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当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培育与建构的三大力量

[作者简介]蔡芹(1972—)女,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从事政治学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使我国公民政治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政治文化多元并存的新形势下,培育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合力作用,其中家庭是基础力量,学校是主导力量,社会是决定力量。

[关键词]公民政治文化;培育;建构

[

公民政治文化是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公民政治文化是一国人民对政治系统和自身的态度,是发展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其影响和制约政治体系、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公民政治文化产生于发达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为市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公民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同时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政治的、文化的、观念的东西也在世界范围内交融汇合,势必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公民政治文化的格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伴随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利益的多元化,文化也必然多样化。加之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传入的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如何在政治文化多元并存的新形势下,培育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本人认为必须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合力作用,其中家庭是基础力量,学校是主导力量,社会是决定力量。

一、家庭是公民政治文化培育的基础力量

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学校、传媒、社会团体等渠道的特点,最为首要的表现于影响作用上具有基础性。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教诲和家庭的熏陶后,才走入学校,接受另一种教育和影响。家庭的气氛,父母婚姻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塑造着公民的政治心理、政治人格和政治意识。家庭的这些影响逐渐沉淀下来,构成了公民成年后政治文化的基础。而且,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的影响还贯穿其一生始终,伴随着其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急剧的变革冲击影响着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出现了一些家庭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其孩子形成政治冷漠,政治不信任的态度与观念,缺乏民主、平等、宽容、信任与协作的观念和精神,难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政治文化。为此,我们应该如下措施:

(一)重视婚姻关系,加强家庭建设。家庭是每个公民健康成长的摇篮,是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婚姻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家庭婚姻伦理道德,把婚姻视作人生的一件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抱着对自己、对子女、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慎重地对待恋爱婚姻家庭,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使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港湾,使子女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改善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首先家庭成员应关心国家大事,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遵纪守法,树立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力戒片面极端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事件,创造良好的积极的政治思想气氛。其次要创造良好的伦理道德气氛,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尊重,言语文明,戒除不良的嗜好,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公民就容易形成平等、民主、宽容、信任、合作的政治文化。

(三)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方式。首先家长应尽可能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克服和防止封建家长制的思想。其次,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严厉粗暴,不能娇惯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再有,要努力解决子女教育上的矛盾问题。要注意协调解决好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教育态度、方法上的矛盾,尽量协调统一,避免相互冲突,使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爱结合,恰当地把握好爱与严的关系,使孩子健康成长,养成正确的政治文化。

二、学校是公民政治文化培育的主导力量

公民的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在公民政治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公民政治文化培育的主导力量,必须做到:

(一)充分重视学校的政治教育功能。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1](200)除了识字水平作为民主的实际操作的必要技术条件以外,受教育的多少也影响到人们对民主价值的相信程度和理解深度,民主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国民教育程度和水平的普遍提高。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巩固和拓展了青年学生在早期家庭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态度,使他们确立了某种政治价值体系,强化了其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认同,其政治取向也更为清晰和完整。但现实的经验也提醒我们:失败的学校政治教育也可能使年轻的一代对政治以及相关的知识及领域产生逆反心理,抱有冷漠或远离态度,甚至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转而采取表里不一的行为方式。

(二)重新定位政治教育的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3](11)这就要求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进行大变革。要以塑造适应民主政治要求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指向,不仅要进行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公民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而且还应当帮助公民熟悉实际运行着的政治制度,塑造健康的公民意识和正确的民主观念,传输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度和技能。

(三)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提高青年学生抵御反动言论和腐朽思想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具体可以将党的方针政策、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输入网络,在学校思想政治网站中提供给学生一些与国家民族或自身利益急急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由此引导青年学生在网络中汲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提高他们欣赏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味,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同时,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网络心理及法制教育,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加强学生正式与非正式团体

建设并举,提升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公民政治文化的培养建设不能仅靠政治教育,还需要长期、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公民对民主政治体系的信仰和信心。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分年级、分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与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从而形成对社会全貌的客观公正评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强化其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发挥正式团体与非正式团体的政治教化作用。在学生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这些正式团体中,学生可以学到更为深刻、具体的政治知识,获得更为生动和实用的政治经验,形成更为明显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

三、社会是公民政治文化建构的决定力量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性,公民政治文化的培育与建构始终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与发展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公民政治文化的内容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可见,社会在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中发挥着决定的作用。为此,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公民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政治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意识形态,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决定。而经济基础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构成一切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早在1980年2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4](128)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缩小当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尽快改变落后的状况,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所得到的实惠中坚定政治信仰,产生对现行政治制度的认可和爱戴,最终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层面上影响政治文化,也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避免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陷阱。

(二)加强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建构当代主导政治文化。经济全球化扫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冲击,导致社会政治文化一定的混乱。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确肯定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主导政治文化,保证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对先进政治制度合法性的认同,使他们在政治行为上同共产党和政府权威保持一致,成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政治资源主体,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扩大政治社会化的渠道,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扩大政治认同,发挥政治整合作用。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政治社会化渠道的完善和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政治文化在任何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中,都要求社会成员实现政治社会化,这样才能保证政治文化得以形成、传播和继承,从而使政治体系获得全社会的心理支持。政治社会化也可以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政治价值倾向和政府的目标相对保持一致,具有不同政治信仰、政治感情的人凝聚在一起,可以自觉化解社会摩擦、冲突,从而保持政治秩序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以增强公民政治文化的免疫力和生命力。首先,以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代表的是小农生产条件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存在缺陷与弊病。我们理性地看待传统政治文化,就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其次,吸收和融会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优秀和有益的成分。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世界范围的文化必须相互交流,要求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华民族本土的政治文化为本,注意批判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因素,如西方伦理中的公正观念、自由与民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胆地借鉴与吸收的,如此才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总之,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态势下,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站稳脚跟,抓住机遇,沉着应战,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我们就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明旭.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影响之探析[J].德育研究,1996(4).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振华)

作者:蔡 芹

第2篇: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摘录1: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一直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以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笔记1:通过这句话让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确被自己的大脑或思维控制,对于时间也十分焦虑,沉湎于过去,向往着未来,或心酸,或悲痛,或快乐,或担忧,或焦虑。曾经的我也总是怀念于过去,常常从过去中的一些事情中,思考一些问题,为了更能想清楚一些问题,使得自己对自己的过去更加了解,这样才会避免当下发生过去的不堪与悲剧,更加珍惜于现在,也时常瞻望未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从那些比自己大许多的人,从他们的现在去看自己的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就比较焦虑,不过对于未来的思考也使得我更加把握现在,把握现在的每次机会。通过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更加把握所谓的当下,看到这句话也使得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思维或许是比较正确的,不过还是不够完善,还是需要更深的从当下从寻找一种力量,通过这种力量带动自己去不断前进。

摘录2: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焦虑、没有神经质的状态中。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是如

何成为一个痛苦创造者的;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引发的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我们犯了最大的错误:认同我们的大脑,并认为大脑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伟大。

笔记2: 这段话指出了我们的一些的痛苦与焦虑都是由于我们的大脑产生的,我们的大脑所制造出的,我们的大脑就是痛苦的制造者。外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引发了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去思考,产生的一些忧虑,痛苦,往往影响着我们,如果我们把我大脑这个阶段,控制好自己,也就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段话最后一句,指出我们很多人的一个误解,认为大脑就是我们,其实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伟大。这句话很深奥,目前我也只是能理解一点点,有时候想想这句话,真的那么一点点感觉有两个我了的味道,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句话留着以后细细参悟吧。

摘录3: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然而,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

感觉到存在,但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定的真正的含义。对于本体觉知的失而复得,并保持这种觉知的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

笔记3:这段话讲了开悟的这种状态是如何形成的,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与诠释了这个状态,但是由于读者觉得还是觉得晦涩难懂,可能是经历太少了,以及思维处于静止的状态,才会领会存在真正的含义,觉得比较深奥,摘录这段话是觉得这段话也是作者思想精华的一部分,可留下来作为以后的参悟。

摘录4:读的时候不要只用你的头脑。留心你阅读时的任何“情绪反应”和内在深处的认知感。我所说的灵性真理,其实没有一个不是你内心深处早已知道了的。我所做的知识唤醒你已经遗忘了的。如此以来,那些亘古常新的活知识,便从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启动并且释放出来了。

笔记4:第三遍读了这段话的时候,自己还是不知觉的有了一种情绪反应,真的很神奇,仿佛我的内心深处真的已经知道了,达到与文字所引起的共鸣,所处了一种的状态真的很奇特。那种内心深处的认知感让我觉得是如此美妙,或许真的我的内心深处的某些遗忘真的被作者所唤醒,以前就知道人的潜力很大,内心深处仿佛有个智者,在某处情感的触动下,往往能够做出自己平常做不出的事情,比如写些文章,当有一种情感的时候,处于一种状态,有了一种灵感所表现

写出的文章就是不同,而这种状态在平常是很难出现的。还有在梦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位智者,所讲述一段十分有哲理的话,启发着自己,而醒来就回忆不起。反正通过这段文字让我觉得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真的有一个无所不知的存在,需要我们去唤醒。

摘录5:凡是还没有找到他们内在真正的财富,也就是存在灿烂的喜悦,和伴随而来不可动摇的平安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拥有庞大的物质财富。他们无视于内在已经拥有的,不仅包含,而且还远超世间财富的无限量宝藏。他们向外攀援,追寻片面的享乐或满足、肯定、安全感或爱。 笔记5:这段话强调了内在财富的强大,很多人所忽视了内在的财富。所谓的内在财富,根据我的理解或许也就是所谓的精神财富吧,每个人都有内在都有很大财富有待于挖掘,要看你去不去寻找,一旦你真正找到了自己内在的财富,那种真正的快乐与物质所带来的快乐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那种受益感可能会使得你终生难忘,所以我们必须去寻找自己内在的财富,把它发挥展现出来,它将释放出我们很强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笔记6:你能随心所欲地摆脱你的头脑吗?你找到了控制头脑的开关吗?如果不能,那么头脑就在使用你。你无意识地与它认同了,因此你甚至不知道你是它的奴役。这几乎就像你不知不觉地被附了身一样。你错把附身的实体当作自己。

当你明白你不是那个附身的实体——思考者的时候,就是自由的开始。知道这一点使你能够观察这个实体。你开始观察思考者的那一刻,便启动了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然后你就开始明白,还有一个超越思想,而且更广阔的智能境界。相较之下,心智头脑只不过是这个智力的沧海一粟罢了。你还会明白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爱、美、喜乐、内在的平安——都来自于头脑之外,你便开始觉醒了。

笔记6:这句话解释了我们要先明白所谓的我们并不是自己的大脑,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大脑,这时我们便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我们便会真正的觉醒。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至少从这段话中,我仿佛有了一个被唤醒的意识,将会引导我向这方面去前进。

总结:这本书的确很神奇,对于人的心灵会有很大的提升,短短的两天,我就读了3篇,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感受与收获,这还是节选就是如此神奇,不知道读正文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让我十分期待

其中作者为了追求那种存在,坐在公园的板凳上过了两年,让我想起了明朝的阳明子,为了追求所谓的道,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一个棺材里睡了几年,还有在追求这个道的过程中,还刻物,整日观察竹子,过程十分艰辛,最终创建了心学,成为一代圣贤。和作者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所追求的也就是一种被称为的一种虚无缥缈的道吧

以前对这方面有些疑惑,很是不明白,如今浅读了这本书,貌似对于一些具体追求的明白了一些,也有着很大的收获,在自己的心灵之路上,我相信我会走的更远,私下的还会把这本书的全本仔细研读,作我终生之读的书。

第3篇: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就是当下的力量告诉我们的。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供参考阅读!

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一

为什么你还那么忧伤?为什么你过得不幸福?

我们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拥有了足够的金钱,等我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如果我没经历那段刻骨铭心的失败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于是你活在你的未来和过去,你焦虑、忧伤、浮躁、压抑、痛苦,惶惶不可终日,唯独没有正视当下,体会当下,安于当下。殊不知,无数的未来正是由无数点滴的当下组成,无数点滴的当下又会成为无数的过去,如果你连当下都把握不好,那么你将又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终幸福将离你远去,一无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当下,在没有达到和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时,依然幸福和快乐呢?

书中用比较哲学的语言和逻辑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思维和无意识让我们偏离当下,我们一直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当我们不能正视现实或不能认同自我时,焦虑的情感就攫住了我们,使我们不得平静和愉悦,更谈何幸福和快乐呢!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当下发生,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时间只是一个幻想“。只有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它还告诉我们怎么通过临在状态达到彻底的愉悦、平和和宁静,从而积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个当下得以释放;怎么通过痛苦之身体悟当下,寻求解放;怎样通过当下连接本然的自己。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是真正圆满的爱情关系。总之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正视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变形”,安于当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无为而有为”。

在阅读中,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耶稣说,看那野地的百合,它们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这句话虽平常,但是却让我们懂得,应该怎么去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何不去把握当下的每时每刻,积储能量,等待爆发,那么,您自然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同时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够知足常乐、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波荡起伏、坦然面对周围的小麻烦,享受自己的小快乐;富人若能够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财富,造福社会,名利双收,他也一样能够尝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宝马里哭”的人并不一定幸福!

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二

说实话,读《当下的力量》很乏味,讲了一席大道理,结果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但我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谁叫咱水浅呢?没想到,读到最后竟读出点味道,《当下的力量》告诉我--臣服最有力量。

开始看到“臣服”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宿,屈服等。后来发现,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说消极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臣服是一种顺遂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就是放弃对当下时刻的内心抗拒,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存在相联接。当你接受了当下时刻的现实,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智慧的大门就被打开,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

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无意识中有过类似臣服的例子,但过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满,愤怒,消极等待,麻木等应对,其结果是低效或逃避过去,让自己内心得到一时的安慰,其实与事无补。

东方武术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道家的“无为”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即使是灾难降临时或者某些事情严重出错时--疾病,残废,丧失家园,财富,我会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面;一个完全转化的炼金术,把痛苦的金属变成金子,并且离它们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叫臣服。

当下的力量的读书笔记篇三

“活在当下”——三年前正是我毕业为了工作四处碰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听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师跟我说起过:人无需为了过去的事情而懊恼,也不必为了将来的日子而焦躁,而只需把你的目光投向当下,做好你今天能做的事情。当时虽似懂非懂却也很受启发,真的要感谢那位老师当初对我的启蒙与关照。最近,是因为在看李书记推荐给我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本书时,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这本书上的内容,而且我对一些探索自我、心灵成长方面也感兴趣就买本来,只是我的这本是张德芬译的《修炼当下的力量》,比较薄一些,内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练习如何摒弃过去和未来的幻象,而融入当下。

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灵修行书籍,初读起来确实有点晦涩难懂,而且跟我以前读过的心理读物不太一样,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是一本用我们的思维去思考理解的书,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书。我才意识自我成长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本书开篇却说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应超越思想,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另外还有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臣服于当下等等,这经典的论述使我顿悟。心灵成长中的打开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门课,而我却一直是个喜欢思考却不善于感受的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许多思考都是些无用功耗费心力,使我们处在一种无为的焦虑状态而寸步不前,这也正是我平时行动力不够的原因。现在当我面对工作压力和一些事情烦躁不安有点焦虑的时候,我就学会了问自己这几句: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制造什么样的想法?我是否安在于当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来或过去?心不够静的时候就翻几页来看看,确实能帮助我停止思考,尽快地行动起来。

另外前些天听了伍汉文关于湘雅精神的讲座,还有参加了支部本来准备排演的张孝骞话剧,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老一辈湘雅人的种种辛酸过去,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那种严谨务实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这年轻一代都是没吃过什么苦的一代,虽满怀着理想和抱负,却心浮气躁总想着一步登天,缺乏一种信仰而过于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总想着将来的功名、成就与幸福,却把现在贬低从不把现在的该做的事情做好,总的来说是有些心浮气躁而不够务实。我想,安于当下也就是一种务实精神的体现,只有抛开对将来的种种虚渺幻象,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才能得到内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宁,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有许多东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没有能够将它灵活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东西。也许是我们还太过平凡,生活中总有些牵绊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这些困惑与迷茫正是我们每个人不断自我成长的动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心灵飞升到乌云之上时,那时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第4篇:《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阅读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指引下,我惊讶的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才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真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至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思维其实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温暖的被窝里,可是你气的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你一再地用它久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的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尴尬、多丢脸、多麻烦、多不爽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了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根源。

如果说你想要一个快乐的结果C,那么你就得调整你的信念B,或者就像《持续的幸福》一书作者说的那样,你必须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思考一切,解释一切,一旦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将会获得非常好的结果,以及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里所谓的一切就是A,包括过去发生的、未来即将发生的,以及最重要的是当下

发生的。因为,你只拥有控制此时此刻的能力。还有就是,过去发生的和未来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你当下的映射。(就想月亮本来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这就是著名的ABC理论。 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他们都会去找A的茬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才是我们唯一可以完全掌控的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当我们发现转变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境由心转”!

那么是不是因为当下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应该去设立目标,我们就不应该去期待未来呢?我心里一直没有答案,直到读到“设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我们将它看成是我们对生命和对存在的感受的替代品。”这个逻辑似乎和“我们挣钱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仅是为了挣钱。”是相似的道理。因为,我们设立目标,制定了行动计划之后,我才知道当下应该干嘛,才能运用我们的当下。

那是不是因为当下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应该去回忆过去,我们就不应该去记住以往的经验教训呢?不是的,这并不冲突,因为假如我们不去回忆,不去记忆,我们将不知道,我们当下应该干嘛,就不能够感到快乐与幸福。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重心放在回忆过去以及期待将来上面,因为它们都只是现在的映射而已,如果我们想要映射出漂亮的图案,那么我们就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当下,努力做好当下应该做好的。

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像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当下的力量”

一样,我明白了作者的心声。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我们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我们人生中的此时此刻构成了我们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想要快乐、健康、幸福的话,我们就得感谢上天给我安排的此时此刻,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自己的此时此刻更加精彩。

第5篇: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下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的灵性导师,书中探讨了人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焦虑中,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的状态。并指出我们实际上只能活在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平和。

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记得我在上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读考试成绩,那次我考得不不理想,所以当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总觉得班里其他的同学会因此看不起我,老师会不喜欢我,父母会对我失望,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导致我那晚失眠了,第二天精神不振地去上课。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病态的思维使我变得少言寡语,最后还是在班主任的劝导下我才识到原来没有人那么在意我的一次失败。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那时我的思维不再取决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被外界的看法所控制,陷入一种“被嘲笑”的幻想中。然而外在世界本身是变幻莫测的,因此我们会陷入恐惧和痛苦当中。

作者认为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他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像。过去的麻烦和未来的担忧控制着我们当下的生活。同时,它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使我们生活在期待中。当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失望。由此,我想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用等到以后,现在就已经拥有。如果总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忽视了眼前的一切,就永远不会得到快乐。

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们就应该活在当下,体会周围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感受。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闻闻路边的花香,享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已。

第6篇: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导语:当我们越来越长大时,我们潜意识地感觉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们又在从外界寻求自我认同中倍感疲惫。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文章,仅供参考!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

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我们却发现小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事,现在再也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爱情对于很多人的意义也是这样。

当我们越来越长大时,我们潜意识地感觉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们又在从外界寻求自我认同中倍感疲惫。就在这里,当你突然碰到一段爱情时,你突然会感觉到你的整个世界变得完整了,因为你发现你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碎片,你发现因为“爱”——你和这个世界有了最亲密的联系,你发现了自己的意义。这种爱情的感觉短时间内真得让你觉得有一种拯救的意味,可是当有一天,它突然离开的时候,所有让你感觉到幸福与快乐的事物与记忆,反而成了痛苦与伤心的佐证。对于有的人来说,它甚至会变成恨。当它变成恨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爱吗?

只要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包括爱情)——寻找我们的自我感觉。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胁、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于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敌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这时,爱又在哪里?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感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无穷无尽地寻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而我们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对于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复自我对身体与内心完全的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殊途同归,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即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变得光彩!

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本真的最初,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如台湾作家张德芬女士所说“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一生都将读它,因为它就是我自己。这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曲调,永远动听!

我们总是回望从前,仰望未来,却极少关注当下。当作者(埃克哈特·托里)提到“过去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时刻,未来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当下”。我愣住了。难道不是这样吗?过去的一切难道不真实了吗?我们不是借以过去的印迹走到今天,并借以此刻引向未来吗?

以前和未来都不是真相。真相就在此时此刻。

过去的事情,那些记忆的碎片有时看起来比当下更真实,却也是你用当下的时间去回放,重演。回放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你与当下的联系就断绝得越彻底。于是出现对回忆的焦虑,恐惧,难过等情绪。你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个早已不存在的幻象,不断地滋润制造幻象的“小我”,而失去对本体的认知,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么未来呢?我们不应该对未来充满美好吗?不应该憧憬吗?作者问我,过去未来,有哪一刻不是发生在当下?是的!你的幻想、回忆、憧憬、感悟任何的思维形式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哪件事情能脱离当下发生。

我想你开始明白了。

当你明白这些,一种活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便由内心散发出来。作者把那种状态称作“临在”。“临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与本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受那个虚幻,喜欢用痛苦去满足自我感的“小我”控制。“临在”意味着对时间的否定,对永恒的解答。

什么是永恒?你回答不出。因为时间限制了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扭曲。

作者举例,若这个星球只有花草树木和鸟儿,你问它们什么是时间,它们肯定一脸茫然。“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不是现在吗?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你懂了吗?

永恒便是“无时间”,永恒就在此时此刻!生命的本质,亦在此。而不是在过去和将来。

你会想,没时间?可能吗?我们工作,生活作息,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花儿草儿鸟儿它们为什么没有时间这概念?因为没思维吗?不是的。因为它们没有心智。“时间”是我们的心智对外在事物不断变化的思维映射。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处事所用的“时间”,是钟表时间。它让我们总结经验,处理生活日常事务。它不能主宰生命本身。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此时此刻。

目前我的领悟,也只深入到这个层面。作者所体验到的,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合一”状态。我只是大脑理解,却不能内心感悟。我不断的做冥想练习,不断警惕自己,告诫自己,活在当下。练习得越多,临在越多,本体的真实感就越强烈,与世间万物的联系就更紧密。

我感觉到自己灵性的觉醒。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能好好去读一读它。用心去感悟,你将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7篇:《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在朋友家无意中看见这本《当下的力量》,据朋友说这本在国外销量很好,很多人看,于是就借来看。坦白说刚开始看起来有点吃力,不太懂书里的意思。后来发现,看着书需先找到内心的宁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方能看懂作者所要表达的。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想当下就是现在,就是你正在经历的这一刻。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

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我们却发现小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事,现在再也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接受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一本能有所收获的书。我已推荐给我的朋友们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舒服的姿势,不急着去实践,只希望能接纳、吸收、消化、改变,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当下的阅读幸福。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活在当下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

上一篇:小学语文基本预习方法下一篇:自学指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