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进程。水利工程是民生项目的重要工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灌溉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满足生长作物的发展需要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贯彻科学的生态理念,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篇1: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研究

摘 要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是农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积极融入生态理念,有助于创建新型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需要从生态理念、环境勘探、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综合水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理念;農田水利工程;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灌溉问题与用水供应问题,既具有灌溉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打造节能环保的新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引进生态理念的意义

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是一种积极的体现,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生态理念的核心在于节能、绿色、环保,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运用生态理念能够显著地提升节水性能,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灌溉方面,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从生态层面上来看,农业生产灌溉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保持农田土壤自身的蓄水能力,使农田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更强。因此,生态理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文与环境的相辅相成。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两者相互联系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田面积相对较大,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水质及土壤条件。而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就是需要充分掌握农业生产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处理。一方面,在保证当地农业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中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2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策略

2.1 环境勘探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期,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环境勘探,以便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科学完善的环境勘探能够保障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也有助于将生态理念全面贯彻深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的环境勘探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水文条件,如降水量、地下水位、周围水域的分布情况等,还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性质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加强当地水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2],同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居民走访、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当地的水文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等进行深入了解,为环境勘探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为后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水利工程结构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主要涉及到堤岸结构设计、岸坡防护设计及河道改造设计等方面。

堤岸结构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结构,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而生态理念的运用,不仅要保证堤岸的基础功能得以实现,还需要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出发,设计出更切合实际生产需求的方案[3]。堤岸结构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互促进,以保证堤岸结构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堤岸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控制到最低。此外,在对堤岸进行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对环境的实时状态进行分析,以保证工程设计与环境发展相协调,不能因为工程建设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

对于岸坡的防护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这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岸坡防护设计需要结合工程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设计,以保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性,避免因工程施工而对工程附近的动物栖息地、植物生长地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工程和环境之间需要保持平衡状态,两者之间需要相互促进,通过外部环境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混凝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工程材料,以便能够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环境与工程的和谐发展。

此外,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改造,更需要积极融入生态理念,在设计环节全面综合分析各项影响因素,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使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设计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确保河道岸线相关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2.3 工程施工控制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生态理念的运用,就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工程材料,尽可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执行,将节能环保设计理念全面地融入到工程设计中,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4]。与此同时,应该从细节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如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现场的统筹协调及施工设备的整体运作等,这些环节都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加强工程施工控制和管理,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4 提升工程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农田水利工程的抗自然灾害设计,也是生态理念下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设计,需要从技术和质量上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能力。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工程设计与自然生态的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中本身存在的生态群落和生态圈具有较强的固土固沙能力,能够塑造友好稳定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天然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调整气候条件,从本质上提升生态环境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注重生态群落的构建,并且与当地的生态群落相互促进,使自然生态群落与农田水利工程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圈。在工程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对基础生态进行维护,并积极倡导周边群众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引进相应的抗性较好的植物品种,以构建绿色生态环保的农田水利工程。

2.5 采取智能化建设手段

当今社会以智能化技术为主,而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积极采取智能化的建设手段。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灌溉,并且通过相关智能技术对农田的干湿度、病虫害情况、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全面详细地掌握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方便根据农田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智能化设计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智能监控等手段来减少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并通过智能监测技术来掌握并评估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建模、评估,以确认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最大程度上规避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使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全面精确,也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顺应了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要求[5]。

2.6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必然需要依靠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因此,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需要积极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管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团队进行生态设计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帮助设计团队学习、了解生态与农田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难点及新型设计方法和理念。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使设计人员认识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水利工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邀请生态保护专家、工程设计专家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参与到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积极听取相关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能够满足生态发展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社会效益,而生态理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还能够使其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以往工农业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需要将生态理念融合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农田水利工程在自然发展规律的引导下不斷提升生态环保性,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继忠.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1,41(3):61-63.

[2] 张秉琪.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0):56-57.

[3] 卜建东.简述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0):72.

[4] 于英学.浅谈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9):55-56.

[5] 阎玉伟.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1):109-1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刘志军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篇2:

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研究

摘要: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进程。水利工程是民生项目的重要工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灌溉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满足生长作物的发展需要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贯彻科学的生态理念,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时刻以生态环境为核心,把生态环境的勘探作为重点,优化和完善设计结构,严格管控团队的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以农田水利工程的生产技术为支撑,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发展。

关键词:生态理念;农田;水利工程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的灌溉问题与用水供应问题,既具有灌溉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打造节能环保的新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农田水利工程中生态理念的含义

所谓生态理念是指现阶段对农田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遵循绿色的概念,同时为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规划并选择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提升工程价值。水利工程是指人为改变河流等自然水资源,通过合理有效的分配和管理来保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可以大幅度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水旱灾害、拉动内需等。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时,需要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给予综合考虑和分析,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的基本轮廓不被破环,节约用水;同时保护好水源地不被破坏和污染,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全球气候升温,水资源大量短缺以及环境的污染,大大影响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极大提高对水源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危害,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便利。

二、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不够科学的情况较多。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设计普遍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设计落后情况,很多地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便推广生态理念下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如灌溉设计等具体设计仍无从下手,缺乏专业化人才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良,缺乏系统的调研和寻访等,都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实际灌溉设计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从而不能顺应生态理念而进行发展。

2.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随着全球整体自然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让我们的生活中增加了许多极端的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抵御自然灾害是极为关键的一点。但是,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没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和有效方式,面对近些年来的强降雨、旱涝等灾害的频发,农田水利工程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建设,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水资源的污染急需改善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基本,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把控和工程设计,导致水资源被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一些粗放型农业生产时不注意对农药等化学物品的使用,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损毁,同时在农作物产品上也容易造成残留,甚至个别化学药品的喷洒会给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三、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策略

1.环境勘探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期,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环境勘探,以便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科学完善的环境勘探能够保障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也有助于将生态理念全面贯彻深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前的环境勘探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水文条件,如降水量、地下水位、周围水域的分布情况等,还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性质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加强当地水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同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居民走访、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当地的水文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等进行深入了解,为环境勘探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为后续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2.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设计也是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要做到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有机结合,针对生态圈的主要问题,在设计上深入研究,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有所保护,构建防风固沙的新形式,间接地对气候调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的提升。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要以生态群落为切入点,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良好、绿色的生态圈,树立自然保护意识,进而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堤岸结构设计

堤岸结构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进行生态理念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其基础功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利用以往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生产的设计方案。通过完善堤岸环境的相关评价体系,以保证工程的实际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环境与生态工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谋求共同发展,并保证有效避免堤岸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需要及时分析环境的实时状态,以确保工程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有效对堤岸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严禁出现为实现工程目的而破坏环境的行为。

4.工程施工控制

工程施工控制的细节优化工作是贯彻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为了更好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应当重视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优化和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积极引入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合理有序。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在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应该更多地增加节能设计,尽可能多地将水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等优质设计融入到工程设计当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进行施工过程控制时,应该重点对施工的细节进行把控,如施工材料摆放、施工现场统筹协调、施工设备的运作等,都应该注意对当地生态条件的保護,构建更加优质的工程条件。

结束语

为保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提高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环境与生产的互利协调发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科学发展,最大化降低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合理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浅谈节能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3):163,165.

[2]吕柏霖.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12(23):84,91.

作者:马明珠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篇3: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是否合理,与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的运行效果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农田防洪水平。从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出发,论述了水利工程施工路线管理的要点。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渠道设计;施工管理

渠道灌溉系统的完善、安全、合理,有赖于良好的渠道规划设计和优质的施工,渠道设计水平和施工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1]。在农业水利工程生产日益现代化的背景下,科学设计渠道既能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充足,又具有防洪功能,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

1 渠道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1.1 渠道设计的原则

农业水利工程渠道设计过程必须满足工程设计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做到总体布置全面、合理等[3]。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点。1)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在充分考虑灌溉区域水资源平衡的前提下,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确保后续工作顺利进行。2)修建渠道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施工区的原有地形。在地形较高的地区设计渠道时,应在低洼地区同时修建渠道,以保证灌溉效率。另外,渠道的设计必须根据周围居民的情况确定农场供水项目的位置,尽可能远离住宅,以免对村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3)为了确保设计效率,可以将总体设计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让多个设计人员同时参与设计,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后再将各自负责的部分结合起来,从而简化设计过程。

1.2 渠道设计的要点

1.2.1 渠道规划

根据功能和适用范围,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可分为4种类型,即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因此,设计时应结合渠道功能和地域特点,适当安排不同的渠道,并在灌溉区建立固定渠道,设置的顺序一般是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对于2万公顷以下的农业用地,渠道链可以缩短,否则必须按上文所述的等级进行划分。

1.2.2 合理分配

所有设计都必须基于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考虑建筑工地的施工情况,尽可能提高设计的科学性。要考虑工程区的旱情特点,增加渠道设计流量,确保渠道供水;要考虑湿地条件,减少渠道设计流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1.2.3 渠道比降设计

渠道比降是渠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原有渠道比降的参数,总结问题,并从灌溉要求及区域性要求出发,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1.2.4 合理选择渠道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渠道建设材料种类较多,材料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考虑到渠道的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水和周围环境的侵蚀,要选择质量符合渠道要求的材料,同时应考虑渠道材料的价格,确保所选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 施工管理的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建设的施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农田渠道工程渠道的施工往往会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不仅会影响渠道的质量,还会影响渠道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必须对渠道工程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4]。

2.1 衬砌板的选择与使用

1)材料采购人员要仔细选择硬度和钢度符合标准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合格影响渠道施工进度。因渠道在室外使用,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在成本投入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质量更好的材料。2)在衬砌板加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衬砌板的质量,生产适当的衬板,并对有损坏的衬砌板进行维修。

2.2 渠道放样

渠道放样是利用石灰等将设计好的渠道“搬挪”到地面。施工中应注意提前和施工场地内的设计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并根据设计要求对放样数据进行定期复核。

2.3 制作渠道标尺

制定渠道标尺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测量出渠道断面的尺寸,还可以提高建筑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需要事先做好标尺并进行管理控制。

2.4 质量管理

1)在开工前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研究,并对施工过程的所有阶段确定质量控制点。例如,为避免出现过度挖掘问题,应提前将井深测量设置为质量控制点,在实际测量时进行二次测量,以保证测量的精度。2)质量控制。例如,在石砌过程中,瓷砖的比例应根据原材料的质量加以调整。3)在石砌过程结束时,要进行现场检查和确认,确保施工工作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对没有按照方案执行的内容进行改正,以确保工作质量。

3 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渠道设计中的问题

1)渠道衬板设计不符合材料选择要求,缩短了农田渠道输水的时间。2)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忽视了投资成本,在设计重大维修施工方案时没有按规定流程审批,导致工程大修大改,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

3.2 渠道施工中的问题

1)在很多工程开始之前没有制定施工标准,存在重大误差。2)虽然放樣的最终目的和要求是放出渠道的具体挖方位置及渠道边线,但实际施工往往出现渠道宽度和比降与设计相差太大等问题,导致放样精度达不到

要求。

4 加强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措施

在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对渠道材料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材料应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差异和建筑材料质量进行分析[5]。例如,北方的气候比南方冷,在选择高密度混凝土等工程材料时必须遵循传统原则;南方气候条件则与之不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环境相对潮湿,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优先考虑防水性能更好的材料,深度考量材料的防渗性能,同时对渠道工程所在地的现场环境和气候进行全面研究,保证材料符合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基本要求。渠道比降系数应根据选择的工程材料做出调整,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该系数应调整到0.001;如果选择混凝土作为主要工程材料,则比降系数最好为0.002。比降系数还与渠道内的跌水差值有关,如果渠道内的比降系数增加,则比降与跌水差值数量之间的差异将减少。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道设计,确保渠道间的比降系数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以确保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都有明确的施工任务。例如,应仔细校对施工图,确保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设计意图;结合渠道设计,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控制[6]。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三级检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1)施工队进行自我检查,以确保施工区域的合理性。2)工程师的审查。3)质量工程师的审查。三级检查的基本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对每一次检查进行仔细登记,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7]。

5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建设的关键,要严格控制渠道设计细节和施工质量,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娟.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新农业,2021(4):76.

[2] 岳浩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中华建设,2021(1):65-66.

[3] 边疆.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20(5):111-112.

[4] 王堡伋.试析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要点[J].科技风,2019(35):117.

[5] 周宏娇.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0):35.

[6] 徐建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及施工技术[J].江西农业,2019(10):53.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姜楠 张芳 李欢 杨亚婷

上一篇:中心学校工作计划(3篇集合)下一篇:汉语共性原则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