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网融合技术进入国内广播电视的发展, 给现今的媒体行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在信息传播上呈现互动性、共享性、个性化、平民化的特点, 更具有多样化、融合化、分众化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分析能力、灵活的逻辑思维, 更要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力。基于此,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媒体运作模式, 运用实践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但就目前来看, 许多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 硬件设施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类别, 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实验基地作为辅助。据了解, 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 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压缩成本, 未建设演播室、录音棚等基本的实验环境, 教师教学以理论为主。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其次, 是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教学队伍。据统计, 在全国开设的300多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 博士学历, 副教授、教授职称的专业教师较少, 以研究生学历居多。专职教师较少, 兼职教师居多。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 不惜将在读硕士生聘为兼职教师。更有一些高校将中文类、语言类、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抽调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

最后, 教学以理论为主, 没有实训环节。教学观念落后,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在教学环节采用填压式的理论灌输, 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以赏析影片和简单的情景模拟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扎实的实训环节, 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以上问题的出现促使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认为, 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补充

优化和补充实践教学资源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其专业特殊性, 尤其是在设备的建设上, 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与播音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平台有演播室出镜、直播间节目制作、录音棚角色造型等, 因此, 虚拟演播室、录音棚、虚拟网络直播间等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 应参考广播电视媒体单位的硬件设施标准, 使校园广播电视媒体实验室与电台、电视台的专业设备接轨。为学生打造虚拟的实训学习环境, 有助于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快速胜任自己分内的工作。另外, 随着社会对媒体人才的变化, 应及时对设备进行完善和更新, 以确保老师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在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方面, 应引进并优化专业对口的教学人员, 重点放在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并从电台、电视台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记者等进行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还应为高校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学校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 到媒体单位进行实践锻炼, 或是与企事业单位进行互聘对接, 推选有资质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学习。另外, 应以实际奖励的方式, 给予青年教师学历和职称提升的优待条件,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评选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 在主攻领域有所建树。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作用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作用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

首先, 学校应提供学生校内实训的平台。例如重视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的建设, 以及记者团、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打造。学生在校园实训平台模拟媒体的工作环境, 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可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为今后走上一线工作岗位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

其次, 应多设计一些舞台实验课程, 如每年为学生组织一些校园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校内赛事。或是由学校带队, 参加一些省、国家级专业比赛。学生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能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再次, 教师可运用项目教学法, 以完成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中。在项目教学法中, 学生变成了项目的主要策划者和实践者, 老师成为学生遇到问题时的指导者。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整个项目的运作模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对精神。

最后, 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优选实习合作单位。学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校外实践基地的拓展, 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学校可优选一些电视台、电台、网站、新媒体平台与之达成校企合作模式, 输送优秀的大二、大三学生到一线进行观摩与实践学习。

新媒体环境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不再是填压似的理论教学与形式主义的校内实训相结合。而应是在符合当下媒体环境的基础之上, 探究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方向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 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向新媒体拓展与延伸。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 教育观念的转变,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因此,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 如何让学生在就业方向和未来职业生涯上有明确的规划,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多方面配合。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骤增, 从而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 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以期对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勇.广播电视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0-91.

[2] 刘飞曼.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 2015 (3) :58-59.

[2] 姚慧妍.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J].传播与版权, 2017 (11) :8-10.

[4] 张媛媛.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传媒评论, 2017 (6) :89-90.

上一篇:内蒙古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