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验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社会主义经验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基本经验初探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还是取得了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结合中国法治发展历史,特别是60年来的法治建设实践,笔者认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并不断发展民本思想、重视法律的经济社会职能、重法治的本土资源、坚持司法公正、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坚持法制现代化、摒弃人治思想残余这八条基本经验,方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建设;基本经验;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历经了艰难曲折、风风雨雨。60年法治历程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民本、民主、法治三个维度都得到重视,才能实现善治。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的八条基本经验,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一、坚持并不断发展民本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就是一部民本思想的发展史,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检验标准蕴含的民本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的丰富民本内涵,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民本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经过充分挖掘和改造,已经显示出并将更加充分地显示出其在维护民生、促进发展、推动文明与进步的潜能。

二、注重法治的本土资源

埃利希说:“法律发展的中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断,而在社会本身”[1]。即法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本身。社会秩序的形成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进而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的基本秩序也就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路径,“文化发展具有突出的历史继承性”[2],我们必须考虑西方的法治水土不服问题,重视我们自己的本土资源。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总结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那些符合法治精神、有利于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原则。法治建设是在构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模式,虽然可以超前于社会的自然演进,但它永远也无法摆脱社会基本发展进程的束缚。因此,对于在发展变化的本土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法治规则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和肯定,如区别于西方非黑即白的判决模式,我们的法院调解,并不能因为它们可能不符合西方法治模式,或者为西方模式所没有就加以片面的否定。其次应当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重视从中提炼出来的符合中国土壤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我们是在有着千年封建传统礼法文化熏陶下的法治本土资源上进行法治变革。“传统之于中国人,并非死了的过去,而是活着的现在”[3]。这就决定了我国实行的法治不可能摆脱传统法治的积累,或者说必须以传统资源更新为前提。

三、坚持司法公正

法治国家中司法公正的基本含义就是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不受外界非法干扰以及司法人员办理案件时要秉公执法,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由此可以让法律的权威在社会公众中得到树立。因为,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普通民众对法律的认识通常不是经过文本来认识的,而是从司法实践中直接感受的。很多时候,社会公众甚至把司法理解为法治的全部内容[4]。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更好的维护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律的威严。在司法过程中,审判人员通过秉公执法,直接增强了人们对法律神圣的信任。同理,枉法裁判将会造成民众对法律尊严的怀疑和蔑视,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公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5]

四、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

我们在重视本土资源的同时,并非断然否定西方法治理念,西方法治毕竟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包含有人类普适性和共性的特质。正如恩格斯所言:“很少有一部法典是率直地、十足地、纯粹地表示一个阶级的统治的。”[6]而法治社会中的普适性原则则可以成为建设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予以借鉴的法治思想资源。

我国法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采取“拿来主义”,即应该吸纳和借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东西,才是理性的选择。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比较差,又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借鉴和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立法经验,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也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凡是现代法律中已有的,反映现代化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各国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行之有效的新成果,都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不必另起炉灶,自搞一套,人为地设置藩篱和障碍[7]。世界各国的法治在现实中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都需要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在借鉴西方法治普世性规则的基础上,建设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五、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认为,正义取决于一定形式的程序并将其分为三个基本的表现形式,即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通过这样一种分类,罗尔斯得出结论认为法律程序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不仅仅是实体法的载体和手段,其本身对于法律理想的实现也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因为一个坚持公平的法律程序的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根据法律做出公正决定的可能性[8]。

一方面,程序正义能使当事人获得一种形式正义。通常在当事人眼里,实质正义是其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强调对侵权人的公平惩罚和对受侵害者的公平补偿以及责任得到合理的分配。然而,实质正义本身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模糊概念。由于社会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的认识能力又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对实质正义的理解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另外,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事实和情况,比如技术能力所致的证据未能充分获取,当事人在举证能力和辩论水平方面差距过于悬殊等,都可能导致真正的实体正义很难如期实现。为了让社会,让当事人有一个诚信法律过程,我们只能去寻求程序正义,只要法律行为的程序具有正当性,在实体上也视为是合理的。这样程序的正当使公众相信一个法律行为产生的事实基础是真实的公正的,从而消除对国家行为的疑问和对抗。另一方面,程序的正义能使当事人获得一种形式理性。卢曼把法律程序作为一种行为系统来看待,他认为所谓程序,就是为了法律性决定的选择而预备的相互行为系统[9]。再次,程序创造了一种根据证据材料进行自由对话的条件和氛围,这样可以使各种观点和方案得到充分考虑,实现优化选择,避免恣意擅断。最后,通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实际结果的拘束力这两种因素的作用,程序参加者角色活动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基于利害关系而产生的强烈的参与动机将促进选择的合理化[10]。

六、坚持法制现代化

一般认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发展过程[11]。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标准,有学者认为民主、自由、法治是法律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包含民主、自由、法治的法律都是现代化法律[12]。

笔者认为法制现代化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社会法治建设的系统工程。法制现代化与法治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法制现代化就是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配套各种现代法律制度。总而言之,法制现代化中应当包含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技术手段和物质实施等现代化。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法律制度落实的影响,我国法制现代化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不能想着仅仅依靠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思想就能实现法制现代化。我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道德、民俗等,这都决定了我国法制现代化必将有一个本土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坚持法制现代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法制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法律制度是一个以权利为中心的规则体系,而权利是满足民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法制现代化要“以人为本”,就是各个法律部门都要以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为核心,对人的权利有关的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和建构。其二,要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其三,我国法制现代化应该注重部门法的建设。而对于反映民主政治、农业建设以及家庭婚姻的法律制度,就要注意我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的崇拜国外的经验。

七、彻底摒弃人治思想残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为法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法治社会,而不是人治。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对社会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治社会中,国家治理主要依靠当权者的道德约束,圣贤成为权力者追求的最高目的,因此往往会使他们超越法律的特权。而法治社会,对权力的约束主要法律规则的实施。孟德斯鸠说过,所有的权力都可能被滥用,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权力不受到法律的规制必然会导致腐败和滥用。惟其如此,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到侵犯,因为法治的核心就是通过加强对公共权力的限制来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第二,反对法律工具主义。中国古代法律思想都把法律规则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社会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内涵。而法治社会是一种超越政治目的的社会精神,是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放弃那种依靠行政权力来治理国家的方式,而是用法律规则来制约权力,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法治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法治思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起步也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并形成了人们平等、自由和权利的观念。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但达到成熟的程度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旧思想的残余,这为我们真正实现法治社会增加了难度。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承认物质基础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规律,继续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法治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荣长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梁治平.新波斯人的信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公培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J].载《中共中央法制讲座汇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8]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0]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M].载《中国社会科学》[J].199,(1).

[11]张文显,姚建宗,黄文艺,周永胜.中国法理学二十年[M].载《法制与社会发展》[J].1998,(5).

[12]严立贤.现代化理论述评[M].载《社会学研究》[J].1998,(2).

[作者单位]祝庭显,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姬鸿雁,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祝庭显 姬鸿雁

第2篇:试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来之不易,非常值得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概括、提炼和阐明了近三十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即高举“一面旗帜”,开辟“一条道路”,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鲜明、贯通、完整的统一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来之不易,非常值得珍惜

(一)这是付出沉重代价,犯了错误换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的认识只有一个笼统框架,其基本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相关论述。又由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先导与榜样作用,使苏联模式形象化。

毛泽东后来在总结这段经历时谈到:“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而“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对于这种“抄”,毛泽东一方面认为“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创造性,”“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对于“外国经验,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只能供参考。”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毛泽东在党内最早觉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缺陷,如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经济上过分集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把农民挖得太苦等等。

但是由于经验和实践的缺乏,对迅速到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准备不够,加上中苏关系破裂和国际反共气候形成等因素影响;1957年夏季我国少数右派势力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起进攻,使毛泽东对国内阶级状况,国际国内形势作出错误分析、估计和判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出现严重的误差,犯了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1966年“文革”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被迫中断。“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毛泽东晚年探索中所犯的错误和理论上的重大挫折成为邓小平探索的活水源头。

(二)这是对国内外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反思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1.这是对建国以来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经验教训的总结。邓小平从毛泽东手中接过探索新道路的接力棒,首先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同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于打破陈规,勇于超越前人,敢讲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使“始于毛”的中国新道路的探索,最终“成于邓”,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中国现代化之父”。

2.这是对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总结。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运行机制,即“斯大林模式”。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对苏联模式的失望,转而把目光投向西方国家,向西方国家靠拢,在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和西方国家的允诺和推动下,急速推行以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稳定化为基本内容的激进的“休克疗法”,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难以逆转,改革变成了“改制”,代价惨重而教训惨痛。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理论界先后出现了“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等对不同改革模式的政策和经验总结。拉美国家实施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推出的一套经济改革政策,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其主要内容是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核心是主张发展中国家迅速取消政府的各种干预,推行国民经济全面的自由化和私有化,以尽快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北京共识”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经验总结,它与“华盛顿共识”推崇市场的迅速开放和接受全面自由化、私有化观念不同,以创新、稳定、自主为根本原则,强调渐进式开放、开放中的保护,以及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一)从纵向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共产党人根据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特征,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拐点,把整个国家从“十年文革”的严重危难中拯救出来,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也再一次吹响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时代号角。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进一步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并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永远铭记。

十六大以来,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永远谨记。

(二)从横向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

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这也是经过一、二、三代共产党人结合各自的时代特点、时代特征,不断形成、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党的思想路线,并以这条思想路线开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各自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互相贯通,互相依存。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综合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理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概括出来,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二)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用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必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有起点没有终点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新的实践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新的回答。如什么是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十七大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三位一体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我们一定要在坚持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而可持续发展观不是中国先提出来的,只是中国的一种选择。它是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时提出来的。和谐理念的提出,一方面吸取中国传统“和”、“合”理念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有益的东西。

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遵循“有容乃大”的古训,具有包容的开放的理念和心态,不管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都要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限制和制约,即只要是具有普世性价值的东西都应该借鉴和吸取。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舒行.“北京共识”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构想[N].中国财经报,2004-07-29.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肖莉虹)

作者:陈 锋

第3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摘要:经过五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这个问题,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必须把法制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必须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朱庆跃 梁小洁

第4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 积极探索。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获得和发生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地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探索中的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具有很清楚地认识,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严重错误的估计,又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不是什么遥远的事了”的盲目乐观情绪。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由于这些失误,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用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由于民主和法制都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遭到批判,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结果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时指出:“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小结:当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第5篇: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

又一次来到学校图书馆三层,坐在熟悉的地方,那个陪伴了我一年的座位上,我真的感觉昨天就在眼前,我又回到了那段考研奋力备战的日子,回到了大家都在奔忙的日子,心中百感交集,一阵冲动,便提起笔,告诉自己,我曾经历过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也为即将迈入2014年考研大军的你,分享我的经验。

决定考研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我的本科学校很不好,只是一个985大学的独立院校。始终抱着名不正言不顺的自卑,被本部的老教师们鄙视。高额的学费没有换来优质的教育,只有一个安逸的学习环境,奢华的图书馆,还有贪图享乐的同学们。在这里呆了三年,几乎忘记何谓奋斗,不懂大学毕业了究竟要做什么。看看自己的课程表,还有老师上课时候不负责任的样子,没有任何背景的我不禁在大二的那个暑假开始考虑我的前途问题。

选择,永远都让人那么无助,那么无措。可是,我又必须对自己负责任,我不能在选择的时候发现我无路可走。整个暑期,我都在跨考教育上辅导班。诚实地讲,那段时间是我复习的整个阶段最为煎熬,最为黑暗的日子,以至于我现在都不敢回想,也不愿回想。现在,我只想说,我很庆幸,我活着回来了,我完好无损地回来了。这么说是有些夸张,可我很庆幸,我有一股倔强的劲头,即使复习的初期面对这么多让自己痛苦不堪的困难,我也没想过放弃。

每天的乐趣很多,从朋友们那得到,也从学习中获取。可是又真的很累。早上手机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我真的想哭。有时挣扎起来,坐在床上,在黑暗中望着同样黑暗的窗外。每天都是无休止的学习,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日子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我总感觉自己像是在无尽的黑暗中苦苦寻找那不知是否存在的光亮。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苦的岁月,是那么的令人欣慰和怀念。

我的复习建议:

政治:

1.去上个政治辅导班,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人大出来的,对文科很有见解,而且会给你画一些复习重点和必考的题型,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腾出时间来弄专业课。

2.上辅导班之前,我建议先把大纲和大纲解析看一遍,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更有效率。

英语:

1.我的四六级都是500分左右,只背了单词,英语二真题很简单。单词别再联想记忆法了,我觉得那些联想的东西真是恶心,好端端的词被乱拆,词根才是硬道理,背单词是个硬功夫,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起码背3——4遍。

2.学英语别太功利。英语文章很美,多背背美文。没事听听美文的听力,自己复试口语听力考的还是很高的,虽然不重要。

3.英语的阅读是重头戏,但是前提是备好单词,掌握词汇。阅读一定要以真题为准,多看看英文报纸,勤加练习,多听多看多读多背。

会计学:要全面些,虽然考纲很简单,也要深入些。不同学校不一样。

综合:跟着辅导班的老师走就好了,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这方面比较薄弱,下手的比较早。

我是多么地想去那个城市,那所大学,我告诉自己,要加油,总会看到自己想要的过那片风景的。就是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坚持着,努力着。

中间复习经历了很多事情,周围和我说要考研的人也是一拨拨的,但是一个个最后不是找工作了就是弃考了,我听着他们和我说考研的决心又看着他们一个个默默的放弃。而我没有一次真的想要放弃。我深深的觉得,只有当你考虑到这件事情失败的后果你无法承受,你才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以此激励你一往无前。我还年轻,我还有梦想。即使这个梦想可能没办法最终实现,但是我如此拼搏,总该离它近一点,再近一点。

等成绩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都做梦梦到自己几分之差考不上去,麻木的坐在电脑前面刷着考研论坛,当教育部通知可以查分了,我哆哆嗦嗦的把自己的准考证号输入进去,看到政治79,英语72,综合联考131,会计学81,我的心惊几乎快跳出来了!紧张又激动!很快初试成绩的喜悦,被复试通知给盖了下去。一盆冷水一般,告诉我现在高兴还太早,只要你复试表现不好,之前的努力,这样的高分都是无意义的。

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的问题很少,首先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并且回答了几个老师提出的英语问题,接下来是专业课老师提问,由于我准备的充足,感觉还很顺利,出来的时候本来很轻松,觉得和老师聊得还可以。结果发现我是最早出来的,其他人都被缠住问了很多专业问题。而我问的很少很少。等结果出来的几个小时,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候。中午没吃饭,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让我疲惫不堪,想睡觉又不敢放松,警惕着看着走来走去的老师,等着录取名单。最终,不录取名单先放了出来,没有我!那一刻,我没有想象中欣喜,我镇定的给爸爸还有他打电话说,我录取了!我可以留在这里了!

拿到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不敢相信,我真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换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不敢相信,我憋屈了一年来努力告诉自己,安慰父母,努力努力,我会回报你们的,这一切都有了肯定的答复。我想以后我回忆起来我的一生,都将万分感谢我大三时候所下的决心。带领我一路向北,去往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2013年的考研结束了。曾经的战友有一些落败了。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因为我知道这一路走过来有多么的不容易。我想,如果你见到大家的努力,感受过那份坚持的信念,经历过寒冷和早出晚归的辛苦,你同样会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说,朋友们,加油,路还有很多。好在,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走过来了。真的很庆幸坚持的信念,在漆黑夜里的海面上给我点亮了一盏灯,为我指引请进的方向,让我没有放弃。

对即将参加20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出去,云雾的那端,是梦的彼岸,加油!

推荐阅读: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下载 中国政法大学历年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中国政法大学2009-2011年硕士研究生各招生专业报名录取比例统计及复试分数线

第6篇:2018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

备考时自己也受到过考研帮其他学姐学长的帮助,所以希望自己也可以帮助到你们。结果出来后,一直说要写个经验贴,但鉴于自己的拖延症,今天才开始动笔,哈哈哈,请原谅处于懒癌期的我~ ✔关于选学校

自己当时选学校时也是超纠结哒,考虑了名校、城市、专业、自身能力等因素,最后定了北大、人大、社科院三个学校。至于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人大呢,自己主要考虑了以下方面。由于高考没考好,所以本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既然决定考研,就想圆一下自己的名校梦,再加上社科院考试稍偏重理论,所以放弃了社科院。而北大考的是英语一,自己对英语没太大信心,所以也放弃了北大,最后就选择了人大咯。(ps:其实超后悔自己被英语一打败了,从小的北大梦呀) ✔关于政治

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的,主要看的是肖秀荣的资料,肖老爷子的每个资料基本我都买了,简直是铁粉,哈哈哈。今年政治考了60+,主要死在了选择上考完政治就觉得自己政治要死了,不过还好,成绩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算是正常范围吧。对于政治,大家千万不要松懈哈

政治用书主要有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命题人讲真题》+《1000题》+《命题人知识点提要》+《肖四》+《肖八》+《肖秀荣的押题班资料》、《风中劲草》、20天20题、蒋中挺最后5套卷等押题卷子。

我刚开始复习政治时,前期阶段每天2—2.5h,后期阶段3h。具体时间安排看自己咯。我暑假开始看的肖秀荣的知识点,用配套的精讲精练练习。前期复习主攻选择题,要以选择题为重心,做错的选择题需要重新做一遍,一定要理解掌握自己的易错点,要思考自己在哪一部分或哪一章比较薄弱,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后期开始背诵政治大题,具体什么时间开始的我也忘了,我当时看了好多模拟题包括肖秀荣的终极预测四套题,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套题,20天20题,文都最后五套题,启航最后绝密三套题等,肖四肖八一定要看,一定要好好看哈。平时也可以与研友们多交流,看看他们都用买哪些书来背诵。肖秀荣押题班的资料我就是从同学那借来看的,她当时报了文都的政治班,最后也去了肖秀荣的面授押题,我们偶尔就会一起交流,资料也都会共享,建议考研复习不宜过于封闭。 ✔关于英语

英语单词+真题非常非常重要!!!

我英语复习主要跟的网课,自己也没有另买什么资料。其实报不报班看个人哈,我主要不爱学习,贪玩,自制力比较差,自己也比较稀饭老师的讲课风格,所以才选择报了网课来约束一下自己哈。英语复习暑假前就开始了,一直跟的网课和配套的资料,所以就简单说下吧~ 单词、单词、单词很重要,可以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法去背诵,或者根据自己的方式去识记。我是按照词根法进行识记的,个人感觉还不错,有时候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也可以根据词根进行猜测。单词就是不断刷不断刷,建议大家每天坚持背单词,毕竟单词是一个积累和不断巩固的过程。

真题、真题、真题超级重要。英语真题一定要吃透,真题比任何模拟题质量都要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前期可以做英一的真题,毕竟英二真题比较少,要爱惜。

英语作文也是很容易得分的,平时可以积累一些句型表达,形成自己的模板。英语真题作文一定要自己动手进行写,这样提升会比较快,英语作文我背的多了,并且每篇的套路都差不多,所以基本内化了,感觉写起来还是挺轻松哒。阅读的话首先是单词量,然后是做真题,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一是把真题中不会的单词挑出来背,二是要把阅读中的长难句给搞懂,三是要摸清出题老师的一些套路,找到一些小技巧小方法。翻译一定要把中文写下来,不能只在脑子里大概勾勒一下就好,只有写出来才能自己学会怎么组织语言,然后对比答案进行思考;完型可以把历年的答案进行总结一下,会发现有很多都会重复,建议完型可以熟读,语感有时候还挺有帮助哒。英语贵在坚持! ✔关于专业课

[参考书目]根据自己复习时的经验推荐书目: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与能力》;隋玉杰《个案工作》

辅助书目: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许莉娅的《个案工作》;杨伟民的《社会政策》;何雪松的《社会工作理论》;刘梦的《小组工作》;徐永祥的《社区工作》;王思斌的《社会行政》和《社会工作导论》;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 》;学长学姐的笔记。

【注】个人觉得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和《中级实务与能力》这三本书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看。隋玉杰《个案工作》、杨伟民的《社会政策》这两本也很重要,但自己当时主要整理了课本的重要知识点。其他参考书可以作为参考,整理笔记时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补充。 [真题]历年真题个人觉得非常重要,真题答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框架,也可以用来模拟;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看出考题没有特别偏好,考题比较活,但出题方向不会很偏。所以初试复习一定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多了解社工热点知识和新闻,这样在考场上即使遇到了不了解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写,也可根据已掌握的相似知识点去回答。

[答题技巧]:名词解释作答一二百字即可;简答题要逻辑清晰,把握关键词,适当进行延伸;论述题一定要思路清晰,一般会阐述理论、方法及问题等等,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师的研究方向] 李迎生: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本土社会工作、非营利组织、社区发展等; 隋玉杰:老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等。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杨伟民: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思想;

陈劲松:灵性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传统中国社会思想研究;

张会平: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女性研究、心理健康与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评估; 何欣:残疾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NGO发展与管理、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质化研究法;

祝玉红:儿童保护、家庭暴力、青少年行为与健康、儿童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列举部分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可以在人大官网查询哈。

[跨考的建议]:学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及思考方向,养成专业素养;学会融汇贯通各知识点,可以多向学姐学长取取经,多与本专业的进行交流。

[专业知识复习]:我是以李迎生的社会工作概论为主,中级和其他参考资料为辅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可能会痛苦,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平时自己要多动手写写,因为专业课考试时间比较短,而任务比较艰巨,如果写字速度过慢,可能就会答不完哦。

[笔记]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的,暑假之前确定了学校,找学长学姐进行了解,买了参考书。暑假开始正式复习,把要看的书认真过了一遍,第二遍开始进行笔记的整理。做笔记时先会整理出框架,在框架上进行内容的填充,在这个基础上再补充相关的知识点。真正开始准备做笔记已经是九月份了,不得不说,刚开始真的是非常痛苦。一是感觉时间来不及了心里有点慌,二是内容真的太多。整理专业课资料我是分为原理和实务两部分,以李迎生的概论和中级书为大框架,一章一章看,结合其他书目和学长学姐得笔记中相重合的部分,一章一章地进行比较融合,再整理成最终的资料。效率可想而知,一天就只能整理完一章,还不是那种内容特别多的章节。这个过程真的特别煎熬,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了,可是想到整理完就轻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松了,又继续坚持苦逼的整理了。事实证明,花了大把时间整理完资料之后真的轻松很多,因为整的时候比较详细,资料整理出来之后我只看了自己整理的资料,课本基本就没怎么看过了。现在看到自己整理的那些纸质资料,也算做对自己奋斗的考研过程的留念吧,也希望大家整理笔记时一定要坚持!

[背诵] 至于如何背诵专业课笔记,其实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在答题时单单是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肯定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领会。根据自己背诵内容的多少与自己记忆能力确定什么时候开始背诵专业课,我是在10月下旬开始背诵的,背第一遍的时候要很全面仔细理解着记忆,背得牢固一点,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轻松。我总共背了3遍吧,第一遍花的时间特别长,背的遍数越多就会越轻松。背诵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合着资料之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当时自己就很慌,问了同学,同学也是这样的情况,自己就放心了。哈哈哈,我也是心大。背诵后期每天都要坚持,就算背到吐了,已经不想背了,还是要坚持一下下哈。我个人从小都不爱背书,所以对于这么多内容,我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忆。个人觉得晚上睡觉前把自己一天的内容回忆一下,第二天再用很短的时间进行复习,还是很有效哒。

[复试]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可以是选择题或论述题,英语面试部分前几年侧重于日常英语,今年主要是专业英语。我遇到的英语面试题包括你如何看待社会工作,你读过社会工作的什么课外书,你写过什么论文。最后一个表示当时真的没有听懂,一脸懵呀,就随便回答了下,英语一定要坚持学习。英语可以准备自我介绍、实习经历、家乡、家庭(突出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影响)、兴趣爱好、喜欢的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及需求)、自己的优缺点、关于读研(为什么读研、在研期间想学到什么,有什么计划)、关于本科(本科学校、为什么报考人大、为什么学社工、社会工作男女比例问题)、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优势视角介入老年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规划类(学习计划、职业规划)、最近读过的书等内容,不过由于今年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英语我也就没准备太多。

专业课笔试主要为论述题,今年和以往也不太一样,今年是4个论述题(个案的理论基石、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精准扶贫、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看待禁毒社会工作),题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专业课的面试一般自己选择题号来选择论述题目进行论述,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侧重于考察专业知识点及对理论知识整体的把握。专业课面试是分小组的形式开展,报道当天可以看看自己分在哪一组,看看面试的时间和地点。每组一般会有6个左右面试的老师,进去以后要有礼貌问好。一般第一个发问的老师是口语老师,口语面试一定要仔细听老师提问的问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在回答。回答专业课题目一定要听清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也就是注意倾听和审题,不要回答跑题,其次,不要急于回答,思考片刻,在脑子里构造出这道题的几个点再去回答,回答问题尽可能多角度,突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最好。复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信。遇到难题,需要冷静,并以诚恳态度回答问题。

复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集整理人大往年的复试真题,掌握复试的大概方向。第二,温习初试时候整理的笔记,尤其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并总结自己的答题模式。第三,了解近来社工界的热点问题,并多进行思考。此方面可多利用网络渠道关注相关信息,如中国社会工作、社工观察、青翼社会工作网、社工中国网、中国社会工作者等微信公众号。第四,看导师的论文方向,可从知网上收集人大老师的论文。第五,论述题的答题思路。要复习初试时的框架知识,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因为今年时间比较紧,复试名单出来后也就三四天的时间准备,所以专业课我主要看了初试时整理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社工热点,英语主要看了专英词汇以及自我介绍、兴趣、家乡等日常英语的准备,准备也不是很充分。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复试名单出来后一定要尽快订宾馆、买车票,这个很重要!

最后啦,撒点鸡汤吧。首先,勇于报考中意的学校。选好学校之就要坚持自己的初衷。保持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过程中的心态。调整复习方向、内容和策略,劳逸结合。其次,注意休息,把握好作息时间为学习效率提供基础。在前期复习阶段,我整个人还是比较放松哒,一般一周休息一天,有时候一天半,十月份开始之后一般一周休息半天。关于休息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就可以啦。最后,心态、心态、心态很重要。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积极进行调节。备考期间,如果压力很大,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或者找学长学姐聊聊天,帮你打打鸡血。感觉自己絮絮叨叨了这么多,想到哪就说到哪,没有什么逻辑哈,希望能对18考研儿的你们有所帮助。要相信自己是很棒哒,加油~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第7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 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 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 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 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 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 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 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 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 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 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

命 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 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 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 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

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 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 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 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 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

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 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

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 是对中国共产8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新华网)

第8篇: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研究 刘明定

[提 要] 我党一贯把总结经验作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来运用、继承和发展。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在经验总结的目的、条件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 这种经验总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经验总结思想。研究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 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经验总结 思想

坚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坚持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 汲取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党一贯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来运用、继承和发展。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思想, 研究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 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的发展历程

邓小平一贯重视总结历史经验, 他认为党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都是宝贵财富, 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最可靠的。他曾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我们的经验有正面的, 也有反面的,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用”,[1 ]“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 就能达到统一全党思想, 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2 ] “我们不靠上帝, 而靠自己的努力, 靠不断总结经验, 坚定地前进。”[3 ]

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 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他对历史经验有三次比较集中的总结。

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向何处去?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冲破“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禁锢,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避免了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不稳定,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 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恢复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具代表性的文件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文件体现了邓小平的指导思想。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思想主要有: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等, 都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后作出的理论概括。对此, 邓小平曾指出,建国以来30 年的经验教训,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 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其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对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后来, 他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曾谈到: “‘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 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 这以前, 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 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4 ] 因此, 只有认真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 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这类**以新的形式出现。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三大召开的前后。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强调要注意把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邓小平认为在中国这么大的落后国家里搞社会主义“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5 ] , 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思想有: 十二大开幕词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总结建国以来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

第三次是1992 年的南方谈话。1989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 中国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邓小平对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系统的总结, 这期间代表性的经验总结的思想主要有: 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在十三大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6]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观点[7] ,把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体而言, 这几个阶段的总结, 其总的方向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就具体内容而言, 前一阶段的总结, 带有拨乱反正性, 主要是总结“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所提供的经验教训, 解决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后一阶段则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 解决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

二、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 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文选》三卷之中, 通过一系列的报告、谈话等来体现。

(一) 总结经验的标准和目的

总结历史经验的标准和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总结历史, 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 而是为了开辟未来。”[8 ] 邓小平认为: “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 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 才有好处。”[9 ]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其次是汲取教训, 避免错误。邓小平认为: “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10 ]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 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 ‘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11]

(二) 总结经验的条件

总结经验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个条件主要就是丰富的实践, 包括理论实践、生产实践等等, 否则经验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具体来讲:

其一要靠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 也是一种方法论, 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毫无疑问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邓小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他强调: “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 ⋯⋯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代和任务不同了, 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 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1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不是教条, 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 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 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13]

其二要靠日积月累。理论———实践———理论, 循环往复, 一次比一次的认识更丰富, 更生动, 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对必然王国的认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邓小平认为, 在经验总结上也有一个日积月累, 不断丰富的过程, 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就是根据四川、安徽两省的丰富经验在全国予以推广的。建国初期到八大,我们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但最终却“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 ⋯⋯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4]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二十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和八大的时候比较, 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 经验丰富得多了, 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15]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 邓小平还指出: “我们还要积累新经验, 还会遇到新问题, 然后提出新办法。”[16] 1992年他又指出: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 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

[17]

其三要靠一定的方式。主要包括调研、考察、实验等方式进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正确的发言权。邓小平认为, 很多经验都是群众发明创造的, 要积累经验必须到群众中去, 到全国各地去,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他在1975 年左右关于整顿的前期考察,1983 年赴苏州等地考察, 1984 年到深圳、珠海、厦门、上海等地考察, 1986 年天津考察, 1991 年上海考察, 1992 年南方考察等, 通过这些调查研究, 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此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最具代表性的考察就是1992 年的南方谈话, 这次考察对我们党开好十四大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邓小平还提倡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他指出: “干部要有深入群众, 熟悉专业, 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18]青年干部“现在经验不够, 过两年经验就够了。”[19] “面临的都是新事物、新问题, 经验靠我们自己创造。”[20 ] 邓小平还提倡通过实验来积累经验。1985年他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 路子走得是否对, 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 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21]1986 年他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是强调:“从另一个意义来说, 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实验。”[22]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以来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之路, 鲜明的体现了邓小平靠实验来积累经验的思想。

(三) 总结经验的方法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 进行经验总结也需要讲究方法。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方法主要有:

其一要及时。也就是对经验要总结及时, 对问题要纠正及时。他曾指出: “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 有错误就赶快改, 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23]“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 对的就坚持, 不对的赶快改, 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24]

其二要实事求是。典型的实例就是对毛泽东的评价。他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也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他指出:“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 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 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 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 这样做, 不行嘛!”[25]“对‘文化大革命’,我们也不能说是路线错误, 按它的实质分析就是了, 是什么就是什么。”

[26]“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 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 才有好处。”[27]

其三要全面。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是总是讲究全面性,既立足历史和现实, 又立足国内和国外, 又看正面和方面。正面与反面, 历史与现实, 国内与国外经验都兼顾。邓小平认为: “我们既要接受成功的经验, 也要接受犯错误的教训; 既要善于学习国际经验, 也要善于学习自己的经验。”[28]他曾指出: “我们粉碎‘四人帮’,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们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我们现在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29]“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我们的经验有正面的, 也有反面的,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用。”[30]他还指出:“我们走的路还会有曲折, 错误也是难免的, 但我们力求及时总结经验, 不要犯大的错误, 更不要因为小的曲折而缩手缩脚, 不敢大胆前进。”[31]“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 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是能够办得到的。”[32]充分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思想。在如何对待国内和国际经验的问题上,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建设有三十九年,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33]“经验这个东西很贵, 今后还要花钱买经验, 要力争化很少的钱买更多的经验。”[34]“学习苏联好的东西对我们用处很大, 借鉴苏联错误的东西, 对我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我们要善于接受苏联的经验教训, 这样就可以少受损失。”[35]“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 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 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

[36]“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 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 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37]正是因为在对待经验的问题上, 坚持全面性, 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的特点

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 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一, 把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具有深厚的现实性。邓小平一生“三下三上”,[38 ]两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 但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 他总是把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认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作为我们衡量做的对或不对的标准。”[39]1980年他在与外宾谈话时说: “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 „„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随之逐步增加人民的收入。”[40]

其二, 把总结经验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 具有鲜明的开拓性。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要把毛泽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41]“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搞清楚这个问题。”

[42]体现了坚持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 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拓性。

其三, 把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相结合, 具有浓厚的人民性。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 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 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 领导群众前进。”[43]“改革是大家的主意, 人民的要求。”[44]“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 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 都是基础创造出来的, 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5]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对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的无产阶级群众观。

其四, 把总结历史经验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性。邓小平指出: “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46 ] , “总结历史, 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 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47 ] 正是坚持这一原则,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维护了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坚持了毛泽东思想, 又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四、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的时代启示

总结经验, 从哲学角度看, 就是立足于当前实际对以往的实践进行认识和再认识, 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总结经验一直是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及时总结经验, 成功运用经验, 汲取教训, 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经验。马恩“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毛泽东通过对革命及其历史经验的总结,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 邓小平“靠不断总结经验”, 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解决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可见, 有了马列经典作家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才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坚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坚持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 坚持立足历史又放眼未来, 吸收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经验总结思想, 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在我们党长期以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确立的。以史为鉴, 可以明白得失, 回顾历史, 从邓小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其一,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经验, 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经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只有坚持这条思想路线, 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 进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推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其二, 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国情。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同样, 也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三,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找到正确的道路不容易, 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更不容易。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参考文献:

[1 ] [2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12 ] [13 ] [14 ] [ 15 ] [ 16 ] [ 17 ] [ 19 ] [ 20 ] [ 21 ] [ 22 ][23 ] [24 ] [27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6 ] [ 38 ][39 ] [42 ] [44 ] [45 ] [ 47 ]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139 , 235 , 118 , 269 , 229 ,370 , 373 , 272 , 272 , 272 , 272 , 14658 , 312 , 347 , 2921

[28 ] [34 ] [35 ] [ 43 ] 邓小平文选(第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 264 , 269 , 263 - 264 , 218 -2191

第9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并提出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对恩施市来说,就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从推进产业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行依法行政五个方面入手,建设高效、文明、现代的新农村。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依据恩施市农业的特点,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抓特色产品加工。就现实而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每一个产业要重点扶持1—2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在技改贴息、财政支农、项目安排、信贷投向、人才流动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扶持壮大华龙茶叶、九洲牧业等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支持新企业的发展,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与协作,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标。通过办会、办节、“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农业产业化效益。二是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两叶一芋两草”为重点,建设好茶叶、烟叶、魔芋、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草食畜牧业、特色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将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力争2—5个农产品板块基地挤进全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范围,并加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联结模式。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营销大户,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利益表达能力,提高农业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向,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二、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难点。就现在而言,主要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三补贴一减免”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政策、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要有效落实,确保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要坚持把发展

二、三产业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精心培育农村各类市场,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网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择业的准确率,充分发挥驻外机构、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市、乡(镇)劳务信息网,定期发布、交流、预报劳务信息。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化整合“阳光工程”等各种劳动力培训基地,进一步扩大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行“培训—推荐—就业”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业务技能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要认真做好农村通水、通路、通讯等工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加强通村油路和村级公路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新机制。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及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农民“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业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好范文出品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大对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向上的精神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文化模式,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水平低下、格调不高等问题。三是加强民风建设。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上一篇:身边的民间习俗下一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