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新课程标准

如何落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文认为中学体育教师主要从思想观念与教学目标、角色、教学手段与方法、知识水平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在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应有所转变。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健康;体育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改革被高度重视起来。新课程标准正是在“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进行教学,并根据水平四的要求每节课中有重点地体现五个领域。那么,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中学体育教师必须熟悉和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水平四的要求。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

四的要求,初中1~3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中要提高发展运动技术能力。

1.运动参与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领域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水平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要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达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水平,则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及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有明确的了解并能根据具体实际来设计每一节体育课。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平时与学生座谈交流来获取信息,通过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激活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了解,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自然就会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运动技能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领域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水平目标: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观赏体育比赛。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到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方法传授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如利用课的开始部分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所学项目的锻炼方法、竞赛规则、简单技战术知识;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如何观赏体育比赛等有关知识,或利用下课前的小结时间向学生进行传授,以达到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观赏体育比赛。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的水平目标。

3.身体健康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领域目标:发展体能。

(2)水平目标: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体育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体能,学生体能的优劣是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体能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有氧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该节体育课主要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体能,在设计课的目标时就应有所侧重,安排课的内容和练习方法时就要加以考虑。如:通过多种练习(如短距离跑或反复跑等)发展位移速度;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跑或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如推举杠铃、负重蹲起等)发展上、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通过多种练习(如仰卧起坐等)发展腰腹肌力量和耐力。

4.心理健康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领域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水平目标: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当前,中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文化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但这些学生又比较喜好体育运动;一些文化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受目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担心体育运动会影响其文化学科的成绩而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两种现象都体现出了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如何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例如:对第一种现象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与其一起活动并结成良好关系,根据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循循善诱地使他们重新树立刻苦学习的信心;以第二种现象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认识到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文化学科的成绩,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文化学科的成绩等道理。

5.社会适应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领域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水平目标: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以一支篮球队为例:一般情况下,进攻时:中锋的主要职责是策应和寻找机会得分,前锋的主要职责是突破、寻找机会得分,后卫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进攻;防守时:中锋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对方中锋策应和突破得分,前锋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对方后卫顺利地组织进攻,后卫的主要职责是防止对方前锋顺利地突破得分,各司其职。因此,一支优秀的篮球队的配合是非常默契的,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和谐的,他们的合作精神也是非常良好的,他们的体育道德也是非常高尚的。这支篮球队的队员将来在社会上的联系最多,关系也最密切,大都成为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这也是作为教师最希望看到的。如果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多注重安排那些分工和职责明确,需要全体精诚合作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对建立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想观念与教学目标上进行转变

(1)从主宰到朋友。旧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角是教师,一节体育课中,教师教什么内容,这节课學到哪部分为止,教师首先定了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超越这个范围,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无法发挥各自的特长;一些基础差的或不喜爱这个项目的学生“吃不了”,为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而苦苦挣扎,最后使他们厌恶体育课。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则主张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关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要求以健康为中心设计每节体育课,让学生“吃得好”又“吃得饱”。

(2)从身体发展到全面教育。旧的体育教学观点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就不在体育课的范畴内了。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观点则要求体育课不但要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发展,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同时要使学生学到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且要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从角色上进行转变

(1)从执行者到设计、决策者。旧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大纲》的执行者,一切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地完成学年的教学任务,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每节课,乃至每个学年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以健康为中心决定授课的内容和方法。

(2)从教练员到教育家。旧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具有一定体育专业素质就能较好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素质的教练员,而且还必须是一个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家。

3.从手段和方法上转变

(1)从灌输到情境创设和引导。旧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多采用向学生灌输的形式,学生必须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练习,教师教的是错误的技术动作时,学生也得照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課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选取各自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目标,教师只通过各种提示来加以引导,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从注重甄别到注重发展。旧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较为注重甄别学生所学的技术动作是否准确、规范,而忽视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创造性与发展潜力。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要求应注重学生的发展空间,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是否准确、规范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学生懂得这个技术动作,能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并喜爱上它,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因为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像竞技体育那样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准确、规范的技术动作。

4.从知识量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上转变

(1)从体育到体育加教育。旧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要掌握的知识量要求并不是很多,一些对体育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人,认为体育教师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识,因此,社会上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贬称。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而全面的体育专业素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而且还必须熟悉相关的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了解生化和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当今信息社会,还必须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并能自己制作课件,同时还必须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

(2)对学生评价方法的转变。旧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大都按跑、跳、投、技巧等项目的考核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尽管比别的同学多花费几倍的努力去练习,却无法达到及格标准,那些身体素质基础好的同学不用练习,却可以达到优秀的标准。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则要求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这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体育活动,并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以达到目标;其次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自信心方面是否有所提高;第三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这个学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三、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国家和省的实验区实施后,现已在全国逐渐推广实践,作为基层的中学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和检验者。素质教育已讲了多年,但因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素质教育还不能完全展开。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亦会受到旧的体育教育模式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在一些中学存在可有可无的情况,因此,对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来说体育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意识将会得到更新,健康是人们首先所必须追求的,而体育锻炼是获得健康最好的手段和方法。体育与健康将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一定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华.《体育课程的演变与学校体育改革》.华南师范大学.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者:谷永生

第2篇: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旧标准和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摘 要 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后,也开始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做好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成为摆在众多体育教师的面前的问题。如何实施在新的标准下的教学成了众多体育教师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 新标准 旧标准 教学

在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学生体质没有明显的提高,有些素质却在下降。这一现状的产生,固然有家庭教育及饮食营养的问题、有社会习俗偏见问题,也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但也与学校体育教材、考核标准以及教学措施不当很有关系。为此,我们对学校体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二)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三)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

(四)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二、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一)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而是更加灵活多样,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间差异,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

(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融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个体差异,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

三、标准的改变带来的体育教师观念的改变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传统的“师本教育”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据《新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学生不能形成先人为主的成见。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参考文献:

[1] 刘敏.中国学校体育.2002(5).

[2] 徐艳玲.体育教学.2003(2).

作者:林守丰

第3篇: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操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8个地市中,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体操课的教学现状,并对影响体操课教学的因素以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体操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中,体操类课程以其对中小学生特殊锻炼的价值而占有很大的比重,被确定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各个阶段都有安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体操课程在中小学各水平阶段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在大部分中小学出现萎缩的趋势,其前景令人担忧,这不仅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质状况。本课题试图通过全面了解河南省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内,中小学体操课的教学现状,寻找体操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18个地市中,按照东、西、南、北、中地域划分,分别确定开封(东)、洛阳(西)、郑州(中)、焦作(北)、南阳(南)5个地市,同时,为了保证样本数量的充足,又随机抽取了商丘、周口、漯河、平顶山、安阳5个地市,在每个地市中,分别确定5所高中、5所初中、5所小学合计50所高中、50所初中和50所小学,对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参与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一些专家和教授,部分省、市教育厅体卫处及一些地市教育局体卫科和基础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掌握关于体操教学改革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的设计在进行了大量访谈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特尔斐法,针对问卷涉及的内容,对20名专家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查。同时,又进行了实验性的填写和修正。在确保信度、效度均符合课题要求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包含30个问题的开放性调查问卷。

1.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问卷的发放和填写,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分别委托具有较高威望的体育教师和各地市教育局体卫科的工作人员,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11份,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73份(高中107份、初中91份、小学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体操教学目标的认识

2.1.1体育教师对体操教学价值的认识调查显示(表1、表2),在对体操教学诸多价值的认识中,体育教师对体操增强体质、培养日常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价值的认识比较全面。但对体操教学的美育功能和愉悦身心的价值认识不足。

2.1.2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内体操相关内容的认识调查表明(表3),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培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由于部分体育教师盲目迎合学生一些不成熟的体育心理,使稍有难度和危险性,但却具有较高健身及生活实用价值的体操教学内容,被随意删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1.3体育教师对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调查结果(表4,表5)表明,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后,自己工作量的变化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要求的变化没有体会。说明仍然有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搞形式主义,仍有一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不关心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自身对新课程标准认识的深化,使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这些学校得不到认真落实。

2.2中小学体操教学实施情况

2.2.1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技巧为例)表6显示的是2/3的体育教师认可,在中小学可以教授的技巧动作。但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授的体操动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动作的难度系数也随着水平学段的增加而提高。这种安排符合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规律,但有悖于体操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不符和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生理规律。

2.2.2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调查显示,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占有很大的份量,各个学校实施情况良好,实施率为100%。韵律操、健美操不受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健美操的教授率并不太高,仅为62.3%,这说明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不足。四项竞技性基本体操的教授情况也很不理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表7、表8)。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三个项目的教授情况非常差,几乎一半的学校没有教授这些项目。

2.2.3体操教学实际时数安排新课程标准比以前的大纲,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时数安排上有了明显的增加。虽然新课程表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各个项目具体的教学时数,但作为必修课的体操课教学时数也应该较以前有所增加。然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并非如此。老的教学大纲规定,初、高中体操课的教学时数平均不得低于22.5个学时,目前,体操教学的实际执行时数,初中、高中仅为12.4个学时。学时的数量反映了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许多体操动作无法教授、体操教学效果不佳、体操的教育价值无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实现等等实际问题,也与如此少的课时安排不无关系。

2.3影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2.3.1体育经费在调查中了解到,各中小学校体育经费主要是靠从学杂费中少量支取。其中,用于课余训练、运动会补助、体育教师服装的费用就占去2/3乃至4/5。直接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可谓寥寥无几,而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无保证。因此,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仍然是影响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2.3.2体操器材、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从表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操场地、器材和设施作为体操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的依据。由于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投入少,必然导致体操乃至整个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调查显示,河南省中小学体操场地、设施匮乏,不管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2.3.3体操教学自身因素中小学体操教学体系(包括体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中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

2.3.4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为专科毕业生。他们接受体操专门教育较少,体操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扎实的体操基本功,工作期间,又不常进行体操锻炼,动作技术出现消退现象,造成他们动作示范吃力或者干脆就不会。

2.3.5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影响到他们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到他们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

2.3.6领导的重视程度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愈演愈烈。虽经社会多次呼吁,但情况并未根本好转。体育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没有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

2.3.7体操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各个学段体育教师在制定体操教学计划时,往往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教授起来相对简单、危险性较小的项目或者动作。体操动作教学安排的随意性较大,也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2.3.8教学班级人数中小学体育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有些学校班级人数甚至达到80人以上,这也是影响到体操教学正常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担心教学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就减少或取消了体操项目教学。

2.4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对策

2.4.1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体育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规定体育卫生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专款专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拨出专款,支持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学校的体育经费应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使用,以体育教学投入为主,以其它比赛、训练投入为辅。体育教师也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想方设法使由于经费不足给学校体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2.4.2努力开发体操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一些学校办学条件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体育教师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地理和环境优势,加大对体操器材和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2.4.3重视体操价值的实现,全面实施体操教学改革1) 加大体操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2) 优化体操教学动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适当安排一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

2.4.4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教师,有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没有昂贵的器械和设备时也可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培训的效率,特别是培训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需求,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2.4.5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强化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同时,学校也应避免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使体育教师遭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4.6克服学校体育改革中形式主义促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端正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工作的重点不仅限于培养少数体育尖子生上,更要面向广大学生的体育课、课余锻炼和课外活动,要对增进最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

2.4.7体操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按照体操动作的结构,规定各阶段应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按体操动作的难度,将体操动作划分为A、B、C、D等几个组别;更细致的划分是将动作的结构与难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体操动作在各水平阶段上的简单重复,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体操动作。

2.4.8克服或弱化由于班级人数多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强化体操课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主要内容中,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的教授率为100%;健美操、韵律操、部分轻器械体操(如跳绳)的教授率为62.3%;而技巧特别是三项器械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的执行情况却较差,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其中的一些项目。2) 造成中小学体操教学目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课程改革以前体操教学的颓势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外,体操项目及体操教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体操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系统性;由于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操器材设施不足,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大班额上课造成体操组织困难,学校和教师害怕学生受伤;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因素。3) 加快体操教学自身改革的步伐,是改变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当务之急。

3.2建议1) 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应紧密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应作适应性调整,使之符合中小学体操教学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要求。注重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他们体操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未来体育师资的要求。2) 强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制定符合现代课程改革要求的具体内容,3)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监管、检查和监督力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中之重,避免体操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遇到困难时不要”的现状。4) 体育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工作普及较好的中小学的宣传,也可以设立体育先进示范学校,对这类学校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引导、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赞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7] 张予南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38-290.

[8] 余良华,等.体育产生快乐和痛苦的两种释义[J].体育科学,2004,24(10):13-16.

作者:李 鹏 蔺新茂

第4篇: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3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3.4

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4.结论和建议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案、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正在以及已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这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与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望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多么大的成绩,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第5篇:体育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莆田四中体育组黄黎敏

根据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要求及区教委的安排,我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体育教材的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目的

通过学习及研讨,使参培教师在思想上提高对保改的认识、观念上有所转变,让每位教师通过培训都能以新的理念审视体育教学。

二、培训时间

培训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区教委组织的通识培训(4月13日~14日);第二阶段:学科培训(5月23日~26日)。

三、培训内容及方法

·介绍课标的基本精神(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新标准与旧大纲比较) ·学习新编体育教材及操作建议„„ ·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分组讨论,大会发言 ·教师参与活动

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分组讨论、大会发言的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虽然时间短,由于形式新颖,并且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大家对此次课改的重要性、紧迫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以下是各小组讨论发言稿摘录汇总)

1.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真正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想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在未来的世界激烈竞争中有中国的一席之地,必须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造,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培养一代新人。

2.本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历史性的突破,和以往的改革有质的区别,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转变观念。国家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抓两头放中间”,使体育教师在教材、教法上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说体育教学的改革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体育教师对这次改革认识不足,不认真学习,没有形成新的教育观、教材观,仍以旧的教学方式对待课改、对待新教材,那么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每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肩上担子的份量,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让体育教学旧貌换新颜。

3.新的课程标准突破了大纲、教材、教法由国家、教师“一统天下”的做法,转变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所以在体育课成绩评价方面,也一改千人、万人一个标准的做法,转而重评价过程、轻终极评定。

新的《课程标准》还增加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现了平等、自主、互动的新的教育思想。

四、问题与建议

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中,有部分教师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当前课改主要是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理念,但光有教师观念转变还不够,必须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些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旧观念上,口头认识到位,行动滞后,“我行我素”、搞“独立王国”,这是在课改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必须加以重视。

2.改革要注重科学性、实效性,不能大轰大嗡,更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警惕“放羊式”教学现象抬头。

3.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是一项浩大i程,但是如果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改变,将制约着课改进程,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课改后体育课时大量增加,可体育教师的配置却没变,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由谁来解决?

4.学校场地、器材的设置和课改要求反差太大,这些都是课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体育教师资无旁贷,但是只有体育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总体上而言,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是办好这次培训的关键,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办好这期培训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培训计划和课程方案的科学性使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成立了学科专家组。学科专家组成立以后,多次召开会议,并对培训对象作了认真的调查与了解,针对本学科特点,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任课教师、学习制度进行了改革、调整,确立了成熟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以适应本学科培训需要。

3、注重实效,优选培训师资,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是本次培训圆满成功的重大保证。讲座不但体现学科特点,还突出前沿信息,把新课标精神融会贯通于讲学中,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4、组织管理严密,服务工作到位是本次培训顺利的重要保障因素。本次培训自始至终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对每项培训活动和教学任务、服务环节都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内部分工明确,外部配合紧密,从报到登记、住宿、就餐到培训,我们工作人员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尽心尽责,让学员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培训,整个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得到了学员的一致认可。培训期间日常到位人数较为乐观,会场纪律较好,学习气氛好,学员认真程度较高,达到了目标与内容的统一。

本次培训期间我们根据要求发放了关于新课标培训的调查问卷,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培训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大多数学员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清楚、正确的理解和比较全面、整体的把握;对新课程的实施经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对策也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参与式讨论等环节都给予了好评。具体而言,大部分学员反映本次培训使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培训,他们增进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同时对新课标的授课形式,指导思想,教学评价及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方式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一线教师在今后实施新课程中起到较为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各位专家在分析新课程中的精辟概述,使得多数教师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建构上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实施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了高中新教材的特点和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来指导实际教学。通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此次授课,使得各地区教研员,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在大脑里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对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有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此次省级培训结束之后,为下面开展市级培训地区级培训有了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新课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学校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培训之后,各地区学员从理论上学习了新课标的创新性,了解了高中体育新教材的特点。

总体上来说,本次培训是成功的,是体育教师适应新形势的一次承上启下的培训。通过此次活动,使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培训的经验,找出了不足,对于我们今后进行类似的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第6篇:体育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我参加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体育教材的培训,聆听了主讲老师对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解析,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讲解,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一、新课标的主要发展变化

1、将水平一到水平三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而且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实质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2、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定义的修订摆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准确位置,准确界定了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内在价值,并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

3、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将实验稿中的五个领域改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课标明确提出:“四个学习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程目标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的片面性。

4、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或以技术、增强体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主的思想制订课程目标的思路。形成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学知识、会技术、强体能、会锻炼、讲创新、重行为、成习惯的一种

养成式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明确提出初中应以学习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民族民间类体育项目基本技术为主,并在各个水平段都应重视武术和体能练习的内容。

二、对人教版水平四教材解读的理解

新教材把知识体系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体系。构建以问题或以困惑设疑为切入点,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媒介,以解决、寻找合理的学习对策和学习、锻炼中的实际问题为手段,以反思评价为导向的编写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分析和解决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中所困惑的问题过程中,在从事体育锻炼的体验与感悟中,学会思考,学会锻炼,学会评价,提高体育与健康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本套教材编写总体思路,教科书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约占30%,为第一章的内容;运动技术项目约占70%,为第二章至第九章。而在教科书中结合教与学实际需要,提供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学习内容。

通过培训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我更要加倍努力,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尽一份力。

第7篇:体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儋州市光村中心校 羊统春

这次有机会的参加培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非同寻常,感觉到了国家新课程远程培训的重大意义,不但在于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且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对体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感到作为一位体育老师所负的重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终身体育。新的《课程标准》(修订版),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生在体验中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健康第一” 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在实践过程中,确实为我们体育教师理解、把握课程的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我们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和借鉴。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过度地让学生探究,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显得很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以上是我在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后一些的观点,本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山区体育教学的这片热土上,坚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第8篇: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假期,我阅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颇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

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公开课上有经验的教师点评以及自己上的课在教师的点评上,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掌声的鼓励,翘起大拇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好是差都要进行鼓励,反之这样会使差的学生产生失落感,从而障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理清思路,更新观念。是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理解。从过去的体育变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从课的性质,课的价值;课的理念;课程的目标体系等,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新的认识,就像大海中的航标,使我在茫茫大海中,不会迷失方向,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我能看到他们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他们的教育教学中,在我以后教学中要认真贯穿其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认知、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在备课中,在教学中不能心中无人,目中无书。应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如果不被时代所淘汰,不断学习是必然趋势!凡是能够成为名师的老师,都是善于不断学习的老师。我始终记得。一位教授的一句话: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的老师。如果你觉得自己最好,不去学习,那你就不能教好自己科目。我们正在经历跨时代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学习新课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才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培养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9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淮安市繁荣小学王磊

最近读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新课标实验稿与新课标修订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阐述作了比较,我有了以下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区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

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

其次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改进方法。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修订后的《新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5、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上一篇:研究生心理危机与应对下一篇:火烧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