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素描绘画艺术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及教学,对素描绘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当今风格艺术流派变化繁多的今天,指出我们应时时刻刻把握住在素描绘画教学中的二个要点,即:素描绘画中的再现性训练和审美性训练,且对我们的审美观,及审美意识及出发点,做出相应的认识和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素描绘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西方素描绘画艺术论文 篇1:

西方素描的绘画艺术之美

素描的形成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它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这种绘画形式是用来辅助油画、雕塑和建筑的创作手段,具有独立的、潜心创造的个性价值。西方素描的塑造在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参与下,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其所表现的形体都具有严格的透视和空间要求,通过明暗关系来表现形体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用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以及更多的信息,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色彩,而是十分注重结构与形式,但它又与绘画艺术有着一定密切的联系,相互产生的影像增加了素描绘画的丰富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学科的形成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经历里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渐完善的。艺术学科中的素描,当然也不例外,起初比较简单朴素,后来逐渐发展深化,就西方素描的演变来说,素描的发展获得了一些较诸其他门类的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恒久生命力,使得其原初的审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焕发和延伸。

西方素描概述

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素描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美术领域内,素描以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冲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将素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如波提切利与萨托的素描作品,线条精细而富于变化,体面和线条结合的十分完美。而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时期,解剖学、透视学拉开了素描绘画艺术新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将素描绘画艺术登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峰之巅,给素描造型奠定了科学形体法则的基础。其中,人体解剖与空间透视的研究,使形体于三度幻觉空间中得到体现,形体轮廓与敏感概括的结合、转折微妙、表现生动,明暗规律和谐统一的卓越建树,将科学的逻辑性和艺术感性的形象性完美地结为一体,让素描成为了文艺复兴整个造型艺术的基础。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初,西方素描进入了辉煌时代,杰出的大师层出不穷,如:伦勃朗、丢勒、鲁本斯、荷尔拜因等的杰作,已成为西方素描最珍贵的史料和艺术作品。

17世纪至18世纪素描被确定为艺术实践和研究对象的手段,是素描在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这一过程之初,众多的艺术家们抛弃了兴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吸收了卡拉瓦乔和卡拉齐的健康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由于重视观察自然,素描加深了描绘对象的研究,在构图上更多的强调运动感和不规则构图,并在光的表现上突出强烈的光线效果,冲破了原来依靠形体边缘暗示体积的轮廓线的素描方法,更加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使素描的写实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末期的印象派,在强调色光感觉的新观念影响下,演变出新的素描表现方法,带来了西方素描的独立。乔治·修拉的素描作品明确展示出重新定义,他运用纯粹的明暗调子润饰形体,从明到暗所有色阶领域中施用不同灰色一直画到浓黑,完全抛弃了轮廓线,追求空间的气氛与质量感,但造型是严谨的,可以说修拉复苏了素描艺术的观点。而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则用理性化的概念创造出自己的绘画世界,在他的绘画中,所有的形体都被归纳为圆柱、圆锥等几何体,塞尚的方法直接催生了立体主义的诞生。立体主义在画面中对拼贴图片的使用,进一步模糊了素描与照片、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对现成品的利用被一些理论家认为是三百年来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转折。

西方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

空间艺术在素描范畴内一是指画面的设计结构,二是指在一个二维平面对深度的幻想。空间感从文艺复兴到塞尚开始的现代主义都与它的表现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焦点透视的三维空间和平面二次元空间以其直观可感的形式,在西方素描中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

西方素描在绘画空间上很是注重静物和景物分割空间形成的几何形构成,大多是结合焦点透视法,安排一个深度空间,组织有秩序的几何结构和画面,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景物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画面构成。画面中无论近、中、远景的物象都用清晰的黑线勾勒出来,有相对清楚的边缘,空间的深度和前后关系靠一块块有厚度的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然后再根据画面的空间结构的需要,主观的拉长、拉高、拉宽平面,空间通过平面的前后重叠而达到清晰的显现。而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空间观念,是追求素描空间在内心感受上的主观空间想象,并非客观现实的真实,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素描空间艺术表现,这是一种把对象拆散后拼接成空间中全新的物体景象的自由技法。这种技法可以在同一幅画里展示出不同视点看到物象的各个面,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用焦点透视法描绘空间的思路。同时,通过多点透视把物象分解重组成几何形小切面的方法,被后来的很多艺术流派广泛借用。

现代主义的艺术创新,在素描绘画的空间形式上有很多层面都与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是那时绘画空间的现代延伸。至于它们之间存在的画面空间感觉差异和制造出画面前后空间的深度和厚度感,那是由于时代的艺术语言的不同,但对素描绘画空间的认识和空间背后的艺术追求却很相似,都是在同一艺术系统里向着相似的方向探索,在这种形式上自由的运用超越了现实的空间,更加表达了艺术家们所要阐述的意境。

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

西方素描视觉审美的雏形,是从乔托时期开始的,断断续续地朝着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及色彩透视方面的方向使用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主义艺术,把传统的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发展到顶点。画中追求客观的再现,提倡画家要到野外对景写生,尊重和强调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同时在这一时期,受日本浮世绘及中国书法等东方艺术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孕育和产生了追求主观表现的现代艺术的萌芽,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应归之于东西文化的交融,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观已开始逐渐缩短,并朝着融和的方向努力发展。

就素描的艺术创作与对客观物象关系而论,西方素描受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视觉审美上注重具有光影层次、透视、凹凸、色彩变换的高度写实形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体感。虽然从印象画派以后,西方素描开始重视表现性,注重主观情感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西方素描仍然属于一种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观念,在视觉审美上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艺术,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下,这一规律更是得以共识。从绘画形式上看,西方素描的形式特征包括了空间和物象的简化、大量空白的运用、前后空间的渗透和物象内外空间的相互开放、平面性与深度空间的结合、素描秩序感的运用等等,其传达了一种静观审美的态度,这恰好反映了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相统一的观念,这种氛围暗示出静观的意境便是一种哲理性的审美意识与感悟。

结语

在素描绘画中,艺术家们始终把西方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来看待,也正是这样,对西方素描发展历程的审视与思考,即可从康定斯基、塞尚到毕加索等艺术家那里开始寻求素描艺术语言的拓展和创新,从梵·高充满表现主义激情的线条到波洛克的绘画杰出典范,便可看出,西方素描的概念和绘画之美已经在实践中为造型艺术带来了伟大的生命力,奠定了科学形体法则的基础。

作者简介:布尔古德,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艺术系主任。

作者:布尔古德

西方素描绘画艺术论文 篇2:

素描教学中的二个要点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及教学,对素描绘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当今风格艺术流派变化繁多的今天,指出我们应时时刻刻把握住在素描绘画教学中的二个要点,即:素描绘画中的再现性训练和审美性训练,且对我们的审美观,及审美意识及出发点,做出相应的认识和阐述。

[关键词]素描 结构 写实 审美

人类早期的绘画与自身的生存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存在于史前的岩洞壁画可以看到石器时代洞庭湖窟居民用赭石这种天然矿物制造了颜料混合物的油脂,用粗糙的芦苇杆、棕毛或直接用手涂抹将与他们每天都打交道的动物及狩猎场面临摹下来,这些准确生动的动物造型,宏伟的场面都是以线条作为构成形象的最基本造型要素,显示出原始先民所具有的高超智慧和形象思维素质。这些绘画被认为是人类最早期的素质作品。从早期在法国发现的拉斯科岩洞壁画《爱伤的野牛》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创作草图,到欧洲的许许多多的流派以及利用明暗线的俄罗斯写实主义素描画派,直到近现代具有强烈表现主义倾向的和多种形式风格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感觉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延续,科学文化的发展——进步始终和艺术密切关联。素描的再现方式也由最初的单纯的轮廓造型渐渐演变为具有明暗层次的三维艺术的立体空间,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力、创造力、感悟力。在这段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蕴涵了每个时代无数的艺术家呕心沥血和艰辛劳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今天全部重新认识素描规律,掌握素描技巧开辟了新道路。

一、素描绘画中的再现训练

在谈到素描绘画中的再现性绘画,首先会想到苏联的素描教学。早在我国建国初期不久,便从前苏联引进了马克西莫夫素描教学班,和契斯恰柯夫的教学体系。从此以后,中国的素描教学开始形成了一个以马克西莫夫班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虽然在“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被否定,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再认识之后,又再一次的被证明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的,具有循序渐进的严谨的研究物体空间造型本质的精神。

在前苏联的素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表达处在空间中的形象的形体结构,马克西莫夫教授在我国第一个提出了“结构”这个概念,他主张从内部联系中认识形体,通过对结构的刻画表现体积,这是苏联教学对我国美术界教育的最大贡献。契斯恰柯夫提出了艺术的最高的一方面就是素描,而其他所有参加的东西都只能起到辅导的作用的结论。因此,在契斯恰柯夫的素描体系里,其他手段,原则则全部围绕“结构”这个中心任务而设置。“结构”是物体本质的东西,它在复杂的物体内担负着外部起承转折的节奏变化。这一切,并非只是我们单纯片面的理解指法描只是靠三大面,五大调子来塑造形体,忘记了形体的结构。

以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前苏联素描教学具有其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现代的素描绘画的再现具有很大的推动性和发展性。早期的俄罗斯绘画学习了融洽的欧洲艺术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即将西方的艺术俄罗斯化。

作为绘画艺术,基本在身呈放射性运动中得到延伸。例如,古典主义树立了理想化的典型,浪漫主义树立了礼先赞激情的典型,无数的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风格。安格尔的绘画作品具有优雅高贵的特点,杜米埃的讽刺恢谐……这一切都有其素描自身的个性艺术特点。

在讲到对研究实物,也就是对绘画的再现性时,契斯恰柯夫着重提出了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的意义:“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或者不承认为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契斯恰柯夫认为素描对美术家来讲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如果没有素描那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艺术。“艺术的最高的一方面就是素描,而其他所有参加的东西都只能起到辅导的作用。”当指出美术家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素描所起的基本作用时,契斯恰柯夫认为挑选描写现实的艺术手法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他坚持立体地描绘实物的原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斯恰柯夫认为素描绝不是那种平面地和虚构地描绘实物的线条之总合。他要求素描能够表达出物体最完整的现实的概念。首先,素描应当是立体的,因为立体性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现今的素描绘画中,由于苏联教学中强调对物体“无数的切面的理解”,要求描画形体的每根线对于画者来讲,都是有意义的。其学习钻研的精细程度,达到了甚至连不易看出的小的,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要把它在作品中刻画出来,甚至许多无关紧要的细节都要将其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这一切都导致学生容易陷入盲目的细节,失去了大的整体性,追求片面的局部和面面俱到的“完整性”,失去了绘画的艺术性和绘画所需要的是什么,绘画的目地性,这正是我们值得去思索的问题。然而,从实际的意义上来讲,契斯恰柯夫对学生在此问题上讲,素描是艺术最高的一方面,但绝不只是仅仅严格地追求素描一直追求到底,而要善于及时地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越过界限,从而走上摄影师的道路。契斯恰柯夫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学生们仔细地研究实物,又一方面告诉他们要在完工阶段抛弃那些不是主要的细节,因为这些细节会给整体的艺术形象造成妨碍,影响形象的完整性,会使艺术作品失掉具有生命的说服力。我曾在师范学校就读,发现了目前问题仍停留于此。

契斯恰柯夫在训练素描绘画时要求,开始和结果都要依靠才能而中间却需要埋头苦干。所以,在这些中间的阶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技巧的训练,作为一名艺术绘画工作者来讲,只有深刻地研究了自然界的规律性,才可能创造性地对待自然界的一切东西,也才会有能力把这些素材加以概括,加以典型化,并使其变成艺术作品。

我们在素描绘画教学中,要注意长短期作业的合理安排性,逐步根据每个人对各自绘画性的理性认识,帮助其找到个人的风格位置,在适当的时候,强以引导,学生在选择不同时期艺术大师的素描风格和表现方式为学习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会渐渐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以上,都是我们在素描绘画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除了上述谈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在思想意识上要明确。第一,我们在素描写生中所采用的素描形式应根据形体特征来确定,也可以将一些具体的再现形式方法拿来研究,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可以采用结构素描的形式方法研究物体结构的本质和结构线在写生中的作用,并对复杂物体的体积构成的结构分析。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分析物体的本质,并且准确地反映在我们的素描作品的绘画过程中。寻找各种复杂的形体转折以及对形体关键结构点的确定也可以在这种过程中练习,并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很好的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运用明暗对比的方式来塑造形体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使体积更加明确化、准确化,而且微少的调子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量感,在练习中,在慢慢提高眼睛对善于变化的黑、白、灰调子所形成的明暗关系的敏感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大关系要把握好,不要形成花、灰、或者是平均对待局面。有了这种对形体内部和外部调子变化的熟悉,就能对任何一种变化都可以从容对付,不至于手足无措,面对光线的变化会从容下手。第二,无论我们采取何种的再现手段与形式,在写生过程中都应遵从整体观察和整体刻画的原则,这一点在前面对素描的阐述中有了明确的理解,也为以后对更加复杂的素描写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画面艺术性处理。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对素描写生中的第一步构图有所处理。从许许多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大师在处理构图上都煞费了苦心,力求构图的完美性,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的。其次,在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处理与分布上都要进行大胆“割舍”与“保留”。在基本开始的起形阶段,要对形体进行概括与总结,也包括那些琐碎的细节,在深入刻画时,要时时对那些影响整体的细节进行舍弃或重新组合,切不可盲目的过早陷入细节,进入整理阶段,再对画面整体结构和色调进行主观的调整。此外,还有画面主次关系和虚实关系的处理。“处理”一词则是在素描绘画过程中整体观察的前提下,对影响素描关系的各种因素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调整与全新的配置。这种处理画面的过程会贯穿在我们画的始终。

就我个人而言,素描其本身是一种艺术,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基础训练的工具。从早期原始人用“单色”在石壁上涂写最早的素描作品,到现今众多的无论是工具还是表现形式上讲,都有其更广阔的内涵。素描的基础功用就是总结学科发展经验又反过来成为学科发展的源动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所继承,才会有所创新与发展。在素描的基础绘画教学中,要将基础教学与艺术的表现力相互贯穿,相互结合,是最为主要的问题。因为,素描的最终的问题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其终究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观,对视觉艺术的内涵精神的追求,才是素描艺术的内涵。

二、素描绘画中的民族审美性训练

关于素描绘画中自己特有的民族审美性,要谈到这些得上溯到我们早期的绘画艺术。早期的绘画艺术以徐悲鸿、林风晓、刘海粟、吴作人等老一代美术教育家为代表,他们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在国内讲学,起到了传播西方传统绘画的媒介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徐悲鸿素描教学中借鉴了中国画的线的实践,直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素描绘画中的宝贵财富。早在1920年,徐悲鸿就在北京大学出版的《绘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本篇文章提出,观念就在于“写实”,他惊呼,“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已极矣!”衰败的原因是守旧,是失去了艺术学科的独立地位,要革新必须“古法之佳者守之,无约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的素描作品、油画作品中,在构图、题材、人物造型、透视等多方面都丰富和扩大了传统中国画的范围与表达的可能性,可谓是西方与东方艺术融为一体的典范。

然而,作为外来的画种,西画与本民族的国画有所区别。西方素描与国画教学区别是:一个是描写自然光的明暗法,一个是忽视光影的线法。一个是重分面的细切,一个是重整体团气。一个是科学研究客观,一个是自中的叙写胸臆…这就是所面临的矛盾,虽经历多年反复,但是仍未见到实质性的成果。挖掘本民族传统审美的素描教学到目前还未让人满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在于探索民族传统性。审美训练已经不只是适应中国画专业教学的需要。艺术事业的发展也对油画、版画等专业提出了这个要求,像油画这一西画画种,普遍缺乏民族精神这已是艺术界的共识。从基础的教学入手,可能会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们在传统的艺术中,如人物画,梁楷的人文写意,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仍然具有特殊的魅力所在,如果与安格乐、丢勒等一些西方的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相比较,丝毫不会逊色,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大大超出。再如山水画,花鸟画等对物体的高度的概括提取,用现代的绘画重内在精神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与西方的传统风景、作品,静物作品颇有不同,如果抛开我们的技法不提,单看我们传统的绘画精神品质来讲,我们各种传统艺术,民间的艺术的精神内涵,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站在现代的艺术角度来看,现今的艺术无不将传统的民族精神与西方的艺术融汇于一炉,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特点。

就西方而言,在文艺复兴继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之后,有像伦勃朗等一批画家具有中国“在写意”的素描作品,但是真正能够将东方绘画中吸取精神营养的是从现代艺术才开始。伴随着世界大同化、信息化、交际化,在这个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远近距离缩减,交流的机会在不断加强,因此,对于素描绘画艺术而言,其本身也在不断融合,形成自身的特点与审美性。

关于教学内容中的民族性,就个人而讲,有两种内容,一是借鉴民族本身的艺术形式,二是在内容上表现民族本身艺术精神及当代的生活。二者之中,后者才是为其核心内容,因为具体到技法,形工的学习,只有被用来表达精神及现实生活才是有其价值的。素描基础教学也是在强调写生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中国画原则之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是做为一名艺术家的心灵依托,又是艺术精神的来源。这些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的绘画的主要方面,是表现自然界的美,这与绘画的任务是艺术的再现自然,是不谋而合的,其艺术的本质都是相通的,无论是西方或东方,在这个方向的素描教学如果脱离了写生,学生就不能在具体、生物的体系中领悟精神所学的知识,就会变为程式,行成呆板的局面。这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清楚,西洋楞靠自然光明确暗法则可画出形象逼真的作品,而靠传统绘画依靠笔墨却同样可以画出此番景象,这其中道理,一定要面对实物观察,思考方可以理解。明白中国画的黑白,并不完全会同西洋画中的明确暗相对应,它们都有其自身独立表达物象质感,这应当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速写、短期形式进行锻炼、进行对比,并逐渐的充分地理解与认识。

作为现代化的绘画艺术来讲,素描是在继承一些传统,又在创新一些东西,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其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使命。作为艺术,应具有时代感,而艺术的时代感又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的表现论来源于黑格尔,即是把艺术看作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依据这种现象,我们因此把风格看作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依据这种现象,我们把风格看成是一个时代或者是民族的标志。对于时代精神内涵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反映现象:第一,是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出发,精神倾向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第二,从现代都市的文化状况出发,对中国乡村文化的都市化表现也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前进的进程。第三,从当前中国文化艺术出发,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宏观背景来区别对待,力求与世界艺术融合。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不断的总结民族化的传统艺术的实践规律,要把它变为基础的知识,逐步慢慢地传授到各学科、各专业中,创造性的转化到当代现行的绘画艺术实践中去。

在多年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使我对绘画艺术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油画创作过程中,感到了作为绘画中的基础,素描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更加了解了作为素描的功用与其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绘画艺术的基本功更需其要扎实。只有对素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大量的练习,才会使权其自身的艺术修养有进一步的提高。素描作为基本功,也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反复的学习和研究,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颜铁良.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8.

[2]余丁.新古典写实主义.新华出版社,2000,7.

[3]孙韬,叶楠.俄罗斯素描.新华出版社,2000,7.

[4]中国艺术家协会油画委员会.中国油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5]魏永利,贺建国.透视、结构、构图——造型艺术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段堪煌

西方素描绘画艺术论文 篇3:

论素描教学中材料的运用

摘要:对于素描绘画创作者而言,工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工具关系到最终画面主题的表达和画面效果。无论是何种专业体系里的素描,都要遵循素描本身工具与材料决定的特性。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分成硬质类素描工具材料和软质类素描工具材料。每一张优秀的素描艺术作品都凝结了创作者的艰辛和智慧,是绘画主体与材料表现完美结合的高度体现,不同的综合材料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关键词:素描;材料;特性;工具;效果

对于素描绘画者来说,工具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关系到最终画面主题的表达和画面效果。通常在确定了描绘的主题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表现,用什么工具、什么材料来表现。因此,对于一个绘画者来说,熟悉和掌握绘画材料与工具就显得十分重要。

专业素描是艺术领域不断细分的结果,同时也是在素描教学中逐渐被明确的一个新概念,其前提是为专业服务。从绘画主题的选定、素材的选择、绘画形式的确定到材料、工具的运用等,都需要围绕所学的专业教学目标展开。根据所学专业不同选择不同性质的素描训练方法、表现方法。

一、笔的分类

无论是何种专业体系里的素描,都要遵循素描本身工具与材料决定的特性。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分成硬质类素描工具材料和软质类素描工具材料。硬质类工具主要包括铅笔、炭笔、钢笔、蜡笔、油画棒等等。这类工具塑造出的绘画痕迹比较清晰和硬朗,能给观众醒目的视觉感受。铅笔属于比较通用的一种工由木头包裹粘土加石墨合成的笔芯制成,绘画效果比较综合,可以非常清晰,也可以非常细腻。炭笔通常分软硬两种,软的附着性较大,容易一下画黑。炭笔、炭精条等比较铅笔来说附着性强,没有光泽,可做大面积的涂抹。木炭的附着力低,多用于打稿,与其他工具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也会有很好的效果。钢笔、针管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笔尖有根本的不同。针管笔有多种型号,可以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针管笔所画出的线条没有变化,需要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表现丰富的形体。钢笔的表现通常是风格明快、节奏感强,尤其是阴影和暗部的表现会有其他工具达不到的效果。粉笔有多种色阶,性能柔和,还有附着于平滑纸面的粘合力,适用于各种造型。西方有一种彩色素描或称三色素描,就是用色粉笔,在有色纸上作画,德加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也常用铅笔在色纸上作画,然后用白粉笔提出高光。除了以上说到的这几种,还有蜡笔和色粉笔等材料,不但塑造形体,还有了色彩的介入,来丰富视觉效果。说完了硬质类工具,我们再来看一下软质类工具,它主要是指毛质类的工具。

中国是毛笔的故乡,毛笔制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毛笔的主要结构是笔管与笔头,笔头有大小、长短、软硬的分别。用毛笔作素描其线条可以千变万化,掌握得好便可以画出具有表现力的画面效果。中国传统绘画善于运用各种线条的组构表现个体的情思,并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干湿、浓淡、刚柔、强弱、毛光、顿挫、徐疾、迂缓、疏密、虚实、隐显等对比手法,表现物象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等,使线在运动和变化中彰显出自然和谐之美。线的应用一直为中国艺术家所关注.而毛笔这种工具的特性为线条的丰富变化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构成中国画迥异于其他民族绘画形式的重要特征。

二、纸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纸张品种繁多,大部分可以用来绘画,为了专项练习的需要及创作和特殊效果的需要,要选择合适的纸张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纸张大致有手工纸、机制纸之分,机制纸又有冷压纸、热压纸之分。钢笔画则多绘制在一些表面坚硬、平滑的纸面上,而这类纸则是热压纸张。绘画所用的纸张品类繁多,不同的纸质、表面肌理,不同的薄厚,运用不同的工具,对绘画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呈现绘画效果的多样性。

纸张作为素描的载体,不仅品种多,其质地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应经常在各种纸面上进行材质媒介的综合性试验,充分认识了解不同质地的纸张对固体、液体、水性、油性等素描媒介的反应。

三、中西方绘画材料的粗略比较

每一张优秀的素描艺术作品都凝结了创作者的艰辛和智慧,是绘画主体与材料表现完美结合的高度体现,不同的综合材料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绘画多用毛笔与墨彩在宣纸上绘画。因为这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效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理论相匹配。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而墨与水相融,层次丰富,浓淡兼有,再配合软质毛笔的综合运用,就可以把一些更为丰富的效果表达出来。

西方古典素描在绘画的时候,为了表达客观事物的真实效果,一般都采用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线条和调子都比较细腻丰富,在工具的选用方面,多会用一些硬质类的绘画工具,如铅笔、炭笔、石墨等等,这样的工具在描绘事物的时候,既可以表现清晰的轮廓,又可以排列出变化丰富的线条。

四、结语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绘制素描的工具仅限于铅笔、橡皮,而媒介也只有纸张而已。很难把油彩、水彩、色粉、墨汁等材料认同为素描的媒介。那么当前的素描教学中对于材料的应用的多样化也是为了适应当今世界艺术与设计呈现多元化状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贝弗利·黑尔.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彭小杭,林蔚然,饶岱珲.美术与设计-造型材料表现[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1

[3]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周志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5]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曹维玥

上一篇:软基处理水利工程论文下一篇:合伙开店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