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第二单元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六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如何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文就此试作简单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一、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思维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思维过程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这就造成了它的隐秘性,难以被他人觉知,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陌生。人的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除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从理论研究看,对思维的分类越详尽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进行严格区分,因为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解决问题时,各种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区分。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人的内心思想不可能有成人那样的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忌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否则可能会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怎样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因此,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的人物表现,来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都是叙事性作品,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表现,还要把人物的表现放在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厘清问题、背景、方法和结果,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从一个新角度提出的阅读策略,意在提示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还要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途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结果、目的。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年级学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可见,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此外,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认识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二、单元课文人物思维过程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如下。

《自相矛盾》中楚人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矛锋利无比。通过对楚人思维过程的推测会发现,楚人为了卖出东西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就造成了自我抵触、白相矛盾,闹了笑话。

《田忌赛马》中,孙膑看了田忌和齐威王以及贵族们前面几场比赛,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二是双方都把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并且上、中、下三个等级依次出战。孙膑分析,如果变换马出场的顺序,分别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就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在大比分中取胜。于是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帮助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推测和认识孙膑的思维过程,可以体会其分析缜密、综合判断,从而以弱胜强的谋略与智慧。

《跳水》中的船长儿子站在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十分紧张,随时可能掉下来,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跳进大海里才会相对安全些,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众多的水手随时可以入水相救。孩子会跳吗?敢跳吗?显然,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勇气。船长正好手中有枪,于是用枪逼他跳,最后孩子得救了。危急时刻,船长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令人敬佩。

三篇课文中,孙膑和船长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从而获得正面的启迪;楚人的思维则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可以从反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三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图示等形象化的手段,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维过程揭示ILI来,通过不同人物思维过程的比较,观察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时要处理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与基础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识必须切实落实;《白相矛盾》是文言文,要求熟读背诵;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要将这些基础性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花费相当的教学时间。特别是讲述故事,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练习时间,这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不能将目光聚焦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个点上,更应该考虑基础性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位。

1.基础性目标

(l)认识25个生字,会写23个汉字,读准1个多音字,积累“摩拳擦掌”“胸有成竹”等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的比较中发现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变化。

(3)能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讲述《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的故事,进行语言的建构。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背诵《自相矛盾》。

2.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l)认识思维过程,知道思维过程是隐藏在事情中的,懂得思维过程是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单元发展性目标的达到,在各课的落实上既相互联系,呈现出-定的梯度安排,义彼此有所区别,表现出“这一篇”的独特性。《白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来领悟寓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写作目的上的重要作用;《田忌赛马》通过面对阵图的练习推断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与田忌的思维进行对比,领会孙膑的谋略与智慧;《跳水》的教学要在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由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思维导图等来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与水手们的思维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理解船长思维的创造性与当机立断。

作者:梁昌辉

第2篇: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案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也知道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单元导读,(出示课件2)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指生读)

2、同学们,从导读中,你读出了本单元的哪些课文?(出示课件3)

3、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在这里没有提到哪一课呢?

二、搜集资料

(出示课件4)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也和这些文章的作者一样,满怀着爱国的赤子之情,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组文章,不禁想知道,祖国过去的历史,祖国今天发展,想对祖国母亲有更深的了解。课前我们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大家搜集的是哪一课的相关资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吧!(各式各样的汇报,选取部分当场贴,老师表述:其他的可以贴在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墙上)

a、两三人提到于右任后,引出书上37页学习链接 b、两三人提到乌苏镇哨所后,引出书上47页学习链接 c、讲到《明天更辉煌》资料,师适时播放《公园一九九七》然后这话怎么拉回来,拉到下一句,自己想想过渡语。

三、总结主题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又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中去看一看,同样都是“爱我中华”这个主题,每篇文章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都学过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呢?(指名回答)

2、老师也总结出了我们之前学过的概括方式,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

5、6)

3、同学们,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我们刚才提到的方法,试着概括每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好,开始吧!

4、同学们刚刚读的都很用心,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总结出的主要内容呢?(指名回答)

5、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也总结了一下,咱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7、

8、

9、

10、11)

6、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了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能通过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每课题材

1、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一起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这五篇课文,看看谁先发现这5篇课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好,开始吧。(留时间,生快速浏览后,指名回答)

2、经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发现,每篇课文,叙述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2,师读)

3、给学生解释一下“骚体诗”:是屈原写《离骚》时用的一种方式。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去读一读《离骚》感受一下这种诗体形式。

五、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13)同学们,五篇文章,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是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爱国情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段落,再把这种爱国情怀再读给你的同伴听,组里的同学还可以合作朗读,读到激情处,还可以表演。小组内倾听的同学,听后请给予评价。让我们在朗读中继续体会,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起到了什么不一样的表达效果,一会儿,我们用朗读来汇报自己的感受吧!

2、老师刚刚看到你们每个小组都在非常投入的朗读,哪位同学,或者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爱国情通过朗读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呢?(指名读,安排表演、分角色等)

六、课堂小结

通过你们刚才声情并茂的展示,老师也感受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阅读体验了,并且被你们充满爱国之情的朗诵所深深的感染,在聆听你们的朗读过程中,我也跟随着你们,感受到了祖国沧桑的过去,奋进的今日并展望到了祖国辉煌的未来。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本单元的文字中,去进一步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七、课后作业(出示课件14)

1、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爱国情怀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尝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第3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Unit 2 What the matter , Mike?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have a cold, have a toothache, have a fever, hurt, have a headache, have a sore throat. 2.能够听说读句型:What’s the matter, Mike? I feel sick. I have a fever.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3.能够理解会并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掌握A-Let’s learn的四会单词和短语,并询问别人的身体状况。 2.难点是正确拼写四会单词和短语。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播放录音PEP4Unit6歌曲“My father is a doctor.” (2)日常口语对话,复习职业单词。

2、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start的教学挂图,说:Look! We have some new friends here. Who are they?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帮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教师的肢体动作来帮助学生熟悉答句中的新单词和短语。 (2)播放Let’s chant的录音,重点领读句子:I have a headache. I have the flu. (3)教师出示一支体温表,说:This is a thermometer. If I have a fever, it will tell me. Let’s see Mike. Mike doesn’t feel well. He has a fever.指着Let’s learn的图片的Mike,教学“have a fever”。让学生看图片,教授单词和短语:hurt, have a cold, have a toothache, have a headache, have a sore throat.注意headache和 toothache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简单了解构词法。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3、practise:教师让学生读单词,叫到的同学,给他图片(have a fever),问他:“What’s the matter, xxx?”引导学生说:I feel sick. I have a fever.解释sick单词。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句型:What’s the matter, xxx?要求学生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可以让学生两个进行操练。

4、production:

“看病”游戏。 将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一张短语卡片。教师戴上医生的帽子提问:Cold, cold, who has a cold? 如第一组选中的是have a cold,这组学生就边做动作或表情边吟唱:Cold, cold, I have a cold.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练,各组调换卡片继续该活动。

5、progress:

“敲敲打打”活动。

教师将所学单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站到黑板前。教师说单词或短语,请学生敲击听到的单词或短语,谁敲得既对又快得一分,最后得分高的组获胜。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14-16五遍。

(2)学生背诵和抄写单词和短语4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掌握四会句子: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 My nose hurts. 2.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并能根据录音内容正确标号。 3.能够了解音标的音和形,并读出例词,并连线。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围绕话题“看病”展开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 My nose hurts. 以及Pronunciation的部分。 2.难点是掌握四会句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播放Let’s chant的录音,边唱边表演。

(2)拼词比赛,复习上节课单词和短语,教师说单词,每组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写。看哪个组又快又对就获胜。

2、presentation:

(1)播放Let’s try的录音,学生听音、看图、标号。然后校对答案,教师强调其中的重点句型,即Let’s talk部分将学习的主要句型。

(2)教师说:Your English is well. I feel very happy. How about you? How do you feel?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询问自己“How do you feel?”同时做出生病的表情,自然呈现句子:I feel sick.教授单词sick.再次引导学生问:What’s the matter?教师继续表达,I have a sore throat.同桌操练。 (3)传话活动

教师将全班分成四组。游戏开始分别向队首轻轻讲两句如: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各队依次往下传。队尾的学生把听到的句子大声说出来。看看哪队又快又对。

3、practise: 播放Let’s talk的录音,提问学生:How does Amy feel?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引导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教师板书四会句子:What’s the matter? My throat is sore. My nose hurts.

4、production:

让学生读Let’s play的单词,解释新单词,如broken leg, earache, stomachache, sore nose.学生在有9个格子的纸张上写上这几个单词,然后做Bingo的游戏。

5、progress:教师出示Pronunciation的挂图,带领学生认读音标和例词,指导学生归纳发音规律,帮完成Read and write部分的活动。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17五遍。 (2)学生背诵和抄写句子4遍。

(3)学生课外继续做Let’s play部分的Bingo游戏。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回答课后问题。 2.会唱歌曲“The way I feel”。 3.了解Good to know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恰当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理解并正确朗读短文。

2.难点是理解条件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并简单回答。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1)播放Let’s chant,师生一齐吟唱。 (2)教师出示Let’s learn的教学挂图,随意指向图中的一个人物,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特征快速配音,如“I have a cold”。

2、presentation:

(1)“辨别真假”活动。 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说“I have a headache.”同时做头疼或其他动作和表情,另一组来判断,动作和句子意思一致,说:Yes.不一致说:No. (2)教师接着说新句子:I have the flu.同时做打喷嚏,咳嗽,提示学生flu的意思。并问学生:How do you feel if you have the flu? 让学生回答各种症状,如:I have a headache. I have a sore throat. 教师说:If you have the flu, you should go and see the doctor or take some medicine. 教授新单词medicine和短语take some medicine。 (3)指导学生阅读短文,用简单明了的图片理出文章的线索,分化篇章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文章。

Sore throat see a doctor Nose hurt have the flu take some medicine and drink hot water Have a headache stay in bed

3、Pre-reading: Let’s sing.教师用简笔画画三张脸来表示happy, sad 和mad.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静听,教师略讲歌词大意,学生跟着学唱歌。

4、In-reading: Good to know.学生看Zoom的四种表情,再请学生读句子,然后与Zip手举的四种颜色连线,并核对答案。

5.post-reading: 活动名称:哑剧表演 活动目的:巩固新词组,并导入句型“What’s the matter„? / Do you have a „.”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写有词组的小纸片。 活动过程: 把词组写入小纸片,抽到纸片的同学表演动作,其他同学运用“What’s the matter„? Do you have a „.” 提问,要求表演的同学运用“I feel sick. / I have a„”来回答。 看病开处方。

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医生边询问病情边给病人开处方,增 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D: Good morning, „ S: Good morning, doctor. D: 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 is „ D: What’s the matter? S: I feel sick. D: Do you have a headache? S: Yes. D: Do you have a fever? S: I don’t know. I feel very cold. D: Do you have a sore throat? S: Yes. D: Come to me and say “Aha” S: Aha„

D: You have a cold. S: Oh. What should I do then? D: I’ll give you some medicine. Drink some water and stay at home for three days. 处方:

Name: Mike Age: 12 Sex: F Symptom(症状): Have a headache,Sore throat,Nose hurt Diagnosis(诊断): have a bad cold Advice (建议) :take some medicine and drink hot water stay in bed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18五遍。

(2)表演动作表情给家长看,并用英语介绍。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情绪单词:tired, angry, excited, happy, sad ,bored. 2.能够听说读句型:How does Amy feel? She’s tired.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3.能够完成Task time的任务。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恰当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并能替换句型“How does she/he feel? She’s/he tired.进行回答。

难点是学生熟练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教师放歌曲“The way I feel”,学生跟唱。

(2)学生朗读A-Let’s read,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if you have the flu/a toothache/a headache等,学生做简要回答。

2、presentation:

(1)播放歌曲 ( If you are happy.)用歌曲来引出新授单词happy的教学。边唱边做

动作。教师做出“开心”的样子对学生说:You are happy. I am happy, too. Look at my face. This is a happy face. 然后在黑板上画“happy face”和“sad face”。教师指着

sad face问学生:Is it a happy face?以此教学单词sad。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一人

做表情,另一人画脸,再描述如:He/She is happy/sad.用简笔画的形式教授其他单

词:excited, tired, angry, bored. (2)教师做出各种表情,请学生猜:Are you happy/tired/bored„? 然后两人一组

一个做表情另一个猜,以此复习巩固所学的形容词。

3、practise:

教师播放B-Let’s learn的录音,学生跟读单词。然后出示教学挂图,请学生 仔细看图片。教师提问:How does Amy feel? How does John feel? 此活动也可在小

组之间进行,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之后,请几组学生来做回答,检测活动的 效果。

活动名称:Read a feeling book 活动目的:文字、图片、声音相结合,通过观看,加深学生对几个表情单词的理解。

活动过程:Feelings are inside of me and my face shows how I feel. these are the ways I feel sometimes: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feel happy. When my birthday comes near and when I eat my favourite pizza, I feel very happy.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fell sad. When I’m sick in bed, and when I can’t play football because of rain, I feel very sad.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feel proud, when I get a good grade in school, and when I ride the bike without falling, I feel very proud.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feel scared, when the light goes suddenly, and when I read stories about ghosts, I feel very scared.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feel angry, when my toy gets broken, and when someone says bad words to me, I feel very angry. I feel lots of feelings everyday.

4、production:

Pair work。教师给学生半分钟的时间看Pair work部分的图画,提示学生尽量 记住图中的人物及其表情,比一比谁能猜的又快又对。Task time,引导学生仔细看 图,猜测每幅图中发生的事,教师适当讲解故事内容,接着领读图中的提示句子。

5、progress:活动名称:What is missing? 活动准备: 单词卡片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并达到熟练记忆单词的目的.

活动过程:教师出示几张表情图片,给学生看半分钟。然后随意拿出一张,让学生判断哪一张少了,将缺失的单词报出来并做出相应的表情。 活动名称:Look for your friends 活动目的:操练、认读及拼写单词。 活动准备:单词和字母卡片

活动过程:将全班分成几大组,把所需操练的单词angry, sad, bored等拆分成字母,如grany, das, robde分发给组里成员或班里的同学。当教师或指定同学读到这个单词时,手上持有这个单词的同学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字母顺序报出该单词,反应最快的同学为胜。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19五遍。

(2)学生背诵和抄写单词和短语4遍。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掌握四会句子: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 You look sad today. 2.能够听懂Let’s try和Let’s check部分,并能根据录音内容正确标号。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四会句型: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 You look sad today. 难点是学生能够陈述产生某种心情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播放If you are happy的歌曲。 (2)日常口语对话: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 T: I’m glad to hear that„ 如学生回答说:“I am sad/bored.”教师可说:I’m sorry to hear that. Can you tell me why? 请学生尝试阐述原因。

2、presentation:

(1)Let’s try.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看图,静听并标号。教师略做讲解,校对答案。

(2)教师出示Let’s start部分的教学挂图,说: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 They look so tired. I’m sure they have had a hard trip.教学新词trip。教师领读并板书,学生跟读,然后过度到学习短语:a hard trip, a big trip。

(3)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后回答问题:How is Liu Yun? Is she happy? Is she excited? Why? 教师帮助学生回答:Yes, she’s excited. She is going on a big trip. 教师继续提问:Is Sarah happy today? How does she feel? Why? 教师帮助学生

回答:She’s sad. She failed the math test.并板书:fail the math test。准备一张很糟的

数学试卷,是学生了解语意。进一步教学其他短语a Chinese test, a English test,并

让学生了解pass the Chinese test, pass the English test, pass the math test.

3、practise:

教师请学生扮演Sarah,师生对话如下:

T: Hello! Sarah, how are you? You look sad today. Sarah: Yes, I failed the math test. 教师接着说:I’m sorry to hear that.让学生理解意思。并引申出句子:I’m glad to hear that.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Let’s check.让学生看Sarah的表情,并读两篇对话,选出正确的答案。

4、production:

活动名称:心理医生

活动目的:操练句型“How are you? You look„”.学生间自由组合编排对话.通过对话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让学生理解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的心情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活动过程: A: How are you? You look bored today. B: Yes. I failed my math test.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Believe yourself. Work hard. You can pass the text next time.

5、progress:

活动名称:难忘时刻 活动目的:围绕照片上的表情展开询问和讨论.操练句型 “How do you feel? How does she/he feel? How are you? You look„”

活动准备:学生自带日常生活照或家庭成员的照片。 活动过程:学生根据带又特殊表情的生活照片,同桌间相互讨论问答或者小组同学间相互询问。

A: 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 B: Yes. I am in Beijing. I visit the Great Wall. It’s very beautiful. How are you? You look bored. A: Yes. I stay at home. It’s rainy. I can’t play.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20五遍。 (2)学生背诵和抄写句子4遍。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并能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2.能够理解story time的故事。

3.能完成Group work部分的小组活动。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故事并回答问题。 难点是能充分理解并大致讲述Let’s read的故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1)师生共唱歌曲“The way I feel”。

(2)日常对话:

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like sports/football?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 What class are you in?

2、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篮球,教学单词basketball及短语a basketball match,适当扩展a volleyball match, a football match。并让学生熟悉与球赛相关的动词,如:pass the ball, throw the ball, catch the ball等。然后将学生分成两队Team A 和 Team B,进行投球比赛,呈现单词:a ball match, between, goal, win the game.其中between„and„教师站在学生中间,I am between A and B. (2)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Which class won the game? How many goals did they get? Who got the first goal? Who got the second goal? (3)学生自由朗读1-2篇,然后完成短文后的问题,并与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校对答案。

3、Pre-reading: Story time.教师向学生展示story time的教学挂图,指着图中的人物提问:How is Zoom? How is Zip? Why is Zip happy and Zoom unhappy? 播放录音,听录音跟读。

4、In-reading: 最佳解说员 活动过程:

①全班同学跟读录音,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感受当时比赛的气氛。 ②将全班分成几大组,组员轮流朗读课文,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代表该组参加小 组间比赛,后班级中评出最佳解说员。 全班分成两大组——苹果队和香蕉队,部分学生到台前扮演球员,并给队员们佩带相应的队标志,其余的学生做拉拉队。为了安全起见,用橡皮球或沙包代替足球,活动场地也可转移到操场。

5.post-reading: 足球技术篇

kick-off 开球 corner ball / corner角球 handball 手球 header 头球 penalty kick 点球 own goal 乌龙球 free kick 任意球 pass 传球 short pass 短传 long pass 长传 take a pass 接球 slide tackle 铲球 flying header 跳起顶球 shoot 射门 offside 越位 dribbling 盘球,带球 kick-out 踢出界 body check 阻挡 作业设计:(1)学生听读P21五遍。 (2)复习第二单元3遍。

板书设计

第4篇:六年级下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六年级下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观察生活,发现家乡特有的民风民俗,并围绕家乡的某一民风民俗进行介绍,展现出自己眼中的传统文化。

2.能够抓住家乡民风民俗的特点,进行叙述,做到重点突出。 3.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观察生活,发现家乡特有的民风民俗,并围绕家乡的某一民风民俗进行介绍,展现出自己眼中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欣赏几幅画,看看画上的人在干什么?看到他们你又想到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呢?(ppt) 学生回答。

2.师说:让我们再来读几首诗歌,从诗歌中你能发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吗?(ppt) 学生朗读,回答。

3.交代任务: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三)明确要求,打开思路 1.朗读写作要求。(ppt) 2. 帮助学生明确:(ppt)

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四) 确定内容,学习写法 1.选好材料

(1)导语:提起民风民俗大家并不陌生,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2)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抓住特点

(1)导语:不论是那个民俗,都要抓住特点进行叙述。

(2)举例说明:春节时包饺子,和正月十五的包汤圆,同样是“包”,为什么要在除夕这天包饺子,正月十五包汤圆呢,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含义有什么不同?再如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光、民间工艺,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这都是需要同学们抓住特点写。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3)另外,民俗是人们在特定的时候做的事情,是怎样做的呢?要想介绍清楚就必须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叙述,同时还要抓住重点。比如写自己家乡的年画,他有机会亲眼看到了年画的制作过程,特别是印刷的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就抓住这个内容进行了重点描写,使文章的重点非常突出。

3.学习表达方法 (1)《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ppt)

(2)请学生回忆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师生共同赏析: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课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在表达方法上很值得大家学习。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

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反映了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五)课堂练笔,练习表达(ppt)

1.你一定最喜欢过春节了。春节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包饺子、放鞭炮、逛庙会,我们还能收到长辈送给我们的压岁钱,真是开心极了。过春节的时候,你和家人都做了什么?选择一样写下来。

2.你的家乡有什么有特色的工艺品或是特产吗?请你选择一样向我们做个介绍。介绍的时候要抓住特点。

3.读读下面写火把节的一段话,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人们过火把节的景象写具体的。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继续写下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火把节的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飘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点燃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

(六)作业:完成习作草稿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抓住家乡民风民俗的特点,进行叙述,做到重点突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在修改中能够做到抓住家乡民风民俗的特点,重点突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评题目

1.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此次作文的优点,如: (1)学生是否抓住家乡民风民俗的特点。 (2)是否做到重点突出。

(3)是否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出示题目,请题目的“小主人”站起来读读自己的作文题目,请其他学生说说题目好在哪里(ppt)

(二)阅读例文,明确标准 1.赏析优秀作文

(1)出示优秀作文

(一)

(二)

(三)

(四)

(五)(ppt)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3)学生阅读作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小结优秀作文的优点:

《正月十五秧歌会》小作者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同学,他抓住了每种人在秧歌会上的表现进行叙述,展现了家乡过节时特有的热烈喜庆的气氛。同时,小作者还很善于描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姿态,他使用了丰富而准确的词语进行叙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家乡的臭豆腐》小作者介招了家乡的风味小吃“臭豆腐”,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介绍了“臭豆腐”的烹制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文章的语句生动。充满童趣,通篇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月十五摸秋》摸秋,是小作者家乡特有的习俗,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享受丰收的成果,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小作者把人们摸秋的经历写得详细生动,让我们大饱眼福。

《包饺子的秘密》吃饺子还有这么多学问呢!你知道吗7小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吃了带有硬币的饺子“福气多多”,戴连除夕夜吃饺子不许吃蒜这一细节也写进了文章中。尽管是一种习俗,但经过小作者的介招,的确给更多的人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主次分明,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一笔带过.如包饺子放硬币一节写得比较简略,而把吃带有硬币的饺子分享其中的福气却写得比较详细、生动有趣。此外,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整篇文章结构更严谨。

《家乡的布谷鸟》小作者通过回家乡扫墓时听爷爷讲布谷鸟的事,引发了对树与鸟、树与人关系的思考,进而通过爸爸的话点明了生态平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这不失为一篇独具匠心之作。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明确好作文的标准。

(三)出示病文,明确问题

1.出示病文,请学生读一读,用上面的标准衡量,思考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ppt)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2.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

《菱乡风光》发现的问题:对“民风民俗”话题缺乏准确理解。只写家乡的菱角,没写家乡的人们,见物不见人,“民风民俗”话题中的“民”未体现。修改建议:菱角长叶时,乡民在做什么?菱花盛开时,乡民在做什么?菱角丰收时,乡民在做什么?买卖菱角时,乡民在做什么?

4.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内容,说说可以怎样修改。

5.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比较阅读,说说修改后的作文好在哪里?(ppt)

(四)多次修改,交流提高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请学生多读几遍自己的作文,对照标准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自己修改不满意的地方。要注意把字用正确,不写错别字,把句子写通顺,不出现病句。 2.请人批评,再次修改

和同学交流,互相提出意见修改。 3.指名读学生作文,教师进行评改。

(五)作业:继续修改习作

第5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

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本组教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1~2课时。

6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

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臵,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臵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臵。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

三、普二十

五、普二十

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臵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臵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 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附:和田简介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臵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为现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单元教学反思:

第6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1课时

詹天佑

2课时 怀念母亲

2课时 彩色的翅膀

1课时 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詹天佑像,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教师介绍。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2.思考: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2)本文通过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这件事? (3)理清层次。 3.讨论交流

(1)认读生字:施 挠 庸 艰 毅 铲 劣 惹 饥 浆 岔

(2)理解词语

阻挠 要挟 勘测 藐视 赞叹不已 (3)关于课文: ①抓住文中的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突出关键词“杰出”、“爱国”。

③主要写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修筑京张天路这件事。课文2——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④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2、3自然段。 第三部分:4——6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

2、3自然段

1.默读

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分组探究 3.交流

(1)当时的情况怎样?抓住关键词“阻挠” “要挟” (2)当地的情况怎样?可以看出什么? (3)全国的反映如何?抓住关键词“轰动”

4.当时的环境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交流一下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及创新精神。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思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2. 理解“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 (1)小组探讨。

(2)交流汇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詹天佑怎么说,怎么做,又想到了什么?他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 (2)学生勾画相关语句。 (3)交流

詹天佑是一位一丝不苟、负责、严格的爱国工程师。 3.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

(1)自读并画出一幅简单的铁路设计示意图。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图画,给予评价。

(4)从这些设计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三、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

2.讨论: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四、课堂小结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感悟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2.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3.教师点评。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第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13黄河颂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

2009年3月24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本课需要一 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作者

2、理解文中 的生字词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 把握文 章的结构。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

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三、思考问题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学唱《黄河颂》

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诗人用澎湃的激情讴歌黄河气势宏伟,渊源流长,并去要以它为榜样,诗人通过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强烈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体会到热爱祖国的情感。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 行表演唱

13、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黄河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14、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文章主旨

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小黑板

2009年3月24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1、检查预习。

2、分析文章 内容,了解 文中蕴含的 情感。

教学设想:

1、检查作业。

2、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2、背景简介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朗读课文分析问题

三、教学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 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 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 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 贪玩——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悲愤、 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 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 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 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 感人。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1、完成课文中的字词理解

2、做练习册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14、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进而热爱祖国

分析人物形象,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磁带

朗读法、分析法、提问法

2009年3月25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文中的人物心理。

二、分析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1、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2、完成练习题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14、最后一课(第三课时)

分析另外一个人物韩麦尔先生 采用讨论和探究的写作手法。

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

2009年3月6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

四、、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教师祁瑞宣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课堂的见闻感受的描述,通过外族侵略时课堂上教师的表现,真实地反映了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可是他并不高兴”“他有许多理由原谅自己„„课时不能原谅自己”

校门口与学生不打招呼,低头疾走 休息室,死寂,“像都犯了同样的罪” “渐渐地听到„„泪在往外涌” 看到名册“他几乎坐不住了”,想到青年 站到讲台与学生目光相遇“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逃出教室。”

——内心矛盾痛苦;

——内心的茫然与行动的盲目; ——自责、自惭、强烈的负罪感; ——内心矛盾暂缓悲伤渐增;

——由悲哀转向极度悲愤与压抑

——压抑的各种情感达到顶峰(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可以看到在瑞宣矛盾的内心,亡国的屈辱和伤痛是多么的深沉。课文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放在一个小小的学校,放在一个普通的有良知的中国人身上,使“亡国之痛”获得了不同凡响的音调和深度。)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概述祁瑞宣平素是个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人。 第二部分:写了亡国后瑞宣来到学校后的见闻和感受。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瑞宣逃也似的离开了课堂

15、开学的日子(第一课时)

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文章主旨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了解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分析诗歌内容

小黑板

2009年3月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

一、导入新课:

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对沦陷区人们施行了严酷的暴政和奴化政策。沦陷区人民生活在屈辱之中,亡国之痛噬咬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就描写了这个时期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一个家庭的悲情故事。

满族,北京人。

二、结构分析: 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第一部分:概述祁瑞宣平素是个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人。 第二部分:写了亡国后瑞宣来到学校后的见闻和感受。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瑞宣逃也似的离开了课堂

三、分析课文

1、那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线索在叙述?主要表现了哪几个场景?(这些场景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人景都染上一层感情色彩,也使整篇课文的色彩凝重。) 明确:按照时间的顺序,以祈瑞宣行踪为线索叙述故事,主要表

2、以上这些事件,这些人物的反常行为,都是通过谁的眼睛看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说视角:祈瑞宣的所见所闻所感。选择这个视角,能够比较真实 深刻地反映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亡国之痛。

3、请读课文第一段,说说瑞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的描述中看出?

明确:瑞宣是一个谦虚,有良知,对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第一句:“无论„„无论„„无论„„总不”的句式;两个比喻句;对平常工作状态的描述)

从做出决定去上课,到上课时的匆匆离去,瑞宣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文章哪些语句反映了这种变化的历程。 馆》、《龙须沟》 现了到校路上、休息室、课堂三个场景。

16、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二课时)

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要具有民族责任感

理解课文揣摩文中的语句

重点研读的段落要学生必须分析清楚。

小黑板

2009年4月5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这篇课文,对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掌握得非常清楚,这有利于我们来体会文中的情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篇文章。

二、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1、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 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1、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2、做练习册中的有关内容。

七、作业 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17、土地的誓言

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小黑板

2009年4月1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 (dàn )

亘古(gâ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八、教学小结 在特殊的时代,一些特殊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为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自己同时也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努力的生活。

作业

1、 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作文《我爱家乡的——》

板书设计

怪诞 (dàn )

亘古(gâ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 (chì )

嗥鸣 (háo)

谰语(

lán )

18、木兰诗(第一课时)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注解来翻译课文的第一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当堂背诵。

小黑板

2009年4月1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2、 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â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â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3、 学生朗读课文

4、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训练: 给学生5分钟时间 当堂背诵课文。

三、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第一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重点的字:惟:只。思:考虑

亦:也

爷:父亲

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花木兰,让我们看到女人也能保家卫国,只要你有一颗爱国心就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

1、课下背诵课文。

2、学生翻译剩下的课文。

板书设计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â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垫子)

辔头Pâ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18、木兰诗(第二课时)

重点翻译课文。

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形式研读课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 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一、导入新课: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 作讨论探究; 教者适当点 拨、指导。 上节课我们翻译了课文,大体上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对我们翻译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的背诵课文,今天我们来翻译课文的剩余部分。

二、翻译课文内容

1、翻译课文第二段:

到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就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2、翻译课文第

三、四段:

第三段:远千里,奔赴战场。军队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第四段: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是记功授爵最高的一级,得到的赏赐财物很多。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她回故乡。

翻译课文第五自然段: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战袍,穿上以前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他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三、拓展延伸

找学生复述翻译的课文,并能说出重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的翻译了这篇课文,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这有利于我们了解木兰的为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背诵课文。

1、可笑默写翻译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18、木兰诗(第三课时)

分析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本文较浅显,因此采用“阅读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分析人物的形象。 本文写作风格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课文,看看木兰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了解一下文中的习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特色。

二、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5、 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

四、教学小结: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1、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2、木兰诗

一、传奇美

1、得当的详略处理

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

三、语言美

3、独特的语言风格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写一篇有感木兰战场作战的场面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综合实践: 成长的烦恼

了解他人的烦恼,能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本文较浅显,因此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取向,

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

小黑板

2009年4月1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准备: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

活动二: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现场采访同学

活动四:交流采访心得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观看后谈感想。 很高兴又一次和大家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首先请大家看一段短片。

你喜欢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体验。(学生交流)

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烦恼说出来,并能正确评价自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梳理,也许你心头的阴云会烟消云散。

二、明确活动内容,交流我们的成长烦恼。 今天我们活动有四个内容:

1、说说自己的烦恼。

2、替同学分忧解难。

3、现场采访同学。

4、交流对长辈的采访心得。

在本次活动中,共分成15个学习组,我们将按小组为单位评出积极参与组,个人评出金点子奖、金话筒奖。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开始吧! [活动一]

说说自己的烦恼,你觉得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活动二]

当我们了解了身边同学的烦恼时,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请进入我们的下一轮——“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我们同学之间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心语沟通,互相非常坦白、真诚。那么你还有什么更想了解的?请学习组确定一组最有价值的问题,一个最棒的小记者,向你最想了解的同学采访。

[活动四]

我们回家也都做过小记者,采访了身边的成年人。请同学们把采访经过和自己的心得简要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三、活动结束

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还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能学会体验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化解烦恼,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今天同学们参与很积极,同学们认为哪一个学习组是参与最积极组?金话筒奖又该属于谁呢?

时间在同学们的热烈交流中流逝,我们有些同学的烦恼还没机会交流,在我们成长中还会遇到更多的烦恼和快乐,请你将真心话,心中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留下成长的足迹。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活动!

1、

2、

阅读本单元的综合实践内容 写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 活动二: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现场采访同学 活动四:交流采访心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教案

训练学生“说”、 “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采取快文法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困难

1、训练学生“说”、 “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小黑板

2009年4月1日

一、导入新课: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我们几乎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 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二、请从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日记,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二、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三、替朋友解脱烦恼

常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四、教学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过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排解内心的烦恼。

1、查找和本次作文有关的资料

2、摘抄有关“积极上进”的名言警句5条

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

二、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三、替朋友解脱烦恼

综合实践 黄河、母亲河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

10、有人说:黄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种人就因为黄河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而得名。你说对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吗?。 检查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第一篇章 溯源篇:黄河,中华

11、你知道黄河民族的摇篮 ——黄河的历史。第二篇章 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容易泛滥成灾的悠中华情——黄河的文化。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主要原因是什么河的未来。(创造一种学生求知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吗?

二、知识探究

参考答案:上

1、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游流经黄土高谚语)十个。

原,带来大量泥 (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 词语类) 沙,使下游河床

2、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逐渐抬高,甚至 (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诗句类) 高于农田、乡村、

3、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 城市,一有大水,参考答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水谣》《黄河船夫曲》必然泛滥成灾。 《黄河怨》《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等。

12、你知道黄河(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断流的主要原因

4、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三个即可) 吗? 参考答案:(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

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5、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吗?

(三)写作拓展 中心话题:面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写一段文字(可以抒情和描写,也可以记叙和议论。)话题是:“我心中的黄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喜欢写诗歌的也可以。说明:同学们在国风网络平台互动地带“文章推荐”中发表

参考答案: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6、你能说出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名称吗?(三个名称即可,但要说一个具体的故事。) 参考答案:大禹治水的传说、黄帝的传说、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郑国渠的故事等。

7、你知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撤退延安时说的。

8、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

参考答案: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

9、你知道黄河干流有多长、流域面积有多大吗?

参考答案:全长5464公里,面积79.6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1、学生在写作文中不断的改进。

2、课下寻找有关本文内容的作文材料

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 (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19、伟大的悲剧

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采用谈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

三、整体感知全文

1. 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如:感动、敬佩„„) 2. 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 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 → 带信返程 → 一个个牺牲 (充满希望)

(沮丧)

(悲壮)

四、深入探究

1. 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① 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②文中的“悲” ,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 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 3. 教师明确答案

① 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② 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③ 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 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 „„

七、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

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六、思维扩展

1.展示三幅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并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段话来评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全班朗读里根的这段话。 3.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完成课文的分析

2、做练习册中的有关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 → 带信返程 → 一个个牺牲 (充满希望)

(沮丧)

(悲壮)

上一篇:社区主任助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景观设计专业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