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2023-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校史馆参观心得

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

学生支部 纪 检 部 刘 祥 海

参观心得

--人文学院10公管刘祥海

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 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03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大学, 现在的八一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学校的环境氛围更是让每一个八一人为之骄傲,自豪。身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建设我们的母校,用我们的一切去建设我们美丽的母校,用我们的汗水去书写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让人们看到美丽的八一,强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

第2篇: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

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30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的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1952年到2012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新疆农业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6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60周年的体会和认识。

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站在校史馆中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新疆农业大学走过的一甲子历经坎坷但是也成果颇丰,6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今天我们作为农大人为在农大学习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农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3篇:参观师大校史馆心得

今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陈列馆。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从校史馆走出,我觉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师大七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

制药1403班张兰飞1160214314 昨天,我很荣幸的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对我校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自己身为一名江大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历史上的原江南大学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

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等新建高校。锡轻工大学原名无锡轻工业学院筹建于1956年,前身是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院。1995年2月

学。曾先后隶属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轻工业部、中国轻工总会。2001年1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和无锡轻工大学合组建新的江南大学。

百年历史,薪火传承。江南大学的历史在曲折中发展然而即便是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江大的发展依然没有被阻断,江大依然挺立至今。这是因为无数的仁人志士不顾一切的为教育事业的付出与努力。张之洞、钱穆、顾毓秀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值得我们每一位江大人铭记。大学‘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百年来,大师们的精神让我们仰望。 大学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而江南大学也在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今天,江大人只有高扬育人第

一、独尊科学、善于创新、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崇尚民主、韬光养晦的大学精神,才能不愧对21世纪的辉煌。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先人,国家为我们创造的优越条件,更应增强自己的责任、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课内外知识,增强自控力,提高效率。发扬“笃学尚行,止于至善”训。为江南大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 参观校史馆,让我了解了江大的前身以及现在,那江南大学的未来靠谁来塑造,靠谁来书写,靠新一代的江大学子,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刻苦钻研,创新实践,跨领域合作,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我们应珍惜大学四年,学到更多知识,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迸发青春活力,展耀青春。完善自我,参观了校史馆,让我对江大多一分崇敬和感慨,让我多一份斗志,让我从迷茫的大学新生活中找到目标,找到自信。

怎们说,当我迷茫时,去校史馆转转,可以激发斗志的。

第5篇: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作为西华大学第三十九期党校学员我有幸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 ,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校史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刚踏进校史馆我就被校史馆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震撼,在我的面前是数不清的奖杯与奖状,这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展示了学校的辉煌与不凡。走过一间间展厅,慢慢的了解一代又一代的“西华人”为学校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历史仿佛在我面前一幕幕上演,看着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自已,既感慨又自豪,我为先辈创校艰辛而感慨,为自己身为一个“西华人”而自豪。

西华大学是由成都师范专科学院与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合并而来,经过无数西华人的奋斗,西华大学已经成为四川一流,全国知名高校。学校站在新的起点上,继承创立西华大学的先辈的光荣传统展望未来,西华大学作为一个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努力培育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校以“求实”、“明德”、“卓越”为校训,践行大学培育人才的宗旨,同时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活力。在学校的大力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40多分钟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既认识到了创立西华的先辈创校的艰辛,又看到了当代西华人为学校的发展而殚精竭力。西华是西华人之西华,作为一个西华人我感到骄傲,同时又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这就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趁自己还年轻,努力去完善自己,坚守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绽放青春。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句名言所说“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秉承“求实”、“明德”、“卓越”的校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争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为西华大学的校史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6篇:参观铁人馆.校史馆有感

阳春三月,春色满园。在这怡人的春风里,我们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先后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西安石油大学校史馆”。

为了弘扬铁人精神,传承铁人文化,2011年10月11日,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诞辰88周年,西安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落成开馆。这是除大庆,玉门以外,国内建成开放的第三座铁人纪念馆。纪念馆以陈列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为主。共分为苦难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亲切关怀,精神永存8个部分。采用实物,雕塑,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再现铁人王进喜的一生,并记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的艰辛历程。

虽然已在石油大学学习生活了近两年时间,但如此近距离的感受铁人精神还是第一次。看着铁人王进喜为石油奋斗的一生:“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我再一次感受到“铁人精神”的震撼,使我切身领悟了铁人精神的实质。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铁人精神”却是自己非常神往的。走进展厅,正对大门的墙上写着铁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想想当年石油会战的状态,就知道当时能够说出这样的誓言绝对是基于对伟大事业的热爱。虽然我们没有身处那个时代,但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在那个满目荒凉的大地上作业的人们的心态。深刻表现了老一代石油工人在艰苦的创业年代,以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点燃祖国石油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铁人精神”不仅仅是铁人一个人的精神,而是那个时代老一辈创业者多种精神在“铁人”身上的集中体现。随着讲解员的指引,现场的图片和视频把当年的一幕幕动人场面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形象,一幕幕灼人的激情,久久的在心中激荡。是我们在激动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到“铁人精神的实质”,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伟大的石油工人队伍。他们使我们想到的绝不只是一个油田的诞生,而是我们对共和国一个壮丽历史时代和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精神风貌的怀念。那个时代已经过去,铁人也早已逝去,但是“铁人精神”却永垂不朽。如今,作为西安石油大学的一名学生,“铁人精神”依然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让我们在铁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后,我们来到了“西安石油大学校史馆”,大门上悬挂的牌匾上的九个大字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老先生亲笔书写。走进展厅,正对大门的便是我们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全貌立体图,气势恢宏,令人神往。在后面的墙上刻着我们的校训:团结、勤奋、求是、创新。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我们仔细参观了校史馆的各个展区。我们从校史馆中了解到石油大学的过去和现在,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记录了石油大学六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展示了石油大学积蓄着的不竭的前进动力。

西安石油大学肇始于1951年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为适应石油工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958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在西安石油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因“文革”而停办。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为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0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协议。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校本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户县西安沣京工业园。

经过参观,我们看到了石油大学的过去,这些取得的成绩已载入了史册,但我们现在仍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西安石油大学是一片孕育着激情和自由,文明和创新的沃土,一代又一代的石大人在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个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发展默默地奉献着。现在石油大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更有活力和挑战性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要在大学学些什么,今后的路怎么走,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赶超已经取得的辉煌,为石大书写新的华章。

一个展厅很大,那些珍贵的东西分量也很重。我们的思绪在飘动,今后的一切要靠我们来完成,来实现,在这里感慨很多,思考也很多,无形上我们也有了很大的压力,但我们要把压力化为不竭的动力,超越原来的成就。我选择了石油大学,我没有选错,我很幸运,因为石大也选择了我。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让石油大学知道她选择的是正确的,我为我能成为一名石大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用自己的创新能力来抒写石大新一代的辉煌,我现在以石大为荣,明天石大必将为我骄傲!

上一篇:摩托车障碍赛方案下一篇:一诺千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