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英语游戏活动设计

摘 要: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幼儿英语教育离不开游戏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常常陷入英语游戏太少、设计英语游戏太困难的苦恼中,选择放弃或重复游戏,因而影响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教学效果。本文简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举例说明幼儿英语游戏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游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英语;英语游戏;设计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学习外语最主要的方式是学习和习得。而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其自然也就成了幼儿外语教育学习和习得的常用手段。但许多英语教师由于没有受过相关训练,经常陷入游戏太少、设计游戏太难的苦恼中。为解决这一情况,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可以拓展教师的游戏设计思路,使其设计出形式更加丰富的游戏。

一、多元智能理论

“智能”有以下几个含义: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考和推理的才能以及心智的超级力量。但是这些定义无法解释这些能力、才能和力量是如何表现的,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能力可以被称为智能。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他的数学可能会很糟糕;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可能物理成绩不好。这些又如何解释呢?很明显,按照以上的定义,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霍华德·加德纳关于智能的研究把我们带入了智能进化史的最新前沿。他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评价个体的方式、个体创造不同产品的方式,以及个体如何以不同的能力为他们服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天生至少有八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

在关于智能的论述中,加德纳还认为智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改变、可以训练。并且,我们在从事复杂工作时,仅用单一的智能是无法完成的,通常需要我们调动和使用多种智能。这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教育目标不应过早集中在单一的某种智能的开发上,而是应该使幼儿参与多形式、多领域的活动,激发其各种潜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幼儿英语教育也理应如此,不能只限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应该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英语游戏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实施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前,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英语游戏活动应分析幼儿当前的语言水平、先前的学习经验以及语言学习特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对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那么游戏将更加适合幼儿。如在设计与动作相关的游戏时,就要考虑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判断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肌肉状态能否完成。再如在设计游戏规则时,要考虑幼儿的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智能发展。通常3~4岁的幼儿对游戏的动作、角色、情节都很感兴趣,但不太注意结果,其模仿性强,抑制力差,这时他们更喜欢规则简单、不带有限制性、以同一动作完成同一任务的游戏。然而幼儿到了6岁以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有了一定的抑制能力,便开始重视游戏的规则,这时过于简单的游戏往往会使他们觉得乏味。

由于先前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差异,幼儿之间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设计出幼儿喜欢的游戏。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游戏设計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之所以觉得游戏形式很少,多半是因为陷入了语言形式教学的死胡同,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形式用来教学,忘记了语言最重要的本质,即交流的工具。加德纳提出的八种人类基本智能在各种任务中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借用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不同的语言运用任务,游戏形式就会丰富起来,就可以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1.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声音、意义、结构和语言风格较为敏感,喜欢听、说、读、写。在幼儿英语教育阶段,只强调听和说。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设计游戏时考虑如何把听、说任务设计成为游戏任务,使幼儿听懂并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如讲故事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言听说能力的活动。在讲故事时,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相应的表演动作,根据故事内容排列图片,说一说图上发生的事情,还可以复述故事。

2.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模型、数字、数据、推理等因素较为敏感,喜欢计算、形成和验证假设,演绎和归纳推理。教师平时在游戏设计中,可以思考如何把数字、计算、逻辑推理融入游戏。比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设计猜数字游戏,用硬纸壳把数字剪下来让幼儿蒙着眼睛去猜数字,然后提问“What’s the number?”,让幼儿作答。对于大班的幼儿,在英文数字学习时还可以加入简单的加减法游戏。

3.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色彩、形状、视觉游戏、对称、线条等元素较为敏感,喜欢将观念视觉化,注意视觉细节。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向幼儿提供语言材料外,还可以提供观察材料,引导他们观察艺术的特点。如在学习关于形状的单词时候,教师可以把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的作品介绍给幼儿,让其在作品里找各种形状。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幼儿回答“I can see a man/fish.....”。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提问“What shape is it?”幼儿回答“Circle/Triangle......”。

4.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运动、身体状况、体育竞赛等较为敏感,喜欢要求力量、速度、灵活性、手眼协调和平衡的活动。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幼儿,使之运动起来,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力量呢?幼儿在学习单词时,教师经常用到游戏“Touching game”,比比谁先触摸到单词。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设计触摸方式,除了赛跑,也可以设计单脚跳,还可以两人三足走;可以看着图片去触摸,也可以蒙着眼睛去触摸;可以直接用手触摸,也可以借用道具触碰,甚至还可以隔空丢到相应的目标中,在完成相應的肢体动作同时检验幼儿对教师英语指令的理解。

5.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突出的人主要表现在对音调、音高、节拍、速度、旋律、声音等较为敏感,喜欢听、唱、弹奏乐器。除了常见的英语儿歌游戏,教师还可以把音乐欣赏融入英语课堂。如学习动物单词时,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还可以用《动物进行曲》《彼得和狼》等乐曲引导其想象不同的旋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英文中的动物单词。

6.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身体语言、情绪、声音、感受等较为敏感,喜欢关注他人的感受与个性。人际关系智能关系到幼儿的社会发展。在幼儿学习关于情绪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其观察不同情绪人的表现。比如,把《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歌曲里表示快乐可以拍手“Clap your hands”,跺脚“Stomp your feet”,以及欢呼“Hooray”。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气时、害怕时、伤心时的反应,进而改编歌曲。如生气的时候也可以跺脚“Stomp your feet”,害怕时可以闭眼睛“Close your eyes”,伤心时擦眼泪“Wipe your tears”,等等。

7.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突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优点、弱点、目标和需求比较清楚,喜欢确立目标,评估人能力的强弱项,调控自己的思维,能够调解、反思、自律。

8.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突出的人表现在对自然物体、植物、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较为敏感,喜欢对生物和自然物进行鉴别和归类。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季节的特点。比如,在秋天,可以到户外观察树叶的颜色,提问“What color are the leaves?”;可以设计捡树叶的游戏让幼儿复习数字的英文表达;还可以在户外玩“Big wind blows”的游戏,让幼儿复习学过的英文单词。教师在主题内容设计时可以用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设计出不一样的游戏。如“水果”这一主題的学习,可以用猜猜看“Guessing game”这个游戏,让幼儿摸摸百宝盒里是什么水果,也可以闻一闻,尝一尝来辨别水果。还可以把数学融入其中,让幼儿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数量的水果放在相应的位置。又如,可以把体育运动融入其中,让幼儿运水果。运水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跑步运,双脚跳着运,或者用平衡车运。

四、结语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幼儿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幼儿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達,这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设计游戏时,如果教师能把英语语言学习目标和多元智能发展目标相结合,那么幼儿就能收获更多,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苏小菊,女,广西合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儿童英语教育。

作者:苏小菊

第2篇:行知理论指导下的棋类游戏的课程化实施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容、方法、原则、目的,而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要发挥游戏的作用,就要将游戏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棋类游戏;课程化实施

一、生活即教育——棋类活动的课程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都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地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而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也离不开生活。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就要联系生活,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让幼儿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发展。

棋类游戏是我国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游戏。而游戏棋是游戏中的一种,它有独立的竞争性和较强的规则意识,既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又是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活动。

二、棋类活动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斗兽棋

(一)实施理念

幼儿园要增强课程意识,从幼儿园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要体现尊重幼儿的活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创设环境、区域,相互交流,活动呈现动态趋势,让教师、孩子、幼儿园都有提高。

棋类活动是幼儿园规则游戏的一种,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数理逻辑及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规则意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做事情的坚持性以及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施过程

1、前提铺垫,讨论思考

动物是孩子们都喜欢的,特别喜欢扮演各种小动物,孩子们之间也会讨论自己扮演的小动物,谁比谁厉害。在开展斗兽棋的学习之前,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思考,通过这一思考的过程将动物的本领、特点等相关信息转化为孩子们自己的知识,我们还提前在“棋社”门口布置大的斗兽棋棋谱,孩子们在平时活动的时候能够进行观察,对于斗兽棋的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能力特点出发,我们开展斗兽棋的学习。

2、循序渐进,开展课程

在和孩子们开展斗兽棋课程过程中,我们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习斗兽棋初期,我们带领孩子们认识棋子,了解棋子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并请孩子们根据大小关系排排序,在互相检查的过程中熟悉规则。

3、鼓励孩子提出疑问,调动积极性

在学习规则的过程中,我们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

4、再次提问,进一步思考

在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斗兽棋的大小关系以及基本规则掌握的比较到位之后,我再次引发孩子们仔细观察棋谱,发现棋谱上的特别之处。

我将孩子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们统一一下想法,共同完善规则,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学,主动说,在下棋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牢记这些规则,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加强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与思考能力。

5、发现问题,培养思考习惯

孩子们在下棋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一个孩子很快地走棋,但是缺乏思考的过程,其实还有另外的方法可以更快获胜。因此我们设计了几份“残局”投放正在区域中,请孩子们通过合作、思考,尝试破解。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观察不同的棋局,一起探讨不同的方法,从而引导孩子们发现同样对方棋子,通过不同的方法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在下棋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选择最优的方式获得胜利,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多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于斗兽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会互相讨论下棋的结果,又形成了思考的习惯,懂得了要遵守下棋礼仪,落子无悔。

三、棋类文化的环境创设

(一)区域环境创设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空间设计,首先在窗户上设计苏式风格的窗户框架,应在棋韵文化的氛围,上面贴有关于下棋礼仪的照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下棋习惯。

在棋社门口,我们布置了两块棋盘,左边是孩子们即将学习的斗兽棋,平时请孩子们认一认、摆一摆,加深印象;右边是预备下学期将要学习的象棋,我先将棋子、棋谱展示出来,请孩子们课间的时候看一看,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加深孩子们对于象棋棋子的认识。

为方便孩子们平时课间休息时开展简单的柜面游戏,我在柜子一侧布置出了一个简易的棋游戏,并将规则介绍写在旁边,既丰富了幼儿的课间游戏内容,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三子连成一线的概念。

我们在教室的柱子上布置了一个“今日PK榜”,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名牌插在要玩的棋游戏旁边,获胜后记录在记录本上,通过记录本的记录我们可以选出本周获胜次数多的孩子为“本周下棋小能手”,从而调动孩子们下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的特色活动中,我们也请孩子们自己设计棋谱并贴在墙面上,请孩子们课间交流讨论。

(二)区域材料投放

在棋社中,我们有家长提供的飞行棋、斗獸棋、五子棋等成品游戏材料,还有自己设计的棋游戏材料,放置在柜面上,幼儿可以自主取放,既丰富了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又请孩子们保管好棋谱棋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我还将斗兽棋和五子棋的规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区域中,孩子们平时有困惑的时候就可以看一看、记一记,从而帮助孩子们游戏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通过这一系列的的棋类活动学习,孩子们对于棋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棋类活动已广泛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在我们班随处可见幼儿之间相互对弈的场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的不仅是棋艺的知识,更多的是利用棋艺的思维更好的生活,用生活中的经验更快乐地游戏。我们教师也对棋类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考,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乐在“棋”中,在浓郁的棋韵文化、棋韵生活中感受到无穷“棋”趣。

参考文献

[1]阚兆成.《生活即教育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下一站》.教育文摘周报.2015(10)

[2]何笑玲.《浅谈棋类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创新与实施》.新课程(下).2014

作者:杨宏霞

第3篇:《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2.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3.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4.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5.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7.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8.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9.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2.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3.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4.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5.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6.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7.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8.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9.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10.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2.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3.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4.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5.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6.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7.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8.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9.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10.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2.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3.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4.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5.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6.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7.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8.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10.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2.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3.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4.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5.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6.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7.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8.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9.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10.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2.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3.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4.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5.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6.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7.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8.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9.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10.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四、简答题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2.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3.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4.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5.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6.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7.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8.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9.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10.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5.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6.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9.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10.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2.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3.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4.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5.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6.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7.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8.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9.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10.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3.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4.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7.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8.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9.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10.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2.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5.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9.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10. 一个孩子在他原有的认知图中已有“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黑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

)的过程。

A. 同化 B. 冲突 C. 顺应 D. 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2.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3.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4.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5.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6.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7.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8.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9.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10.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5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3.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4.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5.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7.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8.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9.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10.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4.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5.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6.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7.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8.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9.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10.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4.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5.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6.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7.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8.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9.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10.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6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2.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3.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4.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5.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6.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7.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8.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9.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2.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3.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4.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5.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8.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9.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10.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4.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5.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6.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7.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8.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9.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10.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7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3.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4.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6. 游戏和学习是相互独立,不可相互转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7.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8.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开放式的空间。 A. 错误 B. 正确

10.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2.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3.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4.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5.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6.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7.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8.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9.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10.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2.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3. 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原则有 A. 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B.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C. 帮助幼儿组织游戏

D.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4.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5.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6.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7.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8.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9.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10.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

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2.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8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是象征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2.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3. 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代教育家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A. 错误 B. 正确

4.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5. 表演游戏是指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6.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7.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8.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9.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10.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 严格限制儿童游戏的时间 C. 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 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2.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3.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4.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5.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A. 科学教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活动 D. 上课

6. 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音乐游戏

7.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8.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9.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10. 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什么游戏的玩具? A. 音乐游戏 B. 体育游戏 C. 表演游戏 D. 智力游戏

、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有( A. 游戏环境的创设性 B. 游戏实施的权威者 C. 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D. 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2. 成人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其支持主要表现在 A. 材料的支持

B. 精神的支持 C. 时间的支持 D. 语言的支持

3.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4.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5.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分类,游戏分为 A. 动作技能性游戏 B. 认知性游戏 C. 社会戏剧性游戏 D. 结构性游戏 6. 成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其关键是尊重儿童,要做到 A.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B.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C. 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D. 了解孩子的心理

7. 下列属于想象性角色的有 A. 医生 B. 神仙 C. 黑猫警长 D. 奥特曼

8. 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角色分享 B. 情景迁移 C. 物的替代 D. 角色扮演

9.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10.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A.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B.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C.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D.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游戏群体的社会化趋势是怎样的?

1、从独自游戏到集团游戏 儿童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发展轨迹表现为:首先出现的是“独自—机能性游戏”;其次是“平行—模仿性装扮”;然后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表明,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社会性不断加强。

2、集团性装扮游戏的合作功能 (1)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2)游戏过程的协作。

2.

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五_0009

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生活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格罗斯。 A. 错误 B. 正确

2. 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是激活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3. 幼儿在家扮演的是妈妈,去医院上班时医生,这种较色属于关联性角色。 A. 错误 B. 正确

4. 为了保证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树立指导游戏的权威。 A. 错误 B. 正确

5.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位游戏中心,有达到目的的方法活动,活动有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是合作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6. “老鹰抓小鸡”、“官兵捉强盗”等游戏属于结构性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7. “复演论”是由美国心理学霍尔提出的观点。 A. 错误 B. 正确

8. 角色意识是角色扮演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先出现的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9. 四岁幼儿最喜欢规则游戏。 A. 错误 B. 正确

10. 规则性游戏是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时的游戏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 感知运动期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形式运算期

2. 儿童当一种游戏玩腻时,又去玩另一种新的游戏,这在游戏时间的角度分类上属于 A. 未分化型游戏 B. 累积型游戏 C. 连续型游戏 D. 分节型游戏

3. “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 B. 格罗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4. 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B.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C. 有规则游戏 音乐游戏

语言游戏 D. 计算游戏 科学常识游戏

语言游戏

5. 儿童游戏的方式随着年龄而改变,其发展顺序何者才正确? A.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B. 平行->独自->联合->合作游戏 C. 独自->平行->合作->联合游戏 D. 平行->独自->合作->联合游戏 6. “恩物”的设计者是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福禄培尔 D. 陈鹤琴

7.

三、四岁的幼儿游戏,会与其它幼儿有互动及交谈,但游戏并没有共同目标,这是属于游戏的那一分期?

A. 单独游戏 B. 平行游戏 C. 合作游戏 D. 联合游戏

8. 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

A. 机能性角色 B. 对应性角色 C. 想象性角色 D. 虚幻性角色

9. 由多数儿童共同扮演社会角色,并融入人际互动、语言沟通,社会规范的一种戏剧性游戏是属于

A. 建构性游戏 B. 功能性游戏 C. 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D. 象征性游戏

10. 结构游戏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形式是 A. 扮演角色 B. 表演文学作品 C. 说唱绘画

D. 动手造型构造物体

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 角色动机说 B. 精力过剩说 C. 松弛消遣说 D. 宣泄说

2. 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 A. 教学游戏化 B. 游戏的教育化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化教学 3. 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游戏可分为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4. 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 敏感型 B. 专制型 C. 冷漠型 D. 温和型

5.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

A.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B.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C.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D. 语言在提高观察力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6.

儿童角色扮演的动机有 A. 认知动机 B. 学习动机 C. 模仿动机 D. 情感动机

7. 规则性游戏包括 A. 角色游戏 B. 体育游戏 C. 音乐游戏 D. 智力游戏

第4篇: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

五、

六、

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共 6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五、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接纳性原则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印象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成人劳动的社会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

2.提供游戏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主题形象玩具,还需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发展幼儿想象力;教师创设物质条件,可发动幼儿参与)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主题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原则)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种介入方式: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做好两件事:收拾玩具和评议游戏。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常用方式:1.再现游戏内容与行为的评议;2.讨论式评议;3.教师讲评式评议。所有评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七、各年领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请阅读教材p60~p62。注意比较学前儿童游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共 6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第六章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我国学前教育者对表演游戏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2.游戏性: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快乐和满足;其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3.创造性

三、表演游戏的种类 1.幼儿表演 2.桌面表演 3.木偶表演 4.影子戏

四、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包括:1.舞台、布景;2.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五、表演游戏的表演技能

1.歌舞、戏剧表演技能:包括歌唱表演技能、形体动作表演技能(包括步态、手势与表情、舞蹈动作等)、语言表现技能。

2.木偶操作技能

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共 6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76~p77。比较中班与大班的差别。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包括接插、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任务

1.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结构游戏; 2.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组织与指导模式 1.模拟构造 2.命题构造 3.自由构造

(三)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四、各年领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共 6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阅读教材p88~p90,并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五、积木游戏的指导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八章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一、分类

我国的分类: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国外的分类:以游戏动作为依据,分为: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盘游戏、盘面游戏)等。

二、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2.规则性 3.竞争性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三、规则游戏的编制

1.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角色行为的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游戏的结果

2.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规则游戏的编制举例,请阅读教材p99~p101。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共 6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指导方法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三)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阅读教材p105~p108,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共 6 页,第 6 页

第5篇:《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

五、

六、

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

共 10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验。

五、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接纳性原则

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印象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成人劳动的社会意义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理解)

2.提供游戏场地、玩具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设物质条件(教师可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主题形象玩具,还需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以发展幼儿想象力;教师创设物质条件,可发动幼儿参与)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主题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2.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观察幼儿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原则)

4.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种介入方式: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5.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 游戏结束时做好两件事:收拾玩具和评议游戏。

(三)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常用方式:1.再现游戏内容与行为的评议;2.讨论式评议;3.教师讲评式评议。所有评议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七、各年领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请阅读教材p60~p62。注意比较学前儿童游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我国学前教育者对表演游戏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是幼儿以

共 10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2.游戏性: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快乐和满足;其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 3.创造性

三、表演游戏的种类 1.幼儿表演 2.桌面表演 3.木偶表演 4.影子戏

四、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包括:1.舞台、布景;2.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五、表演游戏的表演技能

1.歌舞、戏剧表演技能:包括歌唱表演技能、形体动作表演技能(包括步态、手势与表情、舞蹈动作等)、语言表现技能。 2.木偶操作技能

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76~p77。比较中班与大班的差别。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共 10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二、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包括接插、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任务

1.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结构游戏;

2.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组织与指导模式 1.模拟构造 2.命题构造 3.自由构造

(三)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四、各年领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阅读教材p88~p90,并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五、积木游戏的指导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八章 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一、分类

共 10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我国的分类: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国外的分类:以游戏动作为依据,分为: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盘游戏、盘面游戏)等。

二、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2.规则性 3.竞争性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三、规则游戏的编制

1.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角色行为的规则、内容与玩法的规则、竞赛性规则)、游戏的结果

2.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规则游戏的编制举例,请阅读教材p99~p101。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指导方法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三)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阅读教材p105~p108,比较各年领班的差别。

共 10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游戏具有( 主动性 ) 、虚构性、 愉悦性 )和具体性等特征。 (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 游戏是幼儿 的主体性活动 ) 。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 和( 规则性游戏 ) 。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 为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 协 ( 、 ( 、 ( 、 ( 作游戏 )六种类型。

4.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 )的游戏理论认为:游 ( 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 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5.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 社会性 ) ,它以( 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 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6.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 ( 导作用 )( 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 强调成人的教 ; ; 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 用 ) 。

7.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 受外界刺激 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 。

8.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 角色游戏区 )( 建构 、 游戏区 ) 、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补充: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 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9.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 则意味着( ) 。

-1-

10. 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儿童的 ( ) 有利于其 , ( ) 。

11.空间密度是指( ) 。

12.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 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 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 。

13.生长在放任自流家庭中的儿童,游戏( 合作常常失败 ) 。

14.每天可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由游戏时间,一般不少于 ( 30 )分钟。

15.儿童选择何种主题游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 )作为游戏 主题;在某个主题游戏中,有( )( ; )的主题游戏也会得到儿 童的青睐。 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 安排象征游戏 ) , 适当增加简单的( 规则游戏 ) ,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 则游戏的时间。

共 10 页,第 6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16.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情景转换) ( 以人代人)( 以物代 、 、 物 )三方面。 补充:角色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和个体因素。

17.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 桌面表演 ) ( 、木偶表演、 影子 ( 戏 ) 。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表演游戏的( 表演性 )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 本特征。

1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平行介入 )( 合作介入 ) 、 和( 指导性介入 ) 。

补充: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 性的)与角色

19.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 镶嵌 ) ( ,排列、堆积,黏合,穿、 编, 螺旋 )的技能。 (

20..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模拟构造 ) 、命题构造、 自 ( 由构造 )三种。

21. ( )是 2~7 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22.规则游戏是指( 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 则为中心 )的游戏。

23.规则游戏的特点有( 目的性和教育性 ) 、规则性、竞争性和( 由 成人编制和指导) 。

24.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有游戏的( 游戏的目的 )( 游戏的玩法 ) 、 、 ( 游戏的规则 )( 游戏的结果 ) 、 。

2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 明确的教育目的 ) 、游戏要有( 趣味 性 ) 、考虑幼儿的( 年龄特点 ) 。

26.以集体共同的活动为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 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 是( ) 。

27.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常以学样、你变我也变等方式构思,以促进 其( ) 、注意范围扩大、 ( )及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

28. 游戏观察 )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 ( 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9.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30.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 游戏空间安排 )( 游戏时间 )( 游 、 、 戏材料 )( 游戏态度 )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

31.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 。 -2-

32.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 。

共 10 页,第 7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3.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 对班级全体幼儿平 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

34.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 在游戏过程中固定 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 ) 。

35.游戏的追踪法也称定人不定点法,指( 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 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 。

36.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 戏 ) 。

37.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 对象的选择 )( 内容的确定 ) 、 、 ( 标准的选定 )和( 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等多方面的工作。

38. ( 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 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 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9.成型玩具对(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 的玩具对(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40. 社会性玩具是指( )的玩具。

41、规则游戏的特点: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由成人编制 和指导

二、简答题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哪些特征?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 环境的开放) ;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 而变化) ;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 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 戏效果的) ;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 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 游戏场地) 。

3.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7.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 戏环境;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 境的创设。

8.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 4.课程方案

9.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

共 10 页,第 8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4.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 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5.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 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 游戏材料的作用。

6.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 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 -3- 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 行现场指导;

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10.配备玩具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11、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12、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 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17、积木游戏的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

13、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 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14、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 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 的教育作用。

15、玩具的作用 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

共 10 页,第 9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16、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 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 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8、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 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三、论述题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 赖主题形象玩具, 。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 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 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 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 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 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 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 形象玩具, 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 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 介入幼儿游戏。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 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 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 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 第三, 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 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 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 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 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 角色扮演

共 10 页,第 10 页

第6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论述题

论述题(共20分)

1、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

[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很多,给我们实践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2、角色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角色游戏的指导? 答:角色游戏的特点: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3.象征性;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第一,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第五,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第六,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指导幼儿园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4表演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表演游戏? 答: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包括: 第一,表演性,这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第二,游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二是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而常发生删改伤口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某个侧面,的一种再创造。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1.教师示范表演。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5、中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各是怎样的? 答: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1,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2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

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3,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4,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1,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上要注意年龄特点。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2,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的或半封闭的,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语辞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大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 3,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赌一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1,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2,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窨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6结构游戏的特点?怎样进行结构游戏的指导? 答: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7、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没有一事实上的结构游戏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事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在结构活动中,他们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指导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的动作,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一时期的结构游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不会利用自己的结构物开展游戏。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构造流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第二,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间。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单物体。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验以适当的命名。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参参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答: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料为复杂的物,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

果前期有所培,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幼儿的构造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第二,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等。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第四,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制订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第五,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第六,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8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建构流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建构目的为止。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建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一定的荣誉感。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第二,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主题,商量建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第三,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幼儿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构思。第四,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戏提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第五,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结构游戏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游戏为基础的。

9、小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因此,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右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10、阅读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 答:1,小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出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2,中、大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中班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幼儿比较喜欢角色鲜明的互补性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选择需要运用一定策略、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的规则游戏。多利用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才公正公平。

11、结合实例,说明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都包括什么? 答:1,游戏的目的。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智力游戏,要求幼儿记住不见的物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2,游戏的

玩法。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的玩法就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和用心识记所摆出的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能看出拿走了什么。 3,游戏的规则。如“捉迷藏”游戏中,不允许捉者偷看小朋友藏在哪里,而必须被蒙上眼睛或呆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这就是游戏规则在发生作用。 4,游戏的结果。如在游戏中拿出规定的图片或赢完对方的棋子、猜中了谜语等。

44 论述把游戏本质概括为儿童主体性活动具有的重要价值? 答:

1、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地认识。

2、充分的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的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3、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

4、充分肯定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对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

5、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45 在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应做好哪些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答: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合适的场所、设施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46.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游戏是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 1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的游戏,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能增强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4.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而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2,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4,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47游戏的社会环境是指什么?它们对幼儿的游戏有什么影响? 答:游戏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电视、课程方案等。 一.家庭。1.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和积极性高。父子关系对游戏的影响也是显然的。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父亲的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儿童,有助于树立儿童的自主、自立和自信,对儿童游戏中的运动能力、结构操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育儿态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3.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营造的氛围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游戏水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同伴。同伴关系直接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影响。1.有无伙伴影响儿童游戏。2.伙伴的熟悉程度影响儿童游戏。3.伙伴的年龄影响儿童游戏。4.伙伴的性别影响儿童游戏。

三.电视。电视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是否适宜。

四.课程方案。不同的课程方案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不同的。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这两类课程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前者更多地激发了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后者更多地引发操作性游戏

第7篇:《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试题及答案

2009年下半年期末考试2010年1月 论述。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试题及答案2010年上半年期未考试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游戏理论指导》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

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也称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治疗,其基本理论源自卡尔,罗杰斯。

2、

3、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

3、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游戏。 具有重要作用。

4、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的。

2.追踪观察法:即定人法,观察者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2.宣泄: 一般是指内部积蓄的情感和精力的释放,游戏有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 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

3.游戏治疗:游戏作为沟通工具,并通过游戏来进行疏导3.游戏环境: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或干预,达到治疗效果。 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变化? 1.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他人、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教师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介入儿童的游戏很重要。 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2.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2.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答案要点]`

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真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足幼儿园活动课程实地了解儿童;

二、准确地预设游戏;

三、有效地指导的灵魂。

游戏;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3.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3.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I答案要点] 能力。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

四、论述题(共20分)

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很多,给我们实践工作带来哪些

4.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启示?

[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答案要点]

四、论述题(共20分) 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 展开论述。

[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

五、案例分析(15分)

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

五、案例分析(15) 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

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答案要点]

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个“爱心小贴士”吧。 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

[答案要点] 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教师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幼儿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种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中思维和想象的外化。

第8篇: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第

一、二章)

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柳阳辉 张兰英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第一章

游戏概述

一、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定义

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共 6 页,第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

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三)游戏的本质

研究游戏的本质,就是要揭示儿童游戏产生的原因以及要回答儿童为什么游戏的问题。 1.游戏本能论

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解释儿童的游戏,把游戏看成是一种生物现象,是生物本能的表现。如:

席勒、斯宾塞的“剩余精力说”:游戏是由于机体中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认为游戏是儿童本能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表现形式。 拉察鲁斯、施太恩的“能力练习说”:游戏是先于劳动,先于童年,对未来生活无意识的准备。 霍尔的“复演说”: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活动,是重演史前人类的祖先向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儿童天生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道德规范等的约束,得不到充分表现,使得儿童内心产生各种抑郁。而游戏可以让儿童完全自主地再现自己的经验或精神的创伤,在想象中发泄各种忧郁和烦恼,从而获得快乐。

游戏本能论揭示了儿童游戏产生的生物学因素,但认为本能是游戏的根源,这使得对游戏本质的解释具有了唯心主义的色彩。 2.游戏社会反映论

从社会学观点去研究、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游戏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活动。 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持这种观点。我国游戏理论研究也深受这种游戏本直观的影响。

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划清了儿童游戏与动物游戏的界限,也肯定了成人指导和教育影响的

必要性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但仅将游戏的本质定位在社会性活

共 6 页,第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动这一层面,掩盖了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的基本属性,否定了游戏作为一种自发的、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人的主体性及主体他发展与培养问题的讨论,为人们认识游戏的本质,重新审视这种自由自发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视点与理论背景。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游戏是儿童主动的活动;是独立的活动(由内部控制);是创造性活动(目的在自身的活动)。

把游戏看成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较科学地揭示出游戏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的分类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分为 1.练习性游戏(机能性游戏):

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组成。在整个幼儿期都能看到,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以后随着其他游戏形式的出现,机能性游戏的比例在下降。

2.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当幼儿把以前经历过的事情、活动及眼前并不存在的事情作为表象回忆起来的时候,机能性游戏便转化为象征性游戏。

3.规则性游戏

以规则为游戏中心,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游戏,根据规则本身的复杂程度及动作机能的要求,可延续到成年。

(二)帕顿的分类

按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分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无所事事、旁观。

(三)比勒的分类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不同体验形式,将游戏分为: 机能游戏、想象游戏(模仿游戏、角色游戏)、接受游戏、结构游戏(创造游戏)

(四)苏联的游戏分类

共 6 页,第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强调社会性,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五)我国的分类

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

三、游戏的价值

1.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2.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发展思维能力)

3.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4.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第二章

现代儿童游戏理论

一、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

是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他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1.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 2.与认知发展相适应的游戏阶段:

(1)练习性游戏(又称实践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0~2岁,发生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时期的游戏形式。游戏的目的是要取得一种机能性的快乐,满足生理上的要求,其形式为重复偶然习得的动作图式。游戏的愉悦来自儿童控制自身和环境的感觉,当这种控制能力被反复证实后,儿童便沉溺于发展着的能力和自信的情感中。

(2)象征性游戏:2~7岁,发生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时期的游戏形式。反映了符号(初步的语言和表象)功能的产生和发展,也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同化性倾向。象征性游戏是作为表现价值而存在的。

(3)规则游戏:7~12岁,发生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后的游戏形式,延续到成年。规则游戏是继续在表现着对现实的同化倾向,规则导致娱乐活动的集体形式。

皮亚杰独特的研究方式对儿童游戏的研究具有新的意义,但其游戏理论过于强调认知作用和智力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共 6 页,第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认为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原始冲动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完全植根于他的人格构成说。他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超我受理想原则的支配。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完全受本我支配,随着经验的积累,自我和超我才一起得到发展。个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形成自我。

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唯乐原则”的驱使(游戏满足儿童想做大人的愿望;游戏帮助儿童掌握或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强迫重复现象))。

2.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心理性欲(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游戏的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或人格的发展而不同:儿童游戏的形式是使用玩具的游戏,而成人的游戏是创造性想象,表现在艺术、科学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

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发展任务解决得好,就能形成理想的人格,解决不好,则形成与理想人格相反的另一种人格。对学前儿童而言有三个阶段:对人信赖与不信赖的冲突(2岁内);活泼与羞怯的冲突(2~3岁);主动与退缩的冲突(3~7岁)。

三、原苏联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乌申斯基、艾里康宁等,强调儿童游戏的社会性。

1.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他提出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的,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有巨大的作用。

他对游戏的基本观点: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游戏对于学前期儿童而言是主导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儿童的游戏具有社会历史起源);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他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的游戏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游戏

共 6 页,第 5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艾里康宁的游戏学说

他重点研究了角色游戏,认为角色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研究儿童的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他探讨了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认为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儿童在社会关系中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他认为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游戏行动、游戏式地运用物体、游戏者间的真实关系。儿童的周围现实对角色游戏有决定性影响。

四、游戏的觉醒理论 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解释游戏的生理机制。代表人物有伯莱因、艾利斯、亨特等人。

觉醒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探究;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游戏。游戏和探索都是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激活水平,所不同的是,探索是由外部刺激控制的行为,游戏是由有机体自身控制的行为。 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这一理论还指出了环境与人得交互作用,为我们如何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在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时,教师应从整体上考虑游戏材料的数量、新异性等因素合理组织搭配的结构问题。

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由贝特森提出,他主要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他认为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也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元交际不仅发生在非言语交往中,而且发生在言语交际中。对于元交际在游戏中的意义,贝特森认为这种游戏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关于角色的概念。游戏是一种学习,是在事物的关系与联系中,逐步学会区分与概括的。

共 6 页,第 6 页

上一篇:小三班主题活动计划下一篇:销售工作的标准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