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相对缺少社会责任感,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缺少信任,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大学生作为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他们已基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拥有能够为其言论和行为承担后果的能力。将大学生置于道德教育的主体位置上,从这一视角出发,从两个内在方面阐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1:

儒家的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借鉴意义

【摘 要】梳理了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寻找和发掘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对其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修身思想;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智力迅速发展,知识水平迅速提升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注重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可以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健全人格。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道德修养呢?儒家的“仁爱”、“礼义”、“忠恕”为核心的修身思想和“博学”、“反省”、“慎独”的道德修身的途径、方法等,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和判断标准

1.仁爱 儒家的修身思想主要是围绕“仁”来展开的,所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能行五者天下为仁矣”。在孔子开来,博施济民,行恭、宽、信、敏、惠五者天下,就是仁德。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之正路也”人心是仁,人路是义,内心修养达到了仁义境界,仁就会充塞于心中。孟子则从“仁”这个大范畴中抽象和概括出最基本的四个德目:仁、义、礼、智,并将四者植根于人心中。其中“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

2.礼 “仁”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为仁由己不由人。孔子认为要达到“为仁”的自觉性,必须把“礼”这种外在的规范去约制内心世界。“人藏于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心中,不见其色也。欲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他认为一个人修养的好坏,善恶,都只能以“礼”来衡量。孟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而荀子则着重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以“礼仪”为修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3.义利 在儒家修身思想中,义利关系一直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用“仁义”相接,不能以利相接,要见利思义,不能见利忘义。

4.忠恕 儒家的“忠恕”修身思想,主要是要求修身主体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并规定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关于“忠”,则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两千多年来,“忠恕”一直不仅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而且深刻影响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儒家修身思想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博学多思

学习是修身的基础。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要求人要上进,就必须博学多问,方能立身做人;荀子说“学不可以已”。他认为人性虽然是恶的,但通过个人的学习是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与思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学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人。荀子也非常重视思的作用。他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与“思”相辅为用,才能推进道德主体不断提高修身境界。

(二)慎独内省

“慎独”是儒家很重视的一种修养方法。《中庸》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赌,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的是在无人监督时谨慎地检点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防微杜渐。“慎独”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又要借助于理性进行自我反省。孔子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荀子也提到:“见善,修然必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即反求诸己,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反省,以检查自己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三)践履笃行

儒家所说的“行”是一种道德践履活动。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敏于事而慎于言” 即强调有道德的人在言语方面要谨慎,在行动方面必须勤快敏捷要做一个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凡论者,贵有其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强调行的重要,还把行看作检验一种理论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四)逆境磨志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不仅主张闭门思过式的修养,更强调人最重要的是立定志向,主张在艰苦条件下磨炼自己,以具备担当“大任”的素质与精神。儒家经典《易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最好的表达。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荀子也强调事情应从点滴做起,应持之以恒,突出意志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借鉴意义

第一,儒家的“仁爱”修身思想,有利于倡导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意识。儒家以“仁爱”作为修身的核心内容,把“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同时,儒家的修身思想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同世界朴素思想,也蕴涵着由爱国主义精神到国际主义精神的升华。当代大学生要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能积极地利用科学知识造福全人类。

第二,儒家的“忠恕”修身思想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忠恕”修身思想,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应严以责己,宽以待人以及推己及人。现代科学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团结协作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主导的科研组织形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经验知识与思想材料且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更大的成功。今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普世伦理“黄金律”,要求人们以己度人,体现了一种博大、宽容、尊重他人的精神和理念。

第三,儒家的“义利”修身思想有利于当地大学生正确对待名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众多金钱与名利的诱惑,由传统的“重义轻利”转向“重利轻义”。对此,儒家“重义轻利”的修身思想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不单从个人利益出发,应从人类的利益出发,把爱国主义,为人类谋福利的原则作为大义。

第四,儒家的“博学”修身思想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科学知识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文理渗透。如果当代大学生的不勤奋学习知识,知识面狭窄,就会影响其知识结构与创造性,不可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和做出贡献。同时,孔子强调的学思并重修身思想同样有效。只机械接收道德规范的传授,而不主动加以判断和思考,便不会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以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科学文化知识是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具和武器,并影响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证明,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是统一的。

第五,儒家“内省”、“慎独”的修身思想,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当代大学生用“内省”、“慎独”的方法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要求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也能监督其考试作弊或者剽窃他人论文成果等行为。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学习科技知识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刻苦钻研、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六, 儒家的“躬行”、“磨志”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慎言力行,务实精神。当代大学生富于理想,热情浪漫,但往往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儒家的“躬行”、“磨志”修养理论,要求当代大学生直面现实,锲而不舍,奋发进取,通过主观努力,完善自我,改造自我,改造社会。

总之,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资源。认真地发掘儒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深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 孟轲.孟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孔丘.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 荀子.修身[A].章诗同译注.荀子简注[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莫小英 李秋芬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之宽容与自省

摘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相对缺少社会责任感,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缺少信任,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大学生作为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他们已基本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拥有能够为其言论和行为承担后果的能力。将大学生置于道德教育的主体位置上,从这一视角出发,从两个内在方面阐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 自省 道德修养 宽容

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至今,凡道德修养高尚者皆如巍巍山岳,人敬仰之。在古代,中国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观,把伦理道德看成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把道德教育和修养看做是培养圣贤君子的必要途径。其中,把自身的修养放在了第一位,可见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重视。而在当代,面对发达的科技水平和网络信息,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其崇高的道德修养仍然是中国崛起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前提。尤其是作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大学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将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当代大学生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一、于人宽容

在当今,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个人,都要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文化、思想等。一个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拥有宽容的精神去不断地接受并吸取外面世界中的精华。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是这样,对于我们个人,更是需要有宽容之心,这也是促进我们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古今中外讨论宽容的理论和书籍多如牛毛,但大多都是站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态度上,很少涉及学生对他人也要拥有宽容态度。

1.宽容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道德修养。贺来先生在其《宽容意识》里说道:“宽容是一种建立在对人与世界多样性,对真理的相对性和对人性的多面性的自觉意识的基础上的理性和明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是人处理人际关系所存在的差异、矛盾和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成熟通达的美德和境界。”

任何人从一出世就开始了其人际交往活动,由最初的与父母的交往,到亲戚朋友,到老师再到陌生人,穷其一生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人不能绝对脱离周围的环境而存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周围的人、事物、环境发生着交往关系。人际交往是个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人际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要宽容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一生无论是在与他人,还是与社会的交往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异于自己的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与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难免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对其抱有宽容的态度。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少人都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做任何事情都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都希望他人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而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在他们心中强烈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懂得去尊重别人;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予以强烈的批判却不知要虚心接受,对于以上种种问题不能客观的对待,没能给予宽容的态度,从而造成其人际关系的恶化。大学生要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先学会尊重别人。

对别人坦率和尊重,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向别人学习,乐于接受各种差异性,这些都是我们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正如孔子云:“宽则得众”。可见,宽容是缓和甚至消除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入融洽相处的重要前提。

2.宽容是治愈嫉妒和仇恨的良药。古往今来,许多的悲剧事件都是由嫉妒或仇恨而造成的,例如,战国时的庞涓因妒而恨,又如三国时的周瑜,其“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理,最终导致了膑残瑜死这些损人伤己的惨事。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当中,尤其是相对比较纯净的大学校园里,也不乏因嫉妒或仇恨而发生了令人沉痛的事件。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宽容而造成的伤人伤己的恶果。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同学难免会遇到产生嫉妒心理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宽容心的话,就能将这些本就不必要的仇恨和嫉妒化解为零,维护我们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处在全球化进一步扩大、科技更加发达、网络信息空前盛行的时代,更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自由个性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当别人在某些方面优于或者超越自己时,我们应以一颗虔诚的心去接受它,并时刻看到别人的努力和优点,而不应该把目光仅盯在自己的优越之处和别人的欠缺之处。这样便会使我们的心胸开阔,能够全面、客观、大度地待人、待事、待物,从而采取利人利己的行动,治愈因嫉妒或仇恨而受创的心灵。

二、于己自省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成功的经验,其中自省是中华民族道德修养实践历程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身方法。大家耳熟能详的“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完善自我,净化社会环境的目的。

1.增强自省能力是大学生自我道德意识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外因都是辅助作用,其内因起决定作用。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由内因决定的。自省就是要从自身出发,找出自我道德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控自己的行为,以完善自我的道德人格、道德理想,最终提高自我道德水平。究其本质而言,自省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在道德修养中,大学生要想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理想以及道德水平,自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内因是根本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更应该立足自身,经常反省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2.增强自省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进行道德实践。自省是大学生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要经常主动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检视自我道德修养,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我们不能只是在自己的道德出现问题时才反省,在看到别人的道德问题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正所谓“见不贤而内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大学生认真查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之,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不断创造出新的自我。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自省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相关实践中。因此自省能力越强,道德修养越高,其道德实践就越完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他们能够在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身上得到启发,在比自己落后的同学身上得到警示,不断完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

三、结论

总之,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于人宽容和于己自省作为强调主体作用的修身方法,是不断推动道德主体提高道德认知,进行道德实践的内在力量;是大学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全面发展道德人格的关键;是大学生不断自觉地自律、反复自愿地履行道德行为、道德义务不可缺少的环节。

收稿日期:2011-04-08

作者简介:高宗梅(1981-),女,安徽来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交叉研究。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M].袁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0-98.

[2]贺来.宽容意识[M].长春:宙林教育出版社,2001:58-80.

[3]程工.德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10-115.

[4]唐艳灿.宽容心:道德教育的必修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技学报,2009,(4):37-40.

[5]朱家存.宽容:主题性教育的又一目标[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3):19-22.

[6]黄云明.论宽容在现代道德中的地位[J].河北大学学报,1996,(3):83-85.

[7]张庆满.品德是人生道德准则[J].江东论坛,2006,(4):46-47.

[8]李要鹏,黄楚安.重新审视自省与大学生道德修养[J].四川职业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7,(4):21-24.

[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高宗梅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论文 篇3:

探究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

[摘  要:红色旅游是一种以现代方式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一种时代形式,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崇高的红色精神都是以红色旅游这一具有中国风格的旅游形式体现出的。这一活动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将通过分析红色旅游活动,探讨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并提出如何更好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大学生;思想影响;对策]

一、红色旅游概述

(一)红色旅游的政治、精神与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秉承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活动宗旨,宣传革命英雄的光荣感人事迹以及红色精神。红色旅游的政治内涵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成熟的政治理论以及中国历史史实,以提醒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缅怀先烈。

同时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发展历程的再现,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英雄主义精神,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是值得当代大学生不断学习的。在我国动荡不安的时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爱国、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的时代革命精神,红色旅游就是将这些时代精神真是还原,展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面前,提供给大学生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为我国华夏文明注入新的活力,是我国文化的一种延续。在战争时代,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许多优秀的品格还有依靠团结人民的优良作风,这些都是红色旅游优秀的文化内涵。

(二)红色旅游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

红色旅游所体现出的政治、精神、文化内涵以及革命精神都对当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了深刻影响。红色旅游之所以能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影响,是因为红色旅游中的红色文化能真正走进大学生心中,继而通过大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成为大学生思想进步的宝贵精神资源。红色旅游包含的文化精神和我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产生强有力的延续力,然后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得以文化传承与弘扬。红色旅游所包含的红色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行为还是大学生的心理都有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目前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影响上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红色文化资源

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我国当前旅游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忽视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也并未真正实际运用到红色精神,缺少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做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刚好可以教育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但就是由于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忽视,就很难突破红色革命教育的局限,不能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实现其价值。

(二)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宣传不足

红色旅游中体现的红色文化包含着宝贵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物,是革命留下的纪念地,每一件革命事迹与物品都能体现出革命人必胜的信念与高尚的保家卫国的情怀,反映出个名人生生不息的理想追求与奋不顾身的昂扬斗志。这样坚定的红色革命精神才能增强人民之间的团结力量,能够促进大学生养成优良的作风品质。但在目前的教育和活动中,缺少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宣传和学习,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不了解,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更不能以身作则,这就阻碍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红色旅游发展形式单一

红色旅游产品发展单一,没有新意,缺乏创新意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红色旅游都局限于简单的展示红色景点与物品,使游客简单浏览,旅游观赏形式单一,同时所展示的革命内容异曲同工,旅游的形式无法吸引游客的关注,导致每当到达红色旅游景点时,游客都是匆匆浏览一带而过。部分景区的解说人员缺少对景点的深入了解,只能简单介绍,讲解形式也缺少创新没有吸引力,使大学生体验感较差,也无法真正体会到红色革命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使红色旅游景区失去革命魅力。

三、实现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统筹规划红色旅游活动

在高校的大学生都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也有特有的规律周期,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红色旅游活动,首先要注意与学校各部门的有效沟通,通过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或者各院系的沟通,提前制定大学生红色旅游的专项活动策划,针对红色旅游的活动开展时间、组织形式、活动接待机构或者学生保险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确认。同时,红色旅游接待方也需要提前联系进行沟通,让其做好准备,针对大学生在景区的一切活动做好专项接待,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与讲解內容,使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一般游客,保障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要想实现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影响,首先高校在组织红色旅游活动时要注意科学统筹规划。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创新红色旅游发展形式

在红色旅游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独特特点,促进红色旅游的内容或者形式不断创新发展,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喜好,从而使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文化,要想吸引当代大学生旅游的好奇心,就应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而红色旅游就有较强的文化性,但单靠革命实物的文化展示是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视觉需求的,并且像这样静态的红色旅游发展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所以景区应利用灯光、音乐或者高科技手段,增强旅游的体验和参与感,使用道具与游客配合还原革命场景,再现革命艰辛,在红色旅游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发展。除此之外,也要改变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引导个人、集体、民营等都参与到红色旅游的建设发展中来,红色旅游的地区基本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多渠道、多方位实现资金流通,才能保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发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高校红色旅游的宣传

高校要积极建设红色旅游宣传体系。高校在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时,要善于借助革命纪念日,抓住时机,利用国家或者社会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充分宣传从而更好地引导开展大学生红色旅游活动。宣传时要注重宣传手段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例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或者校园平台等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板块;或者利用节日在校内公开征集红色革命精神事迹相关的文章或者摄影作品;也可以联系学校制作有纪念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光盘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红色旅游文化相关的一些条幅或者标语进行校内张贴;也可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红色旅游的专题讲座并且展开红色旅游或者红色精神的演讲、朗诵、写作比赛等。

只有高校精心的红色旅游宣传,才能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旅游的重视程度,才能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色旅游中去,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紅色旅游的积极影响。

(四)对大学生红色旅游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高校开展红色旅游宣传首先是科学的统筹规划,这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并且学校要针对高校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守旅游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红色旅游的类型与红色旅游景点所处环境地区的实际经济水平有秩序、有步骤地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此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红色旅游中的“豆腐渣工程”。教育部门要与景区或者旅游局积极沟通合作,明确红色旅游目标,旅游宣传效果,责任到人,成立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旅游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保障有关大学生红色旅游工作的可持续有效发展。

四、总结

红色旅游属于中国独特的旅游形式,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播方式,是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红色旅游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深刻影响。所以红色旅游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应不断优化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红色旅游形式,加强宣传,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红色旅游,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03):94-96.

[2]张泰城,刘浩林.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论析[J].求实,2011(05):90-92.

[3]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05):93-96.

作者简介

钱爰元(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现工作于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作者:钱爰元

上一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调查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