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校园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防范电信诈骗校园

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随之蔓延,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主要受害者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主要特征及常见手段,以及从大学生自身层面、高校安全教育和社会层面分析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以及结合社会层面的犯罪治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大学生 电信网络诈骗 防范对策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电子支付和共享经济的兴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导致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受外界因素影响,居家上课、网络购物等生活工作的变化,诈骗分子更是不断更新升级诈骗手段,使受骗者不仅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对此,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更是严重损害高校治理、危害学生利益、妨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及特征分析

1.1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向受害者传递虚假信息,干扰受害者行为判断能力,而将个人财产转让给他人的过程。

根据2020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诈骗中的地区用户举报量占比情况来看,诈骗电话主要集中在云南、 广东等重点治理地区,其中呼出诈骗电话数量位居全国前五的地区分别为:云南、广东、湖南、河南、江苏;其中90后在受骗群体中比重最大接近三分之二,可以看出,诈骗分子的目标逐渐转向长期活跃在互联网上且防范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的年轻大学生群体;从报告看出,2020年就有四百多名大学师生被骗,其中不仅有学生也有高校教师,而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带又是受骗高风险区域,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频发,主要是目前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个人防范意识不足,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和缺乏法律知识所致。(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1.2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主要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网络诈骗方式多达20余种,与传统的诈骗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成本低廉性、手段多样性、覆盖范围广不可控等特性,而大学校园互联网诈骗受校园环境和大学生群体因素的影响也形成了相应的特征,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诈骗形式手段多样。校园诈骗主要有通过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其主要借口欠学费、重修学分费用、各种考试费用等,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实施诈骗。利用家长的爱子心切以及学生单纯的弱点进行诈骗,成功率极高。

2.诈骗手法隐蔽欺骗性强。由于互联网本身具备一定的虚拟性,诈骗分子再通过海内外互联网服务器的层层包装和转化,使得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更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从而更加肆无忌惮。

3.诈骗成功率高。大学生由于阅历浅薄、思想单纯、且又是使用网络社会主体,能熟練使用各种网络社交软件,很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诈骗成功率高。

4.诈骗成本低危害性极高。校园电信诈骗案件成本低廉,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可循环的多次进行诈骗,通常诈骗金额几千至几万元不等,受骗者众多且危害性极大。

1.3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通过对当前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针对大学生的最常见的是如下六种:

1.兼职刷单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各社交软件等渠道发布兼职信息,以高佣金、低工作量为噱头,骗取学生交付的保证金或垫付购物刷单费,在学生完成刷单任务后,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拒不付款甚至将学生拉黑。

2.盗取账号冒充熟人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盗取学生的通信账号向受骗者联系好友发送消息,谎称遇到紧急情况获取财物。

3.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工作人员,通过精准拨打受骗者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骗者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调查,从而一步步诱骗受害者将钱转入到诈骗分子所提供到账户。

4.冒充网购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以各种渠道获取学生购物的详细信息,冒充购物平台客服人员,以网购订单丢失,商品缺货等原因,告诉受骗者以微信、QQ等方式发送退款链接,诱导受骗者转账或虚假支付。

5.购买复习资料和培训课程。诈骗分子以各种渠道在校园里发放、张贴广告,声称是学长有各种复习资料或者低价报培训班,受骗者交完钱就被拉黑等。

6.网络交友诈骗。诈骗分子在网上伪造虚假身份信息,并与受骗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后确定双方的交友关系,再寻找各种理由和方式实施诈骗。

1.4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危害

从已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可以看出,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这对毫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相对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其次,大学生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甚至有大学生因为接受不了受骗造成的损失,产生心理认知障碍并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经济和精神损失,还会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信任危机。一方面对身边朋友的陌生电话不接或者挂断,甚至对来电显示是同学、朋友、老师的电话都担心是诈骗分子通过改号软件拨打过来电话,从而导致人际交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诈骗分子冒充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实施诈骗,导致大学生对政府公信力信任度降低。

二、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原因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1.阅历浅薄,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被称为“温室的花朵”,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容易轻信他人,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2.法律意识薄弱。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大学生主要精力都在学习上,以至于学生对网络诈骗缺乏警惕意识。另外,学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单一,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些都为大学校园网络诈骗提供了可能性。

3.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网络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在公共场合活动中随意透露自己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等信息。

2.2高校安全教育方面

1.安全教育问题。高校大部分安全教育内容都是宿舍用电、人身安全等,很少有将电信网络诈骗囊括进去;安全教育的老师对新形势下的电信网络诈骗了解知识较少;且大多数高校基本是为了迎合上级部门检查而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局限于贴海报、班会等形式,没有结合网络时事热点。

2.技术监管缺失。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是根据预先获取的受害者信息,伪造身份和信息骗取受害者信任。高校在自身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导致黑客入侵学校学生信息服务器。

3.校园管理不到位。高校保卫等相关部门承担着保护学校安全和管理学生的责任。在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现状下,校园和宿舍出入政策存在疏忽,诈骗分子容易混入校园实施诈骗。

2.3社会层面

1.个人信息随意贩卖。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新闻报道过网上“黑市” 个人信息被贩卖牟取私利等现象,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大量的犯罪资源。

2.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网络时代,新的诈骗手段带来的问题,现有法律法规已经还不能完全规范和制止这些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给了不少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3.宣传教育不足。社会层面针对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目前没有规范的宣传,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宣传和学习。

三、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对策研究

3.1学生自身方面

1.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大学生应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在公共场所上网后要主动下机删除密码,只有在根源上杜绝了诈骗分子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才能大大减少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几率。

2.加强金融和法律知识学习。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电信网络诈骗,能识破简单的诈骗行为;不要投机贪便宜,自觉抵制诱惑;提高个人法律意识,一旦被骗,学生应正确处理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能选择息事宁人或是自认倒霉。

3.2高校方面

为了帮助大学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高校應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完善安全教育模式。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反诈骗培训,并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相关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利用现代互联网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模式。

2.加强学校保卫和学生信息管理。一方面高校保卫部门要完善学校和宿舍出入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巡逻,从源头上防范诈骗分子进入大学校园进行诈骗;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防护,杜绝学生个人信息泄露。

3.加强公安机关合作关系。学校应该加强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定期邀请公安人员到校讲解相关诈骗案例和作案手段,对已经发生的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查到底,帮助学生将损失降到最低。

3.3社会方面

1.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盗取、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规范个人信息在整个社会的合法使用流程。

2.完善现有法律制度。针对互联网时代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国家应该完善网络刑事立法,在司法上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惩治。

3.加强社会宣传 。政府部门应加强防诈骗宣传教育力度,线上和线下同步展开宣传工作,面向学生不定期讲解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对策,提高学生防范意识。

四、结束语

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伤害极其巨大,既影响财产安全,也危害身心健康。只有全社会对电信诈骗形成打击共识,建设立体牢固的防控网络。才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远离校园电信网络诈骗。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R].中国信通院.2020(12):17-20.

[2]李君智. 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6):81-84.

[3]顾正鑫,于威,王鑫,胡浪,左晨晔.基于大数据下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探究[J].法制博览,2018(21):42-43.

[4]樊家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6):117-118.

作者:郑筱甜

第2篇: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目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银行、电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一些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或工作平台,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其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必须严厉打击泄露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

与以往传统的随机性、固定套路的电信网络诈骗不同,现阶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精准性、量身定制的特点。这种升级版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与当事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直接涉及当事人的隐蔽性信息,并以相关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欺骗性,即使当事人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也容易被骗局所蒙蔽。

这种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前提:其一,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络方式。其二,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近期与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其三,作案人需要以相关技术手段为支撑,设计内容情节逼真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核查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不难发现,这种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其智能化、技术化程度已远超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和方法的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后果:一是社会公众因电信网络诈骗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面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由于公安机关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加上新闻媒体利用微信圈等渠道反复传递信息,社会公众已具备一定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轻易不会被骗。但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因涉及隐蔽性的个人工作生活信息,设计的骗局情景更加逼近真实,一般公众难以识破,因此诈骗得逞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很大。二是犯罪的成本更低。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需要按照固定套路,大范围地联系不特定的对象,投入成本较高,诈骗得逞的概率较低。而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则是在准确掌握公民个人隐蔽性信息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点对点式诈骗,犯罪成本较低。三是刺激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产业链。从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个链条看,为实施精准的点对点诈骗,设计合情合理的诈骗骗局,必须获得诈骗对象的准确个人信息和与近期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此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毫无疑问,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越猖獗,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越难以遏制。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来源及防范途径

从犯罪分析的角度看,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大量系统、实时、准确的信息源,否则就无法设计逼真的情景精准实施点对点的诈骗。只有下大力气切断非法渠道的信息源,使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真正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同步开展针对性的打防管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

目前,从已有案件反映的情况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人主要是采用技术窃取和非法买卖等途径,非法获取大量有关公民的姓名、职业、爱好、购房、購物、理财、社会关系等个人信息。一些人通过技术窃取或者商业、管理等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低价售卖牟利,由于通常涉及海量个人信息,加之反复向不同买主售卖,最终的牟利数额也十分可观。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相关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侦破案件入手倒查信息源,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获取的途径。要坚持破案即查信息源的办案原则,追溯源头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同时,在掌握一定数量的案件数据基础上,理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为系统整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奠定实证基础。二是适时开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为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行。鉴于近年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急速上升趋势,加之一些行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泄露或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规定,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再限定犯罪主体身份和信息获取方式,适当地扩张了刑事法网,并提高了法定刑幅度,有利于依法严厉惩治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基于当前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可考虑适时开展依法严惩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源和黑色产业链,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法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三是强化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泄露、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对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和购物网站、网络支付平台等商业机构,要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或遭到技术窃取,同时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建立拥有严格权限的内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

链接: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6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法律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作者:刘静坤

第3篇: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可以说,在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目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银行、电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一些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或工作平台,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其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必须严厉打击泄露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

与以往传统的随机性、固定套路的电信网络诈骗不同,现阶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精准性、量身定制的特点。这种升级版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与当事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直接涉及当事人的隐蔽性信息,并以相关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欺骗性,即使当事人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也容易被骗局所蒙蔽。

这种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前提:其一,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络方式。其二,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近期与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其三,作案人需要以相关技术手段为支撑,设计内容情节逼真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核查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不难发现,这种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其智能化、技术化程度已远超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和方法的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后果:

一是社会公众因电信网络诈骗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面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由于公安机关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加上新闻媒体利用微信圈等渠道反复传递信息,社会公众已具备一定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轻易不会被骗。但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因涉及隐蔽性的个人工作生活信息,设计的骗局情景更加逼近真实,一般公众难以识破,因此诈骗得逞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很大。

二是犯罪的成本更低。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需要按照固定套路,大范围地联系不特定的对象,投入成本较高,诈骗得逞的概率较低。而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则是在准确掌握公民个人隐蔽性信息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点对点式诈骗,犯罪成本较低。

三是刺激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产业链。从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个链条看,为实施精准的点对点诈骗,设计合情合理的诈骗骗局,必须获得诈骗对象的准确个人信息和与近期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此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毫无疑问,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越猖獗,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越难以遏制。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来源及防范途径

从犯罪分析的角度看,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大量系统、实时、准确的信息源,否则就无法设计逼真的情景精准实施点对点的诈骗。只有下大力气切断非法渠道的信息源,使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真正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同步开展针对性的打防管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

目前,从已有案件反映的情况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人主要是采用技术窃取和非法买卖等途径,非法获取大量有关公民的姓名、职业、爱好、购房、购物、理财、社会关系等个人信息。一些人通过技术窃取或者商业、管理等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低价售卖牟利,由于通常涉及海量个人信息,加之反复向不同买主售卖,最终的牟利数额也十分可观。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相关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侦破案件入手倒查信息源,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获取的途径。要坚持破案即查信息源的办案原则,追溯源头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同时,在掌握一定数量的案件数据基础上,理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为系统整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奠定实证基础。

二是适时开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为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行。鉴于近年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急速上升趋势,加之一些行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泄露或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规定,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再限定犯罪主体身份和信息获取方式,适当地扩张了刑事法网,并提高了法定刑幅度,有利于依法严厉惩治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基于当前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可考虑适时开展依法严惩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源和黑色产业链,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法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三是强化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泄露、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对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和购物网站、网络支付平台等商业机构,要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或遭到技术窃取,同时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建立拥有严格权限的内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

作者:刘静坤

第4篇:校园常见电信诈骗主要手段及防范对策

一、校园常见诈骗手段

1. 中奖信息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送中奖信息,告诉机主在某公司主办的手机号码或其它抽奖活动中重了大奖,中得巨额奖金,或者说某电视节目栏目组发短信告诉中奖,一旦机主 拨打电话过去,犯罪分子就会以要先交中介费、交纳奖金锐、保证金和交纳违约金等手段骗机主往指定账号汇款。 2. 网上兼职刷信誉诈骗

不法人员在网上或QQ群发布兼职刷信誉信息,利用丰厚报酬作诱饵,加上之后让提供个人支付宝账号,随后发一商城链接告诉兼职人员需先拍下商品,之后会将本金和个人酬劳一块返还给兼职人员,当兼职人员拍下后,对方会以各种理由让兼职者重拍,以此类推,最大限度的诈骗兼职人员的钱财。

3. 贩卖伪造证件、谎称资格证包过、各种考试答案等诈骗 不法人员在网上或张贴广告,声称可以办理各种证件,或谎称各种资格证报过,

4、6级考试答案等,以价格低廉为诱饵,骗取学生钱财。 4. 伪装亲友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短信或打电话,以熟悉的亲友相称骗取机主信任之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机主向其汇款。还会以求助短息进行发送,机主收到短信后信以为真,犯罪分子便谎称车祸、被绑架、被公安机关抓获、手机急需充值等各种借口,从而实施诈骗。 5. 高薪招聘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类似“××饭店招专职员工性格不限,体健貌端,年龄在18岁至25岁,月薪过万元”的招聘短信。若有急于找工作的人打电话咨询时,犯罪分子常以预收服装费、面试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其往某账号打入一定款项,随后“人间蒸发”。还有人会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后,作案分子并不露面,会在电话中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培训、服装等费用。 6. 网上购物、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人员在你网上购物时在旺旺消息里声称卖家客服,并称你购物支付时网页出现问题要求重新支付(比如网页卡了、没有支付到位等),或直接给你发重新支付链接,让你重新连接,让你发你的验证码等,从而窃取你网银信息骗取钱财。请选择正规网站购物,请你相信,正规的商品不会有你想象的低价! 7. 冒充银行、政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短信或打电话通知机主或持卡人的银行卡信息在某处被消费透支或银行卡盗用涉嫌“洗黑钱”,诱使被害人在紧张中按照犯罪分子预先设好套路提供自己的全部信息,或直接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到ATM自动提款机按其要求转账。此种手段犯罪分子一人扮演电信部门人员,其他同伙则冒充公安民警,使用虚拟手机号码冒充公安机关电话,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为由,要求按指示转账,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8. 冒充邮政、公安机关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短信或打电话通知机主有一个包裹无法送达让其联系另外一个号码查询,机主联系后对方称邮寄的包裹中有毒品,让机主和××公安局刑侦大队联系,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按指示转账,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9. 网上银行电子密码器将要失效诈骗

不法人员给机主发短信,短信内容称其网上银行电子器将要失效,要求按照要求登陆一个网站。机主接到短信后按照提示进入网站,输入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并要求把自己账号里的现金转到他提供的安全账号里,一单转入,就被骗了。 10.开学期间到学校宿舍推销文具等方式诈骗

不法人员背着包到宿舍推销所谓的便宜文具(如一次性水笔、笔芯等),让你做代理,并且当时送给你很多其它物品,利用你爱占便宜等心理,让你一次性购买很多文具(大概300-500元),如果你购买了,不法人员离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文具都是假的,都不能用,特别是笔芯里根本没有水,都是空的。

11.冒出富家子弟称自己信用卡被锁,借用你银行卡转账方式诈骗

不法人员冒充香港等地富家子弟,以自己现金被盗、信用卡被锁死不能取出现金,利用你的同情心,借用你的银行卡,说是用你的银行卡让家里转些钱用,你一旦把银行卡借给他,他就会问你银行卡的密码,然后……你银行卡里的现金不知不觉得就被转走了(或者你的银行卡被掉包,被换成一张没有任何价值废卡)

二、防范电信诈骗方法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绝对不能同时公布上述三种号码。不要急于汇款,要认真查看来电号码,当不能辨别信息真假时,要在第一时间拨打相关查询电话。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人账户,汇款前多方确认该人身份。不要用手机回拨电话,为防范犯罪分子使用虚拟手机号码冒充专业部门电话,机主最好找固定电话或其他电话进行确认。不要轻易相信网络、短信等提供的信息。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要轻信虚假信息,要用头脑来甄别。不要在慌乱中作出决断,心态要保持平静。切记公安民警不会要求机主到ATM提款机前进行转账。一旦发生诈骗案件,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转账凭证、对方账号等相关证据材料,最好在遇见上述情况下,咨询110,你可以得到最好的帮助!

校园防盗小常识

1、 晚上不要贪图凉快将宿舍门、门头窗开开,犯罪分子会在你熟睡期间进入你宿舍,将你的现金、电脑、手机等物品盗走。

2、 身边不要带太多的现金,建议200元以下,因为你校园里有ATM机,你随时可以取。

3、 不要把银行卡的密码写到银行卡上,不要用容易被识别数字设置密码(如身份证后六位、生日等),银行卡被盗或丢失,及时向银行挂失。

4、 体育锻炼是不要把钱包、手机等物品放到训练场边上,因为在学校里的不一定都是你的同学,其他人回顺走你的手机、钱包等物品。

第5篇:防范电信诈骗资料

一、当前比较流行的诈骗手段

1、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或银行、电信等相关部门,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您电话欠费、信用卡透支、涉嫌洗钱、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银行卡异常交易、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领取传票出庭应诉等不利情况,以提供“安全账户、监管账户、证明清白”为由,要求您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账户或您本人的特定账户并开通网银等功能。

2、有电话或短信通知您可以对您所购买的住房、汽车等消费品进行退税。

3、电话或短信联系中,熟人因急于看病、遭遇事故、出差被盗或因吸毒、嫖娼、打架等不法行为被抓,需要借钱。

4、在您与他人约定好汇款并准备办理业务前,突然接到短信要求直接汇款到另一个陌生账号。

5、QQ好友通过视频聊天、发送信息等形式向你借钱,没有通过其他已知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

6、有电话或短信称您的孩子或其他家人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您进行汇款。

7、接到电话或短信自称黑社会,能说出您的部分个人信息,称您得罪人了,要对您进行报复,要想消灾,汇笔钱到他的账号上。

8、在您需要资金时,有人给您提供资金支持,但要先支付担保费、咨询费、保证金、验资款等款项。

9、有电话或短信告知您获奖,如获得××公司周年庆典抽奖活动等,在“核实身份确认中奖”后,告诉您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

10、以能够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等方式,推荐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如果有兴趣,劝您入会,需要收取少量会员费、服务费。

11、某人自称是您认识的领导或领导亲友,委托您帮助办理领导个人的一件需要用钱办的私事,您没有向领导核实或无法核实领导亲友的身份。

12、您通过陌生的网站,从网上订购了低价的商品、车票、机票,在没有确认收到实物或真实性的情况下,对方要求先行付款。

13、对方要求您在汇款前不要与家人、朋友联系,让您不要相信银行工作人员或警察,否则有麻烦。

14、其他您接到的要求汇款或开户存款的情况,您本人又无法核实情况或未对情况进行核实。

二、警方预警短信:

1、警方郑重提醒:谨防冒充电信、公安、税务、亲友,以电话欠费、购车退税、车祸出事、小孩绑架等为名 的电话诈骗,遇骗拨打110。

2、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 诈骗信息勿删除。

移动公司(电信、联通)在此提醒您,移动公司与客户联系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为10086,短信号码为01860,01861,12580,(有的地区还可能使用10086),请不要相信其他号码所发的促销信息,也不要轻易对其他SP代码发送信息,以免对您的账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行是不会通知您其消费情况的,更不会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您索要密码!如果您仍不放心,可以拨打我行查询: 农行:95599,工行:95588,建行:95533,招商行:95555,中国银行:95566等

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资料:

电信诈骗常用手段 1.冒充各级领导招摇撞骗;2.冒充纪检监察机关实施诈骗;3.利用银行卡转账实施诈骗;4.冒充熟人诈骗;5.以提供股票、彩票资讯进行诈骗;6.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7.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相关费用。

需提防八类“诈骗短信”: 引诱式:复制手机卡可窃听电话? 温情式:“温情短信”骗费不留情; 权威式:来电要求转账,自称“公安局”; 激将式:短信骂人激你回电骗费;利诱式:手机充值充200送300 话费两天就没了;提醒式:借银行名义向用户群发“消费短信”;瞄准下属:假冒书记电话诈财;瞄准领导:送你的钱务必打给我否则大家都不好过;苦肉计:家长收到诈骗短信 自称儿女要求汇款;惊喜式:以红十字会为幌子骗人捐款

电信诈骗警方提示:

1、电话欠费类:骗子假冒电信运营商用语音电话联系当事人,告知其电话欠费。当事人通过该语音电话询问时,对方谎称其在某银行办理的1张信用卡拖欠电话费,并要求对方向“某某市公安局”报案。所谓的“某某市公安局民警”又谎称当事人“身份证被盗用、银行卡需升级保护、侦查办案需要”,诱骗当事人说出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转账骗走当事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消费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称当事人在商场刷卡消费若干,若有疑问建议咨询所谓“银联中心”,并留下电话。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又谎称当事人的银联卡可能被盗刷,然后提供所谓的“某某市公安局”报警电话。当事人报警后,“某某市公安局民警”以“保护当事人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到ATM机上把银行卡上存款转至指定“安全”账户,骗走钱财。

3、退税类诈骗:骗子冒充有关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当事人,告知其购买的汽车等高档商品可以退税,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一笔“手续费”。随后,又授意当事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通过转账方式交纳费用、领取退税,利用当事人不熟悉银行自动取款、转账业务的弱点,骗走银行卡上全部或部分资金。

4、中奖类诈骗: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告知当事人中奖,并要求当事人回复某电话。如果当事人回电话,对方就编造各种理由,让当事人相信自己真的已经中奖了,接着就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名,要求当事人先将上述费用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等当事人发觉不对,已上当受骗。

5、贷款类诈骗:骗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诱饵,发布虚假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交部分利息,当事人汇入其指定账户以后,对方又陆续要求先交纳“还款保证金”、“个人安全费”、“车辆安全费”等费用,步步下套,骗取钱财。

6、救急类诈骗:骗子冒充当事人的单位领导、老师、医生和朋友等特定身份,打电话联系当事人,以“自己在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骗取钱财。

防 骗 秘 籍

要心明眼亮,涉及账户密码的事要冷静多想

第一、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各自有自己的平台。

第二、目前没有任何单位设置这种安全账号。所谓的安全账号百分之百都是骗子设置的。所有公检法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的时候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会制作一些相关的谈话笔录,不会电话要求你把银行账号、密码告诉我,公安机关绝对不会这么做。所以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第三,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告,绝对不会打一个电话说我要退你的钱,这些都是骗人的。

第6篇:电信诈骗防范手册

一、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作案手段

冒充公检法部门的电话,以查收法院传票、包裹藏毒等为由,要求事主汇款实施诈骗。 防范要点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二、

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 作案手段

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信息,然后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以涉嫌洗黑钱等为由,要求将自己的存款转到对方所谓的银行“安全账户”。 防范要点

遇到此类电话,对方以洗黑钱等为由要求汇款的,应不予理会并立即报警。

三、 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作案手段

利用邮箱、短信、论坛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进行诈骗。 防范要求

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的诱惑,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如果遇到此类虚假中奖、领取补贴,要求交费,那一定就是诈骗。

四、 通知“家属”出事要求汇款的 作案手段

打电话谎称你的孩子或亲属在外被绑架、受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要求你汇款的。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诈骗嫌疑人的银行账户上。 防范要求

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其次要通过可信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别轻易跟着对方“跑”;最后,最重要一点,别轻易汇款。

五、

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 作案手段

冒充相关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电脑的形式告知事主的银行卡存在某些安全风险,要求事主告知银行卡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 防范要点

当提到银行卡信息和手机验证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相关工作人员,不会以电话的方式向事主索要相关银行卡信息,如需要办理应到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咨询。

六、

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 作案手段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让你登录相应的“钓鱼”网站开通网银接受检查为由,盗取钱财。 防范要点

陌生人员不要轻信,理智处理事情,以防上当受骗。

七、

在QQ或微信上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作案手段

在QQ或微信上自称领导或老板,以急用钱或公司账务货款之类的方式,要求员工或下属打款过来,进行诈骗。 防范要点 遇到上述类似要求打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思考。可以进行打电话等方式确认身份信息,确保安全。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种种理由进行汇款。

八、

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作案手段

利用虚拟空间及携带木马、病毒链接,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向受害者进行诈骗。 防范要点

好奇、侥幸心理不能有,安全意识要牢记;陌生网站或链接不能点,时时刻刻要铭记。

第7篇:防范电信诈骗预案演练

通过最近一些电信诈骗案例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所以这也要求我们银行的一线员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担负起防范电信诈骗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责任。

客户王阿姨某日来到我行办理汇款业务,经办柜员A严格按照我行“三问两看一核对”的相关要求进行询问,经了解,王阿姨要将名下未到期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转至工行开户的一个公司名下,这一回答立马引起了经办柜员A的高度警觉,叫来大堂经理执行双人询问,后经查实,王阿姨是听邻居口中听说此公司,并听说该公司承诺投资高收益,所以王阿姨准备尝试,听此叙说,我行员工判定此为类似民间非法融资性质的公司,便立刻向王阿姨阐明转款的危险性,告知此类转账一旦到达对方账户便再难追回,而且此类公司无实质性保证,近期也出现许多此类公司卷款外逃的案例,经劝说,王阿姨有些犹豫,这时大堂经理又叫来我行理财经理向其推荐我行近期理财产品,供其参考,王阿姨表示听从建议,不再办理此汇款业务。

我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案件学习活动,让员工思想上认识上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杜绝电信诈骗在我行发生,践行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防范电信诈骗,我们责无旁贷。

第8篇: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

无极县公安局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

电信诈骗案件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讯手段、银行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手段不断翻新。电信诈骗是一种非接触犯罪,侵害对象广,涉案损失大,主要犯罪嫌疑人大多在境外操纵,打击难度极大。

一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贩毒、走私、洗黑钱、信用卡诈骗为名,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资金打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

二是冒充银行人员以受害人信用卡透支消费、欠费为名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发短信或拨电话谎称受害人名下的信用卡欠费要追责,或银行卡在外地消费,受害人辩解后,又称受害人身份被盗用,为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诱骗受害人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

三是冒充电信客服人员拨打受害人固定电话,称“电话欠下巨额话费”,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为由,骗取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

四是冒充税务人员以购车、购房办理退税为名实施诈骗,拨打电话称国家正在对购车、购房进行退税补贴,进而以交纳手续费为名,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打款。

五是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谎称要购买某种特定的产品,需要受害人联系帮助定货,共同赚取差价,并提供对方联系方式,诱使受害人定货付款。

六是冒充学校教师以退还学杂费为名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学校老师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退还学杂费,诱使受害人到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转走。

七是冒充社保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领取社保、医保等补贴款为由,诱使受害人到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转走。

八是拨打受害人电话,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受害人试探着说出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或朋友后,立即确认。若受害人表示怀疑,则以感冒嗓音改变为由搪塞,并称出差路过要来看望,第二天再次拨打电话,以出车祸急用钱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打款。

九是通过丢弃各类中奖的会员卡信息,当受害人拾到后,拨打卡上所留的兑奖联系电话,诱使受害人交纳各种费用实施诈骗。

十是发送短信,冒充受害人在外地上学的子女,以被“绑架”、“钱包、手机被盗”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帐户汇款。

十一是发送短信,以推荐股票信息为由,诱使受害人交纳保证金的名义实施诈骗。

十二是发送短信,低价出售二手车、走私车等虚假信息,当受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对方以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

十三是发送短信,以中奖为由,诱使受害人拨打兑奖电话或者登陆兑奖网站,后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账户汇款。

十四是发送短信,提供便捷、无抵押贷款,后以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账户汇款。 十五是发送短信,提供银行账号,诱使办理转帐、汇款的受害人将资金转入错误的账号。

十六是盗用QQ号码,以生病、出车祸需要借钱为由对该QQ号码的好友进行诈骗。

十七是在互联网开设虚假票务网站或者购物网站,诱使登陆网站购买火车票、机票、贵重物品的受害人汇款或交纳保证金。

警方提示

电信诈骗是一种高智能犯罪,手段多样。犯罪嫌疑人利用普通群众对电信业务、银行业务不熟悉、不了解的特点,层层设套,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保持警惕,既不能有“天上掉馅饼”突发横财的贪财意识,也不能有财产即将受损失,慌不择路,急于保全财产的冲动行为。收到可疑短信、可疑电话要三思而行,特别是将巨额资金转入不明账户更要审慎行事。

一是及时与家人、朋友联络。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时往往会以案件涉密、案情重大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保密”,禁止向其他人透漏消息,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联系,说明情况,征求意见;

二是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求证。犯罪嫌疑人冒充政法人员以贩毒、走私、洗黑钱为借口进行诈骗,往往会对人民群众造成极大震动,遇到此种情况要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求证。犯罪嫌疑人以退税、退款、中奖为诱饵,也要与公安机关或其他部门联系,辨别事情真伪;

三是犯罪嫌疑人冒充熟人、学校教师或子女进行诈骗,要在第一时间与上述人员本人取得直接联系。特别是假冒子女被绑架,首先要联系子女本人或和其在一起的朋友,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是在银行或柜员机办理转帐手续时,一定听从从业人员的提示、认真阅读警示告示或直接向银行人员询问,了解相关情况。在柜员机上操作,如果进入英文界面,不了解操作内容时,一定要向银行人员寻求帮助;

五要将公安机关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告知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特别是老年人要重点告知,利用宣传材料或媒体公布的电信诈骗案例进行讲解,防止上当受骗。

回执

家长签字:2012年月日

第9篇:提高警惕防范电信诈骗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提高警惕防范电信诈骗

自从去年知名影星汤唯在上海遭遇电信诈骗事件后,不少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更加重视。每当到年底,电信诈骗非常猖狂,各种警方宣传广告也不断增多,可每年还是会很多人上当受骗。也可以看出,不管你的智商有多高、社会经验多么丰富,你还是跟不上高科技骗术,总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快过年了,信安鑫融德理财师再次将这话题提出来,就是想再次提醒大家提高警惕防范电信诈骗,别让此种事坏了你过年的好心情。 【市民的被诈骗经历】

近日,市民李师傅突然接到电话,对方说他的银行卡有问题,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想到自己的卡里存着攒下的9000元,也是他便按电话里要求去银行转账了。银行职员注意到后,马上切断ATM电源立即阻止。刚开始李师傅并不相信。

当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给李师傅讲了类似的电信诈骗案后,他才相信是遇到骗子,原来银行卡有问题,是纯属子虚乌有。 【12种电信诈骗术大梳理】

据信安鑫融理财师了解到,电信诈骗案的受害对象一般以中老年人,女性居多。因此,信安鑫融理财师为大家总结了骗子的12种“忽悠术”,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1、短信直接汇款

“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号就可以了„„”犯罪分子往往大批群发此类短信,撞大运,骗一个是一个。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2、盗QQ冒充熟人

通常是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需要您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您聊天,您可千万别上当。

3、虚假中奖

通过邮件、网络等途径,向你随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刮刮卡),当你拨通电话号码后,会有人千方百计说服你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

4、编造亲朋事故

打电话谎称你的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等,要求你汇款。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诈骗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5、以结婚为名的网络诈骗

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事主,一旦与被害人确立恋爱关系,则编造各种借口让被害人代为付款,并承诺尽快还钱,被害人转款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6、法院传票

假借法院的名义,电话通知市民要出庭应诉。此类诈骗电话一般打到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电话内容均由一段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电话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提供的诈骗账户。

7、“猜猜我是谁”

先拨通你的电话,让你“猜猜我是谁”,当事人便在熟人中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期要来看望当事人。次日再谎称,来看望当事人的途中出车祸,或嫖娼、吸毒被抓等,向受害人借钱,让当事人汇钱到指定账户。

8、无担保贷款

通过手机短信或报纸、网站发布信息,如果你与之联系,对方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部分利息,并要求你自己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到“企业验资款”账户上,证明企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其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钱转走了。

9、钓鱼网站

在购物网站放置精美的商品图片,低价售货,一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即被盗取,紧接着被盗的是你的钱。

10、退税

冒充税务等国家工作人员,让你提供银行卡号,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当你到银行准备用ATM机时,犯罪分子称自助银行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电话提示操作,然后借机划走你的钱。

11、恐吓敲诈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信安鑫融

“我是黑社会的,受人之托,要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想消灾,汇笔钱到„„”犯罪分子随机拨打你的手机,恐吓你破财免灾。

12、“入会”服务

“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犯罪分子利用你的投机心理,花言巧语劝你“入会”,借机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等。

电信诈骗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受骗上当。信安鑫融理财师表示,不管电信诈骗的手段如何变换,只要大家坚持一个原则“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记住“三不一要”口诀,不要轻信任何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诱惑;不给任何陌生人转账;要及时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上一篇:项目党组织工作策划下一篇:我爱你的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