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语音艺术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高中的播音主持学科中,语音教学是一个关键。其具有交叉艺术专业的特点,把文学、哲学、政治、社会、法律、心理、美学、音乐、历史、艺术等多学科集于一个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上达到规范化,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然。我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的特点,谈谈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播音主持语音艺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播音主持语音艺术论文 篇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教学中音位理论的应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播音员和主持人也在不断的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发音的问题上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普通话教学之外,也要重视音位理论的使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要善于运用音位理论。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语音教学;音位理论

音位理论教学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准确的发音,保证字正腔圆,做好规范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利用音位理论来不断的调整学生的发音,包括纠正一些学生的方言习惯,正确认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差别,还有同一个音位的不同音位变体的细微差别,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音,不断的美化自己的发音,能够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优势。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的特殊要求

普通话是现代漢民族的共同语,作为播音和主持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的语言才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的人也承担这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所以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

(一)发音准确

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借助电声系统传播语言。行业的本质也是为了进行信息的传递,而且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多数信息对于观众和听众来说都是未知的和创新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够准确的发音,保证声音的规范,这样才能防止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是瑕疵。所以在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保证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声调、韵母、声母等发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到准确的发音,必须熟练的掌握普通话。

(二)发音清晰、圆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普通话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通过一些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新闻或者是信息等,所以更要强调发音的清晰度,所以应该不断的提高语音的审美要求。普通话一共有四百多个音节,每个音节也是有音有义的语素,汉字是记录这个音义结合体的,汉语对字音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也就有了“字正腔圆”的发音要求。

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要注意发音原理和语音知识,同时也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利用和学习语音知识,及时的解决自己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要保证学生具备标准的普通话能力。在教学中,普通话的学习离不开音位学原理的教学。不过目前很多学校的语音教学存在问题,目前利用音位学的理论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位学原理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

归纳音位,主要是为了将语言中数目较多的因素归并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目前学生在学习语音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不能准确的理解和记忆音位的概念,教师就会忽略这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语音知识,就不能忽视音位原理的教学。

(一)有助于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播音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也是普通话的教学,虽然地区不同,但是普通话教学效果普遍较好,因此虽然有一些字音问题,但是不足以造成沟通障碍。但是地区的差异还是会存在一些发音的问题,尤其是很多的南方同学无法准确的区分n、l,还有无法区分前后鼻音等。为了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发音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相关的原理,但是实际的发音仍然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方言系统和普通话音位系统存在差异导致的,在普通话中,n、l是有区别意义的,因此不可以将其混为一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方言系统中这两个音不区别意义,是一个音位,不过在普通话中,却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所以在进行这些问题的分析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要意识到这是音位系统的区别。

在进行方音辩位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是听辩,学生可以听出语音的差别,第二是发音,学生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改正自己的发音,第三是记字音,字音是有意义的音节,学生需要将字表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每个方音都记住,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学生如果不能准确的记忆,就会导致发音中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改正发音的过程。

(二)帮助理解普通话系统中发音的细微差别

《汉语拼音方案》是对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归纳,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普通话中语音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比如在学习pi、si、shi这三个音节的时候,其中的i是三个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形成对立的、同时又具有相似性的不同原因,但是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却归纳为了一个音位,要求我们注意,在语音训练的过程中,避免受到汉语拼音符号的负面影响,导致片面追求其发音的抑制性。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三、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

(一)音位学原理语音吐字归音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强调不能死记硬背发音部位等内容,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以及发音力度等的不同,导致在发音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人类发音器官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因素,音位对应的音位变体也各不相同。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发音方法和音色,就要不断的练习和对比,并且形成自己的发音习惯。在不断的区别音位时,播音员要想让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感觉,就需要学会细节的处理。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如d、t、n、l的发音,学生要注意舌头的位置,稍微有点差别,发出的音都是有区别的,不过普通人发音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区分,不过对于播音员来说必须要强调这些发音的位置,舌尖的位置,开口度的大小,不同的音位变体,声调的起伏等,都决定了最后发出的声音。

(二)音位学原理对口腔共鸣教学的作用

口腔共鸣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美化我们的声音。最标准的吐音方式就是字正腔圆,其中的腔圆说明的就是对共鸣的一种控制。在发音时,字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而且持续时间长,开口度大,听起来也比较响亮。在吐字的时候要注意元音的共鸣,同时也要注意寻找一个最佳的音位变体。而且还要注意一点,字腹的发音属于一个滑动的过程,发音动作是在本音位范围内进行移动的。如果一成不变,在发音的时候会让别人听到其他的元音,也就是会导致语音的错误,因此在发音的时候需要重视发音的技巧,注意共鸣的技巧。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的特殊要求,到音位理论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再到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都体现出音位学理论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发音不够标准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能够认识到不同音位之间的区别,并且进行反复的发音训练,不断提高发音的准确性。教师不能忽略音位学原理的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音位理论以及语音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8(03).

[2]张彤彤,郭美辰,张静怡.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4(16).

[3]乌珊丹,詹菁.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的适配性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12).

作者:刘方

播音主持语音艺术论文 篇2:

高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探析

摘要:在高中的播音主持学科中,语音教学是一个关键。其具有交叉艺术专业的特点,把文学、哲学、政治、社会、法律、心理、美学、音乐、历史、艺术等多学科集于一个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上达到规范化,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然。我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的特点,谈谈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播音主持 专业 语音

一、播音主持专业的概况

对于专业大课,往往是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是以集中授课,精讲其知识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技能、技巧。而实践小课,按学校实际情况,把学生组合成为很多小组,每组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教师给学生指导、帮助,使得学生能够消化、巩固其中的知识,最后达到掌握。而大课理论的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类似,其教学方法是很规范的;对于实践小课的教学是在传统播音教学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逐渐改善自己的方式,有了新的特征和要求。在早期的播音教学,存在师资和客观物质条件的不足,往往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首先是领着学生去了解節目、分析稿件,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播音,从目的和对象方面去理解。然后是教师领读,而学生是跟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觉;或者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其优、缺点,随时给与帮助来提高。在那时,在没有教学环节的情况下,往往是在工作中,随着节目的录制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形式是简单、粗疏的,但跟着播音教学的实质,因而,教学效果是好的,培养了一大批的骨干人才。随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壮大,传统的播音教学方法存在不利的因素,制约了播音教学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逐渐提高播音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普通话语音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关键

在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提高普通话语音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告诉学生,目前是一个具有科教、论坛、现代信息的社会,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说好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播音员看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楚,使自己的语音准确、规范、优美,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四)需要分阶段性教学

我们从“字音”开始到“说话”,是一个应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需要提高,按照从低到高来划分为,往往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能够单独的去读字音、词语,而且语音要正确;第二阶段、能够读论文,语音要正确;第三阶段、能够以最随意的状态来表达,语音也要正确。

在教学中,往往最容易不重视的是在第二三阶段的训练。学生往往在大量的训练后,存在满足的心理,认为自己在语音方面不存在问题了。这样的话,在论文朗读或说话时,只注意了语言的表达,就会暴露出大量的语音问题。

总而言之,在日常说话时,我们要注意用规范、标准的语音来表达,才能完成学习普通话的任务。所以,从“字音”到“说话”,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尤其在声韵调的学习后,我们要通过听、读论文,来不断巩固在字音、语感、语境方面的基本功,最后达到“量”的效果。这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2007(6).

[2]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3]姜楠.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学习和积累[J].今日南国,2008(12).

(责编 张景贤)

作者:张雅婕

播音主持语音艺术论文 篇3:

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我国的传媒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行业的直接关联性,这种变化也深刻影响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给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带来了直接的冲击。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结合新媒体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求,大胆提出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前瞻与突破,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作用,并为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新媒体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业发展 影响 突破

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传播渠道的扩张,给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新媒体显示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对我国的传统媒体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媒体的格局。在这种环境之下,与传媒行业休戚相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媒体的冲击凸显出了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行业平台构建以及艺术要求等方面的不足,新媒体出现之后,行业内对于从事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要求更高了;另外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艺术形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气息,出现了更多有特色的节目和创新式的播报方式,节目的创作空间也更加广阔。在做好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中的不足和困境,进而积极创新、深化改革,实现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突破。

一、 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1.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由于新媒体在发展初期的资金支持和社会关注度不够,因此在制作和播出方面,往往是一专多用,即某一媒体中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员都有可能参与节目的全面制作,很多专业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主持人,也要接触节目的采、编、播等流程,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吸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这就显示出了我国在传统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首先,对于人才培养的口径过于狭窄,我国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更加重视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偏重专业理论和播音主持技能,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过于中规中矩,相对于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方式以及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受众的需求而言,有着很大的落差和局限性。其次,随着新媒体即时化传播的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也由原来的固定化、单一化转变为流动化和碎片化,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高主持人自我表现的意识,实现课程的定制化,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出风格迥异的主持多面手,使其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和播报方式的不断变化;要求学校加强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和重组能力,简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科的细分,使教学与传播同步,同时,要打破教学资源的封闭界限,鼓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加强与学校外部的联系,扩展自己的知识获取渠道,以便日后能够够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于主持人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我国彻底变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对于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发展有着极深广的冲击和影响。

2.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行业平台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新媒体在出现之初就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并且迅速受到受众的好评,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含量,使原来在传统媒体中不能得到的、一些不符合传播规律或者不符合严肃平台报道宣传导向的信息,也能够及时传递给受众,使受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进一步扩展,它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同时收看、收听,使媒介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使信息的滞后性几乎为零。在这种变革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信息接收平台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流失现象严重。这种变化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而言,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与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节目主持人要面对着更多变的媒体环境和更加严峻的工作挑战。由于不同的播出平台,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要求和节目实践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内容更新和专业适应性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要求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在新媒体平台上,主持人的形象和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节目主持人更多地是作为一个节目的组织者出现的,他是这个节目的核心部分,他说的话对于整个节目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观众们的视线大部分都集中在主持人身上;而在新媒体平台则不然,我们发现,新媒体节目中的主持人,担当了更多的角色。拿騰讯视频出品的《吐槽大会》来讲,我们看到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是张绍刚,有时候是王自健,还有时候是其他的一些不出名的代班主持人。但是这种主持人的变化,并没有给我们的观看造成多大的不适应,这是因为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嘉宾的吐槽内容。在这个节目当中,主持人有时候是吐槽者,有时候是被吐槽者,除了简短的介绍和串场之外,主持人几乎成为了节目嘉宾的一员,而且这种角色的弱化并没有给观众带来不适感。在新媒体环境中,主持人的角色由播报员变成了节目的全面参与人员,主持人会更多地参与到节目的采编、制作环节,因此对于主持人而言,掌握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之外的技能,也成为决定他能否在新媒体立足的关键。除此之外,新媒体的播报环境更加自由,也更强调主持人的个性表现,主持人的个性,主持人的才能,往往决定了一个新媒体节目的个性和发展走向。在这种变革的冲击之下,现在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主持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普遍不足、个性特征普遍不明显、创作的时效性不足、关注生活的意识和思维也不够,当他们面对着社会上接踵而来的信息时,就会出现消化能力不足,思考时间被压缩,播报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 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前瞻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我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想跟上时代并且有所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新媒体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认识到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并且端正态度、摆正观念,一步一步地攻克目前行业内的发展困境。

1.重视人才培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创新思路,要做好课程的研发和建设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应该着重改善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特色的观念,争取在课程建设上能够根据每一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色,进行学科细分,并从职业化的角度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在详实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方案,为课程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我们应做好课程内容的整合工作,减少理论知识的重复出现,突出教学特色,做好人才的专科培养。比如,在一些体育类院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当中,学校可以利用其他院校不可比拟的体育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播报方面的能力;而在一些艺术院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当中,则可以加强学生们的音乐、舞蹈训练,提高学生气质,使他们在节目主持人队伍当中因特色明显而最终脱颖而出。

其次,学校还应该开阔眼界、打破界限,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其他技能,以便提高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能力。比如在课程中适当加入广播电视节目采访与制作的内容,可以帮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们了解节目制作流程,正确认识自己在节目中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多利用互联网充实自己,了解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社会已经或者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能力。

2.建立循环实践平台,做好主持人进入新媒体之前的适应性过度。

新媒体传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它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种信息的传播,大大扩展了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平台,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不管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还是传统媒体的时代化创新,都必须重视新型平台的运用,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学校应该与广播电视台、传媒公司加强合作,建立顺畅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鼓励在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进入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电台以及大型专业比赛当中,不断练手,提升自己的新媒体操作技能和新媒体适应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创作的热情。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首先,要转变播音主持观念,摒弃主持人超脱于观众之外的“独立地位”观念,充分发挥主持人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要以平等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观众,重视观众的感受和反馈,改变“是非曲直我说了算”的灌输式播报方法。另外,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完善现有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不断扩大知识面,以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收看需求。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要根据稿件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重视语音、语调、语态的变化,在播报中投入适当和充沛的情感,进一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參考文献:

[1]史向宾.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5):173-173,178.

[2]张洋.媒介融合下的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余心韵.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其未来发展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 (6):145-146.

[4]毛阳南.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路径创新[J].今传媒(学术版),2016 (12):143-145.

[5]赵若竹.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现代传播,2015 (12):158-159.

作者:赵琳琳

上一篇:演唱会赞助合同下一篇:化学的作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