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金融活动的过程中总会伴随风险,这是金融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尤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显得最为突出,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这种现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为此展开思考,建设一个更为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将信贷风险控制在能够不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范围内。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我国金融业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1: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了核心位置,对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当前体系下信贷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贡献了主要收入,但信贷业务在提供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较大风险,因此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主要面临内部防范意识淡薄、授信审批流程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机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的几项措施,以期帮助商业银行得到长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客户违约而导致银行借出款项无法按时收回的风险。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之一,一旦出现信贷,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回收资金的难度,也会对银行整体经营的资金流转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产生经济损失。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

第一是客观性。信贷业务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措施降低其发生的频率,但是不能被完全消除。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贷款方的企业其经营风险一直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为出借方的商业银行由于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本身也存在风险;第二是扩散性。信贷风险一旦发生,不仅是会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还会引起其关联行业的连锁反应。第三是双重性。信贷业务的风险较大,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利益也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中很难被取代。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部防范意识淡薄

一方面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有些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业绩目标,对信贷业务的审核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是银行对风险防范的重视度不足,银行不同于其它经营企业,其资产结构单一、债权债务关系不对称,因此如果银行的经营管理不细致,则很容易导致信贷风险。再有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技术水平较低,更新时间较长,也对信贷风险防范有影响。

(二)授信审批流程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还是多依赖于信贷业务人员的经验评估,导致整个流程受主观因素影响明显,缺乏科学性。虽然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建立自身的客户信用评分体系,但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商业银行对企业展开的调查评估大多停留在财务报表分析上,忽視了企业客户可能存在的其他信用指标分析,单纯分析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利润为其信贷业务埋下了隐患。

(三)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只有依靠人行的征信系统和信贷主管人员的主观评价,但两种方式都缺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其他有效的征信渠道和信息披露制度。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征信公司,但这些公司普遍经营规模小,在业务开展上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企业之间也没有透明的信息分享平台,真实的财务数据无处搜集,一些大企业虽会公布自身的财务数据,但也存在着失真现象。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银行内部人力资源配置

首先是要把控好信贷业务部门的人员质量,注重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能够尽量识别显性风险;其次是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考核机制,推动业务创新,提高部门活力,使信贷业务人员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提升整个风险管控环节的有效性;最后,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在保障银行业务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利益,调动一切可协助的资源,有效进行风险控制。

(二)完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体系

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考虑到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环境,比如人员、技术、制度等。要将风险管理体系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从风险识别到风险计量,最后完成风险处理,缺一不可。其次是要规范信贷风险审批流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囊括了信贷业务的不同方面,有效规范信贷风险流程就是要对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四个环节进行统筹分析,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素质。第三是要聚焦重点领域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要和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比如,国家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等行业发展,这些企业申请信贷业务时,商业银行要进行重点风险防范,严格审核企业财务信息,实时关注其经营状况,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的预案及措施,共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三)优化信贷风险计量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引入全新的信贷风险计量技术,对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处理有重要作用,所以银行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优化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计量技术。首先,建立健全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数据支持。建立健全信贷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其次,要通过技术手段增强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同时信贷风险计量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银行要结合金融市场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原有风险计量模型,提高风险计量技术的准确性,并增强其可操作性。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会在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保证其稳定发展。信贷业务虽然存在不可被消灭的风险,但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有效进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不仅能够促进银行的发展,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完善银行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体系,优化信贷风险计量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J].北方经贸,2017,(5).95-96.

[2]舒飞燕,贾泽丽.浅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J].老区建设,2017,(14).44-47.

[3]熊少卿.经济下行下P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施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民商.2020(8):87,105.

[5]房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福建质量管理.2020(15):128.

[6]董立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探究[J].环球市场.2020(13):49.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郭雪妹?佘兰兰?陈盛烽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摘要】金融活动的过程中总会伴随风险,这是金融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尤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显得最为突出,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这种现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为此展开思考,建设一个更为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将信贷风险控制在能够不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范围内。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我国金融业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银行是能够集中反映出其所在国家的信贷风险指标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银行经营体系中,信贷收益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大多数银行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经营收入都来自于信贷业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成果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收入。

一、信贷风险形成原因与产生根源

(一)信息不确定性

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借贷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这一概念来自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在一般市场交易或金融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于彼此的信息了解情况存在差异,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差异会导致对对方了解较少的一方容易出现因为缺乏对另一方的信用了解而产生投资风险。在银行信贷业务中,银行往往对借贷方了解较少,在缺乏贷款者信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放贷,自然就会出现信贷风险。

(二)借贷者借贷动机不纯

银行的商业信贷行为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投资风险。在借贷时借贷者会为了达到借贷目的或提高借贷额度,向银行方面隐瞒自身实际信用能力。这种对信用能力的隐瞒,一般都因为借贷者经济实力不足,最终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自身利益亏损。

(三)银行的错误信贷行为

部分银行由于管理层过于迫切地盼望得到利息回报,或者内部人员工作存在疏忽,在融资活动前没有对借贷方的信用信息做出充分调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方面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信贷行为。因为借贷方不具备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最终导致银行放出的贷款不但没有为其获得收益,甚至在本金追回方面也面临巨大困难。

(四)经济周期及周期内经济形势剧烈震荡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处在经济上升期时银行信贷风险较小,而在经济下行期则银行信贷风险较大。当在经济周期内经济形势剧烈震荡时,银行的信贷风险则更难把握。在目前的主流银行经营理念中一般把信贷活动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谨慎信贷活动,第二种是风险信贷活动,第三种是巨额信贷活动。银行在进行信贷行为时需要针对现阶段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金融发展状况,来选择信贷行为方向。在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或社会经济正处恢复阶段时,银行一般主要考虑信贷行为安全性,因此一般选择相对谨慎的信贷活动[1]。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繁荣时,投资方向通常会着眼于有一定风险的高回报投资项目,以提高经济收入份额。在社会经济发展势头持续上升,企业投资者不断增加投入,信贷需求大幅提升时,部分银行的信贷活动就会逐渐倾向巨额信贷方向。但在进行大规模的信贷投入时,会出现银行利率与资产值下加速度失去平衡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银行现阶段经营亏损,其巨额的投资也会成为日后银行的负资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建立审贷分离的管理体制

在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中,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严格的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体制。银行的信贷经营部门、贷款审批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信贷经营部门负责贷款调查、申报,贷款审批部门负责贷款的审批,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的管理。通过建立这种严格的审贷分离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防止银行信贷人员全流程的信贷行为,防止银行信贷人员业务风险和道德风险。

(二)强化贷款“三查”

1.加强“贷前调查”。加强贷前调查,是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首要环节。银行信贷经营人员要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重点关注客户的产品、市场、供应链、上下游、成本、利润情况,了解企业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2.强化“贷中审查”。贷中审查是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环节。银行信贷审批人员要认真查找信贷业务的风险点,尤其是要高度关注信贷业务的关键风险点。

3.做好“贷后检查”。是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银行信贷经营人员要及时了解客户贷后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发现风险苗头和风险隐患,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三)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三性管理

三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大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即要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四)建立风险识别系统

风险识别系统的作用,是能够通过借贷方信用水平分析信贷行为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识别工作已经有了一定进展,通过运用各种风险计量工具,建立了各种风险计量和识别模型。但在实际使用效果上,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五)逐步杜绝政府行政干预信贷行为

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很多企业对政府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尤其在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地方政府常常出面或者牵头组织一些银企活动,要求银行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实际上在直接或间接干预银行的信贷经营。部分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密切,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与之交易的公平性,从而使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产生风险。面对这种现状,政府需要对相关企业给出明确态度,拒绝向此类企业提供信用庇护,逐步杜绝政府行政干预信贷行为,这样才能够有效维护金融企业信贷安全。

(六)完善市场法律体制

银行信贷经营风险,是由于借贷者单方面缺乏诚信进而导致与之发生信贷行为的银行经济利益受损,解决这种性质的问题的制度管理应该以法律政策为主导。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一套法律政策体系,但银行在贷款抵押品的保全、拍卖、处置上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法律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结束语:国内企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企业的经济支持,若金融企业的信贷安全难以确保就无法为有正当融资需求的企业给予融资支持,严重制约国内企业的发展。因此,若金融市场中存在威胁商业银行信贷安全的问题,企业与政府应该通力协作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以此来确保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思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分析[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3(4):29-33.

作者:朱世明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3:

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新宇(1977—),男,浙江省绍兴市人,工作单位: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作为商业银行来源的信贷业务,信贷质量决定了银行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注重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质量,强化信贷风险的管理成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近况入手,具体分析国际上成熟的信贷风险防范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引言

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最大的金融风险,其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逐渐开始强化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以期能够更好的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体制。

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近况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复杂化,信贷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其不仅影响了我国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妨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譬如不良贷款资产量过大等等。通过研究数据可以清楚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朝着不断攀升的方向发展。其中不良贷款率几乎分布在各个行业当中,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

2. 构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

2.1商业银行自身的缺点

2.1.1资本充足率不高

在任何一家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都要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对借款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还款确定性进行详细的了解。当然,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因为借款企业的财务情况只能说明该企业早期的企业经营情况,无法显示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只单单凭借企业的财务数据还无法充分的说明行业的发展现状,如果行业的发展环境出现变化,企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具体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其基本的作用在于考察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一旦遇到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那么就充分的表明商业银行的应对风险能力有限,相对的也会递增信贷风险水平。因此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还必须进行进一步提升[2]。

2.1.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中,其银行风险和利益机制出现明显的不对称,进而让银行匮乏风险责任感,在防范贷款风险中缺少有力的对应手段和方法。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过分的注重对于贷款前期的调查,而缺乏对于贷款过程中以及贷款后的审查。对于贷款的制约体系匮乏硬性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加深了信贷风险程度[3]。

2.1.3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队伍中,因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偏低,没有对企业的信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详细的研究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发展现状,最终导致出现错误的决定。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是使用信用等级来考察借款对象的风险,同时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也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标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也会出现信用评估差错,有可能让商业银行自身背负巨大的贷款风险。

2.2外部环境的影响

2.2.1社会经济影响

首先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银行还是缺乏自主性。政府对于商业银行的干预程度非常强,其不但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为,让银行本身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其他方面属性很难得到确保;其次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调整也加深了银行信贷风险程度;最后是市场的不稳定性,市场变化越大,信贷风险出现的几率就会加大。

2.2.2企业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合理。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导致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财务控制能力下降,从另外一个方面加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层的不协调稳定。这种因素会让企业和商业银行相互的关系出现明显的波动,也给银行的信贷风险蒙上了阴影。

3. 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信贷风险的经验

由于所处的政治制度以及经济环境等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信贷方面具有更加成熟和先进的经验,其利用健全的组织机构减少信贷风险程度,提升总体的效率和经济回报。从国外商业银行的特点来分析,主要包括:首先是信贷风险的转移制度,国外很多商业银行都必须进行抵押或者是担保,同时都是需要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其主要使用资产组合理论等有关方法进行充分地研究,利用不同形式把贷款进行转移。这样不但提高了普通民众对于银行的信心,同时还将风险收益组合进行了最优化处理,提高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其次是信贷风险的分散机制,利用贷款投向多样化以及其他一些措施和手段,借助订立贷款保险等不同的形式,把会出现的风险灵活的转移到第三人等上面;再其次是信贷风险的挽救机制,信贷部门在固定的期限内将所有贷款进行依次分类,挑选出风险程度大的贷款,将其交给风险挽救部门进行专门性的处理。这个部门可以按照贷款的具体风险大小,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科学的挽救手段和方法;最后是信贷风险内部补偿机制。也就是意味着通过资金补偿的方式,通过建立充足的储备基金模式,以期补充由于信贷资产周转问题而引发的信贷风险[4]。

4. 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构建了信贷风险管理体制,由于还是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所以从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譬如信贷组织不完善,以及信贷管理技术滞后等等其他方面的缺陷。所以必须利用不同方式的改革手段来健全当前商业银行运作机制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4.1构建完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体系

4.1.1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系统中,基本上都是类似企业模式的股东大会,以及董事会等等。然而实际上其根本没有产生切实可行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所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必须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开展。所以必须重新的优化商业银行的结构,确立相关的权责,董事会必须全面的规划银行的未来经营战略,同时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战略。监事会负责监察董事和董事会的决策实施情况,以及银行风险应对能力等其他方面。银行的经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在激励机制框架内,让银行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4.1.2构建合理的资金运作体系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营风险中出现了较多的漏洞,对于正常的结算风险的控制手段非常滞后,对于银行账务处理方式也是不合理,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对资金交易以及结算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制定满足国际标准的财务报告体制,严格的规定银行资金交易的帐务处理程序,另外还要提升银行后台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4.1.3健全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目的,也是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过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主要涵盖了信贷风险辨别系统,以及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等等。这些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贷风险程度。所以应该构建整体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实施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首先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发放贷款之前,必须要充分的预判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程度,充分地调查企业贷款目的和还款能力。在确定企业确实需要贷款的情况之后,应该充分的做好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量化工作,以期来评估企业未来是否拥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借此为参考量来确定贷款的发放情况。商业银行还应该构建合理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摒弃早期滞后不健全的信贷风险模式。通过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从而来预判借款企业的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另外还必须对贷款方式,以及期限等其他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计算;其次强化内部监督制度的建设。确定贷款不同过程阶段的管理岗位责任制,坚持审贷分离原则。贷款前期的调查过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其他不同方面的指标参数进行有效的评定。贷款审查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在于对贷款早期的不同指标进行检验和确认,最大的限度的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后,贷款检查人员必须要严格的监督所贷资金的质量变化,强化管理和清收处理,按期向相关部门上报贷款资产风险的具体情况;最后是提升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减少信贷风险程度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一般情况下,必须要做到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提升当前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拓展业务领域在整个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信贷风险管理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地位非常关键[5]。

4.2构建商业银行经营的良好外部环境

4.2.1强化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将经济工作重点转向到建设投资环境以及维市场秩序维护方面,支持和充分的配合商业银行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保障金融资产的顺利运行。另外还要不断的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最大限度的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4.2.2调整企业资本结构,

因为经济体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所以必须坚持以存量调整为主,以增量为辅助,进而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企业在经过改造后,保障了银行的信托关系都是可以确立在市场原则前提之上,这对于企业和银行自身来都是非常有利的。

4.2.3强化法制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也相继的颁布了很多金融法律法规,但是其收效甚微,所以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健全。从我国目前颁布法律法规来看,很多法条的效力基本上没有产生有力的效果,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也没有完全按照法律规章制度操作。所以必须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在商业银行的改造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健全目前的法律规章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

4.2.4健全企业信用制度

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才有机会同银行维持平等地位,这样才会确保企业相互之间的公平竞争,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目前必须要着力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按照制定的规划对企业信用市场进行充分的建设。企业自身也必须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注重对于自身信用等级的提升。另外企业信用的建设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着力培养企业信用文化。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情况,总结了国际上先进的信贷风险防范经验,最终提出一些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发展的措施和手段,以期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6]。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沈全芳.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4):15-22.

[2] 李安.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度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3,(5):14-20.

[3] 袁黎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5):12-22.

[4] 庞岩.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科技风,2013,10(25):10-13.

[5] 胡寄望.给予财务分析视角的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和防范研究[D].2013,(4):6-20.

[6] 周芸.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主要激励因素[D].2013,(3):11-24.

作者:王新宇

上一篇:会计自我鉴定(精选2篇)下一篇:护理工作个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