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时代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媒介艺术扩展领域中的美学定义,通过多角度领域对数字美学的讨论。数字美学的定义是当代性的、有行为目的的。本文根据当下时尚、媒体艺术和艺术空间的相互关系,对美学进行了浅析。关键词:审美;艺术空间;数字媒体艺术;视觉文化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艺术空间设计中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字媒介时代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字媒介时代动画艺术论文 篇1: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分析

数字媒介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将信息内容以数字的形式存在,通过信息制作、存储、传输、交流等手段完成信息的传播。数字媒介是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数字媒介的内容和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数字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全新出版成果,是数字媒介时代的产物,其借助技术手段将信息转变为数字内容,借助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传递,其语言形式不仅包含静态的图形和图像,更包括动态的视觉影像、听觉内容以及其他感知内容。

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介新特征

根据媒介的构成形式,数字媒介包括多媒介、移动媒介、互联网媒介和超媒介,多媒介是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特征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介,使用的媒体内容包括文字、静态图形、动态影像、声音等;移动媒介是相对固定媒介而言的,是指能够借助广播技术、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在移动过程中传播多媒介内容的信息媒介,主要包括移动电视、手机等;互联网媒介是借助国际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等为传播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媒介;超媒介是超文本和多媒介在信息浏览环境下产生的跨媒介平台,它通过超链接将平面媒体、电波媒体、网络媒体整合形成一个整体。

根据媒介的传播特点,数字媒介分为“点对点传播”的对话式媒介、“点对面传播”的独白式媒介和“交互式传播”的网络媒介3种。信息传播经过了人际传播、文献传播、人机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几个过程,从一对一、一对多,到了既有按需定制、点播,又有互动、在线与离线等全民参与的数字媒介时代。

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介发展具备以下特征:

1.媒介混合

未来数字媒介将是混合型的媒介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介,而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范围,汇集新感知语言的全方位媒介形式,任何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

2.媒介“软化”

所谓媒介“软化”,是指媒介将以应用软件和技术为主要媒介形式,在基于电脑、电视、手机等硬件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以微博、微电影、微动漫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媒介(软媒介)将在媒介中占更重要的地位。

3.媒介平台化

传统媒介仅仅被作为传递信息的窗口,未来数字媒介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媒介不再仅仅是传播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可以通过数字媒介直接交流,主动传播和主动接收成为基本信息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向交互双向传播方式转变,传播更具有精准性。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新形式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视频、音频、动画、游戏等作为新形式出现其中,赋予数字出版物全新的审美特征。

1.数字出版物的计算机语言

数字出版物的信息采集、设计制作、传播、演示等所有环节,无不依托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技术内容共同构成了数字出版物的技术基础。具体的数据存储技术、图像采集编辑软硬件、视频音频的采集编辑技术、动画制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蓝牙、无线网络等输出技术则是更加细致的数字出版物的技术,这些技术最终都以计算机语言形式展现。

2.数字出版物的艺术语言

数字出版物可以归纳为设计艺术的一个门类,其语言具备艺术语言的基本特性。数字出版物的点、线、面基本构成语言是由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色彩等形成,数字出版物的人机交互界面,既可以是平面二维空间,又可以是三维空间立体展现。

數字出版物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来传递信息,它继承了传统出版物的全部视觉语言形态,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色彩依然是信息传达的主要元素,数字出版物设计所遵循的依然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版式设计原则。

数字出版物是静态图形和动态影像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出版物的视频、动画内容中,画面的景别变化、角度变化、蒙太奇效果以及镜头的长短变化,都是数字出版物艺术语言的主要组成元素。数字出版物将视觉、听觉语言作为主要支撑,将平面视觉艺术与三维、影视艺术融合到其中,形成了足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艺术形式。

数字出版物的语言发展是由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媒介技术决定的,一个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数字出版物的语言发展方向。数字媒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依靠这些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未来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发展的新特征

1.实时与高效性

(1)数字化流程

数字技术加快了数字出版的流程,数字出版物运用数字设备采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使用数字设备和软件进行编辑处理,通过数字传输设备和数字展示设备传达给受众,整个过程全部依托高效率的数字技术得以实现,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2)信息承载量大

由于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的提升,数字出版物可承载的信息量也得到加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充。

(3)在线即时传播

3G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数字出版物制作和传播的时间差越来越小,使数字出版物的浏览、下载、在线体验像插上了翅膀,留给受众等待的时间越来越少。

2.非线性

数字出版物的叙事架构和形式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动态化,非线性使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混排并列,内涵与情节互动交叉,画面与界面随心变化和链接,拓宽了数字出版物形式的视野和创意。

(1)静态与动态

数字出版物的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依托数字技术完美混搭,动态内容的加强、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交叉组合,静态的文字、图形语言可以转变为动态形式,动态影像语言也可以成为静态语言,受众的审美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2)真实与虚拟

加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虚拟控制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数字出版物的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更加丰富,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大幅提升,阅读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3)超链接

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语言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获取的信息内容成网状分布,通过这个节点可以进行无限制的超链接。

3.沉浸性

(1)互动参与

参与其中、互动交流,使受众与出版物的位置角度发生了质的转变,通过数字出版物这一媒介,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成为受众与机器交流、受众与受众交流、受众与虚拟事物交流的主要元素。

(2)全方位感知

在物联网技术、新感知技术的支持下,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更多地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内容,而是将受众的触觉、味觉等要求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感知体验。在繁星满空的寂静夜晚,冷冷的风,夜来香的味道,伸手可以捉到的萤火虫,亦或拥挤的人群,杂乱的声音,围着垃圾飞的苍蝇……这些场景不再是需要亲自到现场才能体会的,而是通过数字出版物就可以体验感知到。

(3)形式与意境

简单的形式只能给人带来表面的、短暂的感受,意境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想要得到的内容,数字出版物通过对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够给受众不同的意境感受,体味、回味使数字出版物的信息长时间保留在受众头脑中。

4.技术审美性

(1)新技术

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依托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出版物制作技术、存储技术、数字传输技术、数字成像展示技术等新技术内容,将新技术的特征进行了形象化的表现,所传递给受众的不仅仅是出版物信息内容,更是新技術内容,将新技术语言纳入了审美范畴。

(2)媒介新形式

新材料使物质媒介的外在形态日新月异,无论是材质、重量、尺寸都在新材料技术的机床上发生着巨大变化,不断根据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创新改变。依托在计算机、手机等等平台上的非物质媒介(软媒介),从网站、博客再到微博,其界面和形式也变成了重要的信息传播语言内容,成为与数字出版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全息影像

数字影像未来发展将以全息影像为主要方向,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成为限制因素,图形、图像、声音等传播语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创造,并可以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数字媒介技术的创新和数字媒介的形式、内容的变化,将使数字出版物传播语言发生巨大的改变,读者在面对数字出版物时,已不仅仅是观看文字和欣赏图形、图像、声音,更多的是参与其中,全方位地沉浸体会,“阅读”这个传统概念的内涵将会更加充实,外延更加广阔,人们从中得到的内容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譹?訛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譺?訛肖东发、于文:《中外出版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譻?訛雷礼锡:《艺术美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譼?訛杨中举、戴俊潭:《新编传播学教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譽?訛[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譾?訛[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年版。

?譿?訛汪晓春、陈路:数字媒介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特征,《艺术百家》2011年第3期第233页。

?讀?訛王正林:数字出版物的形式语言与信息传达,《中国出版》2010年第8期第3页。

?讁?訛廖祥忠: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第91页。

(郑蕾: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宋瑞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多媒体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

作者:郑蕾 宋瑞波

数字媒介时代动画艺术论文 篇2:

浅析当代数字艺术语言与审美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媒介艺术扩展领域中的美学定义,通过多角度领域对数字美学的讨论。数字美学的定义是当代性的、有行为目的的。本文根据当下时尚、媒体艺术和艺术空间的相互关系,对美学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审美;艺术空间;数字媒体艺术;视觉文化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艺术空间设计中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数字艺术和计算机语言在当代文化中发挥着激励作用。本文试图探索数字艺术新概念和新經验定义的重要性。

1950年到1960年,数字艺术是概念化和非物质化的。美国艺术家和数学家本杰明·弗兰西斯·拉波斯基(Benjamin Francis Laposky,1914–2000)在1950年第一次用电子信号技术操控电子束产生不同曲线图像,开创了数字抽象艺术的前身。我们之后把这个数字形式解释为一个新领域媒体的艺术。这种新的媒体艺术赢得了新的美学维度,从而发展了屏幕艺术在空间的应用。数字空间艺术混合了各种媒体技术手段,探索观众感官的情感和自由的媒体互动,它的高纬度数字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数字媒体艺术经过“五十年的媒介艺术实践”。五十年来,一些数字媒体似乎过于形式化而不能被视为艺术,但在其创作之初,它们是创新的和实验性的,大多数数字媒体曾经只是“概念”。过去的创造性思维将技术创新推向未来,形成了今天的技术与艺术集合,而这些技术是过去只能梦想得到的。随着当代世界的艺术家们与今天的科技创新者携手合作,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大众之中,而这种合作还在不断加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的术语正在缓慢发展,数字媒体语言和术语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绝对的一致性。一个地区或国家可能引用或使用另一个地区或国家没有的术语。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字的差异或技术水平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数字媒体领域。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单一的定义”。虽然很难弄清楚什么是数字媒体,什么不是数字媒体,但在所有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中都可以找到一致的因素。数字媒体“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它被定义为存在于计算机上的一系列1和0组成。数字数据在这种方法中的作用集中在数据被用作创建物理有形物体的工具上。通常,这种面向对象的艺术作品被归类为传统的艺术媒介。任何在创作过程中任何时候使用数字数据的艺术品都被视为数字媒体艺术,因为艺术家使用数字技术作为创作工具,数字数据用于数字媒体的创作或制作。

“后数字”也可以解释为当代对信息系统的数字祛魅。“后数字”概念并不意味着革命性的,其更多在于呼吁媒体混合,停止“旧”媒体和“新”媒体的争辩,每阶段媒体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及局限性。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指出,当代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后数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描述了后现代传媒、艺术与设计的困惑。人们通过数字化或非物质化生活在“社会”中寻找新的概念经验从而重新理解、界定和定义现在的艺术。后数字并不是指数字和媒体在屏幕和投影上运行的作品,更仅仅是用传感器、相机等新奇的实验技术。

人们常认为当代艺术是关于艺术和社会思想的作品,艺术家创作有形或无形艺术品在艺术市场上体现其价值,这符合当今的真实情况。当代艺术受时尚或新潮的影响,跨审美、跨领域的混合艺术和商业时尚艺术不断兴起。许多展览馆现在都在组织相关的“表演”,公众娱乐和商业运作正在成倍增长。“展览”需求空间、幻觉、诱惑、壮观和好玩,今天传统的边界正在消失。数字艺术中空间语言的横向性是当代艺术家反思与解读的重要视觉传达。作品中表现的隐喻与空间、幻觉、时间、现实为观众提供了迷人感知的号角。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后数字时代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拓展领域。随着新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艺术面临挑战和新的可能性,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创造、交流上,但如果一方面数字时代促进了时尚产品的快速消费,另一方面它又让消费者渴望信息、提问和批判时尚。根据李波维斯基(Lipovetsky)的理论:“现代时尚是一个结合先锋和商业的运作,创新审美和商业上的成功离不开越轨精神和社会和媒体认可,正是这种模式管理当代艺术。”因此,我们面临着艺术时尚或者超时尚艺术寻求的自我表达、视觉冲击的感官体验。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被解释为一种幻觉、一个宇宙、一种理想化、一种逃离,为了追求快乐而不满意的日常生活。

1908年,尼古拉斯·埃夫雷诺夫(Nicholas Evreinov)的戏剧开阔了剧院外面表演的诞生,更大维度的空间和戏剧表演者创造的幻觉等元素是超脱之前美学定义之外的。戏剧在新的空间领域,新的表演方式和新技术中把剧院搬到了广阔壮观的空间,使之能加强艺术家和公众的互动,消除时间、空间上的距离。20世纪中叶,出现了“临场感”的概念。无障碍通讯、虚拟空间和数字图像搭建了虚幻的环境。虚拟装置开始创建“新世界”的同时抛弃了连接和分离的概念,它使不同的媒体环境能够混合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存在。展览馆把不同领域的作品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公众的空间。 从1990年到2000年数字媒体艺术有众多的学术成果,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与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关,比如时尚研究与时尚学。现在流行作为反映社会问题和文化,数字媒体和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逐步发展,如历史、哲学和社会学、人类学和媒体研究。这里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技术资源革新,利用技术作为工具和引擎为当代艺术创作。换句话说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家的时间手段,因此可能是创造的形式最能表达当代艺术情感的方式方法。

当我们从一篇文章中分析数字媒体艺术时,我们试图找到不同的方法来结合技术和物理材料或形式上的数字美学。技术与数字美学作为物质推广、主题演示,其创造性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新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实现方式在新维度各领域被广泛运用,我们正面临着新的美学和新的挑战。通过艺术实践的研究使两个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团结为一体成为可能性:时尚研究和数字媒体艺术。这不仅在制作理论知识上,还体现在新的创造性审美叙事的过程中,它正走在一条新的美学道路上。虚拟互动性,数字媒体的重要特点。通过虚拟化使物理对象能触碰到想象空间,由而产生新的维度概念和创作空间;审美情感,情感由艺术品或艺术对象在观众内心中引起的。马里奥科斯塔 (Mario Costa)把审美情感和技术概念联系起来,回到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崇高的概念;沉浸感,让观众在数字作品中遇见可达性和接近性,沉浸在数字艺术和整个艺术史的特点是与展示内容的临界距离和不断增长的参与度,对发生的事很有感情,这个维度使技术在艺术作品中具有再现性的光环;多学科协作工作,通过协作使艺术家在不同领域的多学之间流淌与融合,这一特点突出了集体共享艺术创作的成果。但多学科也出现了“误合性”,其艺术形式也可能是脆弱的。在媒体艺术中,我们还发现了系统自身的维度模式,它反映了社会、品味、时尚和技术的季节性,数字媒体像时装潮流一样,强求更新和更快淘汰。在数字媒体艺术中,需要更新计算机设备,软件和硬件升级。媒体艺术的成果和创造或许短时间内就过时了。数字媒体艺术是“流动的,因为它具有发展和演变的特点…”。在扩展的媒体艺术领域,它的维度美学受到质疑,概念在某些维度被重新定义。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影响商业、教育、艺术和文化以及个人的日常活动和互动。这种进步正在迅速增长,并对全球每个人都产生了影响,因此,当代艺术家将这些技术发展运用到他们的艺术中。

《数字艺术》一书中指出,从历史上看,艺术世界一直被认为是“面向对象的”,但随着科学和艺术的交融,艺术在当代艺术文化中迅速崛起。无论是传统艺术形式还是新媒体,当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在以某种形式运用技术。技术和科学在当代艺术界的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起着工具性的作用。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创作、呈现的方法千差万别,但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数字媒体是一种成长中的、充满活力的、千变万化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每一个当代艺术家都需要意识到并融入数字媒体艺术,因为它是一种有价值的当代艺术形式。一个艺术家需要一张画布来绘画,以传达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色彩构成形式的信息。传统的画布允许艺术家创作和保存他的作品,这是存在于两个维度。数字媒体是建立一个软件工具,允许艺术家通过触觉感知进一步探索画布的维度。这个行为激活数字工具创建的多维画布,艺术家不仅可以在二维,也可以在2.5D和3D中工作。对于每个维度,艺术家使用不同触觉感觉的画布,每个维度都为在创建艺术品时增加灵活性。在数字媒体中,尤其是在虚拟现实中模拟技术将媒体与艺术结合起来给观众最强烈的真实幻觉,艺术在叙述的空间里与对象产生碰撞,这需要充分的真实性和感官信息的结合。一个什么样的沉浸感观在媒体艺术中有着完美的体现,即媒介变得无形。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后数字时代作品寻求创造观众之间高度的情感投入,创造观众看不见的空间。也就是说,后数字时代的作品具有扩展的物理特征,打算邀请观众参与作品、体验作品。在没有预先制定规则的情况下探索作品主题和思想,在想象中幻想,游戏中虚幻。就像我们要以批判和认真的态度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沉浸是由空间创造的,是由作品中的叙事创作,由作品的欲望和开放性来诠释参与的观众,除了心理互动,互动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球运动,头脑和身体活动。这些举动看似是正常的,但它已经改变“不可触摸的艺术”的概念。装置和虚拟艺术增强现实艺术的类别。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结合多种媒介,数字的和传统的。装置和虚拟为增强现实提供了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观众“被带入一个由艺术家创造的完全合成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所有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中都使用数字技术演示。数字媒体有多种形式,从面向对象、有形到无形,它与多种媒介相结合,从传统媒介到其他新媒体媒介。它可以是基于时间的、动态的、互动的、协作的、参与式的,可定制、可变和短暂的。与所有的艺术一样,创作的行为和动机也千差万别,从对艺术的要求到商业冒险。因此,越来越难将所有数字媒体艺术归入一个特定的类别。在考虑数字媒体时,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会对其分类产生影响,对一些艺术家来说,创作艺术的概念动机是纯粹的功利,但对另一些艺术家来说,创作带来了新技术革新。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成长,数字技术对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总是对交流和建立关系感兴趣,因此创造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机源于艺术家的个人和社会经历。数字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和负担得起的工具来进行创作并从中获得灵感。从这个角度看,触觉艺术赢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新触觉和视觉体验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特征,互动数字艺术的概念意味着观众与艺术家通过“手术”转换,包括眼睛和大脑的换位,正是这些相互作用形式的结合扩大了数字艺术的维度观念。这个旁观者参与后数字艺术需要一个幻觉,有形的或数字的空间,唤醒参与的欲望,理解作品的意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后数字艺术对象是一个作品的延伸,它可能是短暂的,即使观众想享受安静,通过欲望虚幻、沉浸的存在。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数字媒体艺术的新形式也随之发展。正如科技重新定义了人类的互动、日常生活、艺术以及那些创造艺术的人一样,它也“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我们与所有旧文化的互动”。人们总是迫切需要观看、学习和研究古代的艺术,虽然过去的艺术是为这样的目的而保存的,因此这个循环将需要数字媒体继续下去。今天的人们有责任确保数字媒体艺术不被抛在过去的尘埃中,而是为未来的而保留。过去的创新者激励着未来的创新者。

在本文中,提出了扩展媒体艺术的概念,基于跨学科和多学科在当代数字艺术文化中的应用,后数字艺术讨论的结果与趋势。这个跨学科带来了新的领域和艺术维度。潜在创造新的表达和审美叙事,诠释了新的语言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公众对数字艺术的反应。我们生活在一个感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时尚系统“入侵”了绝大多数社会和文化生活领域,其中包括艺术、技术、传播、经济以及其他许多事情。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意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所有媒体、艺术和文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有关数字媒体艺术的当代性,让我们看到影响每天的一种审美潮流。

作者简介:

吴舒(1984.02--);性别:男,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有职称:初级;研究方向:动画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9QNQD094)

作者:吴舒

数字媒介时代动画艺术论文 篇3:

关于数字媒体艺术新美学特征的研究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時代,网络技术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各个层面。总之,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它的发展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全面支持。对于艺术而言,它的出现是新艺术的一个跳跃性的起点,它冲破传统艺术,对各门艺术兼容并蓄。它的出现于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敏感的艺术家们借助它对各门艺术元素的兼容并举和数值科技支持的特点,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全新的媒体来进行艺术创作,造就了新的艺术风格样式。本文我们将阐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并进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介绍和交流。

【关键词】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全面发展,艺术的创作将迎来数字化的时代,开启新的纪元。如今,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念已经从传统艺术创作的局限向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数字化的方向过渡。这种逐渐具有了兼容性数字化特征的艺术创作风格的出现,也向我们呈现出了新的美学特征。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数字科技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介入已不是我们能阻挡得了的,它成了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和人类对新事物的需求。所以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数字化技术对于现代的设计师、创作者而言,就如同一个工具箱,通过他们的不同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从不同程度上展现自己的艺术梦。在广义的数字媒体艺术中,语言和艺术、现实和虚拟、新技术和新领域的有效整合,无一不是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将不同领域的创作形式完美的结合,艺术家们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充分运用使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同时,它的结合是多个领域和科学团结和协作的结果,是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它的融合体现了现代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预先互动和结合。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它实现了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在学科方面,跨越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展现,充分地传达了人文到科学再到艺术的融合理念。数字媒体艺术中,数字体现科技基础的强度,媒体依赖传媒的传播强度,艺术表明的是艺术创作和数字技术产品结合的综合性领域。例如交叉学科领域,涉及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把其融合在内。在专业性方面,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新一代的数字媒体包括多媒体网页设计、摄影与摄像、Flash动画设计、数字音视频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网络传输、毕业设计等多个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是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有技术又懂艺术的体现,它可以根据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的设计工具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能力人才。集中培养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技术的融合,对数字媒体制作软件、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设计能力有独到的见解。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此类技能进行独到的培养,从其对科技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数字媒体艺术操作能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时刻关注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动态,具有根据时代发展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意识形态。总之,数字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融合的综合性体现,使其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让人们感到无比真实的立体存在。

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

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中,表现的审美是体现在对事物领悟和感受或者事物现象本身呈现出来的美,同时它也体现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构成的一种与人有关的特殊的表现。审美成为一种特殊方式,去掌握世界的艺术全貌,反映事物主观与客观、人物理智与情感的结合统一,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是指人们对艺术的看法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结合的创作方式创造的新风格作品中去感受和领悟数字媒体带来的艺术之美。在高度的信息化社会时代,借助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媒体艺术向传统艺术审美产生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深远的挑战。结合数字化媒体的艺术审美,在与传统审美艺术对比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艺术与现代媒体技术的结合;第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主动性;第三,数字媒体艺术审美对各类艺术的兼容性表现;第四,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运用率;第五,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大众参与度和互动性。相比之下数字媒体艺术审美比一般审美更体现了符合现代艺术发展的优势性。审美也不再是单单的实在的美感,而是结合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所以,在这一点上,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作品,以审美价值为体现的存在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审美需求。不过在对比两者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它们的审美都归结于现实社会和人类的精神。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美

任何时候,一项完美艺术作品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技术支持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的技术与艺术作品融合下,相比于传统的艺术作品更具新颖性。所以在与传统艺术的比之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同样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的开拓、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有利于审美价值体现的技术环境。就好比传统的美术作品,同样需要画者的绘画技术的创新和改变,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抽象的艺术形式。所以,新技术的发现与运用,都在观赏者心理和视觉上产生极大的冲击,也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价值与传统审美价值更多表现为技术带来的新颖性美感。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美

各种艺术形式的视觉元素不断地在空间中变化和运动的数字媒体艺术特点,它的动态感在传统艺术的静态画面上给观众呈现一种直接视觉上的冲击感,它的动态感不需要靠联想就能直接在你的视野中成像,并且它的直接成像还体现了不同的光感、画面感和色彩。同时它的光感、画面感和色彩等艺术元素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移动,速度可快可慢,营造了一幅实际的动画感,构成动态的秩序美,体现着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别之处。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美

互动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一大重要特征,数字化的艺术作品在作者与观众之间表现了一种角色互换、互相沟通,共同分享的新艺术模式。互动数字平台在网络上的运用,我们不再受地点的限制,只要进入到数字网络系统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认知、生活经验与爱好对作品加入新的题材和内容,对作品进行再次改造创新,这样我们就能享有对作品的修改权和选择权,在作品中体现我们的真实看法和感觉。从作品中形成了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友情互动,从而使艺术创作得到了新的感觉。只有互动才能使创作者在换位对话后的真实情感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观赏者切身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得到切身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陶冶。这样会吸引更多的非艺术者的探讨,在数字媒体的作用下使艺术的艺术氛围表现出平民化,加强艺术家与生活和社会色彩的交流接触,融合新媒体技术创造更多的美。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大众化美

大众化在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在通俗的数字处理技术和互动基础上,构成的数字媒体艺术上的新美学特征。大众化成为美学特征之一,离不开数字化的人性化设计,它的这一特征在可复制的同时也解放了艺术的禁锢性,使其成为联系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介。就比如说,各个网站都开设了交流平台,在每篇报道发布后提供给大宗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了观众向观众的传播方式,逃脱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媒体融合大众成为其中的一员,实现数字化艺术的传播与共享,使更多的人加入,共同开拓艺术的新天地。

四、结语

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艺术形式得到延伸同样是使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得到重新的定义和诠释得以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中涌现了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多形式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中,加深我们对未知的知识和技术的探索,使艺术得到不断地重新定位和展现,使数字媒体艺术在向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能向着现代化发展,不断地创造新的美学途径和形式,向人们展现又一次的美学新高度。所以,把握住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深入的探索才能对現代艺术进行正确和科学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李钊卿.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7.

[2]程丽.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胡楠.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J].电子制作,2015.

[4]柳枫.数字媒介中传统造型语言表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

[5] 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6] 王伟毅.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可能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

[7] 马凌燕.论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异同[J].湖北社会科学,2007.

[8] 杜雯.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特点分析[J].科技风,2010.

作者简介:周子强(1988-),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周子强

上一篇:环保局履行职责工作总结下一篇:银行工作总结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