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活动总结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范电信诈骗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防范电信诈骗活动总结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目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银行、电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一些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或工作平台,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其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必须严厉打击泄露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

与以往传统的随机性、固定套路的电信网络诈骗不同,现阶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精准性、量身定制的特点。这种升级版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与当事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直接涉及当事人的隐蔽性信息,并以相关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欺骗性,即使当事人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也容易被骗局所蒙蔽。

这种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前提:其一,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络方式。其二,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近期与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其三,作案人需要以相关技术手段为支撑,设计内容情节逼真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核查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不难发现,这种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其智能化、技术化程度已远超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和方法的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后果:一是社会公众因电信网络诈骗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面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由于公安机关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加上新闻媒体利用微信圈等渠道反复传递信息,社会公众已具备一定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轻易不会被骗。但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因涉及隐蔽性的个人工作生活信息,设计的骗局情景更加逼近真实,一般公众难以识破,因此诈骗得逞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很大。二是犯罪的成本更低。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需要按照固定套路,大范围地联系不特定的对象,投入成本较高,诈骗得逞的概率较低。而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则是在准确掌握公民个人隐蔽性信息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点对点式诈骗,犯罪成本较低。三是刺激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产业链。从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个链条看,为实施精准的点对点诈骗,设计合情合理的诈骗骗局,必须获得诈骗对象的准确个人信息和与近期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此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毫无疑问,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越猖獗,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越难以遏制。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来源及防范途径

从犯罪分析的角度看,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大量系统、实时、准确的信息源,否则就无法设计逼真的情景精准实施点对点的诈骗。只有下大力气切断非法渠道的信息源,使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真正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同步开展针对性的打防管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

目前,从已有案件反映的情况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人主要是采用技术窃取和非法买卖等途径,非法获取大量有关公民的姓名、职业、爱好、购房、購物、理财、社会关系等个人信息。一些人通过技术窃取或者商业、管理等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低价售卖牟利,由于通常涉及海量个人信息,加之反复向不同买主售卖,最终的牟利数额也十分可观。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相关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侦破案件入手倒查信息源,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获取的途径。要坚持破案即查信息源的办案原则,追溯源头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同时,在掌握一定数量的案件数据基础上,理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为系统整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奠定实证基础。二是适时开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为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行。鉴于近年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急速上升趋势,加之一些行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泄露或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规定,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再限定犯罪主体身份和信息获取方式,适当地扩张了刑事法网,并提高了法定刑幅度,有利于依法严厉惩治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基于当前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可考虑适时开展依法严惩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源和黑色产业链,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法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三是强化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泄露、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对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和购物网站、网络支付平台等商业机构,要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或遭到技术窃取,同时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建立拥有严格权限的内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

链接: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6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法律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作者:刘静坤

第2篇: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有效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可以说,在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目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银行、电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一些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或工作平台,完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其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必须严厉打击泄露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

与以往传统的随机性、固定套路的电信网络诈骗不同,现阶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精准性、量身定制的特点。这种升级版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与当事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直接涉及当事人的隐蔽性信息,并以相关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欺骗性,即使当事人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也容易被骗局所蒙蔽。

这种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前提:其一,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络方式。其二,作案人需要准确掌握当事人近期与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其三,作案人需要以相关技术手段为支撑,设计内容情节逼真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核查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不难发现,这种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和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其智能化、技术化程度已远超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和方法的升级,主要有以下几个后果:

一是社会公众因电信网络诈骗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面对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由于公安机关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加上新闻媒体利用微信圈等渠道反复传递信息,社会公众已具备一定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轻易不会被骗。但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因涉及隐蔽性的个人工作生活信息,设计的骗局情景更加逼近真实,一般公众难以识破,因此诈骗得逞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很大。

二是犯罪的成本更低。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骗局需要按照固定套路,大范围地联系不特定的对象,投入成本较高,诈骗得逞的概率较低。而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则是在准确掌握公民个人隐蔽性信息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点对点式诈骗,犯罪成本较低。

三是刺激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产业链。从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整个链条看,为实施精准的点对点诈骗,设计合情合理的诈骗骗局,必须获得诈骗对象的准确个人信息和与近期资金流动相关的工作生活信息,此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毫无疑问,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越猖獗,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越难以遏制。

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来源及防范途径

从犯罪分析的角度看,精准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大量系统、实时、准确的信息源,否则就无法设计逼真的情景精准实施点对点的诈骗。只有下大力气切断非法渠道的信息源,使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真正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同步开展针对性的打防管控工作,才能有效遏制精准性电信网络诈骗。

目前,从已有案件反映的情况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人主要是采用技术窃取和非法买卖等途径,非法获取大量有关公民的姓名、职业、爱好、购房、购物、理财、社会关系等个人信息。一些人通过技术窃取或者商业、管理等途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低价售卖牟利,由于通常涉及海量个人信息,加之反复向不同买主售卖,最终的牟利数额也十分可观。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相关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侦破案件入手倒查信息源,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获取的途径。要坚持破案即查信息源的办案原则,追溯源头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同时,在掌握一定数量的案件数据基础上,理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为系统整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奠定实证基础。

二是适时开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为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罪行。鉴于近年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呈急速上升趋势,加之一些行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泄露或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规定,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再限定犯罪主体身份和信息获取方式,适当地扩张了刑事法网,并提高了法定刑幅度,有利于依法严厉惩治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基于当前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可考虑适时开展依法严惩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源和黑色产业链,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普法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三是强化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泄露、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对于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和购物网站、网络支付平台等商业机构,要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或遭到技术窃取,同时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建立拥有严格权限的内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情形的发生。

作者:刘静坤

第3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与打击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诈骗案也面临着骗术花样增多、精准诈骗高发多发的态势。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不断加紧侦查打击治理、加强预警防范、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强化防治的法治基础。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预警防范 源头治理

为了有效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国务院于2015年批准建立了由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在源头治理、防范打击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演愈烈,持续呈现高发多发态势,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骗术花样不断增多。骗术花样多、手段更新快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典型特征之一。短短几年时间里,犯罪分子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网络改号、使用QQ、微信号作案,从雇佣马仔提取赃款发展到网上转账、跨境消费、境外提现。同时,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不断变换升级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精心设计、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目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网络投资诈骗等60种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变化中。其中,网上代办信用卡诈骗、网上办理贷款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网上购物退款诈骗以及利用QQ、微信冒充老板亲友诈骗等新型网络诈骗是近一两年中发案较多的诈骗类型。

精准诈骗高发多发。2016年8月,山东考生徐玉玉被骗子冒充教育局发放助学补贴为由骗走人民币9900元后猝死,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此类根据受害人详细个人信息而“量身定做”骗局的精准诈骗案件的高发多发,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的严峻形势。当前,由于少数部门、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措施不到位、技术不成熟,防护能力较弱,致使其所掌握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很容易泄漏或者被窃取。还有个别部门、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有欠缺、不规范,致使这些部门、企业中的个别人能够利用职务之便大量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是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的基础。众多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中,如机票退改签诈骗、冒充网络客服退款诈骗、冒充政府机关人员以发放各种补贴为名诈骗、冒充公司领导诈骗财务人员、冒充熟人诈骗等,均是诈骗犯罪分子根据网上买来的各种详细身份信息,量身定制诈骗脚本,实施的精准诈骗。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这类诈骗迷惑性更强,更难识别,因此,危害也更大。

灰色产业群愈发活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快速发展与围绕在其周围的灰色产业群密不可分。如盗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贩卖)银行卡、利用伪基站发送信息、提供通讯线路、专业转账取款、专业洗钱、开发网络改号、网上吸号、分析工具软件、制作木马程序等。他们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为有需求的人员提供信息、手段或人员支持,从中谋取利益。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诈骗犯罪分子逐步成为这些灰色产业群的主要客户。灰色产业群在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合作中不断获取利益,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其诈骗行为,不少还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松散的犯罪网络,不仅侵害群众利益,还侵蚀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严重扰乱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秩序。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典型的“非接触式”新型犯罪,需加紧侦查打击治理,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防范

加紧侦查打击治理。要搞清楚电信网络诈骗的骗术、实施步骤、技术手段等内容,最好的方式就是侦查打击。因此,一是加强侦查打击工作,尤其是针对新出现的诈骗类型,一经出现就要迅速地进行研判,形成打击思路,打出成果。一方面,可以遏制新型诈骗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诈骗分子形成整体震慑。二是通过侦查打击掌握了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特点之后,应尽快地分析总结出导致此类诈骗产生的相关部门、行业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并尽快敦促相关部门、行业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升级等堵塞漏洞,加强防范。

不断加强预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随时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预警防范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對工信部门和电信企业来讲,一方面,应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对诈骗电话、诈骗短信的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网络空间中诈骗信息传播渠道的监测,积极提升对网上诈骗内容的预警处置能力,不断挤压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对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来讲,一方面,应持续加强对个人账户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支付监测,提高风险等级,对风险支付设置多次提醒和多重验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涉案资金返还机制,尤其是应尽快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涉案资金返还机制,尽量使受害群众少受损失。对公安机关来讲,应联合银行、电信、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等部门和企业,一方面,进一步汇集资源,增强侦办平台的止付功能;另一方面,完善涉案号码推送机制,及时将涉案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网址域名等推送给电信、银行、互联网等部门和企业,实现快速封停、封堵,减少案件发生,并避免其再次用于作案。

面对发展快、变化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开展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立法,提高治理强度

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查漏洞、堵源头,铲除产生犯罪的土壤,是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查漏补缺,原有的一些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已大有改善。但是,诈骗分子也在不停寻找着新的可乘之机,因此,各相关部门、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优化技术,持续将源头治理推向深入,切实担负起责任。一是继续严格落实电话实名制、加强物联卡等新兴业务管理、健全银行卡开卡审核机制、加强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等。二是在重点地区整治方面,除了应建立党政主体责任制,将治理成效与领导干部的考评挂钩之外,还需将治理工作与振兴乡镇经济、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严厉打击、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来不断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空间。与此同时,对能够转化的前科人员则要帮扶转化,减少“再次犯罪”情况的发生。

强化防治的法治基础。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离不开法律保障,因此,需不断完善立法,提高治理强度。一方面,基于相关企业保护客户信息、保证交易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确相关企业由于管理漏洞、技术缺陷等自身原因导致被害人遭受诈骗的法律责任,督促相关企业不断完善管理、优化技术,减少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基于个人(法人)在电话卡、银行卡、网络支付账户使用上的守法义务和管理责任,在严格电话卡、银行卡、网络支付账户的开卡(户)审查和实名登记的前提下,确定个人(法人)出卖电话卡、银行卡、网络支付账户而被用于诈骗的民事连带责任。限定电话卡、银行卡丢失后挂失的时间,比如24小时,如不及时挂失,被用于诈骗犯罪造成他人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连带责任。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北京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FXB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公安部谈侦办电信诈骗案: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法制日报》,2016年3月22日。

②《2017年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7.8万起》,法制网,2017年12月24日。

③《全国三年破获电信诈骗案31.5万起》,《北京青年报》,2018年11月30日。

作者:王晓伟

第4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总结

----计科

1302

为贯彻落实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和团委对于防范电信网络宣传周的活动要求,增强同学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使同学们认清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时识别诈骗犯罪伎俩,计科1302班各班委积极宣传,同学们也积极参加(制作宣传海报)并于3月11日在理工南楼105举办“青春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

此次班会由班长朱亮亮主持。首先,班级同学集体观看防诈骗专题微电影《不要上当》,并由此引入关键字--网络诈骗犯罪。其次,班长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了网络诈骗犯罪的种种现象及原因,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如何预防诈骗。接着,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指出校园内常见诈骗方式,由班长最后总结。最后,参加制作海报的同学在讲台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以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4幅优秀作品并在班级群相册展示。最后,王颖,张静等4位同学的作品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团支书向这4位同学颁发奖品,此次“青春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第5篇: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为提高幼儿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幼儿及家长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按照区综治委《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预防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区教育局的决定,我园及时开展了以“预防电信诈骗,确保家财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1、通过宣传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召开晨会及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2、通过典型案例让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一是电话诈骗;二是网络诈骗;三是短信诈骗。)、特点和危害,并对每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大家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3、发放《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做到学生人手一份,发放率100%。这样通过要求幼儿向家长宣传防范知识,发挥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群人的宣传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

4、我园严格管理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联系手册,绝不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同时教育教师、幼儿及家长不向外界透露、买卖双方信息。

通过开展这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既引导在园教师、幼儿及其家长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又通过幼儿将相关预防诈骗知识传递给家长,形成小手拉大手,家园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机制,提升防范合力,确保家庭财产安全。

第6篇:营业部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总结

营业部“金融知识进万家”防范电信诈骗宣

传活动总结

为落实此次“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我部门组织全员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工作,并认真贯彻执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决心,提高客户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对金融系统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危害,扎实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利用电信发布虚假消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诈骗钱财的犯罪形式。电信网络诈骗犯是一类新型的犯罪方式,犯罪成本低、收益高,侵害面广,犯罪手法变化快,打击难度大,受害人防不胜防。

我部及时召开部门会议,通过阅读宣传手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大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对金融系统以及对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害,从电信网络诈骗的含义以及手段等方面向全员工进行了详细说明,要求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严重危害性。通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员工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使员工从思想上领会开展此次防范活动的重要意

义,及时通知身边家人及来往客户提高警惕性,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安定、维持金融系统稳定、保护自身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积极参与防范宣传活动

我部积极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工作,本月我部组成宣传小组到周边社区开展普及金融知识活动向公众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目前,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括: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虚构子女出事、虚构子女被绑架、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中奖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无理由汇款、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为名、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等形式,同时还为在现场的群众介绍了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泄漏你的银行卡密码等几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和措施,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

本次的宣传活动让到场的群众认清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重要危害,并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为维护金融系统安全和保障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抵制电信网络诈骗

一是在营业厅内显目位置张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海报。并在LED显示屏上每日滚动播放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内容,通过醒目的警示标语提醒员工、客户和广大群众随时提高警惕。

二是提高员工意识,使员工从思想上领会开展此次防范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是要求一线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尽到提醒义务。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做到了多提示、多沟通,积极发放宣传单,尤其是对老年人加强了宣传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在提高客户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同时,也树立了我行良好的品牌形象 。

第7篇:XX支行8月份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活动情况的总结

XX支行关于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

活动情况的总结

分行监察室:

8月份,我行按照天津市公安局《经保处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工作方案》和分行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电信诈骗对金融系统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危害,切实加强了与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的协调配合,扎实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利用电信发布虚假消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诈骗,是指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诈骗钱财的犯罪形式。电信诈骗犯是一类新型的犯罪方式,犯罪成本低、收益高,侵害面广,犯罪手法变化快,打击难度大,受害人防不胜防。

在分行及区公安局下发相关通知后,我行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通过阅读宣传手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大力宣传电信诈骗对金融系统以及对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害,从电信诈骗的含义以及手段等方面向支行全体员工进行了详细说明,要求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了解电信诈骗的严重危害性。通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

动,切实增强了员工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使员工从思想上领会开展此次防范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通知身边家人及来往客户提高警惕性,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社会安定、维持金融系统稳定、保护自身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了解电信诈骗手段,积极参与防范宣传活动

8月份,我行积极配合区公安局做好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工作,通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向员工介绍了电信诈骗的种类。目前,电信诈骗主要包括: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虚构子女出事、虚构子女被绑架、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中奖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无理由汇款、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为名、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等形式,支行领导在会上向员工一一进行了实例说明,同时还为员工介绍了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泄漏你的银行卡密码等几种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措施,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员工们在会上各抒己见,认清了电信诈骗活动的重要危害,并通过自身经历对诈骗手段进行了补充,并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防范电信诈骗活动中,为维护金融系统安全和保障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抵制电信诈骗

会后,我行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与区公安局之间

的协调配合,共同构建防范电信诈骗的壁垒。一是张贴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支行安全保卫岗人员将宣传海报张贴在营业部门口及员工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通过醒目的警示标语提醒员工和客户随时提高警惕。二是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起职责,每周五抽出一个小时组织部门员工学习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员工意识,识别电信诈骗。三是要求一线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尽到提醒义务。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会计、信贷等重点部门做到了多提示、多沟通,积极发放宣传单,尤其是对老年人加强了宣传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在提高客户对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同时,也树立了我行良好的品牌形象 。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第8篇:防范电信诈骗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为“捂紧钱袋子”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周

主办单位:五家渠市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协办单位:五家渠市中国人民银行赞助单位:虚位以待

策划 书

目录

1.活动名称------------------------------1页

2.活动目的及意义------------------------1页

3.活动背景------------------------------2页

4.活动内容------------------------------3页

5.活动经费预算--------------------------7页

关于举办以“捂紧钱袋子”为主题的防范电信诈骗

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捂紧钱袋子”防范电信诈骗系列宣传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针对近年来电信诈骗作案手法翻新快、侵害范围广,网站、帐户等往往设在国外、境外,仍然有较多群众上当受骗,损失严重。身边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屡有发生。农六师地区此类案件突现,即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步提高群众识别、防范的意识,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电信诈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感,事关校园平安、社会平安。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工作的重要性,使社会大众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防范宣传工作的紧迫性,至此进一步提高第六师全体师生、员工及其所在家庭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骗宣传的综合覆盖率,并通过宣传活动的受众全体将防骗知识传授给亲友、同事,进一步扩大防范宣传覆盖面,为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使之,一旦发生诈骗或疑似诈骗请及时与相关部门核实或报案。

三、活动背景

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不法分子抓住大众贪利惧损、花钱消灾等不同心理弱点,诈骗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手段,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008年仅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四个省市因电信诈骗犯罪市民损失近6亿元。

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2011年9月28日,公安部统一指挥大陆10省区市公安机关,联手台湾,与印尼、柬埔寨、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8国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了两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828名,涉案金额高达2.2亿元。 其中,大陆籍犯罪嫌疑人532名,台湾籍犯罪嫌疑人284名,其他国家犯罪嫌疑人12名。警方同时捣毁拨打诈骗电话、转账洗钱、开卡取款和诈骗网络平台等犯罪窝点162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网络平台服务器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和赃款,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800余起。

经不完全统计,2012至2013的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约为30万余起,受骗群众损失近100多亿元

四、活动内容:

此次防范电信诈骗活动的开展,以“增强防范意识、捂紧钱袋子”为主题的班会为活动主线,相关提及附属活动(如:签名活动、现身说法等)的开展是为充实当地大型校园活动而拓展进行。

活动分为五个部分: 1.走进校园主题活动 2.签名活动 3.现身说法

4.社会宣传服务小分队

5.电视专题栏目(经历经验教育、公益机构) 6.大中专学校主题情景剧大赛

(1)走进校园主题活动

活动地点:各大、中、小学校校园园。

活动时间:2015年9月初

活动流程:

1.以“增强防范意识、捂紧钱袋子”为主题,各班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活动主题班会,班会可以以小品、演讲、舞蹈等多种文艺形式开展宣导。

2.学校组织集体以“捂紧钱袋子”为主题的反电信诈骗知识讲座。

3. 组织有奖征文比赛,将提交作品逐层筛选,最后由师市教育局集中进行评选,统一评定积极撰稿人奖项人选(同时为鼓励和调动市教育局辖内各中、小学积极性,设立“优秀团组织” 奖项等进行嘉奖)。并通过广播台、社团进行征文比赛产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宣传播报。 (2)签名活动

活动地点:校园、广场

活动时间:2016年1月初

活动流程:

1.画板(布)展示。

2.在校园或者辖内团场文化广场进行中、小学生“防范电信诈骗 从我做起”的主题签字活动。 (3)现身说法 活动地点:校园、广场

活动时间:2015年9月初

活动流程:

1.邀请当地公安、司法、监狱等相关人员参与宣传,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咨询宣导服务,进行电信诈骗技术解析。 2.有条件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申请监狱在押人员进行“以身试法,现身说法”的专题活动。

(4)社会宣传服务小分队微博微信集赞活动 活动地点:校园、广场(人流量多的地方) 活动时间:2016年1月初 活动流程:

发挥中小学生的群体优势,鼓励由当地学校积极组织在校师生利用现有的宣传手册进行”防范电信诈骗”的社会宣传公益实践活动 。

其中,增加微博微信有奖集赞活动。在五家渠市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微信公众号(或者联合赞助商微信公众号)上做此活动。

(5)电视专题栏目(经验教育、公益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全师市(第六师)辖区社区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提高区内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我单位(五家渠市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将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委、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群体在社区内组织开展了以“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为主题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此次主题电视讲座活动邀请社区民警、金融机构负责人、有电信诈骗经历的群众群聚座谈,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五家渠市电视台、农场地方电视台适时播出)相结合的手段,多方位、多渠道提升全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派出所还联合社区服务站,在各社区组织开展以“防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座谈会,将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宣传到每一位社区居民。各社区进出位置、内部也张贴了防骗宣传资料,促使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财物安全。

此次宣传活动,将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识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对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和全力维护群众的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6)大中专学校开办“主题情景剧”大赛

以“谨防电信诈骗:电话里的第三只手”为题在我师市辖区4所学校(石河子商学院、兵团警官专科学校、新疆科技学院五家渠市分校、五家渠市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大中专学校开办“主题情景剧”大赛。从情节和语言上出彩,与大众的生活相关的,也是大众关心和关注的,从情节和语言上出彩,力求构思新颖,主题突出。此次比赛设分赛区

一、

二、三等奖,总决赛

一、

二、三等奖。向社会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为市民防范电信诈骗献计支招。为广大的学生群体 了解整个诈骗过程、细节,并结合此次活动内容教会大家识破骗子的更多骗人把戏。

活动在每个情景剧结束后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教训,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让观看与参加此次比赛的学生都有“我家里人也接到过类似这样的诈骗电话,看了此次关于电信诈骗的情景剧后,可以为家人带去相关防范诈骗的科教信息”等特别的感触。

五、活动经费预算

走进校园主题活动45000元 签名活动3000元 现身说法2000元

社会宣传服务小分队8000元

电视专题栏目(经历经验教育、公益机构)2000元 大中专学校主题情景剧大赛7000元

上述经费预算涵盖资料印刷、奖品采购、交通补助等。

第9篇:河滨分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河滨分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为一步增强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根据上级统一部署,10月25日上午,河滨分局治安大队联合河城派出所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范电信诈骗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日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防范意识,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活动中,分局共出动20多名警力,通过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立集中宣传活动点,深入辖区金融网点、居民小区等向银行客户、居民群众面对面传授防骗知识,发放防范知识传单、现场解答群众问题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防骗宣传活动,充分揭露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广泛动员辖区职工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提高警惕,进一步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据了解,此次宣传活动,分局共设集中宣传点2个,悬挂横幅5条,发放防骗宣传资料300余份,使集中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辖区职工群众的防骗意识,为今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案件打下坚实基础。

河滨分局:赵玉萍

电话:8606521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工作报告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工作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