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二科陕西咸阳712000)【摘要】目的:探讨新产妇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00例产妇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并与2010年同期实施普通护理的100例产妇进行对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婴同室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母婴同室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篇1:

精细化管理在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摘 要】产科母婴同室是院内感染的监测重点部门。随母婴同室优质护理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也增加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隐患,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保证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预防;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应用

医院感染控制是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全面的开展,内容不断在丰富延伸和扩展,其中“母婴床旁护理”是体现我院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举措,即对母婴所实施的所有治疗、护理都在母婴床旁进行,因而也暴露了母婴同室中很多院内感染隐患。针对目前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我们把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从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制度、落实职责,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有效控制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1 建立建全各项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注重细节 建立建全母婴同室相关的制度,发挥科室质控组的作用,在科室制度落实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从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到终末质控层层把关,制度执行情况与护士绩效考核挂钩,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觉落实制度的依从性。

2 加强护理管理和质控工作,严格落实护士职责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全[1]。产科母婴同室所住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是抵抗力较低的特殊病人,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护理管理一方面是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岗位职责的落实。另一方面督促和协调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在科室质控人员及院感兼职人员监督质控的基础上,每月由各科护士长组成的检查组对母婴同室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落实及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总结的不足之处,反馈到科室,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给母婴提供安全、有效、连续的整体护理。

3 日常规范化工作的管理

3.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 各种治疗及护理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双手去实现,产科不同于其他科,产妇入院前健康状况良好,分娩后有产妇和新生儿两个个体,分娩后产妇抵抗力降低,新生儿皮肤娇嫩,如果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低,容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故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尤为重要[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使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中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手卫生,恪守医德基本原则,强化慎独精神及自身素质感[3]。

3.2严格把好无菌技术操作关 监测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有结核、乙肝等传染病者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所有操作按制定的流程进行,并且在各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要有慎独精神,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3落实好母婴同室的消毒及严格监控 母婴床旁护理要求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要适宜,在治疗、护理前严格做好病室清洁、消毒,一般彻底清洁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开窗通风,但避免穿堂风,做好产妇和新生儿的保暖。进行晨间护理时用含氯消毒剂做湿式清扫,床单位有污渍应随时更换,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每月进行室内环境及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保证母婴同室环境检测合格安全。

3.4卫生员的管理 我院衛生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医学知识,针对个体进行岗前的培训,明确职责,掌握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如手卫生规范、消毒液配制方法、病室一室一拖一桌一布等制度,要知晓母婴同室的特殊性。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并且争取领导对院保洁工作的支持,加大投入及监督管理;及时更新洁具,使病室清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预防环境污染。

3.5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管理 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每年业务学习计划中,对各级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院感知识培训,做到分层次、分专业、特别是加强对新上岗医护人员的培训学习,并进行重点知识的考核,使医院感染工作在参与中得到重视和提高。

4 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和管理 住院孕产妇更换医院提供的棉质宽松、温馨病员衣,保持会阴清洁,产后预防产褥感染;严格执行母乳喂养各项规定和技巧,按我院健康教育流程做好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卫生、饮食等健康教育。预防母婴交叉感染。

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做好自身防护和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 毛永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33—3434.

[2] 刘淑兰 .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4—995

[3] 张 莉.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现状调查与干预措施[D] .天津医科大学,2008:36.

作者:才仁卓玛

母婴同室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篇2:

循证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中的临床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二科陕西咸阳712000)【摘要】目的:探讨新产妇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00例产妇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并与2010年同期实施普通护理的100例产妇进行对比。结果:进行循证护理与普通护理的新产妇和新生儿比较院内感染降低、空气污染机率下降、新产妇睡眠质量提高、事故隐患降低和护士责任更加明确。结论:循证护理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关键词】循证护理;母婴同室;新产妇;新生儿

作者:张鲜芳 张淑林 赵小凤 赵雪艳 董明翠

母婴同室感染预防医学论文 篇3: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分析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異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在母婴同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2]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陈小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3):22-23.

[3] 汪凤花.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问题与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07):71-71.

[4] 孙飞青.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132-133.

作者:张芳

上一篇:人员管理制度骨科护理论文下一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论文