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学习心得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倍的认识学习心得

《倍的认识》评课

《倍的认识》评课 咸水沽第三小学

郭冠宇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用六个字总结,那就是沉稳、扎实、高效。下面我就对这节课亮点与不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亮点:

1、习惯养成有成效。

也许是出于一个班主任的敏感,从孩子们一进到阶梯教室,我就开始观察他们,虽然刚刚深入三年级,但孩子们安静、有序。坐到座位上后,整理好自己的学具。然后开始进行成语接龙,经了解,这是双港小学的特色,让我耳目一新,孩子们在积累成语的同时,也为语文学习添砖加瓦。

在学生单独完成小卷的时候,老师不忘提醒一句写字姿势,全班的姿势很标准,我想这应该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靠一时的装是装不来的。孩子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可见,吴老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是很用心的。

2、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上课伊始,老师针对粉花和黄花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学生的回答有:粉花比黄花少2朵;黄花比粉花多两朵;粉花和黄花一共有6朵;黄花的朵数是粉花的2倍。学生能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能用完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可见老师在平时一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

3、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于谁是谁的几倍,不是一个难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运动的时候就会找不准一倍数和几倍数,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引导”的方式,指名回答,帮忙指正,学生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再通过同桌互练,直到大家都能掌握。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时,老师再带领学生总结方法,吸取精髓。

4、练习层层递进有层次。

这堂课中的练习很多,充分体现出了精讲多练,并且从基础到提高,顾忌到了每个层次的学生。 不足:

老师的教态得体大方,但是我感觉这堂课缺乏激情,虽然我们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像语文那样富有感情,不像英语那样富有激情,但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增加一些爬山式或闯关式再或者竞赛式的方式到练习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的方式再多样一些,那么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第2篇:倍的认识教案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

1、

2、4 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法:讲解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谁能很快的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个()

()个()

()个()

2、画图表示下面各题的意思。

4个3

2个6

3、尝试解决。

师:自学教材50页。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

二、新授

1、 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小兔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P50图, (1)、看一看。

师: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 用小棒摆一摆。

圈一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改变红萝卜的根数。

小兔子吃掉了一根红萝卜,现在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学生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

小结:红萝卜5根,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5倍。 (2)、改变白萝卜的根数

小兔子吃掉了一根白萝卜,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用小棒摆一摆。

小结: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9根,不够5倍比4倍多1. (3)说一说,我们在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什么字?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4、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作业设计

1、P53练习十一

1、2 P54页练习十一4题

四、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第3篇: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画一画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多媒体情境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做拍手游戏

1、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 师: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 生:2下。

师: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判断对不对。(生拍6下) 师:你是怎么拍的? 生:我连续拍6下

师: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生:2下2下地拍,拍出3个2下。

师: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 预备:开始!

2、师: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师:请大家一起拍出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

3、师:小游戏好玩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思考)

二、情境引入“倍”

导入: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原来这里有不同各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胡萝卜(2 根)、红皮水萝卜(6根)和白萝卜(10根)。 师:请你比较胡萝卜和红皮水萝卜的数量,发现了什么?

生:

1、胡萝卜比水萝卜少4根。

生:水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

师:怎么摆就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水萝卜比胡萝卜多4根呢?学生到黑板上摆。

师提示:摆时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水萝卜的数量多,胡萝卜的数量小,在比较中,我们除了知道多和少以外,还能知道什么呢?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倍”。

胡萝卜和水萝卜相比,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几个2根呢?

师:怎么摆就能明显地看出有3个2根?

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3个2吗?

学生数,师板书。

师:胡萝卜和水萝卜相比 ,我们就以数量少的胡萝卜为标准,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水萝卜有3个2根,也就是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

1、进一步理解“倍”。

师:找一找图中,还有谁和谁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再小组交流。

生:2根胡萝卜为一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说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板书: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四、巩固运用

1、教材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2、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五、课堂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吧?(生说)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地去找一找,利用这节课学习的“倍”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倍的意义

水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

第4篇:倍的认识教学评析

落实理念 发展学生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评析

滦平县第四小学 孔英利

王立娜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二年的一节概念课,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求和与比多比少,“倍”的概念虽然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而这部分知识是本册学习的难点。理解两个量或多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需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乘法结构,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

这节课,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四学三查两反思”教学模式为引领,给学生独学、组学、展示学习和巩固学习的时机与平台,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收获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环节谈谈设计意图和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王老师创设听歌曲说信息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量之间的数学信息,从数量间比多少、求总和,过渡到倍数关系。首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说说6只大象和2只小象的数量关系,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是能说出倍数关系,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对倍有接触,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但这种理解可能有对有错,不是十分准确和完善。本节课第一次自主学习:请同学圈一圈、填一填,独立探究大象与小象的倍数关系,借助操作使数量关系更加直观,更易体现,本次探究可以说是尝试,是试做。第二次自主学习:是学生经历了独学、组学、班级展示学习,明白了“是几倍”要看有“几个几”,或看“有这样的几份”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小象这一“标准量”或“一份数量”变化了,而大象数量不变,这次探究是带着思考,带着方法来进行,获取新的发现。学生要动脑思考:都是12只大象,为什么大象和小象的倍数关系不一样,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标准量”的重要性。对于独学,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误区:必须要有前置性小研究,仿佛学生课前不完成小篇子就不是自主学习,甚至有的课牵强附会,为了有小研究而去设计。实践告诉我们,独学要以问题为主线,以启迪智慧、拓展思维为目标,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完成。《倍的认识》一课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不适宜课前安排,就放在课堂中。我校生本学案中增加了“自主学习内容”一项,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独学是组学、展学的基础,这项内容有的在课前完成,有的则需要在课堂中完成。

二、带着体验带着问题开展组内学习,实现兵教兵共提升的目的。

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既可结对帮扶,也可分别交流,达到深入探究、形成共识的目标,这个环节既是解决自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及团队精神。

本课中共有三次组学,两次在4人大组中交流,均体现在探究新知环节,要求通过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我们要求凡是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总结什么、注意什么,防止假合作。第一次组学要求:说说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第二次组学要求:交流答案和想法,想一想说一说都是12只大象为什么倍数关系不一样呢?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可操作,有的说、有的想,人人有事做就是有效。另外一次组学是在巩固测评环节,在2人小组、即同桌中交流答案与想法,同时相互检查,订正改错,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

三、展示学习促进生生交流互动,提升认知。

“展示学”环节分为组内小展示学和班内大展示学。本节课有三次小展示,三次大展示,小展示在组内完成,大展示由教师指导、小组组长主持与全班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时,组员分工十分重要,按照弱者先说的原则,使得人人有展示机会,切忌组长一人包办代替。展示环节最能体现生生互动,课堂的精彩生成往往在这里体现。第一次大展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3倍”的理解,既有看几个几,也有看几份,看几组,看几圈的方法,促进孩子从不同角度建立“倍”的表象。第二次大展示,孩子们总结出确定倍数时要找好一份数或看好标准,这是确定倍数关系的关键。我们要求展示学习时,学案上要体现教师点拨提升的要点,比如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呈现关键性知识点、学法优化等。

四、巩固学习、及时检测,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在习题设计上下功夫最具实效。以往我们通常是题目一道道分别呈现,弊端是教师扶着学生走,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以“课堂检测”的形式组织学生巩固学习,加之及时评价反馈,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投入,也更能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便于查漏补缺。王老师共设计了4道题目,

一、二题属于基础题目,三题属于变式题目,四题是综合题目。习题设计层层深入,如1题直接分好份数的,2题没有分份数,3题引发学生思考正确辨析,进一步巩固知识要点,4题培养学生灵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道自主创作题目,体现了主体性、开放性、创新性,促进学生全方位理解倍这一概念。

五、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能力很重要。

我们教师上课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优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有什么经验,有什么遗憾等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理,学生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进步,有什么不足,有什么感受,课堂检测中做错题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过来等等。思则进,不思则退。所以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要在每一节课中培养。

六、教师点拨调控是关键。

生本课堂中,教师说的少了,但是要点到关键处,说到点子上,适时激励评价、适时作为参与者质疑提问,适时总结提升或者讲解,生本课堂充满开放性和生成性,在不同班级上课会出现不同情况,所以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驾驭生成的课堂。而学情调查是教师调控课堂的关键,三次关键性学情调查是随机的、灵活的,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节奏。我们要求教师在个案补充中必须记录三次关键学情调查情况,以便于更好的以学定教。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点拨作用的发挥,生成资源的利用,有效关注学生,激励性评价等。

建议:

1. 深入领会模式实质,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关注教转变关注学,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活化模式,不僵化。课的好与坏看学生。

2.扎实深入备课是基础。无论按照什么模式上课,把握教材永远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心中有数,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也是枉然。教师要由教知识点转变为教知识的要点,进而教学学生学习与思考。

只有专业地读教材——深入备课,用心地读学生---了解学情,才能智慧地读课堂----在课堂中应用自如,有效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2015年12月25日

第5篇:倍的认识评课稿

《倍的认识》的评课

“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会遇上有关于“倍”的问题。所以“倍”概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抽象的。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吴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始,要学生画图,学生边画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通过把2个草莓看作1份,6个苹果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苹果个数是草莓的3倍,从而引出3个2就是2的3倍。然后再增加2个苹果,让学生完整地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增加2个依然让学生说。最后增加1个草莓,问现在的倍数关系,学生自然地就去圈一圈,画一画,然后找出倍数关系。然后让学生充分画图,讲数理。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拓展练习是看图找倍数关系,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灵活运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吴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1倍数”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不管是在摆苹果是草莓的2倍,还是在摆12个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的练习时,无时无刻都渗透了函数的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等,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其实数学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式的,教师有意无意都在渗透,提高意识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学生和电脑一齐画图,带着把2个草莓看作1份,苹果有这样的几份,应怎样分的问题去操作,接着再画这样的1份,画完后说苹果的个数是草莓的几倍,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第6篇:《倍的认识》片段教学及评析

《快乐的动物》片段教学及评析

教学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是 “倍”的概念的起始课,在学生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快乐的动物”主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来处理,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

本片段教学的认知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会用图示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情感目标是体验“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发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片段教学中应注意:第一次让学生摆圆片时,教师一定要作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加强操作的目的性,这样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过程分析

环节一:摆一摆 体会“倍”的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横放在桌面上,然后拿出你们的小棒或小圆片,一根小棒或一个圆片代表一只动物。动物有几只就摆几根小棒。请你在铅笔的上方摆出猴子数,然后,在铅笔的下方摆出鸭子数。(教师稍停顿,作巡视状。)

【实时点评】教师给出清晰的操作要领是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操作的前提。

师:要知道“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先要知道小鸭的只数里有几个小猴数?

(说明:这时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分哪一个数,怎样分?因此,需要有人引领。)

师:有小猴和小鸭2个数,你们是分哪个数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师稍停顿,以示让学生思考。)

生1(教师模仿学生说):分小鸭。 生2(教师模仿学生说):因为是看小鸭的只数里有几个小猴数,所以就要分小鸭数。

师:真聪明!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分一分,分完以后,和你的同桌说说“小鸭的只数里有几个小猴数”,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教师稍停顿,以示让学生思考。)

师:这位女生说有2个小猴数,是3个3个分的,旁边的男生你有什么要补充?哦,你说因为猴子有3只,所以这样分,还有补充吗?(教师稍停顿)。

师:你说得对,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一组,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一组,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小鸭数里有2个小猴数时,我们就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

板书: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 【实时点评】:这一过程是这个片段的一个重点,让学生通过有序、有目的的操作活动来建立数学模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教师只有将知识的条理层次剖析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操作,使学生通过活动来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验到有序思维的方法。到这时,引入“倍”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了。

环节二 :试一试 加深“倍”的认识 师:现在请同学生们看看“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请同学们先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两种小动物的只数,再试着像刚才那样分一分、圈一圈或者算一算解决这一问题,然后把你的方法和结果说给小组的伙伴听。(教师稍停顿,作倾听状。)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教师模仿学生说):我用2个圆片表示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2个圆片圈起来,再把小鸡的8个圆片2个2个地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生2(教师模仿学生说):我画2个星星表示松鼠的只数,再画8个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8个星星每2个分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师:哟,说得真不错,掌声鼓励。 【实时点评】:这里是一个巩固、理解新知的过程,因此,可以让独立操作,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通过交流,达到对知识的梳理效果,同时也使得人人都有动口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与人交

流能力,更加符合人性的需求。通过汇报,了解到学生对“倍”的概念基本清楚,因此,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算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已经求出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除了用学具摆,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谁先说?老师请最后排的那位男生来回答。

生(教师模仿学生说):老师,用除法算。

师:算式怎样列?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教师模仿学生说):8÷2=4,8表示8只小鸡,2表示2只小松鼠,4表示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实时点评】:由于经历了前2次分的过程,学生能感受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将较大数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因此,会说出用除法计算。

师:其它同学有与他不同的意见吗?没有的话,请你和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师稍停顿,作巡视交流状。)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解决?

生1(教师模仿学生说):摆圆片。 生2(教师模仿学生说):画图形,分一分,圈一圈。 生3(教师模仿学生说):列除法算式。 师: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教师模仿学生说):我认为列除法算式比较简便。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两个数量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量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实时点评】:发现一个结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了解它,就是让他们自由地说说,并且这也是大班教学的一个策略,它能最大范围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预到学习活动中。

整体评价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片段教学。通过巧手摆一摆,大嘴说一说,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片段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倍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本片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做,能很好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上一篇:安徽财政厅下一篇:客户维护方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