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病人的管理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多重耐药病人的管理

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与治疗1月后SAS评分。结果:两组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存在很多不良心理表现,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了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值得采用。

关键词:多重耐药结核;心理状态;护理

临床将同时对异烟肼与利福平两种或者以上的抗结核药耐药结核杆菌称为多重耐药结核杆菌(MDRTB),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后,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多,身体上承受较大痛苦,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绝望、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大降低了治疗依从性。由此,进一步掌握多重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探究心理状态,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对多重耐药结核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意识及言语不清、精神障碍病例,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0.5±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2.1)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8.5±2.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2.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心理状态

(1)焦虑、恐惧、担忧。鉴于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使用2种或以上抗结核药物无效,会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检查与用药次数,患者会因此对病情表示担忧,长期存在紧张感,对某些症状,包括咯血、发热等表示恐惧,对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产生焦虑[1]。(2)孤独与寂寞。治疗时间延长,住院时间与随着延长,且因疾病特殊性需要隔离,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医护人员也在检查与治疗时与自己保持距离,缺少可以交流与倾诉的对象,存在孤独与寂寞感。(3)自暴自弃、自卑。病程长、化疗药物使用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副作用,这让患者丧失信心,出现不配合治疗、自我放弃、自怨自艾等表现,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想为儿女徒增负担而消极等死[2]。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后的健康指导、用药监督与指导,告诫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指导患者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包括,太极拳、呼吸操等轻松、力度小的运动。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于以上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焦虑、恐惧、担忧心理状态需要耐心沟通,讲解多重耐多药结核病产生原因、治疗过程,告知患者这是治疗的必经阶段,不必过度担忧,可以通过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疑虑与担忧;对孤独寂寞心理状态,需要多陪伴患者,以真挚情感面对面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倾诉,可以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发生过的有趣事件、陪伴患者观看电视节目等、阅读书籍等,消除寂寞感[3];对自暴自弃患者需要配合家属劝说与安慰,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介绍本院的治疗所用的药物、治疗技术、医师水平等,帮战树立起治疗信心。除了以上心理护理方法外,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比如,性格急躁、爱挑剔的患者,内心情绪需要宣泄出来,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宽容、忍让,比如,患者大声斥责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可以用微笑回应,不受患者情绪影响,继续给予周到的护理服务,长期下来,护理人员这种行为会感化患者,使患者情绪自行改善。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入院时测评1次,治疗1个月后再测评1次,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标准差 计量与计数,计数资料应用 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就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其他结核病患者相比,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一方面,患者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担心被其他人歧视,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渴求与他人交流、倾诉自己的情绪,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会使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长期处于孤独、寂寞、自暴自弃、紧张、焦虑的情绪中,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对尽早康复出院非常不利。由此,对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情绪表现找出情绪变化的原因,从家属口中获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职业、教育、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结合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多关心、多亲近患者,与患者以一种朋友的方式交往,不管是检查还是治疗都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命令、强制的方式交流,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距离,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消除寂寞与孤独感,减轻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身体与心理较其他患者更加脆弱,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用最真挚的情感感化患者,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贺君英.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狀态和护理简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3(2):67.

[2]汪湘云,徐金凤,陈俊林等.肺结核住院病人合并多重耐药菌护理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1095-1096.

[3]郑飞跃,李茜,柳琳等.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原则[J].药品评价,2010,07(22):24-27.

作者:罗秀丽

第2篇: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要求:

1、接触隔离措施,单间隔离(床旁隔离):

2、在住院病人病例上贴有“MDRO”蓝色的隔离标识:

3、在病人床头挂标有“MDRO”蓝色小牌的隔离标识:

4、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

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

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7、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

9、转诊或行检查前通知接诊、检查科室:

10、诊疗或接触该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11、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2、查阅病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第3篇: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护理

【关键词】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护理

【摘要】[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人的分析及护理,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适时监控耐药菌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措施,建立病人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

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日益增多,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神经内科危重、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17例,都是通过细菌学检测得出,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大肠埃希菌12例,鲍曼不动杆菌属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1例;病人的基础病脑梗塞8例,脑出血2例,感染病人中气管切开1例,留置尿管4例,留置胃管7例 护理

1、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记,在病人的床头卡和住院病人一览表处贴上明显标志,在病历牌附有并注明隔离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项。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严格控制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2],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七步洗手法,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3、 医院感染上报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务科,给予高度重视,启动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

4.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护理气管切开、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严格探视制度

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

时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因此对我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

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本次对1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和护理。治愈15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无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出现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贺金梅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5(5):3001.

[2]崔嫣,董振红.医院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9,19(1):82.

[3 ]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2023.

第4篇:多重耐药管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

(一)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三)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要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药事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用药的培训与教育、加强重点环节管理、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 ICU 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六)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要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比如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要进行调查分析,对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要进行调查,分析本机构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要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从管理方面要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比如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的经济利益挂钩。

第5篇: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落实卫生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科室应提高住院患者不同部位感染或疑似感染的分泌物、引流物、排泄物等标本的送检率,对长时间、多次反复住院或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定期留取标本送检,及时掌握本科耐药菌感染动态。

微生物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臵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臵尿管、放臵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每旬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橙色)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 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或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 含氯消毒剂)。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9、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六)医疗废物管理

锐器臵入锐器盒,其余与患者接触的所有物品丢弃时均视为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时内层袋口向内翻折,外层常规封闭。臵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大地固废处臵中心无害化处理。

(七)培训宣教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3、病人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院感科

第6篇: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方案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多部门协作管理,特制定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成员组成:

总召集人、组长:分管医疗的主管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医疗、护理等部门负责人,ICU、内科、外科、感染科、骨科、急诊科主任、院感科专职人员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组成。

(二)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指导下,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治理,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4.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防控会议,分析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长兼任。

(四)联席会议的工作规则

原则上联席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负责召集,联席会议成

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

1.联席会议在分管院长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向院长报告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情况;

2.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拟定并请示召集人后通知各成员。各成员要向联席会议报告本部门、本系统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必要时按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提交书面材料; 3.联席会议办公室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写、印发会议纪要,发送联席会议各成员。联席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联席会议成员要及时向本部门主要人员报告,并抓好落实。工作情况要及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4.各联席会议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向召集人请假,并指定本部门室主任以上人员代替参加会议。

(五)各部门分工: 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⑴负责第一时间将多重耐药菌检验结果报到临床科室和院感科(并有记录),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

⑵每半年统计细菌耐药情况,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院感科; ⑶指导临床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 2.院感科:

⑴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监测、报告、处置流程等;

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多重耐药菌的宣传培训工作;

⑶接到微生物实验室耐药菌通知后,到临床科室指导、督查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⑷牵头多部门参加的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向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⑸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3.药剂科:

⑴负责多重耐药菌药物的选择指导,及使用的预警等工作;

⑵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相关抗菌药物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

⑶指导、检查科室合理用药情况,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 4.医务科:

⑴负责督促医生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⑵指导、检查科室合理用药情况,与药剂科配合共同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

⑶定期对全院医生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 5.临床科室:

⑴要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用药过程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从感染部位特别是无菌部位采集合格的样本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加强对从其它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袭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⑵临床各科室收到病原学检查结果后,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⑶临床各科室要关注本地区、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并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的总结分析报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⑷临床部门在接到微生物室报告后,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具体内容详见《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应立即对该患者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⑸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具体由护士长负责病区内的MDR患者的接触隔离各项措施的落实,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感控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感控小组要组织和督促科室人员学习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相关SOP并贯彻执行。

⑹科室每季对多重耐药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陷缺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6.护理部:

⑴主要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⑵督促检查临床科室护士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做好保洁人员、陪护人员、探视人员的卫生宣教,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时,督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⑶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

第7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各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的各种控制措施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管理等综合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和科室内的传播。

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以减少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驻留和蔓延,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确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2008年7月25日

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措施

由于耐药菌株对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感染以后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因此,特定如下防控措施,目的在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医院感染。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1、实行抗菌药物控制,严格掌握适应证,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总剂量及疗程均与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正相关系。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的增多,感染的危险性增大,联合用药或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产生,从而发生医院感染。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按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2、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早准确确定致病菌,依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根据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对时间/浓度依赖型的药物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案,规范给药剂量途径间隔和疗程,尽早改用高效在感染部位能达到防细菌突变浓度。

3、推行优化抗菌治疗策略:严重感染的患者主张初期选择能覆盖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广谱药物实施“猛击”疗法,确保杀灭致病菌,然后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尽量窄谱的药物实施“降阶梯”治疗。

二、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一旦检出有携带或感染耐药菌株的患者,应通知科室相关人员知晓,实施隔离措施:在病历贴上黄色标签(警示作用),将患者置于单人间或将带有相同耐药菌株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若无条件可床边隔离,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等固定使用,用后常规消毒。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病房的流动,限制陪护和探视。

2、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洗手和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

3、消毒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清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话机、床头、水龙头等,所用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床单、被褥等用紫外线照射。

4、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各种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时,应实施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各种插管满24小时后进行每天评价,适时撤离。

5、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或一次性用品等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严格处理。病人出院时要做好终末消毒。

三、开展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原因及特点,及时控制其感染的发病和流行,临床上发现

耐药菌株病例后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耐药菌株的病人病史、病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感染发生时间,应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数量及时间及药敏结果等。同时对可疑的物品及环境进行生物学采样培养,调查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与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病情和调查结果,指导护理人员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传播,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减少盲目用药,尽快治愈患者的感染。

(耐药菌株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技术规范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以后,应该立即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率。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08年7月25日

上一篇:布氏杆菌病概述下一篇:关于孝德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