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参观心得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校史馆参观心得

校史馆参观心得

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

学生支部 纪 检 部 刘 祥 海

参观心得

--人文学院10公管刘祥海

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 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03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大学, 现在的八一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学校的环境氛围更是让每一个八一人为之骄傲,自豪。身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建设我们的母校,用我们的一切去建设我们美丽的母校,用我们的汗水去书写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让人们看到美丽的八一,强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

第2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

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30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的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1952年到2012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新疆农业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6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60周年的体会和认识。

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站在校史馆中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新疆农业大学走过的一甲子历经坎坷但是也成果颇丰,6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今天我们作为农大人为在农大学习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农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3篇:参观师大校史馆心得

今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陈列馆。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从校史馆走出,我觉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师大七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作为西华大学第三十九期党校学员我有幸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 ,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校史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刚踏进校史馆我就被校史馆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震撼,在我的面前是数不清的奖杯与奖状,这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展示了学校的辉煌与不凡。走过一间间展厅,慢慢的了解一代又一代的“西华人”为学校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历史仿佛在我面前一幕幕上演,看着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自已,既感慨又自豪,我为先辈创校艰辛而感慨,为自己身为一个“西华人”而自豪。

西华大学是由成都师范专科学院与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合并而来,经过无数西华人的奋斗,西华大学已经成为四川一流,全国知名高校。学校站在新的起点上,继承创立西华大学的先辈的光荣传统展望未来,西华大学作为一个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努力培育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校以“求实”、“明德”、“卓越”为校训,践行大学培育人才的宗旨,同时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活力。在学校的大力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40多分钟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既认识到了创立西华的先辈创校的艰辛,又看到了当代西华人为学校的发展而殚精竭力。西华是西华人之西华,作为一个西华人我感到骄傲,同时又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这就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趁自己还年轻,努力去完善自己,坚守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绽放青春。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句名言所说“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秉承“求实”、“明德”、“卓越”的校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争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为西华大学的校史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5篇:参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党课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

在60周年校庆结束后,我参加了党校培训学习班,到如今党校学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而今天是党课的课程实践活动,我们出发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览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立已经有60年了,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如今依然傲立着,而校史展览馆叙述着她所经历的悲欢离合,正是对她最佳的见证。校史展览馆展出的内容有几个部分:领导关怀、历史沿革、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建政风、国际交流、校友风采、馆内展品。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校名和校徽,紫色的校名和校标下方是一本石雕的书,书页上刻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校名、校徽、和那一本石雕的书,像是在叙述着她60载教书育人的艰辛和欣慰。在展标墙之后是校史馆的引厅,厅中央是学校全景的沙盘,两侧是十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的题词,命名为院士寄语。在引厅的南面,你会看到学校的校训和校风,它能提醒人们追求知识、提升修养,培养良好作风,创造优异成绩。进入正厅是校史馆展出的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配合内容的展出形式,有史料、照片、图表和实物,让参观者从不同层次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感受学校的发展和变化。展馆中每个部分风格不一,各具特色。展厅色彩明亮而宁静,形式大气而活泼。

正厅中还拥着一些60周年校庆收到的礼品,如在校训和校风下方摆放着一副八骏图,八匹神骏的野马奔驰着,象征着学校的发展一马平川,无阻无碍。还有着一件古代大型船的模型,这寓意着一帆风顺。当然还有着一些特殊意义的物品。在旁边则是一段前言,用文言文叙述着学校的历史,讲述着她一个甲子的浮沉。从最初的大连石油工业学校北迁至抚顺,再到现在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其中还经历了复建,都再说明这是一段曲折而艰辛的路程。在展览的东西里还有许多的奖杯和证书,这些都证明着她的成功!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我校曾是雷锋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雷锋曾来我校做过报告,雷锋先进思想和事迹在我校教职工和历届学生中广泛传颂,成为广大师生前进的一面旗帜。雷锋精神是我校的教育指导精神,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门雷锋教育的课程,加强教育,雷锋精神经过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六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是我校学习雷锋蓬勃兴起阶段。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我校师生坚持学习雷锋精神不动摇,把学习雷锋和学习大庆“铁人”精神相结合。第三阶段: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学雷锋,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是我校学雷锋精神的理性思考阶段。学校结合雷锋精神的实质,总结、提炼出雷锋精神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五种具体表现。第五阶段:深化学习雷锋的“五个一”精神。即:“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这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个板块讲述着一个个校友的风采。看着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想着以后如果我也出现在这里,那是多么的自豪。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学习。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光。而且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爱护我们的学校。虽然我们做不出什么大的贡献,但一些小事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

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60周年,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我校还是中国第一所石油学校。相对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丰厚历史背景和美好未来发展来说,校史展览馆展出的内容只是学校60年发展史的一个简要缩影,她会伴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其内容,也会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窗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地。我相信,多年以后,当我再回来时,她依旧能令我感到自豪!

第6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从一开学的时候老师就强调了了解江南大学发展历史的重要性,我一直都不以为然,想着这就只是一份作业,一个任务.班上一起组织预约参观校史馆,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取消了,经过几番周折,我就自己自行找时间去参观了.

一进校史馆就被江南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颠覆了江南大学在我脑中的印象.一股成为江大人的自豪感,喜悦感油然而生. 江南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物化凝炼和具体体现,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位于公益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0平方米,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江南大学的前身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 1947 年 10 月创办的一 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 合大学。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 、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 校。 1952 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 。1952 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 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 “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 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 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 年和 1997 年夏,顺利 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 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论证。1997 年 9 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 工程”项目学校,成为 国家重点建设 的近百所高校之一。 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 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2 个博士后流动站和 2 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1 59 8 个工程硕士点。全校 18 个院系中有 15 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 4 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 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建有科技部、 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 发酵工程等 2 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 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江南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更深的感情,重温的是历史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未来!兴教图国强,轻工著华章,江南大学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对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我们作为江南大学的一份子,应立志发奋读书成就自己的青春与梦想,为江大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尽一分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2013潍坊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救捞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