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乘风崛起 相关概念可关注

今年上半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形式,有望突破传统外贸销售模式的制约,给增速放缓的对外贸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商务部外贸司牵头制定的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对外贸易服务的扶持政策有望在今年出台。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聂林海表示,“外贸电商平台的政策制定,以解决方便通关问题为重点。”

“绿色通道”便利通关

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外贸业态相应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不过,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线外贸卖家一般以私人物品的名义邮递货物,无法按照一般贸易申报出口,因此,不少中小企业事实上也将无法享受到便利通关、减少行政性收费、简化商检等政策优惠。

这一问题,将在商务部即将出台的促进外贸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中得到解决方案。据透露,未来海关总署将专门针对外贸电商平台给予“绿色通关”服务。另外,在方便通关的原则基础上,电子商务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退税、融资、检验等环节上也有望建立“绿色通道”。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企业出口涉及的“融资、通关、退税”等问题的本质,不在资源过少,而在通关不畅。中国外贸出口要提升竞争力,推行外贸综合(行情 专区)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协调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多部委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各部委之间已达成基本共识,以解决方便通关问题为重点,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服务的进程。”聂林海表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加大对外贸电商平台企业的调研工作,商务部外贸司也首度参与到电子商务有关政策的制定工作中。商务部此前发布的《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将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政策支持,对重点平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和贸易形势,突破了传统外贸销售模式所受到的制约,有利于企业简短贸易链条,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形成新的贸易增长点。

支持外贸综合服务

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就此提出了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六项举措。在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六条”中,首次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

所谓外贸综合服务行业,即以整合各类环节服务为基础,然后统一投放给中小外贸企业,其主要服务包括融资、通关、退税以及物流、保险(行情 专区)等外贸必须环节。亿邦动力网分析人士判断,新的政策将从多方面促进外贸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外贸电商服务业的崛起,外贸B2B服务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据悉,此次促外贸“国六条”的支持对象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订单分散、金额小,以线下方式提供服务成本高且效率低,因此,采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电商服务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国六条”中还可以看出,政府更愿意推动能够提供集约式、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这将促使大批外贸B2B服务商由提供单一服务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分析人士指出,通过第三方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聚合千万小企业的业务,化零为整、转危为安,势必将在平台上集成更多的配套服务。

“目前国家还没有办法直接解决中小卖家的通关问题,但可以通过支持产业链上的服务环节去间接解决这一问题。一旦卖家的通关问题解决了,资金、结汇、退税等老大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外贸电商市场可观

ComScore统计数据称,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目前为440亿美元,占同年电商总规模的14%。敦煌网统计数据则显示,如今中国区上规模的外贸电商,包括eBay、亚马逊、敦煌网、速卖网四大平台,成规模的企业已经达到数十万家,保守估计,2012年中国境内外贸电商整体销售额近百亿美元。

但是,与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的数字相比,其规模毕竟还微不足道。敦煌网CEO王树彤表示,90%以上的传统外贸电商依然徘徊在门外,如何把大量的外贸企业领进门,既是巨大的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外贸服务领域专家肖锋分析,中国外贸这几年如履薄冰,在世界市场的毛利率只有5%-7%,中国外贸出口的优势急需从价格战年代上升到外贸综合服务年代。他指出,若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整体水平,中国的对外贸易绝对不止3.86万亿美元。

其实,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的“触电”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受外贸形势低迷影响,进出口市场逐步回落,很多外贸企业面临严峻考验,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发展势头更加强烈。据介绍,阿里巴巴的国际交易市场采购直达平台目前每天订单量近1000笔,订单额超3000万美金,近两年的买家增长速度超过700%。

“今年外贸电商正发生拐点式的转变,各地政府正在积极扮演助推角色。比如义乌市政府制定了外贸电商再造义乌的新战略,努力打造外贸电商之都,欲通过外贸电商实现第二次腾飞。”敦煌网CEO王树彤介绍。

第2篇:户外运动相关概念辨析

摘要:从运动项目、教育和休闲游憩3个角度对我国户外运动相关概念进行评析,认为我国户外运动概念界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在总结与反思国内外学者对户外运动相关概念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的相关知识对“户外运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界定: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场地,并与其有互动关系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包括户外游憩、户外教育和户外竞技运动等。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户外运动;文献述评

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而概念又是构成人类思维的“逻辑细胞”,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如果概念不明确,就很容易把一些相邻的事物或现象混淆,而无法掌握科学的实质,无法运用科学的规律指导实践。本文拟在总结与反思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揭示”户外运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国内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阐述

1)从运动项目角度的阐述。

从运动项目的角度来界定“户外运动”概念的主要可分为两类:第1类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活动,持有此观点的有王莉等[1]、陶宇平[2]、夏征农[3]和董立[4]等;第2类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场地进行的一组集体运动项目群,此观点主要来源于中国登山协会在申请户外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对户外运动所下的定义,持有此观点的有孙班军[5]和董范等[6]6。

第1类的定义将户外运动仅局限在自然条件下开展的,实际上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会逐渐引入到室内的模拟自然环境当中进行,违背了下定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第2类的定义将“户外运动”概念扩大化,使任何在自然场地开展的集体运动项目都可称之为户外运动,也违背了下定义的规则。

2)从教育角度的阐述。

户外运动逐渐进入学校体育课程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对户外运动的重视,纷纷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户外运动”的概念。操学诚和吴德祖[7]和李正贤[8]等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以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所需的素质为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户外运动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教育活动。但仅把户外运动看作一种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户外运动还是一种休闲游憩活动。

3)从休闲游憩角度的阐述。

受国内学术界掀起的休闲游憩研究热潮的影响,部分学者也开始从休闲游憩的角度对户外运动的概念进行研究。如齐震[9]认为:“户外运动是指人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休闲项目。”此定义将户外运动看作是一种娱乐休闲项目,认识到了户外运动是一种休闲游憩活动,但也忽视了户外运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

综合来看,目前对“户外运动”概念的语言形式较为统一,基本上都用词组“户外运动”来表示。但还存在违背下定义的规则和认识片面等不足。针对“户外运动”概念界定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户外运动”词语与其实践发展的矛盾性。不变的“户外运动”词语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户外运动实践间的矛盾是准确界定“户外运动”概念的主要羁绊。因为户外运动实践从作为“体育活动”发展到“教育活动”和“娱乐休闲项目”,体现了户外运动涵义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但都一直用的是“户外运动”这一不变的词语。第二,户外运动理论基础的薄弱。目前,学术界对户外运动的研究对象、性质、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第三,由于户外运动本身的复杂性及注重的角度不同,使得“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具有多重观点[10],从而造成人们对“户外运动”概念的不同理解。

2 国外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阐述

1)从运动项目角度的阐述。

户外运动是指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运动[11]。英国素有“户外运动之乡”的美称[12]。苏格兰已在户外运动领域内产生了众多的世界级运动员,并且在自行车、马术、汽车拉力赛、定向运动、滑雪、射箭、皮划艇、帆船、公开水域游泳、登山和滑水等运动项目中获得了世界冠军和诸多奖牌;大量的户外运动参与者,不是为了获得杰出的成就或在比赛中获得成功,而纯粹是为了和友人们在清新的空气中欣赏美景[13]。国外对户外运动的理解较为宽泛,泛指任何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

2)从教育角度的阐述。

国外从教育的角度对户外运动相关概念的研究颇多且较为深刻,但并没有笼统用“户外运动”这一词语来表示户外运动之教育,而是用“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这一词语来表示。并且在实践上,国外也将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开展的户外运动称之为户外教育。而和户外教育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还有冒险教育、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等。

户外教育最为经典和被引用最多的定义就是Donaldson·G·E 和 Donaldson ·L·E[14]于1958年提出的“户外教育就是在户外的教育,有关户外的教育,以及为户外而教育。”这个概念告诉我们户外教育的学习地点、教授主题和教学目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在理解时会感觉到此概念无所不包。而Ken Gilbertson等[15]5认为:户外教育是一种在户外环境中开展的,强调多感官直接的体验,并综合与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个人环境的接触来实现教和学的方法。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Katherine Joy Pinch[16]6和Arthur Owen Sanderson[17]等。从以上定义可知,户外教育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且强调受教育者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来实现教育。

冒险教育是指在类似荒野的环境或自然环境中实施的并以身体技能发展而促进人际交流或在户外冒险活动中提高身体技能的一种教育[15]8。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Dennis Eaton[18]、Priest Simon[19]和Chris Hodgson、Matt Berry[20]等人。可以看出,冒险教育强调的是通过冒险性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户外冒险教育是在自然、半人工或荒野环境当中开展的冒险教育[16]7。

主题式冒险是以活动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框架,将原本在野外才能进行的冒险活动,经过主题化的设计,将攀岩、漂流、登山、露营等活动简化或改良成可在学校或一般场地进行的活动课程,只需简单的教具,或甚至不用任何器材都可操作。而且由原来只强调体能活动的取向,转而以培养个人成长与团队共同学习的取向[2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户外教育、冒险教育、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间的联系及区别。根据冒险性可将户外教育划分为冒险教育和其它教育活动;根据开展的场地不同又可将冒险教育划分为主题式冒险和户外冒险教育等。

3)从休闲游憩角度的阐述。

从休闲游憩的角度对户外运动进行界定的概念有“户外游憩”、“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等。

户外游憩是指在自由时间内自愿参加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且突出人与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的游憩活动。持有类似观点的有Sessoms[22]、Driver和Brown[23],Ibrahim和Cordes[24],Moore和Driver[25]及Ryan Plummer[26]等。冒险游憩通常是指非机械性的、与自然环境有互动联系的、包含一定风险和危险因素、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受参与者和自然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户外游憩活动[27]。户外探索是在户外环境中依靠人力(非机械动力)开展的非消耗性游憩活动[28]。持有类似观点的有Ford[29]和Simon等[30]。

可以看出,户外游憩除了强调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外,更加强调的是参与者与大自然间的互动关系。所以任何发生在室外的与大自然(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的游憩活动均属于户外游憩的范畴。因此说户外游憩的范畴最大,而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都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冒险游憩和户外探索两者间互有交叉但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冒险游憩侧重于含有风险或危险因素的游憩活动,而户外探索侧重于依靠人力开展的游憩活动。

3 “户外运动”概念的厘定

3.1 “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

户外运动的范畴很广,涉及到体育、教育和休闲游憩等领域,因此将“体育活动”、“教育活动”、“游憩”和“娱乐休闲项目”等作为户外运动的邻近属概念显得过于偏窄。户外运动不仅能以集体形式开展,也能以个人形式开展,所以将“集体运动项目群”作为户外运动概念邻近属概念也不确切。本文认为与户外运动最为贴切的邻近属概念应该是“人体活动”,即由人的四肢和躯干等肌肉群收缩所调控的身体活动,以此可以把户外摄影和野外观赏等带有微量手动操作的活动排除在外。

通过对国内外户外运动相关概念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户外运动主要是在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户外运动是一种人类创造的文化活动,不是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体力劳动,要和生产劳动区分开来。所以户外运动概念的种差就有3个,其一是“以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场地”,其二是“与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有互动关系”,其三是“非生产性”。从这3大种差出发,就能把户外运动这种人的身体活动与其它的人体活动区分开来。将“户外运动”概念的临近属概念和种差整合起来,于是可定义如下:“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场地,并与其有互动关系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

3.2 “户外运动”概念外延的划分

划分是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组成。划分后的母项和子项属于属种关系,子项必须具有母项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划分时也必须遵守下列的划分规则:(1)划分后子项的外延和母项的外延必须相等,否则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2)划分后的子项之间必须互相排斥,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3)每次划分都必须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逻辑错误。

目前国内关于户外运动分类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董范等[6]8将户外运动分为空中项目、陆地项目、自然水域项目和综合项目;另一是孟刚等[31]将户外运动划分为水上户外运动、空中户外运动和陆地户外运动。董范等人的分类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以户外越野挑战赛为代表的“综合项目”开展的场地不仅需要空中,还需要陆地和自然水域,所以就出现了“综合项目”中包含空中项目、陆地项目和自然水域项目的问题;孟刚等人的分类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因为将以野外拓展和户外越野挑战赛为代表的综合型户外运动项目排除在外,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在就出现了以活动场地为划分标准的划分方法不能够解决所有户外运动项目的归属问题,所以本文认为以活动场地为划分标准的划分方法不适于当前户外运动的分类。

以人们从事户外运动的目的作为划分标准较为稳妥。人们从事户外运动也都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为了休闲游憩,或是为获得教育,根据各自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户外运动项目或活动方式。因此,按照以“从事户外运动的目的”为划分标准是有根据和有必要的。再用一种统合的思维方式将上文从不同角度描述“户外运动”概念外延的语词整合起来,可将“户外运动”概念的外延分别命名为户外游憩、户外教育和户外竞技运动等:(1)户外游憩是个体在闲暇时间内通过自愿参与而实现休闲娱乐、调节身心和发展兴趣爱好等目的的户外运动。(2)户外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实现增强体质、传授在户外进行休闲游憩和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等目的的户外运动。(3)户外竞技运动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户外运动。

另外,在区分某项运动项目是否是户外运动时,不仅要看运动项目的本身,还要看从事此项运动项目的目的。因为运动项目本身并不是划分的依据,并且还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下,即便是同一运动项目也可以有不同分类。以“冲浪”为例,并不能简单将“冲浪”划为“极限体育”或者“户外运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若参与冲浪主要是为了挑战人体的极限能力,那么可将之归为“极限运动”;若参与冲浪是为了休闲娱乐,可将之归为“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 王莉,何世权,张慧峰,等. 对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159-1161.

[2] 陶宇平. 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 夏征农. 大辞海·体育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3.

[4] 董立. 大学生户外运动[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5] 孙班军. 山地户外运动[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

[6] 董范,国伟,董利. 户外运动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7] 操学诚,吴德祖. 户外运动与青少年全面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6(6):25-27.

[8] 李正贤. 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98-100.

[9] 齐震. 休闲视角下的户外运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44-46.

[10] 孙永生. 户外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

[11] Princeton University. outdoor sport[EB/OL].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outdoor+sport,2011-06-11.

[12] Deborah A Wuest,Charles A Bucher. Founda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exercise science,and sport[M]. 14th ed. Boston: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3:184.

[13] The National Agency for Sport. Outdoor There:a sportscotland policy statement on sport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in the outdoors[M]. Edinburgh:Sports Communication Group Ltd.,2008:13.

[14] Donaldson G E,Donaldson L E.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J]. Journal of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1958,29(17):17-63.

[15] Ken Gilbertson. Outdoor educ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6.

[16] Katherine Joy Pinch. The nature and operation of the gender system in an australian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 for adolescents[D].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05.

[17] Arthur Owen Sanderson. Bridges and barriers to offering outdoor education to grade 4-7 students in schools[D]. 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5:15.

[18] Dennis Eaton.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learning in outdoor education[D].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1998:11.

[19] Priest S. The semantic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G]//J C Miles,S Priest. Adventure programming. State College,PA:Venture,1999:111-114.

[20] Chris Hodgson,Matt Berry. Adventure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M]. New York:Routledge,2011:1.

[21] Prouty D. Project adventure:a brief history [G]//Miles J,Priest S. Adventure education.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Inc,1990:93-101.

[22] Sessoms H D. Leisure services[M]. 6th ed. NJ:Prentice Hall,1975:237.

[23] Driver B L,Brown P J. Contributions of behavioral scientists to recre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G]//Human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1983:309.

[24] Ibrahim H,Cordes K A. Outdoor recreation[M]. Boston: WCB McGraw-Hill,1993:13.

[25] Moore R L,Driver B L. Introduction to outdoor recreation [M].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2005:11-12.

[26] Ryan Plummer. Outdoor recreation:an introduction[M].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9:18.

[27] Alan Ewert. A review of adventure recreation: concepts,history,trends and issues[G]//An outdoor renaissa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outdoor recreation. 4th.North Carolina:Mississippi university,1990:63-64.

[28] Dick Prouty. Adventure educ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7:232.

[29] Ford P.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C]//ERIC clearing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ERIC Information Analysis Products,1986:7.

[30] Simon Pries.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5:18.

[31] 孟刚. 户外运动[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作者:孙永生 史登登

第3篇:林业科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摘 要:“林业科普”在学术研究中被越来越多提及。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林业科普”常常与林业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科技推广、林草科普、植物科普、生态科普等概念混用。本文旨在对“林业科普”等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林业科普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林业科普; 林草科普; 概念辨析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努力发挥林业科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林业科普作为概念常常与林业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科技推广、生态科普等概念混用。为了不引起误识和混用,有必要对林业科普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开展与林业科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打下学理基础。

一、“林业科普”概念涵义的解读

1.以科教兴国为背景,以科技概念解读为重点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林业部提出科技兴林的战略决策,科技成为热点词汇。部分学者认为,林业科普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这一解读符合特定时期的时代背景,但对“科技”的理解也局限了林业科普的概念内涵。“科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科学与技术的并称;二是将科学作为技术的形容词,以技术为侧重点。有学者认为林业基础知识传播、林业技术推广就是林业科普的主要内容;也有学者认为科普就是传播新的林业实用技术。这类概念解释均与对“科技”理解的不同相关,呈现出技术单一论或科学知识加技术的二元化特点。

2.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背景,以“四科”概念引入为重点

科普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早已从法律层面将科普工作规定为国家意志。该法律适用于国家及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而这一内容也被称为“四科”。林业科普作为科普事业的重要分支,有学者将“四科”内容引入对林业科普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出林业科普的目的与效果。如提升林业素质、培养林业人才、发展林业产业等。这类释义以四科的概念引入为主,呈现出以科学为中心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生态内容传播为重点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发展逐渐暴露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1]。林业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至关重要[2]。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提出亦是为提升林业在现代文明中的引领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林业科普工作开展的现实背景,不少学者指出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等是林业科普的重要责任。这类概念释义肯定了林业科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却使林业科普的基本内容向生态方向发生偏移,未能明晰地从林业学科或行业的角度阐释林业科普的内容。

4.以智慧林业为背景,以媒介技术革新为重点

智慧林业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共享、数据挖掘分析、场景搭建等功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林业建设[3],能够助力林业科普效果实现最大化,开创林业信息科普、管理、共享的新局面。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认为媒介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讯息。随着当前媒介技术的革新,林业科普的手段和形式变得多元丰富。智慧林业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林业科普的多元主体有了更为紧密的参与互动,这为媒介环境下的“林业科普”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业科普的多种释义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林业发展需要与时代特征;但由于林业科普作为一个并列式短语,具有林业和科普的双重指向,会在内涵和外延上与其他多个概念产生联系。下文将从林业和科普这两个侧重点对林业科普进行概念辨析。

二、侧重“林业”的相关概念的辨析

1.林业教育

林业教育在教学体系上包括高等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林业科普虽有一定教育功能;但它在具体实践中并无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更为平易近人,更具趣味性[4]。同时,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5],致力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6]。我国的林业发展以实现林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重点[7],注重林业科研,为林业现代化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着基础作用。从目的意义上来说,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林业宣传

林业宣传作为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以保护林业资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主要导向[8],与林业科普一样具有社会公益性。林业宣传尽管也包括对林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但更涵盖了林业动态、林业产业、林业政策等的发布宣传工作,比林业科普的内容范围更大。同时,林业宣传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工作,包括国家、省市区级、地县一级林业相关部门三层系统,与林业科普以各级林学会为中坚力量的工作开展方式不同。因此,从内容实质和组织架构而言,林业宣传有别于林业科普。

3.林业科技推广

林业科技推广以林农为主要对象,旨在将先进林业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林业事业的公益性、林业科技的收益滞后性等均使得林业科技推广需以林业科学知识、科学营林观念等的科普或宣传为基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林业科普可以作为林业科技推广的准备工作。尽管林业科技推广在对“科技”的单一化理解中成为上世纪90年代前林业科普工作的重点甚至唯一内容;但大力推广林业科技,确实提高了林业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当下林业科普的事业开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9]。

4.林业科技服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关于林地经营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10]。但林业推广体系一时间难以满足分散小农户的需求,种苗、化肥、农药物资、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林业科技服务逐渐成为农户提升经营经济林能力的有利选择[11]。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均以林农为主要对象;而林业科普则具备社会性特点。同时,林业科技服务与林业科普虽均有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等内容;但林业科普旨在提升公民林业科学素养,与林业科技服务为农户经营林地提供帮助的目标不同。因而二者在服務对象和宗旨目标等方面有所区别。

三、侧重“科普”的相关概念的辨析

1.林草科普

林草科普是官方文书中对林业科普的概念升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官方网站开辟了林草科普栏目,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也更名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林草科普在官方文书中的出现频次逐渐增多。由于概念产生时间晚,林草科普较少作为学界的研究对象;但从其工作开展中可以发现,林草科普包含了林业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诸多内容。较林业科普而言,其传播内容更多样。从林业科普到林草科普的概念转变,也是林业、农业部门有效合作的体现;也更有利于国土绿化的任务完成。

2.植物科普

植物科普主要是关于植物和园艺知识的科学普及。同时植物文化以及植物本身的美,也是植物科普的重要内容。林业科普与植物科普在内容上虽有较大重合;但随着林业概念的现代化转变,林业科普相较植物科普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是整体生态的一个部分[12],现代林业即以人为中心,而人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关乎整个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故除了有关森林植物生长、利用的知识技能外,动物、水资源的保护也成了林业科普的应有之义。

3.生态科普

当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议题[13],加快对社会公民的生态科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生态科普在内容上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涉及地理、水文、动植物、历史遗迹等多个领域。从这一层面来说,林业科普、林草科普、植物科普等都可被纳入生态科普的范畴。森林本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人与森林的互动关系体现也是生态科普的重要内容。林业科普,尤其是对森林文化内容的普及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4.环保科普

环保科普即环境保护科学普及。主要包括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对于公众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14]、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15]。围绕环保科普,国家自2002年起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昭示着其在我国整体科普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环保科普工作更成为决胜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重要抓手,使之在污染防治上的贡献与责任方面,与其他概念相区别。

四、总结

对林业科普概念的阐释需结合林业建设、信息传播的时代背景,更要从林业与科普的双重指向上进行目标群体、工作内容和作用意义的界定。

其一,在林业指向上:林业科普主要从目标对象、工作内容和目的意义方面与其他概念相区别。林业科普的目标群体是社会公民;在工作内容上,可以将“四科”的概念进行扩展,包括对林业科学相关知识、技术、方法、思想、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普及。但同时,林业科普针对特定对象会有工作内容的偏向性;从目的上说,林业科普旨在提升全民林业科学素养。

其二,在科普指向上:林业科普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范畴上。林业科普涉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重在林业与人的关系构建,与其他概念内涵间存在一定相交或包含关系。同时,需要注意,在林业科普中塑造、传播包含森林文化、林俗文化、生态文化的文化体系[16],保护林业文化遗产[17],也是林业科普在文化维度上的内涵与责任,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其三,在时代背景上:一方面,弘扬生态文明依然是林业科普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同时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也理应成为林业科普新的思想维度;另一方面,媒体的内容生产迈入新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交互性、智能化特点突出[18],公众对绿色传播的需求愈加多样化[19]。这要求新时代的林业科普需要展开多元化跨媒体的内容传播[20],激发受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关于环境保护的情感共同体[21],促进多元立场共存的科普新格局。

项目基金:中国科协2020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资助“新时代我国林业科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kxyjs202024)

参考文献:

[1]吴启越,刘雯.新媒体视域下绿色传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新闻知识,2019(08):77-79

[2]王娜颖.绿色消费观的内在矛盾研究[J]汉字文化,2019(15):164-165

[3]李新颖.智慧林业传播体系构建[J]开放导报,2018(03):89-92

[4]张晓蕊.大众传媒视野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9(11):155-156

[5]张银柱,蒋守龙.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J]戏剧之家,2018(22):212-213

[6]陈雨萌.商业科普:绿色广告价值新探索[J]戏剧之家,2019(26):208-209

[7]陈相雨,邵悦.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之关系辨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4):142-143

[8]陈相雨.商业广告“讲导向”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准绳[J]传媒,2017(20):77-79

[9]邵悦.绿色广告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大众文艺,2019(09):183-184

[10]许伟,朱美芬.试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林农增收问题——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19-20+30.

[11]丁秀玲,薛彩霞,高建中.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济林经营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04):389-398

[12]周碧琬,王全权.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生态美学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66-70

[13]陈芳芳.生态纪录片《湿润的文明》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微[J]汉字文化,2019(19):161+172

[14]勾莞玥,吴承彦,常百钧.城市生态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的新媒体之维——以南京生态环境官方微博为例[J]汉字文化,2020(18):154-155+168

[15]陈丹丹,马晨晨.环境公共事件中大众建构话语权的政治机会结构分析——以“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为例[J]新闻知识,2018(08):31-34

[16]刘千萌.人林共生时代:国有林区林俗文化建设探究[J]汉字文化,2020(04):174-176

[17]闻嘉欣,何雨欣.自媒体时代我国林业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保护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15-17

[18]刘云.新媒体视域下生态文化图像艺术传播创新之维[J]汉字文化,2020(19):152-154

[19]王卫池.沉浸式体验和H5产品绿色传播的劝说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9):70-73

[20]曹青云.新媒体视域下“三农”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分析[J]艺术评鉴,2019(13):160-161

[21]蔡雅雯.绿色广告的情感傳播术[J].大众文艺,2019(15):190-191

作者:吴静怡 刘新蕾

第4篇: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三深化、三推进:

三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依法监管、安全专项整治

三推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安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和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推进安全达标,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安全基层基础;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构建安全防范体系“三项行动”是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

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一些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酿成的恶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极为深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和9月24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在全国开展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在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 三项建设即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

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要切实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其一,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和长效监管。是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其二,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其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特别能战斗的安全监管和监察队伍,为履行职责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第5篇: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臵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在2000-2010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9.18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到2010年,新增林草面积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3.72个百分点。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751.5万立方米,使4.9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48.4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臵,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

一、公益林(森林)管护

(一)森林管护的法律依据 《森林法》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

1 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 公益林是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按“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事权原则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筹集资金落实管护责任。

(二)对“管护”的理解 “管护”一词由“管理”和“保护”组合而来,“管理”是手段、过程、措施,“保护”是目标、效果、法律要求。可以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理解为“预防性管理措施”,实现“保护森林”是目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七落实责任体系”即是从实践中摸索形成的“森林预防性管理措施”。

(三)管护模式

国有林管护模式 主要由国有林场(所)按责任区,落实在编在岗职工,与其签订《森林管护责任书》实施管护。若在编在岗职工不足,则按“用工自主”原则,由国有林场(所)聘用临时人员,签订《森林管护合同》实施管护。参与森林管护的职工及临聘人员可以称为专职护林员。对不宜落实专职护林员的散生国有林,可以在当地村民中确定兼职护林员,签订“代管”合同落实管护责任。

集体个人森林管护模式 集体个人森林的管护责任实际上由林主和村社集体组织分担,管护模式即为“林主自主管护”和“兼职护林员集中管护”, 实践证明这两种“管护”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因此,我市要求将这两种管护模式结合起来落实集体个人森林的管护责

2 任。天保工程所称的“管护”主要是指兼职护林员的集中管护,而“林主自主管护”是从林权确定的时候就自动开始的责任履行过程,这种“林主自主管护”主要依靠森林经营获取回报(木材、薪柴等),在对公益林有木材采伐限制的条件下,国家及地方政府按照事权原则分别筹集资金建立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种“补偿”实际上就是对林主履行“自主管护”责任的补偿。

集中管护 这是我市天保工程二期自创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林主自主“分散管护”而言的。天保工程广泛使用的“承包管护”实际上就是“集中管护”,天保工程二期要求延续、完善一期管护体系就是要延续、完善集中管护体系。实际工作中,应该在“完善”上很下功夫,其内容至少包括:合理确定管护责任区、管护费标准,认真确定管护人员、组织岗位培训及签订管护合同,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等。

(四)管护合同

管护责任区 应根据森林分布状况及巡护难易划分责任区,一般将一个村或几个社划分为一个责任区,不能简单以森林面积划分责任区,一个责任区落实一名兼职管护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要求乡镇结合实际初步确定责任区划分方案,报区县林业部门审定。

管护合同 “公益林(森林)管护合同”是遵循《合同法》及天保工程相关规定而签订的“合同”,而不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而签订的“用工合同”,劳动用工合同有其法定主管部门及主管部门备案的合同模式等。“管护合同”的甲乙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区县可依据市上推出的合同模式补充、完善制定适合当地的模式合同。

3 管护责任书 “公益林(森林)管护责任书”是上下级间或单位与职工间落实森林管护责任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内的一种工作要求或目标落实。例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林场与职工之间等都是以天保工程责任书或管护责任书形式进行落实。“管护合同”与“管护责任书”共同构成了天保工程管护七落实责任体系。

(五)管护费标准 应改变过去按照管护面积和统一规定单价下拨管护费的做法。对国有林管护费可由国有林场统筹支配使用。对集体林区管护费可根据责任区个数和责任区管护费标准支付,责任区管护费标准由区县根据资金来源、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确定。“管护合同”上应明确管护费标准,管护费支付应逐渐实现通过银行卡支付。

(六)不同环节管护费理解

工程管理人员应明确“管护费”与“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区别和联系,即:对国有林,年度计划“国有林管护费”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之和就是实施方案“国有林管护费”金额,造成这种不对应的原因是中央财政预算项目不同;对集体林区,年度计划“管护费”、“生态效益补偿金”与实施方案是不完全对应的,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天保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及“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细则”的规定执行。但是,在统计报表中“管护费”与“生态效益补偿金”又必须与计划文件相对应。造成这种计划文件与实施方案不对应的原因是财政预算项目与我市天保工程实际有一定差别。

(七)管护记录 是专兼职管护人员巡山护林的原始记录,也是管护人员的护林工作接受考核和检查(自查、复查、核查)的主要依

4 据。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管护人员对护林日志的记录还存在“记录简单、粗放、不得要领等”问题,因此区县、林场或乡镇必须将“怎样记录护林日志”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护林日志至少应该记录:这一天巡山护林的路线、起始时间;与护林工作相关的事项处臵情况,例如在某时某地劝止某人乱砍滥伐、采砂采石、乱捕乱猎、野外用火等,报告及处臵情况,书写护林标语多少条,观察森林虫情,护林宣传多少时间,等等。

(八)管护考核 区县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的量化的管护考核办法,应将管护效果和实施管护的措施和过程作为重要的量化依据,具体量化办法应与管护合同相衔接。乡镇、林场应按照管护责任区建立管护考核台帐,将平时掌握或月检、季检、年检发现的影响管护效果的事项、事件(例如森林火情、虫情,乱砍滥伐、滥捕滥猎、滥采滥挖情况等)随时进行记录,作为自查、复查、核查等考核的依据。

二、生态效益补偿

(一)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依据 《森林法》第一章第八条第

(六)款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中央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规范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规定:“中

5 央财政补偿基金作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补偿范围是国家级公益林林地”、“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依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林地”、“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集体和个人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经济补偿”。

市政府对公益林(森林)补偿的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通知》(渝办发„2011‟213号)规定:”对集体林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同标准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对国家公益林,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每亩每年10元。对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中央、市、区县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每亩每年补助3元;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每亩每年7元(分担比例为:“一圈”地区,市财政30%、区县级财政70%;“两翼”地区,市财政70%、区县级财政30%)。对属于商品性经营的经济林、竹林和暂未形成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不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对集体林区地方公益林,中央财政管护补助费每亩每年3元。将集体林区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补助费进行统筹使用,按每亩每年2元的标准提取集中管护费,其余用于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

(二)生态效益补偿 从法律和政策角度,应将“生态效益补偿”理解为“对公益林林主自主履行管护责任产生的生态效益所付出的有效劳动的补偿”。而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对公益林所产生的生态效

6 益价值的补偿”是错误的,也是不具有操作性的。因此,补偿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不是与公益林类型和等级相关的。

(三)补偿对象、范围

生态效益补偿对象 总体上说,补偿对象是公益林林主。用“林主”这个概念比“林农”更合理,“林农”有户籍概念,而“林主”就不隐含户籍成分。

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国家规定补偿范围是公益林地,这主要是相对于基金筹集和预算而言。我市规定补偿范围是“除暂未形成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之外的公益林地”,又考虑到公益林区划可能存在“局部错划”需进行技术层面“微调”的实际,规定“属于商品性经营的经济林、竹林不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这是为体现“公平”,对操作层面而言的。

(四)生态效益补偿合同 “补偿”并不是无条件的,林主必须要承担了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补偿,因此必须签订《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合同》,一般情况下,以乡镇政府作为合同甲方,区县可根据市上的“补偿合同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补偿合同范本”,范本中要对天然林保护相关政策、林木采伐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规定。

(五)补偿标准 集体林区国家及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亩每年7.75元。确定这一标准的政策依据主要有:《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通知》(渝办发„2011‟213号)。财农„2009‟381号文规定市级留用每亩每年

7 0.25元公共管护费;渝办发„2011‟213号文规定每亩每年2元用于组织集中管护,并规定集体国家公益林与地方公益林同标准补偿。实际工作中,只要公益林林主履行了合同,就必须按照补偿范围和规定标准实施补偿,绝不能擅自降低标准。

(六)兑现 总体要求以“直补”方式兑现,即通过林主提供的银行卡每年一次性直补。实行直补的首年度,相关基础工作比较繁重,但形成制度后,工作量就相对减少,干群矛盾、群众信访就相对减少。兑现环节减少,林主利益相对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实际工作中,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直补的基础工作搞好。

(七)检查 对林主自主管护工作的检查应重在平时检查,将检查情况以台帐形式记录在案,每年根据台帐记录评估林主履行合同情况,并形成评估报告。报告经乡镇政府和区县林业部门审核后,作为直补兑现的依据。只要平时用心记录,每年兑现前并不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

(一)建设内容及项目性质 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在我市主要有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两个内容。项目投入全部为中央基建投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林业部门具体实施,投资标准为人工造林30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项目基建投资性质决定了适用国家发改委基建投资管理相关程序和办法。

(二)相关规范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

8 程二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620号)明确了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文件编制提纲》(渝林天„2011‟12号)明确了该项目作业设计的编制规范。

间接费 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有3种间接费,即管理费、作业设计费、监理费。管理费按《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财基字„1999‟92号规定列支,但必须控制在1.5%内。作业设计费按当地价格管理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计收但不超过2%的控制标准。监理费按《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相关规定提取。

(三)相关概念

人工造林 天保人工造林只能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及区县及以上政府规划造林地进行实施,营造森林类型只能是生态型乔木林。人工造林管理关键在于质量管理,重要环节主要有:造林地选择(确保能够让营造的生态林永久存在并可持续经营)、树种选择(适合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苗木选择(采用实生苗,拒绝无性系)、现场初设(准确的面积计量、立地判断、社经调查)、施工过程监理(整地、供苗、栽植、保护、补植等)、成本控制(有效的劳务组织、计件工资制度、有效的苗木验收)等。

封山育林 天保封山育林只能利用疏林地和无林地进行实施,营造生态型乔木林,即通过人工补植、人工促进、封禁保护等措施主要

9 依靠自然更新能力形成森林和提高植被盖度。封山育林管理关键在于质量管理,重要环节主要有:封育地选择(只能选择疏林地、无林地,避免选择低质低效有林地等)、补植面积现场估测(一般应对小块状荒地进行补植,而不宜采用大规模砍除原生植被带补植)、补植树种选择(适合立地的乡土树种)、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对乔木型萌生树篼除萌、对未出林乔木型幼苗除草抚育)等。封育项目应提倡在设计基础上,以区县为单位进行经费统筹安排,而不是普遍采用的以乡镇或小班为单位的统筹形式(避免同价而工作量不同的现象出现)。

乡土树种 判断标准一般可以确定为: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并生长良好并不对其他树种和植物构成灾害的树种,包括乡土树种和引种较久已乡土化的树种。

幼林抚育 营造林工作中所用“幼林抚育”与森林经营中所用“幼林抚育”的区别主要在于:时段不同、措施不同、目的不同,营造林工作之“幼林抚育”指苗木成活到郁闭之前,为清除杂草促进苗木生长而提前郁闭的措施;森林经营之“幼林抚育”指在幼林竞争生长期,对郁闭度过大幼林,进行疏伐增加通透性,促进森林健康的措施。

人工促进自然更新 在实际操作层面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呈萌生状的树篼例如杉木、栎类等,保留生长势最旺一株,其他萌株全部除掉,将树篼营养和地上空间留给保留株更好更快生长;二是对尚未出林的自然更新起来的乔木型幼苗,将周边一定范围的杂草和灌木伐除,让目的幼苗获得全光照,更好更快生长。人工促进自然更新是封山育林工作中费省效宏的措施,实际工作中应给予充分利

10 用,应用中要注意搞好现场指导培训。

水土保持措施 造林和封育项目实施中应十分重视水土保持措施。根据以往经验可以概括为:坡地造林整地必须沿等高线开行,行间应尽量保留原生植被;采用穴壮整地,上下行的种植穴应错位排列;山脊、山顶、裸岩、瘠薄、沟边处尽量保留原生植被;行带上自然更新的乔木型树种尽量保留仅给予适当抚育。

有效面积 造林小班面积应测量和标明有效造林面积,即须扣除道路、房屋、裸岩、不需植苗的自然更新地面积等。统计表、一览表上必须以有效面积为准。

现场调绘与初设 这是造林和封育设计的基础环节,区县应十分重视对现场调绘和初设的管理,要充分估算所需技术工作量,设计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预算充足的设计经费,组织足够的技术人员。

混交林 理论上的混交类型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等。但实际工作中应提倡用块状混交,在土层深厚的沟槽部、坡下部设计定植阔叶树,其他部位定植针叶树。而封育工作中又提倡采用“自然混交”,即充分利用自然更新的乔木型阔叶树种通过人工促进自然成林,在块状补植地采用针叶树补植形成小块针叶林,这种自然混交形成针阔混和林。

五制 项目管理积极推行的“五制”,即: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报账制、内部招投标制(试行)、全过程质量监理制。

适地适树 营造森林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适地适树。在某个具体

11 地块判断“适地适树”的简单方法是:就地观察某个树种在该立地的自然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完成从“种子到林木到种子”的全部生活史,能够正常完成,就说明能适地适树。

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这个概念在天保工程管理中应用得很普遍,但在具体语境中各有所指,至少包括:区县实施单位(又名县级实施单位)、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又名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乡镇实施单位、生态公益林项目施工单位(由区县确定负责生态公益林项目实施的乡镇、国有林场、造林公司等施工单位),尤其对“国有林业实施单位”绝不能望文生义,随意扩展,必须以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名单为准,另外对“生态公益林项目实施单位(即业主单位,一般指区县林业局)”与“生态公益林项目施工单位”的概念和工作中的职责必须分清。因此,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

疏林地 “疏林地”是“地类”术语,国家有其严格的技术标准。在封山育林规划中可适当变通应用“疏林地”这个概念,例如新造林满5年尚未郁闭的失败造林地、乔木层尚未郁闭的灌木林地、已解封但乔木层尚未郁闭的失败封育地等。

规划造林地 这是工程造林实践中正在发展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程造林一般是应用林业用地及退耕还林地实施,但实践中一些坡耕地已事实上撂荒,法律上仍属于耕地范畴,而农民愿意、政府同意规划用于造林,我们称为“规划造林地”。生态公益林项目可利用规划造林地实施,但必须要由区县及其以上政府规划,这是尽量保证规划

12 的稳定性,因此利用规划造林地实施生态公益林的要将区县政府规划文书纳入工程档案。

哨卡 一些规模较大的封育地可设立哨卡,但要明别设立哨卡并不是建设哨卡,一般提倡选择位臵恰当的民房通过租用形式设立哨卡,而不是选地自建房屋设立哨卡,因此在经费概算中就要适当。

围栏 规程上封禁措施可采用机械围栏和生物围栏,但实践中生物围栏因见效慢不宜提倡,机械围栏在封育地集中、规模大、封禁入口少的地方可以提倡。

生态公益林项目投入 季度报表中反映的生态公益林项目投入属于中央基建投入,应根据完成的项目实物量估算而得,而不是财务支付后才算投入,因此有施工就有投入。统计的项目实物量理论上最终要与作业设计吻合,如果“实际”与“设计”差距较大,必须对设计进行修改调整进入档案。

自查复查核查 国家核查分为综合实绩核查和天保工程核查,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是纳入国家综合实绩核查范围的,而区县、市级层面的检查就没有综合实绩检查,只有天保工程检查。因此,每年的2-4月,区县天保办要组织上年度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100%自查,市级天保复查工作中要组织抽查,检查内容至少包括:面积核实率、栽植成活率、是否按设计施工、标志标牌树立情况等。

验收 造林成林或封育满5年后,要由区县天保办组织项目成效验收,逐一考察小班是否实现设计预期目标,至少包括:成林率、失败率,并分析失败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写出验收报告存档。结合市

13 级复查,要在区县验收基础上进行抽查。

(四)过程监理 监理是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不是最后或某个环节的突击性检查。凡涉及施工质量、可能影响成本成效的环节都应纳入监理范围。造林、封育的过程监理应体现在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上。项目管理部门应针对设计施工的重要节点(面积计量、苗木选择、整地、苗木验质验数、定植、苗木采购、标志标牌设定等)和重要质量参数(株行距、价格、苗木基径及根系、成活率、保存率等),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以实现过程监理。

(五)质量控制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本是工厂对产品的一种管理过程,这也适用造林、封育项目的管理。施工是否按设计达到了或能够达到生态型乔木林这个预期目标,就需要质量控制管理来保障。项目管理单位应在可利用投入基础上,对自然、社会,内部、外部等方面可能影响项目目标的风险进行预估,制定约束性或强制性措施,加以贯彻落实,通过控制阶段性目标,确保最终目标实现。控制管理应与过程监理相互衔接,它们是质量和成本管理的两个方面。

(六)生态公益林项目绩效评估与动态管理 按照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620号)第四十二条规定,我市相应建立了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

四、职工五险补助

(一)五险补助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

14 业保险、生育保险,简称五险,是要求国有林业实施单位职工必须按政策规定参加的社会基本保险。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实施五险缴费补助。我市对五险补助实行动态管理,即每年由区县根据五险参保缴费政策规定和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实际缴费需求提出补助申请,经市级审核平衡后,由市财政向区县计拨五险补助。天保工程五险补助是国家对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在岗职工单位缴费部分的一种困难补助,不能将其理解为“职工福利”、“五险全额补助”。天保五险补助要接受严格审计和检查,要让资金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不能沉淀、滞留、擅自挪用。

(二)五险参保范围、统筹区、缴费计算

养老保险 遵循办法:《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2000年7月1日印发施行。参保范围:企业及其职工。统筹办法:市级统筹区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渝北、巴南、北部新;其他区县各自为统筹区。缴费工资基数: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的,按60%核定缴费基数;超过上年度社平工资300%的,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缴费计算:单位按职工缴费基数之和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按缴费基数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医疗保险 遵循办法:《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2001年12月5日印发执行。参保范围:市级统筹区为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其他区县参保范围根据当地规定执行。统筹办法:市级统筹区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

15 渝北、巴南、北部新;其他区县各自为统筹区。缴费工资基数:事业单位固定工资加活动工资为缴费基数;企业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基数超过上年度本统筹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算,低于上年度本统筹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计算:单位按缴费基数的8%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按缴费基数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法定条件、法定程序退休的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随所在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本单位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超过35%的由单位按本单位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基数的8%为超过35%以上的退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按本单位职工缴费总基数的1%缴纳大额医疗保险;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均应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不能只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

工伤保险 遵循办法:《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2003年11月17日印发执行。参保范围:各类企业和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统筹办法: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征收机关:地方税务机关。经办机构: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缴费计算:单位(林业、木材加工等)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费。

失业保险 遵循条例:《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参保范围: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依照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除外)及其职工等。统筹办法: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征收机关:地方税务机关。经办机构:当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费计

16 算: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生育保险 遵循办法:《重庆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参保范围:企业及企业化管理事业等单位的所有职工,不分男女。统筹办法: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征收机关:地方税务机关。经办机构:医保中心。缴费计算:单位按照本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7%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费。

其他:

应参保 分别按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相关规定,符合参保范围的国有林业实施单位及全民在岗职工,纳入天保工程应参保统计。

实际参保 分别按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相关规定,进行了参保登记,并完成了当年缴费的全民在岗职工,纳入天保工程实际参保统计。实际参保人数除以应参保人数为参保率。应缴费金额、实际缴费金额、欠费等应根据参保缴费回执统计。

五、其他

(一)政社性补助 即天保工程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简称,指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区政社性人员(在我市指森林警察人员)的工作经费补助。我市按各区县实有森林警察人数计拨政社性补助经费,暂行标准是每人每年1.2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二)直补基础工作

17 分类区划 林改

(三)后续产业 自营经济 林下经济

中幼林抚育项目

中幼林抚育项目管理机制 该项目分为国有中幼林抚育和集体中幼林抚育两个子项目,其中国有中幼林抚育项目是利用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的项目。国家林业局确定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为造林经营司,参照这个模式,我市确定的牵头单位为市林业局造林处,参与管理单位主要是国有林场管理办。但在天保工程报表工作中必须收集相关数据。项目管理中实行区县申报市级审核安排与绩效评估任务动态管理的机制。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 可将其理解为:不管是人工林或是天然林,在确保森林永久存在、森林质量(时间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高的基本原则下,遵循该森林在当地的自然更新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飞籽成林、野生动物活动、自然修复、自然竞争等)减少造林营林成本,按照合法程序,追求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容,从而实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木材产出与生态效益最大化。

确定未来主林层优势树种 在对目标树进行标记时,首先注意观

18 察林内自然更新情况,应选择该小块林地自然更新能力强的树种(松树/杉木)作为未来主林层的优势树种,要尽量为未来优势树种创造自然更新条件。林地上自然更新的幼树或幼苗多且生长良好,则说明该树种在该小块林地上自然更新能力强,也说明该树种更适应在该立地上生长(符合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目标树 可以将目标树定义为:处于正常生长状态,树冠呈圆锥形,树干通直圆满、无破损,无病虫害,当期处于主林层的优势树种,确保在该立地上能够完成其固有的生命周期(马尾松一般35-40年,本地杉木一般20-25年)培育成经济价值更高的优质大径材,对次林层的生长、更新起到庇护和促进作用,对次林层的正常生长不构成大的影响,从而获得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较大的木材增益。杉木伐桩具有多代萌生性,萌生杉树生长周期一代比一代短,易结果早衰影响高径生长,即使干形好也不宜选作目标树。松杉林目标树密度一般按照株间距9米左右控制。

确定干扰树 可以将干扰树定义为:与目标树临近,处于主林层,其树冠已对确定的目标树构成干扰(遮荫影响目标树充分受光)。干扰树是需及时采伐木的一种。

疏伐原则 在没有目标树的地方,主林层树木过密,已表现出不良竞争态势,应进行疏伐。疏伐遵循“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病留健”的基本原则。疏伐强度一般按照3-4株疏伐1株。疏伐标记及采伐时,必须要辨别自然更新起来的次林层树木和主林层竞争失败的林下木,天然更新的次林层树木必须保留,并在采伐时注意保护(不管

19 树冠好与不好),主林层竞争失败的林下木,如果有经济价值,则可以作为采伐木;如果无经济价值,则可以让其自然生长直至死亡腐烂。

霸王树处理 可将霸王树定义为:处于主林层之上,树冠占有空间突出,长势一般,干形不理想,严重影响其周边主林层树木正常生长的树。及时伐除霸王树有利于保留树的正常生长和林下幼苗自然更新,也可以收获较多较好的木材。但是在霸王树相对集中(2株以上临近)的部位开展标记和间伐,不能将霸王树全部伐除,应避免形成大于13米的林窗(林窗过大,将破坏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逆向演替,不利于自然更新)。

人工修枝严重林处理 近10年内遭到人工过度修枝的森林或森林局部,虽然森林的株数密度较大,但其郁闭度仅有0.7-0.8,对这种林分不应在近期开展间伐活动,只能让其自然修复。

林缘树处理 可将林缘树定义为:处于耕地、道路、水塘、房屋、防火隔离带、岩石裸露地边缘的树木。林缘树,特别是树冠呈圆锥形的大树,在标记或间伐时必须保留,以减缓吹进森林的风速,从而减少森林的风倒或雪压倒带来的灾害。

风倒(雪倒)森林间伐原则 常年易遭受风倒或雪压倒的森林,在间伐设计时要给予主动防范,间伐强度按常规标准减少50%执行(间隔期相应缩短);在标记或采伐时,要尽量多保留一些树干粗壮的树木起到抗风(雪)骨干作用。

阔叶树及珍稀树的处理 森林中自然更新起来的乔木型阔叶树(例如枫香、香樟、楠木、麻栎、栲树、桦木、丝栗、灯台树等)和

20 珍稀树(例如南方红豆杉、三尖杉等),在标记或采伐时必须尽力保护。若阔叶树呈丛生状,丛生树之间呈竞争生长状态(竞争空间和桩头营养),间伐时应给予抚育,保留最优1株,其余伐除。

丛生杉树处理 桩头上萌生的杉树一般呈丛生状,在间伐时应给予抚育,保留最优1株,其余伐除。若丛生杉树密度太大,可按一定密度进行抚育,不必全部抚育。

目标树与砍伐树的标记方法 统一采用红色油漆标记(喷枪油漆、手刷油漆皆可)。目标树的标记方法:在胸径处(距地面约1.3米高)用油漆涂刷一周,确保从林中各个角度都能看到该目标树。砍伐木标记方法:在胸径处和树干基部(距地面约20厘米)用油漆分别涂刷“X”,树干基部标记方便采伐监管和伐区验收,以区别合法采伐与非法采伐。

采伐合同签订 采伐合同是规范采伐行为的法律依据之一,在采伐纠纷、安全事故处理有其重要作用。合同甲方为林主(林主联合体/集体林所在村/社法定代表)。合同乙方为组织劳动力开展采伐活动的承包人(自然人、收购木材的公司等)。除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外,当地乡镇林业部门应备查一份。

采伐前的现场培训 采伐前必须在即将开展的森林中开展现场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规范,目标树与采伐木的标记方法,采伐木检尺方法及记录要求,树木倒向控制技术,林木采伐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采伐数据(用工量、出材量)收集相关要求。培训对象有:参与全林标记的人员(一般是乡镇林业部

21 门人员),负责采伐现场监管的人员(一般是乡镇林业部门人员),林主,掌握油锯(锯子/斧头)负责砍伐树木的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由区县林业部门掌握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的人员担任。现场培训工作一般需要1-2小时。已经开展了全林标记而没有开展现场培训的间伐前都应补充开展这样的培训,从而在采伐过程中纠正以前的错误标记。在现场培训的同时结合开展资源管理部门的伐区拨交、采伐劳务(安全)合同签订等工作。

采伐倒向控制技术 采伐树木时必须首先选择该树木的倒向,要求倒向没有大树阻挡,次林层幼树相对较少的方向。油锯砍伐一般由3刀组成。第一刀:在确定的树木倒向一侧距地面约20厘米处水平落锯,深达树干直径1/3;第二刀:在第一刀刀口以上3-5厘米处,同侧斜向下落锯,约深达第一刀终点位臵,锯掉一楔形,在树干上形成一开口;第三刀:在第一刀刀口以上2厘米处,刀口背侧约斜向下落锯,深达树干直径2/3处。

采伐过程的监管 对采伐的全过程开展监管非常必要,伐区监管工作应视为伐区验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采伐实施全过程中,区县林业局有关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督促和指导乡镇林业部门建立采伐监管机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同时落实奖惩制度。监管人员必须全过程现场监管采伐活动,并用油漆对伐桩进行同步标记(标记方法:在新砍树桩上用红色油漆涂刷“X”)。现场监管人员(标记人员、监管人员可由同一个人担任)必须掌握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在采伐监管过程中发现错误标记,应及时予以纠正。现场监管人员应

22 要求采伐队伍及时制材、搬运、堆放、清林、检尺等,并将相关工作进行记录。

采伐数据收集 采伐数据主要包括采伐用工量、全林标记采伐树立木检尺记录和实际出材量等。这些数据既是限额采伐管理要收集的数据,也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评价必须收集的基础收据。必须以细班为基本单位进行记录。全林标记人员/采伐现场监管人员负责收集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交区县林业局资源或项目管理单位审核、汇总、存档。

全林标记采伐树立木检尺记录 在全林标记同时,对采伐木进行实测检尺或目估检尺,并逐一进行记录。既可以采用胸径、树高二元测量法,也可采用胸径一元测量法(在树高测不准的条件下,采用一元测量法更妥)。

采伐用工量 主要包括:全林标记用工量、伐倒树木用工量、净枝制材用工量、运材出林用工量、清林用工量。采伐总用工量必须以实际记录为依据,各环节用工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测算获得,但其和不能大于总用工量。

实际出材量 对人形成了价值(出售/修建自用/能源)的木材计为实际出材量。出售的木材依据销售环节每木检尺表进行统计,应按大经材、中径材、小径材进行统计。自用及能源材可目估出材量,按相应材种统计。

经济可及 开展中幼林抚育不能仅从技术角度出发,要从社会、经济、法律角度考虑,即法律上不受限,林主愿意,投入产出要基本

23 持平,也可认为是经济上要可及。实施单位在规划、申报项目时就应考虑这一原则。

中幼林抚育投入 支持中幼林抚育项目的资金属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其中国有中幼林抚育项目属于天保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在报表统计工作应注意区分。

24

第6篇:逻辑相关知识(概念)

逻辑相关知识(一) 一 、概念

(一)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需要借助于语词才能传达,语词是语言的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是表达概念所依赖的的物质形式。

语词中实词一般具有实在意义,表达一种概念;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表达概念。但是有些虚词也是表达概念的,如连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并且”、“或者”等。这些虚词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因此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如“北京”和“中国的首都”,“父亲”和“爸爸”,“医生”和“大夫”。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眼花缭乱”和“花香鸟语”中的花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例如:“三角形”的内涵是指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其外延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三) 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① 单独概念是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概念。 如“中国”、“亚洲”、“秦始皇”等。

② 普遍概念是外延至少包含两个对象的概念。 如:“三角形”、“动物”、“中国人”等。

③ 空概念是指外延不包括任何对象的概念。 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属性概念与关系概念。

①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书”、“大海”、“电视”。 ② 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如“拥挤”、“华丽”、“可爱”。 ③ 关系概念是反映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概念。 如“大于”、“在……之上”。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正概念。例如“金属”、“党员”、“合理”等。

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负概念。例如“非金属”、“非党员”、“不合理”等。

在汉语中,否定概念一般用带有“非”、“不”、“无”、“没”等否定词的词或词组表示。

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就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物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例如 “森林”、“联合国”、“人类”等。

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性质。集合体的这个根本特征,决定集合

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如“中国人是勤劳的。”,其中“中国人”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具备的性质,不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具备。

非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构成非集合体的对象必然具备该非集合体的性质。如“牛有四条腿。”中“牛”是非集合概念,这里牛具有的性质,要求每头牛具备。

1.中国人是勤劳的 2.中国人是亚洲人 3.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4.书可以让你充满智慧。 5.杭州人是秀气的。 6.老王是杭州人。 7.顾客是上帝

8.丽丽是这个商场的顾客。 9.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鲁迅的小说是一天内读不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所以,狂人日记》是一天内读不完的。

2.我们班同学做了很多好事,小明是我们班的同学,故小明做了很多好事。 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是人民的一员,所以,我是国家的主人。 4.顾客是上帝,我你们的顾客,所以,我是你们的上帝。 5.杭州人是秀气的,老王是杭州人,所以,老王是秀气的。 6.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瞎子阿炳是群众,所以瞎子阿炳的眼睛是雪亮的。

7.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猪八戒是中国人,所以,猪八戒是勤劳勇敢的。

例题1.鲁讯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E.循环论证

例题2.克鲁特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名副其实的霸主,因此,克鲁特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以下哪项除外,均与上述论证中出现的谬误相似?

A.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雅是儿童,因此,小雅是祖国的花朵。 B.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因此《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C.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我是中国人。因此,我是不怕困难的。 D.康怡花园坐落在清水街,清水街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因此,康怡花园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

E.西班牙语是外语,外语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因此西班牙语是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

例题3.小李将自家护栏边的绿地毁坏,种上了黄瓜。小区物业人员发现后,提醒小李:护栏边的绿地是公共绿地,属于小区的所有人。物业为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小李限期恢复绿地。小李对此辩称:“我难道不是小区的人吗?护栏边的绿地既然属于小区的所有人,当然也属于我。因此,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瓜。” 以下哪项论证,和小李的错误最为相似?

A.所有人都要为他的错误行为负责,小梁没有对他的错误行为负责,所以小梁的这次行为没有错误。

B.所有参展的兰花在这次博览会上被定购一空,李阳花大价钱买了一盆花,由此可见,李阳买的必定是兰花。

C.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大仲马的所有作品,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三个火枪手》,因此,《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作品之一。

D.所有莫尔碧骑士组成的军队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翼雅王是莫尔碧骑士之一,所以翼雅王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

E.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当今世界的所有知识,地心说不是当今世界的知识,因此,有些人可以掌握地心说。

例题4.公达律师事务所以为刑事案件的被告进行有效辩护而著称,成功率达90%以上。老余是一位以专门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成功辩护而著称的律师。因此,老余不可能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其成员不一定具有。 B.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 C.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 D.没有提供公达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的来源。 E.老余具有的特征,其所在工作单位不一定具有。

例题5.舞蹈学院张教授批评本市芭蕾舞团最近的演出没能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他的同事林教授认为这一批评是个人偏见。作为芭蕾舞技巧专家,林教授考察过芭蕾舞团的表演者,结论是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以下哪项最恰当的概括了林教授反驳中的漏洞?

A.他对张教授的评论风格进行攻击而不是对其观点加以批驳。 B.他无视张教授的批评意见是与现实相符的。 C.他仅从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的角度加以反驳。 D.他依据一个特殊事例轻率概括出一个普遍结论。

E.他不当的假设,如果一个团体每个成员具有某种特征,那么这个团体就总能体现这种特征。

(四) 概念之间的关系

1.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有重合,概念间的关系可以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①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② 北京和中国的首都 ③ 偶数和能被2整除的数 ④中国人和北京人 ⑤马和白马 ⑥学生和小学生 ⑦男人和老人 ⑧教授和科学家 ⑨2的倍数和3的倍数

① 机动车、非机动车② 广东人、非广东

反对③ 黑、白④ 湖北人、湖南人

指出或画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手、手指 2.中国、北京 3.中国人、北京人 4. 志愿者、大学生 5.土豆、马铃薯 6.中共党员、法官 7.女人、男人 8.朋友、敌人

例题6. 老虎:大象

以下哪项中概念间关系与以上两个概念的关系相同? A.教授:科学家 B.志愿者:大学生 C.土豆:马铃薯 D.检察官:法官

例题7. 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是不属于B;(3)存在对象z,z属于B但是不属于A。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加点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

(A)国画按题材分主要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等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它在技术类奖项的争夺中也将有所斩获。

(C)洛邑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 (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例题8.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3个人是足球爱好者,4个是亚洲人,2个

是韩国人,5个是商人。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晚会参加者,其中韩国人

不经商。那么,参加晚会的人数是: A.最多14人,最少5人。 B.最多14人,最少7人。 C.最多12人,最少7人。 D.最多12人,最少5人。 E.最多12人,最少8人。

例题9.陈先生要举办一个亲朋好友的聚会。他出面邀请了他父亲的姐夫,他姐夫的父亲,他哥哥的岳母,他岳母的哥哥。陈先生最少出面邀请了几个客人?

A. 未邀请客人 B.1个客人 C. 2个客人 D.3个客人 E.4个客人

例题10.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贫困生(即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E.福州人不是贫困生。

例题11.所有的灰狼都是狼。这一断定显然是真的。因此,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这一断定也是真的。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的漏洞?

A. 题干的论证忽略了:一个判断是真的,不等于具有该判断形式的任一判断都是真的。

B. 题干的论证忽略了:灰狼与狼的关系,不同于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的关系。

C. 题干的论证忽略了:在疑似SARS病例中,大部分不是SARS病例。

D. 题干的论证忽略了:许多狼不是灰色的。

E. 题干的论证忽略了:此种论证方式会得出其他许多明显违反事实的结论。

(五)定义

1.定义(下定义):是指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对语词的涵义予以简要的说明或解释。定义由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定义的一般形式: 被定义项Ds 定义联项就是Dp。 定义项

定义可分为实体定义和语词定义。实体定义就是对概念内涵揭示的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对语词涵义进行说明或规定的定义。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消费者一般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GDP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2.实体定义常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具体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能定义和关系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种差指区别于同一属概念中其他种概念的属性)

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定义)

圆是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发生定义)

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功能定义)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关系定义)

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关系定义)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笔是用来写字的工具。(定义过窄) 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定义过宽) 人是两足独立行走的动物。(定义过宽)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例如:

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同语反复)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出现的现象。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现象。(循环定义)

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循环定义) (3)定义联项应当是肯定的。否则,就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 例如:无机物不是含碳的化合物。(否定定义)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否定定义)

(4)定义项应当比被定义项更清楚确切,不能使用含混的言辞或比喻。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用比喻代替定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例题12.在某次思维训练课上,张老师提出“尚左数”这一概念的定义:在连续排列的一组数字中,如果一个数字左边的数字都比其大(或无数字),且其右边的数字都比其小(或无数字),则称这个数字为尚左数。根据张老师的定义,在

8、

9、

7、

6、

4、

5、

3、2这列数字中,以下哪项包含了该列数字中所有的尚左数?

A.

4、

5、7和9 C.

3、

6、7和8 E.

2、

3、6和8 B.

2、

3、6和7 D.

5、

6、7和8

例题13.“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B.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 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例题14.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 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战争的中断。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以下哪项对话中?

A.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B.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C.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 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六)划分

划分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如: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人按性别不同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概念的划分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三部分组成。

1.二分法和多分法

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二分法) 学生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多分法) 2.一次划分和多层次划分

3.单角度划分和多角度划分多层次划分

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的关系

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多角度划分) (1)各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 (2)每一次划分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 (3)子项间不得相容。

注意区分:分解与划分,分解不是划分。分解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如:树可以分为根、干、枝、叶、花、果。(分解)地球大陆可以分为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五大洲。(分解)

判断以下划分是否正确

(1)大学生可以分为男生、女生、理科生、文科生。 (2)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3)男人分为帅男人、有钱男人、有才男人、坏男人。

例题15.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上述陈列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的。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E)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

例题16.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学年中,各门考试总分前10%的为优;后30%的为差,其余的为良与中。在上以学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B.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 C.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D.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 E.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中的学生。

例题17.某综合性大学只有理科与文科,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女生多于男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大学学生的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文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 Ⅱ理科的男生多于文科的男生。 Ⅲ 理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 A.只有Ⅰ和Ⅱ。 B. 只有Ⅲ。 C.只有Ⅱ和Ⅲ。 D.Ⅰ、Ⅱ和Ⅲ。 E.Ⅰ、Ⅱ和Ⅲ都不一定是真的。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人 B. 2人 C. 4人 D. 7人 E. 8人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 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人 B. 2人 C. 4人 D. 7人 E. 8人

第7篇: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分区规划: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城市景观: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城市新区开发:城市新区开发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建成区之处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 在三亚的新区开发主要有三亚湾新城和月川新区。

城市新区开发的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二是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

三是有利城市发展;

四是基础设施先行;

五是注意城市特色。

旧区改建的目的:旧区改建实质上就是对建成区内用地和设施的再开发,目的在于完善城市旧区功能,充分发挥旧区土地利用价值,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和环境质量。

旧区改建的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二是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

三是控制人口规模;

四是保护传统特色。

一书两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负责签署选址意见书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间是1994年,1999年进行调整,其期限为1995-2010。 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第8篇:提升行动相关概念解释

1、“一定三有”:是基层党组织为了提高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影

响力和战斗力开展的活动。“一定”是指“定权责立规范”;“三有”是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简称“一定三有”。

2、“一好双强”:“一好”指政治素质好。“二强”指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

3、“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

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4、“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洁型。

5、“苏施支部”:苏施是彝语,意思为“优秀青年人才”。 “苏

施支部” 意思为“优秀青年人才的党支部”。

6、“四好四强四优”:即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

党员。 “四好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作风形象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 “四强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 。“四优共产党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

7、“文建明工作法”:简称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三”即“三

制”、“三定”、“三教育”,“二”即“两下”、“两集中”。“三制”:

1、

业务工作常抓制。

2、中心工作分组制

3、应急工作集中制。“三定”:

1、定岗

2、定员

3、定酬。“三教育”:

1、对党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

2、对干部开展经常性的爱民教育。

3、对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十好”教育。“两下”:

1、下访寻问题

2、下村解难题。“两集中”:

1、集中服务。

2、集中理财。

第9篇:01-国库支付相关概念

国 库 支 付 相 关 概 念 及 业 务 流 程 讲 解

一. 国库支付改革的意义

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是本着方便预算单位用款、规范部门预算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财政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为原则,于2000年开始在中央财政部实施国库改革。

 具体来说,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相应地规范各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的各类账户,预算资金不再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的账上,而是直接拨付到商品供应商或用款单位。

2、各预算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指标基础上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在批复的用款计划的额度内提出用款申请,按有关规定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款项要通过财政部门集中支付系统来支付;

3、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支付,属于直接支付类型的支出,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属于授权支付类型的支出,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

二. 基本概念

 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反映、核算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收支业务,是与支付代理银行进行资金清算的指定账户。

 零余额账户:一是指“财政零余额账户”,记录、反映、核算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二是指经财政部门批准,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记录、反映、核算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清算等业务。

三.支付类型及业务图:

(一). 财政直接支付

1. 概念: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开具的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到商品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

财政直接支付适用于单笔支付超过10万、政府采购支出等。

2. 退票:支付令已发出,资金未拨付情况进行退票。由代理行发起作废支付令,发送退票回单;支付中心支付科登记退票回单,将支付令退回给支付中心核算一科(非集中核算是单位支付审核人),支付中心核算一科(非集中核算是单位支付审核人)再将支付令退回给支付经办人。支付经办人可将支付令作废(或修改),系统恢复额度,重新申请。

3. 退款:支付令已发出,代理行已支付情况进行退款。清算行将款项退回到国库单一帐户;代理行冲销支付令,生成退款入账通知书发送给支付中心核算二科(非集中核算是单位支付审核人)。财政恢复单位资金使用额度。

(二). 财政授权支付

1. 概念:财政授权支付是指单位经财政授权,在财政批准的资金使用额度内,自行开具授权凭证,通过财政为单位在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单位的小额支出,如购买零星办公用品、非统发人员工资津贴等。主要方式有:转账、一款两票提现、一款两票限额消费、托收。

2. 一款两票

一款两票分为两种形式:一款两票提现和一款两票限额消费。 主要用于单位提现和使用支票消费付款等结算支付的业务办理一款两票支付业务时,在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开户行的所有营业网点均可受理此项业务。

购买支票:

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持自助服务卡、本人身份证以及在第二联盖有预留印鉴的《收费凭条》到授权支付代理银行办理购买支票业务,每次限购买一本。

 出售的支票正面空白处加盖“财政授权支付专用”条形章

 使用支票注意事项:

 支票必须盖有“财政授权支付专用”条形章  加盖清晰的预留印鉴

 一款两票电子支付令的有效时间15天  使用支票注意事项

 支票必须盖有“财政授权支付专用”条形章  加盖清晰的预留印鉴

 一款两票电子支付令的有效时间15天

3. 托收

用于可委托银行自动缴交的业务,如:水费、电费、话费等的缴交。具体托收金额不确定,难以预录入支付凭证,需银行协助。应尽快使用该功能,逐步实现由零余额帐户直接代扣的操作。

 启用托收额度

预算单位指定一条授权支付额度为托收额度,审核生效后发送代理银行。

单位的托收额度是唯一的。

 托收额度下的支付处理

由代理银行根据托收信息(水电气等项)录入授权支付凭证,按照授权支付业务进行支付与清算;

系统自动登记该支付回单后,并自动进行相应额度扣减并列支出。  单位需签署托收协议,用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托收  单位只能有一条托收额度。如果指定第二条托收额度,原有指定的额

度会自动变为普通额度

 为避免指定额度对支付额度的占用,指定额度也可用于正常授权支

付。

4. 备用金

何时使用备用金

当预算科目、金额等支付要素不能确定时,可以通过提用备用金来实现支付。

备用金的使用范围

为预算单位使用小额现金、转账提供的一种手段,当预算单位能够以正常授权支付令或一款两票等形式完成支付时,就不需使用备用金方式。 

备用金的额度限制

一级预算单位备用金额度为8?万元;基层预算单位备用金额度为5万元(预算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财政部门提出额度的增量或减量)。 

备用金的启用和停用

备用金额度以预算单位年度指标作抵押,并冻结相应数量的预算指标。年底停止使用该功能,在报账和冻结备用金额度后,备用金额度清除,恢复被抵押的预算指标。

有额度受控、笔数多、金额小、先支付后报账、循环使用等特点 

用于处理支付用途、科目、金额等不能确定的小额现金支付需要 

用金提现无需申报用款计划,提现金额受控于可用备用金额度 

用金报账时将补回备用金额度,扣除相应科目的授权支付额度,形成相应的支出

 为归还预算单位指标,年终时各单位必须督促及时报账。

 年终时财政通知预算单位停用备用金额度,此后仅接受报账,不允许领用。

 若至年底结转前单位仍未报完账,系统自动将未报账金额列报支出,并恢复抵押指标。

四. 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区别

1. 业务流程不一样;

2. 支付账户不一样;直接支付的结算账户是财政零余额账户,授权支付的结算账户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3. 政策要求不一样;单笔支付金额10万(区级财政局,市财政委50万以上)以上及财政部门制定要求的支付项目使用直接支付方式,其他使用授权支付。

五. 银行支付业务处理时间

额度管理:授权支付代理银行接收额度后负责打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

书”,并在T+1日送交各主办会计。

支付业务付款时间:在营业日16:00(含)之前

 在营业日16:00(含)之前收到的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指令,将在当日汇出;

 在营业日16:00(含)之后收到的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指令将在下一营业日上午10:00前汇出。

 支付代理银行对于当日16:00以后收到的付款指令,当日不进行支付,正常情况下在次日办理支付。

 如果预算单位有紧急付款需求,请在当天16:00前通知银行,银行将对该笔指令在当日进行支付。

 尽量避免在每日15:30以后向银行发送大量付款指令。  大额付款需要与预算单位进行电话确认

退款时间:

 国库代理银行(南山工行)在营业日16:30以前收到支付代理银行退回的款项,将在当日退回到国库单一帐户上, 并恢复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  在营业日16:30以后收到支付代理银行退回的款项, 将于次日16:30以后退回到国库单一帐户,并恢复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 

清算时间:国库代理行的清算时间在营业日16:30  各支付代理银行在营业日16:30分之前发出的清算划款申请,国库代理行(南山工行)将在当日根据款项性质分别与国库单一帐户进行清算,将资金划回各支付代理行的清算帐户。

 16:30分以后发出的划款申请将在次日16:30分以后进行清算,并将资金划回各支付代理行的清算帐户。

金财工程核心业务系统流程图:

指标流程

<指标正常流程>预算科财政指标直接录入/导入业务科财政指标财政指标直接审核科室指标分配录入科室指标直接录入/导入科室指标分配录入科室指标分配审核科室指标直接审核科室指标分配审核部门指标科室指标单位指标分配录入单位指标分配录入单位可执行指标单位指标分配审核单位指标分配审核

<指标调整流程>财政指标(预算科)处室指标(预算、行财科)部门指标单位可执行指标(预算、行财科)财政指标追减录入科室指标追减录入单位指标追减录入财政指标追减审核科室指标追减审核单位指标追减审核追减财政指标调剂录入科室指标调剂录入单位指标调剂录入财政指标调剂审核科室指标调剂审核单位指标调剂审核冻结、解冻调剂

计划业务流程图

用款计划预算单位正常计划录入送审财政调减计划录入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图例:送审正常计划审核调减计划审核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业务科初审审核业务科复审审核国库科初审审核国库科终审审核直接支付到此节点结束计划单批复下达生成授权额度生成清算额度发送授权额度发送清算额度接收额度接收额度接收额度通知单

直接支付业务流程图:

直接支付预算单位录入支付申请送审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审核审核支付申请国库支付办公室复审审核生成支付凭证生成凭证发送支付凭证银行作废发送凭证支付支付凭证回单登记发送支付凭证回单在约定的时点生成划款申请生成汇总清算单生成划款申请发送划款申请汇总清算单发送(确认额度)清算发送汇总清算单发送清算回单清算回单登记入账通知书登记发送入账通知书接收划款回单发送划款回单

直接支付退款业务流程图:

直接支付退款预算单位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录入退款凭证发送退划款申请发送退款清算回单清算登记退款凭证接收退划款回单发送退划款回单登记退款入账通知书登记退款通知书发送退款通知书发送退款入账通知书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

授权支付业务流程图:

授权支付预算单位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录入支付申请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送审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生成支付凭证银行内部数据流生成凭证发送支付凭证送银行银行作废支付发送划款申请凭证回单登记发送支付凭证发送清算回单(额度确认)清算登记清算回单接收划款回单发送划款回单登记授权日报发送授权支出日报 11

授权支付退款流程图:

授权支付退款预算单位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录入退款凭证发送退划款申请发送退款清算回单清算登记退款凭证接收退划款回单发送退划款回单登记退款通知书登记退款日报发送退款日报发送退款通知书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

备用金业务流程全图:

备用金全流程国库科维护备用金限额(国库科会计)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启用备用金额度(计划录入人)送审生成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生成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通知单生成发送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发送授权支付清算额度通知单送代理行送清算行接收备用金额度额度到帐通知书登记(授权额度登记)发送额度到帐通知书接收备用金额度计划阶段备用金借款备用金借款流程备用金报帐备用金报帐流程

备用金借款业务流程图:

授权支付--备用金借款预算单位录入备用金借款申请送审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生成支付凭证生成凭证打印支付凭证打印发送支付凭证银行作废送银行支付发送划款申请凭证回单登记发送支付凭证回单发送清算回单清算登记清算回单接收划款回单发送划款回单

备用金报账流程图:

授权支付--备用金报账预算单位录入备用金报账申请国库科录入保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一正一负两条支付明细,正的代表实际支出,负的用来还备用金的额度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送审发送支付凭证送银行调整额度发送划款申请凭证回单登记发送支付凭证回单发送清算回单清算登记清算回单接收划款回单发送划款回单

代扣代缴(托收)业务流程图:

<托收流程>预算单位国库科代理银行清算银行托收额度指定录入托收支付凭证发送托收支付凭证发送划款申请清算发送清算回单凭证回单登记清算回单登记接收划款回单发送划款回单图例:集中支付系统内部正向流程银行作废单据退回反向流程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数据交换银行内部数据流

上一篇:安全管理学复习重点下一篇:社保网上服务平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