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曲

2022-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典诗词曲

古代诗词曲与音乐的关系

摘要 中国古代诗词曲和音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诗词曲等文体文学的发展。研究诗词曲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以及对中国音乐发展脉络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古代诗词曲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了不同阶段文学形式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使得现代人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了解音乐和古代诗词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古代诗歌曲 音乐 古代文学 声诗

古代诗词曲和音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家所熟知的汉代乐府诗、唐代声诗都进行了配乐歌唱,这说明古代诗词曲和音乐之间密不可分,互相促进,音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这也是一些文学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根本所在。但是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音乐结合的侧重点、结合方式以及配乐的性质都是完全不同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学和音乐之间的关系。研究诗词曲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对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以及提升对中国音乐发展脉络的认识,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 音乐的出现要早于诗词曲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非常久远,在文字产生之前音乐就已经形成,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着传播。这在一些考古发现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鼓、骨哨等一些乐器,这些乐器在中国分布得十分广泛,时间跨度也比较长,这充分地说明了中国音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就开始使用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音乐就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并进行传播和发展。和具有悠久历史的音乐相比较,诗词曲等文学形式的出现则要相对的晚很多,这些文学形式都是在文字产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才出现的。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产生的时候音乐已经经历过漫长的发展了。但经过千年的发展,以诗歌为代表的传统民族韵文的发展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使得中国成为了“诗歌的国度”,产生了大量具有深远影响的古代诗歌,一些诗人、词人在国际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其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赞颂,例如,李白、杜甫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国人热衷于研究汉字语言表现力的审美情愫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音乐在中国古代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始终没有产生过比较规范的格律,甚至没有正规的记谱方式,这使得很多优秀的古代音乐仅仅是被大家记住了曲名,但对于乐谱却无人熟知,这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和流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而西方国家音乐和文学的发展完全相反,西方人规范的音乐格式发展了各种音乐体系,使得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流传给后人,但西方的诗歌除了十四行诗外大多没有格式,这是远远不及中国古代诗歌所达到的高度。

尽管在音乐方面古人没有竭尽心智地去追求和探索,这为后人在研究古代音乐方面留下了很多遗憾,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丰厚程度仍然让世界所惊叹,至今仍然可以从很多文学作品中看出音乐的符号。从音乐对古代文学的推动作用来看,都可以发掘出大量的音乐宝藏供世人研究。我们所熟知的《诗经》分为《风》、《雅》、《颂》几个部分,但《风》、《雅》、《颂》却并非是诗体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称,属于中国古代音乐分类的一种。《颂》是宗庙音乐的一种,《雅》则属于是宫廷音乐,而《风》则是属于地方音乐。不同音乐分类的出现说明中国古代音乐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也说明了音乐对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从《诗经》中的内容也可以看出,《颂》的特点是肃穆而庄重,而《雅》的特点则是典雅和端庄,至于《风》则是抒情和通俗的,这些文学作品内容的不同和音乐的体系差异有着很大的关联。

二 不同文体文学和音乐的关系

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中国的古代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徒诗和声诗两种类型。徒诗是一种只讲究韵律节奏,而不进行配乐歌唱的诗歌,声诗则会进行配乐的歌唱。唐朝配乐歌唱的诗大多都属于声诗,声诗虽然在不同的阶段和音乐的结合有着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先诗后乐。这和词曲先有音乐后有词的模式刚好相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先诗后乐的典型代表。这种先诗后乐的方式在汉代仍然比较盛行,汉武帝时期的乐府,也是“采歌谣,被声乐”,即以歌谣为先,声乐为后。《陇上歌》是晋宋时期为了悼念战死的陇上壮士陈安所做的著名诗歌,也是先有诗歌,后有音乐。在唐代的时候诗歌发展到了鼎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选择律诗、绝句进行乐曲歌唱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此时虽然有先乐后诗的一些特点但诗歌和乐曲的集合已经十分的紧密。

词是唐代诗歌的一种变体,因此也被称作是“长短句”。词的情绪是音乐和文学的一次重大结合,起初词人是依据乐谱的节律和节拍进行填词的,这产生了一些大家所熟悉的词牌。随着词的地位不断地上升,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加入到了词创作的队伍之中,到了宋朝时期词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词有着很高的地位,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例如,李清照、辛弃疾等。从文学和音乐的关系来看词和乐因为多由词人一人所创作,所以比较容易使得两者构成有机的统一体。由于词有八百多种调,词人可以依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调服务句式,这使得词成为了能够和音乐完美结合的新型乐章,一大批的词人和优秀的词在宋朝涌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也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曲是在元代兴盛的一种文学形式,曲比词更加具有灵活性,可以依据宫调表现内容的多少,组织或多或少的组曲,《般涉调·哨遍》套数是八支曲,《般涉调·耍孩儿》则是九支曲子,这说明曲除了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之外,还能产生多种形式的组曲。在每支曲子中,在正格之外可以加衬字,这使得曲表达情意的能力更加完美,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曲在元朝的时候更加受平民大众所欢迎,影响的区域广泛,受众也比唐宋时期的诗词更多。

三 诗词曲发展过程中音乐配乐的发展变化

在先秦时期,诗歌所配合的多是庄重严肃的雅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所配的则是缓和从容的清商乐,也被称作是清乐。先秦时期诗歌所配的雅乐,一般都是用于朝廷的祭祀或者庆典的活动,因此十分的庄重肃穆。例如,《大韶》是虞舜时间的祭祀舞曲,《大舞》是歌颂周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歌曲。这些具有宫廷色彩的音乐表演过程场面宏大、雍容典雅,相对来讲比较严肃,说唱表演的场合也多是在皇家宫廷,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不多。大家比较熟知的《诗经》中所配的音乐也是这种风格的乐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所配的音乐在多为清商乐。唐朝时期诗歌中有配有雅乐的,也有配有燕乐的。雅乐主要是一些御用的场合和文人们所使用,而燕乐则在民间演奏中开始流行,从区分上来看,燕乐其实也是一种俗乐。

古代声诗配乐所选择的音乐可以分为雅乐和清乐两种类型,雅乐相对严肃庄重,清乐则缓和从容。清乐的出现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风格,同时说明诗词配乐从雅乐向着俗乐不断地进行转化。

从唐宋开始,诗词的配乐流行燕乐。从配乐的角度来讲,燕乐是俗乐的一种。这种乐曲有别于庙堂传统的歌功颂德、赞美鬼神所使用雅乐,其特点是节奏复杂,乐曲的音域比较广阔,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流行的清乐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新唐书》对于燕乐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燕乐有着二十八调的另一个称谓,二十八调的主要特点是节拍变化十分的灵活,与不清不浊、不高不低的雅乐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和从容、雅缓的清商乐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元曲所配的音乐大多是北曲,北曲在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地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主要是包含了女真、蒙古的音乐,同时也充分地借鉴了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这些元素进行充分地改造和融合,最终形成了新的曲乐体系北曲,当然元曲、北曲也与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有着一定的关系。金元之后,伴随着蒙古族和女真族南下的影响,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的乐曲随之传入到了中原地区,这使得具有急促、泼辣的北方音乐特点融入到了中原人们的生活之中,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发展。元曲吸收了很多北方的民间音乐,一些文学开始用曲乐的形式来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相比较词和诗歌来讲,曲更加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因而影响更加的广泛。

声诗多配的雅乐和清商乐,主要是用于进行歌颂先祖、庙堂典礼所使用,特点是比较严肃。词所配的音乐为燕乐,一般是市民平时宴席歌舞所使用,以抒发感情为主要目的。元曲所配的是北曲,主要是用于市民各种娱乐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自身的审美要求,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分析诗词曲发展过程中音乐配乐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诗词曲所配的音乐都是由雅到俗、从上层到民间为线索的不断演变过程。音乐的这一变化和诗词从上层到下层,从雅到俗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这充分地说明了古代诗词曲和音乐之间保持相对统一的发展步调。

四 结语

总的来讲,在诗词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音乐元素的加入,诗词曲也就很难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就不可能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分析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尽管诗词曲和音乐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彼此也存在着分裂的情况,这中间不单单是乐谱存在着失传,影响到了诗词曲的配乐发展。而最为根本的原因是诗体的语言并不完全的等同于音乐的语言,而是有着一定的曲乐和差异,在一种文学形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之后,必然会寻求摆脱音乐的束缚,进而寻求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独立的向前发展。但即使是独立之后的诗词曲,依然会保留着很多音乐的影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格律的存在说明音乐一直都潜伏在古代文学之中,并且深刻的影响着音乐的发展,对于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康康:《偶然中的必然——浅谈音乐与语言之起源的相似性》,《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3期。

[2] 姜鹏、罗时进:《清嘉庆赵文楷钓鱼岛诗歌写作考述——以赵朴初先生二通书札为中心的讨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 王玉超、罗钊:《中国古典诗与乐的艺术探析二题》,《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4] 桂天寅:《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第4期。

[5] 伏蒙蒙:《陶诗接受视野下的苏轼“崇陶”与“和陶”》,《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6] 吴晗:《以“臆”说〈诗〉论——以〈读风臆评〉和〈读风臆补〉为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7] 严春华:《船山诗歌文体观探析——以诗歌评选为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8] 袁庆:《谈盛唐时期京城诗人的写作趣味——读宇文所安的〈盛唐诗〉》,《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9] 赵豫云:《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基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李静,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作者:李静

第2篇:俄罗斯古典音乐曲风概述

【摘要】在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大地上,流传着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源自民间歌谣素材的俄罗斯古典音乐,既是这个国家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优秀代表。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在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结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在格林卡等音乐大师对俄罗斯民间音乐所进行的再创作基础上,有着独特民族性和丰富曲风的俄罗斯古典音乐最终发展成熟了。

【关键词】俄罗斯古典音乐;曲风;概述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18世纪前。这个阶段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在音乐形式上,是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到了17世纪,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俄罗斯开始引入欧洲乐器。其典型的现象是大、小提琴和古钢琴等乐器在俄罗斯的流行。而教堂合唱出现了多声部的表现形式,则标志着民间音乐创作逐渐兴盛。

整个18世纪初。非宗教音乐,随着人们对音乐热情的空前高涨,逐渐地走上了俄罗斯文化舞台。俄罗斯世俗音乐开端年份就是1709年。到了18世纪的下半叶,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反映城乡生活的音乐剧以及歌剧已经开始兴盛。

19世纪的上半叶。这时候的俄罗斯音乐,已经慢慢地走向了高度繁荣。其关键性人物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俄国音乐的开路人”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他是俄罗斯第一位真正的民族作曲家。在对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拓展方面,在对俄罗斯音乐从表达方式到思想的民族化方面,他都有很大贡献。他以豪迈的俄罗斯音乐充分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欢乐景象。俄罗斯第一部真正民族交响音乐《卡玛林斯卡亚》也出自他的手。

19世纪下半叶。这个阶段,俄罗斯迎来了音乐真正的崛起。以巴拉基列夫和鲍罗丁等为代表的“强力集团”诞生了。而历史性的伟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把俄罗斯的民族气质与西方民族的气质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给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注入了活力。

20世纪。十月革命带来的是俄罗斯音乐的重要转折点。尽管俄罗斯音乐在发展,在这段历史中俄罗斯古典音乐却曾停步不前,俄罗斯在精简了古典音乐表现形式及内涵的同时,也精简了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

20世纪末至今。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时俱进的还有俄罗斯音乐。具有浓郁俄罗斯特色俄罗斯古典音乐又充满了时代性音乐。融合了交响乐、歌舞剧音乐、爵士乐的俄罗斯新音乐正在为俄罗斯高雅古典音乐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俄罗斯古典音乐,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在当今,俄罗斯人民群众还是保留经常去剧院看歌剧和芭蕾,且是正装出席。

二、俄罗斯古典音乐曲风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地域和民族特点

一方面,横跨欧亚大陆的疆土使得俄罗斯地理位置显得非常特殊。这也造成了夹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俄罗斯民族,既有别于亚洲,也有别于欧洲。因此,俄罗斯民族既有东方人的细腻,又有西方人的典雅。作为民族文化重要部分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曲风方面是常常融合兼并东西方这两个地域的特色。俄罗斯特有的古典音乐风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演绎发展出来的。另一方面,源起于民间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受人们生活的广袤地域影响,而显得宽广壮阔。它所表现的这个民族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坚定而悲壮的。而它所表现的这个英雄民族的精神气质又是骄傲、坚强的。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以战争为主题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儿子战死在沙场》了。挥洒强烈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的整个乐曲和声雄浑,庄严肃穆而气势磅礴,是俄罗斯早期传统民间古典音乐的代表性风格。

(二)俄罗斯古典音乐的风格多样性

就音乐曲风而言,俄罗斯古典音乐曲风不仅有特有的风格,还具有很强的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有的跟政权的变动、统治者的变更、不同治国政策有关,有的跟剧烈时代的变革有关,有的跟作曲家生活与经历有关。正是不同的经历与各具个性的感触,大大地激发了作曲者的灵感,使得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曲子深沉宏伟,有的曲子敏感细腻,有的曲子浪漫,有的曲子低沉,有的曲子欢快,有的曲子哀伤。由于内容的丰富和形式上的不拘一格,使得这些曲子各具风情。对于作曲家们丰富的心路历程,这些作品有着生动而深刻的反映。每一个创作、每一种风格,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家有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和“民族主义音乐集大成者”的柴可夫斯基,有被称为“民族乐派奠基人”和“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还有被称作“古典音乐最后一位大师”的肖斯塔科维奇。

(三)俄罗斯音乐的典型风格

1.田园美景的浪漫曲风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19世纪伟大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他将俄罗斯的民族气质与西方民族的气质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给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注入了活力。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的他,就音乐而言,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他还是一个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人物。就交响乐而言,柴氏的音乐是人类音乐文献中的瑰宝,一直在全世界舞台上被广泛演奏着。他一生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曲风明快、健康、优美的《天鹅湖》和《芭蕾舞》无疑是为大众所最为熟悉的。这些曲子,表现了俄罗斯宽广无限的田野以及俄罗斯人民大气的性格。听到这两部乐曲,人们不禁就会想起,这个作曲家故居所展现的场景:向阳光明媚的窗口望去,外面空气清透,白桦树正随着风肆意地摇摆着。低矮的云层,层次分明,慵懒而恬静。一望无际的草原,消失在地平线上。远处,散落的几栋木制房屋静立着,悠闲自在的牛在安静地咀嚼着。这别样的浪漫和艺术气息,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这些乐曲,意境是那样优美,给人的感受又是那样甜美而美妙。

2.没落王朝呈现的“天鹅绝唱”

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跟浪漫而温馨的《天鹅湖》相比较起来,可谓为另外一种风格。它既有着很强的思想性,也有着很强的个性。借助于音乐,对于其没有办法用语言诠释出来的情感波动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柴氏所生活的那个时期,正是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走向腐朽没落。作为一个热爱国家,对祖国命运非常关心的音乐家,他所看到的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政府的腐败。不过,自己的保守王朝拥护者身份,使得他总是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柴氏思考了国家的前途,思考了社会的前途,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并且将这种生活的感受带入了他的创作。他四个乐章的《第六交响曲》,又被称为“天鹅绝唱”:透过作品,人们可以体验他那种失望和悲凉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在对于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进行了否定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这就是,在绝对而无可避免的死亡面前,生活中的一切欢乐只能是转瞬即逝的幻影。这样的“悲怆”情绪,实际上反映了亚历山大三世暴政下的俄罗斯人民饥寒交迫中的倍感压抑和痛苦。这个曲子的演绎形式有:一为慢板;二为快板;三为快板;四为慢板。而柴氏音乐的许多优点:一是旋律的优美;二是形式的均衡;三是管弦乐法的精巧,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所以,这样的曲子,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他的作品中既是最著名,又是最杰出的乐曲之一。同时,这部作品也是古今交响曲中上流的精品。

3.封建社会爱情幻想曲

有“俄罗斯交响乐之父”美称的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生活中在19世纪初的俄罗斯。当时的俄罗斯是处在愚昧的农奴制状态中。这样的国家既保守,又落后。通过对于世界的游历,这位音乐大师对于交响乐有了较深的研究。他把交响音乐歌剧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移植”,让俄罗斯古典音乐吸收了新鲜血液。这种技法跟俄罗斯民歌的搜集整理相结合,使得诸多好作品不断问世。其中最著名的为《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速度非常快的这部作品,其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是:年轻的勇士鲁斯兰娶了柳德米拉为妻。出现在婚宴上的巫师要掳走美丽善良的俄罗斯大公的女儿。最后,鲁斯兰英勇地战胜了巫师,保护了心爱的妻子。这部交响曲有两大主题。其一为热情奔放的婚礼描绘;以爱情二重唱歌剧形式所表现的抒情主题。在序曲里面,歌剧的主题思想,也就是在正义取得最终胜利的情况下,人们在热烈地欢庆。在俄罗斯的管弦乐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整个序曲,既旋律轻快而华丽,又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用奏鸣曲写成的这首俄罗斯古典音乐,既充满了明朗的色彩,也有着欢乐的喜庆情绪,还有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4.战火伴随的进行曲

作为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古典交响乐大师,拉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以内涵丰富著称。他在整个世界交响乐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对时代特点有充分表现的交响乐曲,是反映了苏维埃现实的。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第七交响曲》了。这首曲子的序幕是在普鲁士风格的军队进行曲音调中拉开的。横暴肆虐的凶焰出现在了单调的音符之中。而阴影也在越来越浓烈而高涨的管弦乐音响中变得越来越大了。可怕的战争机器正轰轰隆隆地碾压过来。这首曲子整个章节都在气势上非常壮大。它表达了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结语

一直以来,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在各方面领域发展突出,尤其是俄罗斯音乐,更是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俄罗斯注重发展古典音乐的研究,也正是因为这点,俄罗斯音乐才能在古典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俄罗斯民间文化既深沉忧郁,又热情奔放。而作为“战斗民族”,俄罗斯人争强好胜也是世界闻名的。正是由于这样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使得这个国家的古典音乐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全球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3]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J].人物,2006(4).

作者:黄耶

第3篇:“生命线”铸炼曲

“到延安去!”

1978年6月,西安政治学校第一期300多名学员,在校长陈赤虹的率领下,乘坐“解放”牌大卡车,高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奔赴延安。在“建设什么样的政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关键问题上,校党委态度坚决。

在“东方第一哨”“北极村边防连”“天涯第一连”等驻守雄鸡版图最远端的边防哨所,“雷锋团”“临汾旅”“钢铁红军师”等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航母“辽宁”舰、“常规导弹第一旅”“英雄陆航团”等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序列中,都有从西安政治学院毕业的政工干部,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37年来,学院秉承铸魂强能、姓军尚武的办学理念,持续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教学。累计向全军部队输送了12万多名政工干部,被誉为“新时期抗大”。

培养军政兼优“举旗人”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就占2个。”回想当年,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兴奋不已。为了加强军事教学力量,首批83名全军优秀的军事干部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军事院校资深教员,有的是基层部队的团长、参谋长、营长等一线指挥员,还有的曾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这些人后来成为学院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合同战术、军事地形学等课程的主讲人。

“军人不能选择战争的时机,却要时刻做好迎接战争的准备。”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学院上下掀起了一场“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大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系列以培养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合格政工干部为目标的办学举措接连出台:着眼高技术战争对政工人才的需求,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总部机关、军兵种部队开展大调研,开设了《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研究》等课程和专题讲座,武装冲突法、军事心理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10多个新学科成为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受总参维和局派遣,战时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张振业到联合国驻西撒哈拉公投特派团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通过国内、维和任务区层层选拔,张振业被分配至停火线摩洛哥一侧的马哈巴斯队任观察员。他先后担任发电官、人事官。在任人事官期间,他主动向作战官和后勤官学习请教业务。在作战官和后勤官休假的时候,他被指派兼任作战官,后来又受队长委托,负责后勤方面的业务。将近一个月,他一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儿,成为名副其实的“全能型”观察员。大家都说:“队里可以没有队长,但是不能没有少校张。”

在离开任务区归国前,任务区司令、来自孟加拉国的海菲斯少将,亲手给他颁发了“杰出”的服役评价证书(颁发比例为10%)。登机前,任务区参谋长、来自尼泊尔的拉尔上校亲自到机场来为他送行说:“我不会送每个观察员登机,但我必须送你。你在总部工作时总能冷静、中立、友好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因为你的杰出表现,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高素质,很荣幸与你共事。”

“学院给年轻教员创造了优越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员,在机关和学员队两次代职,得到全面锻炼;每月一次的求是论坛、雁塔大讲堂名家云集,开阔了视野;常抓不懈的体能训练,练就了健康的体魄……”提起维和经历,张振业念念不忘学院提供的好平台。

多年来,学院累计组织20余批次200余人到27个国家开展外事活动,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举办国际武装冲突法讲习班和国际战争法教官讲习班。先后7次组织全军师旅政委政治工作研究班学员出国考察,受到出访国政界、军界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产生广泛国际影响;先后派出15批次24人到17个国家执行维和任务、参加国际会议和赛事等,派出人员以过硬的军政素质和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外方赞誉。累计接待20余个国家19批次400余名外宾来访。受总部委托,多次举办涉外讲座、论坛,多次邀请外军专家来院讲学。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高标准完成一系列迎外参观、出访考察、外军讲坛、国际研讨、外军培训、课题攻关等涉外任务。

“37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坚定举旗人、打赢接班人、优秀带兵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代代传承接力下去。”学院政委薛保国掷地有声地说。

探路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导弹傲视苍穹、战车雄姿列阵。去年3月学院组织师旅政治部主任轮训班学员走进第二炮兵某部,实地参观先进武器装备、观摩导弹发射流程、聆听专家讲授“大国重器”的战略威慑,学员们群情振奋,“打赢”信心倍增。

这样的活动绝非临时动议,而是教学的常设内容,更是他们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大手笔”。多年来,学院与陆海空、二炮等15个一线作战部队“联姻”,建立常态化教学联系点,开展现地体验式教学。与此同时,与国防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全军13所中高级指挥院校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开展跨专业、跨兵种、跨地域的衔接教学;利用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历史陈列馆、联合作战政治工作训练研究中心的15个自建教学场所开展实景化模拟教学;利用学院的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基地和高塘军事训练基地,开展成建制、成系列、成规模的实践教学和集中培训;与清华、北大等20多个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挂牌成立教学研究协作基地,开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作为培养全军政工干部的专门院校,学院政治工作专业门类齐全,包括组织、干部、保卫、群联、纪检、心理战、法律战、军事法学、军事社会学等政工专业。拥有“军队政治工作历史陈列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馆”“延安学研究所”“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研究中心”“全军法律战专业研究中心”“模拟犯罪现场勘查专业教室”“军队刑事科学技术试验中心”等科研中心。

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学院围绕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构建“大政工”教学体系。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的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武装冲突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等一系列课程喜获“国家精品课程”“军队优质课程”,《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军队级一等奖。

走出“象牙塔”,搭乘“直通车”

在战时政治工作教研室穆庆生副教授的办公室,摆放着几张边防哨所的“纪念照”。这些背景各异的照片记录和见证了主人的边防情结。

2009年3月17日至2010年2月5日,根据学院安排,穆庆生到沈阳军区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代职任副政委。

延边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分区所属边防团和武装部大多处在中朝边界线上。代职期间,穆庆生深入一线,从海拔2691米的天池哨所到中、俄、朝三国交界的防川哨所,他的足迹踏遍边防一线39个执勤点、8个基层人武部,行程4万余公里。他不仅走遍了分区所属边防部队,而且还到第16集团军某师和某炮兵旅、某预备役师、白山军分区等11个师团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同时带回了8个边境管控政治工作现实课题。

“带着任务实践,带着课题思考,带着问题研究。”返回学院后,穆庆生把代职和调研单位的好传统、好做法梳理成11条“边防特色”,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讲授的起点,并连续4年在学院开设“朝鲜半岛局势及走向”讲座。他带领同事对带回的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在《东北后备军.朝语版》《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政工导刊》等刊物上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为做好边境管控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他把课题研究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参与完成了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军队政治工作学“边情研究专修室”的建设。

走出“象牙塔”,开辟更为广阔的“第二课堂”,让教学科研成果搭乘服务部队的“直通车”,是学院一代代人始终不渝的追求。

围绕课题攻关,带着成果宣讲。多年来,学院的专家教授走进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授政治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指导部队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累计为部队做党的十八大精神等辅导报告1500多场,直接听众逾10万人次。

2012年初,一套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系统》在白山黑水、雪域高原、黄海之滨、南粤大地的座座军营安家落户,成为广大官兵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百科全书”。随后,《军队党的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军队政治军官能力素质测评系统》《指挥军官性格与气质倾向测评系统》等11套学院自主研发的政治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在基层部队推广使用,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为部队服务的信念坚如磐石,为部队服务的步履永不停歇。在全军实兵检验性演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国维和行动、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他们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战斗力标准是“硬杠杠”

“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撤销了!”

这个消息刚一传出,立刻成为学院的头条新闻。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军队政治工作、军事等是学院成立时就开设的六门专业课,被老教员们亲切地称为“老六门”。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撤销这个授权点,别说这个专业的老专家、老教授,就是普通官兵都感到很惊讶。这个专业有传统,为学院争得了不少荣誉,心中难免不舍。学院党委在全面评估时感到,这个专业军队需求量不大,吸引力不强,军事特色不够鲜明,与军事斗争准备联系不够紧密。

“办学育人不能打人情分,要时刻用战斗力的标准来衡量!”学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作出将政治经济学专业撤销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战斗力标准这个过不去的“硬杠杠”,一些优质课程被优化,有的甚至停课。有着10多年历史的文秘系和文化教研室相继被砍,曾经热门的计算机、外语等多个学科专业调整重组,与之相对的是战时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教研室、基层政治工作教研室等应运而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法律支持与保障》《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研究》《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等成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教之本在师”。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次次抬高执教“门槛”。

军事心理学系教授严兴平,是学院上下公认的“名嘴”。他在讲台上气质儒雅、神态自若,讲起课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可就是这个“名嘴”差点被“下课”。

一次,严兴平受命为师旅政委政治工作研究班讲授《美军联合作战中政治性工作研究》。他原以为讲这个课不在话下,孰料在集体试讲时被院领导“叫停”:“运用资料不够新”“创新研究不够深”“联系实际不够紧”。严兴平压力很大,多种渠道找资料、深入部队搞调研、不厌其烦改讲稿,经历了8次修改教案、6次试讲才得以重新走上讲台。

“没有新的理论见解不能上讲台,没有鲜活的事例不能上讲台,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上讲台,课件达不到要求不能上讲台,试讲不过关不能上讲台。”一时间,“五个不能上讲台”成了悬在教员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着教员在修炼“内功”上发力。

让教员坐不住的还不止这些。去年秋季开学伊始,一场教学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让全体专任教员绷紧了“神经”。学院成立40人的听查课专家组,不定期听取每名教员的授课情况,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风教态等五项指标现场打分,当面讲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校园网专题网页和营区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教员授课得分和各系平均成绩、排名……其间,他们组织专家听查了4420节次课堂教学,遴选20名教学尖子集中观摩评审,推选产生10名教学标兵和3个优秀团体。充满“火药味儿”的大比武,使得两个系没有一名教员入选“前20”,被“剃了光头”。

“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就要用战斗力标准这个‘硬杠杠’校正教风、学风、研风、考风。”院长张本正如是说。

今年4月21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学院组织的代号“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正在进行。

连绵的阴雨天,原本险峻的秦岭山区变得更加奇谲,不时有山石滚落。来自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的130多名学员,在漫天风雨中活现了一幕幕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接下来的5天4夜里,在导演部的统一导调下,连续展开了伏击战中的组织动员、遭遇战中的心理防护、搜剿行动中的法律运用等12个大项演练课题和42个战时政治工作课目。

这是学院实战化教学的一个生动场景。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主要军事背景,以战时政治工作为演练重点,面向所有培训班次开设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课程,既有千人应急机动演练,又有“百人、百装、百公里、百小时、百课目”综合演练,演练依托北斗卫星系统实施远程指挥,把研究和对抗贯穿始终,锤炼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组织指挥能力。与“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呼应的还有“使命”系列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政治工作业务演练,三者相互衔接,被形象地称为学院的“三大战役”。

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诸如此类“战役”不断上演,“西政人”正马不停蹄地奔向新的战场……★

责任编辑:王 前

作者:秦俊林 罗方堃 王前

第4篇:高中语文诗词曲默写

3eud教育网http://50多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高中语文诗词曲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3、民生各有所乐兮,。(《离骚》)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离骚》)

5、(《孔雀东南飞》)

6、,;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7、《孔雀东南飞》)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9、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10、仰手接飞猱,。(《白马篇》)

11、捐躯赴国难,。(《白马篇》)

12、,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13、榆柳荫后檐,,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14、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15、。(《短歌行》)

16、青青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17、山不厌高,。周公吐哺,(《短歌行》)

18、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19、《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 20、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

21、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

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行》)

22、(《琵琶行》)

23、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

24、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25、,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6、,千载谁勘伯仲间!(《书愤》)

27、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

28、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29、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 30、矮纸斜行闲作草,(《临安春雨初霁》)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1、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

32、念去去,千里烟波,。(《雨霖铃》)

3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雨霖铃》)

34、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

35、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35、两情若是长久时,(《鹊桥仙》)

36、千古江山,。(《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凭谁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8、。。(《扬州慢》) 3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思动紫皇。女娲炼

石补天处,。梦入神山教神妪,。(《李凭箜篌引》) 40、(《过华清宫》)

41,背西风,酒旗斜矗。(《桂枝香》)

42、,(《桂枝香》)

43、寻寻觅觅,。(《声声慢》)

44、,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声声慢》)

45、碧云天,。晓来谁染霜林醉?。(《长亭送别》)

46、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4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8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9、五花马,千金裘,。(《将进酒》) 50、牵衣顿足拦道哭,(《兵车行》)

51、(《兵车行》)

52、生女犹得嫁比邻,。(《兵车行》)

53、君不见青海头,。(《兵车行》)

54、舍南舍北皆春水,。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55、,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56、(《咏怀古迹》)

57、千载琵琶作胡语,(《咏怀古迹》)

58。(《阁夜》)

59、吴楚东南坼,。(《登岳阳楼》)

60、惯于长夜过春时,。(《为了忘却的纪念》) 6

1、(《为了忘却的纪念》)

第5篇:表达中秋的诗词曲

苏轼《水调歌头》词

梁弘知 曲

邓丽君 演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秋歌曲】月光爱人

我醒来 睡在月光里 下弦月 让我想你

不想醒过来 谁明白 怕眼睛开 你不在

爱人心 沉入海

带我去 把它找回来

请爱我一万年 用心爱

(爱是月光的礼物)(我等待天使的情书)

(说你 爱我)

我愿为了爱沉睡 别醒来

永恒哪儿 在不在

怪我的心 放不开

北极星 带我走 别躲藏 把爱找出来

我爱你 每一夜 我等待(等你)

我的心 为了爱 睡在月之海

孤单的我 想念谁 谁明白

(我在月光下流泪)(我也在月光下沉睡)

(没有 后悔)

等待真心人把我吻醒

(我在睡梦中一天)(也是在回忆中一年)

(说你 爱我)

我愿为了爱沉睡 到永远

【中秋歌曲】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圆圆的 圆圆的 月亮的脸

扁扁的 扁扁的 岁月的书签

甜甜的 甜甜的 你的笑颜

是不是到了分手的时间

不忍心让你看见我流泪的眼

只好对你说你看 你看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

圆圆的 圆圆的 月亮的脸

长长的 长长的 寂寞海岸线

高高的 高高的 蔚蓝的天

是不是到了离别的秋天

我们已走得太远已没有话题

只好对你说你看 你看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第6篇:体验诗词曲之美散文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同时也是中学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咏以冶情;智者学人,习以修身。

有人说,中国人的每一种心态,似乎都被唐诗宋词和元曲吟咏过了。这句话并不为过,我们品读任意一首诗词时,总会有一些词句会触动我们的内心……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期间创做的作品无不被称为佳作,体现出作者不同的心态,反映出不同的美感。唐诗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但是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是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幻化出人间最迤逦的诗篇,或博大恢弘,或清丽流畅。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期每期生,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睿智如妙笔丹青,深沉如风生海作文上,壮阔似天马行空,豪放足以是懦夫立志,婉约足以使石人动情。

元曲是中国古代是个最后的辉煌,被称为元代最佳之文学,语言自然明确,反映生活图景生活鲜明生动。元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表现力,很大的自由度和很高的艺术性,完全可以与唐诗宋词媲美。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也不乏江南小巷的绕指柔请,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

每次细细品味古典诗歌,总能品出不同的滋味。一卷在手,含英咀华,领略堂是宋词元曲的无穷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沉浸于诗词曲之美……

真正的中国古典音乐是经的起时间的磨练的。它没有过多的华丽,也不需要张扬,它只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无论怎样的时过境迁,它依然以它傲人清雅的姿态面对世人。各种现代的音乐类型层出不穷,人们好像在花团锦簇的音乐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渐渐淡忘了中国音乐的根,中国音乐的魂。大提琴家王健说过:“喜欢流行音乐是一时的事,喜欢古典音乐是一生一世的事。”我是非常赞同的。

一人,一曲,静静聆听中华文明的声音……

第7篇:诗词曲三首教案

主备人:黄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的写作手法,感受古诗词

气势的雄浑,视野的开阔,见解的深刻

能力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目标: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难点: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气势雄浑,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作者介绍:

曹操,有人称他为枭雄,有人称他为奸雄,也有人称他为英雄。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1 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研讨分析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观

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明确:两层。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

明确: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教师总结

本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同意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江城子》教学设计

一、课文分析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2 舒宜等摘引他的某些诗句,说他诽谤新政,被捕入狱。释出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1068)回京做了翰林学士等官。不久,出任杭州等州知州。绍圣元年( 1094)因为“元祐党人”,先后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海南的琼州(海南岛人直至徽宗即位1100)年,才遇赦北归。次年病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在他历任地方官时,作过一些抢救河险,兴修水利,救济灾荒等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苏轼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后人有“韩潮苏海”之说。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他的词摆脱崎丽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沁人耳目,又不拘格律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

3、翻译全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畅饮酒,胸怀宽广胆气壮。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派遣使臣似冯唐?到那时,我定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朝着西北瞄望,箭箭射向天狼。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3 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诵读欣赏《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揭露。

2、“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二、教师范读后,学生反复诵读。

三、结合课文小注,翻译本文。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震怒。华山在腹,黄河守门,好一条潼关路。遥望长安古西部,思绪沉郁又起伏。途经秦汉故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泥土。唉!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四、分析结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4 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

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第

六、七句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的阿房宫,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

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思考探究。

1、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亡则兵祸连结,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芜。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词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

六、归纳总结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曲

5

第8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 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 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来源:学+科+网Z+X+X+K]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 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 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 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 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

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第9篇:23诗词曲五首学案

初三语文学案 课题:《诗词曲五首》1总课时数:设计人:孙健健课型:新授 设计时间:2007.9.26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理解五首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重点:目标1。

难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纲,自主学习。

1、注音或写字

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

hànqīng宫quâqióng楼chánjuānfēngluán 2 、按原文填空:

A、 ___________ _,到乡翻

似。,。 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

丁。,。

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E、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三、分层要求,课堂练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四、讨论交流,释疑解难。

(一)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9、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二)阅读《水 调 歌 头》(苏轼)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4、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6、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达标检测,总结提高。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 轼

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上一篇:水泥厂中控室工作总结下一篇:绿色出行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