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户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精准扶贫户

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摘要】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他对当前中国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长期的高度的关注,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的教育理念,从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總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3]洪名勇、洪霞,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6期

作者:陈飞

第2篇:金融扶贫带动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摘要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我国的脱贫任务有着决定性影响。金融扶贫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模式便是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通过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为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贫困人口提供所需金融产品和服务,促使我国的扶贫工作形成金融扶贫“输血”带动产业扶贫“造血”的模式。食用菌特征与扶贫目标的统一性、食用菌栽培环境与贫困地区的空间匹配性、國家政策的助推性共同显示食用菌产业扶贫合理可行。从食用菌产业扶贫的精准化、政府政策的权威导向作用、市场扶贫的“源头活水”作用、智力扶贫的保障作用和监督审查的透明化5个维度探讨了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扶贫;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运行机制

Development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Take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for Instance

WANG Wenzhe1,DONG Shixue2,GE Yanxiang3 et al

(1.College of Financ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2.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3.Linyi Vegetable Office,Linyi,Shandong 276000)

Key words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Edible fungus industry;Accurate poverty relief;Operation mechanism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扶贫工作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在5年内依靠“五个一批”的针对性策略帮助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表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中央之所以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组合拳频出,是因为我国的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决定性时刻,现余的贫困人口,在贫困程度和脱贫难度上都是“硬骨头”[1]。

扶贫作为关乎民生的社会焦点问题,向来是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者围绕产业扶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桂拉旦等[2]针对具有先天性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科学的扶贫模式,通过融合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来提升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效应,以此作为扶贫路径。黄文宇[3]研究发现,茶产业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但现实中存在参与主体权责利混乱,绩效与目标存在差距。邢成举[4]对阳县的苹果产业扶贫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扶贫方式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和正向价值,但也导致了一定水平的资源配置不均和贫困固化。王相华等[5]基于柳州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分析指出精准扶贫给食用菌产业扶贫带来了新契机,食用菌产业扶贫可有效帮助农户脱贫。白丽等[6]以易县的食用菌产业为例,探究了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运行模式及效果,并对产业扶贫模式的选择和相关主体的利益联合机制进行了细致解析。笔者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特征的阐释,剖析了食用菌产生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契合性,详细探讨了金融扶贫带动食用菌产业的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1食用菌的产业特征阐释

食用菌产业是否适合作为金融扶贫带动产业精准扶贫的产业,食用菌是否能够完成精准扶贫这一任务,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理清食用菌产业的属性特征。

1.1经济效应

食用菌生产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食用菌的原材料涵盖范围广,主要包括棉籽壳、玉米芯、秸秆、稻草和木屑枝条等。这些生产原料大都属于农副产品下脚料和废弃物,价格低廉,因而食用菌的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周期短是食用菌的一大特性,相对于果树3~4年的生长期,食用菌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4个月,草菇的生长周期甚至仅1个月。因此,见效快是食用菌的标签之一。与玉米、小麦等一般农作物相比,食用菌因自身营养保健价值显著,市场售价较高,部分高档品种价格甚至远超肉类。所以,食用菌的利润可观。例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菇,收益可达22.5万元/hm2。凭借生产成本低、见效快和利润高的特性,食用菌在产业扶贫中一直是重要选项。

1.2社会效应

食用菌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还能丰富旅游和拉动就业。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重要营养物质,不仅抗癌、强心,还能护脏和养颜。这就使得食用菌在完善国民饮食需求、改善民众饮食结构和强建国民身体素质方面功不可没。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创新,食用菌采摘、食用菌观赏品尝和食用菌主题旅游成为新兴的食用菌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休闲时光,也填充了娱乐文化和旅游产业。另外,食用菌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口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增强社会稳定有积极影响。

1.3生态效应

食用菌尤其擅长变废为宝。农业废弃物,尤其是农业秸秆,是食用菌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农业废弃物如若不能进行合理的处理,必然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恶势力,投入食用菌生产便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例如,食用菌通过农业秸秆进行生产,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还能缓解因秸秆焚烧导致的生态污染。此外,食用菌菌渣还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进行再利用,在养殖效果和改良土壤品质方面,成效显著。因此,食用菌产业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居民的健康消费意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上涨的。近年来,在食用菌宣传和居民健康饮食意识的双重作用下,食用菌的消费需求直线上升。另外,随着食用菌产业链延伸观念的逐渐增强,食用菌的深加工进一步拓展了食用菌市场。综合考量食用菌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食用菌可以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食用菌产业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契合性剖析

2.1食用菌特征与扶贫目的的统一性

扶贫的目的在于让贫困户脱贫,食用菌的经济效应能够很好地诠释其扶贫功能。我国现阶段的扶贫力求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而不是救助性的暂时脱贫。将食用菌产业列入精准扶贫机制,食用菌的社会效应便有了用武之地。食用菌扶贫不仅能够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还能够进行技术支持培训和指导。食用菌产业扶贫能够帮助贫困户掌握生产技术,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使贫困户拥有真正脱贫的技术法宝,而不是暂时性脱贫现象。此外,精准扶贫要求我们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生态扶贫,食用菌的生态效应在这一层面上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因此,食用菌的特性与扶贫目的能够达成高度统一。

2.2空间位置的匹配性

生存环境致贫在我国的致贫原因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生存环境致贫主要源于当地环境恶劣。贫困地区大都是山区,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面积少,但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这对于食用菌栽培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深山老林,存在野生菌种资源的概率更大,这对于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后6位的省分别为甘肃、贵州、青海、云南、西藏和陕西,这6个省(自治区)的共同特点是辖区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优质农用土地资源的稀缺和贫困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以甘肃、云南、陕西、大别山区、太行山区、秦巴山区为代表的贫困山区基于当地的地形环境考虑,70%选择通过食用菌进行精准扶贫。这说明贫困地區和适宜食用菌种植区域在空间位置上匹配性较高。

2.3金融扶贫工程中国家政策的助推性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凭借“五个一批”方案实现农户脱贫,达成我国的百年目标,实现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保兜底脱贫一批。所谓发展生产脱贫即指产业扶贫,而发展产业扶贫便需要政府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扶贫对该产业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十三五”规划着重强调,要发展特色产业进行扶贫,将产业扶贫工作放在脱贫攻坚八大重点任务的首位,把产业扶贫看作是重中之重。

2016年5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把发展特色产业视为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由于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多,辐射范围最广,异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和教育脱贫都要依托产业发展获取长期稳定的就业增收。为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中指出,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可建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通过金融精准扶贫,将金融政策的优惠带给特定企业。

金融扶贫的社会背景以及政策要求为食用菌产业扶贫创造了条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食用菌产业,完全能够胜任产业扶贫任务。贵州省为助推脱贫攻坚,发布《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在全国的592个贫困县中,有420个选择食用菌产业进行扶贫。食用菌产业扶贫可以作为时代要求和国家政策下的一个良性选择。

3金融扶贫带动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运行机制

3.1食用菌产业扶贫的精准化

食用菌产业扶贫的精准化必须涵盖扶贫地点精准化、扶贫对象精准化、扶贫过程精准化和脱贫成效精准化4个方面。为了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化,在扶贫地点、扶贫对象和扶贫过程的具体选择实施中,应定向瞄准,科学执行。

食用菌产业扶贫必须将产业项目投放到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贫困指标进行界定,但并不是所有的贫困地区都适合进行食用菌扶贫。这就要求在实际的选择中综合考量贫困地区的各方面具体情况,摸清贫困地区种植食用菌的优劣势,确定适宜的贫困地区进行食用菌扶贫。耕地面积的大小、资源丰富度、气候条件、有无食用菌种植历史、脱贫的迫切性、劳动力资源等都是判断是否适合食用菌扶贫的因素。

扶贫对象的精准化体现在扶贫群体的瞄准上,扶贫必须保证贫困农户是最终和最大的综合收益人。食用菌产业扶贫必须基于贫困地区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在该贫困地区识别需要进行扶贫的人口、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应作为重点扶贫对象。产业扶贫不同于低保扶贫,除去贫困户以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作为扶贫的对象。通过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植,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有效带动当地居民生产致富。

扶贫过程的精准化强调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实施。食用菌产业扶贫必须贯彻因地制宜思想,分析不同贫困地区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食用菌品种进行栽培。由于食用菌的富集属性,食用菌的场地选择必须无污染且远离污染源。此外,食用菌作为一种被食用的真菌,在其栽培过程中用药一定要精准,谨防病变和微生物污染。扶贫过程的精准化内涵在于使扶贫过程中的各项事宜都能够理清顺序、区分轻重、顾全大局、科学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成效,才能有效完成贫困户脱贫任务。

3.2金融扶贫惠农政策的权威导向作用

在食用菌的产业扶贫过程中,相关参与者必须重视政策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以国家政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将政策的权威性和带动性转化为生产力。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的负责人员,要掌握国家在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以便在后续的实施中不仅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还可以做到章为我用。在食用菌的产业扶贫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国家在扶贫理念、扶贫资金、扶贫补贴和扶贫机构设置等细节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

食用菌產业扶贫最适合采取金融精准扶贫产业链扶贫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肩负大额资金投资、技术培训、信息收集、产品收购营销和产品加工等责任;合作社负责吸纳农户入社和日常生产管理;农户主要进行食用菌的栽培。而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这种模式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在此,要贯彻共享理念,以关键利益联结点为纽带,合理分配产业链条上各节点的利益,杜绝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科学进行政府扶植来激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头作用,同时确保贫困户受益。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进行土地入股,通过股份分红增加收入。根据国家政策,食用菌扶贫可以还结合光伏项目,发展光伏食用菌生产。

在食用菌扶贫中,应高度重视扶贫资金和扶贫补贴的处理,根据涉农资金的倾斜政策,通过项目申报及时获取。关于扶贫资金,应根据国家规定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对资金的来往支出进行详细的核算记录,做到专款专用。对于食用菌扶贫的补贴,一定要根据措施精准到户要求,落实到户,严防以集体名义代领冒领造成的私吞侵吞补贴款。对于经济收入无法承担食用菌生产投资的贫困户,可以依据国家政策进行贷款,也可以申请扶贫资金。

扶贫机构的设置可以确保食用菌扶贫能够行之有效。在具体的食用菌扶贫管理中,应该设置县级扶贫负责部门,部门人员应包括了解食用菌产业的专业人员,并在县的基础上设立镇级和村级负责人。通过基层负责人迅速向上级反映扶贫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便于上层机构及时商讨解决对策,这对于食用菌产业扶贫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市场扶贫的“源头活水”作用

市场扶贫是在扶贫中注入活水,形成扶贫的源泉作用。产业发展是一项经济活动,产业扶贫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进行食用菌产业扶贫,首先应该对整体和当地的食用菌市场进行了解。摸清食用菌市场的细分状况、分析占有率,判断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确定食用菌的栽培品种和重点发展方向。

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对于还不存在龙头企业或者企业实力较薄弱的贫困地区,应加强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培育。除此之外,食用菌产业扶贫还应将产业链延伸纳入重点工作内容,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食用菌产业链中深加工环节比较薄弱,表现为深加工的企业较少、深加工的方式保守、深加工的力度欠缺。因此,在食用菌扶贫中需重视食用菌深加工,拓展食用菌的加工渠道,创新食用菌的加工方式,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

食用菌产业扶贫不仅要把眼光放在既有市场上,还要创造新的市场,制造新的商机。国家鼓励金融精准扶贫鼓励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具体情况,食用菌扶贫可以创造食用菌观赏品、食用菌采摘、食用菌主题餐厅、食用菌养生会馆和食用菌旅游等市场机会。而且食用菌扶贫还可以依托“互联网+”拓展电商业务,进行线上销售。“互联网+”不仅能够拓宽食用菌的销售渠道,还有助于食用菌企业和食用菌栽培区打造市场强势品牌,品牌效应又正向作用于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只有从食用菌市场视角进行扶贫,才能真正为扶贫带来活力和动力,更好地带动农民脱贫。

3.4智力扶贫的保障作用

我国的贫困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贫困地区的人口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们所具备的道德和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处于窘迫的生活状态,以致于部分贫困人口思想保守落后、不思进取,而这种麻木思想与贫困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食用菌扶贫必须先扶智。

扶智主要表现为“扶志”和“扶技”,这也是食用菌“造血式”扶贫的两个方面。所谓“扶志”是指,通过对贫困户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处境和能力,从而丢弃原有的“等靠要”思想。通过教育使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扶智教育中尤其要重视贫困户子女上学问题,对贫困户和贫困户子女进行双向教育,促使他们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切断由于教育问题导致的贫穷代际传递。所谓的“扶技”就是授人以“渔”,在食用菌扶贫中要对贫困户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使贫困户掌握能够获取长期稳定收入的技术。只有这种内外兼修的“造血式”扶贫,才能够打破单纯金融扶贫“输血式”扶贫的时效性太短难题,真正杜绝“越扶越贫”现象和返贫现象。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

贫困地区容易存在人口结构不合理、科学素质欠缺和治理能力低下等问题。要真正解决贫困问题,不仅需要依靠贫困户的智力,还要借助外部智力。因此,在食用菌扶贫过程中,政府企业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制定政策优惠吸引外部人才。这里的外部人才不仅指技术人才,还包括管理人才。大学生村官也可以作为人才引进的一部分,借助他们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热情为食用菌扶贫进行规划、引导和管理。

3.5监督审查机制的透明化

为确保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的高效进行,必须设置透明的监督审查机制,确保金融精准

扶贫将优惠的金融政策切实带给贫困地区所需企业。监督审查机制需要明确监督审查的对象、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扶贫资金专项账户应作为食用菌扶贫的重点监督审查对象。食用菌产业扶贫的监督审查对象还应当包括项目的审查部门、实施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对食用菌扶贫项目的参与主体进行从上到下的监督审查。

鉴于食用菌扶贫的涉及层次和参与部门比较多、监审周期比较长,所以在监审指标和监审方法上的设计上都要合理化、透明化。监审指标的设计要融合扶贫的硬性指标和食用菌行业的特殊性,通过专家商讨来具体制定。监审指标出炉后要发送给相关部门和主体,使其了解食用菌扶贫的量化要求。在监审方法上要采取内外监审双行线,既要进行内部监审,还要通过毫无利益联系的第三方进行审查,对扶贫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定期公示。只有在这样透明的监督审查下,食用菌扶贫才能高产高效。

4结论与讨论

通過全面分析食用菌的产业特征和精准扶贫的内涵要求,发现食用菌产业和金融扶贫带动的产业精准扶贫存在较高的契合性,食用菌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优质实现路径。为了食用菌扶贫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帮助贫困户脱贫,仅仅依靠运行机制是不充分的,应综合借助多方面的力量。

4.1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十三五”规划赋予精准扶贫5年的时效期,在小康社会和百年目标的追求中,现阶段的扶贫工作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行为和更多细节提供实施依据。相关法律可以考虑从扶贫部门的职能定位、扶贫资金的具体开支、扶贫人才的引进等方面进行补充。

4.2健全扶贫服务体系

健全的服务体系可以推动金融精准扶贫的顺利实施。在食用菌扶贫工作中应做好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实现交通顺畅、网络通畅、公共服务便利。健全的服务体系能够解决贫困户的就业和教育问题,使贫困户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脱贫战斗中。健全的服务体系还能保障食用菌扶贫的物流和信息流顺畅,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资金投入,取得更显著的扶贫成效。

4.3融合社会资源,加强食用菌扶贫的广度和深度

进行食用菌扶贫不仅要衡量扶贫的经济成效,还要考评食用菌扶贫的可持续性,因此要加强食用菌扶贫的深度。食用菌扶贫的深度可以表现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市场的横向延伸,使食用菌产业能够在本地立足,使当地居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加强食用菌扶贫的广度是指以扶贫引招商。过去的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和政府的配套资金,资金来源太单一。在食用菌扶贫中,应该以扶贫为契机进行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的力量,融合社会资源进行扶贫。

参考文献

[1]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2] 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口,2016,37(2):64-68.

[3] 黄文宇.产业扶贫项目主体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基于 P 县“万亩有机茶园”项目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56-61,92.

[4] 邢成举.科技扶贫、非均衡资源配置与贫困固化:基于对阳县苹果产业科技扶贫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6-121.

[5] 王相华,黄日保,陈华,等.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以广西柳州市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6,31(4):74-75,78.

[6] 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学刊,2015,35(4):158-162.

作者:王文哲董士雪葛颜祥王献杰曹荣利

第3篇: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助推精准扶贫

我国的贫困高发区或密集区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或连片山区,虽然这些区域经济拮据,但却在地理、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具备发展优质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业的天然比较优势。这些地区的种养产业或服务业往往具有生态、独特、稀缺和优品高质等特点,潜藏着优渥的市场前景。目前,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发展要求下,若能以贫困地区的地方性种养业或观光休闲等附加值农业为发展基础,引入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农业市场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外生扶持向内生致富的转变,才能更切实地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带来持续性“造血”动力,从而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尽管我国政府主导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但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发展依然面临着资金投放对接失准、效益低下、供需缺位等瓶颈。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当前大规模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的内在动力,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效应,若能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借助市场化机制作为创新驱动,破除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资金的困境,才能更好地以产业扶贫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最终在“十三五规划”的时间节点上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产业扶贫资金的现存问题,认为可尝试在贫困地区以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的方式推动精准扶贫,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和具体的策略措施,以期为精准扶贫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金融视角的创新和策略参考。

产业扶贫资金的现存问题

政府主导产业扶贫的弊端明显,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一是在产业扶贫开发的资金预算管理中,政府通常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激励企业参与。但扶贫资金一般单次和单向流动,不能形成内生重复循环并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和撬动效应,资金投放的激励效用和融通功效较低。二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审批往往更重报送材料而轻实地考察,企业和政府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骗取资金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扶贫开发的负面认知,降低扶贫工作的公信力。

产业扶贫资金投放缺乏引导,难以实现精准对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区域性,在扶贫脱贫的目标引领下,带有公益性的扶贫产业发展更需要精准引导和强化激励。但产业扶贫资金的投放对地方性政府决策权依赖过大或靠关系拍板,显得较为随意,投放决策的方式和程序不够科学和缺乏引导,资金投放的集中度、精准度和投资效益也显得不足。因而,扶贫产业发展的供需对接容易失准,产业扶贫资金的效果也难以直接和精准地用在扶贫效益更好的产业和企业上。这种缺乏引导的扶贫资金投放模式不仅加重了政府主导扶贫的监管难度,还导致扶贫资金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上的效益较低,过分补贴与供需不足或供需缺位等矛盾性问题并存。

地方性涉农中小微企业参与扶贫的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地方性中小微企业往往具有产业扶贫开发的先天优势,它们源于和成长于本地的产业生态环境,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更广更透的了解,因此它们对扎根和深耕本地产业的意愿可能会更加强烈,因而是发展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但是多数涉农或参与扶贫的地区性中小微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较弱,加之自身资金实力受限,流动性较差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扶贫产业的投入上显得尤为谨慎,产业扶贫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扶贫的带动能力并不强。另外,由于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较弱,潜在的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风险导致了农业产业本身的弱质性和脆弱性,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对这些更适合也更愿意参与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不从心。由此而形成的融资困境往往成为了当下一些中小微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主要问题所在。

产业扶贫资金的流向有失偏颇,导致扶富不扶贫,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现行的产业扶贫资金多数流向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种养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但这种资金投放策略并未采取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后续特惠扶持政策和精准对接体系,从而难以将扶贫效益直接和充分地转嫁到真正的贫困户身上,没有形成“真扶贫、扶真贫”的局面。这种情形会导致产业扶贫资金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发生,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向初衷可能因此而发生偏移,贫富差距反而可能进一步拉大,并诱发潜在的社会矛盾。

政府主导产业扶贫的资金配置容易导致供需时滞错位,难以发挥更大效应。目前,多数地方政府为了保障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降低扶贫资金的流失风险,通常只针对项目实施单位做出扶贫资金发放的事先承诺,而资金发放的承诺兑现则需在扶贫项目完成验收以后。然而,这会导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企业在最亟需资金的项目投入前期不能获得足量的资金支持,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时间上的错位。这一方面会弱化企业投入扶贫产业开发的力度与意愿,另一方面也可能因资金不足影响项目的建设质量,从而难以达到验收标准要求,进一步影响扶贫效果。

产业扶贫资金缺乏有效整合,扶贫效果受到制约。在政府强力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尽管政府扶贫专项资金的门类较多,但各个部门大多“撒胡椒面”式各自为阵,相互独立决策,容易引发重复投放。同时,这也给各种资金的整合带来了难题,使得资金无法统筹安排和有针对性地对扶贫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集中引导和参与激励。另外,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对产业扶贫资金“改补为借”,以担保金放大形式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但直接参与利益主体的增多也加大了资金的整合和利益分配难度,不能发挥专项扶贫资金的更大功效。

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的现实意义

在精准扶贫思路中,引导基金模式将可能对现有政府扶贫资金预算管理体制、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产业扶贫项目的资本金融通做出改革创新和有益补充。这也是对当下扶贫开发的供给侧改革创新,通过对扶贫模式的结构性调整,达到扶贫资金投入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提高精准扶贫的量和质。

总体上,引导基金能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的方式,能较好地化解当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面临的谁来用、如何用、用得准和用得好等问题。一是引导基金的资金分配方式将传统的补贴改为投资,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基准,对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体制进行创新、改革和补充。这既有助于优化扶贫资金的配置效益,又有利于引导资金投向贫困地区的特色效益农业或高附加值农业服务业,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化调整和规模化升级,最终以市场无形之手实现造血扶贫脱贫。

二是引导基金能实现“精准引导、资金放大、融通循环、绩效评估”的预期投放效果。这既能进一步放大精准扶贫专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功效,又能引导和盘活社会资金,促成政策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联手推进精准扶贫开发的局面,也能实现两者的保值增值和循环效益。

三是引导基金能精准对接地方性扶贫产业和被投企业的发展需求,将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扶贫资金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的正确引导和精准投放,体现出精准扶贫开发的精准思维,达到扶贫效益的精准到户,实现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和政策初衷。

四是引导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将简化行政审批,不仅提高了引导基金的投放运行效率,还能从源头上预防贪腐发生,较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扶贫资金的公正性。同时,引导基金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市场化判断和决策将更专业、更细致、更严格,监管更到位,能较好保证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

五是引导基金将更加关注地方性中小微企业和见效期相对较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不仅利于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也符合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和现代化农业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好补齐“四化”中农业现代化这一短板。

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的策略建议

各级政府分工协作,明确责任,推动引导基金发展。一是国家层面出台产业扶贫专项引导基金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明确引导基金的概念、性质、宗旨、运行模式、监管考核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

二是省级或市级财政、农委、扶贫和企业管理等部门联合成立起引导基金工作协调机制,批准设立专门的扶贫产业引导基金理事会或法人公司,行使重大事项协调和受托经营管理等职责。同时,明确引导基金的设立规则、管理办法、资金来源、运行模式和退出机制等实施指导细则和要求,确保按市场化原则进行。

三是县级政府认真研判,结合当地贫困地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负责组织好引导资金投放项目的实施工作,出台对接区域性引导基金的指导和考核激励办法,明确具体的部门职责和索投产业详情,配合引导基金公司的前期调查和后续监管工作等。

资金来源以政策性扶贫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引导基金主要来源于政策性精准扶贫资金中的专项扶贫产业发展预算、基金运作收益(如应得投资收益与利息等)以及按比例私募的参与产业扶贫的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私募对象重点偏向于金融类国有企业和社会服务意识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私募社会资金可按与政策资金1:1或弱于其的比例执行。政策资金以政府信用对社会资金形成引导、聚集和放大效应,两者实行按比例共担风险与收益的原则。

管理模式上按法人治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是引导基金引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事业法人制或公司法人制。但不论采取哪种治理结构,均需委托或招标专业化的具有规定资质、良好信誉和从业经历的职业化基金管理团队,实行管理权与决策权的分离。同时,基金资金的托管管理以对地方性银行的招标进行。

二是引导基金是一种扶贫政策资金的市场化融通和投资模式,公益性与商业性兼具,因此引导基金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分工明确与合理到位。总体上做到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将扶贫开发中市场配置资源之手的“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决定性作用”,将政府干预之手的“决定性作用”转变为“基础性作用”,做到管理的不缺位和不越位,发挥好协调服务作用。不缺位就是对基金服务、监管和扶持要恰到好处,即对引导基金的市场失灵及时作出正确和有效干预,尤其要负责对投资方案进行审定,并对投资方向进行把控,使之不脱离扶贫脱贫和助农富农的发展逻辑。不越位就是去行政化干预,即政府不干预基金的运行,遵循市场逻辑分配资金和遴选被投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切实实现造血致富。

构建严格的监管机制、考评体制和维权机制。一是制定严格的监管和考评机制。委托外部第三方机构对引导基金机构进行全面公正的审计、核算和评估。内部监管责任明确,绩效的奖励及时到位,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针对事业法人制模式,还需在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和员工的待遇上提供倾向性激励,提高团队的激励效能。

二是构建起以贫困户利益为导向的倾斜性维权机制,尊重贫困户的选择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帮助和确保贫困户与被投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维权的具体形式可体现为两类,如贫困户与被投企业签订正式合同,或贫困户遴选代表进入监事组织并行使发言权、建议权和表决权等。

投资模式灵活多样,引导范围明确,实时合理退出。一是资金投资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并实施动态监管。例如:阶段参股,即向支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且具备较好潜在扶贫效益的企业参股,并按约定条件在一定期限内退出;跟进投资,即向政府精准引导或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并表现出良好扶贫带动示范效应的扶贫参与企业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即对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中小微企业或初创企业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助,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企业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投资保障,即遴选出经济效益好、扶贫效果佳的中小微涉农企业,予以资金资助、融资担保和创业补贴等保障措施。

二是基金投资须对以扶贫脱贫为目标的产业为投资导向,建立基金引导投资的负面清单,如股票、外汇、房产、企业债券与金融衍生品等。引导基金的闲置资金采取银行存放或国债购买的方式进行保管。

三是引导基金依据地方性精准扶贫规划目标设立存续期限,可尝试以“十三五规划”要求的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作为存续期限的设定参照。

四是引导基金应按照扶贫效果和存续期限规定实时退出。退出方式上可采取到期清算、股权转让或回购等方式,不与被投企业和贫困户长期争利。

资金投放以扶贫为导向,精准定位,按需配置,多方共赢。一是基金投放主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效益农业或优势服务农业为产业引导方向。因地制宜地深入贫困地区展开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产业市场调研和论证分析,合理评估潜在风险和预期收益,精选符合要求的农业产业进行引导。同时,被投企业需要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机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切实保障其利益分红,充分确保投资绩效的精准映射,提高扶贫资金的对接效率。

二是引导基金与被投企业之间联动协调,准确评估,实现供需平衡。同时,引导基金对被投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协调服务,协助其成长,最终形成地方政府、被投企业与贫困户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信息实时动态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引导产业发展的竞争性和效益性。地区管理部门的项目库信息平台为引导基金项目的投放决策提供实时的查询和对接服务,提高引导基金退出或跟进的精准决策效率。如构建引导基金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对被投企业提供市场供需、价格波动、产供销连接等的数据与信息等方面的决策支持,提高贫困地区引导扶贫产业的市场贡献度和经济效益。以信息传递和数据决策引导普惠式产业扶贫向竞争式产业扶贫转变。

合理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充分保障贫困户收益。一是由于社会资金更加强调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引导基金中的政策扶持导向与商业利益导向之间可能潜藏着利益纠葛。因此,既要合理分配被投企业和引导基金之间的利益,又要按照“同股同权同利”原则合理分配引导基金中社会资金和政策资金之间的利益,化解潜在的利益矛盾。

二是产业扶贫引导基金是政策性扶贫资金为引领,社会资金为配套的扶贫性投资资金。引导基金的根本目的是在确保投资基金安全和盈利的情况下,通过扶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收益“让利于贫困户”,从而帮助和带动其实现可持续性脱贫致富。因此,引导基金必须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定位、现状和需求,优选和精选具有良好扶贫带动效应的产业作为投资导向,既突出的强调基金的公益性,又强调其盈利性。同时,对于引导基金中政策资金股份获取的利益分红,应将其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分配。

注重风险防控。一是由于引导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法人结构治理,且所有权与管理权有所分离,因此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等是管理过程中的常见弊病。政府作为引导基金的委托方可能处于信息劣势,而受托方则可能借助信息优势采取“敲竹杠”行为,因而引导基金运行需要谨防道德风险的发生。

二是由于农业产业的投资周期较长且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的概率较大,因此不仅应在投资的前中后期建立起多层次的风险评价和防控机制,强调和预防引导基金发生系统性风险,还可根据产业发展的特质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创新,借助和购买相关的农业保险分散风险。

助推普惠金融发展。引导基金应向贫困地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倾斜,解决立足于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企业的融资困境。既以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撬动扶贫,也以金融活水引导和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作者:张维康

第4篇:【精准扶贫】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湖北长阳农商银行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9月10日,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480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2559户,5868万元,占全县扶贫小额贷款总投放额的94%。

从20XX年10月开始,该行在走出去学习他行经验,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的模式:一是“自主创业”模式。给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放、由政府专项风险基金提供担保、全额贴息的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二是“投资分红”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用获得的贷款投资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带动脱贫协议,保证贫困户每年按一定比例获得分红。三是“土地流转(租赁)”模式。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由政府基金担保、金额3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扶贫贷款。借款人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贫困户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200元至500元固定流转(租赁)费收入。四是“订单回购”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扶贫小额贷款,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由公司对贫困户生产经营进行培训指导、按约定的价格回购产品,保证贫困户获得固定生产收益,并代为偿还贷款。

在构建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模式的同时,该行先后开发出了金准福贷、金链福贷、金社福贷、金企福贷和金旅福贷等五个信贷产品,并逐步构建起了以产业带动为轴心的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社会能人)+金融的“五位一体”扶贫格局。

为了有效运用产品,该行先后与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合作协议》,与县扶贫办、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县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211”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办法。

自去年以来,该行的鸭子口支行先后为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500万元,贫困户入股到杨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认养10头肉牛,每头缴纳保险360元,保险金额每头6000元,由合作社集中喂养,每头牛按年分红500元,每户每年可获得红利5000元。对有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领养2至3头回家饲养,由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每头牛可多获利2500元至3000元,单户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至1.2万元。对无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每名务工者可获得劳务收入1.5万元以上。

为了帮助贫困农户拔掉穷根,该行的龙舟坪支行向两河口村汇丰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00万元、向胡家棚村雷竹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70万元,支持合作社共流转46个贫困户的245亩土地,用于种植茶叶、雷竹,贫困户除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外,并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年工资可达1.8万元。

针对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难的问题,自去年以来,长阳农商银行先后为一致魔芋、三品源茶业等11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600万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达134个,每户每年可获得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

在一致魔芋公司打工的覃小力一家五口人,因父母长期生病,他们夫妻不能到外地打工,加上一个小孩又正上大学,家里经济一直很困难。但自从去年他们夫妻俩在农商银行的帮助,就近到一致魔芋公司打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就开始好起来了。覃小力说,他们夫妻俩从今年元月起,每月的工资收入就有6000多元。

第5篇: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是总书记在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即今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发扬革命精神,改变教育现状,“弘扬长征精神 教育精准扶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重走长征路教育捐赠公益活动”仪式在京启动。

该活动由中国知青联盟经联盟总部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同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长征沿途各省市政府驻京办及驻京商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知青联盟与中国教育出版网、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共同组成组委会。以“弘扬长征精神,教育精准扶贫”为主旨,发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传播红色文化和公益慈善精神,全面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让“互联网+”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

自活动开拔以来,中国教育出版网星品汇爱心团队先后走进湖南蓝山县、广西兴安县等参与扶贫,并捐赠了中教通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星品汇掌上学堂和学生书包,与学校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了当地的真实教育需求,以进一步精准扶助,并把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和“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落在实地。

第6篇:精准扶贫贵在精准

从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到各地方积极行动真抓实干搞扶贫,再到扶贫工作切中要害解决广大困难群众脱贫难题。凡此种种均凸显出精准扶贫工作是让群众享受幸福生活的切实保障,更是实现中国梦小康社会的核心前提,而精准二字又是新时期扶贫工作实现的有力保障。因此,精准扶贫贵在精准。

精准扶贫要精确识别。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以来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确定大多还是延续之前的方式,部分是由村民选出但绝大部分都是由村干部按照原有政策画线得出所谓贫困人口,至于贫困原因、如何有针对性解决等不确定问题,难以重点突出,也使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出现定位不准,实施效果出现偏差的问题。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金龙村组织全村党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在通过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公示公告、抽查检验后,第三次对2015年全村的贫困户进行最后认定,真正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只有在第一环节进行精确识别才能将此项政策落实好。

精准扶贫要精确帮扶。在以往的扶贫政策中大多集中在以输血式扶贫为主要手段,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虽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解决暂时的贫困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更有甚者个别下村帮扶干部无视群众贫困的症结所在,只是大而化之的进行帮扶,群众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却丢给群众100只鸡去饲养,导致群众不但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反而花费更多资金,在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淮安市通过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方式,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员民营企业家参与精准扶贫活动,针对不同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发力。企业家通过技术帮扶、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措施为贫困户“输血”。

精准扶贫要精确管理。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而对贫困户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贫困农户。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确保“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实行阳光、透明的操作管理模式。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将扶贫对象、扶贫项目等公开。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要做到“精准扶贫”,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需要“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相结合。对于扶贫干部的乱作为现象,需要监管到位,及时纠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干部,要果断摘掉其乌纱帽,决不能让被扶贫的群众受到伤害。

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普遍繁荣的全面富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康庄大道的根本保障。精准扶贫号角的吹响,精确识别贫困人群,精确帮扶解决实际需求,精确管理保证公开透明,才能消除贫困人口,消除贫富分化,使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集三维之力 建美丽乡村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并且农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但是,农村地区环境仍然存在污染,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低效化,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该多管齐下,集三维之力,当好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机制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宜居乡村。干净整洁的卫生条件是美丽乡村必备条件,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为重点,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整治三堆和卫生死角,治理乱堆乱搭乱建等影响村容村貌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设长效化的机制,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农村环境的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然要求村庄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为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每个自然村都有最基本环保设施,提高农村垃圾收集率;建立村庄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要求村民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并为村级保洁员提供工资保障,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各项规章制度。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村民素质,打造美德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的不仅是农村居住环境的优化,更主要是塑造美的心灵,建设农民精神家园。应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教育宣传引导农民践行核心价值观。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突出典型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让美德在人人心里落地生根。美丽乡村不要千人一面,还要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本地的特色,努力打造出品牌和特色。结合各乡村地理区位、民风民俗等,充分挖掘特色人文元素,进行个性化塑造,保留了传统民俗活动的生活土壤,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美丽乡村真正让人流连忘返。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注重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打造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消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力。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果品企业深度合作,发展果品深加工,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的从业人数,加强科技创新,利用高科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果品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兴起,既培育了农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又为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丰厚资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血液。

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特别是对那些保留美好乡村记忆的人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寄托,为让梦想早一步照进现实,应整合资源和力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创建,开展“美丽乡村”帮扶共建工作,全力打造“最美乡村”,让更多农民真正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

43、(主观题)请结合岗位实际,谈谈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方略的认识。

关系

解析

【参考答案】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方略与其他十三条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

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其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对我们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确切厘定。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

第一,在扎实学上下功夫,认识上见真章,有共识。

要在学懂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中。其活的灵魂,可理解为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四个自信”。其中,人民至上,问题导向,更是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准把握。民生之事,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必须高度重视,“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才瞻,本周则邦宁”。

第二,在融会通上下功夫,广泛宣传上入心声,汇合力。

在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有了共识,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去学习有关惠农、强农、富弄政策并宣传到位,把党中央与中央政府的关切传达入心,帮助百姓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发挥人民群众的改革和实践的主体作用,将政策落地生花。了解大家的心声、意见,积极谋划和完善政策,出成效有合力,民声所倾,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以百姓心为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共筑美好蓝图。

第三,在方向明上确定目标,广泛调查上明重点,敢对标。

始终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走在前列,紧扣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下大力气去搞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青年人的锐意担当,积极搜集民意民声,敢于对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找准群众的烦心事、迫切需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汇报配合调动公共资源,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民生在勤,勤则不溃”,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在工作上,勤思考,有闯劲,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走前列。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因此,在工作中,向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同事学习,向群众取经,勤思考,敢创新,明确自己的工作计划,突出解决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积极配合深入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彰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以及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工作者的本色。用好“三权分置”、“三变”等关键领域改革与政策,摆脱“无经验思维”、“没办法就这样吧”的不良惯性,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尤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极推进平安杨凌建设工作。民生工作,走在前列。

相信,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和群众努力,一定会为美丽杨凌、幸福杨凌、平安杨凌,贡献力量,“他日喜悦应山红”。

第7篇: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扶贫攻坚对于贵州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精准扶贫方面,贵州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六个到村到户”、“四看识真贫”、“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获得了群众认可,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贵州扶贫开发工作依然艰巨。总书记说:“贵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一个省份,也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一个省”。党中央对贵州的扶贫工作寄予厚望。

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打造“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贵州需要进一步探索,全方位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扶贫思路要更加精准。思路决定出路,贵州不少贫困地区同样也是生态条件比较脆弱的地区,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同时,对于长期积贫积困的地方,一定要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敢闯新路。贵州的优势在于山好水好资源好,精准扶贫就是要充分利用贵州自身优势,找准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力争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

扶贫对象要更加精准。实施精准扶贫,难在贫困户的识别。不仅要了解哪些人是贫困人口,哪户人家需要扶贫,更要明白这些人为何贫困、贫困的程度。应加强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建立统一标准的帮扶工作台账,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帮扶措施的制定、帮扶目标任务的设计、帮扶成效的实现等情况。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确保让真正的贫困户和低保户享受扶贫资源。

帮扶干部管理要更加精准。近年来,贵州每年的驻村干部有数万名之众。只有做到“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才能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价值。在驻村干部的选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驻村干部的个人意向和特长,做到贫困村缺乏什么样的人,就派什么样的干部;哪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就重点强化驻村干部哪方面的责任。

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但贵州干部群众加快发展、扶贫攻坚的干劲十足。坚持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贵州的扶贫工作定能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执笔:王远白 责任编辑/蒋叶俊)

第8篇: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 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新模式

实现精准扶贫

按:2016年9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苏晓云在“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蔡甸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重点阐述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信息化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制高点,推进“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健康发展,探索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改革与深化。

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充分认识推进“互联网+”与精准扶贫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前,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和更高的参与度,为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推动下,近两年来,我国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扶贫效应。据报道,现在,全国已有832个片区贫困县在阿里巴巴上卖东西,一年卖了215亿元,其中,网上销售超过亿元的国家贫困县市有38个。这只是一个阿里巴巴,如果全国统计,那就相当多了。由于有了电商和互联网,农民很快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市场发生了什么。实践证明,“互联网+”开启了新一轮的经济革命,“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贫困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这些海量信息,特别是大数据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的首次扶贫论坛,选择了“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其宗旨、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信息化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制高点,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健康发展,探索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改革与深化。

二、立足实际,企业“互联网+”

精准扶贫正在健康发展

这次会上,专家的演讲、有关会员企业的经验介绍,充分展示了我省农业企业、特别是扶贫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进“互联网+”新模式,既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业态、新亮点,也为贫困农户精准扶贫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地处武汉蔡甸老区的省扶贫协会会员企业——武汉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靠“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成功实现了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三赢”。他们完善提升了荷香源公司的官方网站,在“淘宝”、“天猫”上开设公司独立的网店,在网上进行产品直销。同时,开设了荷香源公司公众微信号,开展产品微分销。他们与多家网站合作,目前已经与“一带一路农业与食品交易信息网站”、“中国莲藕网”、“融E购网”、“中国网库”、“抠抠网”等互联网平台联姻,推销公司产品。使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和网上购物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体现了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省扶贫协会副会长单位会员——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参与产业扶贫,“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国家贫困县新建生物电厂200家,配套建设20000个村级秸秆收购点,通过产业带动,力争帮扶2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省扶贫协会副会长单位会员——罗田县刘锦秀的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推行“互联网+”,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015年以来,服务带动养羊农户7700多户,年出栏肉羊达到15万只,年销售收入1.5亿元,形成了以罗田县为中心的跨县域连片发展的肉羊商品生产基地,建立了市场营销网络,打开了黑山羊特色产品的市场销路。他们的羊肉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等渠道,在星级酒店、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等,已经销售到北京、广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为把广大贫困群体带入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福祉。

还有许多会员企业,立足当地优势,结合公司实际,加强战略谋划,扎实推进“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为村出列、户脱贫和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他们中,有的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应用,有的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的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创新发展、探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有的以标准化物联网监测示范基地为重点、建设覆盖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农业物联网基地,等等,都从不同层面,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和途径,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健康发展,为我省产业扶贫提供了新作法和模式。

三、积极作为,扎实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

“十三五”是全面贯彻落实“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战略,加快扶贫攻坚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和精准扶贫所面临的资源环境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约束日益严重。如何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转型发展,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是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为此,特向协会会员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互联网+”要接好贫困乡村地气。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发展,要对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要适应农业特点和精准扶贫目标,接好贫困乡村的地气,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探索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模式。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要提高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打造农村信息“高速公路”,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数据红利。要充分发挥协会企业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扶贫的示范应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扶贫”。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接地气的扶贫产业,以产扶贫、以产带贫、以产脱贫。一要坚持“以用为要”,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农业物联网产业链。优先围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管理及溯源等领域,建立管用、实用、好用的物联网。二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力量,开展农业物联网研究,为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系统集成、批量生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建设“互联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业物联网整体发展。要针对产业扶贫靶向不准的问题,依靠“互联网+”,把扶贫对象发展产业与公司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贫困农户+互联网+会员公司”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当家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扶贫龙头产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三)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对接,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为农民打开了另一扇致富之门。抓贫困农村电子商务,主要任务有三项:首先是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其三是休闲观光的电子商务。要培养农业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培育,使其尽快成为农业电商的市场主体。要协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让贫困农户分享“互联网+”的增值利润,逐步形成“以销定产”的发展格局。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资的电商扶贫。

(四)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大数据创新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推动传统产业的

在线化和数据化。要统筹现有和新增数据资源,以数据共享开放为核心,以大数据开发利用为着力点,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发展格局。要加强数据中心、农业智能服务系统、农业行政管理指挥系统、扶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农业智能模型系统和扶贫数据库的研发应用。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针对市场同类产品消费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到市场的“热点”,帮助当地挖掘农产品的“卖点”,开发产业扶贫特色产品。要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建立“地方特色馆”,推进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等上网、进城,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扶持贫困地区农村实体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辟长效脱贫致富之路。

(五)强化领导,为“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提供工作保障。争取把“互联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信息化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和资源要素整合力度,形成推动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市场监管等,努力创造“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的有利环境。鼓励贫困村基层组织和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探索,重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进“互联网+”生态农业作为精准扶贫的创新发展。要按照重点环节、主要行业等,明确发展重点和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加大督查和服务指导力度,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第9篇: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事迹

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准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路上有句话:“中国扶贫在西部,西部扶贫在**,**扶贫在**。”精准扶贫**省**州**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公司员工**,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村民淳厚朴实、相处和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习惯须待改进。”**在 20**年**月**日的工作日记里,记下了初到**村的第一印象。

**村地处大**腹地、国家级贫困县**县东北部,是县里***个贫困村之一,一个纯彝族聚集的村落。全村***户***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四分之一,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回想起来到村里的第一天,**说:“以为村里会举办一次欢迎仪式,结果村子里冷冷清清,偶尔在道路两旁看见几名扎堆喝酒的老乡,披着查尔瓦坐在地上,默默地看着我。”原来,在**之前,**村已经换了两名第一书记,村里对他的到来同样认为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他听在耳边却记在了心里,没有过多的承诺,更没有高谈阔论,只诚恳地对大家说了一句:“乡亲们别着急,我们村一定会好起来的!”

摆在**面前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要致富先修路,硬化道路要通起来;基础设施建设要搞起来;特色产业的优势要强起来;薄弱的村集体经济要做起来;确保在 2018 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村村委活动室和每个贫困户家中,这些“硬任务”用图表标示得清清楚楚,十分醒目。在“脱贫计划示意图”中,贫困户人均收入要超过 3**元。这个数据虽然不高,但较之以往,这些数据已经预示着巨大的“跨越”。

领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正在**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特高压秦岭无人区野外工作现场。技术人员出身的他,多是和一板一眼的技术参数打交道,可自从担任了第一书记,他得和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从单打独斗的工作到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从一成不变的数据参数到实时变化的大事小事,被大**太阳照得愈发黑亮的**,他身上的变化、角色转换,看似简单,却又真的不那么简单。为了尽快转变工作角色,在 20**年考核期间,**为学习其他地区脱贫攻坚经验,主动放弃陪产假,参加了省国资委验收考核组工作。

一、人越晒越黑,脸皮也越来越“厚”

村里狭窄的土路,一遇雪雨天气,便泥泞不堪,给村民的出行和作物的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抓住上级扶贫的政策机遇,厚着脸皮多次前往**县交通局,为村里争取到了提前实施“村村通”的工程项目。从此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

路修好了,可是**还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一到傍晚,城市里的路灯亮了起来,灯火通明,分不出是白天还是黑夜。可是在村里,随着夜幕的降临迎来的却是黑黢黢的一片,村民出行十分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厚着脸皮”回到“娘家”公司寻求帮助。以“真情帮扶”为宗旨的**电力设计咨询公司领导听取报告后,非常赞同他的建议,马上策划实施了“点亮美丽乡村”亮化工程,在全村范围内安装了 70 盏太阳能路灯。村民们都激动地说:“路灯不仅让咱村的夜亮了起来,更让咱的心也亮了起来。”

二、大老爷们儿变得越来越唠叨

一见到村民,**就开启“唐僧”模式:“公路上有牛粪要及时的铲了啊。垃圾不要随地乱丢。小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一定要爱干净讲卫生。平时要洗手、洗脸、洗脚、洗澡……”

跟着**在村里溜达,碰见贫困户纳吉尔聪正在院子里搞卫生。虽然破旧的土坯房内阴暗、简陋,但收拾得却非常整齐,生活区、杂物区有序分开,一丝不乱。“郑书记让我们比赛,卫生搞得好可以得到奖品。”纳吉尔聪笑着说:“比赛归比赛,我们家里现在越来越干净了,整个人的精神感觉也越来越好了。”

他所说的“比赛”,是第一书记为了让乡亲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想到的激励办法,每月定期开展“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成效也非常显著,乡亲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

在**的努力下,前不久新落成的**村生活文化广场,又让乡亲们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卫生的舒适惬意。这里有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篮球场,乒乓球台,还配套修建了看台、梯步和体育健身器材,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活动场所。

村民家里是鲜有厕所的,“想上厕所坡上跑”是村里的真是写照。广场上的公共厕所刚竣工那会儿,使用频率之高让**兴奋不已。可没过多久,又碰到了新的难题:村民们上厕所不用纸巾,使用最多的是菜叶、石头、瓦片,这让刚刚修建的冲水便池堵了一次又一次。为了改变这一微小的卫生习惯,**又唠叨起来,他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到村民家里走访调研时也强调:“上厕所要用卫生纸,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边不停地教育,一边坚持向厕所内投放免费纸巾,确保随时有厕纸,还每个月向村民发放免费卷纸。

**村的公共浴室,是整个乡、整个**县建成的第一所免费公共浴室。浴室试运行期间,大家对这个东西既好奇又新鲜,可就是不好意思过来用。这不行啊,必须让大家克服这种陌生感和不适感。**寻思着,决定先让敢于尝试的村民和村组干部带头使用,又找到村妇联主任,说服她带头使用,再由他们向其他村民讲述使用感受。还别说,这招真管用,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加入到了洗澡的队伍中。“有了这些公共设施,我相信,乡亲们日后的卫生习惯一定会有长效改观的!”**

很有信心。

三、脱贫不能等“输血”,必须自身来“造血”

精神面貌改善了,怎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把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一直萦绕在**的脑海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村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第一书记**一直在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探寻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花椒试点种植。为了有效利用村内不便耕种的坡地资源,经过多次调研,他选择实施了“红花椒试点种植”项目。为了降低风险,**先找了***户贫困户进行试种。通过市场调查,如果项目能够试验成功,每户贫困户可实现年增收上万元。

二是提高本村特色中草药附子种植技术。**县的附子早已名声在外,而**村的附子又是品质最好的,可亩产量却远远低于同样以种植附子闻名的江油市附子。**将江油的农业专家请到了村上,给村民讲解科学种植附子的新技术,让多年传统种植方式的村民耳目一新。

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他又动员贫困户发展起鸡、猪的生态养殖来。把一些有作为、敢尝试的致富带头人和先进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娘家”公司负责提供启动资金以及后期的培训费用等,引导他们加快发展步伐,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认为,遵循村民的种养殖习惯,改进一些明显落后的种养殖技术,主要控制好风险,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即可。“大包大揽、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村民设计发展蓝图,反倒会捆绑村民的手脚,限制大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智力帮扶很重要,必须阻断贫困代际遗传

到**村当第一书记没多久,**的小女儿出生了。身为父亲的他每次看到村里

本身年龄还很小却背着比他更小的弟弟妹妹时,看到小姑娘瘦小的身影却背着大大的背篓时,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和天真的笑容时,柔软的心便一次次地被触碰着。

在前不久的一次村里孩子愿望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读书孩子的愿望,仅仅是拥有一套可供自己学习使用的课桌椅。“他们喜欢读书,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就在今年六一,孩子们的愿望就很快实现了。

**到**村的短短一年里,他的努力和用心,已让村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的发展多次获得了上级的赞许,个人也多次得到县、乡的肯定,村民更是彻底改变了当初的怀疑,一致称赞他是一位肯办实事,值得信赖的第一书记。

上一篇: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下一篇:出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