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培训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业技术培训不相匹配。国内目前的农业技术培训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费欠缺、有关部门对农业培训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培训效果差等方面。基于以上情况,就国内农业及农业培训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培训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培训农业技术论文 篇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摘 要:农业技术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农业技术培训存在一定问题,完善培训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深化农业科研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体系;队伍;科研经费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技术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大多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2)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技术培训的要求。

(3)农业技术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时间有限;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较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少,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极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6)对农民技术培训不扎实。技术培训最少每个村安排3~4天,而个别培训是走了形式,安排半天完任务。有些专家、技术骨干讲课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名词术语多、英文字母一大堆,群众听不懂;有些专家由于时间匆忙,准备不充分,讲课千片一律,和当地实际不密切、指导性不强,使农民操作起来很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序培训,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

二、完善和强化技术培训

(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队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作者:李敏

农业培训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农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摘 要: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业技术培训不相匹配。国内目前的农业技术培训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费欠缺、有关部门对农业培训重视程度不足以及培训效果差等方面。基于以上情况,就国内农业及农业培训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现状;对策

1 国内农业技术培训现状

1.1 农业技术培训资金缺失

近年来国家财政安排当中,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较大,而对农业产业细分出的农业技术培训投入相对较弱。资金投入的足够与否,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培训的基础建设及对师资和人才的吸引力度,关乎着农业技术培训的成败。

1.2 农业技术培训师资缺少

国内农业技术培训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首先各乡、镇中农业培训技术实力比较弱,这一点由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所决定;其次是国内的农业技术培训缺乏健全的推广和教学体系,多数时候农业技术培训为不成规模的小范围短期培训;最后则是农业技术培训人才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各大专本科院校增加招生力度,然而当前的农业技术培训人才仍旧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1.3 农业技术培训效果较差

当下的农业技术培训过程缺乏必要监管,并且缺乏专业推广人才的组织和宣传,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缓慢,且多数时候只能停留在表层。在对农业进行资金投入后,多数被用在农业技术发展层面,对农业技术培训却不够重视,使得农业技术培训迟迟落不到实处。

2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2.1 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部分地区出于对农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且较为注重眼前的利益,对这种花钱多、见效慢的促进农业发展方式不以为然。实则农业技术培训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长期性的,通过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能够使农民掌握更为有效的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由此来带动农业的发展。

2.2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

立志解决“三农”问题,农业技术培训的推广便是一剂良方。通过结合本国农业发展的實际情况,借鉴性地引入国外农业培训的先进经验,由国家农业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平台,提升对农业技术专项的资金投入和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建设能够落到实处,由此来构建国内良好的农业技术培训氛围,使农业技术能够真正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农民所掌握。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策略

3.1 从认识层面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视起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地方有些部门和负责人对农业技术培训的不重视是导致农业技术培训无法深入进行的根本思想原因所在。要正确认识到农业技术培训的深化进行,是促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前进的重要动力。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能够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使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能够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国家的农业经济。

3.2 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资金支持

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资金支持,包含对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平台及教学体系建立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到专款专办。第一,根据“三农”政策的指导,综合运用科技下乡、科普讲座以及科普宣传等方式,全方位、无死角地对农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和途径来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第二,完善专款专办的规章制度,对于给予的农业财政支持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谨防地方出于政绩或眼前经济考虑,将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层面,而非农业技术培训层面。第三,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培训平台,在农村中构建浓厚的农业技术培训氛围。

3.3 加强人才引进和师资力量培养

国内农业技术培训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基于此点,国家要加大对大专和本科院校农业技术培训等专业的建设,吸引更多人才学习农业技术培训,弥补农业技术培训人才缺口。

作者:余良林

农业培训农业技术论文 篇3:

农业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阐述了农业技术培训的紧迫性和实践内容。并对强化农业技术培训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农业技术培训;紧迫性;实践;探索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竞争不断加剧。竞争的根本是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质量。实践表明,只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但从近几年修文县农业生产运作的总体情况来看,该县多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技术素质与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且由于小农经营,少技术,缺规模,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差。因此,结合县情,加强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可以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技术的普及运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使农业快速健康地走向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农业技术培训的紧迫性

1.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民掌握农业科技新技术修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已基本形成区域化、优质化生产的格局,其中以龙场镇优质晚番茄生产项目、扎佐镇优质萝卜生产项目、久长镇优质青菜生产项目、六桶乡优质烤烟生产项目等为典型。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和壮大,以落户小箐乡的康庄养兔业、落户龙场镇的盛鑫兔业、落户久长镇的好一多乳业等为典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在新形势下,要保持修文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广大农民进一步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1.2 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 近年来,贵州省产生了大批的科研成果,如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并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两优363;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丰产型玉米品种黔单10号、11号、13号等,其中黔单10号是贵州省第1个正式通过全国审定的玉米品种,目前在修文县推广面积很大;贵阳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示范推广的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项目、番茄嫁接技术等。这些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需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1.3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已不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镇二、三产业。据调查,目前农村劳动者多数为50岁以上的农民或家庭妇女,相对而言,农民自身素质较过去有大幅度降低,根本不适应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如龙场镇放马坪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51.3hm2,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捷,非常适合种植番茄,但自2003年起,劳动力陆续外出打工,截至2005年11月,全村780人,外出341人,占总人口的44%。留守在家的56%的人口是由89个在校小学生、20个在校初中生、3个在校高中生、137个60岁以上老年人、20个学龄前儿童以及170个因年龄不太适合打工勉强算是劳动力的人组成,意味着在家的这170个劳动力每人要承担的耕地面积是0.302hm2,劳动强度大,而且还要照顾在家的老小,给他们进行技术培训,难度很大,不能把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所以在生产上耕作粗放、科技含量极低。

2 农业科技培训的实践内容

2.1 依据对象。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在培训中明确对象,掌握被培训人员的素质情况,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按照文化程度的不同情况对培训人员进行分类,依据人员素质和生产需要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对科技乡镇长、农技干部,不但要系统地介绍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而且还要从宏观上讲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以便他们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对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依据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新技术下乡入户的带头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贵阳市委党校,针对乡镇领导主要培训他们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如何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等;贵州省农业厅、省扶贫办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培训、无公害水果栽培技术培训;贵阳市蔬菜办组织了包括对蔬菜生产人员业务素质再提高的培训、对全市范围内蔬菜种植大户的培训、对营销大户的培训等。不断的培训促进了修文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如龙场镇截至2006年番茄生产项目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6hm2,产量37949t,产值4174万元,产品适销对路,价格较往年有所提高,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地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当地的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表现突出。

2.2 注重经济效益.结合项目开展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一定要掌握注重经济效益,结合技术项目开展培训,从而深受农民欢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结合龙场镇的晚番茄产业抓好项目覆盖村的技术培训;在实施沼气能源建设项目的村,主要给农民培训如何使用沼气、沼肥,提高三沼的综合利用率等;在实施农发项目高赖氨酸玉米示范种植区,主要给种植户培训高赖氨酸玉米种植的特殊要求,给农民讲解实施项目的意义。农民从这些实用技术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生产项目的科技含量。

2.3 结合农事季节.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提高培训效果。如在番茄播种季节,亲自给农民培训栽培技术,农民容易掌握,收效显著;在番茄生长季节,病虫害发生现象普遍,农技人员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安排在田间,在有效指导农民正确进行病虫防治的同时,更多地是指导农民如何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促进了番茄产业的发展,符合无公害蔬菜的发展要求;在水稻生产季节,农田草害严重,可把化学除草技术安排在此时,化学除草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农民看到化学除草的好处,就主动学习使用;在冬季农闲时节,适当集中并有侧重地系统介绍一些农业实用技术,还考虑到各村都有一套远程教育设备的情况,可根据村发展生产的特点,针对性地给农民播放有关种植业的光碟,让农民看懂、听懂、运用。这样有急有缓,有主有次,长短结合,又结合生产实际,使培训工作效果显著。

2.4 授课与动手相结合。以提高培训质量农业是物质再生产与技术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必须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因此,在抓技术培训中可采取课堂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番茄嫁接技术,在学员掌握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其亲自动手嫁接,再根据不同品种、常年青枯病易发区域、最佳嫁接时期、嫁接苗的管理等予以具体指导,从而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为以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排除了障碍。

2.5 抓观念教育培训。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培训中技术的提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但观念落后也制约着生产发展。因此,在抓技术培训中,可加入观念教育的培训内容。用市场经济、商品观念教育农民,破除传统封闭经营理念,让农民多种植经济作物和销路看好的特产作物,以增加收入;发展养殖业,延长食物链,提高农业副产品利用率,使农产品增值;扶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其他产业,如龙场镇番茄产业发展迅速,同时活跃了龙场镇的餐饮业和运输业。

3 强化农业技术培训的探索

3.1 多方联合。扩大培训范围 根据修文县的实际情况,各乡镇要积极参与“绿色证书工程”的培训和由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联合组织的“跨世纪新型农民培训”,以及省、市、县组织的提高农民素质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技术骨干、优秀科技示范户、专业户的培训力度,通过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3.2 建立基层联系网络。上下互动 在培训工作中,要考虑到乡镇工作的难处,培训应与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乡政府的领导统一思想,相互协调,制定出近、中期的培训计划,明确到人,建立有效的基层培训联系网络,使培训工作组织得力,进展顺利,针对性强。

3.3 紧跟研究发展。推广农业新科技 当今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正在加速发展,新思维、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目前正在推广的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覆盖栽培技术、免耕油菜栽培技术、番茄嫁接技术、牛冻精输配技术等,因此教育培训内容也应保持适应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修文县农业的实际情况,在重点进行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瞄准市场,抓好农业结构变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农业高新技术,强化培训内容,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广大农民受益。

作者:蒋维艳

上一篇:房屋购房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软件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