文献,这样做浪费了时间,而且没有任何益处。现在,很多杂志的主页都提供符合该杂志文献格式的Endnote格式文件免费下载。关于Endnote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可以写的内容有很多,请大家查看该软件的说明书,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关于SCI论文投稿的建议

写好的英文论文,究竟投向哪份SCI杂志?这其实还是蛮有学问的。如果你有非常充足的时间等待,最好先投比你目标的SCI杂志高很多的杂志,哪怕是Lancet,JAMA、NEJM等都不妨试一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顶级的SCI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Academic编辑审后退稿,要是送外审后退稿,那就算不错的了。前两者一般1~2周完成,第三种情况1~2个月完成。因此即使拒稿,咱们也不会有太多时间上的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顶级专家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一般给这些杂志审稿的都是各领域的牛人,他们不仅可以一针见血提出文章里“软肋”,更会提出很多改进的好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太多等待的时间的。我们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总结数据等过程中,已经用去很多时间,我们一般都想让自己的论文尽量一次被SCI杂志接收。此时,我们要对自己的SCI文章有一个客观的评估,要正确判断文章的水平。同时从ISI资料库(具体网址是www.isiwebofknowledge.com)中或Baidu上搜索相关杂志的主页链接,进入杂志主页后便可以查找杂志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杂志名,每一期杂志刊登的文章内容,杂志的影响因子,以及SCI文章的年发表量等做选择。选定了SCI杂志,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详细阅读该杂志的投稿须知(Author information),投稿须知里面详细提供了杂志对文章的各项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表和图的DPI要求和格式要求、文献的格式要求、题目和摘要字数的限制以及其他的投稿规定。一定要依照这些格式上的要求去撰写SCI文章,否则会被退稿或退回修改,耽误了时间。许多SCI杂志在投稿过程中要求你推荐3~4名审稿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向你推荐的1~2名审稿人发审稿邀请。因此,推荐审稿人也是个学问。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SCI杂志的邀请。要知道,SCI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高不可攀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比如我因为发表SCI的经历还算不错的,现在就已经是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杂志、Life Sciences杂志和Medicine杂志的审稿人了。和我的经历类似,相信许多在某专业发过SCI论文的作者都会成为审稿人。所以,你在推荐审稿人时,完全可以推荐发表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SCI文章的作者,当然这其中很多就是你论文中引用SCI论文的作者,或者也可以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行教授。审稿结束,作者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一般会有四种结果:拒绝(Rejection),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修改(Revision)及接受(Acceptance),分别简述如下。(1)Rejection。SCI杂志的拒稿率是高低不等的,一般5分以上的比较好的SCI杂志拒稿率可高达80%以上,一般2~3分的SCI杂志拒稿率在30%以上。因此,如果你收到Rejection的答复,不要气馁,因为这是常事,根据评审意见做修改,然后再投其他杂志即可。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一些的SCI杂志。但是,如果根据审稿人提出的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你做了充分而又合理的回答,并增加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或统计,你完全可以投向影响因子更高一些的SCI杂志。(2)Re-submission。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论文的竞争力不够,甚至有缺陷的结果,通常需要补充实验、增加统计等。此时,多个审稿人之间意见往往不一致,编辑多无法定夺。因此,作者应该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建议,补充审稿人建议的实验,然后有理有据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修改后再投的论文会被当作新投稿件重新编号,但往往会给原审稿人重新评审,甚至要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3)Revision。Revision与Re-submission的不同之处是,Revision后的文章只在原编号后加R1、不会重新编号,若修改了两次,编号变为R2。其实,许多SCI杂志的“Major Revision”的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Re-submission”,修改难度会比较大。修改后的文章会送原审稿人评审。“Minor Revision”的文章一般原則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比如一些统计图制作的不规范、讨论内容需要调整,但一般不会再要求增加实验了,故与有些杂志的“Conditional Acceptance”差不多。(4)Acceptance。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SCI杂志,尤其高质量的SCI杂志,不会直接“Acceptance”第一次投稿的论文。最好的情况是“Conditional Acceptance”,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些小的修稿或补充,论文即被接受。如何回答审稿人的修改建议可以算作是一门艺术了,有时难度会很大,需要反复磨炼才行。SCI杂志的审稿人均是义务的,审稿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自由地提出针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审稿人绝大多数治学严谨,都是拿信誉当生命的学者。一旦他们接到审稿邀请,都是会尽职尽责地完成审稿任务。所以,当你收到审稿人的建议时,一定要摆正心态,以尊敬的心情去对待这些建议。千万不可用有偏见的心态去断定审稿人的建议。要知道审稿人非常不容易,他们牺牲休息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你的文章,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地静下心来,分析理解审稿人的意见,找出问题的所在,要对所有问题逐条回答,尽量完成需要补充的实验,对于你不认同的意见,要委婉而有技巧地回答,对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千万不可对审稿人的建议简单搪塞,甚至发牢骚,要知道,找理由拒绝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可以說,医学SCI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对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是医学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学工作者们(包括医、护、技和研究生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全人类医学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医学SCI论文能使我们的医学成果在国际上展示,并有可能被他人采用和传播,为人类造福。对于医学研究生,撰写和发表医学SCI论文是一项重要的训练,也是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都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无法逃避。发表SCI论文的整个过程就是扩大视野、掌握医学动态、提高科研能力、锻炼临床业务的过程。医学SCI论文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医学科学水平,反映出我们人才水平的高低。因此,这是医学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参考文献:

[1]史明.临床医学工作者撰写SCI论文的策略及技巧[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592-595.

[2]郑敏文,宦怡,徐健,等.博士学位论文与SCI投稿[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671-709.

[3]陈志,罗春霞,陈景宇,等.医学工作者临床SCI论文撰写及发表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33-235.

[4]Li D,Meng Z,Zhang G,et al.Visualization of thyroglossal duct cyst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patient [J]. Clin Nucl Med,2010,35(7):499-504.

[5]Jia Q,Meng Z,Zhou Q,et al. Asymptomatic rib cavernous hemangioma[J]. Clin Nucl Med,2011,36(12):1112-1114.

[6]Li X,Meng Z,Li D,et al. 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a Rib[J]. Clin Nucl Med,2014,39(9):837-841.

[7]Liu H,Dong F,Meng Z,et al. Evaluation of Tourette's syndrome by (99m)Tc-TRODAT-1 SPECT/CT imaging[J]. Ann Nucl Med,2010,24(7):515-521.

[8]Wang P,Meng Z,Tan J,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target-to-background ratio in assessing mediastinal lesions on 18F-FDG coincidence SPECT/CT imaging [J].Nucl Med Commun,2010,31(5):398-404.

[9]Meng Z,Lou S,Tan J,et al. Nuclear factor-kappa B inhibition can enhance apoptosis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cells induced by 131I[J].PLoS ONE,2012 7(3),e0033597.

[10]Zhang Y,Meng Z,Zhang M,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midkine and nuclear factor-kappa B as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and synchronous metastasis[J].Life Sci,2014,118(1):39-45.

作者:孟召伟 贾强 谭建 张桂芝 王宇彤 刘辉

第2篇:如何撰写sci论文?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数据)

4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5 结论

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

1 前言

2 研究区概况

3 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

4 解释

5 科学意义

6.结论

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

1 前言

2 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

3 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

4 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

5 结论

综述性论文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

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

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

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

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

写好提要;

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

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

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

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

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

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

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

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 可以不花代价得到与世界级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难得机会。

大胆向SCI刊物投稿,不要怕退稿。国际SCI刊物一般不迷信名人。

第3篇:如何撰写SCI论文

第一讲 写作与发表SCI论文必读

美捷登成都办事处 秦迪

第一节 如何撰写SCI论文

写作及发表SCI论文,是许多作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而关于如何写作及发表SCI论文,相信各种版本的“宝典”不计其数。本人从事科研20余年,发表和参与发表的SCI文章150多篇,因而,对如何撰写SCI论文略有体会和心得。尤其在过去五年里,我在修改作者送给美捷登编辑公司的论文文稿和在丁香园网站回复“丁香园战友”的帖子和私人短信中,也积累了许多撰写和发表SCI论文的知识和经验。在此,本人愿将这些体会、心得、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有志于发表SCI论文的“螺友”有所帮助。

一、 写作论文前需要做的准备

在做课题之前,你一定要去查阅文献,了解你的研究领域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以及你想做的课题是否有人做过。要做到对课题的现状心中有数,对课题能否完成胸有成竹。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能白白浪费你的时间。而好高骛远,空中楼阁、闭门造车,也很可能枉费你的时间、精力和经费。 在写论文之前,你要确定:

1. 你的论文的新颖性、创新点(Novelty and innovation)。这是所有论文的灵魂。值得指出的是,在课题设计时认为新颖的东西在课题完成时并不一定新颖。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的意外结果或发现很可能具有相当的“爆炸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得到了解和启发。

2. 你的论文的科学性(Scientificity)。也就是说你写出来的论文方法要正确、结果要真实,结论要准确。你的实验要经得起同行的重复和验证。

3. 你的论文的实用性(Application)。生物医学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要么用于临床,要么能用于基础研究。如果你的论文对别人毫无用处,那么你的论文就毫无价值。

4. 你的论文的可读性(Readability)。一篇好的论文,读者看起来应该很流畅、读起来很轻松。科技论文无需拗口、罕见和晦涩的单词以及看似学问高深的

句子。大多数好的论文,其句子结构、用词都非常简洁。诚然,能把论文写得浅显易懂,这才是“真功夫”。

总之,在充分了解了自己研究课题的新颖性和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后,你应对你的论文的水平和可能的目标杂志有个基本认识。然而,好的课题和结果需要完美、巧妙地反映在论文之中才能如期的发表在相应,乃至更好的杂志上。

二、 如何写好SCI论文

通常,SCI杂志 (尤其临床杂志)上的论文格式为文题(Title)、栏外文题(Running 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引言/背景(Introduction/Background))、材料(病人)与/方法(Materials(Patient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所以这种格式也称为IMRAD(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格式。也有许多偏基础的杂志将材料与方法放在讨论后面。这样的结构安排虽有“八股文”之嫌,但确实能让论文有条有理,从而方便读者快速查找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在撰写论文前需要根据你的研究结果和所投杂志的格式来组织你的论文构架,包括方法及结果中各级标题(Headings and Subheadings)。

(一) 文题

英国17世纪一位多产的圣诗作家以撒华滋(Isaac Watts,1674年–1748年)曾用一首诗描述文题的重要性:When I can read my title clear, To mansions in the skies, I’ll bid farewell to every fear, And wipe my weeping eyes. 的确,文题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犹如一个人的脸面。人们阅读一篇论文往往是从论文的文题开始的。对于常用PubMed查找论文的同行尤其如此。

好的文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 准确性:文题必须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且具特异性和可检索性。文题不可超出或遗漏论文内容。比如,在一项研究某新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随机、非盲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比较了新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的疗效,同时也比较了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对两种三联疗法的影响。结果是新的三联疗法不仅总的疗效优于标准三联疗法,而且新的三联疗法疗效不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影响。因此,文题应该是”A randomized, open-labeled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novel triple regimen with A,

B and C in eradic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或者 “A novel triple regimen with A, B and C is superior to the standard triple regimen with D, E and F in eradic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 randomized, open-labeled clinical trial”. 但不可泛化为“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a triple regimen”, 或简化为“The effect of drug resistance on the efficacy of a novel triple regimen with A, B and C”.

2. 简洁性:文题必须简明扼要,也就是说应以最少的单词来充分反映论文核心内容。因此,上面的第一个文题要比第二个更“简洁”。需要指出的是,在中文杂志发表的论文中,几乎所有论文文题含有“研究”、“探讨”、“观察”之类词语。这在英文SCI论文中非常少见(即使有也大多来自中国或日本作者)。

3. 语法的规范性:应使用有特异性的、常用的词汇,词序要正确,避免缩写、商品名和行业术语。尽量用直截了当的文题,避免主文题-副文题格式。

(二) 摘要

目前,大多数偏临床的杂志的摘要均采用IMRAD格式,其可理解为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正如莎翁所言:“This is the short and long of it”。当然,有些偏基础的杂志的摘要是叙述式的,但基本结构顺序与上述一致,只是无需详细描述结果。

本人向来最后写摘要,因为此时基本要素已在正文描述,只需要精心去“make the short of it”。

一篇好的摘要应该让读者快速准确地掌握论文的基本内容,确定其是否与读者感兴趣的课题有关,从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全文。

无论结构式或叙述式,一篇好的摘要须符合以下标准:

1. 一般不超过250字

2. 阐明主要目的和研究范围

3. 简要描述所用方法

4. 总结研究结果

5. 给出主要的结论

切记:千万不要给出在正文中没有给出的结论。还有,摘要中不应有参考文献和图表。

(三) 引言

引言部分首先要交待所研究课题的现状,然后点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该研究课题,这是最重要的。在引言中,需要描述或定义课题中常用的主要术语。但引言不是综述,往往只需点到为止,而不应无限度展开。总之,交待现状、提出问题是引言的主要任务。随后,便是研究的目的。

(四) 材料(病人)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应该说是论文中最容易写的部分。但对于写惯中文论文的作者(中文论文方法部分常常无需完整句子或三言两语,无需参考文献或对方法的论证),这部分却是审稿人最容易提出问题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方法步骤可以放在这部分,但必须以完整句子的形式简洁、准确描述,而不是记流水账。要明确提供材料包括试剂、细胞、动物的来源。方法的描述最好为下面结果的描述打下伏笔,以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并方便读者阅读。尽量采用大标题(Headings)和小标题(Subheadings)逐步描述。有些成熟的方法,简述即可,并引用相关参考文献。但如果是自创方法,则应详细描述,尤其提出改进点和注意点,以表明其创新性。

(五) 结果

结果的描述顺序最好与方法的一致。宜采用相应的大标题(Headings)逐步描述。所有有关的试验或观察指标应以适当的形式表达,但应该高度精练。信息量大的和/或非重要结果可以总结在表中,重要结果或信息量小的结果可用图表示。具概括性的结果表述或对有统计学意义或生物临床重大意义的结果表述应体现在正文中。相应的图表最好放在这些结果表述句末的括号中。

(六) 讨论

中国作者撰写SCI论文最大困难就是不会写讨论,这与写惯中文论文不无关系(中文论文的讨论部分往往要么像综述似的喋喋不休,要么重复结果中的描述却毫无分析讨论可言)。其实,“讨论”应该紧紧围绕该研究的结果(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你应该对你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必要时要将你的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如有不同结果,需找出(推测)结果不

同的原因。事实上,研究结果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但你的推测一定要符合逻辑。论文之所以有价值不是因为你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大批的结果,而在于它的新意,即新观察,新发现、新方法、新观点、新见解、新理论(假设)等等。因此,你在讨论时一定要突出你论文中的新意和亮点。临床研究的新意在于新疗法,新诊断,新观察;基础研究的新意则在于新方法,新发现和新理论(假设)。任何新理论(假设)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的,但每项研究都有添砖加瓦的作用。所以,如果你的研究是基础研究,你应该在讨论中结合你的结果和他人的相关结果有逻辑性的提出新的理论(假设)。这样你的论文才有份量。这就是我常讲的“一点之见即成文!”

(七) 致谢

这部分往往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基金来源。有的杂志要求将这部分放在首页。基金来源对于结题非常重要,因而需要仔细填写,以确保基金单位和基金号的准确。另一部分是对所有在课题设计、实验过程以及论文撰写中有帮助但其贡献还不足以成为共同作者的单位和个人的感谢。

(八) 参考文献

有了PubMed,再加上一些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查找、转抄和整理参考文献不再困难费时,而且,也不再容易出错。但参考文献的格式一定要根据目标杂志进行调整,因为不同杂志对参考文献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个人总结:

我的体会是撰写发表英文论文其实并不困难,但需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熟悉你的专业,你的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国外近期文献。我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真实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的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抄写”和总结。谓之“妙抄”。切记: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则笑话百出,大则断送文章,乃至作者甚至作者老板的前程(绝非耸人听闻之谈!)。

3.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这是我澳洲老板教我的—他曾无数次将我的“applied, employed, utilized, adapted”等等改成“used”。

4.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同事审阅。

6.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只要想“嫁人”,终将会找到合适的婆家!

第4篇: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能否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是能否进入学术前沿,在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平台上参与学术竞争,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一个基本标志。那么怎样的论文才是合格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贡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

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将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Sara,Martin建议找一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是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个翻身仗。

第5篇:如何写SCI文章总结

王xx 机械工程

1xxxxx03 通过几个星期的SCI写作培训,自己对写SCI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之前认为SCI离自己太远,自己完全不可能写的出来,但是自己现在认为写SCI文章有一定的套路,只要按照这个套路来,写出一篇SCI文章来根本不是问题。

在写文章时,自己的时间分配和修改次数都要有一定的规划:30%的时间细心思考,70%的时间认真写作初稿;把写好的论文放一段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请其他人帮助阅读和修改;在修改的时候,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论文(Reviewer / boss / colleagues / proof-reader);仔细修改的次数 > 3;修改的总次数 > 5。要点:自己读自己的论文很乏味,并且不易找到错误;为了论文的小的层次提升,要付出大量劳动。

SCI文章大概有五个部分组成,包括:摘要、介绍、方法、结果和总结,它们之间的写作顺序也有一定的说法。

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

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下面重点来介绍摘要、介绍、方法、结果和总结这五个部分该怎么写,改写哪些内容。 1.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 以探讨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⑶ 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 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 Δ值,变化%; 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⑵ 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⑶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①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讨论太浮浅,文献知识不熟悉 ④写成工作总结,缺乏学术高度 ⑤ 要正确使用缩写词,尤其是组别缩写词;5.摘要:问题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对象;方法(指标,分组);主要结果(数据,统计);结论与展望。

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加上自己有一个好的idea,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写出一篇SCI是不成问题的,只要自己努力,加上科学的方法,SCI肯定写的出来。

第6篇:如何写环境方面的SCI论文

环境方面的研究太广泛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政治、法律都沾边,所以环境方面的论文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我觉得写这方面的论文还是有几条特点,可能和其他学科有些不同,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注意。"

1、努力和环境重大问题或者政策扯上关系,介绍自己研究潜在的应用。这一点似乎很简单明了,但是很多人尤其是研究生们很容易忽视这一点,以为自己试验做了,结果有了就行了,不注意发掘自己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如果课题是老板定的,自己对这方面的应用不了解,可以看看项目申请书,里面都会吹嘘自己的研究多重要。

2、不管做环境哪个方面的,发表文章的时候都要考虑作数学模型,这是环境科学的趋势,我看过国内来的文章,这方面都很欠缺。同样的实验结果,用上数学模型可以发高一两个档次的期刊。另一方面,单独讲数学模型的文章也不吃香,环境是应用学科,所以模型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拟合实际观测数据。

3、千万要作好数据统计,显著程度检验时一定要有的,模型拟合也需要有goodness-of-fit。这一点有时候做起来会有点麻烦,但上点档次杂志上都会有这方面的要求。

4、实验材料和方法描述尽可能详尽准确,那怕显得有些啰嗦。一般审稿人都是先看摘要,再看图表,第三看实验方法,如果看到实验方法方面的错误,很多审稿人就会给文章非常差的评价。

5、注意杂志的要求,环境方面的杂志非常多,虽然很多杂志名字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它们之间有许多差别,如果不符合它们的范围,就会被编辑直接退回来。所以要仔细阅读投稿指南,还要浏览近几年的目录,确定刊登文章的范围。很多杂志有些特殊要求,譬如ES&T喜欢短文章,正文要求包括图表在7000字以内,其他内容可以作为supplement material。有些杂志喜欢长文章,如果文章太短,会很容易被据稿。这些都需要事先了解。

6、文章当然还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投稿前最好请nativespeaker检查。

7、尽量引用潜在审稿人的文章,大家都需要citation,所以很多人审稿先看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引用,没被引用自然会有点不爽,对你肯定就有点不利。很多杂志需要推荐审稿人,一般来说编辑会从推荐的审稿人中找一两个,然后自己找一两个。尽可能多推荐年轻一些的审稿人,老头子们多数太忙没空看,推荐以前尽可能了解一下行内人士的口碑。

这些都是个人的经验,肯定很不全面,大家可以补充。

第7篇:教你如何选择期刊发表SCI论文

来源:SCI论文发表——辑文编译

通过长时间的构思和撰写,我们完成了一篇SCI论文的创作,但是如何选择投递的期刊呢?要怎样选择与自己论文相关的期刊?下面辑文编译小编给大家讲一下怎么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吧。

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和学习,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当然这也包括SCI论文的写作,它的学术要求很高,对它的审核的流程也很严格,完成一篇SCI论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知识。SCI的发表是检验所完成的论文的关键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事宜需要我们引起关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聊一聊SCI发表的注意事项。

SCI的论文也是有一定的风格划分的,这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正是因为论文的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所以在审核的时候是很严格的。文章的原创性是必须要保证的,所发布的文章没有在其他的期刊杂志上面发表过,也必须要保证所发布的文章里所提出的理论以及公式是前人所没有提出来的,当然教科书上面所出现过的定理和公式是除外的,这样论文的价值才有所保障。在论文写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投稿的工作了,在投稿之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自己要发表论文的期刊,在选择的时候要理性,不可以随便选择。因为每一款期刊的主题和所偏重的学术领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论文所在的领域进行准确定位,这样能够增加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论文都会面临被退稿的命运,所以在收到退稿信的时候都不要灰心丧气。在退稿的时候,审稿人一般都会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这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审稿人都是有多年的论文写作经验的,他们的意见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指导意见,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提升。在论文经过审核之后接下来就是论文的相关费用问题了。杂志社会根据作者所提供的地址,将论文的样刊发给作者,供写作者进行选择。在款项到帐后,会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发表了。在论文被刊登出来的时候,SCI的发表就正式完成了。

一篇SCI论文的发表要选择合适的期刊,内容既要与自己的论文内容相符同时在面对退稿、修改及长时间审核的问题,我们更要客观的看待。

上一篇:文献检索课题综合报告下一篇:举例说明服务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