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装配式住房发展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外装配式住房发展

国外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路径

在今年的“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要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而全球多个国家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成熟经验,也为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法国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法国建筑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向大跨度发展,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德国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这就需要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瑞典&丹麦

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既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这种新建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能耗有大幅度的下降。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故丹麦推行建筑工程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使部件达到标准

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

美国&加拿大

美国和加拿大均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和加拿大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日本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在1990年的时候,他们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日本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从一开始就追求中高层住宅的配件化生产体系。这种生产体系能满足日本人口比较密集这么一个住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装配式住宅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同时也形成了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新加坡

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的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

第2篇: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经验借鉴

论文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 垒融风险

论文摘要: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迅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垒融风险,须引起高度重视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规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的措施,促进个贷业务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住房分配政策及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陆续出台,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信贷投向,加大了住房消费信贷投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迅猛发展并初具规模。截至 2000年底,北京市个人住房信贷余额达 406.65亿元 ,其中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340.69亿元,特别是 2000年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量和支持居 民购买住 房的套数、面积均超过前两年的业务总量。但 由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办时间不长,在内外部环境 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其迅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潜在的金融风险 ,须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个人信用制度缺位,个人资信风险难以准确地判断和有效地控制

对借款 申请人进行信用调查是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贷款银行来说,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获得有关申请人充分的信用资料,又不用投人过多的时间和成本。在国外贷款银行均通过商业信用机构来完成信用调查工作 ,但由于我国个人资信制度尚未建立.对个人 的资信状况缺乏合理 、完整的判定标准 ,银行只能 以借款人所在单位开具 的收人证 明等材料做为信用评定的依据.其真实性、时效性难以确定 ,对个人收人的核实成本较高,特别是借款人是公司法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其个人收人与公司经营收人难以区分 由于各商业银行尚未联网,对借款主体的资质、信用情况难以准确判断和有效把握 。

2.房地产项目按揭合作不规范.房地产经营管理风险无法控制

房地产项目按揭合作是银行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源头,对合作方的资质 、项 目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盈利性的评价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质量和资金 的安全,尤其是在贷款以抵押加阶段性保证担保方式为主的更为重要。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一个项 目多家银行甚至同一商业银行多家经办机构介人,特别是个别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 .不正确地迎合来 自社会各方面的某些需要 ,在竞争 中不遵循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原则,片面地追求份额,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放松对开发商资质和项 目合法性的审查及工程建设的监理 ,对开发商售楼资金放任 自流,不仅加剧银行市场地位的下降,同时对发展商逾期交房和工程烂尾给购房人和银行带来的风险无法防范和有效的控制,阻碍了个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 [1][2][3]下一页 3.抵押登记工作严重滞后,制约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

由于住房货币化分配.抵押登记工作量成数量级增长.房屋产权管理部门难以适应 ,办事效率低 .抵押登记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增加贷款的风险,同时也限制了押旧买新 、抵押贷款新业务品种的创新和发展 [!--empirenews.page--]

4、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转移机制不健全

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数额大,期限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急需建立风险转移机制。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或保险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为信用提供担保 的经营机构 。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缓慢 ,房地产拍卖市场不发达,廉价租房尚未启动,造成抵押物处置难 ,特别是对已进住的房产 .在居民安置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银行难以处置和有效地保全资产 。

5.科技含量低.贷款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相比,有着数额小,笔数多,期 限长,管理成本高的特点 ,在还款方式、信贷管理、风险控制、档案管理等方面与批发业务有很大差别。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迅速增长,对贷后管理、贷款信息、统计分析、预测、产品创新、服务手段和质量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 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系统科技含量低 .信息处理速度慢 ,不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

6.从银行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角度来看 .存在短存长贷风险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社会需求量巨大,从长远角度来看,与全社会其他信用需求量可成比例,但从银行 自身信贷结构平衡角度来讲 .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应有银行 自身的管理界限。另一方面,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严重不匹配,这样时间一长可能导致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指标 、资金紧张

7.从银行经营效益来看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享受国家

优惠利 率 ,6~ 30年 期 的年 利 率 为5.58 ,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 2.25 .利差仅为 3.33 ,银行的利润空间很有限。外加个人住房贷款属于零售业务 ,相对于企业贷款而言,金额小,笔数多,银行在合同成本、广告宣传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这样又将本来就较小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相反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优惠,且贷款期限长.在企业融资审查严格的情况下.助长企业套取个贷资金长期使用.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借鉴 1.由政府部门牵头 .尽快成立 个人资信评估系统

信用记 录在发达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或企业的身份证 明,任何银行 、企业都可以有偿查询和利用这些记录,形成社会性 的信用管理基础 。具有 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或企业 ,在寻求贷款、信用消费、交易往来 中.都会享受到极大的便利 ,可以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 ,减少决策失误 应 由政府部门牵头 ,成立相应的中介机构 ,建立起个人资信评估系统 .把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对个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完整、公平、公正的评价.以实现个人信息资源在各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共享 。

2 .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前期合作项 目的审查和预售房款的监管,防范房地产经营管理风险

严格合理地评价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信和按揭项目品质 .选择优质的发展商和项 目,在合作项 目的选定上 ,制定一套严谨、科学 的管理办法 。对于预售房 ,应借鉴新加坡 的经验,从政策法规上规定建立项 目工程账户,对预售房资金使用按照工程进度进行拨付.防止房地产开发商滚动开发 ,乱铺项目,在经营管理不善 的情况下 ,造成逾期交房或工程烂尾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 [!--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3.建立灵活多样 的担保制度 在贷款 的担保

上不应局限于所购住房进行抵押.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1)由政府部门成立专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 ,对配合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而发生的消费信贷进行担保;(2)成立商业性的担保公司提供信用保证 ;(3)建立个人住房信贷保险机制,积极探索和增加商业人寿保险与个人住房贷款相结合的方式。

4.建立市场化 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管理体系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不论期限、金额、购房面积和房源性质均实行两档利率,不利于客户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资金 ,不利于银行进行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提供差别化服务,随着我国加人 WTO步伐的 日益临近,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我们应加紧研究和建立市场化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管理体系 5.加大科技投人 .提高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个人住房贷款具有笔数多、期限长的特点,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 已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个人住房贷款的需要,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风险预防监测水平 ,有效防范风险。

6-加快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实施步伐

为从制度上解决资金来源短期性与资金运用长期性的矛盾,增强资产流动性,借鉴国际金融业的经验 ,实施资产证券化 ,解决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矛盾 ,保证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良性循环。

第3篇: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目的】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建筑具有诸多优势,施工质量、施工效率较高,不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周期较短,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深受广大业内人士及群众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分析了这种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势,并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市场调研。

【前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在建筑领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加强与更新,不仅施工质量大幅提高,在整体上,也明显提升了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目前,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厂房、别墅、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多高层住宅等,几乎均不同程度采用该项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想要力争通过 10 年时间,让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深圳市自 2016 年起,新建项目采用装配式,单体预制率不低于 40%,装配式不低于 60%;湖北省规定 2015-2017年,装配式不低于 20%,2018 年开始,装配式不低于 30%,每年按照 5%的增长速度推进装配式项目的实施。

114001600028900418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2016-2019 全国装配式建筑开工建筑面积(万m 2 )

据统计,2019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4.2 亿 m²,较 2018 年增长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 13.4%。2019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较 2018 年增长 45%,近 4 年年均增长率为 55%。

2019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了浙江、山东、四川、湖南、江西、河南、青海 7 个省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指导地方明确了试点目标、范围以及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制定了具体试点工作方案,落实了一批试点项目。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钢结构住宅的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产业链和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它…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30.4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65.40%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按结构形式分类其它23.5%保障性住房13.4%商品房…公共建筑22%农村及旅游景观项目0.8%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按建筑类型分类

【湖北】装配式发展趋势 1、到 2020 年,武汉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35%以上,襄阳市、宜昌市和荆门市达到 2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恩施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达到 15%以上; 2、到 2025 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 30%以上。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的应用逐步增多。2019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为 1.7 亿 m²,保障性住房 0.6 亿 m²,公共建筑 0.9亿 m²,分别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 40.7%、14%和 21%。在各地政策支持引领下,特别是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有效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2016 年-2019 年,31 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的数量分别为 33、157、235、261 个,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细化落实措施。特别是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和技术标准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能力快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构件运输、装配安装、构配件生产等新型专业化公司发展。据统计,2019 年我国拥有预制混凝土构配件生产线 2483 条, 设计产能 1.62 亿 m³;钢结构构件生产线2548 条,设计产能 5423 万吨。新开工装配化装修建筑面积由 2018 年的699 万 m²增长为 2019 年的 4529 万 m²。

【政策】国家级文件、市级文件

1、国家级文件 2016 年 9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以 2016 年 71 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 号)文中着重阐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6.02

2016.02

2016.09

2017.01

2017.02

2017.02

2016.12

2017.01

2017.03

2017.03

2017.04

2017.07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力争 10 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建筑达 30%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提到国家层面,明确京津冀等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渗透地区 国务院商务会议:

深化建筑化改革 推广装配式建筑 《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推广 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再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国务院 住建部 发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发布《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以及木结构三大建筑技术标注》,2017 年 6 月 1日起实施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以及额配套管理办法等三大文件;明确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比例达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 20%以上 《装配式劲性柱混合梁框架结构技术规程》,自 2017 年 10月 1 日起实施 协同 18 部委制定落实《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包含 7 大部分20 项内容

2、市级文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 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力度,武汉市政府于 2018 年 3 月 1 日印发《武汉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武城建规〔2018〕2 号)文,明确了武汉推进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方向及具体措施。

3、政府支持 配套资金补贴、容积率奖励、商品住宅预售许可、降低预售资金监管比例等激励政策措施。支持生产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详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概念】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率;装配化率;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保温墙体;建筑信息模型 1、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构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2、混凝土预制构件(简称 PC)

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建物的混凝土部件。采用混凝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施工,具有节约劳动力、克服季节影响、便于常年施工等优点。推广混凝预制构件,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装配率(又称 PC 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

比率称为装配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

4、装配化率

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比率。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一般由地方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管控。

5、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分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工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按当前业内成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水平构件采用叠合式构件,竖向构件采用现浇,结构体系视为整体式结构体系,可符合抗震要求。

6、预制保温墙体

由保温层、内外层混凝土墙板组成的一种夹芯式墙体。该墙体在预制构件厂制作生产,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

7、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 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筑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的技术和方法。

【施工工艺简介】规范、流程图、施工工艺 1、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遵循规范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DG/TJ08-2071-201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0117-2012

2、生产工艺流程图

1、3、施工工艺简介 a.机械制作 PC(预制构件)内的钢筋笼

b.制作不同大小、形状的 PC 钢膜具

清理模台 划线 喷脱模剂 安装钢筋笼 固定调整边模

安装埋件 一次浇筑振捣 预养护 抹光 刮平 码垛 安装上层边模 二次浇筑振捣 养护 安装保温板 安装连接件 安装钢筋网片 拆边摸 边摸运输 成品 翻转

c.放入事先已绑扎好的钢筋、各类预埋件

d.经过加工厂、总包、监理隐蔽验收后浇筑混凝土

E.混凝土蒸汽养护 6-9 小时,混凝土强度达到 70%后脱模

f 检查合格后入库,按工地的进度装车运送到工地

g.安装外墙板(预制保温墙体)

h.墙板连接安装、板缝处理

I.叠合梁安装

J.内墙板安装

K.柱、剪力墙钢筋绑扎

l.电梯井道内膜板安装

m.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N.楼梯安装

【特点分类等】特点;种类;优劣性;其它建设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 预制生产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建筑构件予以吊装拼接,这些构件都来自于工厂的预制生产。对于预制构建来说,可应用于内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也可以应用在空调板,以及预制梁柱等诸多部位。例如,在装配式建筑中,以外墙板构件为例,经过制作相应的模具,采用工厂内的养护技术,再实施机械化喷涂,可以达到预期的外墙板规范要求。不仅如此,对于建筑物来说,耐火性、抗冻融性,以及防火防潮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一

系列的管理把控以及数据记录,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1.2 装配式作业

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与传统的现浇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多的是依靠专业吊装队伍,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及预留在构件上的吊钩,将构件逐一拼接。项目管理人员重点立足于现场指挥管理,从测量到吊装,再到连接等。由于每块构件都有其相应的编号及部位说明,使得吊装作业可以有序进行,如同搭积木般方便。吊装前排架的搭设和吊装后支撑系统的设置,则为装配式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防护体系。

1.3 个性化特征

在传统的建筑中,具有较多的承重墙,而且,开间也相对较小,人们在居住的时候,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喜好划分居住空间。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对轻质隔墙进行了广泛应用,明显增大了开间,充分满足了广大住户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建筑物的个性化特征。比如,将轻钢龙骨与石膏板进行联合应用,选择一些轻型板材作为隔墙,这些都是装饰装修类常用的建材,但在实用性及个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装配式建筑的种类

2.1 砌块建筑

对于砌块建筑而言,主要指的是对块状材料进行预先制作,以此砌成墙体,构建出装配式建筑,这种方式一般应用在 3-5 层的建筑物中,总高度相对较低。由于受到结构承载力及功能性等方面的限制,此类建筑目前运用的较少。

2.2 板材建筑

对于板材建筑而言,主要的材料包括:大型的内外墙板、楼板,以

及屋面板等,这些板材都是预先制作的。这种建筑往往在工业化体系的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常用类型。

2.3 盒式建筑 对于盒式建筑而言,它基于板材建筑,经过不断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形式。在该类建筑模型内,可以将所有专业的功能设备安装到位,现场只需进行吊装拼接。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该类建筑目前还停留在概念试验阶段。

3、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3.1 缩短工期

与传统的现浇方式相比较,在装配式建筑中,无需现场进行构件的浇筑,在养护工作方面,也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可以及时展开下一道工序。预制构件都是被运输到现场之后,由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吊装,在首层完成的情况下,标准层的施工速度与效率更是大大提高。因为省去了许多传统工艺的施工步骤,在根本上,可以缩短施工工期,也明显提高了施工效率。

3.2 降低劳动力成本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对于传统的施工作业,一方面劳动力比较紧缺,另一方面人工费用呈反比不断增加,使劳动力成本呈现了递增趋势。经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充分弥补传统施工的短板,通过机械化的装配施工方式,不仅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也缓解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人工费用也得到了明显减少,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3.3 提高安全性

传统的建筑行业,现场各个工种的施工班组人员较多,特殊工种、

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交叉施工现象经常出现,同时不少施工环节都需要在露天环境中完成。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交叉作业面明显减少,现场只需配备吊装、安装工人,管理人员也相对减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在根本上,为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3.4 环保降耗

传统施工现场,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往往会浪费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建筑材料,同时现场堆积大量的材料,不但存在损耗问题,场容场貌也受到影响。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即可完成预制,现场不需要进行搅拌以及振捣等工艺,除了有效避免材料浪费等现象,还能提升现场文明施工的形象。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扰民现象的出现。

4、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4.1 结构形状单一

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称之为精品之作,独特的外观造型会令人印象深刻,各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亦是如此。而这是装配式建筑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构件结构形状比较单一,更多的是标准化的构件模具。若根据建筑物的形状来制定特殊复杂的生产模具,则会花费昂贵的费用,同时部分小型预制构件加工厂也没有此项工艺技术,由于成本过高,装配式建筑无法取得预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应在满足预制装配率的前提下,将装配式与传统建筑工艺进行融合,对于平面中不规则的形状,可以通过现浇形式或者钢结构的方式等来施工,以达到预期外观

效果。

4.2 管线预埋遗漏

由于目前有资质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较少,许多装配式深化图纸都不够完善,预埋管线遗漏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施工现场,存在构件后开槽后开洞,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水平也应随之进步,装配式建筑图纸不仅仅只是给予工厂的构件加工图,而是一套完整的满足功能需求的正式施工图。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也应配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优化图纸预埋部分内容,确保深化图纸的完整性。

4.3 生产运输问题

传统的建筑形式中,现场工程质量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而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构件均由加工厂直接运至现场,对于构件质量的把控则稍显不足。因此,考察构件厂实力以及选派驻场监理等措施,则能有效将工程质量的控制前置于生产阶段。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开裂现象也比较常见,选择更好的减震措施能相应减少损失。同时,尽可能确保当天构件当天完成吊装,避免二次搬运造成的构件损坏。对于无法及时吊装的构件,需单独划分装配式构件堆放区域,设置专用搁置堆架。而这些具体措施,受资金、场地、管理水平等影响,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工地现场,普遍难以全面落实的,需要相关各方加大投入力度,使其更具规范性。

4.4 构建节点隐患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其接缝、节点处是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地方,如果未能处理妥善,不仅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还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在节点处理方面,目前采用最多的工艺是下层构件预留钢筋与

本层构件套筒相连接,后期浇灌高强度灌浆料进行密实封闭。虽然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进行灌浆并留有影像资料,但构件本身的强度及密实度还有待验证。对于外墙板来说,由于其表面比较光滑,对于后期传统的外墙工艺,会带来一定的质量及安全风险。目前,外墙反打技术已逐渐成熟,应进一步推广并加以应用。而在构件连接接缝部位,开裂及渗水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实际现场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技术问题,应在装配式深化设计阶段会同结构设计,将各个关键节点的详图一一细化,通过图纸会审,进一步完善图纸质量。同时图集规范也应全面补充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各类节点详图,确保没有施工盲点区域。

5、未来发展

5.1 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设计人员、现场吊装人员、管理人员,乃至构件厂的一线工人等,这些相关人员都需要从传统的建筑模式中予以职责演变。因此,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是装配式建筑是否可持续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参考已经成熟的传统建筑人才培训机制,结合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领域未来必将成为又一块人才聚集高地。

5.2 一体化发展

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是大势所趋,装配式建筑也同样如此。实施各专业间一体化发展、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发展、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发展,将是对装配式建筑一次飞跃式的提升。从工程项目规划阶段至项目运营阶段,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统筹控制,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让建筑工程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3 健全规范体系

在现阶段来说,对于装配式建筑,除了明确首件验收要求,其余主要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规范体系。由于这两种施工方式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需要有一套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规范要求,包括隐蔽资料、中间验收、材料检测、竣工验收、图纸归档等,从而更好的发挥行业指导性作用。所以,针对装配式建筑,相关部门构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十分必要。

5.4 建筑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模型更加的数字化、具体化。作为装配式建筑,通过结合 BIM 技术,可以在构件加工阶段对预埋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模拟现场吊装作业,以制定出最优吊装方案。对每一个构件都赋予数字化信息,形成装配式构件数据库,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化管理。通过建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将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同时进一步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调研,个人认为建 PC 工厂应以公司能力定规模,应以市场定规模,应以当地发展情况内定规模。在选择土地的时候适当容考虑未来的拓展性,如果未来订单不确定,一期可以只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但要考虑足够的发展空间,总体上讲,建一个标准规模的 PC 工厂预计用地 100-150 亩地左右,算上土地,各种设备,办公及配套在内大约需要 1-1.5 亿。

目前从事 PC 工厂建设的企业国外有艾巴维,沃乐特等企业,国内有筑友装备,三一快而居等企业。

国外企业造价高,在国内没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三一快而居只承接标准工厂建设,造价较高。相对而言筑友装备是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可承接非标工厂。

【结语】:

综上所述,我司的发展,需考虑各方面因素,需掌握预制构件的关键技术要点,确保各道工序的顺利实施,以满足建设项目的规范要求。同时,需要考虑相关各方投入力度,重点推动先进技术的运用,整合有效的建筑资源,从而真正建造出成本低、工期短、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建筑。

以上通过网络及相关朋友了解的,为个人意见,下步还需继续深入

第4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蓉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重点

城市规划区内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扩)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性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保障性住房、棚改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30米以上大跨度建筑和60米以上大跨度钢结构标准工业厂房等项目应当优先实施装配式建筑。

二、推进措施

(一)强化规划设计引领。制定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在合理规划布局基础上,支持县(市、区)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及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部品部件标准化目录。

(二)建立装配式建筑推进制度。对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以划拨方式供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明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对应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地块,规划、国土部门应将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和土地出让公告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明确约定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有关条件和奖励内容。装配式建筑由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认,经认定符合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可享受装配式建筑优惠政策。

(三)推广适宜装配式建筑技术。一般居住建筑和商业建筑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具备条件的特色项目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钢木混合结构建筑。鼓励使用预制内外墙板、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梁和集成化橱柜、浴室等构配件、部品部件,大力推广外遮阳,墙体保温、厨卫、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推动一体化装修模式,促进传统装修向装配化转型发展,大力提倡住宅全装修;推进整体厨卫、集成化设备管线、预制装配式轻质隔墙等应用。

(四)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实施主体。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合理、创新能力强、自动化水平高的部品生产企业。鼓励本地的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墙材、钢材及传统钢结构等企业向建筑构配件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延伸或转型。鼓励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五)创新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对采用装配式施工项目,应选择具备装配式建筑建造能力的企业施工。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按照技术复杂工程招投标;对采用专利或成套建筑技术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招标。装配式建筑可以适当提高设计收费,但不得超过国家设计收费标准上限。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鼓励设计、生产、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工程总承包。

(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培育章贡区、于都县等3-4个装配式建筑重点示范县(市、区)。选择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的10个项目作为市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强化智能化施工、智能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七)完善装配式建筑监管制度。由市质监、工信等部门研究制定生产质量监督办法,规范部品部件生产管理,建设部门适时延伸监管。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加强部品部件现场监造和施工现场质量抽查和检测,落实各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装配式房建工程竣工验收时,项目业主委托专业机构(专家)验收评估,并出具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等认定文件。

三、扶持政策

(一)加强土地保障。国土、规划等部门要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工程部品部件生产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建设用地,项目用地可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土地。对采用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价款可约定分期缴纳(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缴纳期限不超过1个月,其余部分在6个月内全面缴清)。

(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将装配式建筑龙头骨干企业列入市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享受市、县各项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相关县(市、区)政府应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招商引资重点行业,并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三)实行容积率差别核算。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规划验收合格的,其外墙预制部分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土地出让金不作调整。

(四)加大财政支持。对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达15%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由受益财政按5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资金补贴,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用于补贴深化设计、生产、运输、吊装等环节产生的增量成本。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三星运行标识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按照《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规定给予奖励。本地建材企业转型生产部品部件和配套产品的,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万元以上,且在两年内竣工投产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买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单台(套)金额(不含税)在5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设备购买金额的3%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引进国外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的,由市财政在国家、省贴息补助的基础上按《赣州市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市财建字〔2014〕68号)给予配套补助。符合市工业产业引导资金规定的建筑部品(件)生产企业、建筑产业化装备制造企业,可申请市工业产业引导资金。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其产生的增量成本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五)落实税费优惠。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可参照重点技改工程项目,享受税费优惠政策。销售装配式建筑配件适用17%的增值税率,提供建筑安装服务适用11%的增值税率,对同一项目的部品部件在生产、运输和施工环节不重复征税。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其成本的150%摊销。对节能环保材料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和钢筋加工配送等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依法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装配式建筑项目计算报建费时预制外墙板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

(六)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抵质押物的种类和范围。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融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对采用装配式施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及购买装配式住宅的购房者,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给予优惠,采用住房公积金购买装配式建筑的,贷款额度可提高20%。

(七)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予以减免。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缴纳的质量保证金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后作为交纳基数减半计取收缴,建设单位缴纳的住宅物业保修金以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后作为缴纳基数减半计取收缴。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以申请认定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将绿色装配式构配件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对采用装配式建筑要求并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领取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商品房项目,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含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在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允许将装配式预制构件投资计入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纳入进度衡量,可适当降低预售形象进度要求,其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减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获得鲁班奖、杜鹃花奖的装配式建筑,由企业注册所在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

(八)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人才,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人才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积极开展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交流培训,积极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生产操作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大力引导农民工转型为建筑产业工人。将装配式建筑专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助。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可以面向全市培训行业技术人才。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倾斜力度。

(九)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扶持。成立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负责我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评审、技术论证、性能认定等方面的技术把关和服务指导。将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相关研究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BIM 技术咨询服务和软件服务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现代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具有环保节能等性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材料和新型结构墙体材料,经评审立项以后补助方式给予扶持。

(十)保障运输通畅。实施部品部件运输的车辆涉及超限的,应当向县(市、区)以上公安、交通部门申请超限运输许可;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部品部件,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对运输预制混凝土及钢构件等超大、超宽部品部件的运输车辆,公安、交通部门在物流运输、交通通畅方面予以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发改、工信、财政、规划、国土、房管、科技、人社、交通、商务、质监、金融、税务等部门为成员的装配式建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推进装配式建筑统筹协调和领导。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制订本区域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结合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编制装配式建筑计划。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编制全市装配式建筑计划和考核目标,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各地。

(三)宣传引导,形成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和科普力度,通过示范项目现场会、会议会展、专题报道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监督检查,强化考核。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强监管和服务。市城乡建设局要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服务,定期组织督查考核,将装配式建筑任务落实纳入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科学发展观考核范围,确保装配式建筑顺利推进。

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上一篇:社区办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总结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